中文词典网 Chinese.my
國語辭典 网典 康熙字典 关于

國語辭典 | 网典 | 康熙字典

國語辭典
字词:si
  匹似

  注音: ㄆㄧˇ ㄙˋ
  拼音: pǐ sì

好像、譬如。宋.楊萬里〈寒食日晨炊姜家林初程之次日也〉詩:「百五佳辰匹似無,合教追節卻離居。」清.徐珂《清稗類鈔.飲食類.胡書農設席宴客》:「碧眸高準首屢搔,拳捷匹似獻果猱。」


  偏私

  注音: ㄆㄧㄢ ㄙ
  拼音: piān sī
 相反词:剛正、公正、公允

偏袒徇私。三國蜀.諸葛亮〈出師表〉:「若有作姦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治,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七:「母親極是慈愛,況且是小的一個,有甚麼偏私?」也作「偏阿」。


  拼死

  注音: ㄆㄧㄣ ㄙˇ
  拼音: pīn sǐ
 相似词:拼命、冒死

豁出性命、不顧一切。如:「小張拼死衝進火場搶救他的孩子。」


  七絲

 简化字:七丝
  注音: ㄑㄧ ㄙ
  拼音: qī sī

七弦琴。唐.劉長卿〈聽彈琴〉詩:「泠泠七絲上,靜聽松風寒。」


  起司

  注音: ㄑㄧˇ ㄙ
  拼音: qǐ sī

一種從動物乳汁中凝聚出來的食品。為英語cheese的音譯。參見「乳酪」條。


  綺思

 简化字:绮思
  注音: ㄑㄧˇ ㄙ
  拼音: qǐ sī

美妙的情思。南朝梁.簡文帝〈贈張纘〉詩:「綺思曖霞飛,清文煥飆轉。」也作「綺情」。


  氣死

 简化字:气死
  注音: ㄑㄧˋ ㄙˇ
  拼音: qì sǐ

1.因生氣過度而死亡。《紅樓夢》第一六回:「秦鐘本自怯弱,又帶病未愈,受了笞杖,今見老父氣死,此時悔痛無及,更又添了許多症候。」

2.形容極度氣惱。《儒林外史》第四七回:「我說了他們,他們還要笑我說背時的話,你說可要氣死了人!」《紅樓夢》第三四回:「薛蟠道:『真真的氣死人了!賴我說的我不惱,我只為個寶玉鬧的這樣天翻地覆的。』」


  緝私

 简化字:缉私
  注音: ㄑㄧˋ ㄙ
  拼音: qì sī
 相反词:走私

偵察走私行為,搜捕販賣私貨。《福惠全書.卷三〇.庶政部.嚴緝私販》:「雖州縣例有緝私、捕壯,而私販亦例有納壯常規。」


  恰似

  注音: ㄑㄧㄚˋ ㄙˋ
  拼音: qià sì
 相似词:好似

正如、就好像。南唐.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詞:「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紅樓夢》第七〇回:「一語未了,只聽窗外竹子上一聲響,恰似窗屜子倒了一般。」


  牽絲

 简化字:牵丝
  注音: ㄑㄧㄢ ㄙ
  拼音: qiān sī

1.絲,繫印環用的絲繩。牽絲即執印綬,指做官。南朝宋.謝靈運〈初去郡〉詩:「牽絲及元興,解龜在景平。」

2.締結絪緣。參見「牽絲娶婦」條。

3.書法上指筆勢往來之間所牽帶的纖細痕跡。


  鉛絲

 简化字:铅丝
  注音: ㄑㄧㄢ ㄙ
  拼音: qiān sī

鍍鋅的鐵絲,較鐵絲不易生鏽,因顏色似鉛,故稱為「鉛絲」。


  強死

 简化字:强死
  注音: ㄑㄧㄤˊ ㄙˇ
  拼音: qiáng sǐ

死於非命。《左傳.文公十年》:「初,楚范巫矞似謂成王與子玉子曰:『三君皆將強死。』」唐.皇甫枚《王知古》:「向若無張公之皂袍,則強死於穢獸之穴也。」


  強似

 简化字:强似
  注音: ㄑㄧㄤˊ ㄙˋ
  拼音: qiáng sì

超過、強如。元.張可久〈沉醉東風.狂客簪花起舞〉曲:「更盡荼䕷酒一壺,強似聽西園夜雨。」《紅樓夢》第一回:「雖不敢說強似前代所有書中之人,但事跡原委亦可以消愁破悶。」


  翹思

 简化字:翘思
  注音: ㄑㄧㄠˊ ㄙ
  拼音: qiáo sī

懸念。《文選.曹植.雜詩六首之一》:「翹思慕遠人,願欲託遺音。」


  巧思

  注音: ㄑㄧㄠˇ ㄙ
  拼音: qiǎo sī

靈巧的構想。《南史.卷三一.張裕傳》:「永涉獵書史,能為文章,善隸書,騎射雜藝,觸類兼善。又有巧思,益為文帝所知。」《三國演義》第七八回:「洛陽良工有蘇越者,最有巧思。」


  悄似

  注音: ㄑㄧㄠˇ ㄙˋ
  拼音: qiǎo sì

好像、好似。《永樂大典戲文三種.小孫屠.第九出》:「思量悶上心,人去無蹤影,悄似隨風柳絮無憑準,卻與舊日心不應。」《董西廂》卷三:「賊軍悄似兒,來兵俏似爺;害怕的賊軍悄似鱉。」


  篋笥

 简化字:箧笥
  注音: ㄑㄧㄝˋ ㄙˋ
  拼音: qiè sì

竹編的箱子。《文選.班婕妤.怨歌行》:「棄捐篋笥中,恩情中道絕。」《晉書.卷六七.溫嶠傳》:「與臣書別,臣藏之篋笥,時時省視。」


  欽賜

 简化字:钦赐
  注音: ㄑㄧㄣ ㄙˋ
  拼音: qīn sì

皇帝所特賜。如:「欽賜寶劍」。


  青絲

 简化字:青丝
  注音: ㄑㄧㄥ ㄙ
  拼音: qīng sī

1.青綠色的絲繩。《樂府詩集.卷二十八.相和歌辭三.古辭.陌上桑》:「青絲為籠係,桂枝為籠鉤。」宋.陳亮〈水龍吟.鬧花深處層樓〉詞:「金釵鬥草,青絲勒馬,風流雲散。」

2.黑色的頭髮。唐.李白〈將進酒〉:「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紅樓夢》第二一回:「平兒收拾賈璉在外的衣服鋪蓋,不承望枕套中抖出一綹青絲來。」

3.青梅等果物切成的細絲,用以點綴在食品上。


  清祀

  注音: ㄑㄧㄥ ㄙˋ
  拼音: qīng sì

1.祭祀。南朝宋.孔欣〈祠太廟〉詩:「束帶從王事,結纓奉清祀。」《元史.卷六十九.禮樂志三》:「禮成文備,歆受清祀。」

2.殷代稱臘月為「清祀」。


  情思

  注音: ㄑㄧㄥˊ ㄙ
  拼音: qíng sī

1.情感和心思。《三國志.卷四十四.蜀書.蔣琬傳》:「視予猶父,顏子之仁也,聞命感愴,以增情思。」唐.韓愈〈遊城南詩.風折花枝〉:「春風也是多情思,故揀繁枝折贈君。」

2.情趣和文采。《紅樓夢》第七十五回:「只不許用那些冰玉晶銀彩光明素等樣堆砌字眼,要另出己見,試試你這幾年的情思。」


  窮廝

 简化字:穷厮
  注音: ㄑㄩㄥˊ ㄙ
  拼音: qióng sī

對窮人的稱呼,常含有貶抑輕蔑的意味。元.蕭德祥《殺狗勸夫》第一折:「他罵道孫二窮廝煞是村。」元.無名氏《漁樵記》第二折:「這喚門的正是俺那窮廝。」也稱為「窮丁」。


  秋思

  注音: ㄑㄧㄡ ㄙ
  拼音: qiū sī

秋日寂寞淒涼的思緒。唐.李紳〈移九江〉詩:「異鄉秋思苦,江皋月華吐。」


  求嗣

  注音: ㄑㄧㄡˊ ㄙˋ
  拼音: qiú sì

嗣,子孫。「求嗣」指向神明祈求子孫來傳宗接代。如:「他們夫妻兩人年事漸高,尚無兒女,急於求嗣。」《後漢書.卷六四.吳延史盧趙列傳.盧植》:「又比世祚不競,仍外求嗣,可謂危矣。」


  屈死

  注音: ㄑㄩ ㄙˇ
  拼音: qū sǐ

含冤受屈而死。如:「這齣戲演到主角屈死時,臺下的觀眾不禁發出嘆息聲。」唐.胡曾〈殺子谷〉詩:「舉國賢良盡淚垂,扶蘇屈死樹邊時。至今谷口泉嗚咽,猶似秦人恨李斯。」


  衢肆

  注音: ㄑㄩˊ ㄙˋ
  拼音: qú sì

通街的商店。《新唐書.卷八十五.王世充傳》:「游歷衢肆,行者但止立。」


  怯死

  注音: ㄑㄩㄝˋ ㄙˇ
  拼音: què sǐ

怕死。《史記.卷八三.魯仲連鄒陽傳》:「故智者不再計,勇士不怯死。」


  容俟

  注音: ㄖㄨㄥˊ ㄙˋ
  拼音: róng sì

等待。如:「容俟他來,我們再討論吧!」也作「容待」。


  如斯

  注音: ㄖㄨˊ ㄙ
  拼音: rú sī
 相似词:如此

如此。《文選.張華.勵志》:「逝者如斯,曾無日夜。」《文選.何晏.景福殿賦》:「苟德義其如斯,夫何宮室之勿營?」


  三司

  注音: ㄙㄢ ㄙ
  拼音: sān sī

三種官職的合稱:(1)東漢以太尉、司空、司徒為三司。《後漢書.卷六.孝順帝紀》:「今刺史、二千石之選,歸任三司。」唐.章懷太子.注:「三司,三公也,即太尉、司空、司徒也。」也稱為「三公」。(2)唐代以御史大夫、中書、門下為三司。《新唐書.卷四八.百官志三》:「凡冤而無告者,三司詰之。三司,謂御史大夫、中書、門下也。」(3)後唐迄宋以鹽鐵、度支、戶部為三司,皆理財之官。《資治通鑑.卷二六五.唐紀八十一.昭宣帝天祐三年》:「戊寅,以朱全忠為鹽鐵、度支、戶部三司都制置使。」(4)明時布政使司、按察使司、都指揮使司為三司。皆為各行省的文武長官。


  三思

  注音: ㄙㄢˋ ㄙ 
  拼音: sàn sī

再三考慮。《文選.張衡.東京賦》:「憲先靈而齊軌,必三思以顧愆。」《紅樓夢》第四回:「不但不能報效朝廷,亦且自身不保,還要三思為妥。」


  散絲

 简化字:散丝
  注音: ㄙㄢˋ ㄙ
  拼音: sàn sī

分散的細絲。《文選.張協.雜詩一〇首之三》:「騰雲似涌煙,密雨如散絲。」唐.杜甫〈雨〉詩四首之二:「江雨舊無時,天晴忽散絲。」


  繅絲

 简化字:缫丝
  注音: ㄙㄠ ㄙ
  拼音: sāo sī

抽繭取絲。


  殺死

 简化字:杀死
  注音: ㄕㄚ ㄙˇ
  拼音: shā sǐ

殺害致死。如:「在激烈爭執中,他失手殺死對方。」


  賞賜

 简化字:赏赐
  注音: ㄕㄤˇ ㄙˋ
  拼音: shǎng sì
 相似词:犒賞
 相反词:懲罰、拜領、領受

1.把財物賜給有功或卑幼的人。《墨子.七患》:「賞賜不能喜,誅罰不能威,七患也。」《樂府詩集.卷二五.橫吹辭曲五.古辭.木蘭詩二首之一》:「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

2.賞賜的財物。《史記.卷一〇九.李將軍列傳》:「廣廉,得賞賜輒分其麾下。」《舊五代史.卷六五.唐書.列傳.李建及》:「建及有膽氣,慷慨不群,……善於撫御,所得賞賜,皆分給部下,絕甘分少,頗洽軍情。」


  上司

  注音: ㄕㄤˋ ㄙ
  拼音: shàng sī
 相似词:上級
 相反词:下屬、下級、屬下、部下

1.漢時對三公的稱呼。《後漢書.卷三〇下.郎顗襄楷列傳.郎顗》:「金精之變,責歸上司。」唐.章懷太子.注:「上司謂司馬也,建武二十七年改為太尉。」後泛指高官。三國魏.鍾會〈移蜀將吏士民檄〉:「往者吳將孫壹,舉眾內附,位為上司,寵秩殊異。」

2.上級長官。《初刻拍案驚奇》卷一〇:「我們動了三學朋友去見上司,怕不打斷你這老驢的腿!」《儒林外史》第一回:「因前日本縣老爺吩咐,要畫二十四副花卉冊頁送上司,此事交在我身上。」


  上巳

  注音: ㄕㄤˋ ㄙˋ
  拼音: shàng sì

漢以前定農曆的三月上旬巳日為「上巳」。有修禊之俗,以拔除不祥。魏晉以後,則改在農曆的三月三日。《續漢書志.第四.禮儀志上》:「是月上巳,官民皆絜於東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為大絜。」宋.吳自牧《夢粱錄.卷二.三月》:「三月三日上巳之辰,曲水流觴故事,起于晉時。唐朝賜宴曲江,傾都禊飲踏青,亦是此意。」


  上駟

 简化字:上驷
  注音: ㄕㄤˋ ㄙˋ
  拼音: shàng sì

1.上等的馬。《史記.卷六五.孫子吳起傳》:「今以君之下駟與彼上駟,取君上駟與彼中駟,取君中駟與彼下駟。」唐.韓愈〈入關詠馬〉詩:「歲老豈能充上駟?力微當自慎前程。」

2.精品、傑出者。清.黃丕烈《士禮居藏書題跋記續.卷下.孫可之文集》:「余友顧抱沖得宋刻本於華陽橋顧聽玉家,楮墨精良,首尾完好,真宋刻中上駟。」


  深思

  注音: ㄕㄣ ㄙ
  拼音: shēn sī
 相似词:尋思、沉思

深遠的思考。《史記.卷四七.孔子世家》:「有閒,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遠志焉。」


  神思

  注音: ㄕㄣˊ ㄙ
  拼音: shén sī

1.神隨意往的意思。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神思》:「古人云:『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闕之下。』神思之謂也。」

2.精神、心思。《三國演義》第七七回:「起坐內室,秉燭看書,覺神思昏迷,伏几而臥。」《紅樓夢》第五三回:「敢是吃多了飲食,不然,就是勞了神思。」

3.《文心雕龍》的篇名。


完整 | 简易   资料数 : 2711 页数: 8/68
第一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最后页

欢迎光临!
检索方法
1、支持简繁字词检索。

2、一般字词检索,如输入:
   
   字典
   科技大学……等

3、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如输入:
   勤劳,懒惰
   努力,挺进,团结
   整齐,纷乱,健康,虚弱……等

4、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即可查看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