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词典网 Chinese.my
國語辭典 网典 康熙字典 关于

國語辭典 | 网典 | 康熙字典

國語辭典
字词:
  

  部首:竹
部外笔画:9
 总笔画:15
  注音: ㄓㄣ
  拼音: zhēn




1.文體名。以表達規勸性質為主題。《漢書.卷八七.揚雄傳下.贊曰》:「箴莫善於虞箴,作州箴。」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銘箴》:「箴者,所以攻疾防患,喻針石也。」

2.中醫用來刺入穴道,以達到醫療效果的針狀物。《漢書.卷三〇.藝文志》:「醫經者,……而用度箴石湯火所施,調百藥齊和之所宜。」




規戒、勸諫。《左傳.昭公二十六年》:「父慈而教,子孝而箴。」


  

 简化字:针
  部首:金
部外笔画:9
 总笔画:17
  注音: ㄓㄣ
  拼音: zhēn




1.縫布帛的工具。同「針」。《說文解字.金部》:「鍼,所以縫也。」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風操》:「男則用弓矢紙筆,女則用刀尺鍼縷。」

2.古代以砭石為材質的醫療用具。《後漢書.卷八〇.文苑傳下.趙壹傳》:「然而糒脯出乎車軨,鍼石運乎手爪。」明.湯顯祖《牡丹亭》第一八齣:「少不得情栽了竅髓鍼難入。」




刺。《漢書.卷五三.景十三王傳.廣川惠王劉越傳》:「笞問昭平,不服,以鐵鍼鍼之,彊服。」


  

  部首:斗
部外笔画:9
 总笔画:13
  注音: ㄓㄣ
  拼音: zhēn




1.注入、添加。如:「斟酒」、「斟茶」。唐.李白〈悲歌行〉:「主人有酒且莫斟,聽我一曲悲來吟。」

2.滴。宋.范成大〈宜齋雨中〉詩:「映竹千絲舞,垂簷一線斟。」

3.審度、考慮。參見「斟酌」條。




1.飲料、汁液。《史記.卷七〇.張儀傳》:「於是酒酣樂,進熱啜,廚人進斟,因反斗以擊代王,殺之,王腦塗地。」

2.姓。如漢代有斟尚。


  

  部首:彳
部外笔画:5
 总笔画:8
  注音: ㄓㄥ
  拼音: zhēng




1.遠行。如:「長征」、「遠征」。《詩經.小雅.小明》:「我征徂西,至于艽野。」

2.討伐。如:「征伐」、「征戍」、「南征北討」。《漢書.卷七.武帝紀》:「遣貳師將軍李廣利,發天下謫民西征大宛。」唐.王翰〈涼州詞〉二首之一:「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3.課徵。如:「征稅」、「橫征暴斂」。

4.強取、爭奪。《孟子.梁惠王上》:「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矣。」




1.賦稅。《孟子.盡心下》:「有布縷之征,粟米之征,力役之征。」

2.姓。如宋代有征集。


  

 简化字:钲
  部首:金
部外笔画:5
 总笔画:13
  注音: ㄓㄥ
  拼音: zhēng




樂器名,打擊樂器。銅製,屬鐲鐃之類。形似鐘而狹長,有長柄可執,是古代行軍樂器,用來調整或停止步伐。古代鳴金收兵,鉦為鳴金樂器之一。《說文解字.金部》:「鉦,鐃也。似鈴,柄中,上下通。」《詩經.小雅.采芑》:「方叔率止,鉦人伐鼓。」漢.毛亨.傳:「伐,擊也。鉦以靜之,鼓以動之。」漢.張衡〈東京賦〉:「戎士介而揚揮,戴金鉦而建黃鉞。」


  

 简化字:争
  部首:爪
部外笔画:4
 总笔画:8
  注音: ㄓㄥ
  拼音: zhēng




1.奪取、互不相讓。《左傳.隱公十一年》:「公孫閼與潁考叔爭車,潁考叔挾輈以走。」《北史.卷二二.長孫道生傳》:「嘗有二鵰,飛而爭肉,因以箭兩隻與晟,請射取之。」

2.較量、競爭。《書經.大禹謨》:「汝惟不矜,天下莫與汝爭能。汝惟不伐,天下莫與汝爭功。」

3.辯論。如:「據理力爭」。《左傳.昭公六年》:「民知爭端矣,將棄禮而徵於書。」《史記.卷五五.留侯世家》:「此難以口舌爭也。」

4.相差、差別。唐.杜荀鶴〈自遣〉詩:「百年身後一丘土,貧富高低爭幾多。」《水滸傳》第六九回:「我這行院人家坑陷了千千萬萬的人,豈爭他一個?」

5.規勸。同「諍」。《呂氏春秋.仲春紀.功名》:「關龍逢、王子比干能以要領之死,爭其上之過。」




如何。同「怎」。唐.韓偓〈哭花〉詩:「若是有情爭不哭,夜來風雨葬西施。」元.鍾嗣成〈一枝花.生居天地間套.梁州〉曲:「爭奈灰容土貌,缺齒重頤。」


  

 简化字:狰
  部首:犬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1
  注音: ㄓㄥ
  拼音: zhēng

參見「猙獰」條。


  

 简化字:睁
  部首:目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3
  注音: ㄓㄥ
  拼音: zhēng




張開眼睛。如:「睜眼說瞎話」。《兒女英雄傳》第六回:「安公子甦醒過來,一睜眼,見自己依然綁在柱上。」


  

 简化字:筝
  部首:竹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4
  注音: ㄓㄥ
  拼音: zhēng

1.樂器名。參見「古箏」條。

2.參見「風箏」條。


  

 简化字:诤
  部首:言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5
  注音: ㄓㄥ
  拼音: zhēng




1.以直言糾正、規勸。如:「諫諍」、「力諍」。《新唐書.卷一六四.崔玄亮傳》:「玄亮率諫官叩延英苦諍,反復數百言。」

2.競爭、爭執。《戰國策.秦策二》:「有兩虎諍人而鬥者,管莊子將刺之。」


  

 简化字:铮
  部首:金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6
  注音: ㄓㄥ
  拼音: zhēng




形容金屬、玉石相撞的聲音。《說文解字.金部》:「錚,金聲也。」唐.白居易〈夢仙〉詩:「羽衣忽飄飄,玉鸞俄錚錚。」



樂器名,打擊樂器。即「鉦」,銅製,形似鐘而狹長,為古代軍中使用的樂器之一,行軍作戰時可用來調整步伐或收兵。《文獻通考.卷一三四.樂考七.鼓吹鉦》:「然鉦錚一也,特其名異也。」


  

  部首:髟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8
  注音: ㄓㄥ
  拼音: zhēng

參見「鬇鬡」條。


  

  部首:火
部外笔画:6
 总笔画:10
  注音: ㄓㄥ
  拼音: zhēng




1.火氣上升。《墨子.節用中》:「逮夏,下潤溼上熏烝。」

2.用熱水氣蒸東西。通「蒸」。如:「烝魚」、「烝飯」。宋.蘇軾〈酒經〉:「吾始取麵而起肥之,和之以薑液,烝之使十裂。」

3.上淫,與長輩婦女姦通。《左傳.桓公十六年》:「衛宣公烝于夷姜。」《遼史.卷一一二.逆臣傳上.耶律滑哥傳》:「性陰險,初烝其父妾,懼事彰,與剋蕭臺哂等共害其父。」




眾多。《詩經.大雅.烝民》:「天生烝民,有物有則。」唐.杜甫〈無家別〉詩:「人生無家別,何以為烝黎?」



古代冬天的祭祀。《書經.洛誥》:「戊辰,王在新邑,烝祭歲。」《禮記.王制》:「天子諸侯宗廟之祭,春曰礿,夏曰禘,秋曰嘗,冬曰烝。」



發語詞,置於句首。《詩經.豳風.東山》:「蜎蜎者蠋,烝在桑野。」


  

  部首:肉
部外笔画:6
 总笔画:10
  注音: ㄓㄥ
  拼音: zhēng




盛裝在鼎俎中的熟肉。明.張自烈《正字通.肉部》:「鼎俎之實,凡牲烹熟,體解骨切而載諸鼎,骨折臠割而升之俎者,皆曰脀。」


  

  部首:艸
部外笔画:10
 总笔画:14
  注音: ㄓㄥ
  拼音: zhēng




1.熱氣上升。如:「蒸發」。《國語.周語上》:「陽氣俱蒸,土膏其動。」

2.利用水蒸汽的熱力把食物煮熟。如:「蒸魚」。漢.王充《論衡.幸偶》:「蒸穀為飯,釀飯為酒。」


  

 简化字:症
  部首:疒
部外笔画:15
 总笔画:20
  注音: ㄓㄥ
  拼音: zhēng




一種腹中結硬塊的病症。《玉篇.疒部》:「癥,腹結病也。」


  

  部首:手
部外笔画:6
 总笔画:9
  注音: ㄓㄥˇ
  拼音: zhěng




1.援救、救助。《孟子.梁惠王下》:「民以為將拯己於水火之中也。」漢.王充《論衡.感虛》:「井出水以救渴,田出穀以拯饑。」

2.舉起。《易經.艮卦.六二》:「艮其腓,不拯其隨,其心不快。」


  

  部首:攴
部外笔画:12
 总笔画:16
  注音: ㄓㄥˇ
  拼音: zhěng




1.不帶小數點的數字。如:「正整數」、「負整數」。

2.全數、總數。如:「化整為零」。




1.集合。如:「整隊」。《詩經.大雅.常武》:「整我六師,以脩我戎。」

2.治理、安放。如:「整理」、「整頓」、「整裝待發」。

3.修理。如:「整人專家」、「整型」、「這部老爺車該好好整整了。」




1.有秩序的。如:「整齊」、「整然有序」。

2.完全的、全部的。如:「整體」、「整批」、「完整」。

3.正好、剛好。如:「十元七角整」。


  

  部首:攴
部外笔画:5
 总笔画:9
  注音: ㄓㄥˋ
  拼音: zhèng




1.政策、法令。《周禮.天官.小宰》:「小宰之職,掌建邦之宮刑,以治王宮之政令。」《左傳.昭公二十年》:「政寬則民慢,慢則糾之以猛。」

2.法則、規則。《荀子.天論》:「順其類者謂之福,逆其類者謂之禍,夫是之謂天政。」

3.國家公務機關的行政業務。如:「內政」、「財政」、「省政」、「縣政」。




1.治理。《後漢書.卷二八上.桓譚傳》:「蓋善政者,視俗而施教,察失而立防。」

2.文字上的指正,多用為求教的詞語。如:「乞政」、「呈政」。


  

  部首:疒
部外笔画:5
 总笔画:10
  注音: ㄓㄥˋ
  拼音: zhèng




疾病的徵象。如:「急症」、「絕症」、「不治之症」、「對症下藥」。


  

 简化字:证
  部首:言
部外笔画:5
 总笔画:12
  注音: ㄓㄥˋ
  拼音: zhèng




諫正。如:「証諫」。《戰國策.齊策一》:「士尉以証靖郭君,靖郭君不聽。」


  

 简化字:帧
  部首:巾
部外笔画:9
 总笔画:12
  注音: ㄓㄥˋ
  拼音: zhèng




量詞。計算照片、字畫等的單位。明.張自烈《正字通.巾部》:「今人以一幅為一幀。」如:「這是一幀仕女圖。」


  

 简化字:郑
  部首:邑
部外笔画:12
 总笔画:15
  注音: ㄓㄥˋ
  拼音: zhèng




1.國名。周朝諸侯國之一。故址位於今大陸地區河南省新鄭縣。

2.姓。如明代有鄭成功。




謹慎、莊重。如:「鄭重其事」。《三國志.卷二五.魏書.高堂隆傳》:「殷勤鄭重,欲必覺寤陛下。」


  

 简化字:证
  部首:言
部外笔画:12
 总笔画:19
  注音: ㄓㄥˋ
  拼音: zhèng




1.告發。《說文解字.言部》:「證,告也。」《論語.子路》:「其父攘羊,而子證之。」

2.用憑據、事實來表明或斷定。如:「證明」、「證實」。《莊子.秋水》:「證曏今故,故遙而不悶、掇而不跂,知時無止。」




1.憑據。如:「人證」、「停車證」、「借書證」。

2.病症、症候。如:「三焦辨證」、「血分證」。《列子.周穆王》:「遇老聃,因告其子之證。」


  

 简化字:辙
  部首:車
部外笔画:11
 总笔画:18
  注音: ㄔㄜˋ
  拼音: chè




1.車輪碾過所留下的痕跡。如:「車轍」。《左傳.莊公十年》:「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2.途徑、路數。如:「重蹈覆轍」、「如出一轍」。

3.法則、原則。晉.陶淵明〈詠貧士〉詩七首之一:「量力守故轍,豈不寒與饑。」


  

 简化字:车
  部首:車
 总笔画:7
  注音: ㄔㄜ
  拼音: chē




1.陸地上靠輪子轉動而運行的交通工具。如:「汽車」、「火車」。通稱為「車子」。

2.利用輪軸轉動的機械。如:「紡車」、「風車」、「水車」。

3.牙床。《左傳.僖公五年》:「輔車相依,脣亡齒寒。」晉.杜預.注:「輔,頰輔之車,牙車。」唐.孔穎達.正義:「牙車,牙下骨之名。」

4.量詞。計算車載物的單位。如:「一車砂石」。

5.姓。如漢代有車順。

6.二一四部首之一。




1.利用機器轉動來加以縫紉。如:「車布邊」、「車衣服」、「車鞋面」。

2.用機械將物品切削成圓形。如:「車圓」、「車碗」、「車玻璃」。

3.用水車將水引至高處。唐.段成式《酉陽雜俎.卷七.樂》:「車水竭池,窮池索之。」

4.用車搬運。如:「請把這堆垃圾車走。」


  

  部首:糸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4
  注音: ㄔㄣ
  拼音: chēn




止住。《說文解字.糸部》:「綝,止也。」清.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臨部》:「按謂係而止之。」


  

  部首:水
部外笔画:4
 总笔画:7
  注音: ㄔㄣˊ
  拼音: chén

同「沉」。


  

 简化字:陈
  部首:阜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1
  注音: ㄔㄣˊ
  拼音: chén




1.排列。如:「陳設」、「陳列」。《書經.洪範》:「我聞在昔,鯀垔洪水,汨陳其五行。」《禮記.中庸》:「陳其宗器,設其裳衣。」

2.述說。《孟子.公孫丑下》:「我非堯舜之道,不敢以陳於王前。」《文選.古詩十九首.今日良宴會》:「今日良宴會,歡樂難具陳。」

3.張揚、顯示。《禮記.表記》:「事君欲諫不欲陳。」唐.韓愈〈愛直贈李君房別〉:「勇不動於氣,義不陳乎色。」




舊的、年代久遠的。如:「陳年老酒」。



1.國名。周武王封舜後媯滿於陳,都宛丘。其地約在今大陸地區河南省舊開封以東至安徽省舊毫之間。

2.朝代名。(西元557~589)陳霸先代梁而稱帝,建都建康,擁有大陸地區長江以南的地區,為南朝版圖最小的王朝。後為隋所滅。

3.姓。如漢代有陳平。


  

  部首:攴
部外笔画:11
 总笔画:15
  注音: ㄔㄣˊ
  拼音: chén




1.陳列、排列。同「陳」。《楚辭.宋玉.招魂》:「敶鐘按鼓,造新歌些。」

2.述說。同「陳」。三國魏.張揖〈上廣雅表〉:「其敶道也,精研而無誤。」


  

  部首:心
部外笔画:9
 总笔画:12
  注音: ㄔㄣˊ
  拼音: chén

參見「斟愖」條。


  

 简化字:闯
  部首:門
部外笔画:10
 总笔画:18
  注音: ㄔㄣˋ
  拼音: chèn




1.馬馳出門外的樣子。《說文解字.門部》:「闖,馬出門貌。」

2.出頭的樣子。《公羊傳.哀公六年》:「開之則闖然公子陽生也。」


  

 简化字:称
  部首:禾
部外笔画:9
 总笔画:14
  注音: ㄔㄥ
  拼音: chēng




1.用秤計量輕重。如:「把這包米稱一稱。」

2.叫、叫做。如:「稱呼」、「稱兄道弟」。

3.述說。如:「此地據稱有礦產。」《史記.卷八四.屈原賈生傳》:「上稱帝嚳,下道齊桓,中述湯武,以刺世事。」

4.讚頌、讚譽。如:「稱揚」、「稱美」。《論語.憲問》:「驥不稱其力,稱其德也。」

5.自認、自封。如:「稱帝」、「稱霸」、「俯首稱臣」。

6.舉。如:「稱兵起義」。《詩經.豳風.七月》:「稱彼兕觥,萬壽無疆。」




1.名號、名目。如:「名稱」、「別稱」、「通稱」。

2.名聲、聲譽。《後漢書.卷五二.崔駰傳》:「大人少有英稱,歷位卿守,論者不謂不當為三公。」


  

  部首:口
部外笔画:12
 总笔画:15
  注音: ㄔㄥ
  拼音: chēng

參見「噌吰」條。


  

  部首:丿
部外笔画:9
 总笔画:10
  注音: ㄔㄥˊ
  拼音: chéng




1.登、升。《史記.卷八二.田單傳》:「令甲卒皆伏,使老弱女子乘城。」

2.駕馭、駕騎。《易經.繫辭下》:「服牛乘馬,引重致遠。」《墨子.親士》:「良馬難乘,然可以任重致遠。」

3.搭坐,用某種交通工具代步。如:「乘車」、「乘飛機」。

4.順應、趁、藉著。如:「乘人之危」、「乘風破浪」、「乘勝追擊」。

5.追逐、進攻。《史記.卷八.高祖本紀》:「楚兵不利,淮陰侯復乘之,大敗垓下。」《漢書.卷七〇.陳湯傳》:「平明,四面火起,吏士喜,大呼乘之,鉦鼓聲動地。」

6.在數與數之間進行乘法運算。如:「三乘二等於六。」




1.數學上的運算方法之一。即乘法。如:「加減乘除四則運算方法。」

2.姓。如漢代有乘弘。


  

  部首:皿
部外笔画:6
 总笔画:11
  注音: ㄔㄥˊ
  拼音: chéng




1.用容器裝東西。如:「盛飯」、「盛湯」。

2.容納。如:「箱子太小,盛不了這麼多東西。」




古代裝在食器裡祭祀的穀物。《周禮.地官.閭師》:「不耕者祭無盛。」漢.鄭玄.注:「盛,黍稷也。」


  

  部首:水
部外笔画:12
 总笔画:15
  注音: ㄔㄥˊ
  拼音: chéng




水靜止而清澈。南朝齊.謝朓〈晚登三山還望京邑〉詩:「餘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唐.陳子昂〈薛大夫山亭宴序〉:「披翠微而列坐,左對青山;俯磐石而開襟,右臨澄水。」


  

  部首:禾
部外笔画:5
 总笔画:10
  注音: ㄔㄥˋ
  拼音: chèng




度量物體重量的器具。同「稱」。如:「磅秤」、「彈簧秤」。



量輕重。同「稱」。《紅樓夢》第一二回:「王夫人命鳳姐秤二兩給他。」


  

 简化字:恶
  部首:心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2
  注音: ㄜˋ
  拼音: è




1.罪過、不良的行為。《易經.大有卦.象曰》:「君子以遏惡揚善,順天休命。」《三國志.卷三五.蜀書.諸葛亮傳》:「無惡不懲,無善不顯。」

2.疾病。《左傳.成公六年》:「郇瑕氏土薄水淺,其惡易覯。」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術解》:「郗愔信道甚精勤,常患腹內惡,諸醫不可療。」

3.汙垢、穢物。《左傳.成公六年》:「土厚水深,居之不疾,有汾澮以流其惡。」《周禮.天官.獸醫》:「凡療獸瘍,灌而劀之,以發其惡,然後藥之養之食之。」

4.糞便。《漢書.卷六三.武五子傳.昌邑哀王劉髆傳》:「陛下左側讒人眾多,如是青蠅惡矣。」《隋書.卷七二.孝義傳.田翼傳》:「母患暴痢,翼謂中毒,遂親嘗惡。」




1.不善的、壞的。《荀子.非相》:「形相雖善而心術惡,無害為小人也。」

2.粗劣的。《論語.里仁》:「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韓非子.說疑》:「不明臣之所言,雖節儉勤勞,布衣惡食,國猶自亡也。」

3.醜陋。《史記.卷六七.仲尼弟子傳.澹臺滅明傳》:「(澹臺滅明)狀貌甚惡,欲事孔子,孔子以為材薄。」《文選.謝靈運.永初三年七月十六日之郡初發都詩》:「良時不見遺,醜狀不成惡。」

4.不適、不快。《晉書.卷八〇.王羲之傳》:「中年以來,傷於哀樂,與親友別,輒作數日惡。」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身今少惡,斐逸民跡近在此,君可往問。」




極、甚。《淮南子.墬形》:「其人大面短頤,美須惡肥。」宋.辛棄疾〈臨江仙.小靨人憐都惡瘦〉詞:「小靨人憐都惡瘦,曲眉夫與長顰。」



害。《淮南子.說林》:「病熱而強之餐,救暍而飲之寒,救經而引其索,拯溺而授之石,欲救之,反為惡。」


  

  部首:艸
部外笔画:16
 总笔画:20
  注音: ㄜˋ
  拼音: è




驚駭的。通「噩」。《列子.周穆王》:「一曰正夢,二曰蘁夢。」


完整 | 简易   资料数 : 16876 页数: 8/422
第一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最后页

欢迎光临!
检索方法
1、支持简繁字词检索。

2、一般字词检索,如输入:
   
   字典
   科技大学……等

3、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如输入:
   勤劳,懒惰
   努力,挺进,团结
   整齐,纷乱,健康,虚弱……等

4、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即可查看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