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词典网 Chinese.my
國語辭典 网典 康熙字典 关于

國語辭典 | 网典 | 康熙字典

國語辭典
字词:
  東閃西挪

 简化字:东闪西挪
  注音: ㄉㄨㄥ ㄕㄢˇ ㄒㄧ ㄋㄨㄛˊ
  拼音: dōng shǎn xī nuó

形容人閃閃躲躲,有所畏懼。《兒女英雄傳》第四〇回:「褚一官平日在他泰山跟前,還有個閃西挪,到了在他娘子跟前,卻是從來說一不二。」


  東山再起

 简化字:东山再起
  注音: ㄉㄨㄥ ㄕㄢ ㄗㄞˋ ㄑㄧˇ
  拼音: dōng shān zài qǐ
 相似词:重振旗鼓
 相反词:息影園林、一蹶不振

晉謝安退職隱居山,後來又再度入朝擔任要職。典出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排調》。後用以指官員退職後,再度出仕。《兒女英雄傳》第三九回:「回到家鄉,先圖個骨肉團聚,一面藏器待時,或者聖恩高厚,想起來還有山再起之日,也未可知。」今亦用此語表示失敗後捲土重來。如:「只要你再努力經營,三年後的立委選舉,你一定可以山再起。」也作「山復起」。


  東山之志

 简化字:东山之志
  注音: ㄉㄨㄥ ㄕㄢ ㄓ ㄓˋ
  拼音: dōng shān zhī zhì

晉謝安曾隱居山不仕。典出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排調》。後用以指隱居不仕的志願。宋.陸游〈賀呂知府啟〉:「雖北闕之書,至於屢上,然山之志,寧許遽從。」


  東市朝衣

 简化字:东市朝衣
  注音: ㄉㄨㄥ ㄕˋ ㄔㄠˊ ㄧ
  拼音: dōng shì cháo yī

漢代鼂錯因請削諸侯國封地引起七國之亂,遂於市受死的故事。典出《史記.卷一〇一.袁盎鼂錯傳》。後用以指大臣被殺。


  東食西宿

 简化字:东食西宿
  注音: ㄉㄨㄥ ㄕˊ ㄒㄧ ㄙㄨˋ
  拼音: dōng shí xī sù

齊國女子因利之所趨,同時嫁與兩家,而家食、西家宿的故事。見《藝文類聚.卷四〇.禮部下》引《風俗通》。後用以比喻貪得無厭的人,企圖兼有兩利。《聊齋志異.卷一一.黃英》:「黃英笑曰:『食西宿,廉者當不如是。』馬亦自笑,無以對,遂復合居如初。」也作「家食西家宿」。


  東施效顰

 简化字:东施效颦
  注音: ㄉㄨㄥ ㄕ ㄒㄧㄠˋ ㄆㄧㄣˊ
  拼音: dōng shī xiào pín

春秋越國美女西施因患心病而捧心皺眉,同里醜女施看見覺得十分美麗,於是摹仿西施捧心皺眉,然卻更見其醜,結果同里的人紛紛走避或閉門不出。典出《莊子.天運》。後比喻不衡量本身的條件,而盲目胡亂的模仿他人,以致收到反效果。《紅樓夢》第三〇回:「寶玉心中想道:『難道這也是個痴丫頭,又像顰兒來葬花不成?』因又自歎道:『若真也葬花,可謂施效顰,不但不為新奇,且更可厭了!』」也作「家效顰」、「醜女效顰」。


  東坦蕭然

 简化字:东坦萧然
  注音: ㄉㄨㄥ ㄊㄢˇ ㄒㄧㄠ ㄖㄢˊ
  拼音: dōng tǎn xiāo rán

還沒有女婿。明.徐渭《雌木蘭》第一齣:「長嗟歎道,兩口兒北邙近也!女孩兒坦蕭然。」


  東逃西竄

 简化字:东逃西窜
  注音: ㄉㄨㄥ ㄊㄠˊ ㄒㄧ ㄘㄨㄢˋ
  拼音: dōng táo xī cuàn
 相似词:豕突狼奔

四處奔逃躲避。《醒世恆言.卷三.賣油郎獨占花魁》:「因那年避亂南奔,被官兵衝散了女兒瑤琴,夫妻兩口,淒淒惶惶,逃西竄,胡亂的過了幾年。」《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一:「那些家僮見了那人,仔細看了一看,大叫道:『有鬼!有鬼!』逃西竄。」


  東討西伐

 简化字:东讨西伐
  注音: ㄉㄨㄥ ㄊㄠˇ ㄒㄧ ㄈㄚ
  拼音: dōng tǎo xī fā

四處出戰征伐。如:「遙想成吉思汗當年討西伐,所戰皆捷,不禁令人神往。」也作「討西征」、「征西討」。


  東討西征

 简化字:东讨西征
  注音: ㄉㄨㄥ ㄊㄠˇ ㄒㄧ ㄓㄥ
  拼音: dōng tǎo xī zhēng

四處出戰征伐。唐.楊烱〈唐右將軍魏哲神道碑〉:「由是南馳北走,討西征,運之無旁,按之無下。」也作「討西伐」、「征西討」。


  東偷西摸

 简化字:东偷西摸
  注音: ㄉㄨㄥ ㄊㄡ ㄒㄧ ㄇㄛ
  拼音: dōng tōu xī mō

暗中做不正當的事情。《孽海花》第三〇回:「況金雯青也是風流班首,難道不會對她陪小心說矮話嗎?她還是饞嘴貓兒似的偷西摸。」


  東塗西抹

 简化字:东涂西抹
  注音: ㄉㄨㄥ ㄊㄨˊ ㄒㄧ ㄇㄛˇ
  拼音: dōng tú xī mǒ

1.從事寫作者的自謙語。宋.吳潛〈八聲甘州.任渠儂〉詞:「何事塗西抹,空遣鬢毛稀。」

2.隨處亂寫亂畫。《精忠岳傳》第七〇回:「本寺近日來了一個瘋僧,最喜塗西抹,想必是他寫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三七回:「我從前曾經要學畫兩筆山水,塗西抹的,鬧了多少時候,還學不會呢!」


  東兔西烏

 简化字:东兔西乌
  注音: ㄉㄨㄥ ㄊㄨˋ ㄒㄧ ㄨ
  拼音: dōng tù xī wū

月亮升,太陽西下。比喻時間流逝。宋.吳潛〈瑞鶴仙.小亭山半枕〉詞:「愁高悵遠。身世事,但難準。況禁他,兔西烏相逐,古古今今不問。」


  東歪西倒

 简化字:东歪西倒
  注音: ㄉㄨㄥ ㄨㄞ ㄒㄧ ㄉㄠˇ
  拼音: dōng wāi xī dǎo

搖晃欲倒的樣子。《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三九回:「日暮挑燈閒徙倚,郎不歸來留戀誰家裡?及至歸來沉醉矣,歪西倒扶難起。」也作「倒西歪」、「西歪倒」。


  東吳大學

 简化字:东吴大学
  注音: ㄉㄨㄥ ㄨˊ ㄉㄚˋ ㄒㄩㄝˊ
  拼音: dōng wú dà xué

私立大學之一。為基督教衛理公會所創辦。前身為清光緒二十六年(西元1900),由蘇州博習學院、上海中西書院及蘇州宮巷書院先後合併而成的中央大學。數年後易為今名,並於民國十八年核准立案。大陸淪陷後,於1954年在臺復校。校名仍為Soochow University。現址位於臺北市士林區。


  東曦既駕

 简化字:东曦既驾
  注音: ㄉㄨㄥ ㄒㄧ ㄐㄧˋ ㄐㄧㄚˋ
  拼音: dōng xī jì jià

太陽從方出來。唐.馮翊《桂苑叢談.崔張自稱俠》:「五鼓絕聲,曦既駕,杳無蹤跡。」《聊齋志異.卷四.促織》:「曦既駕,僵臥長愁。」


  東西南北

 简化字:东西南北
  注音: ㄉㄨㄥ ㄒㄧ ㄋㄢˊ ㄅㄟˇ
  拼音: dōng xī nán běi

天下各個地方。《左傳.襄公二十九年》:「西南北,誰敢寧處,堅事晉楚,以蕃王室也。」《三國演義》第三〇回:「於是下令,將大軍七十萬,西南北,周圍安營,連絡九十餘里。」


  東徙西遷

 简化字:东徙西迁
  注音: ㄉㄨㄥ ㄒㄧˇ ㄒㄧ ㄑㄧㄢ
  拼音: dōng xǐ xī qiān

四處遷移,漂泊不定。如:「徙西遷的生活反而有助於他日後創作的廣度與深度。」也作「遷西徙」。


  東想西想

 简化字:东想西想
  注音: ㄉㄨㄥ ㄒㄧㄤˇ ㄒㄧ ㄒㄧㄤˇ
  拼音: dōng xiǎng xī xiǎng

比喻思維浮動,安靜不下。如:「這件事情,我想西想,還是想不出解決的辦法。」


  東尋西覓

 简化字:东寻西觅
  注音: ㄉㄨㄥ ㄒㄩㄣˊ ㄒㄧ ㄇㄧˋ
  拼音: dōng xún xī mì

到處尋找。《石點頭.卷三.王本立天涯求父》:「撇下妻子,孤苦伶仃,撫養兒子成人,又累他尋西覓,歷盡飢寒,方得相會。」《醒世恆言.卷三四.一文錢小隙造奇冤》:「如今天弄得不尷不尬,心下煩惱連生意也不去做,終日尋西覓,並無屍首下落。」


  東掩西遮

 简化字:东掩西遮
  注音: ㄉㄨㄥ ㄧㄢˇ ㄒㄧ ㄓㄜ
  拼音: dōng yǎn xī zhē

1.利用各種方法加以掩飾遮瞞。元.曾瑞《留鞋記》第三折:「我恰待掩西遮,他早則生嗔發怒。」也作「遮西掩」。

2.藉各種理由來推托。《醒世恆言.卷七.錢秀才錯占鳳凰儔》:「別件事或者有些扯西拽、掩西遮、三西四,不容易說話,這做媒乃是冰人撮合,一天好事。」


  東洋大海

 简化字:东洋大海
  注音: ㄉㄨㄥ ㄧㄤˊ ㄉㄚˋ ㄏㄞˇ
  拼音: dōng yáng dà hǎi

泛指方的大海。《平妖傳》第二九回:「他投洋大海中去,那裡去尋?」《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一:「如今為官做吏的人,貪愛的是錢財,奉承的是富貴,把那『正直公平』四字,拋卻洋大海。」


  東揚西蕩

 简化字:东扬西荡
  注音: ㄉㄨㄥ ㄧㄤˊ ㄒㄧ ㄉㄤˋ
  拼音: dōng yáng xī dàng

四處飄泊不定。比喻生活不安定。《野叟曝言》第四一回:「姐姐若能見憐,怎樣著落妹子死後魂靈,不至揚西蕩。」也作「飄西蕩」。


  東央西告

 简化字:东央西告
  注音: ㄉㄨㄥ ㄧㄤ ㄒㄧ ㄍㄠˋ
  拼音: dōng yāng xī gào

到處懇切的央求別人幫助。《警世通言.卷三二.杜十娘怒沉百寶箱》:「口裡雖如此說,心中割捨不下。依舊又往外邊央西告,只是夜裡不進院門了!」


  東搖西擺

 简化字:东摇西摆
  注音: ㄉㄨㄥ ㄧㄠˊ ㄒㄧ ㄅㄞˇ
  拼音: dōng yáo xī bǎi

兩邊搖擺,不穩定的樣子。如:「風刮得小樹搖西擺的。」


  東野巴人

 简化字:东野巴人
  注音: ㄉㄨㄥ ㄧㄝˇ ㄅㄚ ㄖㄣˊ
  拼音: dōng yě bā rén

俚俗的歌曲。參見「下里巴人」條。《文選.陳琳.答阿王牋》:「夫聽白雪之音,觀綠水之節,然後野巴人,蚩鄙益著。」


  東張西望

 简化字:东张西望
  注音: ㄉㄨㄥ ㄓㄤ ㄒㄧ ㄨㄤˋ
  拼音: dōng zhāng xī wàng

四周探望。《平妖傳》第一〇回:「只見那頭陀提著齊眉短棍在樹林左右行來步去,張西望。」也作「瞧西望」、「張西覷」。


  東折西繞

 简化字:东折西绕
  注音: ㄉㄨㄥ ㄓㄜˊ ㄒㄧ ㄖㄠˋ
  拼音: dōng zhé xī rào

形容到處盤轉、穿繞。如:「他折西繞走了好長的路,才終於到達目的地。」


  東遮西掩

 简化字:东遮西掩
  注音: ㄉㄨㄥ ㄓㄜ ㄒㄧ ㄧㄢˇ
  拼音: dōng zhē xī yǎn

利用各種方法加以掩飾遮瞞。明.高濂《玉簪記》第二二齣:「兩下青春佳麗,意氣相投,每每月下星前,事事遮西掩。」也作「掩西遮」。


  東征西討

 简化字:东征西讨
  注音: ㄉㄨㄥ ㄓㄥ ㄒㄧ ㄊㄠˇ
  拼音: dōng zhēng xī tǎo

四處出戰征伐。唐.楊烱〈左武衛將軍成安子崔獻行狀〉:「至如出車授鉞,征西討,孤虛向背,則雖女子之,可以當於丈夫。」《元史.卷一一九.木華黎傳》:「我為國家助成大業,擐甲執銳垂四十年,征西討,無復遺恨,第恨汴京未下耳!」也作「討西伐」、「討西征」。


  東征西怨

 简化字:东征西怨
  注音: ㄉㄨㄥ ㄓㄥ ㄒㄧ ㄩㄢˋ
  拼音: dōng zhēng xī yuàn

出兵征討方,而西方的百姓埋怨不先來解救自己。語本《書經.仲虺之誥》:「乃葛伯仇餉,初征自葛,征西夷怨,南征北狄怨。曰:『奚獨後予。』」形容人民對仁義之師的盼望。《舊五代史.卷一二〇.周書.恭帝本紀》:「逮事世宗,功存納麓,征西怨,厥績懋焉。」


  東支西吾

 简化字:东支西吾
  注音: ㄉㄨㄥ ㄓ ㄒㄧ ㄨˊ
  拼音: dōng zhī xī wú

說話含糊不清,敷衍搪塞。《二刻拍案驚奇》卷一一:「爭奈滿生有些不老氣,恰像還要把這件事瞞人的一般,並不明說,但只支西吾,憑那哥哥說得天花亂墜,只是不肯回去。」


  東轉西晃

 简化字:东转西晃
  注音: ㄉㄨㄥ ㄓㄨㄢˇ ㄒㄧ ㄏㄨㄤˋ
  拼音: dōng zhuǎn xī huàng

形容到處走動、閒晃。如:「剛學會走路的弟弟每天在家裡轉西晃,使得緊跟在後的奶奶暈頭轉向。」


  東走西移

 简化字:东走西移
  注音: ㄉㄨㄥ ㄗㄡˇ ㄒㄧ ㄧˊ
  拼音: dōng zǒu xī yí

四處走動。元.高安道〈哨遍.十載寒窗套.一煞〉:「每日閑淘氣。子索行監坐守,誰敢走西移。」


  東走西撞

 简化字:东走西撞
  注音: ㄉㄨㄥ ㄗㄡˇ ㄒㄧ ㄓㄨㄤˋ
  拼音: dōng zǒu xī zhuàng

四處瞎碰亂闖,製造事端。《四遊記.南遊記.第一四回》:「三聖曰:『聞你不是好人,走西撞,無事不為。今來我岳廟則甚?』」也作「碰西撞」。


  東撙西節

 简化字:东撙西节
  注音: ㄉㄨㄥ ㄗㄨㄣˇ ㄒㄧ ㄐㄧㄝˊ
  拼音: dōng zǔn xī jié

形容處處節約。如:「這些年來她撙西節地攢了不少錢。」


  斗杓東指

 简化字:斗杓东指
  注音: ㄉㄡˇ ㄅㄧㄠ ㄉㄨㄥ ㄓˇ
  拼音: dǒu biāo dōng zhǐ

斗柄指向方,表示春季來臨。《老殘遊記》第一二回:「歲月如流,眼見斗杓又將指了。」


  掇東掇西

 简化字:掇东掇西
  注音: ㄉㄨㄛˊ ㄉㄨㄥ ㄉㄨㄛˊ ㄒㄧ
  拼音: duó dōng duó xī

拾西,到處取西。《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九:「小娥就走到廚下,掇掇西,送酒送茶,且是熟分。」


  扶東倒西

 简化字:扶东倒西
  注音: ㄈㄨˊ ㄉㄨㄥ ㄉㄠˇ ㄒㄧ
  拼音: fú dōng dǎo xī

比喻做人沒有主見,隨他人之意而轉變。語本《朱子語類.卷一三一.中興至今日人物上》:「張魏公才極短,雖大義極分明,而全不曉事。扶得邊,倒了西邊;知得這裡,忘了那裡。」


  福如東海

 简化字:福如东海
  注音: ㄈㄨˊ ㄖㄨˊ ㄉㄨㄥ ㄏㄞˇ
  拼音: fú rú dōng hǎi

祝人福多如海之大的吉祥話。明.朱權《荊釵記》第三齣:「齊祝贊,願福如海,壽比南山。」也作「福如海淵」。


完整 | 简易   资料数 : 438 页数: 8/11
第一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最后页

欢迎光临!
检索方法
1、支持简繁字词检索。

2、一般字词检索,如输入:
   
   字典
   科技大学……等

3、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如输入:
   勤劳,懒惰
   努力,挺进,团结
   整齐,纷乱,健康,虚弱……等

4、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即可查看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