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词典网 Chinese.my
國語辭典 网典 康熙字典 关于

國語辭典 | 网典 | 康熙字典

國語辭典
字词:ǎn
  

 简化字:巅
  部首:山
部外笔画:19
 总笔画:22
  注音: ㄉㄧㄢ
  拼音: diān




山頂。《詩經.唐風.采苓》:「采苓采苓,首陽之巔。」



最高的。如:「巔峰」、「巔頂」。


  

 简化字:癫
  部首:疒
部外笔画:19
 总笔画:24
  注音: ㄉㄧㄢ
  拼音: diān




形容精神錯亂、言行失常。如:「瘋癲」、「癲狂」、「瞧她那般痴痴癲癲的模樣,真叫人擔心!」



參見「癲癇」條。


  

  部首:八
部外笔画:6
 总笔画:8
  注音: ㄉㄧㄢˇ
  拼音: diǎn




1.五帝時的書,指重要的文獻、簡冊。《左傳.昭公十二年》:「是能讀三墳五典,八索九丘。」

2.國家的常法。《周禮.天官.大宰》:「大宰之職,掌建邦之六典,以佐王治邦國。」

3.可作為依據或模範的書。如:「字典」、「引經據典」。

4.可遵守的法度、準則。《文選.劉琨.勸進表》:「中興之兆,圖讖垂典,自京畿隕喪,九服崩離,天下囂然,無所歸懷。」

5.典禮、儀式。如:「慶典」、「大典」、「盛典」。

6.前代的故事、制度、文物。如:「用典」、「數典忘祖」。

7.姓。如三國時魏國有典韋。




1.掌管、治理。如:「典試」、「典獄」。《三國志.卷六二.吳書.是儀傳》:「到見親任,專典機密。」

2.以物品質押貸款。如:「典當」。唐.杜甫〈曲江〉詩二首之二:「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頭盡醉歸。」




文雅、雅緻。如:「典雅」。南朝梁.蕭統〈答玄圃園講誦啟令〉:「辭典文豔。」


  

  部首:疒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3
  注音: ㄉㄧㄢˇ
  拼音: diǎn

參見「痶腳」條。


  

  部首:石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3
  注音: ㄉㄧㄢˇ
  拼音: diǎn




(iodine,I)化學元素。原子序53。為非金屬固體的鹵素,有毒性和腐蝕性,易昇華。不溶於水,但溶於有機溶劑。多存於海水及鹽泉中,為黑色結晶體,可供醫藥、照像、顏料等用。碘也是合成甲狀腺激素的主要成分。可調整細胞的氧化作用,影響人體的基本代謝率。


  

 简化字:点
  部首:黑
部外笔画:5
 总笔画:17
  注音: ㄉㄧㄢˇ
  拼音: diǎn




1.小的痕跡。如:「斑點」、「汙點」。

2.小水珠、小滴的液體。如:「珠點」、「小雨點」。

3.一種字形筆畫。用筆觸紙即起稱為「點」。如:「三點水」。元.關漢卿《望江亭》第三折:「妾身須識個撇、豎、點、劃。」

4.句讀的標誌。如:「逗點」、「標點」。

5.點心食品的簡稱。如:「西點」、「茶點」、「糕點」、「早點」。

6.計時的單位。一個小時稱為「一點」。如:「中午十二點」。

7.規定的時間。如:「準點」、「誤點」、「鐘點」。

8.一定的地方或標準。如:「終點」、「起點」、「冰點」、「沸點」。

9.事物的某一部分或某一方面。如:「優點」、「缺點」、「重點」、「弱點」。

10.量詞。計算條文項目的單位。如:「這個主題,可分下列三點來說明。」

11.幾何學上稱沒有長、寬、厚、薄,而只有位置的為「點」。

12.小數點。如33.5讀作三十三點五。




1.引火。如:「點火」、「點燃」、「點燈」。

2.指定。如:「點菜」、「點歌」、「點播節目」。

3.逐個檢覈、查對。如:「點貨」、「點名」、「清點」、「盤點」。

4.觸到物體立即離開。如:「蜻蜓點水」、「以腳點地」。

5.使液體滴下。如:「點眼藥水」。

6.指示、暗示。如:「點化」、「點出主題」、「一點就醒」、「他聽了,知道是在點這件事情。」

7.裝飾襯托。如:「裝點」、「點染」、「點綴」。三國魏.何晏〈景福殿賦〉:「點以銀黃,爍以琅玕。」




形容少許的。如:「吃點東西吧!」、「一點小事別在意!」


  

  部首:立
部外笔画:9
 总笔画:14
  注音: ㄉㄨㄢ
  拼音: duān




1.事物的兩頭皆稱為「端」。如:「尖端」、「末端」、「筆端」。《論語.子罕》:「我叩其兩端而竭焉。」

2.事物的起始。如:「開端」、「發端」、「挑起戰端」。《孟子.公孫丑》:「惻隱之心,仁之端也。」

3.項目、方面。如:「鬼計多端」、「變化萬端」、「舉其一端」。

4.心思、思緒。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衛洗馬初欲渡江,形神慘悴語左右云:『見此芒芒,不覺百端交集。』」唐.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詩:「憂端齊終南,澒洞不可掇。」

5.古代布帛的長度單位。通常一端約等於一疋。《初刻拍案驚奇》卷一:「除了文若虛,每人送緞子二端。」

6.姓。如明代有端孝思。




正、正直。如:「品行不端」。《禮記.玉藻》:「目容端,口容止。」《孟子.離婁下》:「夫尹公之他,端人也,其取友必端矣。」



1.以手托物。如:「端碗」、「端菜上桌」。

2.擺。如:「端架子」、「把問題都端出檯面上討論。」




1.到底、究竟。宋.王安石〈龍泉寺石井〉詩二首之二:「四海旱多霖雨少,此中端有臥龍無?」宋.陸游〈幽事〉詩:「餘年端有幾?風月且婆娑。」

2.果真。宋.蘇軾〈水龍吟.小舟橫截春江〉詞:「武昌南岸,昔遊應記。料多情夢裡,端來見我,也參差是。」


  

  部首:矢
部外笔画:7
 总笔画:12
  注音: ㄉㄨㄢˇ
  拼音: duǎn




長的相反詞:(1)指距離或長度小。如:「短刀」、「短裙」。(2)指時間少。如:「晝長夜短」。《書經.堯典》:「日短星昴,以正仲冬。」(3)指才氣少。如:「短才」。《晉書.卷六二.劉琨傳》:「以臣愚短,當此至難,憂如循環,不遑寢食。」



過失、缺點。如:「護短」、「揭短」、「說長道短」、「截長補短」。



1.缺少。《官話指南.卷二.官商吐屬》:「我這兒短了兩隻白皮箱。」

2.說別人壞話。《史記.卷八四.屈原賈生傳》:「令尹子蘭聞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於頃襄王,頃襄王怒而遷之。」

3.搶劫。《儒林外史》第四回:「嚴鄉紳執意不肯,把小的的驢和米同稍袋都叫人短了家去。」


  

  部首:殳
部外笔画:5
 总笔画:9
  注音: ㄉㄨㄢˋ
  拼音: duàn




1.量詞:(1)計算長條物分成若干部分的單位。如:「兩段木頭」、「把這線剪成數小段。」(2)計算具有延續性質事物段落的單位。如:「一段路」、「一段情」、「一段話」、「一段時間」。

2.工廠、工礦或鐵公路組織中的一種任務編組。如:「工務段」、「機務段」。

3.姓。如唐代有段成式,清代有段玉裁。


  

  部首:肉
部外笔画:9
 总笔画:13
  注音: ㄉㄨㄢˋ
  拼音: duàn




腶脩:加以薑桂,捶擣所製成的肉乾。《集韻.去聲.換韻》:「腶,腶脩,捶脯施薑桂也。」《禮記.郊特牲》:「大饗尚腶脩而已矣。」《新唐書.卷一六四.歸崇敬傳》:「學生謁師,贄用腶脩一束,酒一壺,衫布一裁,色如師所服。」


  

  部首:石
部外笔画:9
 总笔画:14
  注音: ㄉㄨㄢˋ
  拼音: duàn




磨刀石。《廣韻.去聲.換韻》:「碫,礪石。」


  

 简化字:缎
  部首:糸
部外笔画:9
 总笔画:15
  注音: ㄉㄨㄢˋ
  拼音: duàn




質地厚密,一面平滑有光彩的絲織品。如:「錦緞」、「綢緞」。


  

  部首:殳
部外笔画:12
 总笔画:16
  注音: ㄉㄨㄢˋ
  拼音: duàn




孵不出小鳥。《淮南子.原道》:「獸胎不贕,鳥卵不毈。」漢.高誘.注:「卵不成鳥曰毈。」


  

 简化字:锻
  部首:金
部外笔画:9
 总笔画:17
  注音: ㄉㄨㄢˋ
  拼音: duàn




將金屬放入火中燒紅,再用鐵錘搥打。如:「鍛鍊」、「鍛造」、「鍛工」、「鍛接」。《書經.費誓》:「備乃弓矢,鍛乃戈矛,礪乃鋒刃,無敢不善。」《晉書.卷四九.嵇康傳》:「初,康居貧,嘗與向秀共鍛於大樹之下,以自贍給。」



磨刀石。同「碫」。《詩經.大雅.公劉》:「涉渭為亂,取厲取鍛。」漢.毛亨.傳:「鍛,石也。」


  

 简化字:断
  部首:斤
部外笔画:14
 总笔画:18
  注音: ㄉㄨㄢˋ
  拼音: duàn




1.截開。如:「砍斷」、「割斷」。《易經.繫辭下》:「斷木為杵。」

2.隔絕、不延續。如:「中斷」、「望斷」、「斷了音訊」、「恩斷義絕」。唐.白居易〈後宮詞〉:「紅顏未老恩先斷,斜倚熏籠坐到明。」

3.戒除。如:「斷菸」、「斷奶」、「斷酒」。

4.決定、判定。如:「診斷」、「當機立斷」、「優柔寡斷」。《漢書.卷六八.霍光傳》:「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絕對的。如:「斷無此理」、「此事斷然做不得。」


  

 简化字:簖
  部首:竹
部外笔画:18
 总笔画:24
  注音: ㄉㄨㄢˋ
  拼音: duàn




插置在水中,便於捕捉魚、蝦、螃蟹等的竹柵。如:「魚籪」。


  

  部首:艸
部外笔画:5
 总笔画:9
  注音: ㄈㄢˋ
  拼音: fàn




1.法則。通「範」。《爾雅.釋詁上》:「範,常也。」唐.陸德明《經典釋文.卷二九.爾雅音義上》:「範,音犯。字或作范,同。」

2.鑄造器物的模型。通「範」。《荀子.彊國》:「刑范正,金錫美,工治巧,火齊得。」唐.楊倞.注:「刑、范,鑄劍規模之器也。」

3.姓。如宋代有范仲淹。


  

  部首:竹
部外笔画:5
 总笔画:11
  注音: ㄈㄢˋ
  拼音: fàn




1.竹製的模型。《說文解字.竹部》「笵」字.清.段玉裁.注:「《通俗文》曰:『規模曰笵。』玄應曰:『以土曰型,以金曰鎔,以木曰模,以竹曰笵。』一物材別也。」

2.法則、規範。通「範」。《玉篇.竹部》:「笵,楷式也,與範同。」


  

 简化字:范
  部首:竹
部外笔画:9
 总笔画:15
  注音: ㄈㄢˋ
  拼音: fàn




1.鑄造器物的模型。《集韻.去聲.范韻》:「範,模也。」宋.沈括《夢溪筆談.卷一八.技藝》:「欲印則以一鐵範置鐵板上,乃密布字印,滿鐵範為一板。」

2.法式、法則。如:「典範」、「規範」。

3.界限。如:「範圍」。

4.姓。如漢代有範依。




可為法式的、可效法的。如:「範本」、「範文」。



防止、限制。如:「防範」。


  

 简化字:泛
  部首:水
部外笔画:3
 总笔画:6
  注音: ㄈㄢˋ
  拼音: fàn




漂浮。通「泛」。三國魏.王粲〈從軍〉詩五首之二:「汎舟蓋長川,陳卒被隰埛。」



普遍、廣泛。通「泛」。《論語.學而》:「汎愛眾,而親仁。」《南齊書.卷四一.周顒傳》:「汎涉百家,長於佛理。」



姓。如漢代有汎嶷。


  

  部首:木
部外笔画:7
 总笔画:11
  注音: ㄈㄢˋ
  拼音: fàn




1.古印度思想中的世界創造原理。為梵語brahma的音譯。古印度婆羅門教認為梵是無所不在的最高實體,修行者最終極的目的就是與之合一。將其神格化則成為宇宙間最高的神,佛教將其歸為天界中的一類。

2.梵語的簡稱。如:「梵漢對音」。




1.表示和古印度有關的。如:「梵語」、「梵文」。

2.表示和佛教有關的。如:「梵輪」、「梵寺」。

3.清靜。《維摩詰所說經.卷一.方便品第二》:「示有妻子常修梵行。」


  

  部首:車
部外笔画:5
 总笔画:12
  注音: ㄈㄢˋ
  拼音: fàn




車篷。《集韻.上聲.阮韻》:「軬,車上篷。」


  

  部首:辵
部外笔画:4
 总笔画:8
  注音: ㄈㄢˇ
  拼音: fǎn




1.回來。如:「流連忘返」、「去而復返」。唐.樓穎〈西施石〉詩:「一去姑蘇不復返,岸旁桃李為誰春。」

2.歸還。晉.干寶《搜神記》卷四:「俟汝至石頭城,返汝簪。」《聊齋志異.卷九.喬女》:「宰按之,果真,窮治諸無賴,盡返所取。」

3.折回。如:「迴光返照」。

4.更換。《呂氏春秋.孝行覽.慎人》:「孔子烈然,返瑟而弦。」


  

 简化字:贩
  部首:貝
部外笔画:4
 总笔画:11
  注音: ㄈㄢˋ
  拼音: fàn




做小買賣的人。如:「布販」、「菜販」、「攤販」、「小販」。



1.賣。如:「販魚」。《三國志.卷三二.蜀書.先主備傳》:「先主少孤,與母販履織席為業。」《舊唐書.卷二〇〇.黃巢傳》:「(巢)本以販鹽為事。」

2.買進。《水滸傳》第四四回:「因隨叔父來外鄉販羊馬賣,不想叔父半途亡故。」《紅樓夢》第四八回:「趕端陽節前,我順路販些紙劄香扇來賣。」


  

 简化字:饭
  部首:食
部外笔画:4
 总笔画:12
  注音: ㄈㄢˋ
  拼音: fàn




1.煮熟穀類的食物。如:「白米飯」、「糯米飯」、「稀飯」。

2.每天定時吃的正餐。如:「早飯」、「晚飯」。




1.吃。《論語.述而》:「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也。」

2.拿食物給別人吃。《史記.卷九二.淮陰侯傳》:「有一母見信飢,飯信。」

3.餵飼動物。《莊子.田子方》:「百里奚爵祿不入於心,故飯牛而牛肥。」《文選.鄒陽.獄中上書自明》:「𡩋戚飯牛車下,而桓公任之以國。」


  

  部首:犬
部外笔画:2
 总笔画:5
  注音: ㄈㄢˋ
  拼音: fàn




1.侵害、干擾、沖撞。如:「侵犯」、「干犯」、「冒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國語.晉語八》:「忠不可暴,信不可犯。」

2.抵觸、違背。如:「犯法」、「犯規」、「違法犯紀」。《周禮.夏官.大司馬》:「犯令陵正,則杜之。」

3.發生。如:「他愛說謊的老毛病又犯了。」《紅樓夢》第一一五回:「你們忒不留神,二爺犯了病也不來回我。」

4.冒著。宋.蘇軾〈岐亭〉詩五首之一:「知我犯寒來,呼酒意頗多。」

5.落進、落到。元.無名氏《神奴兒》第三折:「我兒也,你今日犯到我這衙門裡來。」《老殘遊記》第五回:「或者說話說的不得法,犯到他手裡,也是一個死。」




有罪的人。如:「主犯」、「從犯」、「罪犯」、「嫌犯」。



值得。如:「犯不著」。《紅樓夢》第七五回:「四丫頭也不犯囉唕你,卻是誰呢?」


  

  部首:艸
部外笔画:13
 总笔画:17
  注音: ㄈㄢˊ
  拼音: fán




一種似莎而大的草。《漢書.卷五七.司馬相如傳上》:「其高燥則生葴析包荔,薜莎青薠。」顏師古注引張揖曰:「青薠似莎而大,生江湖,雁所食。」


  

  部首:土
部外笔画:12
 总笔画:15
  注音: ㄈㄢˊ
  拼音: fán




墳墓。《孟子.離婁下》:「卒之東郭墦間之祭者,乞其餘。」明.孫仁孺《東郭記》第二二齣:「家僮,可把禮物擺下,早出了東郭,到此墦間也。」


  

  部首:火
部外笔画:12
 总笔画:16
  注音: ㄈㄢˊ
  拼音: fán




炙烤、焚燒。《詩經.小雅.瓠葉》:「有兔斯首,炮之燔之。」《水滸傳》第一〇八回:「卻被山上將火箭火把亂打射下來,草房柴車上,都燔燒起來。」



宗廟祭祀所用的熟肉。通「膰」。《左傳.襄公二十二年》:「見於嘗酎,與執燔焉。」


  

  部首:玉
部外笔画:12
 总笔画:16
  注音: ㄈㄢˊ
  拼音: fán




寶玉。晉.陸雲〈答顧秀才〉詩五首之五:「有斐君子,如珪如璠。」


  

  部首:肉
部外笔画:12
 总笔画:16
  注音: ㄈㄢˊ
  拼音: fán




宗廟祭祀所用的熟肉。《左傳.成公十三年》:「祀有執膰,戎有受脤,神之大節也。」《史記.卷四七.孔子世家》:「魯今且郊,如致膰乎大夫,則吾猶可以止。」


  

  部首:羊
部外笔画:12
 总笔画:18
  注音: ㄈㄢˊ
  拼音: fán




腹部為黃色的羊。《說文解字.羊部》:「羳,黃腹羊也。」明.李時珍《本草綱目.卷五〇.獸部.黃羊》:「羳羊,《爾雅》謂之羳,出西番也。」


  

  部首:艸
部外笔画:15
 总笔画:19
  注音: ㄈㄢˊ
  拼音: fán




1.籬笆。如:「藩籬」。《易經.大壯卦.九三》:「羝羊觸藩,不能退。」宋.范成大〈復自姑蘇過苑陵至鄧步出陸〉詩:「漿家饋食槿為藩,酒市停驂竹廡門。」

2.古代諸侯王的封國、屬地。如:「藩國」。《文選.曹植.贈白馬王彪詩.序》:「後有司以二王歸藩,道路宜異宿止。」

3.姓。如漢代有藩嚮。




屏障、保衛。《文選.左思.詠史詩八首之三》:「吾希段干木,偃息藩魏君。」


  

  部首:足
部外笔画:12
 总笔画:19
  注音: ㄈㄢˊ
  拼音: fán




獸類的足掌。《左傳.文公元年》:「王請食熊蹯而死,弗聽。」《戰國策.趙策三》:「人有置係蹄者而得虎,虎怒,決蹯而去。」


  

  部首:金
部外笔画:12
 总笔画:20
  注音: ㄈㄢˊ
  拼音: fán




1.寬刃的斧頭。《玉篇.金部》:「鐇,廣刃斧也。」

2.鏟。《後漢書.卷八〇.文苑傳上.杜篤傳》:「田田相如,鐇钁株林。」


  

  部首:木
部外笔画:11
 总笔画:15
  注音: ㄈㄢˊ
  拼音: fán




1.關鳥獸的籠子。《莊子.養生主》:「澤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飲,不蘄畜乎樊中。」

2.籬笆。通「藩」。《詩經.小雅.青蠅》:「營營青蠅,止于樊。」漢.毛亨.傳:「樊,藩也。」

3.姓。如唐代有樊宗師。




搭籬笆圍繞保護。《詩經.齊風.東方未明》:「折柳樊圃,狂夫瞿瞿。」宋.范成大〈四時田園雜興〉詩六十首之十:「已插棘針樊筍徑,更鋪魚網蓋櫻桃。」


  

 简化字:矾
  部首:石
部外笔画:15
 总笔画:20
  注音: ㄈㄢˊ
  拼音: fán

參見「明礬」條。


  

  部首:虫
部外笔画:15
 总笔画:21
  注音: ㄈㄢˊ
  拼音: fán




動物名。節肢動物昆蟲綱。類似蚱蜢而較肥大。也稱為「蟈蟈兒」。也稱為「哥哥」。


  

  部首:水
部外笔画:17
 总笔画:20
  注音: ㄈㄢˊ
  拼音: fán




水大量流溢。《玉篇.水部》:「瀿,水暴溢也。」《集韻.平聲.元韻》:「瀿,楚人謂水暴溢為瀿。」


  

  部首:艸
部外笔画:17
 总笔画:21
  注音: ㄈㄢˊ
  拼音: fán




植物名。菊科艾屬,「蔞蒿」之古稱,參見「蔞蒿」條。


完整 | 简易   资料数 : 67463 页数: 8/1687
第一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最后页

欢迎光临!
检索方法
1、支持简繁字词检索。

2、一般字词检索,如输入:
   
   字典
   科技大学……等

3、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如输入:
   勤劳,懒惰
   努力,挺进,团结
   整齐,纷乱,健康,虚弱……等

4、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即可查看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