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词典网 Chinese.my
國語辭典 网典 康熙字典 关于

國語辭典 | 网典 | 康熙字典

國語辭典
字词:sān
  散件

  注音: ㄙㄢˇ ㄐㄧㄢˋ
  拼音: sǎn jiàn

大陸地區指沒有裝配成整機的零組件。


  三江

  注音: ㄙㄢ ㄐㄧㄤ
  拼音: sān jiāng

1.江蘇、江西、安徽三省的合稱。

2.四川岷江、涪江、沱江的合稱。

3.廣西黔江、鬱江、桂江的合稱。

4.浙江吳江、錢塘江、浦陽江的合稱。


  三焦

  注音: ㄙㄢ ㄐㄧㄠ
  拼音: sān jiāo

中醫上指食道、胃、腸等部分。分上、中、下三焦,屬於六腑。


  三角

  注音: ㄙㄢ ㄐㄧㄠˇ
  拼音: sān jiǎo

1.三角形。《詩經.小雅.大東》:「跂彼織女終日七襄。」唐.孔穎達.正義:「三星鼎足,而成三角。」

2.有稜角。《董西廂》卷二:「眼三角,鼻大脣麤。」《紅樓夢》第六八回:「目橫丹鳳,神凝三角。俏麗若三春之桃,清潔若九秋之菊。」

3.數學上指三角函數的關係、性質及三角形解法與應用之學。


  三教

  注音: ㄙㄢ ㄐㄧㄠˋ
  拼音: sān jiào

1.夏代教忠,商代教敬,周代教文,稱為「三教」。見漢.班固《白虎通.卷七.三教》。

2.佛、儒、道三教的合稱。


  三階

 简化字:三阶
  注音: ㄙㄢ ㄐㄧㄝ
  拼音: sān jiē

1.三層臺階。《管子.君臣上》:「立三階之上,南面而受要。」唐.尹知章.注:「君之路寢前有三階。」

2.星官名。為「三臺」的別稱,參見「三臺」條。


  三節

 简化字:三节
  注音: ㄙㄢ ㄐㄧㄝˊ
  拼音: sān jié

俗稱端午節、中秋節、年節為「三節」。如:「公司每逢三節,必邀員工出遊。」


  三戒

  注音: ㄙㄢ ㄐㄧㄝˋ
  拼音: sān jiè

1.戒色、戒鬥、戒得。《論語.季氏》:「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漢.蔡邕〈太尉楊秉碑〉:「昔仲尼垂三戒,而公克焉。」

2.不妄出入、不妄語言、不妄憂慮。宋.王應麟《困學紀聞.卷二〇.雜識》:「齊齋倪公三戒:不妄出入、不妄語言、不妄憂慮。」

3.文章名。唐.柳宗元撰。分臨江之麋、黔之驢、永某氏之鼠三部分,以寓言隱寓鑒戒之意。


  三界

  注音: ㄙㄢ ㄐㄧㄝˋ
  拼音: sān jiè

佛教謂生死往來之世界有三:一曰欲界,有淫欲、食欲,有情之所住,自六欲天,下至無間地獄,稱為「欲界」。二曰色界,色為質礙之義,有形之物質,在欲界之上,離二欲有情之所住,四禪天,或立十六天、十八天。三曰無色界,無色、無物、無身,有四無色,稱為「四無色天」或「四空處」。


  三晉

 简化字:三晋
  注音: ㄙㄢ ㄐㄧㄣˋ
  拼音: sān jìn

春秋末年,韓、趙、魏三卿分晉,至戰國周威烈王正式命韓、趙、魏為諸侯,稱為「三晉」。《戰國策.燕策三》:「請西約三晉,南連齊楚,北講於單于。然後乃可圖也。」《史記.卷八六.刺客傳.荊軻傳》:「其後秦日出兵山東以伐齊、楚、三晉,稍蠶食諸侯,且至於燕,燕君臣皆恐禍之至。」


  三荊

 简化字:三荆
  注音: ㄙㄢ ㄐㄧㄥ
  拼音: sān jīng

1.地名。後魏時置荊州於穰縣(今河南省鄧縣),置南荊州於安昌(今河南省確山縣),置東荊州於沘陽(今河南省沘陽縣),合稱為「三荊」。

2.一棵有三分枝的荊樹。比喻同胞手足。晉.陸機〈豫章行〉:「三荊歡同株,四鳥悲異林。」


  三精

  注音: ㄙㄢ ㄐㄧㄥ
  拼音: sān jīng

日、月、星。《後漢書.卷一.光武帝紀.贊曰》:「九縣飆回,三精霧塞。」唐.章懷太子.注:「三精,日月星也。」唐.王勃〈九成宮頌.序〉:「洎夫三精軿運,即寥廓而為宮。」


  三徑

 简化字:三径
  注音: ㄙㄢ ㄐㄧㄥˋ
  拼音: sān jìng

漢蔣詡辭官不仕,隱於杜陵,閉門不出,舍中竹下三徑,只有羊仲與求仲出入。典出晉.趙岐《三輔決錄》卷一。後以三徑比喻隱士居處。《文選.陶淵明.歸去來辭》:「三徑就荒,松菊猶存。」唐.孟浩然〈秦中感秋寄遠上人〉詩:「一丘常欲臥,三徑苦無資。」


  三境

  注音: ㄙㄢ ㄐㄧㄥˋ
  拼音: sān jìng

唐代詩歌的三種境界。即物境、情境與意境。


  三酒

  注音: ㄙㄢ ㄐㄧㄡˇ
  拼音: sān jiǔ

事酒、昔酒、清酒。《周禮.天官.酒正》:「辨三酒之物,一曰事酒、二曰昔酒、三曰清酒。」漢.鄭玄.注:「事酒、有事而飲也;昔酒、無事而飲也;清酒、祭祀之酒。」


  散居

  注音: ㄙㄢˇ ㄐㄩ
  拼音: sǎn jū

分散居住。如:「臺灣北部丘陵區由於地形的緣故,較利於散居。」


  三絕

 简化字:三绝
  注音: ㄙㄢ ㄐㄩㄝˊ
  拼音: sān jué

1.三次斷絕。比喻勤於誦讀。《史記.卷四七.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讀易,韋編三絕。」宋.蘇軾〈夜夢〉詩:「易韋三絕丘猶然,如我當以犀革編。」

2.三種卓越超絕的才能。《晉書.卷九二.文苑傳.顧愷之傳》:「故俗傳愷之有三絕:才絕、書絕、痴絕。」《新唐書.卷二〇二.文藝傳中.李白傳》:「文宗時,詔以白歌詩,裴旻劍舞,張旭草書為『三絕』。」


  三軍

 简化字:三军
  注音: ㄙㄢ ㄐㄩㄣ
  拼音: sān jūn
 相似词:全軍

1.周制,諸侯大國統率三軍,每一軍共一萬二千五百人。《左傳.襄公十四年》:「周為六軍,諸侯之大者三軍。」

2.舊時的左、中、右三軍,後為軍隊的通稱。如:「勇冠三軍」。漢.李陵〈答蘇武書〉:「陵先將軍功略蓋天地,義勇冠三軍。」《三國演義》第一一回:「曹操自引軍馬來迎,正逢高順,三軍混戰。」

3.現代稱呼陸、海、空軍。


  散開

 简化字:散开
  注音: ㄙㄢˋ ㄎㄞ
  拼音: sàn kāi
 相似词:分散
 相反词:聚集、聚攏、聚合

1.分散四處。如:「原地散開」、「導遊講解完畢,大家才紛紛散開。」

2.軍事上為減少敵火損害及發揮我方火力,將班內各兵之間隔距離增大。


  三考

  注音: ㄙㄢ ㄎㄠˇ
  拼音: sān kǎo

古代官吏以三次考績決定升降賞罰的制度,稱為「三考」。《書經.舜典》:「三載考績,三考,黜陟幽明。」唐.孔穎達.正義:「言帝命群官之後,經三載,乃考其功績,經三考則九載,黜陟幽明,明者升之,闇者退之。」唐.白居易〈代書詩一百韻寄微之〉:「兩衙多請告,三考欲成資。」


  三恪

  注音: ㄙㄢ ㄎㄜˋ
  拼音: sān kè

周武王克殷,封前三朝的後裔以王侯名號,稱為「三恪」。一說封虞、夏、殷之後於陳、杞、宋。《左傳.襄公二十五年》晉.杜預.注:「周得天下,封夏、殷二王後,又封舜後,謂之恪,并二王後為一國。其禮轉降,示敬而已,故曰三恪。」一說封黃帝、堯、舜之後於薊、祝、陳。《詩經.陳譜》唐.孔穎達.正義:「武王未及下車,封黃帝之後於薊,封帝堯之後於祝,封帝舜之後於陳。」


  三窟

  注音: ㄙㄢ ㄎㄨ
  拼音: sān kū

三個洞穴。比喻避禍計慮的周密。《戰國策.齊策四》:「狡兔有三窟,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臥也。」


  三老

  注音: ㄙㄢ ㄌㄠˇ
  拼音: sān lǎo

1.上壽、中壽、下壽。《左傳.昭公三年》:「公聚朽蠹,而三老凍餒。」晉.杜預.注:「三老謂上壽、中壽、下壽,皆八十已上。」

2.年高德劭的長老。《周書.卷四五.儒林傳.序》:「洎高祖保定三年,乃下詔尊太傅燕公為三老。」

3.職官名。漢時掌一鄉之教化。《禮記.禮運》:「故宗祝在廟,三公在朝,三老在學。」《漢書.卷一.高帝紀上》:「舉民年五十以上,有脩行,能帥眾為善,置以為三老,鄉一人。」

4.四川江峽中稱水夫掌柁的為「三老」。唐.杜甫〈撥悶〉詩:「長年三老遙憐汝,棙柁開頭捷有神。」


  三禮

 简化字:三礼
  注音: ㄙㄢ ㄌㄧˇ
  拼音: sān lǐ

1.漢以後通稱《周禮》、《儀禮》、《禮記》為「三禮」。

2.祭祀天神、地祇、人鬼之禮。《書經.舜典》:「咨!四岳,有能典朕三禮。」漢.孔安國.傳:「三禮,天地人之禮。」《隋書.卷六.禮儀志一》:「唐、虞之時,祭天之屬為天禮,祭地之屬為地禮,祭宗廟之屬為人禮。故書云命伯夷典朕三禮。」


  散利

  注音: ㄙㄢˋ ㄌㄧˋ
  拼音: sàn lì

荒年時政府借穀子給人民,秋收後歸還。《周禮.地官.大司徒》鄭玄注引鄭司農曰:「散利,貸種食也。」唐.賈公彥.疏:「豐時斂之,凶時散之,其民無者,從公貸之,或為種子,或為食用,至秋熟還公,據公家為散,據民往取為貸,故云散利。」《福惠全書.卷二七.荒政部.除盜》:「故周禮除盜賊而必先之散利,其亦有鑒于斯矣。」


  三兩

 简化字:三两
  注音: ㄙㄢ ㄌㄧㄤˇ
  拼音: sān liǎng

二三。唐.岑參〈山房春事〉詩二首之二:「梁園日暮亂飛鴉,極目蕭條三兩家。」宋.蘇軾〈惠崇春江晚景〉詩二首之一:「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三靈

 简化字:三灵
  注音: ㄙㄢ ㄌㄧㄥˊ
  拼音: sān líng

1.天、地、人。《文選.班固.典引》:「答三靈之蕃祉,展放唐之明文。」唐.李善.注:「三靈,天、地、人也。」

2.日、月、星。《文選.揚雄.羽獵賦》:「方將上獵三靈之流,下決醴泉之滋。」

3.靈臺、靈囿、靈沼的合稱。

4.天神、地祇、人鬼。《資治通鑑.卷二八一.後晉紀三.高祖天福三年》:「治國家者固不可無信。然彥珣之惡,三靈所不容,晉高祖赦其叛君之愆,治其殺母之罪,何損於信哉!」


  三流

  注音: ㄙㄢ ㄌㄧㄡˊ
  拼音: sān liú

比喻層次較低的。如:「這個三流笑話很低俗,不適合在公開場所談論。」


  三六

  注音: ㄙㄢ ㄌㄧㄡˋ
  拼音: sān liù

1.十八。因三乘以六等於十八。《文選.張衡.東京賦》:「歷載三六,偷安天位。」南朝梁.簡文帝〈東飛伯勞歌〉二首之二:「少年年幾方三六,含嬌聚態傾人目。」

2.粵語。指香肉、狗肉。

3.梅花三弄的別名。參見「梅花三弄」條。


  散亂

 简化字:散乱
  注音: ㄙㄢˋ ㄌㄨㄢˋ
  拼音: sàn luàn
 相似词:繚亂
 相反词:統一

1.散漫凌亂。沒有條理規矩。《三國演義》第五八回:「洪與馬超戰到四五十合,漸漸刀法散亂,氣力不加。」

2.分散零亂、不整齊。《紅樓夢》第六二回:「四面芍藥花飛了一身,滿頭臉衣襟上皆是紅香散亂。」


  三略

  注音: ㄙㄢ ㄌㄩㄝˋ
  拼音: sān lüè

書名。相傳為黃石公所撰,圯上老人授以張良之兵書,今本凡三卷,乃後人依託。


  三落

  注音: ㄙㄢ ㄌㄨㄛˋ
  拼音: sān luò

梅花三弄的別名。參見「梅花三弄」條。


  散落

  注音: ㄙㄢˋ ㄌㄨㄛˋ
  拼音: sàn luò

1.分散,不集中。《漢書.卷七六.趙廣漢傳》:「其後強宗大族家家結為仇讎,姦黨散落,風俗大改。」

2.分散的往下掉落。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歸心》:「天漢懸指,那不散落?水性就下,何故上騰?」


  三茅

  注音: ㄙㄢ ㄇㄠˊ
  拼音: sān máo

長有三稜的菁茅,為古代的瑞草。《晉書.卷一九.禮志上》:「其吉禮也,則三茅不翦,日觀停瑄。」


  三昧

  注音: ㄙㄢ ㄇㄟˋ
  拼音: sān mèi

1.佛教謂修行者將心集中在一點的狀況。為胡語音譯。基本上和把心保持在無散亂或靜止的境界相似。《成實論》卷一二:「今當論三昧。問曰:『三昧何等相?』答曰:『心住一處是三昧相。』」也作「三摩地」、「三摩帝」、「三摩提」。

2.訣要、竅門。《宋史.卷三四四.李之純傳》:「之儀能為文,尤工尺牘,軾謂入刀筆三昧。」《紅樓夢》第四八回:「既是這樣,也不用看詩。會心處不在多。聽你說了兩句,可知三昧你已得了。」


  三門

 简化字:三门
  注音: ㄙㄢ ㄇㄣˊ
  拼音: sān mén

1.古代諸侯都城有三道門,即庫門、雉門、路門。《禮記.明堂位》漢.鄭玄.注:「天子五門,皋庫稚應路,魯有庫雉路,則諸侯三門。」

2.本指空門、無相門與無作門。後泛指寺院的大門。元.武漢臣《老生兒》第一折:「休道立下寺,我連三門都與你蓋了。」元.王實甫《破窯記》第二折:「呀!他在我三門下寫下兩句詩,男兒未遇氣沖沖,懊惱闍黎齋後鐘。」

3.地名。位於浙江省境東部,瀕三門灣。


  散悶

 简化字:散闷
  注音: ㄙㄢˋ ㄇㄣˋ
  拼音: sàn mèn

排遣愁悶。唐.白居易〈酬夢得比萱草見贈〉詩:「杜康能散悶,萱草解忘憂。」《紅樓夢》第四一回:「賈母因要帶著劉姥姥散悶,遂攜了劉姥姥至山前樹下盤桓了半晌。」


  三密

  注音: ㄙㄢ ㄇㄧˋ
  拼音: sān mì

佛教金剛乘所傳身、口、意的修行方法。即身密、語密、意密三者。身密謂結手印,語密謂持誦咒語,意密謂觀想本尊。唐.飛錫〈唐贈司空大興善寺大辨正廣智不空三藏和上影賛〉:「三密寂寥,九重哀悼。」


  三眠

  注音: ㄙㄢ ㄇㄧㄢˊ
  拼音: sān mián

蠶自出生至成蛹,蛻皮三次。蛻皮時,不食不動,呈睡眠狀態,稱為「三眠」。唐.李白〈寄東魯二稚子〉詩:「吳地桑葉綠,吳蠶已三眠。」《醒世恆言.卷一八.施潤澤灘闕遇友》:「北蠶三眠,南蠶俱是四眠。眠起飼葉,各要及時。」


  三苗

  注音: ㄙㄢ ㄇㄧㄠˊ
  拼音: sān miáo

中國古代少數民族之一。參見「苗族」條。


完整 | 简易   资料数 : 1552 页数: 7/39
第一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最后页

欢迎光临!
检索方法
1、支持简繁字词检索。

2、一般字词检索,如输入:
   
   字典
   科技大学……等

3、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如输入:
   勤劳,懒惰
   努力,挺进,团结
   整齐,纷乱,健康,虚弱……等

4、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即可查看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