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词典网 Chinese.my
國語辭典 网典 康熙字典 关于

國語辭典 | 网典 | 康熙字典

國語辭典
字词:
  毰毸

  注音: ㄆㄟˊ ㄙㄞ
  拼音: péi sāi

羽毛奮張的樣子。唐.劉禹錫〈養鷙詞〉:「毰毸止林表,狡兔自南北。」明.葉憲祖《易水寒》第二折:「黃金臺上,專望你再豎毰毸。」


  噴灑

 简化字:喷洒
  注音: ㄆㄣ ㄙㄚˇ
  拼音: pēn sǎ

急速噴射散落。如:「農業改良單位積極研究生物防治法,希望可用以取代噴灑農藥以滅絕蟲害的作法。」


  披薩

 简化字:披萨
  注音: ㄆㄧ ㄙㄚˋ
  拼音: pī sà

一種食品。為英語Pizza的音譯。發源於義大利那不勒斯地區。盤底鋪有一層發酵過的麵餅,上面放入乾酪以及所需的餡料,如肉品、海鮮、或蔬菜等,快速焙烤而成。也譯作「匹薩」、「義大利脆餅」。


  披散

  注音: ㄆㄧ ˙ㄙㄢ
  拼音: pī san
 相似词:披垂

散垂著下來。《儒林外史》第三八回:「只見那樹上吊的是個女人,披散了頭髮,身上穿了一件紅衫子。」


  罷散

 简化字:罢散
  注音: ㄆㄧˊ ㄙㄢˋ
  拼音: pí sàn

疲困散亂。漢.賈誼〈過秦論〉:「率罷散之卒,將數百之眾,轉而攻秦。」


  飄灑

 简化字:飘洒
  注音: ㄆㄧㄠ ㄙㄚˇ
  拼音: piāo sǎ

1.雨雪飄揚飛落。唐.白居易〈和微之春日投簡陽明洞天五十韻〉:「泉巖雪飄灑,苔壁錦漫糊。」

2.事物自然生動而不呆板。如:「他給人的印象就是飄灑自在的樣子。」、「這幅字確實飄灑奔放。」

3.浪蕩。《金瓶梅》第六九回:「如今雖入武學肄業,年幼失學,家中有幾個奸詐不級的人,日逐引誘他在外飄灑,把家事都失了。」


  飄散

 简化字:飘散
  注音: ㄆㄧㄠ ㄙㄢˋ
  拼音: piāo sàn

隨風飛散四處。唐.雍陶〈美人春風怨〉詩:「偏能飄散同心蒂,無那愁眉吹不開。」


  撇撒

  注音: ㄆㄧㄝ ㄙㄚ
  拼音: piē sā

甩開、拋開。元.李行道《灰闌記》第三折:「我這裡揝住衣服,則被他撇撒我陛直下。」也作「撇弔」。


  瓶塞

  注音: ㄆㄧㄥˊ ㄙㄞ
  拼音: píng sāi

塞瓶口用的東西,大多以軟木製成。如:「他打開瓶塞,倒出一粒紅色藥丸。」


  潑灑

 简化字:泼洒
  注音: ㄆㄛ ㄙㄚˇ
  拼音: pō sǎ

將液體灑向空中。如:「店家向街道潑灑汙水,是極不道德的行為。」


  破散

  注音: ㄆㄛˋ ㄙㄢˋ
  拼音: pò sàn

1.寒食節於野外祭祀祖先。宋.王溥《五代會要.卷三.寒食拜掃》:「人君奉先之道,無寒食野祭,近代莊宗,每年寒食出祭,謂之破散,故襲而行之。」

2.破壞。《漢書.卷七四.魏相傳》:「宜有以損奪其權,破散陰謀,以固萬世之基。」


  鋪灑

 简化字:铺洒
  注音: ㄆㄨ ㄙㄚˇ
  拼音: pū sǎ

遍地散布。如:「夕暉輕輕鋪灑在大地上,染成一片絢麗的金黃。」


  撲撒

 简化字:扑撒
  注音: ㄆㄨ ㄙㄚˇ
  拼音: pū sǎ

分散、消散。《董西廂》卷四:「張生聞語,撲撒了滿懷裡愁,想料死冤家心中先有,琴感其心,見得十分能勾。」元.喬吉《揚州夢》第二折:「日高也花影重,風香時酒力湧,順毛兒撲撒上翠鸞丹鳳。」也作「撲散」。


  菩薩

 简化字:菩萨
  注音: ㄆㄨˊ ㄙㄚˋ
  拼音: pú sà

1.佛教用語。梵語bodhisattva的音譯,全名為「菩提薩埵」,意譯作覺有情。其義有二:一、專指成佛前的悉達多太子。《修行本起經.卷下》:「菩薩見此眾生品類,展轉相吞,慈心愍傷,即於樹下得第一禪。」二、指具備自利、利他的大願,追求無上覺悟境界,並且已證得性空之理的眾生。菩薩所覺悟的境界在佛之下,而在阿羅漢之上。《佛說十地經》卷二:「菩薩既得如是大慈、大悲、大捨意樂已,為欲救拔一切有情,轉更訪求世出世間諸利益事。」《初刻拍驚案奇》卷八:「弟子虔誠拜禱,伏望菩薩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廣大靈感,使夫妻得相見。」

2.尊稱樂善好施的好人。《儒林外史》第三八回:「小的送他到廣東家裡,他家親戚、本家有百十人,都望空謝了老爺的恩典;又都磕小的頭,叫小的是『菩薩』。」


  撲散

 简化字:扑散
  注音: ㄆㄨ ㄙㄢˋ
  拼音: pū sàn

消散。元.無名氏《貨郎旦》第二折:「聽的鄉談語音滑熟,打疊了心頭恨,撲散了眼下愁。」也作「撲撒」。


  普桑

  注音: ㄆㄨˇ ㄙㄤ
  拼音: pǔ sāng

人名。(西元1594~1665)法國畫家。畫風受荷蘭傳統的風格主義,和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畫家拉斐爾繪畫影響。西元一六二四年在羅馬習畫時,曾用古典主義精神對抗流行的巴洛克浮華畫風。成名後的普桑,受到法王路易十三的聘請,回國當宮廷畫師。因遭其他法國畫家嫉恨,便又回羅馬,並度完了他的餘生。晚期作品多以古典神話和聖經為題材,主要代表作有〈拜因的婦女被劫〉、〈亞卡第亞的牧人〉、〈四季〉等。


  暴桑

  注音: ㄆㄨˋ ㄙㄤ
  拼音: pù sāng

枝葉繁茂的桑樹。《公羊傳.宣公六年》:「子某時所食,活我于暴桑下者也。」


  稽顙

 简化字:稽颡
  注音: ㄑㄧˇ ㄙㄤˇ
  拼音: qǐ sǎng

以額觸地的敬禮。《管子.輕重丁》:「稱貸之家皆齊首而稽顙曰:『君之憂萌至於此,請再拜以獻堂下。』」唐.裴鉶《傳奇.裴航》:「盧顥稽顙曰:『兄既得道,如何乞一言而教授?』」


  氣嗓

 简化字:气嗓
  注音: ㄑㄧˋ ㄙㄤˇ
  拼音: qì sǎng

氣管。


  氣喪

 简化字:气丧
  注音: ㄑㄧˋ ㄙㄤˋ
  拼音: qì sàng

意氣頹喪。宋.陸游〈遊諸葛武侯書臺〉:「當時典午稱猾賊,氣喪不敢當王師。」清.薛福成〈觀巴黎油畫院記〉:「何以自繪敗狀,令人氣喪若此?」


  遣散

  注音: ㄑㄧㄢˇ ㄙㄢˋ
  拼音: qiǎn sàn
 相似词:解散
 相反词:集合、集結、徵集、收容

解散。《文明小史》第二九回:「大頭聽見這話,猶同青天裡打下了一個頂心雷,也無心去找二虎打架了。把些跟人遣散了,忙同他跑到衙門,要想找李大爺問問端的。」也作「散遣」。


  清掃

 简化字:清扫
  注音: ㄑㄧㄥ ㄙㄠˇ
  拼音: qīng sǎo
 相似词:打掃、掃除

清理打掃。如:「他每天清掃街道,以維護環境整潔。」


  球賽

 简化字:球赛
  注音: ㄑㄧㄡˊ ㄙㄞˋ
  拼音: qiú sài

球類競賽。如:「這場球賽非常精彩。」


  丘嫂

  注音: ㄑㄧㄡ ㄙㄠˇ
  拼音: qiū sǎo

大嫂、長嫂。《漢書.卷三六.楚元王劉交傳》:「高祖微時,常避事,時時與賓客過其丘嫂食。」


  驅散

 简化字:驱散
  注音: ㄑㄩ ㄙㄢˋ
  拼音: qū sàn

驅趕使散開。如:「警方以強力水柱驅散聚集滋事的人群。」


  拳賽

 简化字:拳赛
  注音: ㄑㄩㄢˊ ㄙㄞˋ
  拼音: quán sài

泛稱各種拳術競賽。如:「這場拳賽有來自各國的好手參加,競爭非常激烈。」


  熱喪

 简化字:热丧
  注音: ㄖㄜˋ ㄙㄤ
  拼音: rè sāng

剛遭遇喪事。通常在喪親的一百天內,稱為「熱喪」。《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九回:「可惜我在上海往返了三次,兩次是有事,匆匆便行;一次為的是丁憂,還在熱喪裡面,不便出來逛逛。」


  冗散

  注音: ㄖㄨㄥˇ ㄙㄢˇ
  拼音: rǒng sǎn

閒散。《抱朴子.外篇.廣譬》:「或納讒而誅之,或放之乎冗散。」《晉書.卷四七.傅玄傳》:「王人賜官,冗散無事者,不督使學,則當使耕。」


  肉燥

  注音: ㄖㄡˋ ㄙㄠˋ
  拼音: ròu sào

將五花肉、蔥、香菇等切碎拌炒後,加入醬油燉煮的食物。多用來拌入麵飯中食用。


  弱喪

 简化字:弱丧
  注音: ㄖㄨㄛˋ ㄙㄤˋ
  拼音: ruò sàng

年少遭亂而流落他鄉。《莊子.齊物論》:「予惡乎知惡死之非弱喪而不知歸者邪?」晉.郭象.注:「少而失其故居名為弱喪。」《南史.卷七五.隱逸傳上.顧歡傳》:「悖禮犯順,曾莫之覺,弱喪忘歸,孰識其舊?」


  撒播

  注音: ㄙㄚˇ ㄅㄛˋ
  拼音: sǎ bò

播種時,將種子均勻的撒布田中,再翻土覆蓋。


  撒村

  注音: ㄙㄚ ㄘㄨㄣ
  拼音: sā cūn

說粗野難聽的話。《西遊記》第三九回:「莫要撒村,先行了君臣禮,然後再講。」也作「撒村搗怪」。


  撒旦

  注音: ㄙㄚ ㄉㄢˋ
  拼音: sā dàn

基督教中指稱魔鬼者。參見「撒但」條。


  撒但

  注音: ㄙㄚ ㄉㄢˋ
  拼音: sā dàn

基督教中稱魔鬼,原指反抗上帝而誘人犯罪的惡魔,他是善的仇敵,是上帝和人類的敵對者。為英語satan的音譯。也譯作「撒旦」。


  撒刁

  注音: ㄙㄚ ㄉㄧㄠ
  拼音: sā diāo

狡詐耍賴。如:「你別放他在這兒撒刁,還是攆他走吧!」


  薩爾

 简化字:萨尔
  注音: ㄙㄚˋ ㄦˇ
  拼音: sà ěr

地名。位於德國萊因省西南,南接法國,西鄰盧森堡,境內以產煤和鋼鐵著名,曾為德法兩國長期爭奪的目標。現為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的一州。


  撒放

  注音: ㄙㄚ ㄈㄤˋ
  拼音: sā fàng

1.釋放。如:「三人已被匪徒撒放。」

2.丟擲。《警世通言.卷三七.萬秀娘仇報山亭兒》:「大官人見莊門閉著,不去敲那門,就地上捉一塊磚兒,撒放屋上。」


  撒和

  注音: ㄙㄚˇ ˙ㄏㄜ
  拼音: sǎ he

1.散步舒暢身心。《兒女英雄傳》第二七回:「借著出善會,熱鬧熱鬧,撒和撒和。」

2.餵養牲口。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一折》:「頭房裡下,先撒和那馬者!」《西遊記》第七八回:「我們且進這驛裡去。一則問他地方,二則撒和馬匹,三則天晚投宿。」

3.用飲食款待客人。元.鄭光祖《㑳梅香》第四折:「(白將牙笏遮面與旦並坐科山人云)將五穀寸草來。(官媒云)要做甚麼?(山人云)先把新女婿撒和撒和,不認生。」


  撒花

  注音: ㄙㄚˇ ㄏㄨㄚ
  拼音: sǎ huā

1.無故索得的錢財。元.陶宗儀《南村輟耕錄.卷三〇.銀錠字號》:「大兵平宋,回至揚州。丞相伯顏號令搜檢將士行李,所得撒花銀子,銷鑄作錠。」也稱為「撒花錢」。

2.以錯落的花朵為裝飾的圖樣。《紅樓夢》第八二回:「開了套間門出來,仍舊帶上門,放下撒花軟簾。」

3.一種草書體。因其奇邪不楷正如花形,故稱為「撒花」。《敦煌變文集新書.卷六.捉季布傳文》:「上下撒花波對當,行間鋪錦草和真。」


  撒歡

 简化字:撒欢
  注音: ㄙㄚ ㄏㄨㄢ
  拼音: sā huān

因歡樂而表現出興奮的動作。《西遊記》第二三回:「長老道:『馬若不牽,恐怕撒歡走了。』」


完整 | 简易   资料数 : 2201 页数: 7/56
第一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最后页

欢迎光临!
检索方法
1、支持简繁字词检索。

2、一般字词检索,如输入:
   
   字典
   科技大学……等

3、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如输入:
   勤劳,懒惰
   努力,挺进,团结
   整齐,纷乱,健康,虚弱……等

4、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即可查看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