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词典网 Chinese.my
國語辭典 网典 康熙字典 关于

國語辭典 | 网典 | 康熙字典

國語辭典
字词:
  嶺南

 简化字:岭南
  注音: ㄌㄧㄥˇ ㄋㄢˊ
  拼音: lǐng nán

1.泛指五嶺以南的地區。

2.廣東。因其在五嶺以南,故通稱為「嶺南」。


  留難

 简化字:留难
  注音: ㄌㄧㄡˊ ㄋㄢˊ
  拼音: liú nán
 相反词:方便

故意刁難,阻留。漢.桓寬《鹽鐵論.本議》:「今釋其所有,責其所無。百姓賤賣貨物以便上求,間者郡國或令民作布絮,吏留難與之為市。」《文明小史》第一五回:「從前說中國釐捐局留難客商,客商見了都要頭疼。」


  龍腦

 简化字:龙脑
  注音: ㄌㄨㄥˊ ㄋㄠˇ
  拼音: lóng nǎo

一種有機化合物。由龍腦樹科的樹幹採製結晶而成。類似樟腦,白色半透明結晶,氣味清涼,可製香料,又可入中藥,有清熱、止痛等作用。


  卵囊

  注音: ㄌㄨㄢˇ ㄋㄤˊ
  拼音: luǎn náng

1.陰囊。明.李時珍《本草綱目.卷五〇.獸部.牛》:「牯牛卵囊,主治疝氣。」

2.菌類及某些藻類中由單細胞形成的雌性配子囊,其內可產生一枚或數枚卵或雌配子。


  亂鬧

 简化字:乱闹
  注音: ㄌㄨㄢˋ ㄋㄠˋ
  拼音: luàn nào

胡鬧。《文明小史》第三五回:「上海地面是中國官府做不得主的,由他們亂鬧,不去理他,他們因此格外有興頭。」


  論難

 简化字:论难
  注音: ㄌㄨㄣˋ ㄋㄢˋ
  拼音: lùn nàn

辯駁爭論,質詢疑難之處。《後漢書.卷七九.儒林傳下.魏應傳》:「肅宗甚重之,數進見,論難於前,特受賞賜。」


  落難

 简化字:落难
  注音: ㄌㄨㄛˋ ㄋㄢˋ
  拼音: luò nàn
 相似词:流落

遭遇天然或人為的災禍而陷入困境。《初刻拍案驚奇》卷二〇:「當下一邊是落難之際,一邊是富厚之家。」《文明小史》第八回:「我是落難罷了!那有心思去玩呢?」


  馬腦

 简化字:马脑
  注音: ㄇㄚˇ ㄋㄠˇ
  拼音: mǎ nǎo

馬的腦。相傳丹丘國人善別馬,馬死則破其腦,不同的馬,其腦的顏色有紅、黃、青、黑、白等分別,十分珍貴。


  瑪瑙

 简化字:玛瑙
  注音: ㄇㄚˇ ㄋㄠˇ
  拼音: mǎ nǎo

一種隱晶質礦物。為結晶石英、石髓及蛋白石的混合物。有赤、白、灰各色相間,成平行環狀波紋,中心部的空隙常附著有石英結晶,可作飾物。


  毛囊

  注音: ㄇㄠˊ ㄋㄤˊ
  拼音: máo náng

包圍在毛髮根部周圍的囊狀組織,負責毛髮的製造。


  蒙難

 简化字:蒙难
  注音: ㄇㄥˊ ㄋㄢˋ
  拼音: méng nàn

遭受危難。如:「滿清末年,許多年輕志士在革命中蒙難。」


  閩南

 简化字:闽南
  注音: ㄇㄧㄣˊ ㄋㄢˊ
  拼音: mín nán

福建南部,指晉江流域和九龍江流域一帶。


  麼那

 简化字:么那
  注音: ㄇㄛˊ ㄋㄚˋ
  拼音: mó nà

表疑問的語助詞。元.無名氏《村樂堂》第四折:「同知見正末科云:『父親!這幾日怎生不見你來家吃茶?』正末云:『我可是敢來麼那!』」明.高明《琵琶記.伯喈彈琴訴怨》:「貼云:『相公!你彈錯了。』生云:『呀!我彈個思歸引出來。』貼云:『怎地害風麼那?』」


  磨難

 简化字:磨难
  注音: ㄇㄛˊ ㄋㄢˋ
  拼音: mó nàn
 相似词:折磨

阻礙、災難。宋.周邦彥〈歸去難.佳約人未知〉詞:「多少閒磨難,到得其時,知他做甚頭眼。」元.無名氏《盆兒鬼》第二折:「著這廝吃我一會掀騰,遭我一會磨難,受我一會折挫。」也作「魔難」。


  魔難

 简化字:魔难
  注音: ㄇㄛˊ ㄋㄢˋ
  拼音: mó nàn
 相似词:苦難、劫難、災難

折磨、災難。宋.劉克莊〈解連環.懸弧之旦〉詞:「依稀僕家鐵漢,雖末梢老壽,初節魔難。」也作「磨難」。


  墨囊

  注音: ㄇㄛˋ ㄋㄤˊ
  拼音: mò náng

烏賊、章魚等軟體動物體內能分泌黑色汁液的囊狀器官。遇到敵害時,將囊內黑液隨水噴出,使水混濁,借以逃脫。


  木難

 简化字:木难
  注音: ㄇㄨˋ ㄋㄢˊ
  拼音: mù nán

1.碧色的寶珠。傳說是由金翅鳥沫化成。三國魏.曹植〈美女篇〉:「明珠交玉體,珊瑚間木難。」《新唐書.卷二二一.西域列傳下.拂菻》:「土多金、銀、夜光璧、明月珠、大貝、車渠、碼瑙、木難、孔翠、虎魄。」

2.一種構造奇巧的扇子。


  納襖

 简化字:纳袄
  注音: ㄋㄚˋ ㄠˇ
  拼音: nà ǎo

一種斜襟的夾襖或棉襖。為舊時行軍之衣。《三國志平話》卷下:「軍行衣甲,納襖不離身。」


  拿把

  注音: ㄋㄚˊ ㄅㄚˇ
  拼音: ná bǎ

擺高姿態,故意刁難。《官場現形記》第五回:「為著這一點點,他就拿把,我看來也不是甚麼有良心的東西。」也作「拿喬」。


  拿班

  注音: ㄋㄚˊ ㄅㄢ
  拼音: ná bān

擺架子。元.關漢卿《望江亭》第一折:「姑姑也非是我要拿班,只怕他將咱輕慢。」《西遊記》第二三回:「都這般扭扭捏捏的拿班兒,把好事都弄得裂致了。」也作「拿喬」。


  拿拌

  注音: ㄋㄚˊ ㄅㄢˋ
  拼音: ná bàn

故意與人為難。如:「總經理最愛刁難,拿拌我們這些小職員。」也作「拿喬」。


  拿辦

 简化字:拿办
  注音: ㄋㄚˊ ㄅㄢˋ
  拼音: ná bàn

逮捕罪犯,移送法辦。如:「張警官親手將那個狡猾的歹徒拿辦。」


  衲被

  注音: ㄋㄚˋ ㄅㄟˋ
  拼音: nà bèi

1.補綴過的被子。宋.戴復古〈求安〉詩:「衲被蒙頭睡,翛然百慮寬。」

2.宋時楊億為文愛用典,其所用故事,常令子姪檢出處,每段用小紙片錄記,掇拈所錄而蓄存,當時稱為「衲被」。


  納幣

 简化字:纳币
  注音: ㄋㄚˋ ㄅㄧˋ
  拼音: nà bì

古代婚嫁六禮中的納徵。參見「納徵」條。《公羊傳.隱公二年》:「宋公使公孫壽來納幣,則其稱主人何辭窮也。」《幼學瓊林.卷二.婚姻類》:「下采即是納幣,合巹係是交杯。」


  衲帛

  注音: ㄋㄚˋ ㄅㄛˊ
  拼音: nà bó

繡花的綢子。《警世通言.卷二四.玉堂春落難逢夫》:「隨即到了市上,買了一身衲帛衣服,粉底皂靴,絨襪,瓦楞帽子。」


  納步

 简化字:纳步
  注音: ㄋㄚˋ ㄅㄨˋ
  拼音: nà bù

留步。指客人告退而謝免主人的謙詞。元.陶宗儀《南村輟耕錄.卷五.先輩謙讓》:「徐永之先生為江浙提舉日,客往訪之者,無間親疏貴賤,必送之於門外,客或請納步,則曰:不可。」


  納財

 简化字:纳财
  注音: ㄋㄚˋ ㄘㄞˊ
  拼音: nà cái

收納食穀。後世指商人置貨收租討債收帳等事。《禮記.喪大記》:「子大夫公子眾士食粥,納財,朝一溢米,莫一溢米。」


  納采

 简化字:纳采
  注音: ㄋㄚˋ ㄘㄞˇ
  拼音: nà cǎi

古代婚嫁六禮中的第一禮。男方遣派媒人攜帶一定的禮物,向女家正式求婚。《儀禮.士昏禮》:「昏禮,下達,納采用鴈。」《初刻拍案驚奇》卷五:「道言未了,只聽得外面鼓樂喧天,盧生來行納采禮,正在堂前拜跪。」


  拿秤

  注音: ㄋㄚˊ ㄔㄥˋ
  拼音: ná chèng

1.用秤稱出物品的標準重量。

2.舊社會市集中,信用可靠的人以較標準的秤,替人衡定物品重量而收取手續費,稱為「拿秤」。如:「那小販靠著在市集裡拿秤過活。」


  納寵

 简化字:纳宠
  注音: ㄋㄚˋ ㄔㄨㄥˇ
  拼音: nà chǒng
 相似词:娶妾

討小老婆,娶寵妾。《喻世明言.卷一.蔣興哥重會珍珠衫》:「此人向來艱子,後行取到吏部,在北京納寵,連生三子,科第不絕。」《初刻拍案驚奇》卷二〇:「眾人還只道是『劉公納寵』,王夫人也只道是與姪兒成婚。」也作「納妾」。


  納粹

 简化字:纳粹
  注音: ㄋㄚˋ ㄘㄨㄟˋ
  拼音: nà cuì

納粹黨的簡稱。參見「納粹黨」條。


  拿大

  注音: ㄋㄚˊ ㄉㄚˋ
  拼音: ná dà

擺架子。《紅樓夢》第六回:「他家的二小姐著實爽快,會待人的,倒不拿大。如今現是榮國府賈二老爺的夫人。」


  捺倒

  注音: ㄋㄚˋ ㄉㄠˇ
  拼音: nà dǎo

按倒、壓倒。如:「我國拳擊選手終於將對手捺倒,取得勝利。」


  那得

  注音: ㄋㄚˇ ㄉㄜˊ
  拼音: nǎ dé

1.不得、那裡有。宋.辛棄疾〈西江月.醉裡且貪歡笑〉詞:「醉裡且貪歡笑,要愁那得工夫。」《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八:「若有得一兩二兩贏餘,便也留著些做個根本,而今只好繃繃拽拽,朝升暮合過去,那得贏餘?」

2.何以能夠。南朝宋.鮑照〈別鶴操〉詩:「心自有所懷,旁人那得知。」宋.朱熹〈觀書有感〉詩二首之一:「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拿定

  注音: ㄋㄚˊ ㄉㄧㄥˋ
  拼音: ná dìng

堅持不變。如:「雖然世事難料,只要拿定主意奮勇直前,還是可以獲致成功的。」


  拿發

 简化字:拿发
  注音: ㄋㄚˊ ㄈㄚ
  拼音: ná fā

批評、苛責。《醒世姻緣傳》第八七回:「你饒得了便宜,還拿發著人!不許在他床上睡,過我這床上來。」


  納費

 简化字:纳费
  注音: ㄋㄚˋ ㄈㄟˋ
  拼音: nà fèi

繳費。如:「納費入學」、「納費停車」。


  納福

 简化字:纳福
  注音: ㄋㄚˋ ㄈㄨˊ
  拼音: nà fú
 相似词:享福

1.避邪致祥。《三國志.卷三.魏書.明帝紀》:「初,青龍三年中,壽春農民妻自言為天神所下,命為登女,當營衛帝室,蠲邪納福。」

2.享福。《官場現形記》第五十六回:「且說傅二棒鎚,先前靠著老人家的餘蔭,只在家納福,不想出來做官。」

3.向人問安。今多用作書信中的頌祝語。《紅樓夢》第六回:「劉姥姥只得蹭上來說:『太爺們納福。』」


  捺擱

 简化字:捺搁
  注音: ㄋㄚˋ ㄍㄜ
  拼音: nà gē

故意積壓擱置。如:「承辦人把公文捺擱下來,不知是何居心?」


  那更

  注音: ㄋㄚˋ ㄍㄥˋ
  拼音: nà gèng

1.況且。宋.蘇軾〈虞美人.冰肌自是生來瘦〉詞:「冰肌自是生來瘦,那更分飛後。」

2.兼之、加上。《宋元戲文輯佚.陳巡檢梅嶺失妻》:「好契姻,少年夫婦真廝稱,你嬌容那更我正青春。」《紅樓夢》第一六回:「正經是這個主意,纔省事,蓋造也容易;若採置別的地方去,那更費事,且不成體統。」


完整 | 简易   资料数 : 2342 页数: 7/59
第一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最后页

欢迎光临!
检索方法
1、支持简繁字词检索。

2、一般字词检索,如输入:
   
   字典
   科技大学……等

3、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如输入:
   勤劳,懒惰
   努力,挺进,团结
   整齐,纷乱,健康,虚弱……等

4、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即可查看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