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词典网 Chinese.my
國語辭典 网典 康熙字典 关于

國語辭典 | 网典 | 康熙字典

國語辭典
字词:mín
  晦明

  注音: ㄏㄨㄟˋ ㄇㄧㄥˊ
  拼音: huì míng

黑夜與白晝,昏暗與晴朗。《國語.楚語上》:「地有高下,天有晦明,民有君臣,國有都鄙,古之制也。」宋.歐陽修〈醉翁亭記〉:「若夫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


  晦冥

  注音: ㄏㄨㄟˋ ㄇㄧㄥˊ
  拼音: huì míng

光線昏暗。《史記.卷八.高祖本紀》:「是時雷電晦冥,太公往視,則見蛟龍於其上。」《大宗宣和遺事.元集》:「風光霽月之時少,陰雨晦冥之時多。」也作「晦蒙」、「晦暝」。


  晦暝

  注音: ㄏㄨㄟˋ ㄇㄧㄥˊ
  拼音: huì míng

光線昏暗。《漢書.卷二七.五行志下之上》:「震者雷也,晦暝,雷擊其廟,明當絕去僭差之類也。」也作「晦蒙」、「晦冥」。


  諱名

 简化字:讳名
  注音: ㄏㄨㄟˋ ㄇㄧㄥˊ
  拼音: huì míng

古代對尊長的名字避而不稱,以示尊敬。《孟子.盡心下》:「諱名不諱姓,姓所同也,名所獨也。」


  昏明

  注音: ㄏㄨㄣ ㄇㄧㄥˊ
  拼音: hūn míng

1.黑暗與光明。《列子.湯問》:「將旦昧爽之交,日夕昏明之際,北面而察之,淡淡焉若有物存。」《南齊書.卷一.高帝本紀上》:「夫昏明相襲,晷景之恆度;春秋遞運,時歲之常序。」

2.昏亂與清明。《左傳.襄公二十七年》:「聖人以興,亂人以廢,廢興、存亡、昏明之術,皆兵之由也。」《三國志.卷四.魏書.三少帝紀.齊王芳紀》:「考其昏明,所積以然,故聖賢諄諄以為至慮。」


  昏暝

  注音: ㄏㄨㄣ ㄇㄧㄥˊ
  拼音: hūn míng

1.昏暗不明。如:「黃昏時候,日色昏暝。」《太平廣記.卷四四七.長孫無忌》:「崔又書飛一符,天地忽爾昏暝,帝及無忌懼而入室,俄聞虛空有兵馬聲。」

2.傍晚、黃昏。宋.周邦彥〈丹鳳吟.迤邐春光無賴〉詞:「那堪昏暝,簌簌半簷花落。」


  混名

  注音: ㄏㄨㄣˋ ㄇㄧㄥˊ
  拼音: hùn míng
 相似词:綽號

綽號、外號。《水滸傳》第四九回:「雖然別人叫小人們這等混名,實不曾陷害良善。」《警世通言.卷四〇.旌陽宮鐵樹鎮妖》:「那廣潤門有個占卦先生,混名『鬼推』。」也作「混號」、「渾名」、「渾號」、「諢名」。


  混冥

  注音: ㄏㄨㄣˋ ㄇㄧㄥˊ
  拼音: hùn míng

1.沒有終始、跡象。《莊子.天地》:「致命盡情,天地樂而萬事銷亡,萬物復情,此之謂混冥。」

2.蒙昧未開化的狀態。《淮南子.俶真》:「古之人有處混冥之中,神氣不蕩於外,萬物恬漠以愉静。」唐.柳宗元〈南嶽彌陀和尚碑〉:「虛無混冥道乃融,聖神無跡示教功。」

3.人的心中。《淮南子.繆稱》:「在混冥之中,不可諭於人。」


  渾名

 简化字:浑名
  注音: ㄏㄨㄣˋ ㄇㄧㄥˊ
  拼音: hùn míng

外號、綽號。《京本通俗小說.拗相公》:「官人難道不知王安石即當今之丞相?拗相公是他的渾名。」《水滸傳》第二九回:「小弟自幼從江湖上師父學得些小槍棒在身,孟州一境,起小弟一個渾名,叫做金眼彪。」也作「混名」。


  諢名

 简化字:诨名
  注音: ㄏㄨㄣˋ ㄇㄧㄥˊ
  拼音: hùn míng
 相似词:綽號

外號、綽號。《五代史平話.梁史.卷上》:「我是大唐招討副使朱全忠,諢名喚做潑朱三。」《水滸傳》第二四回:「清河縣人見他生得短矮,起他一個諢名,叫做『三寸丁谷樹皮』。」也作「混名」。


  豁命

  注音: ㄏㄨㄛ ㄇㄧㄥˋ
  拼音: huō mìng

拚命。如:「為了保國,人人豁命」。


  活命

  注音: ㄏㄨㄛˊ ㄇㄧㄥˋ
  拼音: huó mìng
 相反词:死亡

1.生命。《小八義》第二回:「從此日後,我周順亦不能出頭露面了,求大人留我一條活命罷。」

2.救活生命。《西遊記》第二九回:「女菩薩,多謝你活命之恩。」


  飢民

 简化字:饥民
  注音: ㄐㄧ ㄇㄧㄣˊ
  拼音: jī mín

因饑荒而缺乏食物的人民。如:「北非因長年乾旱造成許多飢民餓死。」


  機敏

 简化字:机敏
  注音: ㄐㄧ ㄇㄧㄣˇ
  拼音: jī mǐn
 相似词:靈敏、機靈、機警
 相反词:遲鈍

機靈聰敏。如:「幸虧他處事機敏,才沒有落入別人的圈套。」也作「機警」。


  雞鳴

 简化字:鸡鸣
  注音: ㄐㄧ ㄇㄧㄥˊ
  拼音: jī míng

1.公雞啼叫。《詩經.鄭風.風雨》:「風雨淒淒,雞鳴喈喈。」《史記.卷七五.孟嘗君傳》:「孟嘗君至關,關法,雞鳴而出客。」也引申指清晨破曉時。如:「雞鳴時刻」。

2.武器名。寬約二寸的戈。《周禮.冬官考工記.冶氏》「戈廣二寸」句下漢.鄭玄.注:「戈,今句子戟也,或謂之雞鳴,或謂之擁頸。」

3.《詩經.齊風》的篇名。共三章。根據〈詩序〉:「雞鳴,思賢妃也。」首章二句為:「雞既鳴矣,朝既盈矣。」


  記名

 简化字:记名
  注音: ㄐㄧˋ ㄇㄧㄥˊ
  拼音: jì míng

記載姓名,以明功績或權利的歸屬。如:「這次選舉採記名投票。」


  寄名

  注音: ㄐㄧˋ ㄇㄧㄥˊ
  拼音: jì míng

1.一種舊時的習慣。父母為求小孩順利成長,而將其託名在菩薩或尼姑、道士處做乾兒子或乾女兒,稱為「寄名」。《紅樓夢》第二五回:「過了一日,就有寶玉寄名的乾娘馬道婆進榮國府來請安。」也稱為「寄籍」。

2.掛名,列其名而不負實責。《明史.卷二〇六.程啟充傳》:「身不出門閭,而名隸行伍,是謂寄名。」


  寄命

  注音: ㄐㄧˋ ㄇㄧㄥˋ
  拼音: jì mìng

1.以重任相委託。《抱朴子.外篇.行品》:「勞謙沖退,救危全信,寄命不疑,託孤可保。」

2.寄託生命。《文選.劉孝標.廣絕交論》:「流離大海之南,寄命嶂癘之地。」

3.生命如寄。比喻短暫的生命。《晉書.卷五一.皇甫謐傳》:「寄命終盡,窮體反真,故尸藏于地。」


  嘉名

  注音: ㄐㄧㄚ ㄇㄧㄥˊ
  拼音: jiā míng
 相反词:惡名

美名。《楚辭.屈原.離騷》:「皇覽揆余初度兮,肇錫余以嘉名。」


  佳茗

  注音: ㄐㄧㄚ ㄇㄧㄥˊ
  拼音: jiā míng

好茶。清.李慈銘〈越縵堂日記〉三則之二:「紅燭溫爐,手注佳茗。」


  假名

  注音: ㄐㄧㄚˇ ㄇㄧㄥˊ
  拼音: jiǎ míng
 相似词:化名
 相反词:本名

1.假借名義。《後漢書.卷二一.邳彤傳》:「又卜者王郎,假名因埶,驅集烏合之眾,遂震燕、趙之地。」

2.虛名。如:「人生在世不過數十寒暑,何必為空泛的假名而汲汲鑽營?」

3.化名。如:「他為了逃避警方的追緝,於是使用假名以掩人耳目。」

4.日文字母,多借用漢字的偏旁。楷書稱為「片假名」,草書稱為「平假名」。

5.佛教用語。佛教認為世間的一切,都由語言概念成立,沒有真實的體性。唐.獨孤及〈佛頂尊勝陀羅尼幢贊.序〉:「道無形相,心離文字,非言無以導引,故諸法生於假名,非智無以調伏。」


  賤民

 简化字:贱民
  注音: ㄐㄧㄢˋ ㄇㄧㄣˊ
  拼音: jiàn mín

古代指沒有社會地位的低下層人民。《史記.卷九七.酈生陸賈列傳.酈生》:「酈生踵軍門上謁曰:『高陽賤民酈食其,……願得望見,口畫天下便事。』」


  簡明

 简化字:简明
  注音: ㄐㄧㄢˇ ㄇㄧㄥˊ
  拼音: jiǎn míng
 相反词:煩瑣、冗雜、繁雜

簡單明白,精簡扼要。《儒林外史》第四三回:「也罷,我們將此事敘一個簡明的稟帖,稟明上臺,看上臺如何批下來,我們遵照辦理就是了。」


  賤名

 简化字:贱名
  注音: ㄐㄧㄢˋ ㄇㄧㄥˊ
  拼音: jiàn míng

謙稱自己的名字。《三國演義》第三八回:「昨兩次晉謁,不得一見,已書賤名於文几,未審得入覽否?」


  將命

 简化字:将命
  注音: ㄐㄧㄤ ㄇㄧㄥˋ
  拼音: jiāng mìng

奉命、傳命。《儀禮.聘禮》:「將命于朝曰:『請帥奠幣。』」《論語.憲問》:「闕黨童子將命。」宋.邢昺.疏:「將命,謂傳賓主之語。」


  驕民

 简化字:骄民
  注音: ㄐㄧㄠ ㄇㄧㄣˊ
  拼音: jiāo mín

京城的老百姓。元.周密《武林舊事.卷三.祭掃》:「蓋輦下驕民,無日不在春風鼓舞中,而游手末技為尤盛也。」


  蟭螟

  注音: ㄐㄧㄠ ㄇㄧㄥˊ
  拼音: jiāo míng

一種小蟲。《抱朴子.外篇.刺驕》:「蟭螟屯蚊眉之中,而笑彌天之大鵬。」也作「焦螟」、「鷦螟」。


  矯命

 简化字:矫命
  注音: ㄐㄧㄠˇ ㄇㄧㄥˋ
  拼音: jiǎo mìng

假傳命令。《戰國策.齊策四》:「使吏召諸民,當償者,悉來合券。券遍合,起矯命,以責賜諸民,因燒其券,民稱萬歲。」


  叫名

  注音: ㄐㄧㄠˋ ㄇㄧㄥˊ
  拼音: jiào míng

1.名字叫為。《清平山堂話本.合同文字記》:「生得一個孩兒,叫名安住。」

2.北平方言。指名義上,而非實際情況。如:「這孩子叫名十歲,其實不過八歲半而已。」也作「叫名兒」。


  街名

  注音: ㄐㄧㄝ ㄇㄧㄥˊ
  拼音: jiē míng

街道的名稱。如:「這個地區的街名太多了,我初來此地,實在無法一一記得。」


  借名

  注音: ㄐㄧㄝˋ ㄇㄧㄥˊ
  拼音: jiè míng

假借名義。清.管同〈范增論上〉:「陳涉、吳廣之起也,詐稱扶蘇與項燕。燕固楚將,而扶蘇親始皇子,欲亡秦而借名其子,夫豈民所樂從者!」


  矜憫

 简化字:矜悯
  注音: ㄐㄧㄣ ㄇㄧㄣˇ
  拼音: jīn mǐn

同情憐惜。晉.桓溫〈請追錄王濬後表〉:「少垂矜憫,追錄舊勛。」《宋史.卷一六三.職官志三》:「若情可矜憫,而法不中情者讞之。」


  矜愍

  注音: ㄐㄧㄣ ㄇㄧㄣˇ
  拼音: jīn mǐn

哀憐、同情。《文選.李密.陳情表》:「願陛下矜愍愚誠,聽臣微志。」


  近名

  注音: ㄐㄧㄣˋ ㄇㄧㄥˊ
  拼音: jìn míng

有好名邀譽之心。《莊子.養生主》:「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舊唐書.卷一一一.房琯傳》:「崇黨近名,實為害政之本。」


  盡命

 简化字:尽命
  注音: ㄐㄧㄣˋ ㄇㄧㄥˋ
  拼音: jìn mìng

效死。《宋書.卷四六.張邵傳》:「音儀容止,眾皆矚目,見者皆為盡命。」


  精敏

  注音: ㄐㄧㄥ ㄇㄧㄣˇ
  拼音: jīng mǐn

聰明敏捷。《漢書.卷八八.儒林傳.丁寬傳》:「時寬為項生從者,讀易精敏,材過項生。」唐.韓愈〈柳子厚墓誌銘〉:「子厚少精敏,無不通達。」


  精明

  注音: ㄐㄧㄥ ㄇㄧㄥˊ
  拼音: jīng míng
 相似词:醒目、能幹
 相反词:懞懂、戇直、笨拙、糊塗、胡塗、顢頇

1.純潔光亮。《淮南子.覽冥》:「於是日月精明,星辰不失其行。」

2.精誠。《禮記.祭統》:「是故君子之齊也,專致其精明之德也。」

3.聰敏仔細。《漢書.卷七一.于定國傳》:「定國食酒至數石不亂,冬月請治讞,飲酒益精明。」《文明小史》第三一回:「我們這位老師,做官做得忒精明了。」


  旌銘

 简化字:旌铭
  注音: ㄐㄧㄥ ㄇㄧㄥˊ
  拼音: jīng míng

舊時出殯時,在靈柩前寫明死者官銜的旗子。《後漢書.卷三九.趙咨傳》:「復重以牆翣之飾,表以旌銘之儀。」也作「銘旌」、「明旌」。


  景命

  注音: ㄐㄧㄥˇ ㄇㄧㄥˋ
  拼音: jǐng mìng

大命,上天受予帝王之位的偉大使命。《詩經.大雅.既醉》:「君子萬年,景命有僕。」唐.魏徵〈論時政疏〉:「凡百元首,承天景命。」


  九命

  注音: ㄐㄧㄡˇ ㄇㄧㄥˋ
  拼音: jiǔ mìng

1.周代官秩的等級。由九命以至一命,如上公九命為伯、侯伯七命、子男五命;王之三公八命,其卿六命、其大夫四命;公之孤四命,其卿三命、其大夫再命、其士一命等。命謂加爵服,而其宮室車旗禮儀等,皆依其命數而各有不同。

2.北周官秩的等級。宇文泰為魏作九命之典,以第一品為九命,第九品為一命,每命又分為二級。見《周書.卷二.文帝紀下》。

3.比喻生命強韌,好像有很多條命,可死而復生。如:「九命怪貓」。


完整 | 简易   资料数 : 2722 页数: 7/69
第一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最后页

欢迎光临!
检索方法
1、支持简繁字词检索。

2、一般字词检索,如输入:
   
   字典
   科技大学……等

3、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如输入:
   勤劳,懒惰
   努力,挺进,团结
   整齐,纷乱,健康,虚弱……等

4、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即可查看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