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词典网 Chinese.my
國語辭典 网典 康熙字典 关于

國語辭典 | 网典 | 康熙字典

國語辭典
字词:E
  

  部首:肉
部外笔画:6
 总笔画:10
  注音: ㄦˊ
  拼音: ér




熟爛。《說文解字.肉部》:「胹,爛也。」



煮。《楚辭.宋玉.招魂》:「胹鱉炮羔,有柘漿些。」明.李時珍《本草綱目.卷五一.獸部.熊》:「其足名蹯,為八珍之一。古人重之,然胹之難熟。」


  

  部首:車
部外笔画:6
 总笔画:13
  注音: ㄦˊ
  拼音: ér




喪車。《洛陽伽藍記.卷四.法雲寺》:「里內之人,以賣棺槨為業,賃輀事為事。」宋.王安石〈忠獻韓公挽辭〉二首之二:「幕府少年今白髮,傷心無路送靈輀。」


  

 简化字:鲕
  部首:魚
部外笔画:6
 总笔画:17
  注音: ㄦˊ
  拼音: ér




魚苗、幼小的魚。《國語.魯語上》:「魚禁鯤鮞。」三國吳.韋昭.注:「鯤,魚子也;鮞,未成魚也。」《文選.張衡.西京賦》:「摷昆鮞,殄水族。」


  

  部首:口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1
  注音: ㄦˊ
  拼音: ér




唲嘔:形容小孩所發出的聲音。《玉篇.口部》:「唲,唲嘔,小兒語也。」宋.陳著〈踏莎行.杏苑長春〉詞:「佳占端的在孫枝,明年壽席唲嘔笑。」


  

  部首:耳
 总笔画:6
  注音: ㄦˇ
  拼音: ěr




1.人及動物的聽覺器官與平衡器官。可分外耳、中耳、內耳三部分。

2.凡器物兩旁附有以便於提攜的把手均稱為「耳」。《易經.鼎卦.六五》:「鼎,黃耳金鉉。」《史記.卷二八.封禪書》:「有雉登鼎耳雊,武丁懼。」

3.形狀像耳朵的東西。如:「木耳」、「銀耳」。

4.姓。如明代有耳元明。

5.二一四部首之一。




聞、聽。《韓非子.外儲說左上》:「中大夫,晉重列也。今無功而受,非晉臣之意,君其耳而未之目邪?」《漢書.卷九七.外戚傳上.孝景王皇后傳》:「又耳曩者所夢日符,計未有所定。」



1.位於句末,表決定的意思。相當於「矣」、「了」。《史記.卷一一〇.匈奴傳》:「且所給備善則已;不備,苦惡,則候秋孰,以騎馳蹂而稼穡耳。」

2.位於句末,表限制的意思。相當於「而已」、「罷了」。《論語.陽貨》:「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戲之耳。」


  

  部首:水
部外笔画:6
 总笔画:9
  注音: ㄦˇ
  拼音: ěr

參見「洱海」條。


  

  部首:玉
部外笔画:6
 总笔画:10
  注音: ㄦˇ
  拼音: ěr




1.用珠玉作成的耳環。《漢書.卷六五.東方朔傳》:「主乃下殿,去簪珥,徒跣。」晉.張華〈輕薄篇〉:「簪珥咸墮落,冠冕皆傾邪。」

2.劍柄上突出似兩耳的部分。《楚辭.屈原.九歌.東皇太一》:「撫長劍兮玉珥,璆鏘鳴兮琳琅。」

3.日、月周圍的光暈。《呂氏春秋.季夏紀.明理》:「其日有鬥蝕,有倍僪,有暈珥。」《隋書.卷二一.天文志下》:「月暈有兩珥,白虹貫之。」




1.插、戴。《文選.曹植.求通親親表》:「安宅京室,執鞭珥筆。」《新唐書.卷二二〇.東夷傳.高麗傳》:「大臣青羅冠,次絳羅,珥兩鳥羽。」

2.吐。《淮南子.天文》:「鯨魚死而彗星出,蠶珥絲而商絃絕。」

3.古代狩獵時依割取獸耳的數目呈報功績。通「刵」。《周禮.地官.山虞》:「植虞旗于中,致禽而珥焉。」


  

 简化字:饵
  部首:食
部外笔画:6
 总笔画:14
  注音: ㄦˇ
  拼音: ěr




1.麵粉類製成的糕餅食品。《周禮.天官.籩人》:「羞籩之實,糗餌粉餈。」《後漢書.卷七七.酷吏傳.樊曄傳》:「曄為市吏,餽餌一笥。」

2.泛指各種食品或藥品。如:「果餌」、「藥餌」。唐.柳宗元〈捕蛇者說〉:「然得而腊之以為餌,可以已大風、攣踠、瘻癘。」《水滸傳》第六五回:「外使敷貼之餌,內用長托之劑。」

3.釣魚或誘捕其他動物的食物。《莊子.外物》:「任公子為大鉤巨緇,五十犗以為餌,蹲乎會稽,投竿東海。」唐.杜甫〈春水〉詩:「接縷垂芳餌,連筒灌小園。」

4.引誘人的事物。《淮南子.俶真》:「是故以道為竿,以德為綸,禮樂為鉤,仁義為餌。」《漢書.卷四八.賈誼傳》:「制國而令子適足以為餌,豈可謂工哉!」




1.吃。《後漢書.卷二四.馬援傳》:「初,援在交阯,常餌薏苡實,用能輕身省慾,以勝瘴氣。」《文選.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餌朮黃精,令人久壽。」

2.引誘。戰國策.秦策二:「我羈旅而得相秦者,我以宜陽餌王。」三國志.卷一.魏書.武帝紀:「此所以餌敵,如何去之!」


  

  部首:馬
部外笔画:6
 总笔画:16
  注音: ㄦˇ
  拼音: ěr

參見「騄駬」條。


  

 简化字:尔
  部首:爻
部外笔画:10
 总笔画:14
  注音: ㄦˇ
  拼音: ěr




1.第二人稱代名詞,相當於「汝」、「你」。如:「爾虞我詐」。《詩經.衛風.氓》:「爾卜爾筮,體無咎言,以爾車來,以我賄遷。」

2.此、這個。《禮記.檀弓上》:「夫子何善爾也?」

3.如此、這樣。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任誕》:「人或怪之,答曰:『未能免俗,聊復爾耳。』」清.蔣士銓〈鳴機夜課圖記〉:「妹一兒也,何苦乃爾。」




此、這。如:「爾後」、「爾時」。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許掾嘗詣簡文,爾夜風恬月朗,乃共作曲室中語。」



表示程度,相當於「如此的」、「這樣的」。《孟子.告子上》:「凶歲,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爾殊也。」唐.李白〈戰城南〉:「士卒塗草莽,將軍空爾為。」



1.語尾助詞,無義。《論語.陽貨》:「子之武城,聞絃歌之聲,夫子莞爾而笑。」

2.如此、而已。如:「不過爾爾」。《公羊傳.僖公三十一年》:「不崇朝而遍雨乎天下者,唯泰山爾。」

3.位於句末,表示肯定的意思。同「矣」。《公羊傳.宣公十五年》:「盡此不勝,將去而歸爾。」

4.表示疑問的語氣。同「乎」。《公羊傳.隱公元年》:「然則何言爾?成公意也。」


  

 简化字:迩
  部首:辵
部外笔画:14
 总笔画:18
  注音: ㄦˇ
  拼音: ěr




近處、眼前。如:「名聞遐邇」。《紅樓夢》第一八回:「展眼元宵在邇,自正月初八日,就有太監出來先看方向。」



接近、親近。《書經.仲虺之語》:「惟王不邇聲色,不殖貨利。」唐.韓愈〈釋言〉:「夫聰明則聽視不惑,公正則不邇讒邪。」



親近的。《左傳.昭公三十年》:「吳子唁而送之,使其邇臣從之。」


  

  部首:二
 总笔画:2
  注音: ㄦˋ
  拼音: èr




1.介於一和三之間的自然數。如:「一、二、三……。」大寫作「貳」,阿拉伯數字作「2」。

2.二一四部首之一。




1.次序排第二的。如:「第二名」。唐.杜牧〈贈別〉詩:「娉娉褭褭十三餘,荳蔻梢頭二月初。」

2.不專一的、兩樣的。《左傳.昭公二十一年》:「其子有二心,故廢之。」《新唐書.卷一九六.隱逸傳.衛大經傳》:「卓然高行,口無二言。」




1.改變。《左傳.僖公十五年》:「必報德,有死無二。」《宋史.卷四一八.文天祥傳》:「為人臣者死有餘罪,況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

2.並比。《史記.卷九二.淮陰侯傳》:「此所謂功無二於天下,而略不世出者也。」


  

 简化字:贰
  部首:貝
部外笔画:5
 总笔画:12
  注音: ㄦˋ
  拼音: èr




1.副座、佐助的人。《玉篇.貝部》:「貳,副也。」《周禮.天官.大宰》:「乃施法于官府,而建其正,立其貳。」

2.敵手、才力相對等的人。《左傳.哀公七年》:「且魯賦八百乘,君之貳也。」晉.杜預.注:「貳,敵也。」

3.二的大寫。

4.姓。如晉代有貳塵。




1.違背、叛離。《左傳.昭公二十年》:「阿下執事,臣不敢貳。」

2.再、重複。如:「不遷怒,不貳過。」《禮記.曲禮上》:「御同於長者,雖貳不辭。」唐.孔穎達.正義:「貳,謂重也。」

3.懷疑、不信任。《書經.大禹謨》:「任賢勿貳,去邪勿疑。」唐.陸贄〈奉天請數對群臣兼許令論事狀〉:「任而勿貳,然後可責人之成功。」

4.輔助。《後漢書.卷四九.仲長統傳》:「秦兼天下,則置丞相,而貳之以御史大夫。」《元史.卷八五.百官志一》:「其長則蒙古人為之,而漢人、南人貳焉。」

5.另作打算。《左傳.僖公二十三年》:「得志於諸侯而誅無禮,曹其首也,子盍蚤自貳焉。」

6.變更、異動。《詩經.小雅.都人士.序》:「古者長民,衣服不貳。」




副的、次於正的。參見「貳卿」、「貳室」、「貳車」等條。


  

  部首:木
部外笔画:12
 总笔画:16
  注音: ㄦˋ
  拼音: èr




植物名。指樲棘。鼠李科棗屬,「酸棗」之古稱。參見「酸棗」條。


  

  部首:刀
部外笔画:6
 总笔画:8
  注音: ㄦˋ
  拼音: èr




古代一種割去耳朵的刑罰。《書經.呂刑》:「殺戮無辜,爰始淫為劓、刵、椓、黥。」


  

  部首:人
部外笔画:6
 总笔画:8
  注音: ㄦˋ
  拼音: èr




次、隨後。《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李陵既生降,隤其家聲;而僕又佴之蠶室,重為天下觀笑。」李善注引如淳曰:「佴,次也。若人相次也。」


  

  部首:口
部外笔画:6
 总笔画:9
  注音: ㄦˋ
  拼音: èr




嘴巴旁邊。《玉篇.口部》:「咡,口旁曰咡。」《管子.弟子職》:「既食乃飽,循咡覆手。」唐.尹知章.注:「咡,口也;覆手而循之,所以拭其不潔也。」


  

  部首:血
部外笔画:6
 总笔画:12
  注音: ㄦˋ
  拼音: èr




祭祀時取牲物耳旁的血塗在禮器上。《禮記.雜記下》:「成廟則釁之……門,夾室皆用雞,先門而後夾室。其衈皆於屋下。」


  

  部首:尸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1
  注音: ㄈㄟˋ
  拼音: fèi




草鞋。唐.陸龜蒙〈襲美先輩以龜蒙所獻五百言既蒙見和復示榮唱至於千字提獎之重蔑有稱實再抒鄙懷用伸酬謝〉詩:「觸雨妨屝屨,臨流泥江蘺。」《資治通鑑.卷二二三.唐紀三十九.代宗永泰元年》:「以糧儲屝屨之資,充疲人貢賦,歲可減國租之半。」


  

  部首:疒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3
  注音: ㄈㄟˋ
  拼音: fèi




1.常在夏天高溫悶熱環境下,出汗過多而蒸發不暢,導致汗孔堵塞,汗管破裂,汗液外溢滲入周圍組織,引起淺表性炎症反應而發出很癢的小紅疹,也稱為「痱子」。

2.風痱。偏癱症的古稱。《漢書.卷五二.竇田灌韓傳.灌夫》:「嬰良久乃聞有劾,即陽病痱,不食欲死。」


  

 简化字:鲱
  部首:魚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9
  注音: ㄈㄟˋ
  拼音: fèi




鱸形目鯡科魚類的通稱。體長約一尺,魚鱗粗大,柔軟易剝,口闊,下顎骨突出,齒細軟,背青藍色,腹銀白。棲於外洋,早春至近海產卵。


  

 简化字:废
  部首:广
部外笔画:12
 总笔画:15
  注音: ㄈㄟˋ
  拼音: fèi




1.停止、捨棄。如:「廢除」、「廢止」、「廢寢忘食」。《論語.雍也》:「力不足者,中道而廢。」《孟子.梁惠王上》:「對曰:『然則廢釁鐘與?』」

2.衰敗、毀壞。《孟子.離婁上》:「其天下也以不仁,國之所以廢興存亡者亦然。」




1.敗壞的。如:「廢屋」、「廢車」。

2.無用的。如:「廢物」、「廢水」。

3.生理障礙的疾病。指聾、啞、跛足等。如:「殘廢」。《莊子.讓王》:「左手攫之,則右手廢。」




已停止或衰落的事物。宋.范仲淹〈岳陽樓記〉:「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


  

 简化字:废
  部首:疒
部外笔画:12
 总笔画:17
  注音: ㄈㄟˋ
  拼音: fèi




1.殘廢。指聾、啞、跛足之類的疾病。今多作「廢」。《周禮.地官.族師》:「辨其貴賤、老幼、廢疾可任者。」唐.賈公彥.疏:「癈疾,謂癈與人事疾病。」

2.久治不癒的疾病。《說文.疒部》:「癈,固病也。」《朝鮮王朝實錄.宣祖四年實錄.卷五》:「且臣本以羸弱癈疾之人,年迫六十,上熱下泠,艱難支持,上京肅拜往來之際,勞熱發作,渴飮無數。」


  

  部首:肉
部外笔画:4
 总笔画:8
  注音: ㄈㄟˊ
  拼音: féi




1.脂肪較多,肌肉豐滿。一般用來形容動物。如:「肥胖」、「肥豬」、「肥肉」。《禮記.禮運》:「膚革充盈,人之肥也。」

2.豐裕充足。《禮記.禮運》:「父子篤,兄弟睦,夫婦和,家之肥也。」

3.腴美。唐.韓愈〈送李愿歸盤谷序〉:「盤谷之間,泉甘而土肥。」

4.飽滿。宋.李清照〈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詞:「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5.利益豐厚的。如:「肥缺」。

6.衣服寬鬆。如:「袖子太肥了。」




在田地上施用養料。如:「肥田」。



1.肥馬。《漢書.卷二四.食貨志上》:「乘堅策肥,履絲曳縞。」

2.農地的營養劑。如:「施肥」、「有機肥」。

3.利益。如:「分肥」。

4.人、畜的糞便。如:「水肥」、「堆肥」。

5.姓。如漢代有肥親。


  

  部首:女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1
  注音: ㄈㄟ
  拼音: fēi

1.婓婓:來來往往的樣子。《說文解字.女部》:「往來婓婓也。」清.段玉裁.注:「〈小雅〉毛傳曰:『騑騑行不止貌,與婓音義皆同。』」

2.女神。通「妃」。《文選.左思.蜀都賦》:「娉江婓,與神遊。」


  

  部首:口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1
  注音: ㄈㄟ
  拼音: fēi

參見「咖啡」、「嗎啡」等條。


  

  部首:戶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2
  注音: ㄈㄟ
  拼音: fēi




1.門扇。《文選.古詩十九首.凜凜歲云暮》:「徙倚懷感傷,垂涕沾雙扉。」唐.王維〈山居即事〉詩:「寂寞掩柴扉,蒼茫對落暉。」

2.比喻像門的東西。如:「心扉」。

3.置於最前面的。如:「扉頁」。


  

  部首:衣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4
  注音: ㄈㄟ
  拼音: fēi

參見「裶裶」條。


  

 简化字:绯
  部首:糸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4
  注音: ㄈㄟ
  拼音: fēi




紅色的綢布。《新唐書.卷二四.車服志》:「景雲中,詔衣紫者魚袋以金飾之,衣緋者以銀飾之。」



紅色的。明.于謙〈村舍桃花〉詩:「短牆不解遮春意,露出緋桃半樹花。」


  

  部首:雨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6
  注音: ㄈㄟ
  拼音: fēi




1.雨雪綿密的樣子。如:「細雨霏霏」。《詩經.邶風.北風》:「北風其喈,雨雪其霏。」

2.雲飛的樣子。南朝宋.謝靈運〈石壁精舍還湖中作〉詩:「林壑斂暝色,雲霞收夕霏。」




飄揚。《晉書.卷八〇.王羲之傳》:「煙霏露結,狀若斷而還連。」



雲氣。宋.歐陽修〈醉翁亭記〉:「若夫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巖穴暝。」


  

  部首:香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7
  注音: ㄈㄟ
  拼音: fēi




香氣散逸的樣子。參見「馡馡」條。


  

  部首:馬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8
  注音: ㄈㄟ
  拼音: fēi




1.古代駕車的馬,在兩旁的稱為「騑」,也稱為「驂」(一說:左驂、右騑)。《說文解字.馬部》:「騑,驂也,旁馬也。」

2.泛稱馬。《文選.班彪.北征賦》:「紛吾去此舊都兮,騑遲遲以歷茲。」


  

 简化字:飞
  部首:飛
 总笔画:9
  注音: ㄈㄟ
  拼音: fēi




1.鳥類及昆蟲類或航空機械騰行於空中。如:「飛行」、「飛航」。唐.王勃〈滕王閣序〉:「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唐.岑參〈寄左省杜拾遺〉詩:「白髮悲花落,青雲羨鳥飛。」

2.飄揚。唐.杜甫〈寒食〉詩:「寒食江村路,風花高下飛。」唐.韓翃〈寒食〉詩:「春城無處不飛花,寒城東風御柳斜。」

3.散發。《文選.江淹.別賦》:「日下壁而沉彩,月上軒而飛光。」




1.疾速。如:「飛瀑」。唐.李白〈望廬山瀑布水〉詩二首之二:「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2.高入空中的。南朝梁.張正見〈臨高臺〉詩:「飛棟臨黃鶴,高窗度白雲。」

3.沒有根據的。參見「飛語」條。

4.意料之外的。參見「飛禍」條。




疾速的。如:「飛奔」、「飛逝」。



二一四部首之一。


  

  部首:水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1
  注音: ㄈㄟˊ
  拼音: féi

參見「淝水」條。


  

  部首:虫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4
  注音: ㄈㄟˊ
  拼音: féi




動物名。指蜰蟲。節肢動物門昆蟲綱。身體扁平,好乾燥,藏於板壁、草蓆縫隙間,吸人畜之血,傳染疾病。


  

  部首:肉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2
  注音: ㄈㄟˊ
  拼音: féi




1.脛後肌肉突出之處。俗稱為「腿肚」。

2.斷足之刑。如:「腓辟」。《周禮.秋官.司刑》「刖罪五百,殺罪五百」句下唐.賈公彥.疏:「咎繇改臏作腓,至周改腓作刖。」




1.病變。《詩經.小雅.四月》:「秋日淒淒,百卉具腓。」南朝梁.元帝〈秋風搖落〉:「秋風起兮寒鴈歸,寒蟬鳴兮秋草腓。」

2.迴避。《詩經.小雅.采薇》:「君子所及,小人所腓。」


  

  部首:匚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0
  注音: ㄈㄟˇ
  拼音: fěi




1.形狀像篋的方形竹器,可用來盛物。今作「篚」。《說文解字.匚部》:「匪,器似竹篋。」

2.強盜賊寇。如:「土匪」、「盜匪」、「綁匪」。




有文彩的樣子。通「斐」。《詩經.衛風.淇奧》:「有匪君子,充耳琇瑩,會弁如星。」



不。《詩經.大雅.烝民》:「夙夜匪懈,以事一人。」《詩經.邶風.柏舟》:「我心匪石,不可轉也。」


  

  部首:心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1
  注音: ㄈㄟˇ
  拼音: fěi




心裡有意見想表露卻說不出來的樣子。《論語.述而》:「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唐.白居易〈與元九書〉:「既憤悱之氣思有所洩,遂追就前志,勉為此書。」


  

  部首:木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2
  注音: ㄈㄟˇ
  拼音: fěi




使弓弦端正不曲屈的器具。《說文解字.木部》:「棐,輔也。」清.段玉裁.注:「棐,蓋弓檠之類。」



輔助。《書經.大誥》:「越天棐忱,爾時罔敢易法,矧今天降戾于周邦。」



薄。同「菲」。《漢書.卷六三.武五子傳.燕剌王劉旦傳》:「毋作棐德,毋乃廢備。」


  

  部首:木
部外笔画:10
 总笔画:14
  注音: ㄈㄟˇ
  拼音: fěi




植物名。紅豆杉科榧屬,常綠大喬木。高可達二十五公尺。葉線形,長十一至二十五公厘,先端短凸尖,背面具二條氣孔帶。種實橢圓形,長二十至四十五公厘,核果狀,假種皮完全包被種子,紫褐色,被白粉。木理甚美,有香氣,為建築及製器之上材。也稱為「野杉」、「玉榧」、「玉山果」。


完整 | 简易   资料数 : 56550 页数: 7/1414
第一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最后页

欢迎光临!
检索方法
1、支持简繁字词检索。

2、一般字词检索,如输入:
   
   字典
   科技大学……等

3、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如输入:
   勤劳,懒惰
   努力,挺进,团结
   整齐,纷乱,健康,虚弱……等

4、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即可查看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