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词典网 Chinese.my
國語辭典 网典 康熙字典 关于

國語辭典 | 网典 | 康熙字典

國語辭典
字词:sān
  三竿

  注音: ㄙㄢ ㄍㄢ
  拼音: sān gān

1.三株、三棵。北周.庾信〈小園賦〉:「一寸二寸之魚,三竿二竿之竹。」

2.太陽上昇,高達三竿。形容時間不早了。《南齊書.卷一二.天文志上》:「永明五年十一月丁亥,日出高三竿。」唐.劉禹錫〈竹枝詞〉九首之四:「日出三竿春霧消,江頭蜀客駐蘭橈。」


  三綱

 简化字:三纲
  注音: ㄙㄢ ㄍㄤ
  拼音: sān gāng

1.君臣、父子、夫婦之道。即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婦綱。《漢書.卷八五.谷永傳》:「勤三綱之嚴,修後宮之政。」《三國演義》第四回:「三綱之道,天地之紀,毋乃有闕?」

2.中國佛教寺院中管理僧眾的三個職務。分別是上座、寺主、維那,或上座、維那、典座。《大宋僧史略.卷中》:「寺之設也,三綱立焉!若網罟之巨綱,提之則正。」


  三更

  注音: ㄙㄢ ㄍㄥ
  拼音: sān gēng
 相似词:半夜

夜晚十二時左右。或以為即指子時(夜間十一時至隔日凌晨一時)。參見「五更」條。唐.崔顥〈七夕〉詩:「班姬此夕愁無限,河漢三更看斗牛。」《儒林外史》第五回:「喫到三更時分,嚴監生正在大廳陪著客。」


  三公

  注音: ㄙㄢ ㄍㄨㄥ
  拼音: sān gōng

1.人臣中最高的三個官位:(1)周代以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書經.周官》:「立太師、太傅、太保,茲惟三公,論道經邦,燮理陰陽。」(2)西漢以大司馬、大司徒、大司空為三公。《漢書.卷九九.王莽傳上》:「漢危無嗣,而公定之;四輔之職,三公之任,而公幹之。」(3)東漢以太尉、司徒、司空為三公。唐.杜佑《通典.卷十九.職官三公》:「後漢又以太尉、司徒、司空為三公。」也稱為「三司」。

2.星名。即太乙星旁的三星。《晉書.卷一一.天文志上》:「杓南三星及魁第一星西三星皆曰三公,主宣德化,調七政,和陰陽之官也。」也稱為「三師」。


  三宮

 简化字:三宫
  注音: ㄙㄢ ㄍㄨㄥ
  拼音: sān gōng

1.明堂、辟雍、靈臺。《文選.張衡.東京賦》:「乃營三宮,布教頒常。」

2.諸侯的後宮。《禮記.祭義》:「卜三宮之夫人、世婦之吉者,使入蠶于蠶室。」

3.天子、太后、皇后。《漢書.卷八六.王嘉傳》:「或物好,特賜其工,自貢獻宗廟三宮,猶不至此。」唐.顏師古.注:「三宮,天子、太后、皇后也。」


  三孤

  注音: ㄙㄢ ㄍㄨ
  拼音: sān gū

少師、少傅、少保的合稱。其官職次於三公。《書經.周官》:「少師、少傅、少保曰三孤,貳公弘化。」也稱為「三少」。


  三鼓

  注音: ㄙㄢ ㄍㄨˇ
  拼音: sān gǔ
 相似词:半夜

古代用打更鼓來報夜間時刻,三鼓表示三更。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書證》:「又云鼓,一鼓、二鼓、三鼓、四鼓、五鼓;亦云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皆以五為節。」宋.蘇軾〈永遇樂.明月如霜〉詞:「紞如三鼓,鏗然一葉,黯黯夢雲驚斷。」


  三官

  注音: ㄙㄢ ㄍㄨㄢ
  拼音: sān guān

1.三種官的合稱:(1)司徒、司馬、司空的總稱。《左傳.昭公四年》:「使三官書之,吾子為司徒,實書名;夫子為司馬,與工正,書服;孟孫為司空,以書勛。」《禮記.王制》:「大司徒.大司馬、大司空,齋戒受質,百官各以其成,質於三官。」(2)漢代均輸、鍾官、辨銅令的合稱。《史記.卷三〇.平準書》裴駰集解引〈漢書百官表〉:「『水衡都尉,武帝元鼎二年初置,掌上林苑,屬官有上林均輸、鍾官、辨銅令。』然則上林三官,其是此三令乎?」

2.道教以天、地、水為「三官」。也稱為「三元」。

3.人身上的三要處:(1)耳、目、心之三器官。《呂氏春秋.審分覽.任數》:「凡耳之聞也,藉於靜;目之見也,藉於昭;心之知也,藉於理。君臣易操,則上之三官者廢矣。」(2)身體食、視、聽三要處。《淮南子.詮言》:「三官交爭,以義為制者,心也。」


  三關

 简化字:三关
  注音: ㄙㄢ ㄍㄨㄢ
  拼音: sān guān

1.三個關隘的合稱:(1)平靖關、武陽關(即武勝關)、黃峴關,為義陽(今河南省信陽縣)之三關。《南齊書.卷一五.州郡志下》:「泰始中,立州於義陽郡。有三關之隘,北接陳、汝,控帶許、洛。」(2)上黨、壺口、石陘,為上黨(今山西省東南部地)之三關。《後漢書.卷二八上.桓譚馮衍列傳.馮衍》:「夫上黨之地,有四塞之固,東帶三關,西為國蔽。」唐.章懷太子.注:「三關謂上黨關、壺口關、石陘關也。」(3)陽平關、江關、白水關,為蜀之三關。《文選.卷四九.史論.干寶.晉紀總論》:「三關電掃,劉禪入臣。」李善注引《漢南記》:「蜀有陽平、江關、白水關,此為三關。」(4)北周以益津(今河北省霸縣)、瓦橋(今河北省雄縣)、草橋(今河北省高陽縣)為三關,關北屬遼。(5)明時以居庸、紫荊、倒馬為內三關;雁門、寧武、偏頭為外三關。

2.身體食、視、聽三要處。《淮南子.詮言》:「三官交爭,以義為制者,心也。」


  三觀

 简化字:三观
  注音: ㄙㄢ ㄍㄨㄢ
  拼音: sān guān

中國佛教天台宗對空、假、中三種禪觀的合稱。當修行者一再思惟、觀察一切現象都是由心虛構的,進而便處在很專注的狀況,在此之時,不見佛果可求,也不見眾生可度,是為空觀。在空觀的基礎上觀察一切現象,也能見、聞、覺知、能作種種分別,但在經驗上則如幻、如化,這是假觀,將空觀和假觀對立經驗統一是中觀。隋.智顗〈觀心論〉:「非蹤非疏非五分,三諦三觀在其中。」


  三館

 简化字:三馆
  注音: ㄙㄢ ㄍㄨㄢˇ
  拼音: sān guǎn

1.唐時昭文館、集賢院、史館。負責修史、藏書、校讎等事項。宋.費衮《梁谿漫志.卷二.三館館職》:「唐三館者,昭文館、史館、集賢院是也。」

2.用來教育士子的三機構。唐代以宏文、崇文、國子為三館;宋代以廣文、太學、律學為三館。

3.漢代公孫弘為招致人才而開的三個館。即欽賢、翹材、接士。


  散官

  注音: ㄙㄢˇ ㄍㄨㄢ
  拼音: sǎn guān

有其名而閒散無職事的官,多用為朝廷重官的酬傭,品秩高下,待遇厚薄,各代不一。《隋書.卷二八.百官志下》:「高祖又採後周之制,置上柱國、柱國、……朝議大夫、朝散大夫,並為散官,以加文武官之德聲者,並不理事。」


  散關

 简化字:散关
  注音: ㄙㄢˋ ㄍㄨㄢ
  拼音: sàn guān

大散關的別名。參見「大散關」條。


  散館

 简化字:散馆
  注音: ㄙㄢˋ ㄍㄨㄢˇ
  拼音: sàn guǎn

舊制翰林院庶吉士於登第入庶常館肄業,三年期滿,以考試分別授職,稱為「散館」。


  散逛

  注音: ㄙㄢˇ ˙ㄍㄨㄤ
  拼音: sǎn guang

閒遊。如:「假日到街上散逛。」


  三光

  注音: ㄙㄢ ㄍㄨㄤ
  拼音: sān guāng

1.日、月、星的總稱。《淮南子.原道》:「橫四維而含陰陽,紘宇宙而章三光。」漢.班固《白虎通.封公侯》:「天有三光日月星,地有三形高下平。」

2.房、心、尾三大星辰。《禮記.鄉飲酒義》:「紀之以日月,參之以三光。」


  三皈

  注音: ㄙㄢ ㄍㄨㄟ
  拼音: sān guī

佛教上指三歸依。參見「三歸依」條。《西遊記》第七回:「變化無窮還變化,三皈五戒總休言。」


  三歸

 简化字:三归
  注音: ㄙㄢ ㄍㄨㄟ
  拼音: sān guī

1.《論語.八佾》:「管氏有三歸。」三歸說法不一,有三種:(1)娶三姓的女子。《論語.八佾》:「管氏有三歸」句下何晏集解引包咸曰:「三歸,娶三姓女。婦人謂嫁曰歸。」(2)三歸臺。漢.劉向《說苑.善說》:「管仲故築三歸之臺,以自傷於民。」(3)地名。《晏子春秋.內篇.雜下》:「身老,賞之以三歸,澤及子孫。」

2.佛教上指三歸依。參見「三歸依」條。《水滸傳》第四回:「長老用手與他摩頂受記道:『一要皈依三寶,二要歸奉佛法,三要歸敬師友。此是三歸。』」


  三國

 简化字:三国
  注音: ㄙㄢ ㄍㄨㄛˊ
  拼音: sān guó

(西元220~280)漢末,魏、蜀、吳分立的時期,史稱為「三國」。


  三海

  注音: ㄙㄢ ㄏㄞˇ
  拼音: sān hǎi

在北平市舊皇城西苑內,原名「西華潭」,由玉泉山之水瀦成.中有金鱉玉蝀橋、瀛臺諸勝景,橋北稱為「北海」,橋南稱為「中海」,瀛臺以南稱為「南海」,合稱為「三海」。也稱為「太液池」。


  三害

  注音: ㄙㄢ ㄏㄞˋ
  拼音: sān hài

1.晉代周處臂力過人,不修細行,縱情恣慾,眾人以他和南山虎、長橋蛟並稱為「三害」。《晉書.卷五八.周處傳》:「處自知為人所惡,乃慨然有改勵之志,謂父老曰:『今時和歲豐,何苦而不樂耶?』父老歎曰:『三害未除,何樂之有!』處曰:『何謂也?』答曰:『南山白額猛獸,長橋下蛟,并子為三矣。』」

2.泛稱三種禍害。


  三韓

 简化字:三韩
  注音: ㄙㄢ ㄏㄢˊ
  拼音: sān hán

漢時朝鮮南部的馬韓、辰韓、弁韓的合稱。馬韓在西,辰韓在東,弁韓在辰韓之南,後皆為新羅、百濟所併。


  三合

  注音: ㄙㄢ ㄏㄜˊ
  拼音: sān hé

1.陰氣、陽氣、天氣三氣相合。《穀梁傳.莊公三年》:「獨陰不生,獨陽不生,獨天不生,三合然後生。」

2.陰陽家相傳以十二支配五行的金木水火,取生、旺、墓三者以合局,稱為「三合」。元.周密《齊東野語.卷四.用事切當》:「一丁扶火德,三合鞏皇基。」

3.三次會合。《左傳.昭公元年》:「再合諸侯,三合大夫。」

4.三度交鋒。《史記.卷七.項羽本紀》:「楚挑戰三合,樓煩輒射殺之。」《北史.卷八九.藝術傳上.王春傳》:「覬颾之戰,四面受敵,從寅至午,三合三離,將士皆懼。」


  三河

  注音: ㄙㄢ ㄏㄜˊ
  拼音: sān hé

舊時河南、河東、河內的合稱。《史記.卷一二九.貨殖傳》:「昔唐人都河東,殷人都河內,周人都河南。夫三河在天下之中,若鼎足,王者所更居也。」唐.王維〈老將行〉:「節使三河募年少,詔書五道出將軍。」


  散戶

 简化字:散户
  注音: ㄙㄢˇ ㄏㄨˋ
  拼音: sǎn hù

小額投資人。如:「最近空中交易頻繁,害慘了那些散戶。」


  散話

 简化字:散话
  注音: ㄙㄢˇ ㄏㄨㄚˋ
  拼音: sǎn huà

閒話。《金瓶梅》第八六回:「王十九自吃酒,且把散話革起。」《紅樓夢》第二六回:「一面說,一面坐下吃茶。那寶玉便和他說些沒要緊的散話。」


  三槐

  注音: ㄙㄢ ㄏㄨㄞˊ
  拼音: sān huái

周代宮庭外植有三棵槐木,三公朝天子時,面向三槐。《周禮.秋官司寇.朝士》:「面三槐,三公位焉。」後用以比喻三公。《晉書.卷七五.列傳.荀崧》:「生有三槐之望,沒無鼎足之名,寵不增於前秩,榮不副於本望,此一時愚智所慷慨也。」


  三桓

  注音: ㄙㄢ ㄏㄨㄢˊ
  拼音: sān huán

春秋時魯國大夫孟孫、叔孫、季孫三家。因皆為桓公之後,故稱為「三桓」。《左傳.哀公二十七年》:「公患三桓之侈也,欲以諸侯去之;三桓亦患公之妄也,故君臣多間。」也稱為「三家」。


  三皇

  注音: ㄙㄢ ㄏㄨㄤˊ
  拼音: sān huáng

上古神話傳說中的三位帝王。三皇是哪三位帝王,歷來說法不一,比較常見的說法有:天皇、地皇、泰皇;或指天皇、地皇、人皇;或指伏羲、神農、女媧;或指伏羲、神農、黃帝;或指伏羲、神農、燧人;或指伏羲、神農、祝融。也稱為「三家」。


  散會

 简化字:散会
  注音: ㄙㄢˋ ㄏㄨㄟˋ
  拼音: sàn huì
 相反词:開會

集會完畢,各自分散離去。如:「散會之後,請值日生留下來收拾會場!」


  散伙

  注音: ㄙㄢˋ ㄏㄨㄛˇ
  拼音: sàn huǒ

解散團體、組織。如:「他們倆自公司散伙後,各奔前程,如今都已功成名就。」也作「散夥」。


  散夥

 简化字:散伙
  注音: ㄙㄢˋ ㄏㄨㄛˇ
  拼音: sàn huǒ
 相似词:拆夥
 相反词:合股

解散團體、組織。《初刻拍案驚奇》卷三四:「若好,稍個信與你們,畢竟不來,隨你們散夥家去罷。」《紅樓夢》第二三回:「倘或散了夥,若再用時,可是又費事。」也作「散伙」。


  散劑

 简化字:散剂
  注音: ㄙㄢˇ ㄐㄧˋ
  拼音: sǎn jì

係藥物與適宜的輔料均匀混合而加以製成的乾燥粉末狀製劑。供内服或外用。也稱為「粉劑」。


  三機

 简化字:三机
  注音: ㄙㄢ ㄐㄧ
  拼音: sān jī

1.電視機、收音機、錄音機。

2.電視機、收錄音機、洗衣機。


  三極

 简化字:三极
  注音: ㄙㄢ ㄐㄧˊ
  拼音: sān jí

天、地、人。《易經.繫辭上》:「六爻之動,三極之道也。」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宗經》:「三極彞訓,其書言經。」也稱為「三才」。


  三季

  注音: ㄙㄢ ㄐㄧˋ
  拼音: sān jì

1.夏、商、周三代的末世。《漢書.卷一〇〇.敘傳下》:「三季之後,厥事放紛。」《文選.班固.典引》:「俾其承三季之荒末,值亢龍之災孽。」

2.春秋魯昭公時仲孫氏、叔孫氏、季孫氏。《呂氏春秋.先識覽.察微》:「以魯國恐不勝一季氏,況於三季同惡。」

3.印度曆法,一年分為春、夏、冬,或分為乾季、暑季、雨季等三季。


  三家

  注音: ㄙㄢ ㄐㄧㄚ
  拼音: sān jiā

1.春秋時魯國孟孫、叔孫、季孫三公族。《論語.八佾》:「三家者以雍徹。」三國魏.何晏.集解:「三家謂仲孫、叔孫、季孫。」參見「三桓」條。

2.春秋末年,分晉的韓、趙、魏三卿。《史記.卷二七.天官書》:「田氏篡齊,三家分晉,並為戰國。」

3.三皇。《後漢書.卷六〇上.馬融列傳》:「俾之昌言而宏議,軼越三家,馳騁五帝。」參見「三皇」條。

4.夏、商、周三代。漢.王充《論衡.正說》:「案禮,夏、殷、周三家相損益之制,較著不同。」

5.《經書》的三家。如《書經》有歐陽、大夏侯、小夏侯三家;《禮經》有大戴、小戴、慶氏三家;《春秋》有左氏、公羊、穀梁三家。

6.三戶人家。宋.陸游〈野意〉詩:「隄長逾十里,村小只三家。」


  三甲

  注音: ㄙㄢ ㄐㄧㄚˇ
  拼音: sān jiǎ

科舉時代進士殿試後所分的一甲、二甲、三甲等三個等級。《宋史.卷一五五.選舉志一》:「八年,……進士始分三甲。」


  三監

 简化字:三监
  注音: ㄙㄢ ㄐㄧㄢ
  拼音: sān jiān

周武王滅殷,封紂子武庚於商舊都,並分封管叔、蔡叔、霍叔於殷都之東、西、北,就近加以監視,稱為「三監」。


  三鑑

 简化字:三鉴
  注音: ㄙㄢ ㄐㄧㄢˋ
  拼音: sān jiàn

三種正人心身的標準。《新唐書.卷九七.魏徵傳》:「帝後臨朝歎曰:『以銅為鑑,可正衣冠;以古為鑑,可知興替;以人為鑑,可明得失。朕嘗保此三鑑,內防己過。』」


完整 | 简易   资料数 : 1552 页数: 6/39
第一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最后页

欢迎光临!
检索方法
1、支持简繁字词检索。

2、一般字词检索,如输入:
   
   字典
   科技大学……等

3、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如输入:
   勤劳,懒惰
   努力,挺进,团结
   整齐,纷乱,健康,虚弱……等

4、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即可查看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