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词典网 Chinese.my
國語辭典 网典 康熙字典 关于

國語辭典 | 网典 | 康熙字典

國語辭典
字词:jiu
  救搭

  注音: ㄐㄧㄡˋ ㄉㄚ
  拼音: jiù dā

援助危急。元.喬吉《兩世姻緣》第三折:「怎救搭,怎按納,公孫弘東閣鬧喧譁,散了玳瑁筵。」也作「答救」、「搭救」。


  揪打

  注音: ㄐㄧㄡ ㄉㄚˇ
  拼音: jiū dǎ

抓著打。《西遊記》第一一回:「那建成、元吉就來揪打索命。」


  就逮

  注音: ㄐㄧㄡˋ ㄉㄞˋ
  拼音: jiù dài
 相似词:落網

服從逮捕的命令而不逃避。《宋史.卷三一四.范純仁傳》:「純仁就逮,民萬數遮馬涕泗不得行。」


  久待

  注音: ㄐㄧㄡˇ ㄉㄞˋ
  拼音: jiǔ dài

長期聚首。《紅樓夢》第三二回:「你我雖為知己,但恐自不能久待。」


  舊道

 简化字:旧道
  注音: ㄐㄧㄡˋ ㄉㄠˋ
  拼音: jiù dào

舊時的道路。如:「八通關古道是臺灣先時連絡東、西部的舊道。」


  就道

  注音: ㄐㄧㄡˋ ㄉㄠˋ
  拼音: jiù dào

起程、上路。《魏書.卷八二.常景傳》:「是時詔下三日,戶四十萬狼狽就道。」《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七:「明日高公曉得崔俊臣沒人伏侍,贈他一奴一婢,又贈他好些盤纏,當日就道。」


  酒德

  注音: ㄐㄧㄡˇ ㄉㄜˊ
  拼音: jiǔ dé

1.以酗酒為美德。《書經.無逸》:「無若殷王受之迷亂,酗于酒德哉!」漢.孔安國.傳:「言紂心迷政亂,以酗酒為德。」《陳書.卷二九.毛喜傳》:「而皇太子好酒德,每共幸人為長夜之宴。」

2.飲酒時的品行。唐.杜甫〈殿中楊監見示張草書圖〉詩:「念昔揮毫端,不獨觀酒德。」


  舊德

 简化字:旧德
  注音: ㄐㄧㄡˋ ㄉㄜˊ
  拼音: jiù dé

1.往日的德澤。《左傳.成公十三年》:「穆公不忘舊德,俾我惠公用能奉祀于晉。」唐.韓愈〈題楚昭王廟〉詩:「猶有國人懷舊德,一間茅屋祭昭王。」

2.德高望重的老臣。《晉書.卷三三.何曾傳》:「可謂舊德老成,國之宗臣者也。」《新唐書.卷一三〇.裴漼傳》:「天寶間稱舊德,以寬為首。」


  就得

  注音: ㄐㄧㄡˋ ㄉㄟˇ
  拼音: jiù děi

必須。如:「你想要病好,就得吃藥。」


  就地

  注音: ㄐㄧㄡˋ ㄉㄧˋ
  拼音: jiù dì
 相似词:當場

1.原處。清.洪昇《長生殿》第一七齣:「一回呵滾沙場兔、鹿兒無頭趕,都難動彈,就地裡踠跧。」

2.順勢。《西遊記》第三〇回:「八戒就地扯個謊,忙道:『委是想你!委是想你!』」


  九地

  注音: ㄐㄧㄡˇ ㄉㄧˋ
  拼音: jiǔ dì

1.根據地質、地形,可將土地分為沙泥、澤池、沚崖、下田、中田、上田、下山、中山、上山等九種。見漢.揚雄《太玄經.卷八.太玄數》。

2.大地、遍地。《文選.陸機.漢高祖功臣頌》:「重玄匪奧,九地匪沉。」宋.張元幹〈賀新郎.夢繞神州路〉詞:「底事崑崙傾砥柱,九地黃流亂注。」

3.地之最深處。《孫子.形》:「善守者藏於九地之下,善攻者動於九天之上。」《聊齋志異.卷一〇.龍飛相公》:「但深在九地,安望重睹天日乎!」


  酒底

  注音: ㄐㄧㄡˇ ㄉㄧˇ
  拼音: jiǔ dǐ

宴席時,每行完一個酒令,則飲乾一杯酒,稱為「酒底」。《紅樓夢》第六二回:「平兒、襲人也作了一對划拳,叮叮噹噹,只聽得腕上的鐲子響。一時,湘雲贏了寶玉,限酒底酒面。」一指飲酒時的餘興。《野叟曝言》第一二五回:「如今驗出來,纔知老爺兩個酒底,已許下夫妻之約,只把我們漫在鼓裡。」


  舊地

 简化字:旧地
  注音: ㄐㄧㄡˋ ㄉㄧˋ
  拼音: jiù dì

曾經居住或遊玩過的地方。唐.王勃〈三月上巳祓禊序〉:「山陰舊地,王逸少之池亭。」唐.劉長卿〈齊一和尚影堂〉詩:「舊地愁看雙樹在,空堂只是一燈懸。」


  酒店

  注音: ㄐㄧㄡˇ ㄉㄧㄢˋ
  拼音: jiǔ diàn
 相似词:旅店、旅館、旅社

1.賣酒或供人飲酒的地方。《五代史平話.梁史.卷上》:「一同入那酒店裡坐地,喚酒保買盃酒和肉來,四個一就喫了。」《初刻拍案驚奇》卷一四:「咱們到酒店上,呷碗燒刀子去。」也稱為「酒鋪」、「酒坊」、「酒樓」、「酒館」、「酒戶」、「酒家」、「酒肆」、「酒務」。

2.提供旅客臨時休息或住宿的地方。如:「他昨晚在那家酒店投宿。」也稱為「酒樓」。


  九鼎

  注音: ㄐㄧㄡˇ ㄉㄧㄥˇ
  拼音: jiǔ dǐng

1.夏禹時,以九州貢金所鑄的鼎,被夏、商、周三代奉為象徵國家政權的傳國寶器。周德衰,九鼎乃沒於泗水彭城下。見《史記.卷一二.孝武本紀》。

2.比喻分量極重。如:「一言九鼎」。宋.黃庭堅〈次韻答叔原會寂照房呈稚川〉詩:「聲名九鼎重,冠蓋萬夫望。」


  九冬

  注音: ㄐㄧㄡˇ ㄉㄨㄥ
  拼音: jiǔ dōng

冬季。冬季共九十日,故稱為「九冬」。南朝梁.沈約〈夕行聞夜鶴〉詩:「九冬負霜雪,六翮飛不任。」


  救度

  注音: ㄐㄧㄡˋ ㄉㄨˋ
  拼音: jiù dù

使脫離痛苦的環境。《京本通俗小說.西山一窟鬼》:「吳洪肉眼不識神仙,情願相隨出家,望真仙救度弟子則個。」《清平山堂話本.洛陽三怪記》:「只有一條路我交你走,若出得去時,對與我娘說聽,多做些功德,救度我。」


  就讀

 简化字:就读
  注音: ㄐㄧㄡˋ ㄉㄨˊ
  拼音: jiù dú

就學讀書。如:「你在那一所大學就讀?」


  舊都

 简化字:旧都
  注音: ㄐㄧㄡˋ ㄉㄨ
  拼音: jiù dū

以前的首都。《莊子.則陽》:「舊國舊都,望之暢然。」唐.陳子昂〈峴山懷古〉詩:「秣馬臨荒甸,登高覽舊都。」


  酒惡

 简化字:酒恶
  注音: ㄐㄧㄡˇ ㄜˇ
  拼音: jiǔ ě

飲酒微醉。南唐.李煜〈浣溪沙.紅日已高三丈透〉詞:「佳人舞點金釵溜,酒惡時拈花蕊嗅。」


  舊惡

 简化字:旧恶
  注音: ㄐㄧㄡˋ ㄜˋ
  拼音: jiù è

1.舊時的仇恨。《論語.公冶長》:「伯夷、叔齊不念舊惡,怨是用希。」

2.已往的過失。《新唐書.卷一二三.趙彥昭傳》:「其得宰相,巫力也。於是殿中侍御史郭震劾暴舊惡。」


  灸法

  注音: ㄐㄧㄡˇ ㄈㄚˇ
  拼音: jiǔ fǎ

一種中醫的治病方法。點燃由艾葉等藥物製成的艾炷或艾卷,利用灼熱的方式,刺激人體上一定的體表部位,以達到治療目的。


  酒飯

 简化字:酒饭
  注音: ㄐㄧㄡˇ ㄈㄢˋ
  拼音: jiǔ fàn

酒與飯食。《漢書.卷八三.薛宣傳》:「及宣視事,詣府謁,宣設酒飯與相對,接待甚備。」《老殘遊記》第八回:「吩咐我們遲點睡,預備些酒飯,以便款待。」


  舅犯

  注音: ㄐㄧㄡˋ ㄈㄢˋ
  拼音: jiù fàn

春秋晉人狐偃。參見「狐偃」條。


  就範

 简化字:就范
  注音: ㄐㄧㄡˋ ㄈㄢˋ
  拼音: jiù fàn

使人順從,聽任支配。清.林則徐〈會奏請將高廉道暫駐澳門查辦夷務片〉:「俟整頓一二年後,如果諸夷就範,鴉片肅清,再將該道撤回高廉。」


  九方

  注音: ㄐㄧㄡˇ ㄈㄤ
  拼音: jiǔ fāng

1.中央及八方的合稱。唐.李賀〈感諷〉詩六首之一:「焉知腸車轉,一夕巡九方。」

2.複姓。如春秋秦穆公時有善相馬者九方皋。


  酒坊

  注音: ㄐㄧㄡˇ ㄈㄤ
  拼音: jiǔ fāng
 相似词:酒肆

1.古代專司釀酒的官署。《隋書.卷二四.食貨志》:「先是尚依周末之弊,官置酒坊收利。」

2.賣酒或供人飲酒的地方。唐.姚合〈聽僧雲端講經〉詩:「遠近持齋來諦聽,酒坊魚市盡無人。」《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三:「你看那邊有個大酒坊,間壁大門就是他家。」也稱為「酒店」。


  廄肥

 简化字:厩肥
  注音: ㄐㄧㄡˋ ㄈㄟˊ
  拼音: jiù féi

一種有機肥料。由家畜排泄物、褥草、飼料殘渣混合堆積腐熟後所形成的肥料。也稱為「圈肥」、「圊肥」。


  糾紛

 简化字:纠纷
  注音: ㄐㄧㄡ ㄈㄣ
  拼音: jiū fēn

1.糾纏紛亂。《文選.司馬相如.子虛賦》:「交錯糾紛兮,上干青雲。」唐.李華〈弔古戰場文〉:「河水縈帶,群山糾紛。」

2.牽扯不清的紛爭。如:「他們兩人之間的財務糾紛,不知要到何時才能了結!」


  九分

  注音: ㄐㄧㄡˇ ㄈㄣ
  拼音: jiǔ fēn

十分之九。指事情已接近完成或離事實不遠。《紅樓夢》第四七回:「賈蓉心內已猜著九分了,忙下馬命人攙了出來。」


  九份

  注音: ㄐㄧㄡˇ ㄈㄣˋ
  拼音: jiǔ fèn

地名。位居新北市瑞芳區,曾因採金而繁盛一時。


  酒瘋

 简化字:酒疯
  注音: ㄐㄧㄡˇ ㄈㄥ
  拼音: jiǔ fēng

飲酒過量,無法自制而言行失常。如:「他昨天在小王的婚宴上,大發酒瘋。」也作「酒狂」。


  舅父

  注音: ㄐㄧㄡˋ ㄈㄨˋ
  拼音: jiù fù
 相似词:母舅

稱謂。稱母親的兄弟。《史記.卷一〇.孝文本紀》:「封淮南王舅父趙兼為周陽侯,齊王舅父駟鈞為清郭侯。」也稱為「母舅」、「娘舅」、「舅舅」。


  九服

  注音: ㄐㄧㄡˇ ㄈㄨˊ
  拼音: jiǔ fú

1.古代王畿以外的地域,每五百里劃為一區,按距離的遠近分為九等,有侯服、甸服、男服、采服、衛服、蠻服、夷服、鎮服及藩服,稱為「九服」。見《周禮.夏官.職方氏》。

2.泛指全國各地。《文選.劉琨.勸進表》:「自京畿隕喪,九服崩離,天下囂然,無所歸懷。」

3.古代天子的九種吉服,有大裘冕、袞冕、鷩冕、毳冕、希冕、玄冕、韋弁服、皮弁服、冠弁服。見宋.王應麟《小學紺珠.卷九.制度》。


  九垓

  注音: ㄐㄧㄡˇ ㄍㄞ
  拼音: jiǔ gāi

1.中央至八極之地。比喻全國。《抱朴子.外篇.審舉》:「今普天一統,九垓同風。」《明史.卷二四〇.韓爌傳》:「念先帝臨御雖止旬月,恩膏實被九垓。」

2.九重之天。《淮南子.道應》:「吾與汗漫期于九垓之外,吾不可以久駐。」《文選.司馬相如.封襌文》:「上暢九垓,下泝八埏。」


  九皋

  注音: ㄐㄧㄡˇ ㄍㄠ
  拼音: jiǔ gāo

水澤深處。《詩經.小雅.鶴鳴》:「鶴鳴于九皋,聲聞于天。」《文選.趙至.與嵇茂齊書》:「徘徊九皋之內,慷慨重阜之巔。」


  酒誥

 简化字:酒诰
  注音: ㄐㄧㄡˇ ㄍㄠˋ
  拼音: jiǔ gào

書經篇名。旨在戒酒。《書經.康誥.序》:「成王既伐管叔、蔡叔,以殷餘民封康叔,作康誥、酒誥、梓材。」唐.孔穎達.正義:「然康誥戒以德刑,又以化紂嗜酒,故次以酒誥。」


  糾葛

 简化字:纠葛
  注音: ㄐㄧㄡ ㄍㄜˊ
  拼音: jiū gé

1.糾纏牽連,難以分解。如:「他把所有的問題全糾葛在一起,搞得我暈頭轉向!」清.徐珂《清稗類鈔.獄訟類.周某唆趙某訴訟》:「鄉人趙某者以小康聞,有田與周接壤,經界不清,恆起糾葛。」也作「轇轕」。

2.糾紛,指牽扯不清的關係。如:「他們兩家之間的糾葛,已經好幾代了。」《清史稿.卷三五七.列傳.裘行簡》:「各州縣錢穀出入,益滋糾葛。」也作「轇轕」。


  轇轕

  注音: ㄐㄧㄡ ㄍㄜˊ
  拼音: jiū gé
 相似词:膠葛

1.糾纏牽連,難以分解。漢.張衡〈東京賦〉:「雲罕九斿,闟戟轇轕。」唐.柳宗元〈袁家渴記〉:「又有異卉,類合歡而蔓生,轇轕水石。」也作「糾葛」。

2.糾紛,指牽扯不清的關係。如:「自此你我各奔前程,不再有任何轇轕。」也作「糾葛」。

3.廣闊深邃的樣子。漢.王延壽〈魯靈光殿賦〉:「迢嶢倜儻,豐麗博敞,洞轇轕乎其無垠也。」


  九歌

  注音: ㄐㄧㄡˇ ㄍㄜ
  拼音: jiǔ gē

1.楚辭篇名。戰國楚人屈原據楚地祭祀樂歌改作而成,分為〈東皇太一〉、〈雲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東君〉、〈河伯〉、〈山鬼〉、〈國殤〉及〈禮魂〉十一篇。

2.夏禹時的樂曲。《左傳.文公七年》:「九功之德,皆可歌也,謂之九歌。」《楚辭.屈原.離騷》:「啟九辯與九歌兮,夏康娛以自縱。」漢.王逸.注:「九辯,九歌,禹樂也。」


完整 | 简易   资料数 : 1727 页数: 6/44
第一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最后页

欢迎光临!
检索方法
1、支持简繁字词检索。

2、一般字词检索,如输入:
   
   字典
   科技大学……等

3、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如输入:
   勤劳,懒惰
   努力,挺进,团结
   整齐,纷乱,健康,虚弱……等

4、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即可查看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