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词典网 Chinese.my
國語辭典 网典 康熙字典 关于

國語辭典 | 网典 | 康熙字典

國語辭典
字词:de
  德目

  注音: ㄉㄜˊ ㄇㄨˋ
  拼音: dé mù

德行的要項。如:「中心德目」。


  得年

  注音: ㄉㄜˊ ㄋㄧㄢˊ
  拼音: dé nián

享年。敬稱人死之年在三十以下者。如:「他才得年二十有七,真是天妒英才。」


  德配

  注音: ㄉㄜˊ ㄆㄟˋ
  拼音: dé pèi
 相似词:髮妻、元配

1.尊稱他人的妻子。

2.德行可與某某相配。如:「德配唐虞」、「德配天地」。


  得票

  注音: ㄉㄜˊ ㄆㄧㄠˋ
  拼音: dé piào

選舉或表決時所得到支持的選票。如:「依照本會規定,如果沒有任何候選人得票超過半數,就須進行第二輪投票。」


  得竅

 简化字:得窍
  注音: ㄉㄜˊ ㄑㄧㄠˋ
  拼音: dé qiào

得到門路訣竅。如:「已經教了你三天,你怎麼還是不得竅?」


  德禽

  注音: ㄉㄜˊ ㄑㄧㄣˊ
  拼音: dé qín

雞。《幼學瓊林.卷四.鳥獸類》:「雞有五德,故稱之曰德禽。」


  得缺

  注音: ㄉㄜˊ ㄑㄩㄝ
  拼音: dé quē

候選官員赴選後,遞補缺額官職。《文明小史》第三一回:「北京久居不易,便商量動身。為著赴選未經得缺,同鄉官面子上的應酬,也就減少了一半。」


  得人

  注音: ㄉㄜˊ ㄖㄣˊ
  拼音: dé rén

1.得到德才兼備的人,也指用人得當。《論語.雍也》:「子游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耳乎?』」《漢書.卷五八.公孫弘卜式兒寬傳》:「漢之得人,於茲為盛。」

2.謂得人心。《國語.晉語一》:「今不據其安,不可謂能謀,行之以齒牙,不可謂得人。」


  得色

  注音: ㄉㄜˊ ㄙㄜˋ
  拼音: dé sè

面露得意的樣子。《資治通鑑.卷一七六.隋紀一.文帝開皇九年》:「帝之責陳君臣也,陳叔文獨欣然有得色。」宋.陸游《老學庵筆記》卷五:「帥為發怒赬面,而通判欣然有得色。」


  德色

  注音: ㄉㄜˊ ㄙㄜˋ
  拼音: dé sè

施恩於人,而有自得之色。漢.賈誼《新書.卷三.時變》:「假父耰鉏杖慧耳,慮有德色矣。」


  得神

  注音: ㄉㄜˊ ㄕㄣˊ
  拼音: dé shén

1.摹仿神似。如:「他模仿政壇人物,唯妙唯肖,相當得神。」

2.中醫中以神為生命活動現象的總稱,可判斷疾病的輕重。因此指人精神飽滿、眼光清亮、面色光澤、舉止爽朗為「得神」。


  得勝

 简化字:得胜
  注音: ㄉㄜˊ ㄕㄥˋ
  拼音: dé shèng
 相似词:獲勝、勝利
 相反词:失敗

獲得勝利。《淮南子.詮言》:「能成霸王者,必得勝者也。」《三國演義》第三六回:「單福得勝回縣,謂玄德曰:『曹仁屯兵樊城。』」


  得失

  注音: ㄉㄜˊ ㄕ
  拼音: dé shī

1.是非成敗。《史記.卷六三.老子韓非傳》:「悲廉直不容於邪枉之臣,觀往者得失之變,故作孤憤、……十餘萬言。」《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八:「人生寄於太虛之中,其間榮悴悲歡,得失聚散,彼死此生,變形換殼,如夢一場。」

2.利弊、適當和不適當。《漢書.卷八.宣帝紀》:「高材好學,然亦喜游俠,鬥雞走馬,具知閭里奸邪,吏治得失。」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史傳》:「舉得失以表黜陟,徵存亡以標勸戒。」


  得時

 简化字:得时
  注音: ㄉㄜˊ ㄕˊ
  拼音: dé shí

時運正好、走運。《列子.說符》:「凡得時者昌,失時則亡。」唐.李涉〈六歎詩.序〉:「清江、白雲、孤山、遠嶼,皆得時之人吟詠性情耳。」


  得實

 简化字:得实
  注音: ㄉㄜˊ ㄕˊ
  拼音: dé shí

治理訟獄得到實情。《北史.卷九.周世宗明帝本紀》:「得實之日,免其罪,徵備如法。」《二刻拍案驚奇》卷四:「待本院廉訪得實,當有移文至彼知會。」


  得勢

 简化字:得势
  注音: ㄉㄜˊ ㄕˋ
  拼音: dé shì
 相反词:失勢

1.得到權位。《韓非子.難勢》:「今曰堯舜得勢而治,桀紂得勢而亂。」《野叟曝言》第五九回:「得勢則聚若蠅蚊,失勢則散若鳥獸、甚至賣主求榮者頗多。」

2.獲得有利的形勢。如:「雖仗著地形得勢,攻守皆易,但仍不可掉以輕心。」


  德士

  注音: ㄉㄜˊ ㄕˋ
  拼音: dé shì

1.德操高尚的士人。

2.僧侶的別稱。宋.吳曾《能改齋漫錄.卷一一.記詩》:「政和間,林靈素主張道教,建議以僧為德士,使加冠巾,其意以釋氏為出其下耳。」


  得手

  注音: ㄉㄜˊ ㄕㄡˇ
  拼音: dé shǒu
 相似词:到手
 相反词:失手

順利、成功。《儒林外史》第四九回:「學道三年任滿,保題了他的優行。這一進京,倒是個功名的捷徑,所以曉得他就得手的。」《紅樓夢》第一二回:「賈瑞聽了,喜之不盡,忙忙的告辭而去,心內以為得手。」


  得似

  注音: ㄉㄜˊ ㄙˋ
  拼音: dé sì

何如、怎麼似。宋.楊萬里〈詔追供職學省曉發鳴山驛〉詩:「帝城萬事好,得似早還家?」宋.陳亮〈水調歌頭.不見南師久〉詞:「自笑堂堂漢使,得似洋洋河水,依舊只流東。」


  得所

  注音: ㄉㄜˊ ㄙㄨㄛˇ
  拼音: dé suǒ

各得適當的處置。《漢書.卷九九.王莽傳上》:「四海輻湊,靡不得所。」《文選.諸葛亮.出師表》:「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諮之,必能使行陣和穆,優劣得所也。」


  得體

 简化字:得体
  注音: ㄉㄜˊ ㄊㄧˇ
  拼音: dé tǐ
 相反词:失禮

言行舉止,恰如其分。《宋史.卷三六五.岳飛傳》:「飛還兵于舒以俟命,帝又賜札,以飛小心恭謹、不專進退為得體。」


  德望

  注音: ㄉㄜˊ ㄨㄤˋ
  拼音: dé wàng

道德與聲望。《晉書.卷七七.陸曄傳》:「以玩有德望,乃遷侍中、司空,給羽林四十人。」《宋史.卷四二八.道學傳二.楊時傳》:「時安於州縣,未嘗求聞達,而德望日重。」


  德文

  注音: ㄉㄜˊ ㄨㄣˊ
  拼音: dé wén

德語的書面語。如:「他的德文造詣很高。」


  得無

 简化字:得无
  注音: ㄉㄜˊ ㄨˊ
  拼音: dé wú

能不、莫非。表測度語氣的語氣詞。《論語.顏淵》:「為之難,言之得無訒乎。」《戰國策.趙策四》:「曰:『日飲食得無衰乎?』曰:『恃鬻耳。』」


  得勿

  注音: ㄉㄜˊ ㄨˋ
  拼音: dé wù

能不、只怕。《聊齋志異.卷二.嬰寧》:「何處郎君,聞自辰刻便來,以至於今。意將何為?得勿饑耶?」


  得悉

  注音: ㄉㄜˊ ㄒㄧ
  拼音: dé xī
 相似词:得知

知道、獲知。如:「近日得悉閣下高升,特致電祝賀。」


  得閒

 简化字:得闲
  注音: ㄉㄜˊ ㄒㄧㄢˊ
  拼音: dé xián

有空閒的時候。唐.韓愈〈東都遇春〉詩:「得閒無所作,貴欲辭視聽。」《紅樓夢》第六回:「你去瞧瞧,要是有人有事就罷,得閒呢就回,看怎麼說。」


  得幸

  注音: ㄉㄜˊ ㄒㄧㄥˋ
  拼音: dé xìng

得到在上位者的恩幸寵愛。《漢書.卷六八.霍光傳》:「少兒女弟子夫,得幸於武帝,立為皇后,去病以皇后姊子貴幸。」《新唐書.卷一四五.楊炎傳》:「無學術,以柔媚自進,得幸於王縉。」


  德行

  注音: ㄉㄜˊ ㄒㄧㄥˋ
  拼音: dé xìng
 相似词:德性

1.仁慈的行為。《抱朴子.外篇.循本》:「德行文學者,君子之本也。」《紅樓夢》第七二回:「倘或日後咱們遇見了,那時我又怎麼報你的德行。」

2.嘲諷或鄙視讓人產生惡感的儀態或行止。如:「他那副爛醉如泥的德行,令人討厭。」


  德性

  注音: ㄉㄜˊ ㄒㄧㄥˋ
  拼音: dé xìng
 相似词:品德、道德、德行

1.自然至誠的本性。《禮記.中庸》:「故君子尊德性而道問學,致廣大而盡精微。」唐.孔穎達.正義:「君子尊德性者,謂君子賢人尊敬此聖人道德之性,自然至誠也。」

2.道德品性。《儒林外史》第一〇回:「這位小姐,德性溫良,才貌出眾。」《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二一回:「同他講解明白了,自然他就明理,明了理,自然德性就有了基礎。」

3.譏笑輕視令人產生惡感的儀態或行止。如:「瞧他那副猥猥瑣瑣的德性,就知道做不了什麼大事。」


  得雄

  注音: ㄉㄜˊ ㄒㄩㄥˊ
  拼音: dé xióng

生男孩子。明.李昌祺《剪燈餘話.卷五.賈雲華還魂記》:「慶門誕瓦,寒舍得雄。」


  得宜

  注音: ㄉㄜˊ ㄧˊ
  拼音: dé yí
 相反词:失當

適當、恰當。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書記》:「禰衡代書,親疏得宜,斯又尺牘之偏才也。」


  得以

  注音: ㄉㄜˊ ㄧˇ
  拼音: dé yǐ

可以。漢.鼂錯〈論貴粟疏〉:「今募天下入粟縣官,得以拜爵,得以除罪。」《文明小史》第二四回:「他幸而聲名不大,外國人不拿他放在心上,得以安然無事。」


  得益

  注音: ㄉㄜˊ ㄧˋ
  拼音: dé yì
 相反词:損失

得到利益。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養生》:「鄴中朝士,有單服杏仁、枸杞、黃精、朮煎者,得益者甚多,不能一一說爾。」


  得意

  注音: ㄉㄜˊ ㄧˋ
  拼音: dé yì
 相似词:得志、稱心、自滿、滿足、滿意、高興
 相反词:失意、失望

1.如其心意而有所成就,或引以自豪。《史記.卷一二九.貨殖列傳》:「計然之策七,越用其五而得意。」

2.心情酣適。唐.孟郊〈登科後〉詩:「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德音

  注音: ㄉㄜˊ ㄧㄣ
  拼音: dé yīn

1.美言、善言。《漢書.卷五六.董仲舒傳》:「陛下發德音,下明詔。」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諧讔》:「曾是莠言,有虧德音,豈非溺者之妄笑,胥靡之狂歌歟。」

2.好名聲。《詩經.豳風.狼跋》:「公孫碩膚,德音不瑕。」

3.來信。如:「傾奉德音」。


  得用

  注音: ㄉㄜˊ ㄩㄥˋ
  拼音: dé yòng

獲用、可用。《史記.卷一二一.儒林傳.董仲舒傳》:「瑕丘江生為穀梁春秋。自公孫弘得用,嘗集比其義。」《董西廂》卷六:「不敢問利息輕重,這本錢幾年得用!」


  德宇

  注音: ㄉㄜˊ ㄩˇ
  拼音: dé yǔ

氣度。《國語.晉語四》:「今君之德宇,何不寬裕也?」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山濤以下,魏舒以上」句下劉孝標注引《晉陽秋》:「濟有人倫鑒誠,其雅俗是非,少有優潤。見湛,歎服其德宇。」


  德語

 简化字:德语
  注音: ㄉㄜˊ ㄩˇ
  拼音: dé yǔ

屬印歐語系日耳曼語族西日耳曼語支。主要分布在德國、奧地利、瑞士等。大體包括南部的高地德語和北部的低地德語。文字採用拉丁字母,最早文獻可溯至第八世紀。


  德育

  注音: ㄉㄜˊ ㄩˋ
  拼音: dé yù

養成學生道德意識、道德判斷和道德實踐為目的的教育活動,為教育的主要內容。


完整 | 简易   资料数 : 2226 页数: 6/56
第一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最后页

欢迎光临!
检索方法
1、支持简繁字词检索。

2、一般字词检索,如输入:
   
   字典
   科技大学……等

3、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如输入:
   勤劳,懒惰
   努力,挺进,团结
   整齐,纷乱,健康,虚弱……等

4、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即可查看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