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词典网 Chinese.my
國語辭典 网典 康熙字典 关于

國語辭典 | 网典 | 康熙字典

國語辭典
字词:I
  

  部首:豕
部外笔画:10
 总笔画:17
  注音: ㄅㄧㄣ
  拼音: bīn




1.國名。周的祖先公劉所立。通「邠」。

2.山名。位於大陸地區陝西省邠縣南。


  

 简化字:摈
  部首:手
部外笔画:14
 总笔画:17
  注音: ㄅㄧㄣˋ
  拼音: bìn




1.遺棄、排斥。如:「擯於門外」、「擯而不用」。《後漢書.卷八〇.文苑傳下.趙壹傳》:「而恃才倨傲,為鄉黨所擯,乃作解擯。」唐.章懷太子.注:「擯,斥也。」

2.導引。通「儐」。《周禮.秋官.小行人》:「凡四方之使者,大客則擯,小客則受其幣而聽其辭。」


  

 简化字:殡
  部首:歹
部外笔画:14
 总笔画:18
  注音: ㄅㄧㄣˋ
  拼音: bìn




稱已殮而停著未葬的靈柩。晉.陸機〈挽歌〉詩三首之一:「舍爵兩楹位,啟殯進靈輀。」《清史稿.卷九三.禮志十二》:「其在外聞喪者,訃至,易服,哭,奔喪。至家憑殯哭,翌日成服。」



1.停放靈柩待葬。《左傳.僖公三十二年》:「冬,晉文公卒,庚辰,將殯于曲沃。」《禮記.檀弓上》:「夏后氏殯於東階之上,則猶在阼也。」

2.掩埋。《文選.孔稚珪.北山移文》:「道帙長殯,法筵久埋。」


  

 简化字:膑
  部首:肉
部外笔画:14
 总笔画:18
  注音: ㄅㄧㄣˋ
  拼音: bìn




膝蓋骨。《史記.卷五.秦本紀》:「王與孟說舉鼎,絕臏。」唐.張守節.正義:「臏,脛骨。」也稱為「臏骨」。



削去膝蓋骨。《荀子.正論》:「詈侮捽搏,捶笞臏腳。」唐.楊倞.注:「臏腳,謂刖其膝骨也。」


  

 简化字:鬓
  部首:髟
部外笔画:14
 总笔画:24
  注音: ㄅㄧㄣˋ
  拼音: bìn




近耳旁兩頰上的頭髮。如:「兩鬢半白」。唐.白居易〈長恨歌〉:「雲鬢花顏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宋.蘇軾〈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詞:「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简化字:髌
  部首:骨
部外笔画:14
 总笔画:24
  注音: ㄅㄧㄣˋ
  拼音: bìn




1.髕骨,即膝蓋骨。《說文解字.骨部》:「髕,膝耑也。」《黃帝內經素問.卷一四.刺禁論》:「刺膝髕出液為跛。」

2.古代削去膝蓋骨的刑罰。《漢書.卷二三.刑法志》:「髕罰之屬五百,宮罰之屬三百,大辟之罰其屬二百。」


  

  部首:冫
 总笔画:2
  注音: ㄅㄧㄥ
  拼音: bīng




二一四部首之一。


  

  部首:冫
部外笔画:4
 总笔画:6
  注音: ㄅㄧㄥ
  拼音: bīng




1.水在攝氏零度以下所凝結成的固體。晉.陸機〈苦寒行〉:「凝冰結重澗,積雪被長巒。」《紅樓夢》第六四回:「因寶玉素昔秉賦柔脆,雖暑月不敢用冰,只以新汲井水將茶連壺浸在盆內,不時更換,取其涼意而已。」

2.姓。如明代有冰如鑑。




1.使用冰塊或利用冰箱以防腐或減低溫度。如:「把這塊肉冰起來。」

2.比喻受人冷淡、不加注意,或不受重用。如:「他被冰了許多年,現在才受重用。」




1.寒冷。如:「冰涼」、「冰冷」。

2.清高的、純潔的。如:「冰心」。

3.白嫩如冰的。如:「冰肌」、「冰膚」。

4.冷酷、沒感情。如:「她的態度很冰,很難應付。」


  

  部首:八
部外笔画:5
 总笔画:7
  注音: ㄅㄧㄥ
  拼音: bīng




1.武器。如:「秣馬厲兵」、「短兵相接」。《說文解字.廾部》:「兵,械也。」《周禮.夏官.司兵》:「掌五兵五盾,各辨其物與其等,以待軍事。」漢.鄭玄.注:「鄭司農云:『五兵者:戈、殳、戟、酋矛、夷矛。』」《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

2.戰士、軍隊。如:「調兵遣將」、「按兵不動」、「精兵政策」。《戰國策.趙策三》:「秦攻趙於長平,大破之,引兵而歸。」《文選.江淹.雜體詩.盧中郎》:「信陵佩魏印,秦兵不敢出。」

3.軍事、戰爭,或有關於軍事、戰爭的事情。如:「紙上談兵」、「談笑用兵」。《左傳.隱公三年》:「公子州吁,嬖人之子也,有寵而好兵。」三國魏.鍾會〈檄蜀文〉:「益州先主以命世英才,興兵新野。」

4.專指軍隊中最基層的成員。如:「炮兵」、「騎兵」、「步兵」、「號兵」、「傳令兵」。


  

  部首:手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1
  注音: ㄅㄧㄥ
  拼音: bīng




箭筒蓋。《詩經.鄭風.大叔于田》:「抑釋掤忌,抑鬯弓忌。」唐.陸德明《經典釋文.卷五.毛詩音義上》:「掤,音冰。所以覆矢也。馬云:『櫝丸蓋也。』杜預云:『櫝丸,箭筩也。』」


  

  部首:一
部外笔画:4
 总笔画:5
  注音: ㄅㄧㄥˇ
  拼音: bǐng




1.天干的第三位。

2.用來排列次序等第,在甲、乙之後,表示第三。如:「丙班」、「丙等」。

3.火的別稱。如火災稱為「付丙」。《淮南子.天文》:「其日丙丁。」漢.高誘.注:「丙丁,皆火也。」

4.姓。如漢代有丙吉。


  

  部首:心
部外笔画:5
 总笔画:8
  注音: ㄅㄧㄥˇ
  拼音: bǐng




憂慮。《廣韻.上聲.梗韻》:「怲,憂也。」參見「怲怲」條。


  

  部首:邑
部外笔画:5
 总笔画:8
  注音: ㄅㄧㄥˇ
  拼音: bǐng




1.地名。春秋時鄭邑。故地在今大陸地區山東省費縣東南。《廣韻.上聲.梗韻》:「邴,邑名,在泰山。」

2.姓。如春秋時齊國有邴師,晉代有邴郁。




愉悅、喜悅。參見「邴邴」條。


  

  部首:火
部外笔画:5
 总笔画:9
  注音: ㄅㄧㄥˇ
  拼音: bǐng




顯著、光明。如:「功業彪炳」。《易經.革卦.象曰》:「大人虎變,其文炳也。」《文選.班固.寶鼎詩》:「寶鼎見兮色紛縕,煥其炳兮被龍文。」



明白。《漢書.卷三六.楚元王傳》:「決斷狐疑,分別猶豫,使是非炳然可知。」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三乘佛家滯義,支道林分判,使三乘炳然。」



持拿、執握。通「秉」。《文選.曹丕.與朝歌令吳質書》:「古人思炳燭夜遊,良有以也。」《文選.謝惠連.雪賦》:「燎薰鑪兮炳明燭,酌桂酒兮揚清曲。」


  

  部首:日
部外笔画:5
 总笔画:9
  注音: ㄅㄧㄥˇ
  拼音: bǐng




光明、明亮。《抱朴子.外編.行品》:「文彪昺而備體,獨澄見以入神者。」



人名用字。如宋代有邢昺。


  

  部首:禾
部外笔画:3
 总笔画:8
  注音: ㄅㄧㄥˇ
  拼音: bǐng




1.成把、成束的穀物。《說文解字.又部》:「秉,禾束也。」《詩經.小雅.甫田》:「彼有遺秉,此有滯穗。」南朝梁.范縝〈神滅論〉:「豈不以僧有多稌之期,友無遺秉之報?」

2.量詞。古代計算容量的單位。十六斛為「一秉」。《集韻.上聲.梗韻》:「秉,或曰粟十六斛為秉。」《論語.雍也》:「冉子與之粟五秉。」

3.權柄。通「柄」。《管子.小匡》:「治國不失秉,臣不如也。」《史記.卷七九.范睢蔡澤傳》:「吾聞先生相李兌,曰『百日之內持國秉』,有之乎?」

4.姓。如漢代有秉寬。




1.用手執握。《文選.古詩十九首.生年不滿百》:「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遊!」

2.保持、堅持。唐.皇甫冉〈太常魏博士遠出賊庭江外相逢因敘其事〉詩:「秉節身常苦,求仁志不違。」元.劉時中〈端正好.眾生靈遭魔障套.三煞〉:「這相公主見宏深,秉心仁恕。」

3.主持、掌握。《詩經.小雅.節南山》:「秉國之均,四方是維。」《新唐書.卷八四.李密傳》:「(王儒信)勸讓自為大冢宰,總秉眾務,收密權。」

4.根據、依循。如:「秉公處理」。


  

  部首:金
部外笔画:6
 总笔画:14
  注音: ㄅㄧㄥˇ
  拼音: bǐng




金鈑,餅狀的金屬板。《爾雅.釋器》:「鉼金謂之鈑」。明.張自烈《正字通.金部》:「鉼,傾金銀形似餅者。」


  

 简化字:饼
  部首:食
部外笔画:6
 总笔画:14
  注音: ㄅㄧㄥˇ
  拼音: bǐng




1.用米粉或麵粉做成扁圓形的食品。如:「月餅」、「燒餅」、「蔥油餅」。《漢書.卷八.宣帝紀》:「每買餅,所從買家輒大讎,亦以是自怪。」

2.扁圓形如餅的東西。如:「柿餅」、「鐵餅」。


  

 简化字:并
  部首:人
部外笔画:6
 总笔画:8
  注音: ㄅㄧㄥˋ
  拼音: bìng




1.合在一起。如:「合併」、「歸併」。《史記.卷五.秦本紀》:「周室微,諸侯力政,爭相併。」《儒林外史》第三三回:「杜少卿在家又住了半年多,銀子用的差不多了,思量把自己住的房子併與本家,要到南京去住。」

2.排除。通「摒」。《管子.霸形》:「於是伐鐘磬之縣,併歌舞之樂,宮中虛無人。」《荀子.彊國》:「併己之私欲必以道。」唐.楊倞.注:「併讀曰屏,棄也。屏棄私欲遵達公義也。」

3.拚命。《三國演義》第二八回:「飛曰:『你背了兄長,降了曹操,封侯賜爵。今又來賺我!我今與你併個死活!』」《西遊記》第五八回:「兩人比併真假,打至南海,又打到天宮。」




一齊。通「並」。《漢書.卷四八.賈誼傳》:「天下殽亂,高皇帝與諸公併起,非有仄室之勢以豫席之也。」宋.陳與義〈中牟道中〉詩二首之二:「如何得與涼風約,不共塵沙一併來。」


  

  部首:人
部外笔画:9
 总笔画:11
  注音: ㄅㄧㄥˋ
  拼音: bìng




隱僻無人的地方。《廣韻.去聲.勁韻》:「偋,隱僻也,無人處。」



排除、丟棄。通「摒」。《荀子.榮辱》:「恭儉者,偋五兵也。雖有戈矛之刺,不如恭儉之利也。」


  

  部首:手
部外笔画:9
 总笔画:12
  注音: ㄅㄧㄥˋ
  拼音: bìng




排除。《集韻.去聲.勁韻》:「摒,除也。」如:「摒棄」、「摒斥」。


  

  部首:疒
部外笔画:5
 总笔画:10
  注音: ㄅㄧㄥˋ
  拼音: bìng




1.指生物體發生不健康的現象。亦指生理或心理方面產生不正常的狀態。如:「疾病」、「肝病」、「心病」、「相思病」、「病入膏肓」。

2.瑕疵、短處。如:「語病」、「通病」、「弊病」。《三國志.卷八.魏書.張魯傳》:「皆教以誠信不欺詐,有病自首其過。」




1.生病、患病。如:「她病了三天,變得相當憔悴。」《韓非子.外儲說左上》:「軍人有病疽者,吳起跪而自吮其膿。」清.蔣士銓〈鳴機夜課圖記〉:「銓每病,母即抱銓行一室中,未嘗寢。」

2.為其所苦。《左傳.襄公二十四年》:「范宣子為政,諸侯之幣重,鄭人病之。」

3.損害。如:「禍國病民」。《戰國策.東周策》:「君若欲害之,不若一為下水,以病其所種。」

4.憂慮。《論語.衛靈公》:「君子病無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5.恨、怨恨。《南史.卷一四.宋宗室及諸王傳下.文帝諸子傳》:「初,元皇后性忌,以潘氏見幸,恚恨致崩。故劭深病潘氏及濬。」

6.指責、不滿。《後漢書.卷七四上.袁紹傳》:「度德而讓,古人所貴,諸君獨何病焉?」




1.有病的。如:「病容」、「病人」、「病夫」。

2.枯乾的。唐.杜甫〈薄遊〉詩:「病葉多先墜,寒花只暫香。」唐.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詩:「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3.疲憊。唐.柳宗元〈種樹郭橐駝傳〉:「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


  

  部首:宀
部外笔画:9
 总笔画:12
  注音: ㄅㄧㄥˋ
  拼音: bìng




1.一種臥而善驚,不能酣睡的精神病。《說文解字.㝱部》:「寎,臥驚病也。」《廣韻.去聲.映韻》:「寎,驚病。」

2.稱嗜睡的症狀為「寎」。明.張自烈《正字通.宀部》:「寎,多寐也。」

3.參見「寎月」條。


  

  部首:足
部外笔画:6
 总笔画:13
  注音: ㄘㄞˇ
  拼音: cǎi




1.踐踏。如:「你把我的帽子給跴壞了。」

2.追捕。參見「跴緝」條。


  

  部首:艸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2
  注音: ㄘㄞˋ
  拼音: cài




1.蔬類的總稱。如:「白菜」、「菠菜」。《禮記.月令》:「乃命有司,趣民收斂,務畜菜多積聚。」

2.餚饌的總稱。如:「川菜」、「素菜」。《北史.卷三四.胡叟傳》:「飯菜精潔,醢醬調美。」




差勁、不出色。如:「菜鳥」、「這麼菜的成績,真是無顏見江東父老!」


  

  部首:糸
部外笔画:11
 总笔画:17
  注音: ㄘㄞˋ
  拼音: cài

參見「綷縩」條。


  

  部首:衣
部外笔画:6
 总笔画:12
  注音: ㄘㄞˊ
  拼音: cái




1.用刀剪等把紙或布割裂、剪開。《說文解字.衣部》:「裁,制衣也。」如:「裁布」、「裁紙」。《南齊書.卷三二.張岱傳》:「恕未閑從政,美錦不宜濫裁。」

2.縫製。《文選.古詩十九首.客從遠方來》:「文綵雙鴛鴦,裁為合歡被。」

3.削減。如:「裁軍」、「裁員」。《紅樓夢》第三六回:「如今說因為襲人是寶玉的人,裁了這一兩銀子,斷乎使不得。」

4.決斷、判斷。如:「裁罪」。《左傳.僖公十五年》:「夕以入則朝以死,唯君裁之。」《韓非子.初見秦》:「臣願悉言所聞,唯大王裁其罪。」

5.量度。唐.韓愈〈感春〉詩五首之二:「孤吟屢闋莫與和,寸恨至短誰能裁。」

6.控制。如:「獨裁」。《楚辭.賈誼.惜誓》:「神龍失水而陸居合,為螻蟻之所裁。」

7.殺。《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罪至罔加,不能引決自裁。」

8.寫作。唐.杜甫〈江亭〉詩:「故林歸未得,排悶強裁詩。」




體制、格式。如:「體裁」、「新裁」。《文選.張衡.西京賦》:「取殊裁於八都,豈啟度於往舊?」



僅。通「纔」。《戰國策.燕策一》:「雖大男子,裁如嬰兒。」《漢書.卷一六.高惠高后文功臣表》:「時大城名都民人散亡,戶口可得而數裁什二三。」


  

  部首:糸
部外笔画:17
 总笔画:23
  注音: ㄘㄞˊ
  拼音: cái




1.方、始、剛剛。《漢書.卷四九.鼂錯傳》:「救之,少發則不足,多發,遠縣纔至,則胡又已去。」唐.魚玄機〈閨怨〉詩:「別日南鴻纔北去,今朝北雁又南飛。」

2.僅、只。《漢書.卷五一.賈山傳》:「然身死纔數月耳,天下四面而攻之,宗廟滅絕矣。」元.關漢卿《竇娥冤》第四折:「至十七歲與夫配合,纔得兩年,不幸兒夫亡化。」


  

  部首:宀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1
  注音: ㄘㄞˇ
  拼音: cǎi




寀地:古代帝王封給臣下的土地,即采地。《爾雅.釋詁上》:「寀,官也。」晉.郭璞.注:「官地為寀。」


  

 简化字:采
  部首:手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1
  注音: ㄘㄞˇ
  拼音: cǎi




1.摘取。同「采」。《史記.卷一一九.循吏傳》:「秋冬則勸民山採,春夏以水,各得其所便,民皆樂其生。」唐.李白〈子夜吳歌.春歌〉:「秦地羅敷女,採桑綠水邊。」

2.擇取。同「采」。《後漢書.卷六三.李固傳》:「可令中宮博簡嬪媵,兼採微賤宜子之人。」唐.李白〈明唐賦〉:「採殷制,酌夏步,雜以代室重屋之名,括以辰次火木之數。」

3.掘取。同「采」。《魏書.卷九三.恩倖傳.茹皓傳》:「皓性微工巧,多所興立,為山於天淵池西,採掘北邙及南山佳石,徙竹汝穎,羅蒔其間。」

4.扯、拔。《清平山堂話本.快嘴李翠蓮記》:「若是惱咱性兒起,揪住耳朵採頭髮。」

5.理會。通「睬」。《北齊書.卷九.後主穆后傳》:「后既以陸為母,提婆為家,更不採輕霄。」《醒世恆言.卷六.小水灣天狐詒書》:「眾人那個採他,一味亂打。」


  

  部首:彡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1
  注音: ㄘㄞˇ
  拼音: cǎi




1.文章。《宋書.卷七三.顏延之傳》:「延之與陳郡謝靈運俱以詞彩齊名。」

2.顏色、顏料。如:「五彩奪目」、「色彩」、「水彩」、「油彩」。

3.光華、光澤。唐.許渾〈鶴林寺中秋夜玩月〉詩:「輪彩漸移金殿外,鏡光猶挂玉樓前。」

4.讚美、誇獎的歡呼聲。如:「喝倒彩」。《兒女英雄傳》第一五回:「那四面看的人,就海潮一般,喝了個連環大彩。」

5.獎。如:「頭彩」、「摸彩」、「中彩」。

6.傷。如:「掛彩」。《兒女英雄傳》第六回:「那時三兒在旁邊正獃獃的望著公子的胸脯子,要看著這回刀尖出彩。」




多種顏色的。如:「彩霞」、「彩衣」、「彩蝶」。


  

  部首:目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3
  注音: ㄘㄞˇ
  拼音: cǎi




理會。如:「不理不睬」。《紅樓夢》第一回:「士隱聽了,知是瘋話,也不睬他。」


  

 简化字:彩
  部首:糸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4
  注音: ㄘㄞˇ
  拼音: cǎi




五彩的絲織品。唐.陳子昂〈為程處弼辭放流表〉:「臣往任郎將之日,陛下特以臣貧,賜銀及綵。」


  

  部首:足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5
  注音: ㄘㄞˇ
  拼音: cǎi




用腳在物體上蹬、踏。如:「踩高蹺」、「勿踩草皮」、「一腳踩空了」。


  

  部首:犬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1
  注音: ㄘㄞ
  拼音: cāi




1.懷疑、起疑心。如:「猜忌」。《左傳.昭公三年》:「雖朝夕辱於敝邑,寡君猜焉。」宋.歐陽修〈清平樂.小庭春老〉詞:「別來音信全乖。舊期前事堪猜。」

2.推測、想像。如:「猜測」、「猜想」。《紅樓夢》第五〇回:「眾人都不解,想了半日,也有猜是和尚的,也有猜是道士的,也有猜是偶戲人的。」




忌疑、妒恨之心。如:「兩小無猜」。《後漢書.卷三八.馮緄傳》:「苟曰無猜,盜跖可信。」


  

  部首:手
 总笔画:3
  注音: ㄘㄞˊ
  拼音: cái




1.天賦的能力、稟性。《孟子.告子上》:「富歲子弟多賴,凶歲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爾殊也。」

2.力量、智慧。通「材」。《詩經.魯頌.駉》:「思無期,思馬斯才。」漢.王充《論衡.實知》:「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學,學之乃知,不問不識。」

3.有才能、智慧的人。如:「天才」、「英才」、「幹才」。《孟子.離婁下》:「中也養不中,才也養不才。」《禮記.文王世子》:「凡語于郊者,必取賢斂才焉。」

4.諷稱某類的人。如:「蠢才」、「奴才」。

5.姓。如明代有才寬。




1.方、始。如:「剛才」、「方才」、「戲才開鑼」、「呆了半晌,我才會意過來。」《晉書.卷七九.謝安傳》:「才小富貴,便豫人家事。」

2.僅。如:「他今年才五歲。」、「我身上才帶五塊錢。」

3.表示強調的語氣。如:「我才不幹呢!」、「他哪有累?我才累呢!」


  

  部首:木
部外笔画:3
 总笔画:7
  注音: ㄘㄞˊ
  拼音: cái




1.木料、樹幹。如:「木材」。《孟子.梁惠王上》:「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

2.原料、可供製造的物料。如:「藥材」、「器材」、「建材」、「鋼材」。

3.棺材的簡稱。如:「壽材」。《紅樓夢》第一一六回:「我為是好幾口材都要帶回去。」

4.資料。如:「教材」、「題材」、「素材」。

5.資質、能力。如:「因材施教」。《左傳.隱公五年》:「其材不足以備器用,則君不舉也。」

6.有才能的人。如:「人材」。三國魏.曹植〈贈丁翼〉詩:「大國多良材,譬海出明珠。」

7.閩南方言。量詞。計算某些建材體積或面積的單位。如:「今天工地共進了三百材櫸木和三分厚的玻璃兩百材。」




處置、安排。通「裁」。《國語.鄭語》:「計億事,材兆物。」


  

 简化字:财
  部首:貝
部外笔画:3
 总笔画:10
  注音: ㄘㄞˊ
  拼音: cái




1.金玉、布帛、粟米等錢幣貨物的總稱。如:「理財」、「生財有道」。《禮記.聘義》:「此輕財而重禮之義也。」《三國志.卷二四.魏書.高柔傳》:「夫農廣則穀積,用儉則財畜。」

2.才能。通「才」。《孟子.盡心上》:「有成德者,有達財者。」




裁斷。通「裁」。《荀子.天論》:「財非其類以養其類,夫是之謂天養。」《史記.卷一〇七.魏其武安侯傳》:「所賜金,陳之廊廡下,軍吏過,輒令財取為用,金無入家者。」



僅。通「纔」。《史記.卷一〇.孝文本紀》:「太僕見馬遺財足,餘皆以給傳置。」《漢書.卷五四.李廣傳》:「初,上遣貳師大軍山,財令陵為助兵。」


  

 简化字:钗
  部首:金
部外笔画:3
 总笔画:11
  注音: ㄔㄞ
  拼音: chāi




舊時婦女頭上所戴的首飾。形似叉,以金玉製成。如:「金釵」、「玉釵」。《文選.曹植.美女篇》:「頭上金爵釵,腰佩翠琅玕。」


  

  部首:示
部外笔画:6
 总笔画:11
  注音: ㄔㄞˊ
  拼音: chái




燃燒木柴以祭天神。《說文解字.示部》:「祡,燒柴燎以祭天神。」《史記.卷一.五帝本紀》:「東巡狩,至於岱宗,祡。」


完整 | 简易   资料数 : 117151 页数: 6/2929
第一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最后页

欢迎光临!
检索方法
1、支持简繁字词检索。

2、一般字词检索,如输入:
   
   字典
   科技大学……等

3、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如输入:
   勤劳,懒惰
   努力,挺进,团结
   整齐,纷乱,健康,虚弱……等

4、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即可查看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