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词典网 Chinese.my
國語辭典 网典 康熙字典 关于

國語辭典 | 网典 | 康熙字典

國語辭典
字词:E
  

  部首:土
部外笔画:9
 总笔画:12
  注音: ㄜˋ
  拼音: è




地面凸起的邊界。《說文解字.土部》「垠」字「地垠咢」句下清.段玉裁.注:「堮者,後人增土,咢則許書本然。……物之邊界有齊平者,有高起者,有捷業如鋸齒者,故統呼之曰垠咢。有單言垠,單言咢者。」


  

  部首:邑
部外笔画:9
 总笔画:12
  注音: ㄜˋ
  拼音: è




1.地名:(1)春秋時楚國都邑,故城約在今湖北省武昌縣。(2)春秋時晉國都邑,故城約在今山西省鄉寧縣南方。

2.湖北省的簡稱。

3.邊際。《漢書.卷八七.揚雄傳上》:「并閭與茇䒷兮,紛被麗其亡鄂。」三國魏.徐幹.齊都賦:「南望無垠,北顧無鄂。」

4.托住花朵的部分。通「萼」。《詩經.小雅.常棣》:「常棣之華,鄂不韡韡。」

5.姓。如漢代有鄂千秋。




害怕。通「愕」。《漢書.卷六八.霍光傳》:「群臣皆驚鄂失色,莫敢發言。」


  崿

  部首:山
部外笔画:9
 总笔画:12
  注音: ㄜˋ
  拼音: è




山崖。《文選.張衡.西京賦》:「坻崿鱗眴,棧齴巉嶮。」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三下.粵西遊日記二》:「南抵東南隅,石崿懸峭,片片飛雲綴空。」


  

  部首:艸
部外笔画:9
 总笔画:13
  注音: ㄜˋ
  拼音: è




花最外圍的無性花器,常呈綠色,有時與花瓣顏色相同或相近,具有保護花芽的作用。《玉篇.艸部》:「萼,花萼也。」南朝宋.謝靈運〈酬從弟惠連詩〉:「山桃發紅萼,野蕨漸紫苞。」《晉書.卷五一.列傳.皇甫謐》:「春華發萼,夏繁其實。」


  

 简化字:谔
  部首:言
部外笔画:9
 总笔画:16
  注音: ㄜˋ
  拼音: è




正直的言詞。《玉篇.言部》:「諤,正直之言也。」宋.鄭俠〈示潮州吳宅三甥〉詩:「心雖在規益,世誰受忠諤。」


  

 简化字:锷
  部首:金
部外笔画:9
 总笔画:17
  注音: ㄜˋ
  拼音: è




刀鋒、劍端。《莊子.說劍》:「天子之劍,以燕谿石城為鋒,齊岱為鍔。」《漢書.卷七八.蕭望之傳》:「底厲鋒鍔,奉萬分之一。」


  

 简化字:颚
  部首:頁
部外笔画:9
 总笔画:18
  注音: ㄜˋ
  拼音: è

參見「顎骨」條。


  

 简化字:鹗
  部首:鳥
部外笔画:9
 总笔画:20
  注音: ㄜˋ
  拼音: è




動物名。鴟鴞目。嘴頗短,趾有連膜,外趾且能前後轉動。背部黑褐色,喉部有褐斑,腹部白色。性情凶猛,好棲水渚,捕食魚類為生。俗稱為「魚鷹」。


  

 简化字:腭
  部首:齒
部外笔画:9
 总笔画:24
  注音: ㄜˋ
  拼音: è

同「顎」。


  

 简化字:饿
  部首:食
部外笔画:7
 总笔画:15
  注音: ㄜˋ
  拼音: è




1.腹飢。與「飽」相對。《論語.季氏》:「伯夷叔齊,餓于首陽之下。」唐.李紳〈古風〉詩二首之一:「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2.使飢餓。《孟子.告子下》:「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




不飽的。《管子.國畜》:「歲適,則市糴釜十繦,而道有餓民。」


  

 简化字:垩
  部首:土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1
  注音: ㄜˋ
  拼音: è




1.白色的土。《莊子.徐无鬼》:「匠石運斤成風,聽而斲之,盡堊而鼻不傷。」

2.泛指有色而可作為塗飾的土。《山海經.中山經》:「又東三十五里,曰蔥聾之山,其中多大谷,是多白堊,黑、青、黃堊。」




用白粉塗飾。《韓非子.說林下》:「宮有堊器,有滌則潔矣。」《北史.卷八九.藝術傳上.陸法和傳》:「法和乃還州,堊其城門。」


  

  部首:尸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1
  注音: ㄜ
  拼音: ē




排泄。如:「屙屎」、「屙尿」。


  

  部首:山
部外笔画:6
 总笔画:9
  注音: ㄜ
  拼音: ē




山勢高大的樣子。《集韻.入聲.陌韻》:「峉,山高大貌。」《楚辭.王逸.九思.憫上》:「川谷兮淵淵,山阜兮峉峉。」


  

  部首:口
部外笔画:4
 总笔画:7
  注音: ㄜˊ
  拼音: é




1.行動。《說文解字.口部》:「吪,動也。」《詩經.王風.兔爰》:「我生之後,逢此百罹。尚寐無吪!」唐.郤昂〈岐邠涇寧四州八馬坊頌碑〉:「如龍如彪,或寢或吪。」

2.感化。《詩經.豳風.破斧》:「周公東征,四國是吪。」漢.毛亨.傳:「吪,化也。」


  

 简化字:讹
  部首:言
部外笔画:4
 总笔画:11
  注音: ㄜˊ
  拼音: é




1.錯誤。宋.朱熹〈山北紀行〉:「百世踵謬訛,彞倫日頹圮。」

2.謠言。如:「以訛傳訛」。《宋史.卷二九三.張詠傳》:「止訛之術,在乎識斷。」

3.姓。如宋代有訛勃囉。




不正確的、不實在的。如:「訛字」。《詩經.小雅.沔水》:「民之訛言,寧莫之懲。」



1.欺騙、恐嚇。如:「訛詐」。《紅樓夢》第四八回:「訛他拖欠官銀,拿他到衙門裡去。」

2.感化。《書經.堯典》:「申命羲叔,宅南交,平秩南訛。」《詩經.小雅.節南山》:「式訛爾心,以畜萬邦。」


  

  部首:人
部外笔画:7
 总笔画:9
  注音: ㄜˊ
  拼音: é




須臾、片刻。《說文解字.人部》:「俄,頃也。」《列子.力命》:「俄而季梁之疾自瘳。」唐.沈千運〈贈史修文〉:「念離宛猶昨,俄已經數期。」



傾斜。《詩經.小雅.賓之初筵》:「是曰既醉,不知其郵;側弁之俄,屢舞傞傞。」漢.毛亨.傳:「俄,傾貌。」



俄羅斯共和國的簡稱。舊音ㄜˋ è。


  

  部首:山
部外笔画:7
 总笔画:10
  注音: ㄜˊ
  拼音: é




峨嵋山的簡稱。《新唐書.卷一二三.盧藏用傳》:「登衡、廬,彷洋岷、峨。」宋.陸游〈秋夜獨醉戲題〉詩:「莫恨久為峨下客,江湖歸去得雄誇。」



高聳。如:「巍峨」。《楚辭.劉向.九歎.憂苦》:「聽玄鶴之晨鳴兮,于高岡之峨峨。」


  

  部首:女
部外笔画:7
 总笔画:10
  注音: ㄜˊ
  拼音: é




美好的樣子。《廣韻.平聲.歌韻》:「娥,美好也。」《文選.枚乘.七發》:「皓齒娥眉,命曰伐性之斧。」



美女。如:「宮娥」。《文選.陸機.擬古詩十二首.擬今日良宴會》:「齊僮梁甫吟,秦娥張女彈。」宋.梅堯臣〈牡丹〉詩:「及來江南花亦好,絳紫淺紅如舞娥。」


  

  部首:艸
部外笔画:7
 总笔画:11
  注音: ㄜˊ
  拼音: é




植物名。即莪蒿。石竹科王不留行屬,「莪蒿」之古稱,參見「莪蒿」條。


  

  部首:目
部外笔画:7
 总笔画:12
  注音: ㄜˊ
  拼音: é




視。《文選.班固.西都賦》:「於是睎秦嶺,睋北阜。」


  

 简化字:锇
  部首:金
部外笔画:7
 总笔画:15
  注音: ㄜˊ
  拼音: é




(osmium,Os)化學元素。原子序76。白色帶藍的金屬,質脆硬,為密度最高的元素。鋨銥合金可用來製鋼筆筆頭或鐘錶、儀器中的軸承及唱針等。


  

 简化字:鹅
  部首:鳥
部外笔画:7
 总笔画:18
  注音: ㄜˊ
  拼音: é




1.動物名。鳥綱雁形目。似雁而較大,身白頸長,尾短,腳有蹼,善游泳,翼力弱,不能飛翔。

2.一種陣勢的名稱。參見「鵝鸛」條。


  

 简化字:额
  部首:頁
部外笔画:6
 总笔画:15
  注音: ㄜˊ
  拼音: é

1.同「額」。

2.參見「頟頟」條。


  

  部首:馬
部外笔画:7
 总笔画:17
  注音: ㄜˇ
  拼音: ě

參見「駊騀」條。


  

  部首:勹
部外笔画:10
 总笔画:12
  注音: ㄜˋ
  拼音: è




婦人髮上的花飾。《玉篇.勹部》:「㔩,㔩綵,婦人頭花髻飾也。」唐.杜甫〈麗人行〉:「頭上何所有?翠微㔩葉垂鬢脣。」明.湯顯祖《紫蕭記》第一六齣:「金堂客至,下紅樓翠㔩銀篦。」


  

  部首:言
部外笔画:6
 总笔画:13
  注音: ㄜˋ
  拼音: è




爭辯是非曲直。《說文解字.言部》:「詻,論訟也。」《廣雅疏證.卷六上.釋訓》:「詻詻,語也。」《墨子.親士》:「君必有弗弗之臣,上必有詻詻之士。」


  

  部首:手
部外笔画:10
 总笔画:13
  注音: ㄜˋ
  拼音: è

同「扼」。


  

  部首:辵
部外笔画:9
 总笔画:13
  注音: ㄜˋ
  拼音: è




1.阻止、禁絕。《詩經.大雅.民勞》:「式遏寇虐,憯不畏明。」《元史.卷一七四.夾谷之奇傳》:「歲大旱,有司議平穀價,以遏騰涌之患。」

2.及。《爾雅.釋言》:「遏、遾,逮也。」晉.郭璞.注:「東齊曰遏,北燕曰遾,皆相及逮。」

3.傷害。《詩經.大雅.文王》:「命之不易,無遏爾躬。」




姓。如清代有遏必隆。


  

  部首:頁
部外笔画:6
 总笔画:15
  注音: ㄜˋ
  拼音: è




鼻梁。《說文解字.頁部》:「頞,鼻莖也。」《文選.揚雄.解嘲》:「蔡澤,山東之匹夫也,顩頤折頞,涕唾流沫。」


  

  部首:口
部外笔画:13
 总笔画:16
  注音: ㄜˋ
  拼音: è




1.驚恐而嚇人的。如:「噩耗」。《周禮.春官.占夢》:「以日月星辰占六夢之吉凶,一曰正夢,二曰噩夢。」宋.范成大〈江州庾樓夜宴〉詩:「客從三峽來,噩夢隨奔瀧。」

2.嚴肅的樣子。漢.賈誼《新書.卷八.勸學》:「既過老聃,噩若慈父。」漢.揚雄《法言.問神》:「虞夏之書渾渾爾,商書灝灝爾,周書噩噩爾。」


  

 简化字:鳄
  部首:魚
部外笔画:16
 总笔画:27
  注音: ㄜˋ
  拼音: è




爬蟲類鱷目的通稱。體型龐大,長者可至丈餘,吻長而廣,齒銳,上頜骨有一缺刻,以嵌合第四下頜齒,鱗甲堅硬,其四足均有蹼狀,可使鱷在淤泥上行走。性情凶猛,平時喜棲沼澤中,而以魚、鳥、哺乳類等小型動物為食,偶亦侵犯人。產於熱帶及亞熱帶地區。


  

  部首:食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6
  注音: ㄜˋ
  拼音: è




食物哽住喉嚨,吞嚥不下而氣不順。《玉篇.食部》:「餩,噎也。」


  

  部首:心
部外笔画:6
 总笔画:10
  注音: ㄣ
  拼音: ēn




1.他人給我或我給他人的幫助。如:「感恩」、「大恩大德」。

2.情愛。唐.白居易〈後宮詞〉:「紅顏未老恩先斷,斜倚薰籠坐到明。」清.洪昇《長生殿》第三七齣:「記盒釵初賜,種下這恩深厚。」




1.有德澤的。如:「恩師」、「救命恩人」。

2.國家有特殊慶典而特別舉辦的。如:「恩詔」、「恩科」。


  

  部首:手
部外笔画:10
 总笔画:13
  注音: ㄣˋ
  拼音: èn




1.以手按壓。如:「摁電鈴」。

2.扣住、阻止。如:「這件事多虧你給摁住了,才沒有鬧得不可收拾。」


  

  部首:口
部外笔画:10
 总笔画:13
  注音: ˙ㄣ
  拼音: en




1.表示答應的語氣。如:「嗯,就這麼做吧!」

2.表示疑問的語氣。如:「嗯,你在幹什麼?」

3.表示不以為然或出乎意料的語氣。如:「嗯,他不見得會這樣做吧!」


  

  部首:革
部外笔画:9
 总笔画:18
  注音: ㄥ
  拼音: ēng




馬韁繩。《說文解字.革部》:「鞥,轡鞥。」


  

  部首:而
 总笔画:6
  注音: ㄦˊ
  拼音: ér




1.兩頰上的毛。《說文解字.而部》:「而,須也。」《周禮.冬官考工記.梓人》:「必深其爪,出其目,作其鱗之而。」

2.二一四部首之一。




1.你。《詩經.大雅.桑柔》:「嗟爾朋友,予豈不知而作!」《左傳.定公十四年》:「夫差!而忘越王之殺而父乎?」

2.我。《戰國策.趙策一》:「豫讓拔劍三躍,呼天擊之曰:『而可以報知伯矣。』」《史記.卷八六.刺客傳.聶政傳》:「前日所以不許仲子者,徒以親在,今不幸而母以天終,仲子所欲報仇者為誰?請得從事焉!」




1.至、到。如:「自南而北」、「自壯而老」。

2.能、可以。《戰國策.齊策六》:「齊多知而解此環不?」《淮南子.原道》:「行柔而剛,用弱而強。」




1.之、的。《論語.憲問》:「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淮南子.人間》:「虞之與虢,相恃而勢也。」

2.以。如:「從今而後」、「自此而下」。《易經.繫辭上》:「是故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孟子.盡心下》:「由孔子而來,至於今百有餘歲。」




1.才、始。表時間。《公羊傳.宣公十五年》:「嘻!甚矣憊!雖然,吾今取此然後而歸爾。」

2.猶。《論語.陽貨》:「年四十而見惡焉,其終也已。」《孟子.告子下》:「舜其至孝矣,五十而慕。」




1.和、與。《論語.雍也》:「不有祝鮀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難乎免於今之世矣。」《左傳.昭公二十五年》:「哀樂而樂哀,皆喪心也。」

2.並且。《書經.皋陶謨》:「知人則哲,能官人,安民則惠,黎民懷之。能哲而惠,何憂乎驩兜?」《論語.學而》:「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3.則、就。《易經.繫辭下》:「君子見幾而作,不俟終日。」《左傳.襄公十八年》:「諸侯方睦於晉,臣請嘗之。若可,君而繼之。」

4.如、若。《論語.為政》:「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5.因而、所以。《左傳.成公八年》:「謂汶陽之田,敝邑之舊也,而用師於齊,使歸諸敝邑。」漢.劉向《說苑.卷一九.脩文》:「情動於中,而形於聲。」

6.然而、但是、卻。表轉折之意。《論語.學而》:「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孟子.離婁下》:「問其與飲食者,盡富貴也,而未嘗有顯者來。」

7.尚且。《莊子.天道》:「夫天地至神,而有尊卑先後之序,而況之道乎?」《淮南子.人間》:「夫一麑而不忍,又何況於人乎?」




1.用於句末,相當於「兮」、「罷了」。《詩經.齊風.著》:「俟我於著乎而,充耳以素乎而,尚之以瓊華乎而!」《論語.微子》:「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

2.用於句首,相當於「豈」、「難道」。《論語.顏淵》:「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左傳.昭公十三年》:「諸侯事晉,未敢攜貳,況衛在君之宇下,而敢有異志?」

3.用於形容詞或副詞的語尾,無義。《左傳.文公十七年》:「鋌而走險,何能擇?」


  

  部首:水
部外笔画:6
 总笔画:9
  注音: ㄦˊ
  拼音: ér

參見「漣洏」條。


  

  部首:而
部外笔画:3
 总笔画:9
  注音: ㄦˊ
  拼音: ér




1.頰上的鬚毛。《後漢書.卷三.肅宗孝章帝紀》:「沙漠之北,蔥嶺之西,冒耏之類,跋涉懸度。」《新唐書.卷二二一.西域傳下.波斯傳》:「祠夕,以麝揉蘇,澤耏顏鼻耳。」

2.姓。如漢代有耏跖。


  

  部首:木
部外笔画:6
 总笔画:10
  注音: ㄦˊ
  拼音: ér




柱上承托大梁的方木。《文選.張衡.西京賦》:「雕楹玉磶,繡栭雲楣。」《晉書.卷九七.四夷傳.西戎傳》:「屋宇皆以珊瑚為梲栭,琉璃為牆壁,水精為柱礎。」


完整 | 简易   资料数 : 56550 页数: 6/1414
第一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最后页

欢迎光临!
检索方法
1、支持简繁字词检索。

2、一般字词检索,如输入:
   
   字典
   科技大学……等

3、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如输入:
   勤劳,懒惰
   努力,挺进,团结
   整齐,纷乱,健康,虚弱……等

4、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即可查看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