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词典网 Chinese.my
國語辭典 网典 康熙字典 关于

國語辭典 | 网典 | 康熙字典

國語辭典
字词:ǎn
  

  部首:刀
部外笔画:6
 总笔画:8
  注音: ㄔㄨㄤˋ
  拼音: chuàng

同「創」。


  

  部首:冫
部外笔画:10
 总笔画:12
  注音: ㄔㄨㄤˋ
  拼音: chuàng




寒冷。《說文解字.冫部》:「凔,寒也。」


  

 简化字:怆
  部首:心
部外笔画:10
 总笔画:13
  注音: ㄔㄨㄤˋ
  拼音: chuàng




哀傷的。如:「悲愴」。《後漢書.卷八一.獨行傳.范式傳》:「時式出行適還,省書見瘞,愴然感之,向墳揖哭,以為死友。」


  

 简化字:撺
  部首:手
部外笔画:18
 总笔画:21
  注音: ㄘㄨㄢ
  拼音: cuān




1.拋擲、投入。《集韻.平聲.桓韻》:「攛,擲也。」《水滸傳》第三二回:「武行者把那兩個屍首,都攛在火裡燒了。」

2.匆促行事。如:「事前不準備好,臨時現攛。」

3.發怒。如:「才說完,他就跟我攛啦!」


  

 简化字:蹿
  部首:足
部外笔画:18
 总笔画:25
  注音: ㄘㄨㄢ
  拼音: cuān




1.向上或向前跳。如:「躥越」、「縱身一躥」。

2.湧冒、噴射。如:「瀑布從山頂上飛躥下來。」、「才喝了一口,就覺得喉嚨直躥火。」

3.生氣、發怒。如:「他聽了這話就躥了起來。」


  

  部首:山
部外笔画:19
 总笔画:22
  注音: ㄘㄨㄢˊ
  拼音: cuán




巑岏:高聳。三國蜀.諸葛亮〈黃陵廟記〉:「斂巨石於江中,崔嵬巑岏,列作三峰。」《文選.謝朓.和王著作八公山詩》:「茲嶺復巑岏,分區奠淮服。」


  

 简化字:櫕
  部首:木
部外笔画:19
 总笔画:23
  注音: ㄘㄨㄢˊ
  拼音: cuán




聚合、拼湊。通「攢」。如:「欑集」。


  

  部首:竹
部外笔画:10
 总笔画:16
  注音: ㄘㄨㄢˋ
  拼音: cuàn




1.奪取。《漢書.卷五五.衛青傳》:「大長公主執囚青,欲殺之。其友騎郎公孫敖與壯士往篡之。」

2.以不正當的手段奪取君位或權力地位。《孟子.萬章上》:「而居堯之宮,逼堯之子,是篡也,非天與也。」《後漢書.卷一四.宗室四王三侯傳.齊武王縯傳》:「自王莽篡漢,常憤憤,懷復社稷之慮。」

3.獵取。《後漢書.卷八三.逸民傳.序》:「鴻飛冥冥,弋者何篡焉。」


  

 简化字:窜
  部首:穴
部外笔画:13
 总笔画:18
  注音: ㄘㄨㄢˋ
  拼音: cuàn




1.躲藏、隱匿。《左傳.定公四年》:「天誘其衷,致罰於楚,而君又竄之。」《國語.周語上》:「我先王不窋用失其官,而自竄于戎、狄之閒。」

2.放置、安置。《荀子.大略》:「然故民不困財,貧窶者有所竄其手。」《新唐書.卷一九六.隱逸傳.陸龜蒙傳》:「文成,竄稿篋中,或歷年不省,為好事者盜去。」

3.逃走、逃跑。如:「流竄」、「竄逃」、「抱頭鼠竄」。

4.放逐。《書經.舜典》:「放驩兜于崇山,竄三苗于三危,殛鯀于羽山。」宋.陸游《老學庵筆記》卷四:「得其姦,奏之,鯨竄化州,籍沒貲產。」

5.修改、改易文字。如:「竄改」、「竄句」。唐.韓愈〈答張徹〉詩:「漬墨竄舊史,磨丹注前經。」

6.用藥薰身治病。《史記.卷一〇五.扁鵲倉公傳》:「即竄以藥,旋下,病已。」


  

  部首:火
部外笔画:25
 总笔画:29
  注音: ㄘㄨㄢˋ
  拼音: cuàn




以火燒煮食物。《左傳.宣公十五年》:「易子而食,析骸以爨。」晉.杜預.注:「爨,炊也。」《紅樓夢》第一〇五回:「聞得赦老與政老同房各爨的,理應遵旨查看賈赦的家資。」



1.爐灶。《周禮.天官冢宰.亨人》:「職外內饔之爨亨煮,辦膳羞之物。」漢.鄭玄.注:「爨,今之灶。」宋.范成大〈欒城〉詩:「頹垣破屋古城邊,客傳蕭寒爨不煙。」

2.中國少數民族之一。分布於今大陸地區雲南省東部地區。

3.宋代雜劇或金代院本中某些簡短表演的名稱。如:「蹈爨」、「五花爨弄」。清.龔自珍〈己亥雜詩〉三一五首之一〇三:「梨園爨本募誰修,亦是風花一代愁。」

4.姓。如南朝宋有爨龍顏,晉代有爨寶子。


  

  部首:疒
部外笔画:5
 总笔画:10
  注音: ㄉㄢˇ
  拼音: dǎn

參見「黃疸」條。


  

  部首:亠
部外笔画:11
 总笔画:13
  注音: ㄉㄢˇ
  拼音: dǎn




誠然、真實、實在。《詩經.小雅.常棣》:「宜爾家室,樂爾妻帑。是究是圖,亶其然乎。」



姓。如漢代有亶誦。


  

 简化字:胆
  部首:肉
部外笔画:13
 总笔画:17
  注音: ㄉㄢˇ
  拼音: dǎn




1.內臟器官之一。近肝臟右半葉,所儲膽汁,黃綠色、味苦,助消化。也稱為「膽囊」。

2.勇氣,古人以為勇氣由膽發出。如:「膽怯」、「壯膽」。

3.器物的內部,可容納水、空氣等。如:「球膽」、「瓶膽」、「熱水瓶的內膽」。


  

  部首:日
部外笔画:1
 总笔画:5
  注音: ㄉㄢˋ
  拼音: dàn




1.天剛亮的時候。如:「枕戈待旦」、「通宵達旦」。《文選.左思.蜀都賦》:「晨鳧旦至,候鴈銜蘆。」

2.白天。漢.揚雄〈解嘲〉:「旦握權則為卿相,夕失勢則為匹夫。」

3.指農曆初一日。《南齊書.卷九.禮志上》:「秦人以十月旦為歲首。」《藝文類聚.卷四》:「邯鄲之民以正月之旦獻鳩於簡子。……簡子曰:『正旦放生,示有恩也。』」

4.(某一)日、天。如:「元旦」、「旦旦」、「一旦」。

5.光亮,明亮。〈卿雲歌〉:「日月光華,旦復旦兮。」

6.戲劇中扮演婦女的角色。如:「老旦」、「花旦」、「小旦」、「武旦」、「刀馬旦」。


  

  部首:人
部外笔画:5
 总笔画:7
  注音: ㄉㄢˋ
  拼音: dàn




1.僅、只。如:「但願如此」。唐.李白〈蜀道難〉:「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唐.李商隱〈無題〉詩:「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2.只要。唐.王昌齡〈出塞〉詩二首之一:「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二本.第一折》:「但出閨門,影兒般不離身。」

3.只有、唯有。宋.蘇軾〈行香子.一葉舟輕〉詞:「但遠山長,雲山亂,曉山青。」

4.凡、所有。元.關漢卿《玉鏡臺》第一折:「則見脂粉馨香,環佩丁當,藕絲嫩新織仙裳,但風流都在他身上。」

5.儘管。如:「但說無妨」。




不過、可是。如:「你雖然聰明,但也要努力才能成功。」



姓。如漢代有但欽。


  

 简化字:钽
  部首:金
部外笔画:5
 总笔画:13
  注音: ㄉㄢˋ
  拼音: dàn




(tantalum,Ta)化學元素。原子序73。金屬元素之一,色白如銀,富延、展性,具抗鹼、抗酸性。多存於鈮礦中,鎢礦與某些稀土礦中亦含少量。可用於製造化工器材及真空管、超短波發射器等電工材料。醫療上用來製成薄片或細線,縫補被破壞的組織。碳化鉭熔點高,極堅硬,可製切削工具。


  𤺺

  部首:疒
部外笔画:13
 总笔画:18
  注音: ㄉㄢˋ
  拼音: dàn




詬病。《禮記.緇衣》:「有國者章善𤺺惡,以示民厚,則民情不貳。」


  

  部首:水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1
  注音: ㄉㄢˋ
  拼音: dàn




1.味道不鹹、不重。如:「淡水湖」、「粗茶淡飯」、「這湯太淡了!」

2.稀薄、不濃厚。如:「淡酒」、「雲淡風輕」。《莊子.山林》:「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3.色淺。如:「淡黃色」。

4.不熱心。如:「冷淡」、「淡淡地應了一聲。」

5.不旺盛。如:「淡季」、「淡月」、「生意清淡」。




淺、不深。如:「淡妝濃抹」、「淡掃蛾眉」。



1.北方方言。指無聊、無意義的話。如:「瞎扯淡」。《儒林外史》第四回:「眾人慌了,求張鄉紳……說情,知縣准了,早堂帶進,罵了幾句,扯了一個淡,趕了出去。」

2.姓。如明代宦官劉謹,仗勢欺人,同州一帶劉姓恥與劉謹同姓,遂改姓為淡。


  

  部首:口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1
  注音: ㄉㄢˋ
  拼音: dàn




1.吃。如:「啖飯」、「啖粥」。《初刻拍案驚奇》卷三:「煽起炭火做煎餅自啖,連啖了百餘個。」清.洪昇《長生殿》第二八齣:「癩蝦蟆妄想天鵝啖。」

2.給人食物吃。《漢書.卷七二.王吉傳》:「東家有大棗樹垂吉庭中,吉婦取棗以啖吉。」唐.顏師古.注:「啖,謂使食之。」唐.李白〈俠客行〉:「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

3.誘使別人聽從自己。《新唐書.卷一四九.劉晏傳》:「其有口舌者,率以利啖之,使不得有所訾短。」




姓。如五胡十六國時前秦有啖鐵,唐代有啖助。


  

  部首:气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2
  注音: ㄉㄢˋ
  拼音: dàn




(nitrogen,N)化學元素。原子序7。氮氣是一種無色無臭的氣體,占空氣成分的五分之四,不能自燃,也不能助燃。可以用來製造氨、硝酸和氮肥,又可以填充電燈泡,液態氮是常用的低溫冷卻劑。


  

 简化字:啖
  部首:口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1
  注音: ㄉㄢˋ
  拼音: dàn




1.吃。同「啖」。《史記.卷七.項羽本紀》:「樊噲覆其盾於地,加彘肩上,拔劍切而啗之。」宋.岳飛〈良馬對〉:「臣有二馬,日啗芻豆數斗,飲泉一斛,然非精潔即不受。」

2.以利誘惑他人。《聊齋志異.卷二.紅玉》:「君重啗之,必合諧允。」


  

  部首:艸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2
  注音: ㄉㄢˋ
  拼音: dàn

參見「菡萏」條。


  

  部首:穴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3
  注音: ㄉㄢˋ
  拼音: dàn




深洞。《易經.坎卦.初六》:「習坎,入于坎窞,凶。」


  

  部首:虫
部外笔画:5
 总笔画:11
  注音: ㄉㄢˋ
  拼音: dàn




1.鳥類和爬蟲類所生帶有硬殼的卵,受精之後可孵出小動物。如:「雞蛋」、「蛇蛋」、「下蛋」。

2.形狀像蛋的東西。如:「臉蛋兒」、「山藥蛋」。

3.斥責或罵人的話。用以比喻人或動作。如:「渾蛋」、「笨蛋」、「壞蛋」、「滾蛋」、「完蛋」、「糊塗蛋」。

4.中國南方沿海少數民族之一。同「蜑」。如:「胡夷蛋蠻」。《宋史.卷三一.高宗本紀八》:「閏月丙午,罷廉州貢珠,縱蛋丁自便。」


  

  部首:髟
部外笔画:4
 总笔画:14
  注音: ㄉㄢˋ
  拼音: dàn




頭髮下垂的樣子。《詩經.鄘風.柏舟》:「髧彼兩髦,實維我儀,之死矢靡它。」


  

  部首:人
部外笔画:12
 总笔画:14
  注音: ㄉㄢˋ
  拼音: dàn




盛、厚。《詩經.大雅.桑柔》:「我生不辰,逢天僤怒。」漢.毛亨.傳:「僤,厚也。」


  

 简化字:惮
  部首:心
部外笔画:12
 总笔画:15
  注音: ㄉㄢˋ
  拼音: dàn




怕、畏懼。《楚辭.屈原.離騷》:「豈余身之憚殃兮,恐皇輿之敗績。」《晉書.卷四五.劉毅傳》:「毅幼有孝行,少厲清節,然好臧否人物,王公貴人望風憚之。」


  

  部首:虫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4
  注音: ㄉㄢˋ
  拼音: dàn




中國南方少數民族之一。居住於大陸地區廣東、福建沿海一帶。終年舟居,以捕魚或行船為業。唐.柳宗元〈嶺南節度饗軍堂記〉:「胡夷蜑蠻,睢盱就列者千人以上。」


  

 简化字:诞
  部首:言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5
  注音: ㄉㄢˋ
  拼音: dàn




1.行為放蕩或怪異。如:「放誕」、「怪誕」、「荒誕不經」。

2.大的。《後漢書.卷一.光武帝紀.贊曰》:「光武誕命,靈貺自甄。」




1.虛妄不實的言語。漢.劉向《說苑.卷八.尊賢》:「口銳者多誕而寡信,後恐不驗也。」

2.生日。如:「壽誕」、「華誕」。




1.出生。如:「誕生」。《晉書.卷九二.文苑傳.袁宏傳》:「云獲麟於此野,誕靈物以瑞德,奚授體於虞者!」

2.誇口而言。晉.陶淵明〈讀山海經〉詩一三首之九:「夸父誕宏志,乃與日競走。」




大大的。《書經.湯誥》:「王歸自克夏,至于亳,誕告萬方。」



發語詞,無義。《詩經.大雅.生民》:「誕彌厥月,先生如達。」


  

  部首:心
部外笔画:13
 总笔画:16
  注音: ㄉㄢˋ
  拼音: dàn




安逸、安適。《淮南子.本經》:「憺然無欲而民自樸,無禨祥而民不夭。」南朝宋.謝靈運〈石壁精舍還湖中作詩〉:「清暉能娛人,游子憺忘歸。」



1.安定。《淮南子.俶真》:「蜂蠆螫指而神不能憺。」漢.高誘.注:「憺,定也。」

2.震動、使畏懼。《漢書.卷五四.李廣傳》:「是以名聲暴於夷貉,威稜憺乎鄰國。」


  

 简化字:郸
  部首:邑
部外笔画:12
 总笔画:15
  注音: ㄉㄢ
  拼音: dān

參見「邯鄲」條。


  

 简化字:殚
  部首:歹
部外笔画:12
 总笔画:16
  注音: ㄉㄢ
  拼音: dān




竭盡。如:「殫思竭慮」。《漢書.卷六〇.杜欽傳》:「殫天下之財以奉淫侈,匱萬姓之力以從耳目。」唐.柳宗元〈捕蛇者說〉:「殫其地之出,竭其廬之入,號呼而轉徒,饑渴而頓踣。」


  

 简化字:褝
  部首:衣
部外笔画:12
 总笔画:18
  注音: ㄉㄢ
  拼音: dān




無襯裡的衣裳。《禮記.玉藻》:「襌為絅。」漢.鄭玄.注:「有衣裳而無裡。」


  

 简化字:箪
  部首:竹
部外笔画:12
 总笔画:18
  注音: ㄉㄢ
  拼音: dān




盛飯的圓形竹器。如:「簞瓢屢空」、「簞食壺漿」。《論語.雍也》:「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部首:人
部外笔画:13
 总笔画:15
  注音: ㄉㄢ
  拼音: dān




擔負、負荷。同「擔」。《漢書.卷八七.揚雄傳下》:「析人之圭,儋人之爵,懷人之符,分人之祿。」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黜免》:「上人箸百尺樓上,儋梯將去。」



1.盛物的器具。《聊齋志異.卷一.王成》:「王喜,遂行,購鶉盈儋,復入郡。」

2.儋縣:縣名。隸屬大陸地區海南特別行政區,在海南島西岸。

3.姓。如周代有儋翩。


  

  部首:糸
部外笔画:4
 总笔画:10
  注音: ㄉㄢˇ
  拼音: dǎn




垂於冠冕兩旁,懸繫玉瑱的綵線。《左傳.桓公二年》:「袞冕黻珽,帶裳幅舄,衡紞紘綎,昭其度也。」



形容擊鼓聲。參見「紞紞」、「紞如」等條。


  

  部首:黑
部外笔画:4
 总笔画:16
  注音: ㄉㄢˇ
  拼音: dǎn




黑色汙垢。《楚辭.宋玉.九辯》:「竊不自聊而願忠兮,或黕點而汙之。」



烏黑、黝黑。《文選.潘岳.藉田賦》:「青壇蔚其嶽立兮,翠幕黕以雲布。」


  

  部首:丶
部外笔画:3
 总笔画:4
  注音: ㄉㄢ
  拼音: dān




1.赤色的礦石,可以製成顏料。《書經.禹貢》:「杶幹栝柏,礪砥砮丹。」

2.精煉配製的藥劑。如:「仙丹」、「靈丹妙藥」、「九轉還魂丹」。

3.姓。如漢代有丹玉。




1.紅色的。如:「丹楓」、「丹脣」、「丹砂」。

2.赤誠的。如:「丹心」、「丹忱」。


  

  部首:目
部外笔画:4
 总笔画:9
  注音: ㄉㄢ
  拼音: dān




眈眈:注視、逼視的樣子。如:「虎視眈眈」。


  

  部首:耳
部外笔画:4
 总笔画:10
  注音: ㄉㄢ
  拼音: dān




1.延遲、滯留。如:「耽誤」、「耽擱」。

2.沉迷。如:「耽溺」。《文選.枚乘.七發》:「意者久耽安樂,日夜無極。」清.張爾岐〈辨志〉:「耽口體之養,徇耳目之娛。」




1.耳朵大而下垂。《淮南子.墬形》:「夸父耽耳,在其北方。」

2.快樂。《禮記.中庸》:「兄弟既翕,和樂且耽。」漢.鄭玄.注:「亦樂也。」


完整 | 简易   资料数 : 67463 页数: 6/1687
第一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最后页

欢迎光临!
检索方法
1、支持简繁字词检索。

2、一般字词检索,如输入:
   
   字典
   科技大学……等

3、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如输入:
   勤劳,懒惰
   努力,挺进,团结
   整齐,纷乱,健康,虚弱……等

4、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即可查看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