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词典网 Chinese.my
國語辭典 网典 康熙字典 关于

國語辭典 | 网典 | 康熙字典

國語辭典
字词:
  

  部首:犬
部外笔画:10
 总笔画:13
  注音: ㄧㄠˊ
  拼音: yáo




1.一種野獸。《集韻.平聲.宵韻》:「猺,獸名。」

2.中國少數民族之一。多分布於大陸地區湖南、兩廣及雲南、四川、貴州等相鄰的大山窮谷之中。也作「傜族」、「瑤族」。


  

  部首:女
部外笔画:10
 总笔画:13
  注音: ㄧㄠˊ
  拼音: yáo




彎著肩膀行走的樣子。《說文解字.女部》:「媱,曲肩行貌。」



美好的樣子。《廣韻.平聲.宵韻》:「媱,美好。」


  

  部首:丿
部外笔画:2
 总笔画:3
  注音: ㄧㄠ
  拼音: yāo




1.細小。參見「么麼」條。

2.排行最小的。如:「么妹」、「么叔」。




1.一的別稱。如:「么二三……。」

2.姓。如明代有么謙。


  

  部首:口
部外笔画:3
 总笔画:6
  注音: ㄧㄠ
  拼音: yāo




大聲呼叫。《紅樓夢》第六〇回:「何苦自己不尊重,大吆小喝,也失了體統。」


  

  部首:女
部外笔画:4
 总笔画:7
  注音: ㄧㄠ
  拼音: yāo




1.嫵媚、豔麗。《文選.曹植.美女篇》:「美女妖且閑,采桑歧路間。」宋.蘇軾〈牡丹記敘〉:「蓋此花見重於世三百餘年,窮妖極麗,以擅天下之觀美。」

2.裝束奇怪、儀態不莊重。《兒女英雄傳》第七回:「只見她……捲著大寬的桃紅袖子,妖氣妖聲,怪模怪樣的問了那女子一聲。」




1.違反自然常理的事物或現象。《左傳.莊公十四年》:「人無釁焉,妖不自作,人棄常則妖興。」唐.元稹〈酬劉猛見送〉詩:「種花有顏色,異色即為妖。」

2.傳說中奇怪反常而能害人的東西,多具有法術,能作各種變化。《西遊記》第一七回:「菩薩又怕那妖無禮,卻把一個箍兒丟在那妖頭上。」《警世通言.卷一四.一窟鬼癩道人除怪》:「邪怪為妖,入山洞穴中捉出。」


  

  部首:艸
部外笔画:4
 总笔画:8
  注音: ㄧㄠ
  拼音: yāo




一種草。可供食用。《說文解字.艸部》:「芺,草也。味苦,江南食之以下氣。」《爾雅.釋草》:「鉤芺。」漢.鄭玄.注:「鉤芺,大如拇指,中空,莖頭有臺,似薊,初生可食。」宋.邢昺.疏:「鉤芺,一名鉤,一名芺。」


  

  部首:示
部外笔画:4
 总笔画:9
  注音: ㄧㄠ
  拼音: yāo




怪異反常的事物或現象。通「妖」。《荀子.天論》:「故水旱不能使之飢渴,寒暑不能使之疾,祅怪不能使之凶。」《漢書.卷二二.禮樂志》:「姦偽不萌,祅孽伏息。」


  

  部首:言
部外笔画:4
 总笔画:11
  注音: ㄧㄠ
  拼音: yāo




邪惑、怪誕。《荀子.非十二子》:「如是而不服者,則可謂訞怪狡猾之人矣。」《漢書.卷四.文帝紀》:「今法有誹謗訞言之罪,是使眾臣不敢盡情,而上無由聞過失也。」


  

  部首:口
部外笔画:9
 总笔画:12
  注音: ㄧㄠ
  拼音: yāo

參見「喓喓」條。


  

  部首:艸
部外笔画:9
 总笔画:13
  注音: ㄧㄠ
  拼音: yāo




植物名。遠志科遠志屬,「遠志」之古稱,參見「遠志」條。



草木茂盛的樣子。《漢書.卷二二.禮樂志》:「豐草葽,女羅施。」顏師古注引孟康曰:「葽,盛貌也。」晉.左思〈蜀都賦〉:「皛貙氓於葽草,彈言鳥於森木。」


  

  部首:肉
部外笔画:9
 总笔画:13
  注音: ㄧㄠ
  拼音: yāo




1.人體軀幹中間,胯骨以上肋骨以下的部位。如:「柳腰」、「扭腰」、「叉腰」。

2.事物的中間部分。如:「山腰」、「廊腰」。北周.庾信〈枯樹賦〉:「橫洞口而敧臥,頓山腰而半折。」

3.參見「腰子」條。

4.量詞。古代計算腰帶的單位。相當於「條」。《北史.卷七四.柳裘傳》:「以奉使功,賜綵三百匹,金九環帶一腰。」




佩在腰上。《聊齋志異.卷七.金和尚》:「金若一出,前後數十騎,腰弓矢相摩戛。」


  

 简化字:瑶
  部首:玉
部外笔画:10
 总笔画:14
  注音: ㄧㄠˊ
  拼音: yáo




美玉。《說文解字.玉部》:「瑤,石之美者。」《詩經.衛風.木瓜》:「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晉.陸機〈日出東南隅行〉:「金雀垂藻翹,瓊佩結瑤璠。」



1.玉製的、鑲玉的。如:「瑤扉」、「瑤觴」、「瑤簪」。

2.珍貴、美好。唐.宇文融〈奉和聖製左丞相說右丞相璟太子少傅乾曜同日上官命宴都堂賜詩〉:「飛文瑤札降,賜酒玉杯傳。」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四上.粵西遊日記四》:「多靈山最高聳。其上四時皆春,瑤花仙果,不絕於樹。」


  

  部首:木
部外笔画:10
 总笔画:14
  注音: ㄧㄠˊ
  拼音: yáo




樹木搖動。《說文解字.木部》:「榣,樹動也。」



一種大的樹木。《玉篇.木部》:「榣,木名。」《山海經.西山經》:「(槐江之山)其陰多榣木之有若。」晉.郭璞.注:「榣木,大木也。」


  

 简化字:遥
  部首:辵
部外笔画:10
 总笔画:14
  注音: ㄧㄠˊ
  拼音: yáo




1.遠。如:「遙遠」、「遙不可及」。五代十國南唐.李煜〈清平樂.別來春半〉詞:「雁來音信無憑,路遙歸夢難成。」

2.長。《文選.何劭.雜詩》:「勤思終遙夕,永言寫情慮。」唐.李白〈南奔書懷〉詩:「遙夜何漫漫,空歌白石爛。」


  

 简化字:谣
  部首:言
部外笔画:10
 总笔画:17
  注音: ㄧㄠˊ
  拼音: yáo




1.民間流行的歌。如:「民謠」、「歌謠」、「童謠」。《南史.卷六.梁武帝本紀上》:「詔分遺內侍,周省四方,觀政聽謠,訪賢舉滯。」

2.憑空虛構沒有根據的話或傳聞。如:「造謠」、「闢謠」。《楚辭.屈原.離騷》:「眾女嫉余之蛾眉兮,謠諑謂余以善淫。」


  

 简化字:飖
  部首:風
部外笔画:10
 总笔画:19
  注音: ㄧㄠˊ
  拼音: yáo

參見「飄颻」條。


  

 简化字:鳐
  部首:魚
部外笔画:10
 总笔画:21
  注音: ㄧㄠˊ
  拼音: yáo

參見「文鰩魚」條。


  

 简化字:窑
  部首:穴
部外笔画:10
 总笔画:15
  注音: ㄧㄠˊ
  拼音: yáo




1.一種以耐火材料構成的建築物,用來燒製磚、瓦、陶瓷等器具。《說文解字.穴部》:「窯,燒瓦灶也。」如:「磚窯」、「瓦窯」。

2.出產陶瓷器的工廠。如:「御窯」、「柴窯」。清.徐珂《清稗類鈔.鑒賞類.葉五官知鑒別》:「因論諸窯優劣,旁及金石真贗。」

3.開採煤石的洞。如:「煤窯」。

4.妓院的俗稱。如:「逛窯子」。

5.大陸西北地區人民所挖,用以居住的洞穴。如:「窯洞」、「苦守寒窯」。


  

  部首:宀
部外笔画:4
 总笔画:7
  注音: ㄧㄠˇ
  拼音: yǎo




房屋的東南角。《玉篇.宀部》:「𡧮,《爾雅》:『室東南隅。』窔,同上,宎,俗。」《莊子.徐无鬼》:「未嘗好田,而鶉生於宎。」


  

  部首:歹
部外笔画:4
 总笔画:8
  注音: ㄧㄠˇ
  拼音: yǎo




1.夭折,少壯而死。《玉篇.歹部》:「殀,歿也。亦作夭。」《孟子.盡心上》:「殀壽不貳,脩身以俟之。」《楚辭.屈原.離騷》:「鮌婞直以亡身兮,終然殀乎羽之野。」

2.殘害。《禮記.王制》:「不麛不卵,不殺胎,不殀夭。」清.龔自珍〈病梅館記〉:「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刪密,鋤正,以殀梅、病梅為業以求錢也。」


  

  部首:穴
部外笔画:4
 总笔画:9
  注音: ㄧㄠˇ
  拼音: yǎo




1.屋室的東南隅。同「窔」。《集韻.去聲.嘯韻》:「窔,室中之東南隅謂之窔。或作穾。」《漢書.卷一〇〇.敘傳上》:「守穾奧之熒燭,未卬天庭而睹白日也。」

2.隱密幽深的地方。《史記.卷一一七.司馬相如列傳》:「纍臺增成,巖穾洞房。」


  

  部首:木
部外笔画:4
 总笔画:8
  注音: ㄧㄠˇ
  拼音: yǎo




1.幽暗、深遠。《說文解字.日部》:「杳,冥也。」《楚辭.屈原.九章.涉江》:「深林杳以冥冥兮,猿狖之所居。」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四下.黔遊日記二》:「其坳兩旁石峰東西湧起,而坳中則下陷成井,灌木叢翳其間,杳不可窺。」

2.遼闊無邊。唐.王維〈臨高臺送黎拾遺〉詩:「相送臨高臺,川原杳何極。」宋.王安石〈送裴如晦宰吳江〉詩:「霜澤與天杳,旁臨無限情。」




不見蹤影,毫無消息。形容渺茫沉寂。如:「杳無音信」、「杳無人蹤」。


  

  部首:穴
部外笔画:6
 总笔画:11
  注音: ㄧㄠˇ
  拼音: yǎo




幽靜深遠。《玉篇.穴部》:「窔,幽深也。」漢.馬第伯〈封禪儀記〉:「遂至天門之下,仰視天門,窔遼如從穴中視天窗矣。」



屋室的東南角。《儀禮.既夕禮》:「比奠,舉席掃室,聚諸窔。」漢.鄭玄.注:「室東南隅謂之窔。」


  

  部首:穴
部外笔画:5
 总笔画:10
  注音: ㄧㄠˇ
  拼音: yǎo




遠望。《文選.謝朓.敬亭山詩》:「緣源殊未極,歸徑窅如迷。」李善注引《聲類》曰:「窅,遠望也。」唐.賈至〈巴陵早秋寄荊州崔司馬吏部閻功曹舍人〉詩:「曠如臨渤澥,窅疑造瀛洲。」



幽遠、精深。《莊子.知北遊》:「夫道窅然難言哉,將為汝言其崖略!」



幽靜、沉寂。唐.李白〈山中問答〉詩:「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


  

  部首:穴
部外笔画:5
 总笔画:10
  注音: ㄧㄠˇ
  拼音: yǎo




1.深遠。《說文解字.穴部》:「窈,深遠也。」《老子》第二一章:「窈兮冥兮,其中有精。」三國魏.王弼.注:「窈冥,深遠之歎,深遠不可得而見。」唐.韓愈〈送李愿歸盤谷序〉:「窈而深,廓其有容。」

2.幽暗。《淮南子.道應》:「吾知道之可以弱,可以強;可以柔,可以剛;可以陰,可以陽;可以窈,可以明。」《浙江通志.卷二〇.山川一二.平陽縣》引清.潘耒〈南雁蕩游記〉:「左復有一洞如曲室,室後窈黑處,深不可窮。」


  

  部首:臼
部外笔画:4
 总笔画:10
  注音: ㄧㄠˇ
  拼音: yǎo




用瓢、杓汲取液體。如:「舀水」、「舀湯」。



參見「舀子」條。


  

  部首:人
部外笔画:9
 总笔画:11
  注音: ㄧㄠˇ
  拼音: yǎo

參見「偠紹」條。


  

  部首:馬
部外笔画:9
 总笔画:19
  注音: ㄧㄠˇ
  拼音: yǎo

參見「騕褭」條。


  

  部首:水
部外笔画:10
 总笔画:13
  注音: ㄧㄠˇ
  拼音: yǎo




1.水流廣大無邊的樣子。漢.司馬相如〈上林賦〉:「然後灝溔潢漾,安翔徐回。」唐.柳宗元《柳宗元集.卷一五.晉問》:「皦乎溔乎,狂山太白之淋漓。」宋.孫汝聽.注:「溔,大水貌。」

2.姓。明.凌廸知《萬姓統譜.卷八三.上聲.篠韻.溔姓》:「溔,見《姓苑》。」


  

  部首:鳥
部外笔画:11
 总笔画:22
  注音: ㄧㄠˇ
  拼音: yǎo




形容雉鳥的叫聲。《文選.潘岳.射雉賦》:「麥漸漸以擢芒,雉鷕鷕而朝鴝。」宋.徐爰.注:「鷕鷕,雉聲也。」


  

  部首:衣
部外笔画:5
 总笔画:11
  注音: ㄧㄠˋ
  拼音: yào




襪面跟襪筒連接的彎曲的部分。唐.高彥休《闕史.軍中生餼》:「乃刑刖一足,屈於櫝中,縑袎麻屨,亦不削去。」


  

  部首:革
部外笔画:5
 总笔画:14
  注音: ㄧㄠˋ
  拼音: yào




靴、襪的筒狀部分。如:「靴靿」、「襪靿」。


  

 简化字:药
  部首:艸
部外笔画:9
 总笔画:13
  注音: ㄧㄠˋ
  拼音: yào




1.白芷。《廣韻.入聲.覺韻》:「葯,白芷。」

2.參見「花葯」條。


  

 简化字:药
  部首:艸
部外笔画:15
 总笔画:19
  注音: ㄧㄠˋ
  拼音: yào




1.用來治病的物質。如:「中藥」、「西藥」、「草藥」。《史記.卷一〇五.扁鵲倉公傳》:「形羸不能服藥,五不治也。」

2.某些能發生特定效用的化學物質。如:「火藥」、「炸藥」。

3.芍藥的簡稱。參見「芍藥」條。

4.姓。如晉代有藥冲。




1.治療。如:「無可救藥」。《荀子.富國》:「彼得之,不足以藥傷補敗。」唐.楊倞.注:「藥,猶醫也。」

2.用毒物殺害。如:「藥老鼠」。元.關漢卿《竇娥冤》第三折:「我怕連累婆婆,屈招了藥死公公。」


  

 简化字:鹞
  部首:鳥
部外笔画:10
 总笔画:21
  注音: ㄧㄠˋ
  拼音: yào




動物名。鳥綱鷲鷹目。似鷹而小,背部青灰色,腹部白色帶赤,捕食小魚。也稱為「雀鷹」、「鷂鷹」。


  

  部首:幺
 总笔画:3
  注音: ㄧㄠ
  拼音: yāo




細小。《說文解字.幺部》:「幺,小也。」《漢書.卷一〇〇.敘傳上》:「又況幺髍,尚不及數子,而欲闇奸天位者虖!」《晉書.卷九九.殷仲文傳》:「若桓玄之幺麼,豈足數哉!」



二一四部首之一。


  

  部首:口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1
  注音: ㄚ
  拼音: ā




1.表驚訝、痛苦、贊嘆的語氣。如:「啊!失火了!」、「啊!這片風景好美!」

2.表疑問或反問的語氣。如:「啊!你說什麼?」


  

  部首:口
部外笔画:4
 总笔画:7
  注音: ㄧㄚ
  拼音: yā




1.表示驚嘆。如:「媽呀!」、「真的呀!」、「好險呀!」

2.表示疑問。如:「你要去呀?」、「這件事你怎麼不學呀?」

3.表示肯定。如:「是呀!」、「對呀!」




1.表示感嘆的語氣。如:「哎呀!完蛋了。」元.馬致遠《漢宮秋》第三折:「呀!俺向著這迥野悲涼,草已添黃,色早迎霜。」

2.表示驚訝的語氣。如:「呀!下大雨了。」、「呀!我忘記把門關上。」元.關漢卿《竇娥冤》第三折:「呀!真個下雪了,有這等異事?」




形容開門聲或叫喊聲。《西遊記》第一回:「只聽得呀的一聲,洞門開處,裡面走出一個仙童。」《兒女英雄傳》第七回:「她父女夫妻一見,呀的一聲,就攜手大哭起來。」


  

  部首:手
部外笔画:5
 总笔画:8
  注音: ㄧㄚ
  拼音: yā




1.以財物作為保證,抵借財物。如:「抵押」、「典押」、「早上借擴音器時,把學生證押在視聽中心了。」《紅樓夢》第七二回:「把我那個金項圈拿出去,暫且押四百兩銀子。」

2.拘留。《水滸傳》第五三回:「取一面大枷釘了,押下大牢裡去。」

3.跟隨看管。《老殘遊記》第二〇回:「將許吳二人都用繩子縛了,陶三押著解到歷城縣衙門口來。」

4.掌管。《新唐書.卷四七.百官志二》:「(中書舍人)以六員分押尚書六曹,佐宰相判案。」《遼史.卷五一.禮志四》:「宣徽使押殿前班起居畢,捲班。」

5.壓制、擱置。如:「公文押在他手裡。」

6.下賭注。如:「押寶」。


  

  部首:目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3
  注音: ㄧㄚˊ
  拼音: yá




眼眶,眼睛的周邊。說文新附.目部:「睚,目際也。」


完整 | 简易   资料数 : 8612 页数: 5/216
第一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最后页

欢迎光临!
检索方法
1、支持简繁字词检索。

2、一般字词检索,如输入:
   
   字典
   科技大学……等

3、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如输入:
   勤劳,懒惰
   努力,挺进,团结
   整齐,纷乱,健康,虚弱……等

4、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即可查看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