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词典网 Chinese.my
國語辭典 网典 康熙字典 关于

國語辭典 | 网典 | 康熙字典

國語辭典
字词:
  補缺

 简化字:补缺
  注音: ㄅㄨˇ ㄑㄩㄝ
  拼音: bǔ quē

1.填補缺額。《史記.卷四三.趙世家》:「願得補黑衣之缺以衛王官,昧死以聞。」

2.彌補缺漏。《漢書.卷九六.西域傳下.渠犁傳》:「當今務在禁苛暴,止擅賦,力本農,脩馬復令,以補缺,毋乏武備而已。」


  補闕

 简化字:补阙
  注音: ㄅㄨˇ ㄑㄩㄝ
  拼音: bǔ quē

1.填補缺漏,匡正錯失。《晉書.卷三六.張華傳》:「華遂盡忠匡輔,彌縫補闕,雖當闇主虐后之朝,而海內晏然,華之功也。」

2.職官名。唐置,掌諫諷和舉薦。其中左補闕屬門下省,右補闕屬中書省。


  不確

 简化字:不确
  注音: ㄅㄨˋ ㄑㄩㄝˋ
  拼音: bù què
 相反词:切實、準確、委實

不確實,不是真的。如:「謠傳不確。」


  不群

  注音: ㄅㄨˋ ㄑㄩㄣˊ
  拼音: bù qún

1.超群出眾,不平凡。《漢書.卷五三.景十三王傳》:「夫唯大雅,卓爾不群,河間獻王近之矣。」《儒林外史》第八回:「王太守看那蘧公子翩然俊雅,舉動不群。」

2.孤傲而不合群。《楚辭.屈原.離騷》:「鷙鳥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漢.張衡〈思玄賦〉:「何孤行之煢煢兮,孑不群而介立。」


  採取

 简化字:采取
  注音: ㄘㄞˇ ㄑㄩˇ
  拼音: cǎi qǔ
 相似词:選取、採納、採用

選擇取用。《漢書.卷三六.劉向傳》:「故採取詩書所載賢妃貞婦,興國顯家可法則,及孽嬖亂亡者,序次為列女傳,凡八篇,以戒天子。」《水滸傳》第九八回:「葉清後被鄔梨差往石室山採取木石。」


  猜拳

  注音: ㄘㄞ ㄑㄩㄢˊ
  拼音: cāi quán
 相似词:豁拳

1.酒席上的遊戲。兩人同時伸手,並且猜喊雙方所出手指的數目總和,猜對者勝,輸者喝酒。另有以所出手指多少決勝負的玩法。《儒林外史》第四二回:「六老爺要猜拳,輸家喫酒贏家唱。」《文明小史》第四四回:「但是以後非但不准彈唱,並且不准猜拳叫鬧。」也稱為「划拳」。

2.在手中握住松子、蓮子等果品或棋子,讓別人猜其顏色或其數之單雙多寡,共猜三次,分出勝負,負者飲酒。也稱為「猜枚」。

3.一種遊戲。同時伸出食指、中指代表「剪刀」,握拳代表「石頭」,攤開手掌代表「布」,以較勝負。如:「我們猜拳,輸的人請客。」


  財權

 简化字:财权
  注音: ㄘㄞˊ ㄑㄩㄢˊ
  拼音: cái quán

法律上指動產的所有權。


  彩券

  注音: ㄘㄞˇ ㄑㄩㄢˋ
  拼音: cǎi quàn

一種賭博性的投機票券,中獎者發給獎金。也稱為「彩票」。


  殘缺

 简化字:残缺
  注音: ㄘㄢˊ ㄑㄩㄝ
  拼音: cán quē
 相反词:完整、完全、完好

缺壞而不完整、不完備。唐.賈至〈虙子賤碑頌〉:「古碑殘缺,苔篆磨滅。」宋.歐陽修〈五代史記一行傳敘〉:「求之傳記,而亂世崩離,文字殘缺,不可復得。」


  漕渠

  注音: ㄘㄠˊ ㄑㄩˊ
  拼音: cáo qú

運送糧食的河道,即今之大運河。《史記.卷二九.河渠書》:「悉發卒數萬人穿漕渠,三歲而通。」《文選.鮑照.蕪城賦》:「柂以漕渠,軸以崑岡。」也稱為「漕溝」。


  操券

  注音: ㄘㄠ ㄑㄩㄢˋ
  拼音: cāo quàn

舊時契約分為兩聯,由債權人與債務人分別持有,債權人持右券可憑契收債。語本《史記.卷七六.平原君虞卿傳》:「且虞卿操其兩權,事成,操右券以責;事不成,以虛名德君。」後比喻對事情極有把握。如:「如能得到半數以上董事的支持,公司改革方案始可把穩操券。」也作「操左券」。


  插曲

  注音: ㄔㄚ ㄑㄩˇ
  拼音: chā qǔ

1.電影或戲劇中幕與幕之間所奏的樂曲。

2.臨時發生的小事件。如:「生活中的一些小插曲,可增進工作的情趣。」


  插趣

  注音: ㄔㄚ ㄑㄩˋ
  拼音: chā qù

玩笑逗樂以博得趣味。多指男女不正當關係中的爭風。元.無名氏《百花亭》第二折:「喒費了多少錢財,賠了多少功夫,占的這個表子,你只管來插趣,好沒禮也!」《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五:「而今蘇盼奴是個有名的能詩妓女,正要插趣,誰肯輕輕放了他?」


  岔曲

  注音: ㄔㄚˋ ㄑㄩˇ
  拼音: chà qǔ

岔曲為中國北方曲藝單弦演唱中的一部分,源於清初滿族八旗子弟的日常娛樂,乾隆時期流行於北京。屬於八角鼓中較原始且常用的曲牌聯套體的曲調,多置於曲頭和曲尾,可單獨演唱,多分為平岔、慢岔、起字岔、垛字岔、西岔、數岔等多種曲調。清末民初以後,岔曲常作為單弦演員在演唱正式曲目之前加演的小段。


  查拳

  注音: ㄔㄚˊ ㄑㄩㄢˊ
  拼音: chá quán

一種拳術。相傳創始於明代,共分十路。動作緊湊,步武穩當,注重精、氣、神的結合。


  孱軀

 简化字:孱躯
  注音: ㄔㄢˊ ㄑㄩ
  拼音: chán qū

瘦弱的身體。明.李東陽〈燕長沙府席上作〉詩:「愧我孱軀真倚玉,看君雄飲欲吞江。」


  產區

 简化字:产区
  注音: ㄔㄢˇ ㄑㄩ
  拼音: chǎn qū

物品出產的地區。如:「這一帶是水稻的產區。」


  產權

 简化字:产权
  注音: ㄔㄢˇ ㄑㄩㄢˊ
  拼音: chǎn quán

一般指對不動產的所有權。


  剗卻

 简化字:刬却
  注音: ㄔㄢˇ ㄑㄩㄝˋ
  拼音: chǎn què

除去、剷掉。唐.李白〈陪侍郎叔遊洞庭醉後〉詩三首之三:「剗卻君山好,平鋪湘水流。」宋.陸游〈樓上醉歌〉:「剗卻君山湘水平,斫卻桂樹月更明。」


  長驅

 简化字:长驱
  注音: ㄔㄤˊ ㄑㄩ
  拼音: cháng qū

迅速前進,毫無阻礙。《文選.曹植.白馬篇》:「長驅蹈匈奴,左顧凌鮮卑。」《三國演義》第七回:「公孫瓚將燕、代之眾,長驅而來,其鋒不可當。」


  唱曲

  注音: ㄔㄤˋ ㄑㄩˇ
  拼音: chàng qǔ

吟唱歌曲。《儒林外史》第八回:「是吟詩聲、下棋聲、唱曲聲。」


  超群

  注音: ㄔㄠ ㄑㄩㄣˊ
  拼音: chāo qún
 相似词:出眾、軼群

超越眾人。《三國演義》第二五回:「兄武藝超群,兼通經史,不思共使君匡扶漢室,徒欲赴湯蹈火,以成匹夫之勇,安得為義。」


  硨磲

 简化字:砗磲
  注音: ㄔㄜ ㄑㄩˊ
  拼音: chē qú

動物名。一種蛤類。軟體動物硨磲貝科。世界最大的二枚貝,長者可達一公尺,厚達二十五公分,殼表有五個粗褶,生活於熱帶海底。肉色白如玉,可食,殼可作裝飾品。


  扯勸

 简化字:扯劝
  注音: ㄔㄜˇ ㄑㄩㄢˋ
  拼音: chě quàn

勸說、勸解。《儒林外史》第四五回:「余家兩位先生,酒也喫不成,澡也洗不成,倒反扯勸了半日,辭了主人出來。」


  襯裙

 简化字:衬裙
  注音: ㄔㄣˋ ㄑㄩㄣˊ
  拼音: chèn qún

女子裙內所穿的裡裙。


  城區

 简化字:城区
  注音: ㄔㄥˊ ㄑㄩ
  拼音: chéng qū

城裡或靠近城的地方。如:「城區部」。


  成全

  注音: ㄔㄥˊ ㄑㄩㄢˊ
  拼音: chéng quán
 相反词:破壞、阻撓

1.圓滿、完全。《史記.卷七九.范雎蔡澤傳.蔡澤》:「夫人之立功,豈不期於成全耶?」

2.促成某事、幫助他人達成願望。《水滸傳》第二回:「教頭今日既到這里,一發成全了他亦好。老漢自當重重酬謝。」《老殘遊記》第一六回:「這是賈魏氏那一案,魏家孝敬老公祖的,求老公祖格外成全。」


  懲勸

 简化字:惩劝
  注音: ㄔㄥˊ ㄑㄩㄢˋ
  拼音: chéng quàn

1.對邪惡懲戒,以勸勉人為善。參見「懲惡勸善」條。《後漢書.卷四九.仲長統傳》:「信賞罰以驗懲勸,糾游戲以杜姦邪。」

2.賞罰。《晉書.卷七〇.應詹傳》:「懲勸必行,故歷世長久。」《舊唐書.卷七八.于志寧傳》:「著懲勸於簡牘,垂褒貶於人倫。」


  城闕

 简化字:城阙
  注音: ㄔㄥˊ ㄑㄩㄝˋ
  拼音: chéng què

1.城門上的望樓。《詩經.鄭風.子衿》:「挑兮達兮,在城闕兮。」

2.都城、京城。三國魏.曹植〈贈丁翼〉詩:「嘉賓填城闕,豐膳出中廚。」唐.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詩:「鞭撻其夫家,聚斂貢城闕。」

3.宮闕,天子居住的地方。唐.白居易〈長恨歌〉:「九重城闕煙塵生,千乘萬騎西南行。」《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三:「行勾三四十里,忽到一處,城闕壯麗。」


  成群

  注音: ㄔㄥˊ ㄑㄩㄣˊ
  拼音: chéng qún
 相反词:單獨

眾多的人物聚集在一起。漢.李陵〈答蘇武書〉:「胡笳互動,牧馬悲鳴,吟嘯成群,邊聲四起。」《初刻拍案驚奇》卷九:「日裡合圍打獵,獵得些獐鹿雉兔,晚間就烹炮起來,成群飲酒,沒有三四鼓,不肯休歇。」


  馳驅

 简化字:驰驱
  注音: ㄔˊ ㄑㄩ
  拼音: chí qū
 相似词:奔走

1.策馬疾馳。《孟子.滕文公下》:「吾為之範我馳驅,終日不獲一;為之詭遇,一朝而獲十。」

2.比喻替人奔走效力。三國蜀.諸葛亮〈出師表〉:「三顧臣于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馳驅。」

3.放肆恣意。《詩經.大雅.板》:「敬天之渝,無敢馳驅。」


  齒齲

 简化字:齿龋
  注音: ㄔˇ ㄑㄩˇ
  拼音: chǐ qǔ

病名。因口腔感染某些產酸性細菌,使牙齒周圍殘留食物中的糖類分解成乳酸,酸蝕牙齒,因而引起牙齒脫鈣,產生窩洞的一種牙病。參見「齲齒」條。


  充詘

 简化字:充诎
  注音: ㄔㄨㄥ ㄑㄩ
  拼音: chōng qū

得意忘形而失去操守。《禮記.儒行》:「儒有不隕穫於貧賤,不充詘於富貴。」


  重泉

  注音: ㄔㄨㄥˊ ㄑㄩㄢˊ
  拼音: chóng quán

1.水深的地方。《淮南子.齊俗》:「積水重泉,黿鼉之所便也。」

2.地下,死人所住。《文選.江淹.雜體詩.潘黃門》:「美人歸重泉,悽愴無終畢。」


  抽取

  注音: ㄔㄡ ㄑㄩˇ
  拼音: chōu qǔ

從中拿取、吸取。如:「抽取地下水會造成地層下陷。」《清史稿.卷四二〇.列傳.韓超》:「自軍興,協餉不至,地方官吏爭抽取釐金以為補助。」


  出去

  注音: ㄔㄨ ㄑㄩˋ
  拼音: chū qù
 相反词:進入、進來

從裡面到外邊去。《儒林外史》第一回:「秦老整治晚飯與他喫了,又暗叫了王冕出去問母親秤了三錢二分銀子。」


  除去

  注音: ㄔㄨˊ ㄑㄩˋ
  拼音: chú qù
 相似词:撤除

剷除、去掉。《墨子.兼愛中》:「仁人之所以為事者,必興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


  除權

 简化字:除权
  注音: ㄔㄨˊ ㄑㄩㄢˊ
  拼音: chú quán

股票術語。除權日時,上市股票之前一日收盤價,按除權公式,將公司配發的股票股利之合權差價減去,稱為「除權」。除權可分為無償配股、有償配股,以及有償與無償同時除權。


  楮券

  注音: ㄔㄨˇ ㄑㄩㄢˋ
  拼音: chǔ quàn

宋代發行的紙幣。《宋史.卷三四七.席旦傳》:「蜀用鐵錢,以其艱於轉移,故權以楮券。」《喻世明言.卷三九.汪信之一死救全家》:「今有楮券四百,聊奉希顏表意,為我轉限兩三個月。」也稱為「楮幣」。


  出缺

  注音: ㄔㄨ ㄑㄩㄝ
  拼音: chū quē
 相似词:有缺

原任人員因故去職或死亡,所遺職位待人遞補,稱為「出缺」。《文明小史.第二一》:「過了半年,齊巧寗紹道臺出缺,因這𡩋紹道臺一年有好幾萬銀子的進項,他就進去面求了撫臺,……撫臺果然就委他去署理這缺。」


完整 | 简易   资料数 : 3456 页数: 5/87
第一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最后页

欢迎光临!
检索方法
1、支持简繁字词检索。

2、一般字词检索,如输入:
   
   字典
   科技大学……等

3、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如输入:
   勤劳,懒惰
   努力,挺进,团结
   整齐,纷乱,健康,虚弱……等

4、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即可查看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