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词典网 Chinese.my
國語辭典 网典 康熙字典 关于

國語辭典 | 网典 | 康熙字典

國語辭典
字词:
  逆取順守

 简化字:逆取顺守
  注音: ㄋㄧˋ ㄑㄩˇ ㄕㄨㄣˋ ㄕㄡˇ
  拼音: nì qǔ shùn shǒu

不以正道取之而以正道之。《三國志.卷三七.蜀書.龐統法正傳.龐統》:「遂與亮並為軍師中郎將。」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兼弱攻昧,五伯之事。逆取順,報之以義,事定之後,封以大國,何負於信?」《隋唐演義》第三七回:「主上摧刃父兄,大綱不正,即使修德行仁,還是個逆取順。」


  清淨守節

 简化字:清净守节
  注音: ㄑㄧㄥ ㄐㄧㄥˋ ㄕㄡˇ ㄐㄧㄝˊ
  拼音: qīng jìng shǒu jié

寧靜而遵節度。《紅樓夢》第六十五回:「我們家的規矩又大,寡婦奶奶們不管事,只宜清淨節。」


  青年守則

 简化字:青年守则
  注音: ㄑㄧㄥ ㄋㄧㄢˊ ㄕㄡˇ ㄗㄜˊ
  拼音: qīng nián shǒu zé

原為中國國民黨黨員則,民國二十四年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通過;後由教育部明定為青年則。共十二條、八十四字。前五條講八德,中四條敘四維,後三條為智、仁、勇三達德的精神表現。


  擅離職守

 简化字:擅离职守
  注音: ㄕㄢˋ ㄌㄧˊ ㄓˊ ㄕㄡˇ
  拼音: shàn lí zhí shǒu

自作主張離開職位。《三國演義》第四〇回:「公子奉父命鎮江夏,其任至重;今擅離職,倘東吳兵至,如之奈何?」


  神不守舍

  注音: ㄕㄣˊ ㄅㄨˋ ㄕㄡˇ ㄕㄜˋ
  拼音: shén bù shǒu shè
 相似词:六神無主、心驚膽戰、喪魂失魄
 相反词:泰然自若、專心致志

神魂不在軀體上。比喻心神恍惚,無法專一。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一五.姑妄聽之一》:「蓋疲困之極,神不舍,真陽飛越,遂至魂魄與形離,是即鬼類。」《紅樓夢》第八七回:「怎奈神不舍,一時如萬馬奔馳,覺得神床便恍蕩起來,身子已不在菴中。」也作「魂不宅」、「魂不舍」。


  守道安貧

 简化字:守道安贫
  注音: ㄕㄡˇ ㄉㄠˋ ㄢ ㄆㄧㄣˊ
  拼音: shǒu dào ān pín

正道,安於貧困。《舊唐書.卷九〇.王及善等傳.贊曰》:「道安貧,懷遠當仁。」


  守節不回

 简化字:守节不回
  注音: ㄕㄡˇ ㄐㄧㄝˊ ㄅㄨˋ ㄏㄨㄟˊ
  拼音: shǒu jié bù huí

節操而不改變。《舊唐書.卷五六.蕭銑等傳.史臣曰》:「輔公祏竊兵為叛,王雄誕節不回,訓子孫以忠貞,感士庶之流涕。」也作「節不移」。


  守節不移

 简化字:守节不移
  注音: ㄕㄡˇ ㄐㄧㄝˊ ㄅㄨˋ ㄧˊ
  拼音: shǒu jié bù yí

節操而不改變。漢.劉向《新序.卷七.節士》:「子為父死無所恨,節不移,雖有鐵鉞湯鑊之誅而不懼也。」《三國志.卷一六.魏書.杜畿傳》:「選舉不以實,人事之大者也」句下南朝宋.裴松之.注:「晉初受禪,以不達天命,節不移,削爵土,徙武威。」也作「節不回」。


  守經達權

 简化字:守经达权
  注音: ㄕㄡˇ ㄐㄧㄥ ㄉㄚˊ ㄑㄩㄢˊ
  拼音: shǒu jīng dá quán

正道而不固執,遇事能通權達變。形容人能堅原則,且能靈活運用。如:「要有智慧的洞見,才能真正經達權,而非做事漫無標準。」


  守口如瓶

  注音: ㄕㄡˇ ㄎㄡˇ ㄖㄨˊ ㄆㄧㄥˊ
  拼音: shǒu kǒu rú píng
 相似词:默不作聲、默默無言、緘口不言、噤若寒蟬
 相反词:喋喋不休、滔滔不絕、盡情吐露、吐露心腹、和盤托出

嘴像瓶口一樣封得嚴緊。比喻嚴祕密。《隋唐演義》第三五回:「今願陛下口如瓶,不可提起。」也作「緘口如瓶」。


  守身如玉

  注音: ㄕㄡˇ ㄕㄣ ㄖㄨˊ ㄩˋ
  拼音: shǒu shēn rú yù
 相似词:潔身自愛

潔身自愛,如玉般潔白無瑕。《野叟曝言》第一四回:「孩兒身如玉,豈肯墮入汙泥!」《老殘遊記二編》第二回:「但其中十個人裡,一定總有一兩個身如玉,始終不移的。」也作「身若玉」。


  守身若玉

  注音: ㄕㄡˇ ㄕㄣ ㄖㄨㄛˋ ㄩˋ
  拼音: shǒu shēn ruò yù

潔身自愛,如玉般的潔白無瑕。《兒女英雄傳》第二三回:「何況這位姑娘,身若玉,勵志如冰。」也作「身如玉」。


  守死善道

  注音: ㄕㄡˇ ㄙˇ ㄕㄢˋ ㄉㄠˋ
  拼音: shǒu sǐ shàn dào

誓死維護學說或道統。《論語.泰伯》:「篤信好學,死善道。」《舊唐書.卷八〇.褚遂良等傳.史臣曰》:「而韓、來諸公,可謂死善道,求福不回者焉。」


  守望相助

  注音: ㄕㄡˇ ㄨㄤˋ ㄒㄧㄤ ㄓㄨˋ
  拼音: shǒu wàng xiāng zhù
 相似词:同舟共濟
 相反词:以鄰為壑、不相為謀

相互幫助,共同衛、瞭望。《漢書.卷二四.食貨志上》:「出入相友,望相助,疾病相救,民是以和睦。」


  守先待後

 简化字:守先待后
  注音: ㄕㄡˇ ㄒㄧㄢ ㄉㄞˋ ㄏㄡˋ
  拼音: shǒu xiān dài hòu

承受保持先人的成就,等待後人來承繼發揚。清.鄭燮〈焦山讀書寄四弟墨〉:「秀才亦是孔子罪人,不仁不智,無禮無義,無復先待後之意。」清.譚嗣同〈上歐陽瓣薑師書〉:「先待後,皆有分任之責。」


  守約施博

 简化字:守约施博
  注音: ㄕㄡˇ ㄩㄝ ㄕ ㄅㄛˊ
  拼音: shǒu yuē shī bó

操持簡約,施與廣博。《孟子.盡心下》:「約而施博者,善道也。」明.李贄〈答耿司寇書〉:「所謂本亂而求末之治,無是理也。故曰『壹是皆以修身為本。』此正脈也,此至易至簡之學,約施博之道。」


  守正不阿

  注音: ㄕㄡˇ ㄓㄥˋ ㄅㄨˋ ㄜ
  拼音: shǒu zhèng bù ē
 相似词:正直無私
 相反词:徇情枉法

做人處事堅正道,公正無私。《後漢書.卷四六.陳寵傳》:「及竇憲為大將軍征匈奴,公卿以下及郡國無不遣吏子弟奉獻遺者,而寵與中山相汝南張郴、東平相應順正不阿。」宋.陳亮〈蕭曹丙魏房杜姚宋何以獨名於漢唐〉:「姚崇之遇事立斷,宋璟之正不阿,以共成明皇開元之治,亦不負君臣之遇合矣。」也作「正不撓」。


  守正不回

  注音: ㄕㄡˇ ㄓㄥˋ ㄅㄨˋ ㄏㄨㄟˊ
  拼音: shǒu zhèng bù huí

正道,不屈服改變。《周書.卷一八.王羆傳》:「羆輕侮權勢,正不回,皆此類也。」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二十六.宋景文》:「公乃為詩以見意,其間一聯云:『直幹終為棟,真鋼不作鉤。』其正不回如此。」也作「正不移」。


  守正不撓

 简化字:守正不挠
  注音: ㄕㄡˇ ㄓㄥˋ ㄅㄨˋ ㄋㄠˊ
  拼音: shǒu zhèng bù náo

做人處事堅正道,公正無私。《周書.卷三七.寇儁傳》:「孝莊帝後知之,嘉儁正不撓,即拜司馬,賜帛百匹。」也作「正不阿」。


  守正不移

  注音: ㄕㄡˇ ㄓㄥˋ ㄅㄨˋ ㄧˊ
  拼音: shǒu zhèng bù yí

正道,不屈服改變。晉.常璩《華陽國志.卷一一.後賢志》:「前衡陽內史楊君,忠肅貞固,正不移。」也作「正不回」。


  守株待兔

  注音: ㄕㄡˇ ㄓㄨ ㄉㄞˋ ㄊㄨˋ
  拼音: shǒu zhū dài tù

相傳一農夫見兔觸樹而死,為他所得,遂不事農作,在樹旁,等待兔子撞樹,終一無所獲。典出《韓非子.五蠹》。後比喻拘泥成,不知變通或妄想不勞而獲。漢.王充《論衡.宣漢》:「以已至之瑞,效方來之應,猶株待兔之蹊,藏身破罝之路也。」明.朱權《卓文君》第三折:「盼功名如株待兔,要求進若緣木求魚。」也作「株伺兔」。


  守株伺兔

  注音: ㄕㄡˇ ㄓㄨ ㄙˋ ㄊㄨˋ
  拼音: shǒu zhū sì tù

比喻拘泥成,不知變通或妄想不勞而獲。參見「株待兔」條。《後漢書.卷五九.張衡傳》:「世易俗異,事埶舛殊,不能通其變,而一度以揆之,斯契船而求劍,株而伺兔也。」


  習故守常

 简化字:习故守常
  注音: ㄒㄧˊ ㄍㄨˋ ㄕㄡˇ ㄔㄤˊ
  拼音: xí gù shǒu cháng
 相反词:改弦易轍

常規。如:「他為人一向拘謹,又只知習故常,顯得不夠積極。」


  信守不渝

  注音: ㄒㄧㄣˋ ㄕㄡˇ ㄅㄨˋ ㄩˊ
  拼音: xìn shǒu bù yú

不變。如:「國際盟約,雙方都應信不渝。」


  行監坐守

 简化字:行监坐守
  注音: ㄒㄧㄥˊ ㄐㄧㄢ ㄗㄨㄛˋ ㄕㄡˇ
  拼音: xíng jiān zuò shǒu

時時刻刻看管監。元.曾瑞〈梧葉兒.他垂釣〉曲:「得你意,平生夠。喜溫柔,怎禁你行監坐。」元.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第二折》:「我著你但去處行監坐,誰著你迤逗的胡行亂走?」


  以攻為守

 简化字:以攻为守
  注音: ㄧˇ ㄍㄨㄥ ㄨㄟˊ ㄕㄡˇ
  拼音: yǐ gōng wéi shǒu
 相反词:以退為進

以主動攻擊做為積極防禦的手段。《宋史.卷四〇二.安丙傳》:「時方議和,丙獨戒飭將士,恫疑虛喝,以攻為,威聲甚著。」


  一麾出守

  注音: ㄧ ㄏㄨㄟ ㄔㄨ ㄕㄡˇ
  拼音: yī huī chū shǒu

秉持旌麾出任太。原指阮籍受排擠才出任始平太。語本《文選.顏延之.五君詠五首之四》:「屢薦不入官,一麾乃出。」後以一麾出指京官外任。唐.柳宗元〈為劉同州謝上表〉:「豈意天聽忽臨,鴻恩薦及,八命作牧,一麾出。」


  一錢太守

 简化字:一钱太守
  注音: ㄧ ㄑㄧㄢˊ ㄊㄞˋ ㄕㄡˇ
  拼音: yī qián tài shǒu

漢劉寵為會稽太,禁察非法,郡內大化。後徵為將作大匠,山陰縣有五六個老人,各持百錢送給劉寵,以謝其清明之治,劉寵選一大錢而受,故稱為「一錢太」。見《後漢書.卷七六.循吏傳.劉寵傳》。後用以稱清廉的官吏。


  義守大學

 简化字:义守大学
  注音: ㄧˋ ㄕㄡˇ ㄉㄚˋ ㄒㄩㄝˊ
  拼音: yì shǒu dà xué

為私立大學之一。原為民國七十九年的「高雄工學院」,後經改制改名,於八十六年改為「義大學」。現址位於高雄市大樹區。


  易守難攻

 简化字:易守难攻
  注音: ㄧˋ ㄕㄡˇ ㄋㄢˊ ㄍㄨㄥ
  拼音: yì shǒu nán gōng

易於防且難以被攻破。如:「此地形勢險要,易難攻,自古即為兵家必爭之地。」


  因循守舊

 简化字:因循守旧
  注音: ㄧㄣ ㄒㄩㄣˊ ㄕㄡˇ ㄐㄧㄡˋ
  拼音: yīn xún shǒu jiù
 相似词:抱殘守缺
 相反词:革故鼎新

沿襲舊習,不求改革。清.康有為〈上書清帝第五書〉:「如徘徊遲疑,苟且度日,因循舊,坐失事機,則外患內訌,間不容髮。」


  有虧職守

 简化字:有亏职守
  注音: ㄧㄡˇ ㄎㄨㄟ ㄓˊ ㄕㄡˇ
  拼音: yǒu kuī zhí shǒu

未善盡職責。如:「這警衛擅離崗位而遭歹徒闖入,公司以有虧職將他解職。」


  正己守道

  注音: ㄓㄥˋ ㄐㄧˇ ㄕㄡˇ ㄉㄠˋ
  拼音: zhèng jǐ shǒu dào

端正自身以堅正道。宋.莊季裕《雞肋編.卷上》:「以此知陰陽家不足深泥,唯正己道為可恃耳。」


  知白守黑

  注音: ㄓ ㄅㄞˊ ㄕㄡˇ ㄏㄜˋ
  拼音: zhī bái shǒu hè

雖知光明的可貴,而寧以塵暗自。語本《老子》第二八章:「知其白,其黑,為天下式。」比喻不自炫燿。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後集.卷二七.東坡二》:「孔公之堂名虛白,蘇子堂後作圓屋,堂雖白矣庵自黑,知白黑名曰谷。」


  知雄守雌

  注音: ㄓ ㄒㄩㄥˊ ㄕㄡˇ ㄘ
  拼音: zhī xióng shǒu cī

語本《老子》第二八章:「知其雄,其雌,為天下谿。」表示雖知如何剛強,卻安於柔弱,不與人爭。此為道家韜光養晦的處世哲學。宋.范仲淹〈老子猶龍賦〉:「知雄雌,宛訝存身之際;絕聖棄智,潛疑勿用之時。」


  忠於職守

 简化字:忠于职守
  注音: ㄓㄨㄥ ㄩˊ ㄓˊ ㄕㄡˇ
  拼音: zhōng yú zhí shǒu
 相似词:毋忝厥職

對自己的職責盡心盡力。如:「經理一生忠於職,從不做對不起公司的事。」


  非官守議員

 简化字:非官守议员
  注音: ㄈㄟ ㄍㄨㄢ ㄕㄡˇ ㄧˋ ㄩㄢˊ
  拼音: fēi guān shǒu yì yuán

香港政府從社會各階層所選出的專家,須經英國女王委任,任期兩年,擔任質詢法案的工作。


  南柯太守傳

 简化字:南柯太守传
  注音: ㄋㄢˊ ㄎㄜ ㄊㄞˋ ㄕㄡˇ ㄓㄨㄢˋ
  拼音: nán kē tài shǒu zhuàn

傳奇名。唐李公佐作。敘述廣陵人淳于棼醉酒做夢,夢中被大槐國招為駙馬,並任命為南柯太,歷盡窮通榮辱的故事。


  換生不如守熟

 简化字:换生不如守熟
  注音: ㄏㄨㄢˋ ㄕㄥ ㄅㄨˋ ㄖㄨˊ ㄕㄡˇ ㄕㄨˊ
  拼音: huàn shēng bù rú shǒu shú

(諺語)比喻一動不如一靜。如:「對於一個謹慎保的人而言,換生不如熟,除非有十足的把握,否則是不會輕舉妄動的。」


  創業難,守成難

 简化字:创业难,守成难
  注音: ㄔㄨㄤˋ ㄧㄝˋ ㄋㄢˊ , ㄕㄡˇ ㄔㄥˊ ㄋㄢˊ
  拼音: chuàng yè nán , shǒu chéng nán

開創事業不易,繼承事業使其不衰更加不易。《儒林外史》第二二回:「兩邊金箋對聯,寫:『讀書好,耕田好,學好便好;創業難,成難,知難不難。』」


完整 | 简易   资料数 : 203 页数: 5/6
第一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最后页

欢迎光临!
检索方法
1、支持简繁字词检索。

2、一般字词检索,如输入:
   
   字典
   科技大学……等

3、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如输入:
   勤劳,懒惰
   努力,挺进,团结
   整齐,纷乱,健康,虚弱……等

4、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即可查看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