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词典网 Chinese.my
國語辭典 网典 康熙字典 关于

國語辭典 | 网典 | 康熙字典

國語辭典
字词:R
  冉有

  注音: ㄖㄢˇ ㄧㄡˇ
  拼音: rǎn yǒu

孔子的弟子冉求。參見「冉求」條。


  然則

 简化字:然则
  注音: ㄖㄢˊ ㄗㄜˊ
  拼音: rán zé
 相似词:然而

1.承接連詞。表示互相因襲的關係。如口語中的「那麼」、「既然如此」。《孟子.滕文公上》:「然則治天下,獨可耕且為與?」《老殘遊記》第一九回:「然則我們進省罷!你先找個眼線,好物色他去。」

2.轉折連詞。表示雖然有前句所敘述的事情,卻亦有以「然則」為開頭的子句所表達的狀況或行為等。《漢書.卷四六.石奮傳》:「委任有司,然則官曠民愁,盜賊公行。」


  染指

  注音: ㄖㄢˇ ㄓˇ
  拼音: rǎn zhǐ
 相似词:問鼎

春秋時,鄭靈公故意不讓大夫子公(公子宋)食黿魚美食。子公大怒,伸指於鼎中沾點湯,嘗了一下黿魚的味道即走。典出《左傳.宣公四年》。後用以比喻沾取非分的利益。唐.皮日休〈酒中十詠〉詩一〇首之四:「開眉既壓後,染指偷嘗處。」元.陶宗儀《南村輟耕錄.卷二五.論秦蜀》:「夫鼎足之說始於蒯通。然通之說韓信,於此猶有漢之一足。當三國時而為是說,則獻帝無復染指之望矣。」


  攘臂

  注音: ㄖㄤˊ ㄅㄧˋ
  拼音: ráng bì

捋起袖子、伸出胳膊。形容激動奮起的樣子。《孟子.盡心下》:「馮婦攘臂下車,眾皆悅之。」《二刻拍案驚奇》卷六:「妻子也奮然攘臂道:『我曉得到底容不得我。只是要我去,我也要去得明白。我與你當官休去!』」


  禳病

  注音: ㄖㄤˊ ㄅㄧㄥˋ
  拼音: ráng bìng

以咒術、祈神等方式治病。唐.陳鴻《東城老父傳》:「有人禳病,法用皂布一匹,持重價不克致,竟以幞頭羅代之。」


  讓步

 简化字:让步
  注音: ㄖㄤˋ ㄅㄨˋ
  拼音: ràng bù
 相似词:倒退、退讓
 相反词:計較、堅持

雙方發生爭執時,為避免起衝突,而放棄自己主張或利益的一部分,以求事情和平解決,稱為「讓步」。如:「雙方為了這點小事,爭得臉紅脖子粗,誰也不肯讓步。」


  攘場

 简化字:攘场
  注音: ㄖㄤˊ ㄔㄤˊ
  拼音: ráng cháng

農人收穫後在晒穀場播揚穀粒。


  攘除

  注音: ㄖㄤˊ ㄔㄨˊ
  拼音: ráng chú

排除、鏟除。《後漢書.卷二八上.馮衍傳》:「攘除禍亂,誅滅無道。」《文選.諸葛亮.出師表》:「庶竭駑鈍,攘除姦凶,興復漢室。」


  讓出

 简化字:让出
  注音: ㄖㄤˋ ㄔㄨ
  拼音: ràng chū

把自己的所有物給予他人。如:「老闆決定讓出部分股權,交由員工持有。」


  攘盜

 简化字:攘盗
  注音: ㄖㄤˊ ㄉㄠˋ
  拼音: ráng dào

盜竊、劫奪。《資治通鑑.卷一三八.齊紀四.武帝永明十一年》:「陛下親御六師,將遠清江表,今始行至此,而小人已為攘盜,不斬之,何以禁姦!」


  壤地

  注音: ㄖㄤˇ ㄉㄧˋ
  拼音: rǎng dì

土地。《孟子.滕文公上》:「夫滕壤地褊小,將為君子焉,將為野人焉。」


  讓渡

 简化字:让渡
  注音: ㄖㄤˋ ㄉㄨˋ
  拼音: ràng dù
 相似词:轉讓、讓與

凡以自己的財產權,移轉與他人,不問有無報償,皆稱為「讓渡」。


  攘奪

 简化字:攘夺
  注音: ㄖㄤˊ ㄉㄨㄛˊ
  拼音: ráng duó

奪取。《管子.八觀》:「里域橫通,則攘奪竊盜者不止。」《新唐書.卷九九.李綱傳》:「齊王元吉為并州總管,縱左右攘奪,民愁苦。」


  壤父

  注音: ㄖㄤˇ ㄈㄨˇ
  拼音: rǎng fǔ

傳說中上古時的賢者。年八十餘,嘗於道中擊壤為戲,謂人曰:「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帝何德於我哉!」見晉.黃甫謐《高士傳.卷上.壤父》。


  嚷刮

  注音: ㄖㄤˇ ㄍㄨㄚ
  拼音: rǎng guā

大聲喧鬧。《喻世明言.卷二.陳御史巧勘金釵鈿》:「魯公子聽小姐縊死,還道是做成的圈套,撚他出門,兀自在廳中嚷刮。」


  蘘荷

  注音: ㄖㄤˊ ㄏㄜˊ
  拼音: ráng hé

植物名。薑科薑屬,多年生草本,根莖淡黃色。高二、三尺,葉長橢圓形。穗狀花序橢圓形,總梗自根莖抽出,夏秋開淡黃色花,脣瓣淡紫色。嫩根及花序可供食用。也稱為「蒪苴」、「猼且」。


  讓價

 简化字:让价
  注音: ㄖㄤˋ ㄐㄧㄚˋ
  拼音: ràng jià

顧客還價之後,商人重訂的最低價格。如:「讓價兒沒有謊。」


  嚷叫

  注音: ㄖㄤˇ ㄐㄧㄠˋ
  拼音: rǎng jiào

大聲喊叫。如:「午休時,有一群孩童在外嚷叫,讓人感到十分困擾。」


  禳解

  注音: ㄖㄤˊ ㄐㄧㄝˇ
  拼音: ráng jiě

祭祀祈神以消解災禍。《三國演義》第二九回:「夫人料勸不信,乃自令左右暗修善事禳解。」《儒林外史》第五四回:「虔婆道:『莫不是你傷著甚麼神道?替你請個尼僧來禳解禳解罷。』」


  讓路

 简化字:让路
  注音: ㄖㄤˋ ㄌㄨˋ
  拼音: ràng lù
 相反词:擋路

讓開道路,給人先行。《新唐書.卷一一五.朱敬則傳》:「終身讓路,不枉百步;終身讓畔,不失一段。」


  嚷罵

 简化字:嚷骂
  注音: ㄖㄤˇ ㄇㄚˋ
  拼音: rǎng mà

大聲喝罵。《儒林外史》第四三回:「知縣又把水手們嚷罵一番,要將一干人寄監,明日再審。」《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四回:「婊子口裡也嚷罵老狐狸、老潑貨。」


  攘袂

  注音: ㄖㄤˊ ㄇㄟˋ
  拼音: ráng mèi

捋肐膊,捲衣袖。形容振奮而起。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河水注》:「有奇石,如二人像,攘袂相對。」《文選.袁宏.三國名臣序贊》:「先賢玉摧於前,來哲攘袂於後。」


  嚷鬧

 简化字:嚷闹
  注音: ㄖㄤˇ ㄋㄠˋ
  拼音: rǎng nào
 相反词:肅靜

喧嚷吵鬧。元.馬致遠《青衫淚》第三折:「不想老虔婆逐日嚷鬧,百般啜哄,妾身只是不從。」《西遊記》第一〇回:「他扯住太宗,再三嚷鬧不放。」


  讓畔

 简化字:让畔
  注音: ㄖㄤˋ ㄆㄢˋ
  拼音: ràng pàn

農民相讓田界。比喻上古民心淳厚。《史記.卷一.五帝本紀》:「舜耕歷山,歷山之人皆讓畔。」《文選.潘岳.西征賦》:「耕讓畔以閑田,沾姬化而生棘。」


  嚷嚷

  注音: ㄖㄤ ㄖㄤ
  拼音: rāng rāng

高聲呼喊、吵鬧。如:「他嘴裡嚷嚷些什麼呀?」


  瀼瀼

  注音: ㄖㄤˊ ㄖㄤˊ
  拼音: ráng ráng

露水很濃的樣子。《詩經.小雅.蓼蕭》:「蓼彼蕭斯,零露瀼瀼。」


  壤壤

  注音: ㄖㄤˇ ㄖㄤˇ
  拼音: rǎng rǎng

紛亂的樣子。《呂氏春秋.先識覽.知接》:「戎人見暴布者,而問之曰:『何以為之莽莽也?』指麻而示之。怒曰:『孰之壤壤也。』」《史記.卷一二九.貨殖傳.序》:「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壤壤,皆為利往。」也作「攘攘」。


  攘攘

  注音: ㄖㄤˇ ㄖㄤˇ
  拼音: rǎng rǎng

紛亂的樣子。元.馬致遠〈夜行船.百歲光陰一夢蝶套.離亭宴煞〉:「看密匝匝蟻排兵,亂紛紛蜂釀蜜,急攘攘蠅爭血。」元.揭傒斯〈雨述〉詩三首之一:「逋民攘攘度閩山,十人不見一人還。」也作「壤壤」。


  攘善

  注音: ㄖㄤˊ ㄕㄢˋ
  拼音: ráng shàn

掠他人之美以竊取善名。《穀梁傳.成公五年》:「伯尊其無績乎,攘善也。」《晉書.卷五〇.曹志等傳.史臣曰》:「竊人之財,猶謂之盜,子玄假譽攘善,將非盜乎!」


  穰歲

 简化字:穰岁
  注音: ㄖㄤˊ ㄙㄨㄟˋ
  拼音: ráng suì

豐年。《韓非子.五蠹》:「饑歲之春,幼弟不饟。穰歲之秋,疏客必食。」《晉書.卷二六.食貨志》:「更令國寶散於穰歲而上不收,貧弱困於荒年而國無備。」


  禳田

  注音: ㄖㄤˊ ㄊㄧㄢˊ
  拼音: ráng tián

在田間設祭,以求豐收。《史記.卷一二六.滑稽傳.淳于髡傳》:「今者臣從東方來,見道傍有禳田者。」


  壤土

  注音: ㄖㄤˇ ㄊㄨˇ
  拼音: rǎng tǔ

1.土地。《戰國策.秦策四》:「夫以王壤土之博,人徒之眾,兵革之強,一舉眾而注地於楚。」

2.以適當比例的細砂和黏土混合而成的土壤。質地介於黏土和砂土之間,能保水及養分,適宜農作物生長。


  讓位

 简化字:让位
  注音: ㄖㄤˋ ㄨㄟˋ
  拼音: ràng wèi
 相反词:即位

1.把自己的職位讓給別人。《淮南子.精神》:「公子札不以有國為尊,故讓位。」《三國志.卷一三.魏書.王朗傳》:「朗薦光祿大夫楊彪,且稱疾,讓位於彪。」

2.把自己的座位讓給他人。如:「他看見老人上車,趕緊起身讓位。」


  讓賢

 简化字:让贤
  注音: ㄖㄤˋ ㄒㄧㄢˊ
  拼音: ràng xián

把職位讓給賢者。《荀子.王霸》:「人臣輕職業讓賢,而安隨其後。」《漢書.卷五二.田蚡傳》:「今將軍初興,未如,即上以將軍為相,必讓魏其。魏其為相,將軍必為太尉。太尉、相尊等耳,有讓賢名。」


  攘袖

  注音: ㄖㄤˊ ㄒㄧㄡˋ
  拼音: ráng xiù

捲袖。三國魏.曹植〈美女篇〉:「攘袖見素手,皓腕約金環。」


  攘羊

  注音: ㄖㄤˊ ㄧㄤˊ
  拼音: ráng yáng

竊羊。語出《論語.子路》:「吾黨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證之。」後比喻揭發親人的過失。《周書.卷四二.蕭大圜傳》:「吾聞湘東王作梁史,有之乎?餘傳乃可抑揚,帝紀奚若?隱則非實,記則攘羊。」


  攘夷

  注音: ㄖㄤˊ ㄧˊ
  拼音: ráng yí

排斥外夷。元.劉壎《隱居通議.卷二〇.文章八》:「而薦紳先生方且雍雍然,峩峩然,交誦致知格物之微言,深贊攘夷復土之偉畫。」


  攘羭

  注音: ㄖㄤˊ ㄩˊ
  拼音: ráng yú

羭,美好。攘羭即掠美。唐.李商隱〈為滎陽公桂州謝上表〉:「敢伐善以攘羭,固盡誠於養棟。」


  讓與

 简化字:让与
  注音: ㄖㄤˋ ㄩˇ
  拼音: ràng yǔ
 相似词:讓渡
 相反词:繼承

1.讓給他人。《孔子家語.卷四.六本》:「蒼梧嬈娶妻而美,讓與其兄,讓則讓矣,然非禮之讓矣。」

2.法律上指物或權利之所有者,將物或權利移轉他人的行為。


  攘災

 简化字:攘灾
  注音: ㄖㄤˊ ㄗㄞ
  拼音: ráng zāi

排除災害。《晉書.卷七二.郭璞傳》:「公以青囊中書九卷與之,由是遂洞五行、天文、卜筮之術,攘災轉禍,通致無方,雖京房、管輅不能過也。」


完整 | 简易   资料数 : 12239 页数: 48/306
第一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最后页

欢迎光临!
检索方法
1、支持简繁字词检索。

2、一般字词检索,如输入:
   
   字典
   科技大学……等

3、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如输入:
   勤劳,懒惰
   努力,挺进,团结
   整齐,纷乱,健康,虚弱……等

4、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即可查看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