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词典网 Chinese.my
國語辭典 网典 康熙字典 关于

國語辭典 | 网典 | 康熙字典

國語辭典
字词:E
  

  部首:人
部外笔画:4
 总笔画:6
  注音:(2) ㄖㄣˊ
  拼音:(2) rén




奸佞。《書經.舜典》:「惇德允元,而難任人。」唐.孔穎達.正義:「任,佞也。」



姓。如漢代有任尚。


  

  部首:女
部外笔画:4
 总笔画:7
  注音:(2) ㄖㄣˊ
  拼音:(2) rén

(一)之又音。


  

 简化字:纴
  部首:糸
部外笔画:4
 总笔画:10
  注音:(2) ㄖㄣˊ
  拼音:(2) rén

(一)之又音。


  

 简化字:赁
  部首:貝
部外笔画:6
 总笔画:13
  注音:(2) ㄖㄣˋ
  拼音:(2) rèn

(一)之讀音。


  

  部首:艸
部外笔画:9
 总笔画:13
  注音:(2) ㄖㄣˋ
  拼音:(2) rèn

(一)之讀音。


  

  部首:手
部外笔画:2
 总笔画:5
  注音:(2) ㄖㄥˇ
  拼音:(2) rěng

(一)之又音。


  

  部首:土
部外笔画:4
 总笔画:7
  注音:(2) ㄙㄜˋ
  拼音:(2) sè

參見「垃圾」條。


  

  部首:土
部外笔画:10
 总笔画:13
  注音:(2) ㄙㄟ
  拼音:(2) seī

(一)之又音。


  

 简化字:叶
  部首:艸
部外笔画:9
 总笔画:13
  注音:(2) ㄕㄜˋ
  拼音:(2) shè




地名。春秋時楚國的邑地,故址約在今大陸地區河南省葉縣南方三十里。


  

  部首:欠
部外笔画:12
 总笔画:16
  注音:(2) ㄕㄜˋ
  拼音:(2) shè

參見「歙縣」、「歙硯」等條。


  

 简化字:慑
  部首:心
部外笔画:18
 总笔画:21
  注音:(2) ㄕㄜˋ
  拼音:(2) shè

(一)之又音。


  

  部首:手
部外笔画:6
 总笔画:9
  注音:(2) ㄕㄜˋ
  拼音:(2) shè

參見「拾級」條。


  

 简化字:库
  部首:广
部外笔画:7
 总笔画:10
  注音:(2) ㄕㄜˋ
  拼音:(2) shè




姓。如漢代有庫鈞。


  

  部首:大
部外笔画:6
 总笔画:9
  注音:(2) ㄕㄜ
  拼音:(2) shē




奢侈、誇張。同「奢」。《說文解字.奢部》:「奢,張也。奓,籀文。」


  

  部首:田
部外笔画:7
 总笔画:12
  注音:(2) ㄕㄜ
  拼音:(2) shē




用火燎原而後種植的耕作方式。晉.陶淵明〈和劉柴桑詩〉:「茅茨已就治,新疇復應畬。」



1.待火耕的荒田。唐.劉禹錫〈竹枝詞〉九首之九:「銀釧金釵來負水,長刀短笠去燒畬。」

2.姓。如明代有畬恭。


  

  部首:手
部外笔画:4
 总笔画:7
  注音:(2) ㄕㄜˊ
  拼音:(2) shé




1.斷。如:「棍子折了!」

2.虧損。《漢書.卷二四.食貨志下》:「均官有以考檢厥實,用其本賈取之,毋令折錢。」《紅樓夢》第一〇〇回:「前兩天還聽見一個荒信,說是南邊當鋪也因為折了本兒收了。」


  

 简化字:阇
  部首:門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6
  注音:(2) ㄕㄜˊ
  拼音:(2) shé

參見「阿闍梨」條。


  

  部首:舌
部外笔画:2
 总笔画:8
  注音:(2) ㄕㄜˇ
  拼音:(2) shě




1.放棄、放下。通「捨」。《論語.雍也》:「犁牛之子騂且角,雖欲勿用,山川其舍諸?」《荀子.勸學》:「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2.除去、除開。《孟子.公孫丑下》:「當今之世,舍我其誰也?」

3.止息、停止。《論語.子罕》:「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部首:人
部外笔画:7
 总笔画:9
  注音:(2) ㄕㄣ
  拼音:(2) shēn




1.伸直、舒展。通「伸」。《易經.繫辭下》:「往者屈也,來者信也。」《漢書.卷六二.司馬遷傳》:「乃欲卬首信眉,論列是非。」

2.陳述表白。通「申」。《穀梁傳.隱公元年》:「春秋貴義而不貴惠,信道而不信邪。」


  

 简化字:参
  部首:厶
部外笔画:9
 总笔画:11
  注音:(2) ㄕㄣ
  拼音:(2) shēn




1.人參、沙參等藥材的總稱。一般多指人參。

2.星宿名。二十八星宿之一,為西方白虎七宿的最後一宿。

3.星官名,參宿之首,由七顆星組成,在西方屬獵戶座。


  

  部首:人
部外笔画:2
 总笔画:4
  注音:(2) ㄕㄣˊ
  拼音:(2) shén

參見「什麼」條。


  

  部首:甘
部外笔画:4
 总笔画:9
  注音:(2) ㄕㄣˊ
  拼音:(2) shén

參見「甚麼」條。


  

  部首:水
部外笔画:4
 总笔画:7
  注音:(2) ㄕㄣˇ
  拼音:(2) shěn




姓。如宋代有沈括。


  

  部首:水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1
  注音:(2) ㄕㄣˇ
  拼音:(2) shěn




魚因驚駭而四處游散。《禮記.禮運》:「故龍以為畜,故魚鮪不淰。」唐.孔穎達.正義:「淰,水中驚走也。」


  

  部首:木
部外笔画:9
 总笔画:13
  注音:(2) ㄕㄣˋ
  拼音:(2) shèn




1.桑樹的果實。晉.曹毗〈涉江賦〉:「紫蓮被翠波而抗英,碧椹乘天岸而星懸。」

2.木頭上所生的菌類。北周.庾信〈對雨詩〉:「濕楊生細椹,爛草變初螢。」


  

 简化字:胜
  部首:力
部外笔画:10
 总笔画:12
  注音:(2) ㄕㄥ
  拼音:(2) shēng




禁得起、承受得了。如:「勝任」、「不勝其擾」。唐.韓愈〈題木居士〉詩二首之二:「朽蠹不勝刀鋸力,匠人雖巧欲何如。」



盡皆、全部。如:「不勝枚舉」、「不可勝數」。《孟子.梁惠王上》:「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


  

 简化字:渑
  部首:水
部外笔画:13
 总笔画:16
  注音:(2) ㄕㄥˊ
  拼音:(2) shéng




河川名。源出大陸地區山東省臨淄縣西北古齊城外,西北流經博興縣東南,注入時水。


  

  部首:皿
部外笔画:6
 总笔画:11
  注音:(2) ㄕㄥˋ
  拼音:(2) shèng




1.興旺、繁茂、豐富。如:「興盛」、「旺盛」、「茂盛」、「豐盛」、「盛饌」。

2.濃厚的。如:「盛情」、「盛意」。

3.大規模的。如:「盛大」、「盛舉」、「盛事」。




極,表程度之深。如:「盛怒」、「盛誇」、「盛贊」。《三國演義》第二三回:「曄盛稱操德,且曰:『丞相若記舊怨,安肯使某來結好將軍乎?』」



姓。如漢代有盛苞。


  

  部首:丿
部外笔画:9
 总笔画:10
  注音:(2) ㄕㄥˋ
  拼音:(2) shèng




1.量詞。古代計算車輛的單位。如:「萬乘之國」、「百乘之家」。

2.史書。如:「史乘」。《孟子.離婁下》:「晉之乘,楚之檮杌,魯之春秋,一也。」

3.佛教用語。本是車乘之意,用來譬喻教法,以其能載修行者到達解脫的境界。如:「大乘」、「小乘」。


  

 简化字:贷
  部首:貝
部外笔画:5
 总笔画:12
  注音:(2) ㄊㄜˋ
  拼音:(2) tè




失誤。《禮記.月令》:「乃命大史,守典奉法,司天日月星辰之行,宿離不貸。」


  

  部首:虫
部外笔画:10
 总笔画:16
  注音:(2) ㄊㄜˋ
  拼音:(2) tè




一種專食苗葉的小青蟲。元.元好問〈雁門道中書所見〉詩:「食禾有百螣,擇肉非一虎。」


  

  部首:巾
部外笔画:5
 总笔画:8
  注音:(2) ㄊㄧㄝˇ
  拼音:(2) tiě




1.應酬用的書柬。如:「請帖」、「謝帖」。《儒林外史》第一〇回:「你回他我們不在家,留下了帖罷。」

2.量詞。計算藥劑的單位。如:「一帖藥」。


  

  部首:水
部外笔画:13
 总笔画:16
  注音:(2) ㄨㄟˋ
  拼音:(2) wèi

參見「濊貊」條。


  

 简化字:秽
  部首:禾
部外笔画:13
 总笔画:18
  注音:(2) ㄨㄟˋ
  拼音:(2) wèi

(一)之又音。


  

 简化字:遗
  部首:辵
部外笔画:12
 总笔画:16
  注音:(2) ㄨㄟˋ
  拼音:(2) wèi




贈送、給予。《三國演義》第三三回:「表然其言,先遣人以書遺譚。」《史記.卷五五.留侯世家》:「漢王亦因令良厚遺項伯,使請漢中地。」


  

  部首:女
部外笔画:5
 总笔画:8
  注音:(2) ㄨㄟ
  拼音:(2) wēi

參見「委蛇」條。


  

  部首:人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0
  注音:(2) ㄨㄟ
  拼音:(2) wēi

參見「倭遲」條。


  

  部首:鬼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8
  注音:(2) ㄨㄟˊ
  拼音:(2) wéi




高大的樣子。同「巍」。《史記.卷三九.晉世家》:「萬,盈數也;魏,大名也。」裴駰集解引服虔曰:「魏喻巍。巍,高大也。」


  

 简化字:为
  部首:火
部外笔画:5
 总笔画:9
  注音:(2) ㄨㄟˋ
  拼音:(2) wèi




1.因,表示原因。如:「為何不去?」、「為什麼你不贊成?」《荀子.天論》:「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

2.替、給。如:「為民服務」、「為國增光」。《孟子.離婁上》:「為叢敺爵者,鸇也;為湯、武敺民者,桀與紂也。」唐.杜甫〈客至〉詩:「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

3.與、同。《論語.衛靈公》:「道不同不相為謀。」

4.對、向。晉.陶淵明〈桃花源記〉:「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唐.韓愈〈答李翊書〉:「不可不為生言之,生所謂立言者是也。」

5.為了,表示行動的目的。如:「為正義而戰」。唐.秦韜玉〈貧女〉詩:「最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裳。」

6.被。《三國志.卷五四.吳書.周瑜魯肅呂蒙傳.呂蒙》:「師還,遂征合肥,既徹兵,為張遼等所襲,蒙與淩統以死扞衛。」




幫助。《詩經.大雅.鳧鷖》:「公尸燕飲,福祿來為。」《韓非子.二柄》:「越官則死,不當則罪,守業其官,所言者貞也,則群臣不得朋黨相為矣。」



將。《詩經.豳風.七月》:「嗟我婦子,曰為改歲,入此室處。」《孟子.梁惠王下》:「克告於君,君為來見也。」


  

  部首:艸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2
  注音:(2) ㄨㄟˇ
  拼音:(2) wěi

參見「萎蕤」條。


完整 | 简易   资料数 : 56550 页数: 44/1414
第一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最后页

欢迎光临!
检索方法
1、支持简繁字词检索。

2、一般字词检索,如输入:
   
   字典
   科技大学……等

3、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如输入:
   勤劳,懒惰
   努力,挺进,团结
   整齐,纷乱,健康,虚弱……等

4、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即可查看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