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词典网 Chinese.my
國語辭典 网典 康熙字典 关于

國語辭典 | 网典 | 康熙字典

國語辭典
字词:
  

 简化字:鹓
  部首:鳥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9
  注音: ㄩㄢ
  拼音: yuān

參見「鵷雛」條。


  

  部首:冖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0
  注音: ㄩㄢ
  拼音: yuān




1.受到委屈的。如:「冤情」、「冤魂」。《史記.卷九二.淮陰侯傳》:「嗟乎,冤哉亨也!」

2.仇恨的、怨恨的。如:「冤家」。唐.李頻〈哭賈島〉詩:「恨聲流蜀魄,冤氣入湘雲。」

3.受騙、不划算。如:「花真錢,買假貨,太冤了。」




1.仇恨、怨恨。如:「結冤」、「冤冤相報」。唐.韓愈〈謝自然〉詩:「往者不可悔,孤魂抱深冤。」

2.委屈。如:「申冤」、「訴冤」。


  

 简化字:渊
  部首:水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1
  注音: ㄩㄢ
  拼音: yuān




1.深水、深潭。如:「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史記.卷八四.屈原賈生傳.太史公曰》:「適長沙,觀屈原所自沉淵,未嘗不垂涕,想見其為人。」

2.根源、本源。如:「淵源」。《新唐書.卷一四九.第五琦傳》:「今之急在兵,兵彊弱在賦,賦所出以江淮為淵。」

3.人或物聚集的地方。如:「罪惡之淵藪」。《後漢書.卷八〇.文苑傳上.杜篤傳》:「荒裔之地,不如保殖五穀之淵。」

4.姓。如春秋時齊國有淵秋。




深。如:「學問淵博」。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三上.粵西遊日記一》:「其右有潭,淵黑一如獺子潭,而宏廣更過之,是名龍江。」


  

  部首:虫
部外笔画:7
 总笔画:13
  注音: ㄩㄢ
  拼音: yuān




1.蚊子的幼蟲。即孑孓。《爾雅.釋魚》:「蜎,蠉。」晉.郭璞.注:「井中小蛣蟩,赤蟲,一名孑孓。」

2.姓。如春秋時楚國有蜎淵。




彎曲。《字彙.虫部》:「蜎,撓也。」



參見「蜎蜎」條。


  

 简化字:鸢
  部首:鳥
部外笔画:3
 总笔画:14
  注音: ㄩㄢ
  拼音: yuān




動物名。鷲鷹目猛禽類。嘴鉤曲,趾有鉤爪,強勁有力。全身呈褐色,尾形似魚尾。眼睛非常銳利,翼大擅長飛翔。捕食魚類、青蛙、鳥類等。俗稱為「老鷹」。


  

  部首:女
部外笔画:16
 总笔画:19
  注音: ㄩㄢ
  拼音: yuān




柔和、美好。《說文解字.女部》:「嬽,好也。」《漢書.卷五七.司馬相如傳上》:「柔橈嬽嬽,嫵媚孅弱。」唐.顏師古.注:「嬽嬽,柔屈貌也。」


  

  部首:儿
部外笔画:2
 总笔画:4
  注音: ㄩㄢˊ
  拼音: yuán




1.頭。《左傳.僖公三十三年》:「(先軫)免冑入狄師,死焉。狄人歸其元,面如生。」《孟子.滕文公下》:「志士不忘在溝壑,勇士不忘喪其元。」

2.量詞。計算錢幣的單位。一元等於十角。通「圓」。如:「十元」、「五十元」。

3.代數式中,表示未知數的文字稱為「元」。如:「一元一次方程式」。

4.朝代名。參見「元朝」條。

5.姓。如唐代有元稹。




1.為首的。如:「元兇」、「元首」。

2.開始的、第一的。如:「元年」、「元旦」。

3.大的。《書經.大禹謨》:「天之歷數在汝躬,汝終陟元后。」《三國志.卷二四.魏書.高柔傳》:「逮至漢初,蕭、曹之儔並以元勛代作心膂。」

4.善的。《書經.舜典》:「柔遠能邇,惇德允元。」《後漢書.卷五九.張衡傳》:「抨巫咸以占夢兮,迺貞吉之元符。」

5.基本的。如:「元素」。


  

  部首:水
部外笔画:4
 总笔画:7
  注音: ㄩㄢˊ
  拼音: yuán

參見「沅江」條。


  

  部首:邑
部外笔画:4
 总笔画:7
  注音: ㄩㄢˊ
  拼音: yuán




地名。春秋時秦國都邑,故址約在今陝西省澄城縣境內。


  

  部首:艸
部外笔画:4
 总笔画:8
  注音: ㄩㄢˊ
  拼音: yuán

參見「芫花」條。


  黿

 简化字:鼋
  部首:黽
部外笔画:4
 总笔画:17
  注音: ㄩㄢˊ
  拼音: yuán




動物名。爬蟲綱鱉科。似鱉而大,背甲近圓形,散生小疣,暗綠色,腹面白色。前肢外緣和蹼均呈白色。生活於河中。分布於大陸地區雲南、廣東、廣西、福建、浙江等地。


  

  部首:土
部外笔画:6
 总笔画:9
  注音: ㄩㄢˊ
  拼音: yuán




1.矮牆。如:「牆垣」、「斷壁殘垣」。《文選.潘岳.西征賦》:「臨揜坎而累抃,步毀垣以延佇。」

2.官舍。唐.皮日休〈白太傅〉詩:「清望逸內署,直聲驚諫垣。」

3.城市。如:「省垣」。

4.姓。如漢代有垣恭。


  

  部首:爪
部外笔画:5
 总笔画:9
  注音: ㄩㄢˊ
  拼音: yuán




於是。《書經.無逸》:「作其即位,爰知小人之依,能保惠于庶民。」《文選.張衡.思玄賦》:「將荅賦而不暇兮,爰整駕而亟行。」



發語詞,無義。《詩經.邶風.凱風》:「爰有寒泉,在浚之下。」



改變、更換。參見「爰田」條。



姓。如漢代有爰盎。


  

  部首:水
部外笔画:9
 总笔画:12
  注音: ㄩㄢˊ
  拼音: yuán




水流動的樣子。《楚辭.屈原.九歌.湘夫人》:「荒忽兮遠望,觀流水兮潺湲。」


  

  部首:手
部外笔画:9
 总笔画:12
  注音: ㄩㄢˊ
  拼音: yuán




1.拉、牽引。《詩經.大雅.皇矣》:「以爾鉤援,與爾臨衝,以伐崇墉。」《周書.卷一九.達奚武傳》:「攀藤援枝,然後得上。」

2.引進。《禮記.儒行》:「苟利國家不求富貴,其舉賢援能有如此者。」宋.蘇軾〈答曾舍人啟〉:「某官異材秀出,博學名家,……今乃援而進之,論者惜其晚矣。」

3.引用。如:「援驗」。晉.郭璞〈爾雅序〉:「事有隱滯,援據徵之。」唐.劉洎〈諫詰難臣寮上言書〉:「飾辭以析其理,援古以排其議。」

4.持、拿。《左傳.成公二年》:「左并轡,右援枹而鼓。」《韓非子.內儲說下》:「援礪砥刀,利猶干將也。切肉肉斷,而髮不斷。」

5.救助。如:「援救」、「支援」。《孟子.離婁上》:「天下溺,援之以道;嫂溺,援之以手。」


  

  部首:虫
部外笔画:9
 总笔画:15
  注音: ㄩㄢˊ
  拼音: yuán




一種善於攀援的獸類。《爾雅.釋獸》:「猱、蝯,善援。」晉.郭璞.注:「便攀援。」《漢書.卷八七.揚雄傳上》:「枳棘之榛榛兮,蝯貁擬而不敢下。」唐.顏師古.注:「蝯,善攀援。」


  

  部首:鳥
部外笔画:9
 总笔画:20
  注音: ㄩㄢˊ
  拼音: yuán

參見「鶢鶋」條。


  

  部首:衣
部外笔画:4
 总笔画:10
  注音: ㄩㄢˊ
  拼音: yuán




衣服長的樣子。《說文解字.衣部》:「袁,長衣貌。」



姓。如漢代有袁紹。


  

 简化字:园
  部首:囗
部外笔画:10
 总笔画:13
  注音: ㄩㄢˊ
  拼音: yuán




1.種植花木、蔬果的地方。如:「果園」、「菜園」、「茶園」。《詩經.鄭風.將仲子》:「將仲子兮,無踰我園,無折我樹檀。」

2.供人遊覽、休憩的地方。如:「公園」、「遊樂園」。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簡傲》:「王子敬自會稽經吳,聞顧辟疆有名園。」

3.帝王、后妃等的墓地。《史記.卷一一八.淮南王傳》:「追尊諡淮南王為厲王,置園復如諸侯儀。」《後漢書.卷一.光武帝紀下》:「遷呂太后廟主于園,四時上祭。」


  

  部首:犬
部外笔画:10
 总笔画:13
  注音: ㄩㄢˊ
  拼音: yuán




靈長目猿科動物的泛稱。與猴同類,惟頰下無囊,無尾,臀無堅皮。形似人,能坐能立,性聰慧,善於模倣,多生活於森林中。種類繁多,如長臂猿、黑猩猩等。


  

 简化字:辕
  部首:車
部外笔画:10
 总笔画:17
  注音: ㄩㄢˊ
  拼音: yuán




1.車前用來套駕牲畜的兩根直木,左右各一。唐.柳宗元〈行路難〉三首之二:「深林土剪十取一,百牛連鞅摧雙轅。」

2.衙門、官署。《浮生六記.卷四.浪遊記快》:「城中有何新聞,撫軍在轅否?」

3.姓。如漢代有轅固。




改易、更換。《國語.晉語三》:「且賞以悅眾,眾皆哭,焉作轅田?」


  

  部首:心
部外笔画:10
 总笔画:14
  注音: ㄩㄢˋ
  拼音: yuàn




忠厚、謹慎。《書經.皋陶謨》:「柔而立,愿而恭。」《後漢書.卷七六.循吏傳.劉寵傳》:「山民愿樸,乃有白首不入市井者,頗為官吏所擾。」


  

 简化字:愿
  部首:頁
部外笔画:10
 总笔画:19
  注音: ㄩㄢˋ
  拼音: yuàn




希望、期望。如:「心願」、「志願」、「許願」、「如願以償」。《文選.陶淵明.歸去來辭》:「富貴非吾願,帝鄉不可期。」



1.希望、期待。如:「但願」、「願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楚辭.屈原.九章.惜誦》:「固煩言不可結詒兮,願陳志而無路。」

2.甘心、樂意。如:「願意」、「心甘情願」。《孟子.公孫丑上》:「管仲曾西之所不為也,而子為我願之乎?」

3.欽羨、傾慕。《荀子.榮辱》:「小人莫不延頸舉踵而願曰:『知慮材性,固有以賢人矣。』」《韓非子.忠孝》:「為人臣常譽先王之德厚而願之,是誹謗其君者也。」


  

  部首:阜
部外笔画:7
 总笔画:10
  注音: ㄩㄢˋ
  拼音: yuàn




1.圍牆內房屋四周的空地。如:「庭院」、「後院」。唐.李白〈之廣陵宿常二南郭幽居〉詩:「忘憂或假草,滿院羅叢萱。」五代十國南唐.李煜〈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詞:「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2.指公共場所的名稱。如:「書院」、「醫院」、「戲院」。

3.某些政府機關的名稱。如:「大理院」、「翰林院」、「立法院」、「行政院」、「法院」。

4.學院的簡稱。如:「大學院校」。


  

  部首:手
部外笔画:9
 总笔画:12
  注音: ㄩㄢˋ
  拼音: yuàn




輔助。清.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手部》:「掾,緣也。按本訓當為佐助之誼,故從手。」



古代官府屬員的通稱。《漢書.卷三九.蕭何傳》:「(何)以文毋害,為沛主吏掾。」《新唐書.卷四九.百官志四下》:「掾一人,掌通判功曹、倉曹、戶曹事。」


  

  部首:玉
部外笔画:9
 总笔画:13
  注音: ㄩㄢˋ
  拼音: yuàn




一種中間有圓孔的璧玉。是由早期環狀石斧演變成的臂飾,後來再演變為玉鐲。《荀子.大略》:「問士以璧,召人以瑗。」


  

  部首:水
部外笔画:10
 总笔画:13
  注音: ㄩㄢˊ
  拼音: yuán




1.水流的出處。如:「水源」、「泉源」、「飲水思源」。《國語.晉語一》:「伐木不自其本,必復生;塞水不自其源,必復流。」唐.李嶠〈河〉詩:「源出崑崙中,長波接漢空。」

2.根本、由來。《韓非子.主道》:「是以明君守始以知萬物之源,治紀以知善敗之端。」《文選.班固.東都賦》:「嗜欲之源滅,廉恥之心生。」

3.姓。如唐代有源乾曜。


  

  部首:女
部外笔画:10
 总笔画:13
  注音: ㄩㄢˊ
  拼音: yuán

參見「姜嫄」條。


  

  部首:羊
部外笔画:10
 总笔画:16
  注音: ㄩㄢˊ
  拼音: yuán

參見「羱羊」條。


  

  部首:虫
部外笔画:10
 总笔画:16
  注音: ㄩㄢˊ
  拼音: yuán

參見「蠑螈」、「螈蠶」等條。


  

  部首:馬
部外笔画:10
 总笔画:20
  注音: ㄩㄢˊ
  拼音: yuán




赤毛白腹的馬。《廣韻.平聲.元韻》:「騵,赤馬白腹。」《詩經.大雅.大明》:「牧野洋洋,檀車煌煌,駟騵彭彭。」漢.毛亨.傳:「騮馬白腹曰騵。」


  

 简化字:圆
  部首:囗
部外笔画:10
 总笔画:13
  注音: ㄩㄢˊ
  拼音: yuán




1.不露稜角的、環形的。相對於「方」。如:「圓球」、「圓桌」。

2.完整、周全、豐滿。《呂氏春秋.士容論.審時》:「疏穖而穗大,其粟圓而薄糠。」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明詩》:「自商暨周,雅頌圓備。」

3.婉轉、滑潤。唐.元稹〈善歌如貫珠賦〉:「吟斷章而離離若間,引妙囀而一一皆圓。」明.湯顯祖《牡丹亭》第一〇齣:「生生燕語明如翦,嚦嚦鶯歌溜的圓。」




1.從中心到周圍每一點的距離都相等的形體稱為「圓」。《墨子.法儀》:「百工為方以矩,為圓以規。」

2.貨幣的名稱。如:「金圓」、「銀圓」、「日圓」。

3.量詞。計算錢幣的單位。一圓等於十角。如:「拾圓」、「伍圓」。




完成、使完整。如:「圓謊」、「自圓其說」。《紅樓夢》第六八回:「暫且住著,等滿了服再圓房。」


  

 简化字:橼
  部首:木
部外笔画:15
 总笔画:19
  注音: ㄩㄢˊ
  拼音: yuán




植物名。芸香科柑桔屬,「枸櫞」、「香櫞」之古稱,參見「枸櫞」條。


  

  部首:曰
 总笔画:4
  注音: ㄩㄝ
  拼音: yuē




1.說。用於文言文。《論語.學而》:「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孟子.梁惠王下》:「國人皆曰可殺,然後察之。」

2.稱為、叫做。用於文言文。《書經.洪範》:「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爾雅.釋水》:「水中可居者曰洲,小洲曰渚。」




用於句首或句中,無義。《詩經.豳風.東山》:「我東曰歸,我心西悲。」《文選.張衡.東京賦》:「曰止曰時,昭明有融。」



二一四部首之一。


  

 简化字:约
  部首:糸
部外笔画:3
 总笔画:9
  注音: ㄩㄝ
  拼音: yuē




1.纏束、束縛。《文選.曹植.美女篇》:「攘袖見素手,皓腕約金環。」唐.李商隱〈又效江南曲〉:「掃黛開宮額,裁裙約楚腰。」

2.限制、管束。《論語.子罕》:「博我以文,約我以禮。」《三國演義》第六七回:「主公可約馬退後,在放馬向前,跳過橋去。」

3.協議、預先說定。《史記.卷七.項羽本紀》:「項王乃與漢約,中分天下。」

4.定期相會。如:「約會」。宋.朱淑貞〈山查子.去年元夜時〉詞:「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5.邀請。宋.陸游〈謝池春.七十衰翁〉詞:「玉壺春酒,約群仙同醉。」《儒林外史》第二回:「新年正月初八日,集上人約齊了,都到庵裡來議鬧龍燈之事。」

6.省略。《史記.卷一四.十二諸侯年表》:「約其辭文,去其煩重。」《漢書.卷四.文帝紀》:「漢興,除秦煩苛,約法令。」

7.掠過。唐.韓愈〈獨釣〉詩四首之三:「露排四岸草,風約半池萍。」

8.數學上指約分。如:「10/20可以約成1/2。」




1.儉省。《論語.里仁》:「以約失之者,鮮矣。」《新唐書.卷八五.竇建德傳》:「建德性約素,不喜肉食。」

2.簡要、精練。《禮記.學記》:「其言也,約而達。」《史記.卷八四.屈原賈生傳》:「其文約,其辭微,其志絜,其行廉。」

3.窮困。《楚辭.宋玉.九辯》:「離芳藹之方壯兮,余萎約而悲愁。」《南史.卷五五.吉士瞻傳》:「在郡清約,家無私積。」

4.柔弱、美好。如:「婉約」、「風姿綽約」。唐.鄭壁〈和襲美傷顧道士〉詩:「空留華表千年約,纔畢丹爐九轉功。」

5.隱微不明顯。如:「隱約」。唐.王孝通〈上緝古算經表〉:「其理幽而微,其形祕而約。」




大略、大概。如:「約計」、「約略」。《三國志.卷二九.魏書.方技傳.華佗傳》:「疾者前入坐,見佗北壁縣此虵輩約以十數。」宋.許棐〈鷓鴣天.翠鳳金鸞繡欲成〉詞:「歸來玉醉花柔困,月濾窗紗約半更。」



預先說定共同遵守之事。如:「合約」、「毀約」、「條約」。《史記.卷八一.廉頗藺相如傳》:「相如度秦王雖齋,必負約不償城。」


  

  部首:月
 总笔画:4
  注音: ㄩㄝˋ
  拼音: yuè




1.月亮、月球。如:「新月」、「殘月」、「日月星辰」。

2.月光。唐.杜甫〈夢李白〉詩二首之一:「落月滿屋梁,猶疑照顏色。」

3.計時單位,約為月球繞行地球一周所需時間。陽曆月為大月31日,小月30日(二月除外),一年有十二個月。陰曆則以月球相位變化週期而制定,大月30日,小月29日。

4.姓。如明代有月文憲。

5.二一四部首之一。




1.圓形像月亮的。如:「月餅」。《新唐書.卷一三六.列傳.李光弼》:「治塹溝,築月城以守。」

2.每月的。如:「月會」、「月刊」、「月薪」。


  

  部首:刀
部外笔画:4
 总笔画:6
  注音: ㄩㄝˋ
  拼音: yuè




古代一種砍斷雙腳的刑罰。《漢書.卷二三.刑法志》:「刖罪五百。」



砍斷雙腳。如:「自刖而死」。唐.元稹〈出門行〉:「其兄因獻璞,再刖不履地。」


  

  部首:玉
部外笔画:4
 总笔画:8
  注音: ㄩㄝˋ
  拼音: yuè




古代傳說中的神珠。《集韻.入聲.月韻》:「玥,神珠也。」


  

  部首:戈
部外笔画:1
 总笔画:5
  注音: ㄩㄝˋ
  拼音: yuè




武器名。古代一種形狀似斧而較大的兵器。《說文解字.戉部》:「戉,大斧也。」


  

  部首:走
部外笔画:5
 总笔画:12
  注音: ㄩㄝˋ
  拼音: yuè




1.度過、跨過。如:「翻山越嶺」、「越牆而走」。《楚辭.屈原.天問》:「阻窮西征,巖何越焉?」唐.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詩:「行旅相攀援,川廣不可越。」

2.經過。《書經.召誥》:「惟二月既望,越六日,乙未,王朝步自周,則至于豐。」宋.范仲淹〈岳陽樓記〉:「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

3.不按次序,超出某種範圍或常規。如:「越位」、「越俎代庖」。《易經.繫辭下》:「其稱名也,雜而不越。」《後漢書.卷七.孝桓帝紀》:「桓自宗支,越躋天祿。」

4.墜落。《左傳.成公二年》:「射其左,越于車下;射其右,斃于車中。」

5.宣揚。《國語.晉語八》:「宣其德行,順其憲則,使越于諸侯。」




悠揚。《禮記.聘義》:「叩之,其聲清越以長,其終詘然,樂。」



1.中國古代少數民族之一。主要分布於大陸地區浙江、福建、廣東一帶。也稱為「百越」、「百粵」。

2.國名。春秋時諸侯國,姒姓。建都於會稽。曾占有今江蘇、浙江及山東的一部分,後滅於楚。

3.浙江省的別名。

4.姓。如春秋時齊有越百父。




更加。如:「越大越不懂事。」元.關漢卿《拜月亭》第三折:「恰隨妹妹閑行散悶些,到池沼,陌觀絕,越教人嘆嗟。」



句首發語詞,無義。《書經.微子》:「殷遂喪,越至于今。」《漢書.卷九九.王莽傳上》:「越若翊辛丑,諸生、庶民大和會。」


完整 | 简易   资料数 : 9339 页数: 4/234
第一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最后页

欢迎光临!
检索方法
1、支持简繁字词检索。

2、一般字词检索,如输入:
   
   字典
   科技大学……等

3、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如输入:
   勤劳,懒惰
   努力,挺进,团结
   整齐,纷乱,健康,虚弱……等

4、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即可查看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