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词典网 Chinese.my
國語辭典 网典 康熙字典 关于

國語辭典 | 网典 | 康熙字典

國語辭典
字词:
  

 简化字:挦
  部首:手
部外笔画:12
 总笔画:15
  注音: ㄒㄩㄣˊ
  拼音: xún




拉扯、拔取。如:「撏毛」、「撏綿扯絮」。唐.賈島〈原居即事言懷贈孫員外〉詩:「鑷撏白髮斷,兵阻尺書傳。」


  

  部首:口
部外笔画:12
 总笔画:15
  注音: ㄒㄩㄣˊ
  拼音: xún




量詞。英制的長度單位,其英文原名為fathom,通常用於測量水深。一噚等於六英尺,合一點八二八八米(公尺)。


  

  部首:火
部外笔画:12
 总笔画:16
  注音: ㄒㄩㄣˊ
  拼音: xún




1.將冷卻的熟食溫熱。通「燅」。《集韻.平聲.侵韻》:「燂,火孰物。或作燖、燅。」

2.將肉沉於湯中。《集韻.平聲.鹽韻》:「燖,沉肉於湯也。」宋.沈括《夢溪筆談.卷三.辯證一》:「祭禮有腥、燖、熟三獻。」

3.以熱水燙後去毛。如:「揚湯燖毛」。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溳水注》:「溫水出竟陵之新陽縣東澤中……其熱可以燖雞。」


  

  部首:虫
部外笔画:12
 总笔画:18
  注音: ㄒㄩㄣˊ
  拼音: xún




動物名。甲殼綱十足目。頭胸甲橫卵圓形,表面隆起,前側緣左右各有六顆銳齒。螯足強大,足上各節背、腹緣均具有剛毛,第四對足扁平似槳,適於游泳。腹部密被著軟毛。棲息於水草、泥沙的淺海海底,或潛伏於石頭下。分布於韓國、日本與大陸地區沿海。可供食用。


  

 简化字:鲟
  部首:魚
部外笔画:12
 总笔画:23
  注音: ㄒㄩㄣˊ
  拼音: xún




動物名。脊椎動物亞門硬骨魚綱鱘目。體長呈紡綞形,體色青黃,腹白,體上有五列縱行骨板。口小,嘴尖長,下有觸鬚四根,用於探物。左右鰓膜不相連,尾鰭上大而下小。生活於淡水或江河近海處,夏季繁殖時溯至河流上游產卵。肉可食,卵可製成魚子醬,鰾可做魚膠,為重要的經濟性魚類。大陸地區有長江鱘、中國鱘、東北鱘等三種。


  

  部首:十
部外笔画:1
 总笔画:3
  注音: ㄒㄩㄣˋ
  拼音: xùn




快速飛行。《說文解字.卂部》:「卂,疾飛也。」


  

  部首:水
部外笔画:3
 总笔画:6
  注音: ㄒㄩㄣˋ
  拼音: xùn




灑。如:「汛掃」。《說文解字.水部》:「汛,灑也。」《文選.揚雄.劇秦美新》:「況盡汛掃前聖數千載功業,專用己之私,而能享祐者哉!」



1.河流江海定期的漲水。如:「潮汛」、「秋汛」、「桃花汛」。《老殘遊記》第一三回:「大汛到咧!大汛到咧!」

2.婦女的月經。如:「月汛」、「天癸汛」。


  

  部首:辵
部外笔画:3
 总笔画:7
  注音: ㄒㄩㄣˋ
  拼音: xùn




快速的。如:「迅風」、「迅速」。《論語.鄉黨》:「有盛饌必變色而作,迅雷風烈必變。」



快速的。如:「迅駛」。《漢書.卷二九.溝洫志》:「河湯湯兮激潺湲,北渡回兮迅流難。」


  

 简化字:讯
  部首:言
部外笔画:3
 总笔画:10
  注音: ㄒㄩㄣˋ
  拼音: xùn




1.詢問。《說文解字.言部》:「訊,問也。」《詩經.小雅.正月》:「召彼故老,訊之占夢。」《文選.陸機.文賦》:「其始也,皆收視反聽,耽思傍訊。」

2.審問。如:「審訊」、「偵訊」。《莊子.列禦寇》:「宵人之離外刑者,金木訊之。」《文選.鄒陽.獄中上書自明》:「左右不明,卒從吏訊,為世所疑。」

3.責問、指責。《國語.吳語》:「吳王還自伐齊,乃訊申胥。」

4.諫告、告訴。《詩經.陳風.墓門》:「夫也不良,歌以訊之。」三國魏.嵇康〈四言贈兄秀才入軍〉詩一八章之一一:「仰訊高雲,俯託輕波。」




消息、信息。如:「喜訊」、「問訊」。唐.元稹〈酬樂天早春閑遊西湖〉詩:「故交音訊少,歸夢往來頻。」


  

  部首:人
部外笔画:6
 总笔画:8
  注音: ㄒㄩㄣˋ
  拼音: xùn




敏捷、疾速。《說文解字.人部》:「侚,疾也。」



為達某種目的、理想而犧牲生命。通「徇」、「殉」。《敦煌變文集新書.卷二.長興四年中興殿應聖節講經文》:「弟子常欲齋戒不煞,迫以身侚物,不獲從志。」


  迿

  部首:辵
部外笔画:6
 总笔画:10
  注音: ㄒㄩㄣˋ
  拼音: xùn




爭先、搶鋒頭。《公羊傳.定公四年》:「朋友相衛而不相迿。」漢.何休.注:「迿,出表詞,猶先也。」


  

  部首:歹
部外笔画:6
 总笔画:10
  注音: ㄒㄩㄣˋ
  拼音: xùn




1.用人或器物陪葬。《禮記.檀弓下》:「陳子車死於衛,其妻與其家大夫謀以殉葬。」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哀弔》:「昔三良殉秦,百夫莫贖。」

2.為達某種目的、理想而犧牲生命。如:「殉國」、「殉職」。《孟子.盡心上》:「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無道,以身殉道。」《文選.江淹.雜體詩.鮑參軍》:「殉義非為利。」

3.貪求、追求。《文選.陸機.豪士賦序》:「游子殉高位於生前,志士思垂名於身後。」


  

 简化字:训
  部首:言
部外笔画:3
 总笔画:10
  注音: ㄒㄩㄣˋ
  拼音: xùn




1.說教、教誨。如:「教訓」、「訓誡」。《左傳.桓公十三年》:「訓諸司以德。」

2.教練、操練。如:「訓練」。《晉書.卷三十四.羊祜傳》:「祜善甲訓卒,廣為戒備。」《宋史.卷三六一.張浚傳》:「訓新集之兵,當方張之敵。」

3.順從、服從。漢.揚雄《法言.修身》:「上士之耳訓乎德,下士之耳順乎己。」

4.解釋文字的意義。參見「訓詁」條。




1.教訓、告誡。如:「庭訓」。《詩經.大雅.烝民》:「古訓是式,威儀是力。」《國語.周語下》:「啟先王之遺訓,省其典圖刑法。」

2.法則、典則。《書經.胤征》:「聖有謨訓,明徵定保。」

3.姓。如明代有訓濬。


  

  部首:雨
部外笔画:6
 总笔画:14
  注音: ㄒㄩ
  拼音: xū




1.等待。《說文解字.雨部》:「需,䇓也。」清.段玉裁.注:「䇓者,待也。」《易經.需卦.象曰》:「需于郊,不犯難行也。」

2.有所欲求。如:「需求」、「需索」、「需要」。




1.遲疑。《左傳.哀公十四年》:「需,事之賊也。」晉.杜預.注:「言需疑則害事。」

2.費用、給用。如:「不時之需」、「軍需」、「一日之所需,百工斯為備。」

3.《易經》卦名。六十四卦之一。乾(☰)下坎(☵)上。象有險在前,需待乃進之義。


  

  部首:糸
部外笔画:14
 总笔画:20
  注音: ㄒㄩ
  拼音: xū




1.彩色的絲織品。《說文解字.糸部》:「繻,繒采色也。」

2.精緻細密的絲織品。《抱朴子.外篇.疾謬》:「舉足不離綺繻紈褲之側,游步不去勢利酒客之門。」

3.古代以割裂的繻,作為出入關隘的憑證。《漢書.卷六十四.終軍傳下》:「步入關,關吏予軍繻。」顏師古注引蘇林曰:「繻,帛邊也。舊關出入皆以傳,傳須(煩),因裂繻頭合以為符信也。」唐.元稹〈奉和權相公行次臨闕驛逢鄭僕射相公歸朝俄頃分途因以奉贈詩十四韻〉:「棧閣纔傾蓋,關門已合繻。」


  

  部首:口
部外笔画:5
 总笔画:8
  注音: ㄒㄩˇ
  拼音: xǔ




1.呼氣、吹氣。見《玉篇.口部》。《文選.王襃.聖主得賢臣頌》:「何必偃仰詘信若彭祖,呴噓呼吸如喬松。」

2.張口哈氣使對方溫潤。《莊子.天運》:「相呴以溼,相濡以沫。」


  

 简化字:许
  部首:言
部外笔画:4
 总笔画:11
  注音: ㄒㄩˇ
  拼音: xǔ




1.答應、應允。如:「許可」、「允許」。《左傳.閔公二年》:「及密,使公子魚請,不許。」《董西廂》卷六:「雖然昨夜見許,未足取信。」

2.奉獻、給予。《史記.卷八十六.刺客傳.聶政傳》:「老母在,政身未敢以許人也。」宋.陸游〈觀長安城圖〉詩:「許國雖堅鬢已斑,山南經歲望南山。」

3.允諾婚事。如:「許配」、「許嫁」。《三國演義》第七十三回:「其女尚幼,未許字人。」《紅樓夢》第六十四回:「把我二姨兒許給皇糧莊頭張家,指腹為婚。」

4.稱讚。如:「稱許」、「讚許」。《三國志.卷三十五.蜀書.諸葛亮傳》:「每自比於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

5.相信。《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則王許之乎?」漢.趙岐.注:「許,信也。」

6.期待。如:「期許」。《孟子.公孫丑上》:「夫子當路於齊,管仲晏子之功可復許乎?」宋.陸游〈書憤〉詩:「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1.處所。晉.陶淵明〈五柳先生傳〉:「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宋.梅堯臣〈魯山山行〉詩:「人家在何許?雲外一聲雞。」

2.表示約略估計的數量。如:「些許」、「少許」。《後漢書.卷七十一.皇甫嵩傳》:「赴河死者,五萬許人。」唐.柳宗元〈至小邱西小石潭記〉:「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

3.國名。周時所分封的諸侯國,姜姓,後滅於楚。故址約在今大陸地區河南省許昌縣東。

4.地名。即今大陸地區河南省許昌縣。

5.姓。如漢代有許慎。




1.可能。如:「或許」、「也許」。《樂府詩集.卷四十六.清商曲辭三.無名氏.懊憹歌十四首之二》:「撢如陌上鼓,許是儂歡歸。」

2.這麼、如此。如:「許多」。宋.蘇軾〈次韻答文與可見寄〉詩:「世間那有千尋竹,月落庭空影許長。」宋.朱熹〈觀書有感〉詩:「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3.表示疑問,相當於「何」、「什麼」。唐.杜審言〈贈蘇綰書記〉詩:「知君書記本翩翩,為許從容赴朔邊?」




語尾助詞,表示感嘆之義,相當於「啊」。唐.韓愈〈感春〉詩四首之一:「三杯取醉不復論,一生長恨奈何許!」


  

  部首:艸
部外笔画:4
 总笔画:8
  注音: ㄒㄩˋ
  拼音: xù

參見「芧栗」條。


  

 简化字:谖
  部首:言
部外笔画:9
 总笔画:16
  注音: ㄒㄩㄢ
  拼音: xuān




1.欺詐。《公羊傳.襄公二十五年》:「曷為不言入于衛,諼君以弒也。」

2.忘記。《詩經.衛風.考槃》:「獨寐寤言,永矢弗諼。」唐.白居易〈贈元稹〉詩:「之子異於是,久要誓不諼。」


  

  部首:目
部外笔画:15
 总笔画:20
  注音: ㄒㄩㄢ
  拼音: xuān




眼睛直視的樣子。《字彙.目部》:「矎,直視貌。」


  

  部首:方
部外笔画:7
 总笔画:11
  注音: ㄒㄩㄢˊ
  拼音: xuán




1.繞著轉動。如:「盤旋」、「回旋」。唐.白居易〈長恨歌〉:「天旋日轉迴龍馭,到此躊躇不能去。」

2.回、歸。如:「凱旋歸來」。唐.李商隱〈行次西郊作一百韻〉:「玉輦望南斗,未知何日旋。」宋.汪藻〈己酉亂後寄常州使君姪〉詩:「草草官軍渡,悠悠敵騎旋。」

3.小便。唐.韓愈〈張中丞傳後敘〉:「及城陷,賊縛巡等數十人坐,且將戮,巡起旋。」




1.立刻、很快的。如:「旋即」。唐.岑參〈走馬川行奉送出師西征〉詩:「馬毛帶雪汗氣蒸,五花連錢旋作冰。」宋.蘇軾〈浣溪沙.旋抹紅妝看使君〉詞:「旋抹紅妝看使君,三三五五棘籬門,相挨踏破蒨羅裙。」

2.又、再。宋.晁補之〈八六子.喜秋晴〉詞:「醉休醒,醒來舊愁旋生。」




表示同時做兩件事。唐.章碣〈陪浙西王侍郎夜宴〉詩:「旋看歌舞旋傳杯。」


  

  部首:水
部外笔画:11
 总笔画:14
  注音: ㄒㄩㄢˊ
  拼音: xuán




水流旋轉所形成中心較低的地方。如:「漩渦」。唐.杜甫〈最能行〉:「欹帆側柂入波濤,撇漩捎濆無險阻。」



流水旋轉。唐.元稹〈遭風二十韻〉:「龍歸窟穴深潭漩,蜃作波濤古岸頹。」


  

 简化字:泶
  部首:水
部外笔画:13
 总笔画:17
  注音: ㄒㄩㄝˊ
  拼音: xué




1.夏季有水,冬季沒水的溪、澤。《說文解字.水部》:「澩,夏有水冬無水曰澩。」

2.乾枯的泉水。《廣韻.入聲.覺韻》:「澩,涸泉。」

3.河川名。渭水的支流。清.王念孫《廣雅疏證.卷九下.釋水》:「水自渭出為澩。」


  

  部首:雨
部外笔画:3
 总笔画:11
  注音: ㄒㄩㄝˇ
  拼音: xuě




水汽在零度以下所凝結成的六角形白色晶體。如:「白雪」、「冰雪」、「下雪」、「積雪」。



1.下雪、降雪。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于時始雪,五處俱賀。」唐.白居易〈問劉十九〉詩:「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2.擦拭。《呂氏春秋.恃君覽.觀表》:「吳起雪泣而應之曰:『子弗識也。』」唐.杜甫〈陪諸貴公子丈八溝攜妓納涼晚際遇雨〉詩二首之一:「公子調冰水,佳人雪藕絲。」

3.洗刷、洗清、清除。如:「雪恥」、「昭雪」、「洗雪冤情」。《呂氏春秋.不苟論.不苟》:「故雪殽之恥。」




如雪般白色的。如:「雪白」。隋.盧思道〈孤鴻賦〉:「振雪羽而臨風,掩霜毛而候旭。」


  

  部首:穴
 总笔画:5
  注音: ㄒㄩㄝˋ
  拼音: xuè




1.人居的土室。《詩經.大雅.綿》:「陶復陶穴,未有室家。」

2.洞窟,泛指地上或建築物的坑、洞。如:「洞穴」、「幽穴」、「巖穴」。《文選.宋玉.風賦》:「空穴來風。」

3.墳墓、墓坑。如:「墓穴」。《詩經.王風.大車》:「穀則異室,死則同穴。」唐.元稹〈遣悲懷〉詩三首之三:「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緣會更難期。」

4.窩巢。如:「巢穴」、「兔穴」、「犁庭掃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唐.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詩:「顧惟螻蟻輩,但自求其穴。」

5.中醫稱人體經脈會聚的要害,多為密集的神經末稍或較粗的神經纖維經過處。如:「經穴」、「太陽穴」。

6.二一四部首之一。




挖鑿。《墨子.備穴》:「敢問古人有善攻者,穴工而入,縛柱施火,以壞吾城。」《新五代史.卷三九.雜傳.劉守光傳》:「能穴地為道以攻城。」


  

  部首:刀
部外笔画:7
 总笔画:9
  注音: ㄒㄩㄝˋ
  拼音: xuè




1.用刀斜刮除去物體表層。如:「削皮」、「削鉛筆」。《禮記.曲禮上》:「為天子削瓜者副之。」

2.分割。《戰國策.齊策一》:「夫齊,削地而封田嬰,是其所以弱也。」

3.減弱。如:「削滅」、「削弱」、「國勢日削」。《孟子.告子下》:「魯之削也滋甚。」漢.應劭《風俗通義.卷一.六國》:「魏不用公子無忌,故國削以至於亡。」

4.刪除。如:「削職」。《史記.卷四七.孔子世家》:「至於為春秋,筆則筆,削則削。」《資治通鑑.卷二三六.唐紀五十二.順宗永貞元年》:「俱文珍等惡其專權,削去翰林之職。」

5.搜括。如:「剝削」。明.余繼登《典故紀聞》卷一二:「非盜府庫之錢糧則削生民之膏血。」

6.責怪。如:「他剛剛被老師削了一頓。」


  

 简化字:驯
  部首:馬
部外笔画:3
 总笔画:13
  注音: ㄒㄩㄣˊ
  拼音: xún




1.馬順服。《說文解字.馬部》:「馴,馬順也。」《淮南子.說林》:「馬先馴而後求良。」

2.使順服。如:「馴養」、「馴服」、「野性難馴」。漢.枚乘〈七發〉:「將為太子馴騏驥之馬,駕飛軨之輿。」唐.韓愈〈送惠師〉詩:「江魚不池活,野鳥難籠馴。」




1.順服的、溫和的。如:「溫馴」、「桀驁不馴」。宋.蘇軾〈放鶴亭記〉:「山人有二鶴,甚馴而善飛。」

2.善良的。《漢書.卷四六.萬石衞直周張傳.萬石君石奮》:「以馴行孝謹,官至二千石。」




逐漸、漸進。《易經.坤卦》:「《象》曰:馴致其道,至堅冰也。」《宋史,卷三五七.列傳.譚世勣》:「小惡不懲,將馴至大患。」


  

 简化字:寻
  部首:寸
部外笔画:9
 总笔画:12
  注音: ㄒㄩㄣˊ
  拼音: xún




1.古代八尺稱為「一尋」。《詩經.魯頌.閟宮》:「是斷是度,是尋是尺。」宋.文天祥〈正氣歌〉:「室廣八尺,深可四尋。」

2.姓。如晉代有尋會。




1.找、探求。如:「找尋」。唐.韋應物〈寄全椒山中道士〉詩:「落葉滿空山,何處尋行跡。」

2.接續、繼續。《文選.向秀.思舊賦》:「聽鳴笛之慷慨兮,妙聲絕而復尋。」《梁書.卷三三.劉孝綽傳》:「殿下降情白屋,存問相尋。」

3.攀爬、攀緣。《文選.張衡.西京賦》:「烏獲扛鼎,都盧尋橦。」

4.動用、使用。《左傳.昭公元年》:「日尋干戈,以相征討。」《孔子家語.卷三.觀周》:「毫末不扎,將尋斧柯。」

5.重溫、重申。《左傳.哀公十二年》:「若可尋也,亦可寒也。」宋.王禹偁〈答黃宗旦書〉:「生復辱書惠文,以尋前好。」




1.經常、時常。唐.杜甫〈江南逢李龜年〉詩:「岐王宅裡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2.不久、隨即。《樂府詩集.卷七三.雜曲歌辭十三.古辭.焦仲卿妻》:「媒人去數日,尋遣丞請還。」《文選.李密.陳情表》:「尋蒙國恩,除臣洗馬。」

3.普通、一般。唐.劉禹錫〈烏衣巷〉詩:「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唐.白居易〈新樂府.繚綾〉:「繚綾織成費功績,莫比尋常繒與帛。」


  

  部首:彳
部外笔画:6
 总笔画:9
  注音: ㄒㄩㄣˋ
  拼音: xùn




1.巡行時示眾並宣布號令。《左傳.桓公十三年》:「莫傲使徇于師曰:『諫者有刑。』」《史記.卷六五.孫子吳起傳》:「遂斬隊長二人以徇。」

2.攻占、掠取。《史記.卷七.項羽本紀》:「籍為裨將,徇下縣。」《後漢書.卷一.光武帝紀上》:「光武別與諸將徇昆陽、定陵、郾,皆下之。」

3.順從。《左傳.文公十一年》:「郕大子朱儒自安於夫鍾,國人弗徇。」清.張爾岐〈辨志〉:「耽口體之養,徇耳目之娛。」

4.為達某種目的、理想而犧牲生命。通「殉」。《漢書.卷四八.賈誼傳》:「貪夫徇財,烈士徇名。」《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常思奮不顧身,以徇國家之急。」




迅速。通「侚」。如:「徇蒙」。《墨子.公孟》:「身體強良,思慮徇通。」


  

 简化字:逊
  部首:辵
部外笔画:10
 总笔画:14
  注音: ㄒㄩㄣˋ
  拼音: xùn




1.逃避。《書經.微子》:「我其發出狂,吾家耄遜于荒。」《文選.揚雄.劇秦美新》:「是耆儒碩老,抱其書而遠遜。」

2.退讓。如:「遜國」。《後漢書.卷九.孝獻帝紀》:「皇帝遜位,魏王丕稱天子。」

3.謙恭。如:「謙遜」、「出言不遜」。《宋史.卷三一四.范仲淹傳》:「元昊答書語不遜,仲淹對來使焚之。」

4.比不上、不及。如:「略遜一籌」。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三上.粵西遊日記二》:「北望山半,亦有洞南向,高少遜北巔。」




差勁。如:「你真遜,這種題目也考不及格。」



姓。如唐代有遜揆,清代有遜柱。


  

  部首:己
部外笔画:9
 总笔画:12
  注音: ㄒㄩㄣˋ
  拼音: xùn




《易經》卦名:(1)八卦之一。卦形☴。代表風。(2)六十四卦之一。巽下(☴)巽上(☴)。象上下皆順,不相違逆,風行無所不入之義。



辭讓。通「遜」。《書經.堯典》:「汝能庸命,巽朕位。」



卑順、謙恭。《論語.子罕》:「巽與之言,能無說乎?」唐.韓愈〈答魏博田僕射書〉:「位望益尊,謙巽滋甚。」


  

  部首:口
部外笔画:12
 总笔画:15
  注音: ㄒㄩㄣˋ
  拼音: xùn




將水含在口中噴出去。泛指噴射。《後漢書.卷五七.欒巴傳》「所在有績,徵拜尚書」句下章懷太子注引《神仙傳》:「巴獨後到,又飲酒西南噀之。」元.喬吉〈水仙子.風吹絲雨噀窗紗〉曲:「風吹絲雨噀窗紗,苔和酥泥葬落花。」


  

  部首:艸
部外笔画:12
 总笔画:16
  注音: ㄒㄩㄣˋ
  拼音: xùn




一種寄生在木上的隱花植物。種類很多,多成傘形。顏色鮮豔的蕈類通常含有劇毒,無毒的則鮮美可食。如松蕈、香蕈等。


  

  部首:火
部外笔画:10
 总笔画:14
  注音: ㄒㄩㄣ
  拼音: xūn




1.煙火向上冒。《說文解字.屮部》:「熏,火煙上出也。」

2.用煙燻。《詩經.豳風.七月》:「穹窒熏鼠,塞向墐戶。」唐.李商隱〈無題〉詩四首之一:「蠟照半籠金翡翠,麝熏微度繡芙蓉。」

3.(煙、氣等)侵襲。如:「臭氣熏人」。《樂府詩集.卷六五.雜曲歌辭五.南朝宋.鮑照.苦熱行》:「瘴氣晝熏體,菵露夜霑衣。」唐.韓愈〈八月十五夜贈張功曹〉詩:「下床畏蛇食畏藥,海氣溼蟄熏腥臊。」

4.用香料塗身。唐.韓愈〈答呂毉山人書〉:「方將坐足下,三浴而三熏之。」

5.一種烹飪方法。以松枝、木炭、茶葉等的火煙燒烤食物,使其具有特殊的風味。如:「熏魚」。




暖和的。如:「熏風」。



和悅的。參見「熏熏」條。


  

 简化字:埙
  部首:土
部外笔画:14
 总笔画:17
  注音: ㄒㄩㄣ
  拼音: xūn




樂器名,吹管樂器。新石器時代已出土,形狀有橢圓形、管狀、魚形、蛙形、圓形等形狀不一,且音孔數多為一至五。今多為平底卵形,大小不一,吹孔在頂端,音孔數多為八至十一,雙手捧之而吹。以陶製為主,亦有石製、骨製,相傳為伏羲所創。《詩經.小雅.何人斯》:「伯氏吹壎,仲氏吹篪。」


  

  部首:田
部外笔画:5
 总笔画:10
  注音:(2) ㄒㄩˋ
  拼音:(2) xù




1.飼養。《禮記.大學》:「伐冰之家,不畜牛羊。」南朝宋.鮑照〈紹古辭〉七首之三:「徒畜巧言鳥,不解心款曲。」

2.養育。《詩經.邶風.日月》:「父兮母兮,畜我不卒。」《孟子.梁惠王上》:「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

3.培養。《易經.大畜.象曰》:「君子以多識前言往行,以畜其德。」

4.順從、順服。唐.柳宗元〈封建論〉:「其情,私也,私其一己之威也,私其盡臣畜於我也。」

5.收容、容許。《左傳.襄公二十六年》:「獲罪於兩君,天下誰畜?」《漢書.卷六十八.霍光傳》:「威震主者不畜。」

6.保留、收藏。《禮記.儒行》:「易祿而難畜也。」《金史.卷六十四.后妃傳.世宗昭德皇后傳》:「睿宗沒後,世宗寶畜之。」

7.儲存、積聚。通「蓄」。《韓非子.五蠹》:「既畜王資,而承敵國之舋。」




姓。如漢代有畜意。


  

  部首:水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1
  注音:(2) ㄒㄩˋ
  拼音:(2) xù




溝渠。《詩經.大雅.文王有聲》:「築城伊淢,作豐伊匹。」《史記.卷二.夏本紀》:「卑宮室,致費於溝淢。」


  

  部首:首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7
  注音:(2) ㄒㄩˋ
  拼音:(2) xù




臉面。《莊子.列禦寇》:「槁項黃馘者,商之所短也。」


  

  部首:木
部外笔画:12
 总笔画:16
  注音:(2) ㄒㄩ
  拼音:(2) xū

(一)之又音。


  

  部首:言
部外笔画:11
 总笔画:18
  注音:(2) ㄒㄩ
  拼音:(2) xū

參見「輿謣」條。


完整 | 简易   资料数 : 4331 页数: 4/109
第一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最后页

欢迎光临!
检索方法
1、支持简繁字词检索。

2、一般字词检索,如输入:
   
   字典
   科技大学……等

3、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如输入:
   勤劳,懒惰
   努力,挺进,团结
   整齐,纷乱,健康,虚弱……等

4、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即可查看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