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词典网 Chinese.my
國語辭典 网典 康熙字典 关于

國語辭典 | 网典 | 康熙字典

國語辭典
字词:tié
  官帖

  注音: ㄍㄨㄢ ㄊㄧㄝˋ
  拼音: guān tiè

1.官刻的字帖。

2.清朝戶部發給商行的營業許可證。後亦指鈔票。如:「你別懷疑這古董的來處,它可是花了大把官帖買來的。」


  鍋貼

 简化字:锅贴
  注音: ㄍㄨㄛ ㄊㄧㄝ
  拼音: guō tiē

1.大陸地區北方農村以雜糧麵發酵後,在大鐵鍋中加水烙成的餅。今多指在平底鍋上用少量油水煎熟的麵食,有餡,類似餃子。

2.俗稱打耳光、巴掌。如:「給他一個鍋貼。」


  號帖

 简化字:号帖
  注音: ㄏㄠˋ ㄊㄧㄝˇ
  拼音: hào tiě

古時老師給學生的作業稱為「號帖」。《醒世姻緣傳》第三三回:「一來也是先生不好,書不管你背與不背,判上一個號帖,就完了一日的工夫。」


  黑帖

  注音: ㄏㄟ ㄊㄧㄝˇ
  拼音: hēi tiě

內容為攻訐或恐嚇他人,而不具題自己真實姓名的信件。也稱為「黑函」、「無名帖」。


  畫帖

 简化字:画帖
  注音: ㄏㄨㄚˋ ㄊㄧㄝˋ
  拼音: huà tiè

臨摹用的圖畫範本。也作「畫譜」。


  換帖

 简化字:换帖
  注音: ㄏㄨㄢˋ ㄊㄧㄝˇ
  拼音: huàn tiě

1.朋友結拜為兄弟時,交換寫著姓名、年齡、籍貫、家世的帖兒。《官場現形記》第三七回:「劉頤伯喜之不盡,立刻問過老太爺,把某年換帖的話告訴了陸老爺。」《文明小史》第七回:「當下二人話到投機,傅知府便一直的陪著他,兩人還要拜把子換帖。」也稱為「通譜」。

2.訂婚時男女雙方彼此交換庚帖,稱為「換帖」。


  回帖

  注音: ㄏㄨㄟˊ ㄊㄧㄝˇ
  拼音: huí tiě

1.收到請帖的人,回覆給對方的帖子。如:「帖子上附有回帖。」

2.大陸地區指收款人收到郵電局匯款時,簽章後交給郵電局寄回匯款人的憑證。


  吉帖

  注音: ㄐㄧˊ ㄊㄧㄝˇ
  拼音: jí tiě

舊時婚俗中,當男方向女方提親,女方在回意後把寫著女孩子姓名、生辰八字的紅紙帖子,送與男方,表示允婚,此一帖子稱為「吉帖」。元.鄭廷玉《楚昭公》第四折:「要將金枝公主與楚昭王小公子為婚,遣某親送吉帖來此。」《初刻拍案驚奇》卷一〇:「待官人考了優等,就出吉帖便是。」


  駕帖

 简化字:驾帖
  注音: ㄐㄧㄚˋ ㄊㄧㄝˋ
  拼音: jià tiè

明代廠衛逮捕人犯的憑據,由刑部簽發。《明會要》卷六七:「廠衛有所逮,必取原奏情事送刑部發簽駕帖。駕帖發下,須從刑科批定。若科中遏止,即主上亦無如之何。」《明史.卷九四.刑法志二》:「近者中外提人,止憑駕帖,既不用符,其偽莫辨,姦人矯命,何以拒之?」


  柬帖

  注音: ㄐㄧㄢˇ ㄊㄧㄝˇ
  拼音: jiǎn tiě

1.書信的泛稱。《初刻拍案驚奇》卷三六:「平常中表兄妹柬帖往來契蜜則有之,何曾有私逃之約?」也作「簡帖」、「簡子」。

2.婚喪喜慶及平常應酬用的通知文帖。


  剪貼

 简化字:剪贴
  注音: ㄐㄧㄢˇ ㄊㄧㄝ
  拼音: jiǎn tiē

1.從書報、雜誌上剪下文章、資料,貼在紙上或本子上。

2.一種手工工藝,用彩色的紙剪成文字或圖案,貼在紙上或別的東西上。


  簡帖

 简化字:简帖
  注音: ㄐㄧㄢˇ ㄊㄧㄝˇ
  拼音: jiǎn tiě

書信、文件。元.鄭光祖《倩女離魂》第三折:「把巫山錯認做望夫石,將小簡帖聯做斷腸集。」也作「柬帖」、「簡子」。


  絳帖

 简化字:绛帖
  注音: ㄐㄧㄤˋ ㄊㄧㄝˋ
  拼音: jiàng tiè

北宋潘師旦以「淳化閣帖」為底本所摹刻的帖子,二十卷。內容有所增損,因刻於絳州(今山西新絳),故稱為「絳帖」,世稱為「潘駙馬帖」。相傳潘氏死後,其二子各分得十卷。長子將上十卷抵債沒入公庫,絳州官署補刻餘卷,稱為「東庫本」;次子補刻前十卷,稱為「私家本」。後又有新絳本、偽刻十二卷本及其他翻刻本行世。原拓本傳世極少,今僅存宋拓殘本若干卷。見元.陶宗儀《南村輟耕錄.卷一五.淳化閣帖》。


  揭帖

  注音: ㄐㄧㄝ ㄊㄧㄝˇ
  拼音: jiē tiě

1.舊時張貼的通告。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一齣:「小弟做了一篇留都防亂的揭帖,公討其罪。」

2.向上司陳訴的報告書。《二刻拍案驚奇》卷一七:「不想安綿兵備道與聞參將不合,時值軍政考察,在按院處開了款數,遞了一個揭帖,誣他冒用國課,妄報功績,侵剋軍糧,累贓巨萬。」


  解帖

  注音: ㄐㄧㄝˋ ㄊㄧㄝˇ
  拼音: jiè tiě

當票,典當的憑據。元.無名氏《劉弘嫁婢》第一折:「昧著你那一片的黑心,下的筆去那解帖上批上一行。」


  津貼

 简化字:津贴
  注音: ㄐㄧㄣ ㄊㄧㄝ
  拼音: jīn tiē
 相似词:補助

俸給之外的補助。清.洪昇《長生殿》第四二齣:「雖然陸路衝繁,卻喜津貼饒溢。」


  鈞帖

 简化字:钧帖
  注音: ㄐㄩㄣ ㄊㄧㄝˇ
  拼音: jūn tiě

公文。《水滸傳》第一七回:「若十日不獲得這件公事時,怕不先來請相公去沙門島走一遭。小人也難回太師府裡去。性命亦不知如何。相公不信,請看太師府裡行來的鈞帖。」


  軍帖

 简化字:军帖
  注音: ㄐㄩㄣ ㄊㄧㄝˋ
  拼音: jūn tiè

徵兵的文書。南朝梁.無名氏〈木蘭詩〉二首之一:「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


  烙鐵

 简化字:烙铁
  注音: ㄌㄠˋ ˙ㄊㄧㄝ
  拼音: lào tie

1.一種用火燒熱來燙東西的鐵器。《喻世明言.卷二六.沈小官一鳥害七命》:「知府大怒,喝令吊起拷打半日,不肯招承,又將燒紅烙鐵燙他,二人熬不過死去,將水噴醒,只得口吐真情。」

2.一種銲接用筆狀工具。利用電力加熱前端,配合銲錫,可用來接著金屬線、電子元件、電路板等。


  連貼

 简化字:连贴
  注音: ㄌㄧㄢˊ ㄊㄧㄝ
  拼音: lián tiē

1.連續張貼。如:「房屋出租的廣告連貼了好幾天,都乏人問津。」

2.湖南省攸縣方言。指胰臟。


  煉鐵

 简化字:炼铁
  注音: ㄌㄧㄢˋ ㄊㄧㄝˇ
  拼音: liàn tiě

將鐵礦石、焦碳及石灰石裝入煉鐵爐中,加熱至高溫,使鐵和礦石分離而得鐵的方法。


  臨帖

 简化字:临帖
  注音: ㄌㄧㄣˊ ㄊㄧㄝˋ
  拼音: lín tiè

就名人字帖臨摹的學習書法方式。《紅樓夢》第七〇回:「至次日起來梳洗了,便在窗下研墨,恭楷臨帖。」《文明小史》第二八回:「東卿正在書房裡臨帖哩。」


  領帖

 简化字:领帖
  注音: ㄌㄧㄥˇ ㄊㄧㄝˇ
  拼音: lǐng tiě

喪家接受饋贈財物的回帖。


  留帖

  注音: ㄌㄧㄡˊ ㄊㄧㄝˇ
  拼音: liú tiě

舊時訪友,若遇主人不在,則留下一張書寫著自己姓名的紅紙片,表示已來過,稱為「留帖」。如:「昨日造訪老友未遇,只好留帖致意。」


  六帖

  注音: ㄌㄧㄡˋ ㄊㄧㄝˋ
  拼音: liù tiè

1.唐代科舉考試,進士、明經科都有帖經試,凡十帖中能中六帖的,即算通過帖經試,故稱為「六帖」。見唐.杜佑《通典.卷一五.選舉三.歷代制下》。

2.書名。古來用六帖作書名的很多,如《白氏六帖》,即為後人託唐朝白居易之名,取凡書精語可備詞賦採用者,各以門目類聚。又如宋朝孔傳有《孔氏六帖》,與白氏六帖合稱為「白孔六帖」。其他又有《前漢六帖》、《周易六帖》等。


  門帖

 简化字:门帖
  注音: ㄇㄣˊ ㄊㄧㄝˇ
  拼音: mén tiě

門聯。明.戴冠《濯纓亭筆記.門帖》:「北京宮闕成,太宗命解縉書門帖,以古詩書之,曰:『日月光天德,山河壯帝居。』至清初,發展為懸掛堂室之對聯。」也稱為「門對」、「門聯」。


  免帖

  注音: ㄇㄧㄢˇ ㄊㄧㄝˇ
  拼音: miǎn tiě

請假單,免去當差的官文書。比喻免除一切相關事務。元.孟漢卿《魔合羅》第三折:「張鼎,與你十個免帖,放你十日休假,假滿之後,再來辦事。」元.陳以仁《存孝打虎》第四折:「好探子也!與你兩隻羊,兩瓶酒,十個免帖,回本營去。」


  名帖

  注音: ㄇㄧㄥˊ ㄊㄧㄝˋ
  拼音: míng tiè

印有姓名、地址、電話、職位等的紙片。《紅樓夢》第一一回:「禮單都上上檔子了,老爺的領謝的名帖都交給各來人了。」《文明小史》第四九回:「這裡巡捕是洋老總預先關照好的,隨請他在花廳上少坐,拿了名帖進去回。」也稱為「名片」。


  摹帖

  注音: ㄇㄛˊ ㄊㄧㄝˋ
  拼音: mó tiè

將隱約可透視的紙覆於書畫上,依其筆畫而寫,稱為「摹帖」。


  抹貼

 简化字:抹贴
  注音: ㄇㄛˇ ㄊㄧㄝ
  拼音: mǒ tiē

以溫柔的言語安撫慰藉,表示體貼。元.劉庭信〈折桂令.想人生最苦離別〉曲:「說下山盟,生則同衾,死則同穴,情極處俊句兒將人抹貼,興闌也巧舌頭生出些枝節。」


  南帖

  注音: ㄋㄢˊ ㄊㄧㄝˋ
  拼音: nán tiè

兩晉南北朝時鍾繇、王羲之、郄鑒等諸家書法的統稱。因清阮元始分書法為南北兩派,以南朝碑碣絕少,惟帖是尚,故稱鍾、王、郄諸書為「南帖」。


  粘貼

 简化字:粘贴
  注音: ㄋㄧㄢˊ ㄊㄧㄝ
  拼音: nián tiē
 相反词:剝離

用漿糊、膠水等黏合劑,使紙張或其他東西附著在另一物體上。如:「售貨員正忙著把印有價錢的標籤粘貼在商品上。」


  黏貼

 简化字:黏贴
  注音: ㄋㄧㄢˊ ㄊㄧㄝ
  拼音: nián tiē

1.黏合張貼。如:「布告欄上黏貼著百貨公司年終大特價的廣告單。」

2.利用黏合劑,如膠水、漿糊等將兩物黏合在一起。如:「黏貼信封」、「黏貼郵票」。


  寧貼

 简化字:宁贴
  注音: ㄋㄧㄥˊ ㄊㄧㄝ
  拼音: níng tiē

安寧、平靜。元.關漢卿《拜月亭》第三折:「我這些時眼跳腮紅耳輪熱,眠夢交雜不寧貼。」《永樂大典戲文三種.張協狀元.第四一出》:「伊回京闕,沒一日暫時得少歇,織素織縑不寧貼。」也作「寧帖」。


  寧帖

 简化字:宁帖
  注音: ㄋㄧㄥˊ ㄊㄧㄝ
  拼音: níng tiē

安寧、平靜。宋.王安石〈寄蔡天啟〉詩:「扶痾歸未久,吾見喜寧帖。」明.劉兌《金童玉女嬌紅記》:「我說道家裡茶飯也吃不的,睡臥也不寧帖。」也作「寧貼」。


  票貼

 简化字:票贴
  注音: ㄆㄧㄠˋ ㄊㄧㄝ
  拼音: piào tiē

指以未到期票據兌換現金。


  拼貼

 简化字:拼贴
  注音: ㄆㄧㄣ ㄊㄧㄝ
  拼音: pīn tiē

拼湊黏貼。如:「這座屏風的山水圖案是用貝殼拼貼而成的。」


  平帖

  注音: ㄆㄧㄥˊ ㄊㄧㄝ
  拼音: píng tiē

1.平靜。宋.洪邁《夷堅丙志.卷五.青田小胥》:「捕魚者方收網,忽潭水沸騰,聲如電震,急檥舟岸側以避,俄傾,一物躍出,高丈餘,復墜,水亦平帖,徐而觀之,乃陳胥之尸。」清.馬建忠《東行續錄》:「初七日晨六點鐘,起椗,九點鐘過成山岬,風靜舟穩,波紋平帖如熨。」

2.順從、順服。宋.李燾《續資治通鑑長編.卷四四四.哲宗元祐五年》:「然臣尚謂熈河遭此破壞,彼此相疑,卻欲招納,令就平帖,非得良帥,未易安也。」

3.平穩妥貼。宋.呂祖謙〈答潘叔昌〉:「為學工夫,涵泳漸漬,玩養之久,釋然心解,平帖的確,乃為有得。」《朱子語類.卷一二五.老氏.老莊》:「莊子較之老子,較平帖些。」


  鉛鐵

 简化字:铅铁
  注音: ㄑㄧㄢ ㄊㄧㄝˇ
  拼音: qiān tiě

鍍鋅的薄鐵板,多用來製造煙筒、水壺等。也稱為「鍍鋅鐵」。


  羌帖

  注音: ㄑㄧㄤ ˙ㄊㄧㄝ
  拼音: qiāng tie

俄國舊貨幣盧布票的俗稱。原流通於中東鐵路一帶,今已停用。


完整 | 简易   资料数 : 646 页数: 4/17
第一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最后页

欢迎光临!
检索方法
1、支持简繁字词检索。

2、一般字词检索,如输入:
   
   字典
   科技大学……等

3、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如输入:
   勤劳,懒惰
   努力,挺进,团结
   整齐,纷乱,健康,虚弱……等

4、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即可查看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