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词典网 Chinese.my
國語辭典 网典 康熙字典 关于

國語辭典 | 网典 | 康熙字典

國語辭典
字词:
  

  部首:凵
部外笔画:3
 总笔画:5
  注音:(3) ㄊㄨ
  拼音:(3) tū

(一)之又音。


  

  部首:宀
部外笔画:2
 总笔画:5
  注音:(3) ㄊㄨㄛˊ
  拼音:(3) tuó




橐它:駱駝。《漢書.卷九六.西域傳上.鄯善國傳》:「民隨畜牧逐水草,有驢馬,多橐它。」


  安土

  注音: ㄢ ㄊㄨˇ
  拼音: ān tǔ

1.安居本地。《漢書.卷二四.食貨志上》:「用吏多選賢良,百姓安土,歲數豐穰。」

2.隨遇而安。《易經.繫辭上》:「安土敦乎仁,故能愛。」


  安妥

  注音: ㄢ ㄊㄨㄛˇ
  拼音: ān tuǒ
 相似词:妥當

平安穩定。《宋史.卷三六五.岳飛傳》:「乞令飛屯鄂岳,不惟江西藉其聲勢,湖、廣、江、浙亦獲安妥。」《三國演義》第二五回:「關公引兵入下邳,見人民安妥不動;竟到府中,來見二嫂。」


  凹凸

  注音: ㄠ ㄊㄨˊ
  拼音: āo tú
 相似词:高低、崎嶇

凹陷和凸起。元.秦𥳑夫《趙禮讓肥》第一折:「不是我無食力身軀閃這一滑,多管是少人行山路凹凸。」《喻世明言.卷二〇.陳從善梅嶺失渾家》:「前面梅嶺,望著好生嶮峻崎嶇,凹凸難行。」


  巴圖

 简化字:巴图
  注音: ㄅㄚ ㄊㄨˊ
  拼音: bā tú

努力、設法。《負曝閑談》第一二回:「不想巴圖上進,卻學這種口頭禪來嚇人家,想來不是個安分的!」


  拔突

  注音: ㄅㄚˊ ㄊㄨˊ
  拼音: bá tú

武士、勇士。譯自蒙古語。《元史.卷九九.兵志二》:「勇敢無敵之士,曰拔突。」也作「拔都」、「霸突」。


  伯圖

 简化字:伯图
  注音: ㄅㄚˋ ㄊㄨˊ
  拼音: bà tú

霸者的事功。也作「霸圖」。


  霸突

  注音: ㄅㄚˋ ㄊㄨˊ
  拼音: bà tú

勇敢、勇士。譯自蒙古語。《元朝祕史》卷一清.李文田.注:「元文類張士觀駙馬昌王阿失碑曰:『霸突』,譯云驍勇也。」也作「拔都」、「拔突」。


  霸圖

 简化字:霸图
  注音: ㄅㄚˋ ㄊㄨˊ
  拼音: bà tú

霸者的事功。《晉書.卷九〇.良吏傳.序》:「有晉肇茲王業,光啟霸圖,授方任能,經文緯武。」也作「伯圖」。


  拔腿

  注音: ㄅㄚˊ ㄊㄨㄟˇ
  拼音: bá tuǐ

1.邁開腳步。如:「只見一聲令下,他拔腿就跑。」

2.抽身。如:「一旦染上惡習,應該立刻拔腿,不要愈陷愈深。」

3.北平方言。指吃力。如:「年紀大了,爬上這陡坡可真拔腿。」


  罷退

 简化字:罢退
  注音: ㄅㄚˋ ㄊㄨㄟˋ
  拼音: bà tuì
 相似词:罷免、罷黜

免職。《三國志.卷三.魏書.明帝紀》:「浮華不務道本者,皆罷退之。」也作「罷斥」、「罷黜」。


  白兔

  注音: ㄅㄞˊ ㄊㄨˋ
  拼音: bái tù

1.白色的兔子。《後漢書.卷一.光武帝紀下》:「九月,日南徼外蠻夷獻白雉、白兔。」

2.月亮。相傳月中有白兔,故以白兔為月的代稱。唐.杜甫〈八月十五夜月〉詩:「此時瞻白兔,直欲數秋毫。」也稱為「玉兔」。


  白團

 简化字:白团
  注音: ㄅㄞˊ ㄊㄨㄢˊ
  拼音: bái tuán

1.白色的團扇。南朝梁.簡文帝〈怨詩〉:「秋風與白團,本自不相安。」

2.一種白色甜瓜。明.李時珍《本草綱目.卷三三.果部.甜瓜》:「以色得名,則有烏瓜、白團、黃㼐、白㼐、小青、大斑之別。然其味不出乎甘香而已。」


  敗退

 简化字:败退
  注音: ㄅㄞˋ ㄊㄨㄟˋ
  拼音: bài tuì

因戰敗而撤退。如:「部隊官兵對這場仗都抱持必勝決心,絕不容敗退!」


  擺脫

 简化字:摆脱
  注音: ㄅㄞˇ ㄊㄨㄛ
  拼音: bǎi tuō
 相似词:擺落、解脫
 相反词:控制、陷溺

設法撇開牽絆的事物,不受其拘束。唐.韓偓〈送人棄官入道〉詩:「忸怩非壯志,擺脫是良圖。」《宣和畫譜.卷一八.易元吉》:「初以工花鳥專門,及見趙昌畫,乃曰:『世未乏人,要擺脫舊習,超軼古人之所未到,則可以謂名家。』」


  拜託

 简化字:拜托
  注音: ㄅㄞˋ ㄊㄨㄛ
  拼音: bài tuō
 相似词:請託、委託

託人辦事的敬詞。如:「拜託高抬貴手」。《儒林外史》第四五回:「而今拜託雲翁,並不必講發富發貴,只要地下乾暖,無風無蟻,我們愚兄弟就感激不盡了。」《文明小史》第二四回:「便進去取了三張銀票,每張壹百兩,雙手奉上,又拜託了一番。」


  敗脫

 简化字:败脱
  注音: ㄅㄞˋ ㄊㄨㄛ
  拼音: bài tuō

露出馬腳而被人識破。《元曲選.賺蒯通.第三折》:「夜深也,咱獨坐,誰想道人瞧破!呀,早將我這佯狂敗脫。」


  斑禿

 简化字:斑秃
  注音: ㄅㄢ ㄊㄨ
  拼音: bān tū

病名。一種皮膚病。部分頭髮突然脫落,經過一段時期,能自然痊癒。也稱為「鬼剃頭」、「圓禿」。


  版圖

 简化字:版图
  注音: ㄅㄢˇ ㄊㄨˊ
  拼音: bǎn tú
 相似词:疆域

1.國家的戶籍和地圖。《周禮.天官.司會》「凡在書契版圖者之貳」句下漢.鄭玄.注:「版,戶籍也。圖,土地形象,田地廣狹。」

2.泛指國家疆域。《五代史平話.周史.卷下》:「今通州既入版圖,吳越之使,可遵海而歸汴矣。」


  半途

  注音: ㄅㄢˋ ㄊㄨˊ
  拼音: bàn tú
 相似词:中途

半路。唐.李白〈登敬亭山南望懷古贈竇主簿〉詩:「百歲落半途,前期浩漫漫。」《三國演義》第八一回:「今不幸二兄半途而逝,吾安得獨享富貴耶!」


  辦妥

 简化字:办妥
  注音: ㄅㄢˋ ㄊㄨㄛˇ
  拼音: bàn tuǒ

將事情料理妥當。如:「他倆商量好後便分頭去處理,沒幾天,事情就辦妥了。」《儒林外史》第三六回:「這武相公老太太的事,你作速辦妥了,以便備文申詳。」


  邦土

  注音: ㄅㄤ ㄊㄨˇ
  拼音: bāng tǔ

國土。《書經.周官》:「司空掌邦土,居四民,時地利。」宋.吳曾《能改齋漫錄.卷九.有二中牟》:「臣瓚按,河南中牟,春秋之時,在鄭之疆內。及三卿分晉,則為魏之邦土。』」


  綁腿

 简化字:绑腿
  注音: ㄅㄤˇ ㄊㄨㄟˇ
  拼音: bǎng tuǐ

紮束褲管的布條或鬆緊帶。主要便於行動,同時能達到保護小腿與足踝的功用。


  暴徒

  注音: ㄅㄠˋ ㄊㄨˊ
  拼音: bào tú
 相似词:歹徒、凶徒、惡徒、惡人

行為強暴,擾亂社會安寧的人。如:「襲警的暴徒不消三日就已經被逮捕送辦。」


  暴土

  注音: ㄅㄠˋ ㄊㄨˇ
  拼音: bào tǔ

北平方言:(1)空中飛揚的塵土。(2)在半空中飛揚後落下的灰塵。


  報團

 简化字:报团
  注音: ㄅㄠˋ ㄊㄨㄢˊ
  拼音: bào tuán

同時擁有數家報紙的所有權的公司或個人。如:「赫斯特報團」。也稱為「報系」。


  北土

  注音: ㄅㄟˇ ㄊㄨˇ
  拼音: běi tǔ

北方。《文選.應瑒.侍五官中郎將建章臺集詩》:「往春翔北土,今冬客南淮。」


  備妥

 简化字:备妥
  注音: ㄅㄟˋ ㄊㄨㄛˇ
  拼音: bèi tuǒ

準備妥當。如:「考試前最好將相關應考文具與證件備妥,以免臨時手忙腳亂。」


  奔突

  注音: ㄅㄣ ㄊㄨˊ
  拼音: bēn tú

形容橫衝直撞,毫無目的地奔馳。漢.班固〈西都賦〉:「窮虎奔突,狂兕觸蹶。」漢.王延壽〈魯靈光殿賦〉:「遭漢中微,盜賊奔突。」


  本土

  注音: ㄅㄣˇ ㄊㄨˇ
  拼音: běn tǔ
 相反词:客土

1.原來生長的地方。《書經.多士》:「爾乃尚有爾土,爾乃尚寧幹止。」漢.孔安國.傳:「汝多為順事,乃庶幾還有汝本土。」《後漢書.卷一.光武帝紀下》:「南單于遣子入侍,奉奏詣闕。於是雲中、五原、朔方、北地、定襄、鴈門、上谷、代八郡民歸於本土。」

2.殖民國家本國的領土。相對於殖民地而言。


  邊土

 简化字:边土
  注音: ㄅㄧㄢ ㄊㄨˇ
  拼音: biān tǔ

邊遠或靠近邊界的地方。唐.高適〈燕歌行〉:「山川蕭條極邊土,胡騎憑陵雜風雨。」也作「邊地」、「邊區」。


  兵團

 简化字:兵团
  注音: ㄅㄧㄥ ㄊㄨㄢˊ
  拼音: bīng tuán

1.一種軍隊編制。

2.一部分的軍隊。如:「主力兵團」。


  屏退

  注音: ㄅㄧㄥˇ ㄊㄨㄟˋ
  拼音: bǐng tuì

斥退,叫人避開。《隋書.卷一三.音樂志上》:「聖人造樂,導迎和氣,惡情屏退,善心興起。」《三國演義》第一三回:「帝乃屏退左右,泣諭詡曰:『卿能憐漢朝,救朕命乎?』」


  病退

  注音: ㄅㄧㄥˋ ㄊㄨㄟˋ
  拼音: bìng tuì

1.病情好轉。《紅樓夢》第五二回:「晴雯吃了藥,仍不見病退,急的亂罵大夫。」

2.大陸地區指因生病而退學或退職。如:「他因病退離開學校。」


  并吞

  注音: ㄅㄧㄥˋ ㄊㄨㄣ
  拼音: bìng tūn

侵占別國領土或他人的財物、土地。《文選.郭璞.江賦》:「摠括漢泗,兼包淮湘,并吞沅澧,汲引沮漳。」《文選.揚雄.劇秦美新》:「至政破縱擅衡,并吞六國,遂稱乎始皇。」也作「併吞」。


  併吞

 简化字:并吞
  注音: ㄅㄧㄥˋ ㄊㄨㄣ
  拼音: bìng tūn
 相似词:吞噬、兼併

侵占他人財物土地或他國的領土。《五代史平話.周史.卷下》:「自取唐州破湖南後,志氣愈驕,有併吞天下之心。」《三國演義》第一一一回:「昔日武祖縱橫四海,文帝、明帝有包括宇宙之志,併吞八荒之心。」也作「并吞」。


  博徒

  注音: ㄅㄛˊ ㄊㄨˊ
  拼音: bó tú

賭徒。《史記.卷七七.魏公子列傳》:「公子聞趙有處士毛公藏於博徒,薛公藏於賣漿家。」《初刻拍案驚奇》卷九:「交遊的人,總是些劍客、博徒──殺人不償命的亡賴子弟。」


  剝脫

 简化字:剥脱
  注音: ㄅㄛ ㄊㄨㄛ
  拼音: bō tuō

1.刮除。《荀子.彊國》:「然而不剝脫,不砥厲,則不可以斷繩。」

2.脫掉。如:「這衣物是從被殺者的身上剝脫下來的。」

3.物體逐漸脫落損壞。如:「這桌面上的油漆都剝脫了好大一片。」


  餺飥

 简化字:馎饦
  注音: ㄅㄛˊ ㄊㄨㄛ
  拼音: bó tuō

湯餅。或以為湯麵。宋.陳亮〈壬寅夏答朱元晦秘書〉:「若今更不雨,恐巧新婦做不得無麵餺飥。」也作「餺飩」、「不托」、「不託」、「拉麵」。


完整 | 简易   资料数 : 3176 页数: 4/80
第一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最后页

欢迎光临!
检索方法
1、支持简繁字词检索。

2、一般字词检索,如输入:
   
   字典
   科技大学……等

3、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如输入:
   勤劳,懒惰
   努力,挺进,团结
   整齐,纷乱,健康,虚弱……等

4、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即可查看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