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词典网 Chinese.my
國語辭典 网典 康熙字典 关于

國語辭典 | 网典 | 康熙字典

國語辭典
字词:shěn
  

 简化字:声
  部首:耳
部外笔画:11
 总笔画:17
  注音: ㄕㄥ
  拼音: shēng




1.因物體撞擊或摩擦所產生,能引起聽覺的音波。如:「笑聲」、「雷聲」。

2.音樂。如:「聲色之美」。《禮記.樂記》:「感於物而動,故形於聲。」漢.鄭玄.注:「宮商角徵羽,雜比曰音,單出曰聲,亦猶見也。」

3.言語。《史記.卷八〇.樂毅傳》:「臣聞古之君子,交絕不出惡聲。」《樂府詩集.卷七三.雜曲歌辭十三.古辭.焦仲卿妻》:「阿女默無聲,手巾掩口啼,淚落便如瀉。」

4.名譽。如:「政聲」、「名聲大振」。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情采》:「諸子之徒,心非鬱陶,苟馳夸飾,鬻聲釣世,此為文而造情也。」

5.音信、音訊。《漢書.卷七六.趙廣漢傳》:「界上亭長寄聲謝我,何以不為致問?」

6.量詞。計算發聲次數的單位。如:「大叫一聲」、「三聲無奈」。

7.參見「聲母」條。

8.聲調,漢字字音的高低長短。如中古音有平聲、上聲、去聲、入聲四個聲調。




宣布、張揚。《孟子.萬章下》:「孔子之謂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聲而玉振之也。」《國語.晉語五》:「是故伐備鍾鼓,聲其罪也。」


  

  部首:手
部外笔画:5
 总笔画:8
  注音: ㄕㄣˋ
  拼音: shèn




以輾壓的方式拉長。《廣韻.去聲.震韻》:「抻,物長也。」如:「抻面」。


  

  部首:甘
部外笔画:4
 总笔画:9
  注音: ㄕㄣˋ
  拼音: shèn




1.很、非常。如:「甚多」、「甚好」、「甚佳」。

2.過分、過度。如:「欺人太甚」。


  

  部首:艸
部外笔画:9
 总笔画:13
  注音: ㄕㄣˋ
  拼音: shèn




桑樹的果實。《說文解字.艸部》:「葚,桑實也。」《詩經.衛風.氓》:「于嗟鳩兮,無食桑葚。」也作「椹」。


  

  部首:艸
部外笔画:7
 总笔画:11
  注音: ㄕㄣ
  拼音: shēn




1.長的樣子。《詩經.小雅.魚藻》:「魚在在藻,有莘其尾。」

2.眾多。如:「莘莘學子」。




姓。如宋代有莘融。


  

  部首:艸
部外笔画:11
 总笔画:15
  注音: ㄕㄣ
  拼音: shēn




人參。《廣韻.平聲.侵韻》:「蔘,人蔘,藥也。」宋.沈括《夢溪筆談.卷九.人事一》:「王荊公病喘,藥用紫團山人蔘,不可得。」



樹幹直立或高聳的樣子。《史記.卷一一七.司馬相如傳》:「紛容蕭蔘,旖旎從風。」


  

  部首:身
 总笔画:7
  注音: ㄕㄣ
  拼音: shēn




1.軀體的總稱,或專指軀幹。如:「搜身」、「翻身」、「隨身攜帶」、「身長七尺」。《孟子.告子下》:「餓其體膚,空乏其身。」《楚辭.屈原.九歌.國殤》:「首身離兮心不懲。」

2.物體的中心或主要部分。如:「車身」、「船身」、「機身」。

3.生命。如:「奮不顧身」、「捨身救人」。《石點頭.卷八.貪婪漢六院賣風流》:「五臟六腑,顯出在外,方才氣斷身絕。」

4.自己。如:「以身作則」。《論語.學而》:「吾日三省吾身。」《戰國策.趙策四》:「此其近者禍及身,遠者及其子孫。」

5.品格、修養。如:「修身齊家」。《晏子春秋.內篇.問上》:「稱身就位,計能受祿。」

6.身分、地位。如:「出身寒微」、「身敗名裂」。《論語.微子》:「不降其志,不辱其身。」

7.女子懷孕稱為「有身」。《詩經.大雅.大明》:「大任有身,生此文王。」《金瓶梅》第四〇回:「一腳躡滑了,把個六、七個月身扭吊了。」

8.量詞。計算佛像數量的單位。如:「夾道兩旁有菩薩五百身。」

9.二一四部首之一。




親自。如:「身臨其境」。《墨子.號令》:「伍有罪,若能身捕罪人,若告之吏,皆構之。」



第一人稱,相當於「我」。魏、晉朝人多自稱為「身」。《三國志.卷三六.蜀書.張飛傳》:「身是張益德也,可來共決死!」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身今日當與君共談析理。」


  

  部首:女
部外笔画:7
 总笔画:10
  注音: ㄕㄣ
  拼音: shēn




1.懷孕、懷胎。《左傳.哀公元年》:「后緡方娠,逃出自竇,歸于有仍,生少康焉。」

2.孕含、孕育。宋.蘇軾〈桂酒頌〉:「水娠黃金山空青,丹砂晨暾珠夜明。」宋.毛滂〈踏莎行.映竹幽妍〉詞:「映竹幽妍,臨池娟靚。芳苞先暖香初娠。」




身孕、胎兒。《漢書.卷一.高帝紀上》:「已而有娠,遂產高祖。」《資治通鑑.卷八三.晉紀五.惠帝元康九年》:「又詐為有娠,內稿物、產具。」


  

  部首:犬
部外笔画:5
 总笔画:8
  注音: ㄕㄥ
  拼音: shēng




鼬鼠。江東人稱為「鼪」。《集韻.去聲.勁韻》:「狌,鼠屬。」《莊子.秋水》:「騏驥驊騮,一日而馳千里,捕鼠不如狸狌。」唐.陸德明《經典釋文.卷二七.莊子音義中》:「狌,崔本作鼬。」


  

  部首:冫
部外笔画:6
 总笔画:8
  注音: ㄕㄥˇ
  拼音: shěng




𠗌冼:寒冷的樣子。《集韻.上聲.拯韻》:「冼,𠗌冼,寒貌。」


  

  部首:目
部外笔画:4
 总笔画:9
  注音: ㄕㄥˇ
  拼音: shěng




1.古代的一種行政機構名稱。如:「中書省」、「尚書省」、「門下省」。

2.地方行政區域的名稱之一。在縣之上。如:「臺灣省」、「福建省」。

3.宮禁。《三國演義》第二回:「中官統領禁省,漢家故事。」




1.節約。如:「節省」。《西遊記》第四七回:「你這等家業,也虧你省將起來的。」

2.減少、去掉。如:「省去一道不必要的手續。」

3.不要、休要。宋.黃庭堅〈江城子.畫堂高會酒闌珊〉詞:「倩人傳語問平安。省愁煩,淚休彈。」元.孟漢卿《魔合羅.楔子》:「你可便省煩惱,莫傷懷。」


  

  部首:日
部外笔画:6
 总笔画:10
  注音: ㄕㄥˋ
  拼音: shèng




熾盛、明亮。《廣韻.去聲.勁韻》:「晟,熾也。」《集韻.去聲.勁韻》:「晟,明也。」


  

 简化字:胜
  部首:力
部外笔画:10
 总笔画:12
  注音: ㄕㄥˋ
  拼音: shèng




1.占優勢。如:「勝利」、「戰勝」、「勝訴」。《孟子.梁惠王上》:「鄒人與楚人戰,則王以為孰勝?」

2.超越。如:「略勝一籌」。《論語.雍也》:「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唐.杜甫〈北征〉詩:「平生所嬌兒,顏色白勝雪。」

3.克制、制服。《論語.子路》:「善人為邦百年,亦可以勝殘去殺矣。」《呂氏春秋.季春紀.先己》:「故欲勝人者,必先自勝。」




美好的、優越的。如:「勝會」、「勝地」、「名山勝景」。


  

  部首:人
部外笔画:7
 总笔画:9
  注音:(2) ㄕㄣ
  拼音:(2) shēn




1.伸直、舒展。通「伸」。《易經.繫辭下》:「往者屈也,來者信也。」《漢書.卷六二.司馬遷傳》:「乃欲卬首信眉,論列是非。」

2.陳述表白。通「申」。《穀梁傳.隱公元年》:「春秋貴義而不貴惠,信道而不信邪。」


  

 简化字:参
  部首:厶
部外笔画:9
 总笔画:11
  注音:(2) ㄕㄣ
  拼音:(2) shēn




1.人參、沙參等藥材的總稱。一般多指人參。

2.星宿名。二十八星宿之一,為西方白虎七宿的最後一宿。

3.星官名,參宿之首,由七顆星組成,在西方屬獵戶座。


  

  部首:人
部外笔画:2
 总笔画:4
  注音:(2) ㄕㄣˊ
  拼音:(2) shén

參見「什麼」條。


  

  部首:甘
部外笔画:4
 总笔画:9
  注音:(2) ㄕㄣˊ
  拼音:(2) shén

參見「甚麼」條。


  

  部首:水
部外笔画:4
 总笔画:7
  注音:(2) ㄕㄣˇ
  拼音:(2) shěn




姓。如宋代有沈括。


  

  部首:水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1
  注音:(2) ㄕㄣˇ
  拼音:(2) shěn




魚因驚駭而四處游散。《禮記.禮運》:「故龍以為畜,故魚鮪不淰。」唐.孔穎達.正義:「淰,水中驚走也。」


  

  部首:木
部外笔画:9
 总笔画:13
  注音:(2) ㄕㄣˋ
  拼音:(2) shèn




1.桑樹的果實。晉.曹毗〈涉江賦〉:「紫蓮被翠波而抗英,碧椹乘天岸而星懸。」

2.木頭上所生的菌類。北周.庾信〈對雨詩〉:「濕楊生細椹,爛草變初螢。」


  

 简化字:渑
  部首:水
部外笔画:13
 总笔画:16
  注音:(2) ㄕㄥˊ
  拼音:(2) shéng




河川名。源出大陸地區山東省臨淄縣西北古齊城外,西北流經博興縣東南,注入時水。


  

  部首:皿
部外笔画:6
 总笔画:11
  注音:(2) ㄕㄥˋ
  拼音:(2) shèng




1.興旺、繁茂、豐富。如:「興盛」、「旺盛」、「茂盛」、「豐盛」、「盛饌」。

2.濃厚的。如:「盛情」、「盛意」。

3.大規模的。如:「盛大」、「盛舉」、「盛事」。




極,表程度之深。如:「盛怒」、「盛誇」、「盛贊」。《三國演義》第二三回:「曄盛稱操德,且曰:『丞相若記舊怨,安肯使某來結好將軍乎?』」



姓。如漢代有盛苞。


  

  部首:丿
部外笔画:9
 总笔画:10
  注音:(2) ㄕㄥˋ
  拼音:(2) shèng




1.量詞。古代計算車輛的單位。如:「萬乘之國」、「百乘之家」。

2.史書。如:「史乘」。《孟子.離婁下》:「晉之乘,楚之檮杌,魯之春秋,一也。」

3.佛教用語。本是車乘之意,用來譬喻教法,以其能載修行者到達解脫的境界。如:「大乘」、「小乘」。


  

 简化字:胜
  部首:力
部外笔画:10
 总笔画:12
  注音:(2) ㄕㄥ
  拼音:(2) shēng




禁得起、承受得了。如:「勝任」、「不勝其擾」。唐.韓愈〈題木居士〉詩二首之二:「朽蠹不勝刀鋸力,匠人雖巧欲何如。」



盡皆、全部。如:「不勝枚舉」、「不可勝數」。《孟子.梁惠王上》:「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


  挨身

  注音: ㄞ ㄕㄣ
  拼音: āi shēn

身體擠近、靠攏。《五代史平話.漢史.卷上》:「劉知遠心裡要去廝合賭錢,未敢開口,只得挨身向前看覷。」


  愛神

 简化字:爱神
  注音: ㄞˋ ㄕㄣˊ
  拼音: ài shén

羅馬神話中主宰愛情的神邱比特。參見「邱比特」條。


  安身

  注音: ㄢ ㄕㄣ
  拼音: ān shēn
 相似词:立足、容身

1.安息身心。《左傳.昭公元年》:「君子有四時:朝以聽政,晝以訪問,夕以修令,夜以安身。」晉.干寶《搜神記》卷三:「願府君安身養德,從容光大,勿以神奸,汙累天真。」

2.立身。《孔子家語.卷二.致思》:「曾子曰:『入是國也,言信於群臣,而留可也;見忠於卿大夫,則仕可也;澤施於百姓,則富可也。』孔子曰:『參之言此可謂善安身矣。』」《水滸傳》第二四回:「常言道:『人無剛骨,安身不牢。』」

3.存身、容身。《初刻拍案驚奇》卷三五:「晚間在破窯中安身,外人見他十分過的艱難,都喚他做窮賈兒。」《紅樓夢》第一回:「只得與妻子商議,且到田莊上去安身。」


  安神

  注音: ㄢ ㄕㄣˊ
  拼音: ān shén

1.凝聚精神。《後漢書.卷四九.仲長統傳》:「安神閨房,思老氏之玄虛;呼吸精和,求至人之彷彿。」

2.安定一個人的神志。《紅樓夢》第九五回:「王夫人去後,賈母叫鴛鴦找些安神定魄的藥,按方吃了。」


  安生

  注音: ㄢ ㄕㄥ
  拼音: ān shēng

1.安定生活,安居。宋.蘇軾〈論積欠六事并乞檢會應詔所論四事一處行下狀〉:「臣竊度之,每州催欠吏卒,不下五百人,以天下言之,是常有二十餘萬虎狼,散在民間,百姓何由安生。」《紅樓夢》第六九回:「你雖悔過自新,然已將人父子兄弟致于麀聚之亂,天怎容你安生。」

2.安靜、安寧。《西遊記》第三三回:「我們若喫了他師父,他肯甘心?來那門前吵鬧,莫想能得安生。」


  安聲

 简化字:安声
  注音: ㄢ ㄕㄥ
  拼音: ān shēng

息止喧噪。如:「要這幾個孩子安聲,確實不容易。」


  熬審

 简化字:熬审
  注音: ㄠˊ ㄕㄣˇ
  拼音: áo shěn

官吏苦審犯人。如:「知縣每天開堂熬審,那犯人始終咬牙不招。」


  媼神

 简化字:媪神
  注音: ㄠˇ ㄕㄣˊ
  拼音: ǎo shén

地神。《漢書.卷二二.禮樂志》:「惟泰元尊,媼神蕃釐。」唐.顏師古.注:「泰元,天也。蕃,多也。釐,福也。言天神至尊,而地神多福也。」


  八神

  注音: ㄅㄚ ㄕㄣˊ
  拼音: bā shén

1.古代齊國所祭祀的神。八神分別為:一、天主,祠天齊;二、地主,祠泰山梁父;三、兵主,祠蚩尤;四、陰主,祠三山;五、陽主,祠之罘;六、月主,祠之萊山;七、日主,祠成山;八、四時主,祠琅邪。見《史記.卷二八.封禪書》。

2.八方之神。《漢書.卷六.武帝紀》:「朕以眇身承至尊,兢兢焉惟德菲薄,不明於禮樂,故用事八神。」東漢.文穎.注:「武帝祭太一,並祭名山於太壇西南,開除八通鬼道,故言用事八神也。一曰八方之神。」《文選.揚雄.甘泉賦》:「八神奔而警蹕兮,振殷轔而軍裝。」

3.帝嚳妃所生之八子。晉.王嘉《拾遺記》卷一:「妃常夢吞日,則生一子,凡經八夢,則生八子。世謂為八神。」也作「八力」、「八翌」、「八英」。

4.周代田事所祭拜的神。參見「八蜡」條。


  拔身

  注音: ㄅㄚˊ ㄕㄣ
  拼音: bá shēn

1.脫身。《資治通鑑.卷二八五.後晉紀六.齊王開運三年》:「延壽復書言:『久處異域,思歸中國。乞發大軍應接,拔身南去。』辭旨懇密。」

2.拔擢,晉升。《晉書.卷五八.列傳.周訪》:「虓厲志貞亮,無愧古烈。未及拔身,奄隕厥命。」


  白身

  注音: ㄅㄞˊ ㄕㄣ
  拼音: bái shēn

平民。唐.高適〈宋中遇劉書記有別〉詩:「白身謁明主,待詔登雲臺。」《三國演義》第一回:「人情勢利古猶今,誰識英雄是白身?」


  拜神

  注音: ㄅㄞˋ ㄕㄣˊ
  拼音: bài shén

祭拜神明。如:「逢年過節,奶奶會到寺廟燒香拜神。」


  敗腎

 简化字:败肾
  注音: ㄅㄞˋ ㄕㄣˋ
  拼音: bài shèn

俗稱男子性能力不佳或衰弱,不及從前。


  半身

  注音: ㄅㄢˋ ㄕㄣ
  拼音: bàn shēn

約略全身的一半。《三國演義》第八回:「貂蟬於床後探半身望布,以手指心,又以手指董卓,揮淚不止。」《紅樓夢》第五五回:「平兒屈一膝於炕沿之上,半身猶立於炕下,陪著鳳姐吃了飯。」


  半生

  注音: ㄅㄢˋ ㄕㄥ
  拼音: bàn shēng

1.半輩子。形容人一生中很長的一段時間。《儒林外史》第四〇回:「但老先生這一番汗馬的功勞,……須得幾位大手筆,撰述一番,各家文集裡傳留下去,也不埋沒了這半生忠悃。」

2.還沒完全煮熟。如:「露營時,大家忙了半天,卻只煮出一鍋半生的飯。」


  梆聲

 简化字:梆声
  注音: ㄅㄤ ㄕㄥ
  拼音: bāng shēng

敲擊梆子所發出的聲音。《西遊記》第二九回:「但留半邊耳朵,聽著梆聲。」


完整 | 简易   资料数 : 4804 页数: 4/121
第一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最后页

欢迎光临!
检索方法
1、支持简繁字词检索。

2、一般字词检索,如输入:
   
   字典
   科技大学……等

3、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如输入:
   勤劳,懒惰
   努力,挺进,团结
   整齐,纷乱,健康,虚弱……等

4、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即可查看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