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词典网 Chinese.my
國語辭典 网典 康熙字典 关于

國語辭典 | 网典 | 康熙字典

國語辭典
字词:shě
  

 简化字:恶
  部首:心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2
  注音: ㄜˋ
  拼音: è




1.罪過、不良的行為。《易經.大有卦.象曰》:「君子以遏惡揚善,順天休命。」《三國志.卷三五.蜀書.諸葛亮傳》:「無惡不懲,無善不顯。」

2.疾病。《左傳.成公六年》:「郇瑕氏土薄水淺,其惡易覯。」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術解》:「郗愔信道甚精勤,常患腹內惡,諸醫不可療。」

3.汙垢、穢物。《左傳.成公六年》:「土厚水深,居之不疾,有汾澮以流其惡。」《周禮.天官.獸醫》:「凡療獸瘍,灌而劀之,以發其惡,然後藥之養之食之。」

4.糞便。《漢書.卷六三.武五子傳.昌邑哀王劉髆傳》:「陛下左側讒人眾多,如是青蠅惡矣。」《隋書.卷七二.孝義傳.田翼傳》:「母患暴痢,翼謂中毒,遂親嘗惡。」




1.不善的、壞的。《荀子.非相》:「形相雖善而心術惡,無害為小人也。」

2.粗劣的。《論語.里仁》:「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韓非子.說疑》:「不明臣之所言,雖節儉勤勞,布衣惡食,國猶自亡也。」

3.醜陋。《史記.卷六七.仲尼弟子傳.澹臺滅明傳》:「(澹臺滅明)狀貌甚惡,欲事孔子,孔子以為材薄。」《文選.謝靈運.永初三年七月十六日之郡初發都詩》:「良時不見遺,醜狀不成惡。」

4.不適、不快。《晉書.卷八〇.王羲之傳》:「中年以來,傷於哀樂,與親友別,輒作數日惡。」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身今少惡,斐逸民跡近在此,君可往問。」




極、甚。《淮南子.墬形》:「其人大面短頤,美須惡肥。」宋.辛棄疾〈臨江仙.小靨人憐都惡瘦〉詞:「小靨人憐都惡瘦,曲眉夫與長顰。」



害。《淮南子.說林》:「病熱而強之餐,救暍而飲之寒,救經而引其索,拯溺而授之石,欲救之,反為惡。」


  

  部首:艸
部外笔画:16
 总笔画:20
  注音: ㄜˋ
  拼音: è




驚駭的。通「噩」。《列子.周穆王》:「一曰正夢,二曰蘁夢。」


  

 简化字:阏
  部首:門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6
  注音: ㄜˋ
  拼音: è




阻塞、壅塞。《列子.楊朱》:「夫耳之所欲聞者音聲,而不得聽,謂之閼聰;目之所欲見者美色,而不得視,謂之閼明。」唐.劉禹錫〈唐故衡州刺史呂君集序〉:「孰能閼其勢,而爭夫光者乎?」



遮擋的器物。《荀子.禮論》:「抗折,其䫉以象槾茨番閼也。」唐.楊倞.注:「閼謂門戶壅閼風塵者。」《漢書.卷八九.循吏傳.召信臣傳》:「開通溝瀆,起水門提閼凡數十處,以廣溉灌。」


  

  部首:辵
部外笔画:12
 总笔画:16
  注音: ㄜˋ
  拼音: è




意外相遇。《爾雅.釋詁下》:「遻,見也。」晉.郭璞.注:「行而相值即見。」


  

 简化字:摄
  部首:手
部外笔画:18
 总笔画:21
  注音: ㄕㄜˋ
  拼音: shè




1.引持、牽提。《漢書.卷三二.張耳陳餘傳》:「吏嘗以過笞餘,餘欲起,耳攝使受笞。」

2.整理。《史記.卷七七.魏公子傳》:「侯生攝敝衣冠,直上載公子上坐,不讓。」

3.維持、保持。《國語.晉語四》:「姓利相更,成而不遷,乃能攝固,保其土房。」

4.留取、收。如:「攝影」、「拍攝」、「攝取鏡頭」。

5.吸引、吸取。如:「勾魂攝魄」。唐.顧況〈廣陵白沙大雲寺碑〉:「磁石攝鐵,不攝鴻毛。」《西遊記》第二〇回:「把我師父攝了,倒轉問我做甚!」

6.捉拿、拘捕。如:「勾攝」。《國語.吳語》:「攝少司馬茲與王士五人。」

7.統轄、管理。如:「統攝」。《後漢書.卷六六.陳蕃傳》:「人君者,攝天地之政,秉四海之維。」

8.代理、兼理。如:「攝政」。《孟子.萬章上》:「堯老而舜攝也。」唐.陳鴻〈東城老父傳〉:「老人見黃門侍郎杜暹出為磧西節度,攝御史大夫,始假風憲以威遠。」

9.輔佐、幫助。《詩經.大雅.既醉》:「朋友攸攝,攝以威儀。」

10. 迫近、夾處。《論語.先進》:「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

11. 保養。如:「攝生」。南朝梁.沈約〈神不滅論〉:「虛用損年,善攝增壽。」


  

  部首:虫
部外笔画:5
 总笔画:11
  注音: ㄕㄜˊ
  拼音: shé




有鱗目蛇亞目爬行動物的總稱。約二千七百種,臺灣約產五十八種。體圓長,無四肢,有鱗,口大,舌細長而分叉,體色不一,有蛻皮現象。卵生或卵胎生,分有毒跟無毒二種。


  

  部首:舌
部外笔画:2
 总笔画:8
  注音: ㄕㄜˋ
  拼音: shè




1.房屋、住宅。如:「宿舍」、「田舍」、「房舍」、「茅舍」。

2.謙稱自己的住所。如:「寒舍」、「敝舍」。

3.飼養牲畜的地方。如:「豬舍」、「牛舍」。

4.宋元時代稱顯貴人家的子弟。多見於元人小說、戲曲中。元.關漢卿《救風塵》第一折:「自家鄭州人氏,周同知的孩兒周舍是也。」元.武漢臣《玉壺春》第二折:「近日有個客人,姓甚喚做甚舍。」

5.量詞。古代計算行軍里數的單位。三十里為一舍。如:「退避三舍」。《左傳.僖公二十三年》:「若以君之靈得反晉國,晉、楚治兵,遇於中原,其辟君三舍。」

6.一宿、一夜。《左傳.莊公三年》:「凡師一宿為舍,再宿為信,過信為次。」




1.住宿、居住。《左傳.宣公二年》:「宣子田於首山,舍于翳桑。」

2.止息、停止。《左傳.哀公十五年》:「舍於孔氏之外圃。」

3.安置。《戰國策.魏策二》:「王不如舍需於側,以稽二人者之所為。」




對人謙稱自己卑幼的親屬或親戚。如:「舍弟」、「舍妹」、「舍親」。


  

  部首:寸
部外笔画:7
 总笔画:10
  注音: ㄕㄜˋ
  拼音: shè




1.用推力或彈力等送出弓箭、炮彈或某種物體。如:「發射」、「注射」、「掃射」、「噴射」。

2.猜度、猜測。如:「金銀銅鐵射一地名。」

3.用言語文字暗示或中傷。如:「影射」。《資治通鑑.卷一四.漢紀六.文帝前六年》:「胡亥今日即位而明日射人,忠諫者謂之誹謗,深計者謂之妖言,其視殺人若艾草菅然。」

4.光線映照。如:「反射」、「折射」、「光芒四射」。




有關放箭技能的訓練。《周禮.地官.大司徒》:「三曰六藝:禮、樂、射、御、書、數。」


  

 简化字:谁
  部首:言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5
  注音: ㄕㄟˊ
  拼音: shéi




1.甚麼人。表疑問。如:「誰敲門哪?」

2.任何人。表斷定的口氣。如:「這種小事誰都會作。」




難道。《漢書.卷四八.賈誼傳》:「壹動而五業附,陛下誰憚而久不為此?」


  

  部首:身
 总笔画:7
  注音: ㄕㄣ
  拼音: shēn




1.軀體的總稱,或專指軀幹。如:「搜身」、「翻身」、「隨身攜帶」、「身長七尺」。《孟子.告子下》:「餓其體膚,空乏其身。」《楚辭.屈原.九歌.國殤》:「首身離兮心不懲。」

2.物體的中心或主要部分。如:「車身」、「船身」、「機身」。

3.生命。如:「奮不顧身」、「捨身救人」。《石點頭.卷八.貪婪漢六院賣風流》:「五臟六腑,顯出在外,方才氣斷身絕。」

4.自己。如:「以身作則」。《論語.學而》:「吾日三省吾身。」《戰國策.趙策四》:「此其近者禍及身,遠者及其子孫。」

5.品格、修養。如:「修身齊家」。《晏子春秋.內篇.問上》:「稱身就位,計能受祿。」

6.身分、地位。如:「出身寒微」、「身敗名裂」。《論語.微子》:「不降其志,不辱其身。」

7.女子懷孕稱為「有身」。《詩經.大雅.大明》:「大任有身,生此文王。」《金瓶梅》第四〇回:「一腳躡滑了,把個六、七個月身扭吊了。」

8.量詞。計算佛像數量的單位。如:「夾道兩旁有菩薩五百身。」

9.二一四部首之一。




親自。如:「身臨其境」。《墨子.號令》:「伍有罪,若能身捕罪人,若告之吏,皆構之。」



第一人稱,相當於「我」。魏、晉朝人多自稱為「身」。《三國志.卷三六.蜀書.張飛傳》:「身是張益德也,可來共決死!」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身今日當與君共談析理。」


  

  部首:女
部外笔画:7
 总笔画:10
  注音: ㄕㄣ
  拼音: shēn




1.懷孕、懷胎。《左傳.哀公元年》:「后緡方娠,逃出自竇,歸于有仍,生少康焉。」

2.孕含、孕育。宋.蘇軾〈桂酒頌〉:「水娠黃金山空青,丹砂晨暾珠夜明。」宋.毛滂〈踏莎行.映竹幽妍〉詞:「映竹幽妍,臨池娟靚。芳苞先暖香初娠。」




身孕、胎兒。《漢書.卷一.高帝紀上》:「已而有娠,遂產高祖。」《資治通鑑.卷八三.晉紀五.惠帝元康九年》:「又詐為有娠,內稿物、產具。」


  

  部首:艸
部外笔画:7
 总笔画:11
  注音: ㄕㄣ
  拼音: shēn




1.長的樣子。《詩經.小雅.魚藻》:「魚在在藻,有莘其尾。」

2.眾多。如:「莘莘學子」。




姓。如宋代有莘融。


  

  部首:艸
部外笔画:11
 总笔画:15
  注音: ㄕㄣ
  拼音: shēn




人參。《廣韻.平聲.侵韻》:「蔘,人蔘,藥也。」宋.沈括《夢溪筆談.卷九.人事一》:「王荊公病喘,藥用紫團山人蔘,不可得。」



樹幹直立或高聳的樣子。《史記.卷一一七.司馬相如傳》:「紛容蕭蔘,旖旎從風。」


  

  部首:手
部外笔画:5
 总笔画:8
  注音: ㄕㄣˋ
  拼音: shèn




以輾壓的方式拉長。《廣韻.去聲.震韻》:「抻,物長也。」如:「抻面」。


  

  部首:甘
部外笔画:4
 总笔画:9
  注音: ㄕㄣˋ
  拼音: shèn




1.很、非常。如:「甚多」、「甚好」、「甚佳」。

2.過分、過度。如:「欺人太甚」。


  

  部首:艸
部外笔画:9
 总笔画:13
  注音: ㄕㄣˋ
  拼音: shèn




桑樹的果實。《說文解字.艸部》:「葚,桑實也。」《詩經.衛風.氓》:「于嗟鳩兮,無食桑葚。」也作「椹」。


  

 简化字:胜
  部首:力
部外笔画:10
 总笔画:12
  注音: ㄕㄥˋ
  拼音: shèng




1.占優勢。如:「勝利」、「戰勝」、「勝訴」。《孟子.梁惠王上》:「鄒人與楚人戰,則王以為孰勝?」

2.超越。如:「略勝一籌」。《論語.雍也》:「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唐.杜甫〈北征〉詩:「平生所嬌兒,顏色白勝雪。」

3.克制、制服。《論語.子路》:「善人為邦百年,亦可以勝殘去殺矣。」《呂氏春秋.季春紀.先己》:「故欲勝人者,必先自勝。」




美好的、優越的。如:「勝會」、「勝地」、「名山勝景」。


  

  部首:犬
部外笔画:5
 总笔画:8
  注音: ㄕㄥ
  拼音: shēng




鼬鼠。江東人稱為「鼪」。《集韻.去聲.勁韻》:「狌,鼠屬。」《莊子.秋水》:「騏驥驊騮,一日而馳千里,捕鼠不如狸狌。」唐.陸德明《經典釋文.卷二七.莊子音義中》:「狌,崔本作鼬。」


  

  部首:冫
部外笔画:6
 总笔画:8
  注音: ㄕㄥˇ
  拼音: shěng




𠗌冼:寒冷的樣子。《集韻.上聲.拯韻》:「冼,𠗌冼,寒貌。」


  

  部首:目
部外笔画:4
 总笔画:9
  注音: ㄕㄥˇ
  拼音: shěng




1.古代的一種行政機構名稱。如:「中書省」、「尚書省」、「門下省」。

2.地方行政區域的名稱之一。在縣之上。如:「臺灣省」、「福建省」。

3.宮禁。《三國演義》第二回:「中官統領禁省,漢家故事。」




1.節約。如:「節省」。《西遊記》第四七回:「你這等家業,也虧你省將起來的。」

2.減少、去掉。如:「省去一道不必要的手續。」

3.不要、休要。宋.黃庭堅〈江城子.畫堂高會酒闌珊〉詞:「倩人傳語問平安。省愁煩,淚休彈。」元.孟漢卿《魔合羅.楔子》:「你可便省煩惱,莫傷懷。」


  

  部首:日
部外笔画:6
 总笔画:10
  注音: ㄕㄥˋ
  拼音: shèng




熾盛、明亮。《廣韻.去聲.勁韻》:「晟,熾也。」《集韻.去聲.勁韻》:「晟,明也。」


  

  部首:虫
部外笔画:5
 总笔画:11
  注音:(2) ㄜˊ
  拼音:(2) é




牡蠣。閩南、臺灣地區的音讀。如:「青蚵」、「蚵仔煎」。


  𣘨

  部首:木
部外笔画:11
 总笔画:15
  注音:(2) ㄜˊ
  拼音:(2) é

(一)之又音。


  

  部首:戈
部外笔画:3
 总笔画:7
  注音:(2) ㄜˇ
  拼音:(2) ě

(一)之讀音。


  

  部首:石
部外笔画:7
 总笔画:12
  注音:(2) ㄜˇ
  拼音:(2) ě

參見「砐硪」條。


  

  部首:女
部外笔画:5
 总笔画:8
  注音:(2) ㄜˇ
  拼音:(2) ě

(一)之又音。


  

  部首:女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1
  注音:(2) ㄜˇ
  拼音:(2) ě

(一)之又音。


  

 简化字:恶
  部首:心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2
  注音:(2) ㄜˇ
  拼音:(2) ě

參見「惡心」條。


  

  部首:歹
 总笔画:4
  注音:(2) ㄜˋ
  拼音:(2) è




殘骨。《說文解字.歺部》:「歹,古文歺。」《廣韻.入聲.曷韻》:「歺,說文曰:『列骨之殘也。』凡從歺者,今亦作歹。」


  

  部首:口
部外笔画:7
 总笔画:10
  注音:(2) ㄜˋ
  拼音:(2) è

(一)之又音。


  

 简化字:额
  部首:頁
部外笔画:9
 总笔画:18
  注音:(2) ㄜˋ
  拼音:(2) è




譯音用字。常用於山名、地名等的音譯。如:「額非爾士峰」、「額魯特蒙古」。


  

  部首:阜
部外笔画:10
 总笔画:13
  注音:(2) ㄜˋ
  拼音:(2) è




1.隔絕。《戰國策.東周策》:「三國隘秦。」

2.阻止。《戰國策.楚策二》:「懷王薨,太子辭於齊王而歸,齊王隘之。」


  

 简化字:诶
  部首:言
部外笔画:7
 总笔画:14
  注音:(2) ㄝˋ
  拼音:(2) ề




1.表示答應的意思。如:「誒!我在這裡。」

2.表示招呼的意思。如:「誒!你在那裡?」


  

 简化字:叶
  部首:艸
部外笔画:9
 总笔画:13
  注音:(2) ㄕㄜˋ
  拼音:(2) shè




地名。春秋時楚國的邑地,故址約在今大陸地區河南省葉縣南方三十里。


  

  部首:欠
部外笔画:12
 总笔画:16
  注音:(2) ㄕㄜˋ
  拼音:(2) shè

參見「歙縣」、「歙硯」等條。


  

 简化字:慑
  部首:心
部外笔画:18
 总笔画:21
  注音:(2) ㄕㄜˋ
  拼音:(2) shè

(一)之又音。


  

  部首:手
部外笔画:4
 总笔画:7
  注音:(2) ㄕㄜˊ
  拼音:(2) shé




1.斷。如:「棍子折了!」

2.虧損。《漢書.卷二四.食貨志下》:「均官有以考檢厥實,用其本賈取之,毋令折錢。」《紅樓夢》第一〇〇回:「前兩天還聽見一個荒信,說是南邊當鋪也因為折了本兒收了。」


  

 简化字:阇
  部首:門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6
  注音:(2) ㄕㄜˊ
  拼音:(2) shé

參見「阿闍梨」條。


  

  部首:舌
部外笔画:2
 总笔画:8
  注音:(2) ㄕㄜˇ
  拼音:(2) shě




1.放棄、放下。通「捨」。《論語.雍也》:「犁牛之子騂且角,雖欲勿用,山川其舍諸?」《荀子.勸學》:「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2.除去、除開。《孟子.公孫丑下》:「當今之世,舍我其誰也?」

3.止息、停止。《論語.子罕》:「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部首:手
部外笔画:6
 总笔画:9
  注音:(2) ㄕㄜˋ
  拼音:(2) shè

參見「拾級」條。


完整 | 简易   资料数 : 6124 页数: 4/154
第一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最后页

欢迎光临!
检索方法
1、支持简繁字词检索。

2、一般字词检索,如输入:
   
   字典
   科技大学……等

3、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如输入:
   勤劳,懒惰
   努力,挺进,团结
   整齐,纷乱,健康,虚弱……等

4、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即可查看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