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词典网 Chinese.my
國語辭典 网典 康熙字典 关于

國語辭典 | 网典 | 康熙字典

國語辭典
字词:sān
  母喪

 简化字:母丧
  注音: ㄇㄨˇ ㄙㄤ
  拼音: mǔ sāng
 相似词:丁憂

母親去世。如:「他近遭母喪,神情看起來十分憔悴。」《明史.卷二四一.陳道亨列傳》:「遭母喪,家燬於火,僦屋以居。」


  攮嗓

  注音: ㄋㄤˇ ㄙㄤˇ
  拼音: nǎng sǎng

盡情的吃。《醒世姻緣傳》第七八回:「他也妝獃不折本,按著絕不作假,攮嗓了個夠。」


  匿喪

 简化字:匿丧
  注音: ㄋㄧˋ ㄙㄤ
  拼音: nì sāng

古時的官吏,若父母喪,不向朝廷呈報丁憂者,稱為「匿喪」。《六部成語註解.刑部》:「匿喪不舉哀:官員聞父母之喪,即報丁憂去任。倘有隱匿而不舉行者,例有重刑。」


  鳥散

 简化字:鸟散
  注音: ㄋㄧㄠˇ ㄙㄢˋ
  拼音: niǎo sàn
 相反词:鳩集

比喻人群向四方紛亂離散。《漢書.卷六四上.嚴朱吾丘主父徐嚴終王賈傳.主父偃》:「夫匈奴,獸聚而鳥散,從之如搏景,今以陛下盛德攻匈奴,臣竊危之。」《周書.卷三六.列傳.段永》:「此賊既無城柵,唯以寇抄為資,安則蟻聚,窮則鳥散,取之在速,不在眾也。」


  農桑

 简化字:农桑
  注音: ㄋㄨㄥˊ ㄙㄤ
  拼音: nóng sāng

耕種田地與植桑飼蠶。泛指一般農事生產。《漢書.卷八七.揚雄傳上》:「有田一廛,有宅一區,世世以農桑為業。」


  駑散

 简化字:驽散
  注音: ㄋㄨˊ ㄙㄢˇ
  拼音: nú sǎn

駑馬散材。比喻材質平凡庸拙。《荀子.脩身》:「庸眾駑散,則劫之以師友。」


  披散

  注音: ㄆㄧ ˙ㄙㄢ
  拼音: pī san
 相似词:披垂

散垂著下來。《儒林外史》第三八回:「只見那樹上吊的是個女人,披散了頭髮,身上穿了一件紅衫子。」


  罷散

 简化字:罢散
  注音: ㄆㄧˊ ㄙㄢˋ
  拼音: pí sàn

疲困散亂。漢.賈誼〈過秦論〉:「率罷散之卒,將數百之眾,轉而攻秦。」


  飄散

 简化字:飘散
  注音: ㄆㄧㄠ ㄙㄢˋ
  拼音: piāo sàn

隨風飛散四處。唐.雍陶〈美人春風怨〉詩:「偏能飄散同心蒂,無那愁眉吹不開。」


  破散

  注音: ㄆㄛˋ ㄙㄢˋ
  拼音: pò sàn

1.寒食節於野外祭祀祖先。宋.王溥《五代會要.卷三.寒食拜掃》:「人君奉先之道,無寒食野祭,近代莊宗,每年寒食出祭,謂之破散,故襲而行之。」

2.破壞。《漢書.卷七四.魏相傳》:「宜有以損奪其權,破散陰謀,以固萬世之基。」


  撲散

 简化字:扑散
  注音: ㄆㄨ ㄙㄢˋ
  拼音: pū sàn

消散。元.無名氏《貨郎旦》第二折:「聽的鄉談語音滑熟,打疊了心頭恨,撲散了眼下愁。」也作「撲撒」。


  普桑

  注音: ㄆㄨˇ ㄙㄤ
  拼音: pǔ sāng

人名。(西元1594~1665)法國畫家。畫風受荷蘭傳統的風格主義,和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畫家拉斐爾繪畫影響。西元一六二四年在羅馬習畫時,曾用古典主義精神對抗流行的巴洛克浮華畫風。成名後的普桑,受到法王路易十三的聘請,回國當宮廷畫師。因遭其他法國畫家嫉恨,便又回羅馬,並度完了他的餘生。晚期作品多以古典神話和聖經為題材,主要代表作有〈拜因的婦女被劫〉、〈亞卡第亞的牧人〉、〈四季〉等。


  暴桑

  注音: ㄆㄨˋ ㄙㄤ
  拼音: pù sāng

枝葉繁茂的桑樹。《公羊傳.宣公六年》:「子某時所食,活我于暴桑下者也。」


  稽顙

 简化字:稽颡
  注音: ㄑㄧˇ ㄙㄤˇ
  拼音: qǐ sǎng

以額觸地的敬禮。《管子.輕重丁》:「稱貸之家皆齊首而稽顙曰:『君之憂萌至於此,請再拜以獻堂下。』」唐.裴鉶《傳奇.裴航》:「盧顥稽顙曰:『兄既得道,如何乞一言而教授?』」


  氣嗓

 简化字:气嗓
  注音: ㄑㄧˋ ㄙㄤˇ
  拼音: qì sǎng

氣管。


  氣喪

 简化字:气丧
  注音: ㄑㄧˋ ㄙㄤˋ
  拼音: qì sàng

意氣頹喪。宋.陸游〈遊諸葛武侯書臺〉:「當時典午稱猾賊,氣喪不敢當王師。」清.薛福成〈觀巴黎油畫院記〉:「何以自繪敗狀,令人氣喪若此?」


  遣散

  注音: ㄑㄧㄢˇ ㄙㄢˋ
  拼音: qiǎn sàn
 相似词:解散
 相反词:集合、集結、徵集、收容

解散。《文明小史》第二九回:「大頭聽見這話,猶同青天裡打下了一個頂心雷,也無心去找二虎打架了。把些跟人遣散了,忙同他跑到衙門,要想找李大爺問問端的。」也作「散遣」。


  驅散

 简化字:驱散
  注音: ㄑㄩ ㄙㄢˋ
  拼音: qū sàn

驅趕使散開。如:「警方以強力水柱驅散聚集滋事的人群。」


  熱喪

 简化字:热丧
  注音: ㄖㄜˋ ㄙㄤ
  拼音: rè sāng

剛遭遇喪事。通常在喪親的一百天內,稱為「熱喪」。《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九回:「可惜我在上海往返了三次,兩次是有事,匆匆便行;一次為的是丁憂,還在熱喪裡面,不便出來逛逛。」


  冗散

  注音: ㄖㄨㄥˇ ㄙㄢˇ
  拼音: rǒng sǎn

閒散。《抱朴子.外篇.廣譬》:「或納讒而誅之,或放之乎冗散。」《晉書.卷四七.傅玄傳》:「王人賜官,冗散無事者,不督使學,則當使耕。」


  弱喪

 简化字:弱丧
  注音: ㄖㄨㄛˋ ㄙㄤˋ
  拼音: ruò sàng

年少遭亂而流落他鄉。《莊子.齊物論》:「予惡乎知惡死之非弱喪而不知歸者邪?」晉.郭象.注:「少而失其故居名為弱喪。」《南史.卷七五.隱逸傳上.顧歡傳》:「悖禮犯順,曾莫之覺,弱喪忘歸,孰識其舊?」


  三八

  注音: ㄙㄢ ㄅㄚ
  拼音: sān bā

1.每月的初八、十八、二十八日。宋.樓鑰《北行日錄》卷上:「相國寺如故,每月亦以三八日開寺。」

2.罵人頭腦不清、行為乖張、不正經。如:「康樂股長辦活動時,為了炒熱氣氛而愛搞怪,常被大家笑罵為三八。」


  三巴

  注音: ㄙㄢ ㄅㄚ
  拼音: sān bā

古時巴郡(今四川省巴縣以東至忠縣)、巴東(今雲陽、奉節等縣)、巴西(今閬中縣地)的合稱。晉.常璩《華陽國志.卷一.巴志》:「建安六年,魚復蹇胤白璋爭巴名,璋乃改永寧為巴郡,以固陵為巴東,徙羲為巴西太守,是為三巴。」唐.李白〈長干行〉:「早晚下三巴,預將書報家。」


  三板

  注音: ㄙㄢ ㄅㄢˇ
  拼音: sān bǎn

1.小船。或附掛於海船上;或長竹束成,用於近海捕魚;或首尾置炮,兩旁具槳,用以作戰。也作「舢板」、「舢舨」。

2.古代築牆用的板。每塊板二尺高,三板高六尺。《戰國策.趙策三》:「今城不沒者三板。」


  散板

  注音: ㄙㄢˇ ㄅㄢˇ
  拼音: sǎn bǎn

一種戲曲唱腔的板式。節奏長短自由,樂器慢拉或慢打,唱腔慢唱,通常用於表現悲痛的感情,有時亦用於一般敘述,情緒可依唱詞自由發揮。如平劇的散板,川劇的三板、走板,棃園戲的慢頭等。


  傘包

 简化字:伞包
  注音: ㄙㄢˇ ㄅㄠ
  拼音: sǎn bāo

降落傘摺疊成背包形狀,以備跳傘之用,稱為「傘包」。


  三寶

 简化字:三宝
  注音: ㄙㄢ ㄅㄠˇ
  拼音: sān bǎo

1.三種寶貴的事物。《老子》第六七章:「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六韜.卷一.文韜.六守》:「太公曰:『大農、大工、大商,謂之三寶。』」

2.佛教以佛陀是佛寶,佛的教法是法寶,出家團體為僧寶,此三者能令人止惡、行善、離苦、得樂,極為尊貴,故稱為「三寶」。《賢劫經》卷一:「敬三寶本決眾疑網,奉行慇懃而不休廢。」南朝梁.王琰《冥祥記.陳秀遠》:「少奉三寶,年過耳順,篤業不衰。」


  三北

  注音: ㄙㄢ ㄅㄟˇ
  拼音: sān běi

大陸地區對東北、華北、西北的合稱。


  三變

 简化字:三变
  注音: ㄙㄢ ㄅㄧㄢˋ
  拼音: sān biàn

三種變化:(1)君子三變。《論語.子張》:「子夏曰:『君子有三變,望之儼然,即之也溫,聽其言也厲。』」(2)天地運轉的三種變化。即三十年一小變,百年中變,五百年大變。見《史記.卷二七.天官書》。(3)唐代文章的三次變化。即唐初王勃、楊烱為一變,玄宗時張說為一變,大曆、貞元年間柳宗元、韓愈為一變。見《新唐書.卷二〇一.文藝傳.序》。


  三表

  注音: ㄙㄢ ㄅㄧㄠˇ
  拼音: sān biǎo

墨子對言論所提的三個標準,即本、原、用。《墨子.非命上》:「故言必有三表。何謂三表?子墨子言曰,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於何本之?上本之於古者聖王之事;於何原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實;於何用之?廢以為刑政,觀其中國家百姓人民之利,此所謂言有三表也。」


  三病

  注音: ㄙㄢ ㄅㄧㄥˋ
  拼音: sān bìng

三種疵病:(1)國畫上用筆的三種缺點。宋.郭若虛《圖畫聞見誌.卷一.敘論》:「畫有三病,皆繫用筆,所謂三者:一曰版,二曰刻,三曰結。」(2)印度古代醫學將人類的病因分成風、寒、氣三病。《阿閦佛國經.卷上》:「其佛剎無有三病,何等為三:一者風,二者寒,三者氣。」


  散兵

  注音: ㄙㄢˇ ㄅㄧㄥ
  拼音: sǎn bīng

1.遣散或逃散的兵。《史記.卷九五.夏侯嬰傳》:「漢王既至滎陽,收散兵,復振。」

2.舊時軍中供役而未經正式編制的兵士。《隋書.卷八.禮儀志三》:「事畢,大將、亞將等,各就牙帳。其馬步隊與軍中散兵,交為兩蕃,五日而代。」

3.戰鬥時各個散開,以分散目標而進攻的兵士。


  傘兵

 简化字:伞兵
  注音: ㄙㄢˇ ㄅㄧㄥ
  拼音: sǎn bīng

一種空降作戰的兵種,以跳傘方式來襲擊敵陣。也稱為「空降兵」。


  散播

  注音: ㄙㄢˋ ㄅㄛˋ
  拼音: sàn bò
 相似词:散布
 相反词:密集、集結

傳播、散布。如:「散播謠言」、「農夫將種子散播在土地上。」


  散布

  注音: ㄙㄢˋ ㄅㄨˋ
  拼音: sàn bù
 相似词:流傳、傳播、撒佈、散播
 相反词:集結、聚集

分散傳布。唐.韓愈〈和侯協律詠筍〉詩:「攢生猶有隙,散布忽無垠。」也作「散佈」。


  散步

  注音: ㄙㄢˋ ㄅㄨˋ
  拼音: sàn bù
 相似词:漫步、閑步、信步
 相反词:快步

隨意走走。唐.韋應物〈秋夜寄丘二十二員外〉詩:「懷君屬秋夜,散步詠涼天。」《西遊記》第一〇回:「獨自一個,散步荒郊草野之間。」


  三晡

  注音: ㄙㄢ ㄅㄨ
  拼音: sān bū

晡,申時。一時辰分為上、中、下,故申時稱為「三晡」。北周.庾信〈春賦〉:「百丈山頭日欲斜,三晡未醉莫還家。」《宋書.卷四一.后妃列傳.孝武文穆王皇后》:「召必以三晡為期,遣必以日出為限。」


  散財

 简化字:散财
  注音: ㄙㄢˋ ㄘㄞˊ
  拼音: sàn cái

散發錢財。比喻不積蓄。如:「散財童子」。


  三才

  注音: ㄙㄢ ㄘㄞˊ
  拼音: sān cái

1.天、地、人。《易經.說卦》:「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兼三才而兩之,故易六畫而成。」晉.潘岳〈西征賦〉:「寥廓惚恍,化一氣而甄三才,此三才者,天地人道。」也稱為「三極」。

2.三位齊名的才子:(1)晉代的潘滔、劉輿與裴邈。《晉書.卷六二.列傳.劉琨》:「時稱越府有三才:潘滔大才,劉輿長才,裴邈清才。」(2)北齊的魏收、溫子昇與刑子才。《北史.卷五六.列傳.魏收》:「與濟陰溫子昇,河間刑子才齊譽,世號三才。」


  三餐

  注音: ㄙㄢ ㄘㄢ
  拼音: sān cān

每日的三頓飯食。即早餐、午餐、晚餐。如:「三餐定食定量,是健康的基本之道。」


完整 | 简易   资料数 : 1552 页数: 4/39
第一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最后页

欢迎光临!
检索方法
1、支持简繁字词检索。

2、一般字词检索,如输入:
   
   字典
   科技大学……等

3、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如输入:
   勤劳,懒惰
   努力,挺进,团结
   整齐,纷乱,健康,虚弱……等

4、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即可查看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