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词典网 Chinese.my
國語辭典 网典 康熙字典 关于

國語辭典 | 网典 | 康熙字典

國語辭典
字词:qiā
  

 简化字:呛
  部首:口
部外笔画:10
 总笔画:13
  注音: ㄑㄧㄤ
  拼音: qiāng




因異物進入氣管,而引起噴出、猛烈咳嗽等動作。如:「慢慢吃,別嗆著了!」


  

 简化字:枪
  部首:木
部外笔画:10
 总笔画:14
  注音: ㄑㄧㄤ
  拼音: qiāng




1.武器名:(1)長棍一端嵌以尖銳的金屬頭,可用以刺擊。如:「長槍」。(2)可發射子彈以射擊目標的武器。口徑一般在十一釐米以下。如:「步槍」、「手槍」、「散彈槍」、「槍炮彈藥」。

2.形狀像槍的器物。如:「焊槍」、「煙槍」、「水槍」、「電子槍」。

3.量詞。計算槍枝發射的單位。如:「他連開三槍才打中目標。」

4.姓。如漢代有槍傳。




碰撞。《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見獄吏則頭槍地,視徒隸則心惕息。」


  

 简化字:跄
  部首:足
部外笔画:10
 总笔画:17
  注音: ㄑㄧㄤ
  拼音: qiāng




1.走動、行走。南朝宋.鮑照〈舞鶴賦〉:「始連軒以鳳蹌,終宛轉而龍躍。」

2.闖。《京本通俗小說.志誠張主管》:「張主管開房門,那人蹌將入來,閃身已在燈光背後。」




行走有節奏威儀。《詩經.齊風.猗嗟》:「巧趨蹌兮,射則臧兮。」


  

 简化字:枪
  部首:金
部外笔画:10
 总笔画:18
  注音: ㄑㄧㄤ
  拼音: qiāng




武器名:(1)長柄一端裝有尖銳的金屬頭,可用於刺擊。通「槍」。《儒林外史》第一二回:「刀、鎗、劍、戟,都還略有些講究。」(2)可發射子彈以射擊目標的武器。通「槍」。如:「手鎗」、「步鎗」、「機關鎗」。


  

  部首:爿
 总笔画:4
  注音: ㄑㄧㄤˊ
  拼音: qiáng




1.木頭劈成兩半,左半塊稱為「爿」。

2.二一四部首之一。


  

 简化字:强
  部首:弓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1
  注音: ㄑㄧㄤˊ
  拼音: qiáng




1.健壯、盛大、有力。如:「強壯」、「身強力壯」。唐.柳宗元〈愈膏肓疾賦〉:「外強中乾,精氣內傷。」

2.剛毅、堅毅。如:「頑強」。《孟子.告子下》:「樂正子強乎?」《韓非子.孤憤》:「能法之士,必強毅而勁直。」

3.堅硬。漢.王充《論衡.狀留》:「後彼春榮之木,其材強勁,車以為軸。」

4.橫暴。如:「強盜」。《紅樓夢》第一一二回:「和眾強徒打了照面,各自分頭奔南海而去。」

5.勝、優越。宋.張先〈菩薩蠻.牡丹含露真珠顆〉詞:「含笑問檀郎,花強妾貌強?」

6.有餘、略多。南朝梁.無名氏〈木蘭詩〉二首之一:「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




1.具有威權勢力的人或團體。如:「列強」、「豪強」。

2.姓。如清代有強行健。




加強。如:「強身」、「自強不息」。


  

 简化字:强
  部首:弓
部外笔画:13
 总笔画:16
  注音: ㄑㄧㄤˊ
  拼音: qiáng




1.硬弓。《說文解字.弓部》:「彊,弓有力也。」

2.姓。如漢代有彊華。




壯盛、健壯。同「強」。《書經.洪範》:「身其康彊。」《墨子.脩身》:「故君子力事日彊,願欲日逾,設壯日盛。」



加強。同「強」。《荀子.天論》:「彊本而節用,則天不能貧。」


  

 简化字:镪
  部首:金
部外笔画:11
 总笔画:19
  注音: ㄑㄧㄤˇ
  拼音: qiǎng




1.古代串錢的繩索,泛指錢幣。同「繈」。《文選.左思.蜀都賦》:「藏鏹巨萬。」唐.白居易〈贖雞〉詩:「與爾鏹三百,小惠何足論。」

2.金銀。如:「白鏹」。《南史.卷七〇.循吏傳.郭祖琛傳》:「累金積鏹,侍列如仙,不田不商,何故而爾?」


  

 简化字:羟
  部首:羊
部外笔画:7
 总笔画:13
  注音: ㄑㄧㄤˇ
  拼音: qiǎng




一種由氫、氧原子組成的原子團。參見「羥基」條。


  

 简化字:抢
  部首:手
部外笔画:10
 总笔画:13
  注音: ㄑㄧㄤˇ
  拼音: qiǎng




1.奪取。如:「搶劫」、「搶錢」。《老殘遊記》第四回:「那強盜竟在府城裡面搶了一家子。」

2.皮膚受擦傷。如:「不小心搶破了一塊皮。」

3.刮磨刀剪的刃端,使其鋒利。如:「剪子新搶過,快多了!」




爭先的、趕緊的。如:「搶購」、「搶修」、「搶著說話」。《京本通俗小說.錯斬崔寧》:「劉官人不捨,搶出門來。」


  

 简化字:戗
  部首:戈
部外笔画:10
 总笔画:14
  注音: ㄑㄧㄤˋ
  拼音: qiàng




1.支撐。如:「這堵危牆,應該戧上兩根木頭。」

2.參見「戧金」條。


  

  部首:革
部外笔画:7
 总笔画:16
  注音: ㄑㄧㄠˋ
  拼音: qiào




1.刀套。如:「還刀入鞘」。唐.盧照鄰〈劉生〉詩:「翠羽裝刀鞘,黃金飾馬鈴。」

2.用來盛裝銀物,以便轉運的中空木筒。《儒林外史》第三四回:「儘著響馬賊趕著百十個牲口,馱了銀鞘,往小路上去了。」


  

  部首:手
部外笔画:12
 总笔画:15
  注音: ㄑㄧㄠ
  拼音: qiāo




1.以物扳開、挑起。《西遊記》第二五回:「眾仙撬開門板,著手扯下床來,也只是不醒。」

2.抬。《兒女英雄傳》第三八回:「你到底撬起點腿兒來呀!」也作「翹」。


  

 简化字:跷
  部首:足
部外笔画:12
 总笔画:19
  注音: ㄑㄧㄠ
  拼音: qiāo




抬起腳來。通「蹺」。《說文解字.足部》:「舉足小高也。」


  

 简化字:乔
  部首:口
部外笔画:9
 总笔画:12
  注音: ㄑㄧㄠˊ
  拼音: qiáo




1.形容樹幹高大且樹枝往上盤旋的。《說文解字.夭部》:「喬,高而曲也。」《詩經.小雅.伐木》:「出自幽谷,遷於喬木。」唐.宋之問〈題張老松樹〉詩:「中有喬松樹,使我長歎息。」

2.罵人的話。惡劣的意思。元.石君寶《秋胡戲妻》第三折:「原來是個不曉事的喬男女。」




假裝、詐偽。如:「喬裝」、「喬扮」。明.張鳳翼《紅拂記》第一齣:「分明是長吁氣,喬說是歌遶畫梁飛。」



1.矛柄近刃處用來懸掛羽毛的地方。《詩經.鄭風.清人》:「二矛重喬,河上乎逍遙。」

2.三國時吳國的大喬、小喬。唐.杜牧〈赤壁〉詩:「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3.姓。如元代有喬吉。


  

  部首:刀
部外笔画:12
 总笔画:14
  注音: ㄑㄧㄠˊ
  拼音: qiáo




割、斷。《集韻.平聲.宵韻》:「劁,斷也,刈也。」《齊民要術.卷一.收種》:「選好穗純色者,劁刈高懸之。」


  

 简化字:谯
  部首:言
部外笔画:12
 总笔画:19
  注音: ㄑㄧㄠˊ
  拼音: qiáo




1.古代用以瞭望的樓臺。如:「譙樓」、「譙門」。

2.地名。曹操的故鄉。漢置縣,屬沛郡,三國魏置郡,故址在今大陸地區安徽省亳縣。

3.姓。如宋代有譙仲午。


  

 简化字:翘
  部首:羽
部外笔画:12
 总笔画:18
  注音: ㄑㄧㄠˊ
  拼音: qiáo




1.鳥類尾部的長羽毛。《說文解字.羽部》:「翹,尾長毛也。」

2.婦女髮上的飾物,形似鳥尾。唐.白居易〈長恨歌〉:「花鈿委地無人收,翠翹金雀玉搔頭。」




舉起、抬高。如:「翹首」、「翹望」、「翹足」。



特出。《晉書.卷八七.涼武昭王李玄盛傳》:「採殊才於巖陸,拔翹彥於無際。」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文章》:「凡此諸人,皆其翹秀者。」


  

  部首:心
部外笔画:9
 总笔画:12
  注音: ㄑㄧㄠˇ
  拼音: qiǎo




1.臉色突然凝重的樣子。《史記.卷一一七.司馬相如傳》:「二子愀然改容,超若自失。」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唯王丞相愀然變色曰:『當共戮力王室,克復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對?』」

2.有所警惕的樣子。《荀子.修身》:「見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見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


  

  部首:阜
部外笔画:5
 总笔画:8
  注音:(2) ㄚ
  拼音:(2) ā




置於語尾。通「啊」。如:「做人阿!要腳踏實地才是。」



表示疑問、驚訝等語氣。如:「阿!你怎麼啦?身體不舒服嗎?」



詞頭:(1)加在稱謂上。如:「阿婆」、「阿爹」、「阿姨」、「阿兄」。南朝梁.無名氏〈木蘭詩〉二首之一:「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2)加在名字上。如漢代曹操的小字稱為「阿瞞」、三國時蜀漢後主劉禪人稱「阿斗」。


  

  部首:肉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2
  注音:(2) ㄚ
  拼音:(2) ā

(一)之又音。


  

  部首:口
部外笔画:10
 总笔画:13
  注音:(2) ㄚˊ
  拼音:(2) á




表疑問或反詰的語氣。如:「嗄!有這種怪事?」


  

  部首:卜
部外笔画:3
 总笔画:5
  注音:(2) ㄑㄧㄚˇ
  拼音:(2) qiǎ

參見「卡脖子」條。


  

  部首:木
部外笔画:9
 总笔画:13
  注音:(2) ㄑㄧㄚˋ
  拼音:(2) qià




樂器名。即敔。參見「敔」條。


  

  部首:山
部外笔画:9
 总笔画:12
  注音:(2) ㄑㄧㄢˋ
  拼音:(2) qiàn




山林深邃的樣子。如:「嵌巉」、「嵌巖」。


  

  部首:竹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4
  注音:(2) ㄑㄧㄢˋ
  拼音:(2) qiàn




拉開竹製的弓弩。《集韻.去聲.霰韻》:「箐,張竹弓弩曰箐。」



大陸滇黔地區稱大竹林或樹木叢生的山谷為「箐」。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五下.滇遊日記三》:「又有一庵,前臨危箐,後倚峭峰。」


  

 简化字:谦
  部首:言
部外笔画:10
 总笔画:17
  注音:(2) ㄑㄧㄢˋ
  拼音:(2) qiàn




滿足。通「愜」。《禮記.大學》:「此之謂自謙。」


  

  部首:牛
部外笔画:9
 总笔画:13
  注音:(2) ㄑㄧㄢˊ
  拼音:(2) qián




地名用字:(1)如大陸地區四川犍為縣北的犍為山,一名大鹿山。(2)如大陸地區四川省的犍為縣。


  

  部首:虫
部外笔画:11
 总笔画:17
  注音:(2) ㄑㄧㄢˊ
  拼音:(2) qián

(一)之又音。


  

  部首:木
部外笔画:5
 总笔画:9
  注音:(2) ㄑㄧㄢˊ
  拼音:(2) qián




置橫木於馬口,使不能食。通「拑」。《公羊傳.宣公十五年》:「柑馬而秣之。」漢.何休.解詁:「柑者,以木銜其口,不欲令食粟,示有畜積。」


  

 简化字:强
  部首:弓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1
  注音:(2) ㄑㄧㄤˇ
  拼音:(2) qiǎng




迫使、使用強力。如:「勉強」、「強迫」、「強人所難」、「強詞奪理」。《孟子.離婁上》:「是由惡醉而強酒。」《儒林外史》第二九回:「這原是他情願的事,又沒有那個強他。」



竭力、勉力。《孟子.梁惠王下》:「君如彼何哉?強為善而已矣。」


  

 简化字:强
  部首:弓
部外笔画:13
 总笔画:16
  注音:(2) ㄑㄧㄤˇ
  拼音:(2) qiǎng




迫使、使用強力。同「強」。《晏子春秋.內篇.問上》:「任人之長,不彊其短。」



盡力、竭力。同「強」。《淮南子.脩務》:「名可務立,功可彊成。」漢.高誘.注:「彊,勉也。」


  

 简化字:呛
  部首:口
部外笔画:10
 总笔画:13
  注音:(2) ㄑㄧㄤˋ
  拼音:(2) qiàng




煙氣或味道刺激鼻腔,使人感覺不舒服。如:「嗆鼻」、「滿屋子的藥水味,嗆得人難受。」


  

 简化字:跄
  部首:足
部外笔画:10
 总笔画:17
  注音:(2) ㄑㄧㄤˋ
  拼音:(2) qiàng

參見「踉蹌」條。


  

  部首:足
部外笔画:11
 总笔画:18
  注音:(2) ㄑㄧㄤˋ
  拼音:(2) qiàng

參見「踉蹡」條。


  

 简化字:抢
  部首:手
部外笔画:10
 总笔画:13
  注音:(2) ㄑㄧㄤ
  拼音:(2) qiāng




1.碰撞、觸碰。如:「呼天搶地」。《戰國策.魏策四》:「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爾。」

2.迎、逆。元.李文蔚《燕青博魚.楔子》:「則我這白氈帽半搶風。」

3.推、拉。元.李文蔚《燕青博魚.楔子》:「小僂儸!將燕青搶出去。」《警世通言.卷九.李謫仙醉草嚇蠻書》:「喝令將李白推搶出去。」


  

 简化字:戗
  部首:戈
部外笔画:10
 总笔画:14
  注音:(2) ㄑㄧㄤ
  拼音:(2) qiāng




逆、不順。如:「戧風」、「戧口」、「戧轍兒走」。



意見牴觸、不合。《儒林外史》第四三回:「幾句就同雷太守說戧了。」


  

 简化字:镪
  部首:金
部外笔画:11
 总笔画:19
  注音:(2) ㄑㄧㄤ
  拼音:(2) qiāng

參見「鏹水」條。


  

  部首:邑
部外笔画:10
 总笔画:13
  注音:(2) ㄑㄧㄠ
  拼音:(2) qiāo




山名。約位今大陸地區河南省成皋縣境。


  

 简化字:壳
  部首:殳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2
  注音:(2) ㄑㄧㄠˋ
  拼音:(2) qiào

(一)之又音。


完整 | 简易   资料数 : 3657 页数: 4/92
第一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最后页

欢迎光临!
检索方法
1、支持简繁字词检索。

2、一般字词检索,如输入:
   
   字典
   科技大学……等

3、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如输入:
   勤劳,懒惰
   努力,挺进,团结
   整齐,纷乱,健康,虚弱……等

4、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即可查看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