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词典网 Chinese.my
國語辭典 网典 康熙字典 关于

國語辭典 | 网典 | 康熙字典

國語辭典
字词:pīng
  平疇

 简化字:平畴
  注音: ㄆㄧㄥˊ ㄔㄡˊ
  拼音: píng chóu

1.平原田地。晉.陶淵明〈癸卯歲始春懷古田舍〉詩:「平疇交遠風,良苗亦懷新。」唐.李世民〈冬狩〉詩:「金鞍移上苑,玉勒騁平疇。」

2.人名。字種瑤,號耕煙,清浙江山陰人。江西候補縣丞,著有耕煙草堂詩鈔。


  平楚

  注音: ㄆㄧㄥˊ ㄔㄨˇ
  拼音: píng chǔ

楚,叢木。「平楚」指由高處遠眺所呈現叢木齊平的景象。引申指平野、平林。南朝齊.謝朓〈郡內登望詩〉:「寒城一以朓,平楚正蒼然。」清.曹貞吉〈掃花游.元宵過也〉詞:「元宵過也,看春色蘼蕪,澹煙平楚。」


  平川

  注音: ㄆㄧㄥˊ ㄔㄨㄢ
  拼音: píng chuān

平坦的地勢。漢.揚雄〈幽州箴〉:「蕩蕩平川,惟冀之別。」宋.陸游〈漢宮春.羽箭雕弓〉詞:「羽箭雕弓,憶呼鷹古壘,截虎平川。」


  軿湊

 简化字:軿凑
  注音: ㄆㄧㄥˊ ㄘㄡˋ
  拼音: píng còu

把零星的東西聚合在一起。《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今我同兩個好的弟兄,軿湊得一兩銀子在此,也辦不成甚貨?」


  平蹉

  注音: ㄆㄧㄥˊ ㄘㄨㄛ
  拼音: píng cuō

掃蕩、平定。《董西廂》卷三:「馬上笑呵呵,把賊眾欲平蹉。」


  瓶膽

 简化字:瓶胆
  注音: ㄆㄧㄥˊ ㄉㄢˇ
  拼音: píng dǎn

保溫瓶中間裝水的部分。本為玻璃鍍水銀的製品,今則有鋁製或塑膠合成品等。


  憑單

 简化字:凭单
  注音: ㄆㄧㄥˊ ㄉㄢ
  拼音: píng dān
 相似词:憑據、字據

1.作為領取財物或作證據用的單據。如:「我們到郵局領錢或領包裹時,都要以憑單領取。」

2.證書。清.薛福成〈振百工說〉:「由是國家給予憑單,俾獨享其利。」


  平旦

  注音: ㄆㄧㄥˊ ㄉㄢˋ
  拼音: píng dàn
 相似词:平明、天亮、黎明

天亮的時候。古人根據天色把夜半以後分為雞鳴、昧旦、平旦三階段;昧旦指天將亮而未亮的時間,平旦指天亮的時間。《孟子.告子上》:「其日夜之所息,平旦之氣,其好惡與人相近也者幾希?」南朝宋.鮑照〈代放歌行〉:「雞鳴洛城裡,禁門平旦開。」


  平淡

  注音: ㄆㄧㄥˊ ㄉㄢˋ
  拼音: píng dàn
 相似词:平平、平常、清淡
 相反词:出色、嚴重、精彩、精美、密切

1.平常無奇。南朝梁.鍾嶸《詩品.卷中.晉弘農太守郭璞詩》:「憲章潘岳,文體相暉,彪炳可玩。始變中原平淡之體,故稱中興第一。」《兒女英雄傳》第一九回:「天下的聰明好勝人,大概都是看了聖賢的庸行學問,覺得平淡,定要再高一層,轉弄到流為怪癖。」

2.比喻人平和淡泊。如:「他為人平淡,謝絕一切交際應酬。」《晉書.卷六七.列傳.郗鑒》:「彥輔道韻平淡,體識沖粹。」


  平等

  注音: ㄆㄧㄥˊ ㄉㄥˇ
  拼音: píng děng
 相似词:同等

1.彼此同等、相等。《文明小史》第一八回:「無論他是什麼人,我等皆當平等相看,把他引而進之,豈宜疏而遠之?」

2.縣名。在河南省洛陽縣西南,位於伊河之西。


  平糴

 简化字:平籴
  注音: ㄆㄧㄥˊ ㄉㄧˊ
  拼音: píng dí

平價買進米糧。舊時官府在農作豐收時,平糴儲存米糧,待荒年時售出,以平穩市價。《明史.卷一八三.列傳.周經》:「請如洪武間例,悉出官帑平糴,毋奪民財,考績毋專以積粟為能。」


  平底

  注音: ㄆㄧㄥˊ ㄉㄧˇ
  拼音: píng dǐ

底面平坦而沒有凸出物。如:「平底鞋」、「平底鍋」。


  平地

  注音: ㄆㄧㄥˊ ㄉㄧˋ
  拼音: píng dì
 相反词:高山

1.平坦的土地。《大宋宣和遺事.元集》:「恃著強力,不用水向平地上推了舟船,共他徒黨在家為淫亂之行。」《老殘遊記》第一五回:「店後有個大坑塘,卻早凍得如平地了。」

2.整平地面。《論語.子罕》:「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

3.忽然的,無緣無故的。如:「平地風波」。《永樂大典戲文三種.張協狀元.第三一出》:「跳過禹門三尺浪,俄然平地一聲雷。」


  平雕

  注音: ㄆㄧㄥˊ ㄉㄧㄠ
  拼音: píng diāo

一種在平面上雕刻的藝術,可分為陽刻、陰刻二種。凡刻掉背景,保留圖形稱為「陽刻」,而保留背景,將圖形凹刻者,稱為「陰刻」。


  憑弔

 简化字:凭吊
  注音: ㄆㄧㄥˊ ㄉㄧㄠˋ
  拼音: píng diào

對著遺跡追念古人或舊事。如:「他站在山上,憑弔那座古廟。」


  平釘

 简化字:平钉
  注音: ㄆㄧㄥˊ ㄉㄧㄥˋ
  拼音: píng dìng

裝訂書籍的方法。將鐵絲釘在內頁書背側,包上封面,再經三面裁切成書,是一種成本低、作業迅速的裝訂方式,適用於一般普通書刊。


  平頂

 简化字:平顶
  注音: ㄆㄧㄥˊ ㄉㄧㄥˇ
  拼音: píng dǐng

1.物體頂端平坦的部分。如:「偉人的銅像將立於紀念碑的平頂上,供後人瞻仰。」《清史稿.卷一〇二.輿服志一》:「庶民車,黑油,齊頭,平頂,皂幔。轎同車制。其用雲頭者禁之。」

2.男子髮式的一種。留有短髮,頭頂剪平。如:「他剪了個平頂頭。」


  平定

  注音: ㄆㄧㄥˊ ㄉㄧㄥˋ
  拼音: píng dìng
 相似词:平穩、平服

1.平穩安定。如:「他激動的情緒漸漸平定下來。」

2.平息動亂。《五代史平話.梁史.卷上》:「黃帝乃依陣布軍,遂殺死炎帝,活捉蚩尤,萬國平定。」《三國演義》第八〇回:「王上平定四海,功德昭於天下。」

3.辨治決定。《後漢書.卷四六.陳寵傳》:「宜令三公,廷尉平定律令。」

4.縣名。參見「平定縣」條。


  評定

 简化字:评定
  注音: ㄆㄧㄥˊ ㄉㄧㄥˋ
  拼音: píng dìng

評定等第。如:「教育評定,是對於學校的行政措施、教學設備、課程配置、教育效果等等,評定其優劣得失,以為輔導考核的依據。」


  評斷

 简化字:评断
  注音: ㄆㄧㄥˊ ㄉㄨㄢˋ
  拼音: píng duàn
 相似词:評議、仲裁

評議決斷。《晉書.卷四七.傅玄傳》:「撰論經國九流及三史故事,評斷得失,各為區例,名為傅子。」


  評度

 简化字:评度
  注音: ㄆㄧㄥˊ ㄉㄨㄛˋ
  拼音: píng duò

商量、研究。《董西廂》卷三:「多謝紅娘見察,我與你試評度:這一門親事,全在你成合。」


  屏藩

  注音: ㄆㄧㄥˊ ㄈㄢˊ
  拼音: píng fán

遮蔽、保護。如:「長城在漢、魏時代是屏藩中原的重要建築。」也作「屏翰」、「藩屏」。


  平反

  注音: ㄆㄧㄥˊ ㄈㄢ
  拼音: píng fān
 相似词:雪冤、昭雪

推翻錯判,洗雪冤情。《漢書.卷三六.楚元王傳》:「每行京兆尹事,多所平反罪人。」《清史稿.卷二七三.郎廷佐列傳》:「擢江西贛州知府,平反冤獄,居官有聲。」


  平凡

  注音: ㄆㄧㄥˊ ㄈㄢˊ
  拼音: píng fán
 相似词:平常、普通、尋常、庸俗
 相反词:特殊、偉大、卓越、出眾、超卓、優越、雋拔、出色

平常、不出色。宋.朱熹〈齋居感興詩.序〉:「欲效其體,作十數篇,顧以思致平凡,筆力萎弱,竟不能居。」


  平方

  注音: ㄆㄧㄥˊ ㄈㄤ
  拼音: píng fāng

數學上某數自乘的積。如2×2=4=2²,故4為2的平方。也稱為「二次冪」、「二次方」。


  平房

  注音: ㄆㄧㄥˊ ㄈㄤˊ
  拼音: píng fáng
 相反词:樓房

無樓的房子。如:「隨著居民經濟的好轉,原本隨處可見的平房,紛紛改建成高樓大廈。」


  平放

  注音: ㄆㄧㄥˊ ㄈㄤˋ
  拼音: píng fàng
 相反词:豎立

水平放置。如:「這件擺設最好平放在那個角落。」


  平分

  注音: ㄆㄧㄥˊ ㄈㄣ
  拼音: píng fēn
 相似词:等分、均分
 相反词:獨占、獨吞

平均分配。《史記.卷六四.司馬穰苴傳》:「悉取將軍之資糧享士卒,身與士卒平分糧食。」《儒林外史》第一三回:「老婆白白送你,還可以發得幾百銀子財!你須要大大的請我,將來銀子同我平分,我纔和你說。」


  評分

 简化字:评分
  注音: ㄆㄧㄥˊ ㄈㄣ
  拼音: píng fēn

根據已定的標準,考察事物的成果或表現,而給予相當數值的評定,稱為「評分」。如:「評分標準」。


  屏風

 简化字:屏风
  注音: ㄆㄧㄥˊ ㄈㄥ
  拼音: píng fēng

室內用來擋風或隔間、遮蔽的用具。形狀像門,有單扇、多扇之分,可以折疊。一般用木頭、竹子、塑膠做框,蒙上布或鑲上玉石。古人的屏風,與今略有不同,主要在於它重量輕,便於移動,無扇的形式,作長方形,下面大多沒有腳,屏風上面裱有字畫。《史記.卷七十五.孟嘗君傳》:「孟嘗君侍客坐語,而屏風後常有侍史,主記君所與客語。」也作「屏門」、「屏障」。


  萍浮

  注音: ㄆㄧㄥˊ ㄈㄨˊ
  拼音: píng fú

像浮萍那樣漂泊無定。《後漢書.卷三五.鄭玄傳》:「而黃巾為害,萍浮南北,復歸邦鄉。」清.夏敬觀〈八聲甘州.聽愁霖一陣打窗來〉詞:「廿載萍浮南北,問故鄉何所?」


  平伏

  注音: ㄆㄧㄥˊ ㄈㄨˊ
  拼音: píng fú

降服、平定。元.無名氏《小尉遲》第二折:「某奏過聖人,著尉遲老將軍去平伏此寇。」


  平服

  注音: ㄆㄧㄥˊ ㄈㄨˊ
  拼音: píng fú
 相似词:平定

1.安定。如:「平服邊疆」、「平服蠻荒」。

2.復原。宋.洪邁《夷堅丙志.卷一三.郭瑞友》:「未藥盡眼明,至是年十月,平服如初。」《紅樓夢》第二六回:「寶玉養過了三十三天之後,不但身體強壯,亦且連臉上瘡痕平服。」也作「平復」。

3.平息。《紅樓夢》第六〇回:「眾人沒法,只得回探春:『一時難查,慢慢訪查。凡有口舌不妥的,一總來回了責罰。』探春氣漸漸平服方罷。」《文明小史》第三八回:「卑職雖然於交涉上頭略知一二,只怕這件事原底子上鬧得太大了,一時難以平服。」


  平撫

 简化字:平抚
  注音: ㄆㄧㄥˊ ㄈㄨˇ
  拼音: píng fǔ

安撫。如:「董事長親自出面解釋公司的新政策,以平撫員工不滿的情緒。」


  平阜

  注音: ㄆㄧㄥˊ ㄈㄨˋ
  拼音: píng fù

阜,土山。平阜指高而平正的地方。


  平復

 简化字:平复
  注音: ㄆㄧㄥˊ ㄈㄨˋ
  拼音: píng fù

1.戰爭後回復到平安的狀態。《三國演義》第五九回:「關中邊遠,若群賊各依險阻,征之非一二年不可平復。」

2.復原。《漢書.卷六四下.王襃傳》:「詔使襃等皆之太子宮虞侍太子,朝夕誦讀奇文及所自創作。疾平復,乃歸。」《高僧傳.卷九.竺佛圖澄》:「澄迺取楊枝咒之,須臾能起,有頃平復。」也作「平服」。

3.平息。《儒林外史》第一八回:「我昨日問他的,那事已經平復,仍舊立的是他二令郎。」


  平皋

  注音: ㄆㄧㄥˊ ㄍㄠ
  拼音: píng gāo

皋,水岸。「平皋」指水邊平地。晉.嵇康〈贈秀才入軍〉詩五首之四:「流磻平皋,垂綸長川。」北齊.王巾〈頭陀寺碑文〉:「東望平皋,千里超忽。」


  憑高

 简化字:凭高
  注音: ㄆㄧㄥˊ ㄍㄠ
  拼音: píng gāo

臨高。南朝梁.王僧孺〈落日登高〉詩:「憑高且一望,目極不能捨。」唐.韋莊〈婺州水館重陽日作〉詩:「異國逢佳節,憑高獨苦吟。」


  萍梗

  注音: ㄆㄧㄥˊ ㄍㄥˇ
  拼音: píng gěng

萍梗隨水漂流,不固定於土中。比喻居處不定。唐.白居易〈東南行一百韻寄通州元九侍御澧州李十一舍人果州崔二十二使君開州韋大員外庾三十二補闕杜十四拾遺李二十助教員外竇七校書〉:「身方逐萍梗,年欲近桑榆。」唐.許渾〈晨自竹徑至龍興寺崇隱上人院〉詩:「客路隨萍梗,鄉園失薜蘿。」


  評估

 简化字:评估
  注音: ㄆㄧㄥˊ ㄍㄨ
  拼音: píng gū

根據預定的準則,去衡量方案已有或將有的效果,以決定其可行性,供選擇或改進的參考。如:「捷運工程對沿線環境的影響,已委託某研究所進行評估。」


完整 | 简易   资料数 : 984 页数: 4/25
第一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最后页

欢迎光临!
检索方法
1、支持简繁字词检索。

2、一般字词检索,如输入:
   
   字典
   科技大学……等

3、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如输入:
   勤劳,懒惰
   努力,挺进,团结
   整齐,纷乱,健康,虚弱……等

4、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即可查看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