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词典网 Chinese.my
國語辭典 网典 康熙字典 关于

國語辭典 | 网典 | 康熙字典

國語辭典
字词:
  

  部首:气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2
  注音: ㄌㄩˋ
  拼音: lǜ




(chlorine,Cl)化學元素。原子序17。非金屬鹵族元素之一。氯氣為黃綠色腐蝕性氣體,比空氣重,有毒,具臭味。可供漂白、消毒等用途。


  

 简化字:绿
  部首:糸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4
  注音: ㄌㄩˋ
  拼音: lǜ




一種像青草、樹葉的顏色,可用藍色和黃色顏料混合而成。《說文解字.糸部》:「綠,帛青黃色也。」宋.楊萬里〈江水〉詩:「水色本正白,積深自成綠。」



1.綠色的。如:「綠苔」、「紅花綠葉」、「綠意盎然」。

2.形容因生氣、著急或驚嚇時的臉部表情。如:「看到這麼多學生不及格,老師氣得臉都綠了。」




變成綠色。唐.王維〈送別〉詩:「春草年年綠,王孫歸不歸?」宋.蔣捷〈一翦梅.一片春愁待酒澆〉詞:「紅了櫻桃,綠了芭蕉。」


  

 简化字:陆
  部首:阜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1
  注音: ㄌㄨˋ
  拼音: lù




1.高出水面的平地。如:「大陸」、「登陸」。宋.王安石〈書任村馬鋪〉詩:「投老經過身獨在,當時洲渚今平陸。」

2.旱路、陸路。如:「水陸交通」。《墨子.非樂上》:「舟用之水,車用之陸。」

3.姓。如宋代有陸九淵。




跳躍。《莊子.馬蹄》:「齕草飲水,翹足而陸,此馬之真性也。」


  

  部首:雨
部外笔画:13
 总笔画:21
  注音: ㄌㄨˋ
  拼音: lù




1.靠近地面的水蒸氣,夜間遇冷而凝結成的小水珠。《楚辭.屈原.離騷》:「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唐.杜甫〈月夜憶舍弟〉詩:「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2.芳香可飲的酒或液體。如:「玫瑰露」、「果子露」。

3.姓。如漢代有露平。




表現、顯現。如:「顯露」、「表露」、「暴露」、「原形畢露」。


  

  部首:艸
部外笔画:11
 总笔画:15
  注音: ㄌㄨˋ
  拼音: lù




長大的樣子。《詩經.小雅.蓼莪》:「蓼蓼者莪,匪莪伊蒿。」漢.鄭玄.箋:「蓼蓼,長大貌。」


  

 简化字:虏
  部首:虍
部外笔画:7
 总笔画:13
  注音: ㄌㄨˇ
  拼音: lǔ




1.捉住、擒獲。《說文解字.毌部》:「虜,獲也。」《史記.卷九二.淮陰侯傳》:「於是漢兵夾擊,大破虜趙軍。」

2.搶奪、掠取。《史記.卷一〇八.韓長孺傳》:「匈奴虜略千餘人及畜產而去。」晉.張載〈七哀詩〉二首之一:「珠柙離玉體,珍寶見剽虜。」




1.爭戰中俘獲的敵人。如:「俘虜」。《詩經.大雅.常武》:「鋪敦淮濆,仍執醜虜。」

2.奴隸、僕人。《韓非子.說難》:「伊尹為宰,百里奚為虜。」《史記.卷八七.李斯傳》:「慈母有敗子而嚴家無格虜。」

3.對敵人輕蔑的稱呼。宋.蘇軾〈念奴嬌.大江東去〉詞:「羽扇綸巾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喻世明言.卷三十九.汪信之一死救全家》:「官府只慮我北去通虜,決不疑在近地。」


  

 简化字:掳
  部首:手
部外笔画:13
 总笔画:16
  注音: ㄌㄨˇ
  拼音: lǔ




搶奪、俘虜。如:「擄人勒贖」。《東觀漢記.卷九.馮異傳》:「更始諸將,縱橫暴虐,所至擄掠,百姓失望。」《水滸傳》第三二回:「恭人被清風山強人擄去了。」


  

 简化字:娈
  部首:女
部外笔画:19
 总笔画:22
  注音: ㄌㄨㄢˊ
  拼音: luán




美好。《詩經.邶風.靜女》:「靜女其孌,貽我彤管。」


  孿

 简化字:孪
  部首:子
部外笔画:19
 总笔画:22
  注音: ㄌㄨㄢˊ
  拼音: luán




雙胞胎。《說文解字.子部》:「孿,一乳兩子也。」



雙生的。《戰國策.韓策三》:「夫孿子之相似者,唯其母知之而已。」


  

 简化字:脔
  部首:肉
部外笔画:19
 总笔画:25
  注音: ㄌㄨㄢˊ
  拼音: luán




把肉切割、分解成肉塊。《漢書.卷九九.王莽傳下》:「軍人分裂莽身,支節肌骨臠分,爭相殺者數十人。」



參見「臠臠」條。


  

 简化字:挛
  部首:手
部外笔画:19
 总笔画:23
  注音: ㄌㄩㄢˊ
  拼音: lüán




1.牽繫、連繫。《說文解字.手部》:「攣,係也。」《易經.中孚.九五》:「有孚攣如,無咎。」唐.孔穎達.正義:「攣如者,相牽繫不絕之名也。」明.陸采《懷香記》第四〇齣:「赤繩早攣雙踵,並締茲蘿。」或讀為ㄌㄨㄢˊ luán。

2.手、足因抽搐而彎曲不能伸直。《集韻.去聲.線韻》:「攣,手足曲病。」如:「痙攣」。《三國志.卷二.魏書.文帝紀》「冬十月,授楊彪光祿大夫」句下裴松之注引《續漢書》曰:「彪見漢祚將終,自以累世為三公,恥為魏臣,遂稱足攣,不復行。」或讀為ㄌㄨㄢˊ luán。


  

 简化字:抡
  部首:手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1
  注音: ㄌㄨㄣˊ
  拼音: lún




選擇。《說文解字.手部》:「掄,擇也。」《國語.晉語八》:「君掄賢人之後,有常位於國者而立之。」


  

 简化字:纶
  部首:糸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4
  注音: ㄌㄨㄣˊ
  拼音: lún




1.青色的絲帶。《說文解字.糸部》:「綸,糾青絲綬也。」《後漢書.卷四九.仲長統傳》:「身無半通青綸之命,而竊三辰龍章之服。」

2.釣魚用的絲線。戰國楚.宋玉〈釣賦〉:「所謂善釣者,其竿非竹,其綸非絲。」南朝陳.陰鏗〈江津送劉光祿不及〉詩:「林寒正下葉,釣晚欲收綸。」

3.皇帝的旨意。唐.王勃〈春思賦〉:「朝昇玉署調天紀,夕憩金閨奉帝綸。」

4.姓。如三國時魏國有綸直。


  

 简化字:论
  部首:言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5
  注音: ㄌㄨㄣˋ
  拼音: lùn




1.分析、研議。如:「談論」、「議論」、「討論」。《文選.諸葛亮.出師表》:「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歎息痛恨於桓靈也。」

2.評定、推斷。如:「論罪」、「以小論大」。《史記.卷七.項羽本紀》:「宋義論武信君之軍必敗,居數日,軍果敗。」

3.敘述、陳述。如:「一概而論」、「相提並論」。《淮南子.脩務》:「書傳之微者,唯聖人能論之。」

4.依據、按照。如:「論理」、「論件計酬」。《史記.卷五三.蕭相國世家》:「漢五年,既殺項羽定天下,論功行封。」

5.比作、視同、處理。如:「以棄權論」、「以作廢論」、「告訴乃論」。

6.顧及、考慮。如:「不論是非」、「無論如何」。唐.李賀〈公莫舞歌〉:「漢王今日頒秦印,絕臏刳腸臣不論。」




1.主張、學說。如:「進化論」、「相對論」。宋.沈括《夢溪筆談.卷二六.藥議》:「世俗似此之論甚多,皆謬說。」

2.文體名。主要以對人或事的議論為內容。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論說》:「論也者,彌綸群言,而精研一理者也。」


  

 简化字:泺
  部首:水
部外笔画:15
 总笔画:18
  注音: ㄌㄨㄛˋ
  拼音: luò




河川名。發源於今大陸地區山東省濟南市,東流為小青河,北流注入濟水。


  

 简化字:啰
  部首:口
部外笔画:19
 总笔画:22
  注音: ㄌㄨㄛˊ
  拼音: luó




1.小兒語。《廣韻.平聲.歌韻》:「囉,小兒語也。」

2.參見「嘍囉」條。




歌曲中的襯字。《雍熙樂府.卷一五.黃鶯兒.唱一會囉哩囉曲》:「唱一會囉哩囉,論清閑誰似我?」


  

  部首:石
部外笔画:5
 总笔画:10
  注音: ㄌㄨㄛˇ
  拼音: luǒ

參見「磊砢」條。


  

  部首:口
部外笔画:6
 总笔画:9
  注音: ㄌㄨㄛˋ
  拼音: luò




由喉頭用力清出異物來。如:「咯血」。


  

 简化字:络
  部首:糸
部外笔画:6
 总笔画:12
  注音: ㄌㄨㄛˋ
  拼音: luò




1.綿絮、粗綿。《說文解字.糸部》:「絡,絮也。」

2.網。《文選.張衡.西京賦》:「振天維,衍地絡。」李善注引薛綜曰:「絡,網也。」

3.繩索。唐.王勃〈乾元殿頌〉:「祥飛井絡,震鱗題瑞朔之元。」

4.馬籠頭。南朝梁.簡文帝〈西齋行馬詩〉:「晨風白金絡,桃花紫玉珂。」唐.李白〈陌上桑〉詩:「五馬如飛龍,青絲結金絡。」

5.瓜果內的網狀纖維。如:「橘絡」、「絲瓜絡」。

6.中醫上指人體的血管和神經系統。如:「經絡」、「脈絡」。




1.纏繞。宋.陸游〈山園書觸目〉詩:「瘦篁穿石竅,古蔓絡松身。」

2.包羅。《文選.班固.西都賦》:「罘網連紘,籠山絡野。」

3.套住。唐.李賀〈莫愁曲〉:「青絲繫五馬,黃金絡雙牛。」

4.維繫、聯繫。如:「聯絡」、「籠絡人心」。


  

  部首:酉
部外笔画:6
 总笔画:13
  注音: ㄌㄨㄛˋ
  拼音: luò




以動物乳汁所製成的半凝固食品。明.張自烈《正字通.酉部》:「酪,牛馬乳所造。」如:「乳酪」、「牛酪」。


  

  部首:艸
部外笔画:9
 总笔画:13
  注音: ㄌㄨㄛˋ
  拼音: luò




1.脫落、凋墜。唐.李白〈古風〉詩五九首之一四:「木落秋草黃,登高望戎虜。」宋.秦觀〈一斛珠.碧雲寥廓〉詞:「江山滿眼今非昨,紛紛木葉風中落。」

2.掉下、降低。如:「落淚」、「落價」。唐.李商隱〈常娥〉詩:「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宋.蘇軾〈後赤壁賦〉:「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3.陷入、掉入。晉.陶淵明〈歸園田居詩〉五首之一:「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晉書.卷五四.陸雲傳》:「於水中顧見其影,因大笑落水,人救獲免。」

4.除去。唐.劉長卿〈戲贈干越尼子歌〉:「厭向春江空浣沙,龍宮落髮披袈裟。」《宋史.卷三〇四.劉師道傳》:「幾道既擢第,事泄,詔落其籍,永不預舉。」

5.掉在後面。唐.李白〈流夜郎贈辛判官〉詩:「氣岸遙凌豪士前,風流肯落他人後。」

6.衰敗。如:「衰落」、「家道中落」。清.蔣士銓〈鳴機夜課圖記〉:「越二載,生銓,家益落,歷困苦窮乏,人所不能堪者。」

7.停留。如:「落腳」、「話音未落」。唐.劉長卿〈入桂渚次砂牛石穴〉詩:「片帆落桂渚,獨夜依楓林。」

8.留下。如:「落款」、「不落痕跡」。

9.得到。《紅樓夢》第三四回:「伏侍一場,大家落個平安,也算是造化了。」

10.歸屬。如:「重擔落在誰身上?」唐.杜甫〈將適吳楚留別章使君〉詩:「不意青草湖,扁舟落吾手。」




1.掉下的、凋零的。如:「落英繽紛」。唐.白居易〈長恨歌〉:「西宮南苑多秋草,落葉滿階紅不掃。」

2.餘留的。《石點頭.卷四.瞿鳳奴情愆死蓋》:「我只當做個老丫頭,情愿以大作小,服事你終身。拾些殘頭落腳,量不占住你正扇差徭,一舉兩得,可好麼?」

3.稀疏、冷清的。如:「寥落」、「疏落」。《史記.卷一二〇.鄭當時傳》:「家貧,賓客益落。」

4.伶俐。如:「俐落」。




1.人所聚居的地方。如:「村落」、「部落」。唐.杜甫〈兵車行〉:「君不聞漢家山東二百州,千村萬落生荊杞。」

2.停留、停頓的地方。如:「下落」、「著落」。

3.量詞。計算成堆成疊物品的單位。如:「一落書」、「兩落碗」。

4.姓。如漢代有落閎。


  

 简化字:瘘
  部首:疒
部外笔画:11
 总笔画:16
  注音:(2) ㄌㄩˊ
  拼音:(2) lǘ

參見「痀瘻」條。


  

  部首:豸
部外笔画:11
 总笔画:18
  注音:(2) ㄌㄩˊ
  拼音:(2) lǘ

(一)之又音。


  

 简化字:垒
  部首:土
部外笔画:15
 总笔画:18
  注音:(2) ㄌㄩˋ
  拼音:(2) lǜ

參見「鬱壘」條。


  

  部首:手
部外笔画:7
 总笔画:10
  注音:(2) ㄌㄩˇ
  拼音:(2) lǚ




1.採取。《詩經.周南.芣苢》:「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2.用手指順著抹過去,使物體平順、光溜。如:「捋鬍鬚」。《樂府詩集.卷二八.相和歌辭三.無名氏.陌上桑》:「行者見羅敷,下擔捋髭鬚。」

3.拿取。《聊齋志異.卷二.巧娘》:「婦欲捋衣視生,一振衣,書落榻上。」


  

 简化字:娄
  部首:女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1
  注音:(2) ㄌㄩˇ
  拼音:(2) lǚ




多次、屢次。《說文解字.女部》「婁」字清.段玉裁.注:「婁,婁之義又為數也。此正如窗牖、麗廔之多孔也,而轉其音為力住切。俗乃加尸旁為屢字。古有婁無屢也。」《漢書.卷六四上.嚴朱吾丘主父徐嚴終王賈傳.嚴助》:「朝廷多事,婁舉賢良文學之士。」


  

  部首:心
部外笔画:11
 总笔画:14
  注音:(2) ㄌㄩˇ
  拼音:(2) lǚ




姓。《集韻.上聲.噳韻》:「慺,姓也。」


  

  部首:八
部外笔画:2
 总笔画:4
  注音:(2) ㄌㄨˋ
  拼音:(2) lù




1.國名。周代時位於今大陸地區安徽省六安縣北,一說在今大陸地區安徽舒城縣東南六十里處。

2.姓。皋陶之後,以國為氏。


  

  部首:艸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2
  注音:(2) ㄌㄨˋ
  拼音:(2) lù

(一)之讀音。


  

  部首:气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2
  注音:(2) ㄌㄨˋ
  拼音:(2) lù

(一)之又音。


  

 简化字:绿
  部首:糸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4
  注音:(2) ㄌㄨˋ
  拼音:(2) lù

(一)之讀音。


  孿

 简化字:孪
  部首:子
部外笔画:19
 总笔画:22
  注音:(2) ㄌㄩㄢˊ
  拼音:(2) lüán

(一)之又音。


  

 简化字:娈
  部首:女
部外笔画:19
 总笔画:22
  注音:(2) ㄌㄩㄢˇ
  拼音:(2) lüǎn

(一)之又音。


  

 简化字:脔
  部首:肉
部外笔画:19
 总笔画:25
  注音:(2) ㄌㄩㄢˇ
  拼音:(2) lüǎn

(一)之又音。


  

  部首:肉
部外笔画:7
 总笔画:11
  注音:(2) ㄌㄨㄢˇ
  拼音:(2) luǎn




切割。同「臠」。《廣韻.上聲.獮韻》:「脟,割也。」


  

 简化字:抡
  部首:手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1
  注音:(2) ㄌㄨㄣ
  拼音:(2) lūn




揮動、旋動。如:「掄刀」、「掄拳」。《兒女英雄傳》第十六回:「鄧九公聽了,掄起大巴掌來,把桌子拍的山響。」


  

 简化字:论
  部首:言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5
  注音:(2) ㄌㄨㄣˊ
  拼音:(2) lún




1.《論語》的簡稱。如:「論孟導讀」。

2.姓。如唐代有論惟明。


  

 简化字:跞
  部首:足
部外笔画:15
 总笔画:22
  注音:(2) ㄌㄨㄛˋ
  拼音:(2) luò




超絕、優越。《文選.孔融.荐禰衡表》:「淑質貞亮,英才卓躒。」唐.李善.注:「卓躒,絕異也。」


  

 简化字:虏
  部首:虍
部外笔画:7
 总笔画:13
  注音:(2) ㄌㄨㄛˇ
  拼音:(2) luǒ

(一)之又音。


  

 简化字:掳
  部首:手
部外笔画:13
 总笔画:16
  注音:(2) ㄌㄨㄛˇ
  拼音:(2) luǒ

(一)之又音。


完整 | 简易   资料数 : 5674 页数: 4/142
第一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最后页

欢迎光临!
检索方法
1、支持简繁字词检索。

2、一般字词检索,如输入:
   
   字典
   科技大学……等

3、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如输入:
   勤劳,懒惰
   努力,挺进,团结
   整齐,纷乱,健康,虚弱……等

4、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即可查看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