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词典网 Chinese.my
國語辭典 网典 康熙字典 关于

國語辭典 | 网典 | 康熙字典

國語辭典
字词:láng
  浪高

  注音: ㄌㄤˋ ㄍㄠ
  拼音: làng gāo

是波峰至波谷間的高度差。也稱為「波高」。


  郎格

  注音: ㄌㄤˊ ㄍㄜˊ
  拼音: láng gé

人名。(西元1828~1875)德國哲學家。為康德派,以心理主義闡釋康德哲學,並批判黑格爾以後的唯物論。著有《唯物論史》。


  郎個

 简化字:郎个
  注音: ㄌㄤˊ ˙ㄍㄜ
  拼音: láng ge

四川方言。為怎麼個或為什麼的意思。


  狼狗

  注音: ㄌㄤˊ ㄍㄡˇ
  拼音: láng gǒu

動物名。一種狗。形狀像狼,天性凶猛、敏銳但忠誠,可訓練擔任偵察工作,故多用作警犬或牧羊。也稱為「狼犬」。


  狼顧

 简化字:狼顾
  注音: ㄌㄤˊ ㄍㄨˋ
  拼音: láng gù

1.狼天性機敏狡詐,走路時常回頭觀看動靜。狼顧比喻人有所畏懼。《史記.卷六九.蘇秦傳》:「夫一齊之彊,燕猶狼顧而不能支。今以三齊臨燕,其禍必大矣。」漢.賈誼〈說積貯〉:「失時不雨,民且狼顧,歲惡不入,請賣爵子。」

2.長相特異,能如狼將頭轉向正後方而身體不動的人。《晉書.卷一.宣帝紀》:「魏武察帝有雄豪志,聞狼顧相,欲驗之。」


  郎官

  注音: ㄌㄤˊ ㄍㄨㄢ
  拼音: láng guān

侍郎、郎中。漢代均稱為「郎官」。唐代以後專指郎中、員外。《後漢書.卷三.肅宗孝章帝紀》:「於是下太常,將、大夫、博士、議郎、郎官及諸生、諸儒會白虎觀,講議五經同異。」唐.白居易〈和除夜作〉詩:「我統十郎官,君領百吏胥。」


  琅函

  注音: ㄌㄤˊ ㄏㄢˊ
  拼音: láng hán

1.書箱。唐.韋莊〈李氏小池亭十二韻〉:「家藏何所寶,清韻滿琅函。」

2.尊稱他人的書信。也作「瑯函」。

3.道書。也稱為「琅簡蘂書」。


  瑯函

 简化字:琅函
  注音: ㄌㄤˊ ㄏㄢˊ
  拼音: láng hán

尊稱他人的書信。《福惠全書.卷三二.陞遷部.四六稟啟附》:「伏願瑯函再錫,玉節頻膺。」也作「琅函」。


  浪漢

 简化字:浪汉
  注音: ㄌㄤˋ ㄏㄢˋ
  拼音: làng hàn

女人故意賣弄風情,挑逗異性。《紅樓夢》第五九回:「既是你們這起蹄子到的去的地方我到不去,你就該死在那裡伺候,又跑出來浪漢。」


  榔杭

  注音: ㄌㄤˊ ㄏㄤˊ
  拼音: láng háng

形容笨拙、不靈活。《西遊記》第二二回:「若論賭手段,憑你在高山雲裡,幹甚麼蹊蹺異樣事兒,老孫都會;只是水裡的買賣,有些兒榔杭。」


  狼毫

  注音: ㄌㄤˊ ㄏㄠˊ
  拼音: láng háo

狼毛。亦指用黃鼠狼細毛製成的毛筆。毛較為堅硬、清勁,屬於硬毫。也稱為「狼毛筆」。


  狼嗥

  注音: ㄌㄤˊ ㄏㄠˊ
  拼音: láng háo

狼的吼叫聲。如:「露營時,聽到疑似狼嗥的聲音,大家都很緊張。」《老殘遊記》第一〇回:「這是狼嗥。虎那有這麼多呢?虎的聲音長,狼的聲音短,所以虎名為『嘯』,狼名為『嗥』。」


  浪花

  注音: ㄌㄤˋ ㄏㄨㄚ
  拼音: làng huā

1.波浪互相衝擊而濺起的水。唐.杜甫〈望兜率寺〉詩:「霏霏雲氣重,閃閃浪花翻。」《老殘遊記》第一回:「面上有北風吹著,身上有浪花濺著,又濕又寒,又飢又怕。」

2.不結果實的花。《齊民要術.卷二.種瓜》:「無岐而花者,皆是浪花,終無瓜矣。」


  狼獾

  注音: ㄌㄤˊ ㄏㄨㄢ
  拼音: láng huān

動物名。肉食性哺乳動物。四肢粗短,體毛長,呈黑褐色,體側有黃褐色的帶狀毛。生性兇猛,爪子非常銳利,善爬樹及游泳。多棲息於針葉林中,以松鼠類的小動物為食。產於北歐與北美洲。


  嫏嬛

  注音: ㄌㄤˊ ㄏㄨㄢˊ
  拼音: láng huán

仙境,相傳為天帝的藏書處。參見「嫏嬛福地」條。


  狼藉

  注音: ㄌㄤˊ ㄐㄧˊ
  拼音: láng jí
 相似词:散亂

1.傳說狼群常在草地上臥息,離去時常將草地弄得一片凌亂以滅跡。後用此語形容凌亂不堪。《史記.卷一二六.滑稽傳.淳于髡傳》:「日暮酒闌,合尊促坐,男女同席,履舄交錯,杯盤狼藉,堂上燭滅。」《三國演義》第四五回:「瑜和衣臥倒,嘔吐狼藉。」也作「狼籍」。

2.比喻行為放縱,不守法紀。如:「聲名狼藉」。《後漢書.卷四五.張酺傳》:「鄭據小人,為所侵冤。聞其兒為吏,放縱狼藉。」也作「狼籍」。


  狼籍

  注音: ㄌㄤˊ ㄐㄧˊ
  拼音: láng jí

1.形容凌亂不整。唐.皇甫氏〈京都儒士〉:「諸奴客已開關,至閤子間,但見狗竇中,血淋漓狼籍。」宋.歐陽修〈採桑子.群芳過後西湖好〉詞:「群芳過後西湖好,狼籍殘紅。」也作「狼藉」。

2.比喻行為放蕩,聲名敗壞。《舊唐書.卷一七九.劉崇望傳》:「前日杜太尉狼籍,為朝廷深恥。」也作「狼藉」。

3.破壞、糟蹋。《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六:「姪兒子也不好小家子樣來爭,聽憑他沒些搭煞的,把一所房子狼籍完了。」


  浪跡

 简化字:浪迹
  注音: ㄌㄤˋ ㄐㄧ
  拼音: làng jī

行蹤無定,到處流浪。如:「他婚姻、事業兩失意後,浪跡天涯,不願返鄉。」晉.戴逵〈棲林賦〉:「浪跡潁湄,棲景箕岑。」唐.李白〈酬談少府〉詩:「壯心屈黃綬,浪跡寄滄洲。」


  朗鑒

 简化字:朗鉴
  注音: ㄌㄤˇ ㄐㄧㄢˋ
  拼音: lǎng jiàn

明鏡。《樂府詩集.卷三二.相和歌辭七.晉.陸機.君子行》:「朗鑒豈遠假,取之在傾冠。」


  郎舅

  注音: ㄌㄤˊ ㄐㄧㄡˋ
  拼音: láng jiù

姊妹的丈夫稱為「郎」,妻子的兄弟稱為「舅」,合稱為「郎舅」。《三國演義》第一八回:「原來糜竺有一妹,嫁與玄德為次妻。玄德與他兄弟有郎舅之親,故令其守中軍保護妻小。」《初刻拍案驚奇》卷八:「陳大郎和小舅兩人管理,他們翁婿夫妻郎舅之間,你敬我愛,做生意過日。」


  郎君

  注音: ㄌㄤˊ ㄐㄩㄣ
  拼音: láng jūn

1.稱謂:(1)對男子的尊稱。《三國志.卷四三.蜀書.王平傳》:「自非郎君進忠言於太傅,誰復有盡言者也!」《初刻拍案驚奇》卷四〇:「某隱居在西嶽,甚荷郎君相邀之意,有故明旦先徑往城中,不得奉陪也。」(2)古代對貴公子的稱呼。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排調》:「連往詣恪,恪不與相見。後於張輔吴坐中相遇,別駕喚恪:『咄咄郎君。』」也作「郎子」。(3)本指太守之子,後為對他人子弟的敬稱。《醒世恆言.卷二四.隋煬帝逸遊召譴》:「楊素歸謂家人曰:『小兒子吾已提起教作大家郎,不知能了當否?』素恃己有功,於帝多呼為郎君。」(4)妻子對丈夫的稱呼。《二刻拍案驚奇》卷三〇:「郎君將此兒歸閩中,又在何處另結良緣?不知且從黃易兩家之言,成了親事。」

2.嫖客。元.秦𥳑夫《東堂老》第四折:「我勸你兩個風流子弟,可也別尋一個合死的郎君。」元.無名氏《陳州糶米》第三折:「老兒。別的郎君子弟,經商客旅,都不打緊,我有兩個人,都是倉官。」


  浪侃

  注音: ㄌㄤˋ ㄎㄢˇ
  拼音: làng kǎn

隨便開玩笑。元.關漢卿《望江亭》第一折:「只願他肯肯肯做一心人不轉關,我和他守守守白頭吟非浪侃。」


  狼伉

  注音: ㄌㄤˊ ㄎㄤˋ
  拼音: láng kàng

形容物體龐大、笨重。也作「狼抗」、「狼犺」。


  狼抗

  注音: ㄌㄤˊ ㄎㄤˋ
  拼音: láng kàng

1.形容人性情乖戾。《晉書.卷六九.周顗傳》:「處仲剛愎強忍,狼抗無上,其意寧有限邪!」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識鑒》:「嵩性狼抗,亦不容於世。」

2.形容物體龐大、笨重。也作「狼伉」、「狼犺」。

3.形容吃東西又快又急的樣子。


  狼犺

  注音: ㄌㄤˊ ㄎㄤˋ
  拼音: láng kàng

1.動物名。外形與猿猴相似。

2.形容物體龐大、笨重。《西遊記》第四二回:「我兒,你雖然認得他,他卻不變大的,如狼犺大像,恐進不得你門。」也作「狼伉」、「狼犺」。

3.踉蹌的樣子。《聊齋志異.卷一一.青蛙神》:「下床出門,狼犺數步,復返身臥門內。」


  琅琅

  注音: ㄌㄤˊ ㄌㄤˊ
  拼音: láng láng

擬聲詞:(1)形容金石相擊的聲音。《晉書.卷九二.庾闡傳》:「質清浮磬,聲若孤桐,琅琅其璞,巖巖其峰。」(2)形容清朗的讀書聲。清.蔣士銓〈鳴機夜課圖記〉:「銓誦聲琅琅然,與藥鼎沸聲相亂。」清.嚴復〈甲辰出都呈同里諸公〉詩:「孤山處士音琅琅,皂袍演說常登堂。」(3)形容蛇皮鼓的聲音。元.湯式〈風入松.題貨郎擔兒〉曲:「數聲何處蛇皮鼓,琅琅過金水橋東。」也作「不琅琅」、「不朗朗」。


  桹桹

  注音: ㄌㄤˊ ㄌㄤˊ
  拼音: láng láng

擬聲詞。形容木相擊的聲音。唐.元結〈演興.訟木魅〉詩:「槢橈橈兮未堅,椲桹桹兮可屈。」


  閬閬

 简化字:阆阆
  注音: ㄌㄤˊ ㄌㄤˊ
  拼音: láng láng

1.高大、空虛的樣子。《漢書.卷八七.揚雄傳上》:「閌閬閬其寥廓兮,似紫宮之崢嶸。」

2.明大的樣子。《後漢書.卷五九.張衡傳》:「出紫宮之肅肅兮,集大微之閬閬。」


  朗朗

  注音: ㄌㄤˇ ㄌㄤˇ
  拼音: lǎng lǎng

1.明亮的樣子。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容止》:「時人目『夏侯太初朗朗如日月之入懷,李安國頹唐如玉山之將崩。』」

2.聲音清晰、響亮。唐.韓愈〈奉使常山早次太原呈副使吳郎中〉詩:「朗朗聞街鼓,晨起似朝時。」


  浪浪

  注音: ㄌㄤˊ ㄌㄤˊ
  拼音: láng láng

水流的樣子。三國魏.曹植〈洛神賦〉:「羅袂以掩涕兮,淚流襟之浪浪。」唐.韓愈〈別知賦〉:「雨浪浪其不止,雲浩浩其常浮,知來者之不可以數,哀去此而無由。」


  狼戾

  注音: ㄌㄤˊ ㄌㄧˋ
  拼音: láng lì

1.暴戾貪狠如狼。《後漢書.卷八九.南匈奴傳.論曰》:「而竇憲矜三捷之效,忽經世之規,狼戾不端,專行威惠。」《三國演義》第五回:「董卓欺天罔地,滅國弒君;穢亂宮禁,殘害生靈;狼戾不仁,罪惡充積!」

2.散亂堆積。《孟子.滕文公上》:「樂歲粒米狼戾,多取之而不為。」


  浪漫

  注音: ㄌㄤˋ ㄇㄢˋ
  拼音: làng màn
 相反词:現實

1.放肆、怠慢、不積極。宋.蘇軾〈與孟震同遊常州僧舍〉詩三首之一:「年來轉覺此生浮,又作三吳浪漫遊。」

2.富有詩意,充滿感性氣氛的。如:「浪漫的詩人」、「浪漫的夜晚」。也作「羅曼蒂克」。


  浪莽

  注音: ㄌㄤˋ ㄇㄤˇ
  拼音: làng mǎng

放縱。晉.陶淵明〈歸園田居〉詩五首之四:「久去山澤游,浪莽林野娛。」


  郎貓

 简化字:郎猫
  注音: ㄌㄤˊ ㄇㄠ
  拼音: láng māo

北平方言。指雄貓。


  浪孟

  注音: ㄌㄤˋ ㄇㄥˋ
  拼音: làng mèng

失意的樣子。晉.潘岳〈笙賦〉:「罔浪孟以惆悵,若欲絕而復肆。」


  廊廟

 简化字:廊庙
  注音: ㄌㄤˊ ㄇㄧㄠˋ
  拼音: láng miào

殿下屋和太廟,代指朝廷。《戰國策.秦策一》:「式于廊廟之內,不式于四境之外。」《史記.卷一二九.貨殖列傳》:「賢人深謀於廊廟,論議朝廷。」


  浪婆

  注音: ㄌㄤˋ ㄆㄛˊ
  拼音: làng pó

傳說中的波浪之神。唐.孟郊〈送淡公〉詩:「儂是拍浪兒,飲則拜浪婆。」宋.蘇軾〈瑞鷓鴣.碧山影裡小紅旗〉詞:「拍手欲嘲山簡醉,齊聲爭唱浪婆詞。」


  狼僕

 简化字:狼仆
  注音: ㄌㄤˊ ㄆㄨˊ
  拼音: láng pú

孔武有力、凶猛的僕人。元.石君寶《秋胡戲妻》第四折:「他受了我紅定,倒被他搶白一場,難道便罷了?我如今帶領了許多狼僕,搶親去也。」


  蒗蕖

  注音: ㄌㄤˋ ㄑㄩˊ
  拼音: làng qú

縣名。位於雲南省永北縣東北。


  狼犬

  注音: ㄌㄤˊ ㄑㄩㄢˇ
  拼音: láng quǎn

動物名。一種狗。形狀像狼,天性凶猛、敏銳但忠誠,可訓練擔任偵察工作,故多用作警犬或牧羊。也稱為「狼犬」。


完整 | 简易   资料数 : 687 页数: 4/18
第一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最后页

欢迎光临!
检索方法
1、支持简繁字词检索。

2、一般字词检索,如输入:
   
   字典
   科技大学……等

3、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如输入:
   勤劳,懒惰
   努力,挺进,团结
   整齐,纷乱,健康,虚弱……等

4、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即可查看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