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词典网 Chinese.my
國語辭典 网典 康熙字典 关于

國語辭典 | 网典 | 康熙字典

國語辭典
字词:
  

  部首:足
部外笔画:4
 总笔画:11
  注音: ㄐㄩㄝˊ
  拼音: jué




馬快跑時後腳踢地急起。《史記.卷七〇.張儀傳》:「秦馬之良,戎兵之眾,探前趹後,蹄閒三尋騰者,不可勝數。」


  

  部首:角
部外笔画:4
 总笔画:11
  注音: ㄐㄩㄝˊ
  拼音: jué




挑剔、挑撥。通「抉」。《漢書.卷七七.孫寶傳》:「馮氏反事明白,故欲擿觖以揚我惡。」



不滿意。《淮南子.繆稱》:「后稷廣利天下,猶不自矜,禹無廢功無蔽財,自視猶觖如也。」


  

  部首:火
部外笔画:17
 总笔画:21
  注音: ㄐㄩㄝˊ
  拼音: jué




小火、火把。《莊子.逍遙遊》:「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三國魏.嵇康〈聲無哀樂論〉:「猶一爝之火,雖未能溫一室,不宜復增其寒矣。」



照耀。《呂氏春秋.孝行覽.本味》:「湯得伊尹,祓之於廟,爝以爟火,釁以犧猳。」


  

  部首:尸
部外笔画:15
 总笔画:18
  注音: ㄐㄩㄝˊ
  拼音: jué




草鞋。《說文解字.履部》:「屩,履也。」


  

  部首:目
部外笔画:15
 总笔画:20
  注音: ㄐㄩㄝˊ
  拼音: jué




驚視的樣子。《文選.班固.東都賦》:「主人之辭未終,西都賓矍然失容。」



姓。如唐代有矍璋。


  

  部首:心
部外笔画:20
 总笔画:23
  注音: ㄐㄩㄝˊ
  拼音: jué




1.驚訝、震驚的樣子。《玉篇.心部》:「戄,驚也。」《戰國策.魏策三》:「秦王戄然曰:『國有事,未澹下兵也,今以兵從。』」《史記.卷六二.管晏傳》:「越石父請絕,晏子戄然,攝衣冠謝。」

2.敬服、恭敬的樣子。《文選.東方朔.非有先生論》:「於是吳王戄然易容,捐薦去几,危坐而聽。」


  

  部首:手
部外笔画:20
 总笔画:23
  注音: ㄐㄩㄝˊ
  拼音: jué




1.鳥獸用爪捕取獵物。如:「老鷹攫雞」、「餓虎攫羊」。《漢書.卷八九.循吏傳.黃霸傳》:「吏出,不敢舍郵亭,食於道旁,烏攫其肉。」

2.撲取、奪取。如:「攫搏」、「攫為己有」。《莊子.讓王》:「左手攫之則右手廢,右手攫之則左手廢。」唐.柳宗元〈愚溪對〉:「見交趾寶貨之多,光溢於目,思以兩手左右攫而懷之。」


  

  部首:犬
部外笔画:20
 总笔画:23
  注音: ㄐㄩㄝˊ
  拼音: jué




大母猴。《說文解字.犬部》:「玃,大母猴也。」


  

  部首:弓
部外笔画:20
 总笔画:23
  注音: ㄐㄩㄝˊ
  拼音: jué




快速的拉開弓。《說文解字.弓部》:「彏,弓急張也。」《漢書.卷八七.揚雄傳上》:「掉犇星之流旃,彏天狼之威弧。」


  

  部首:虫
部外笔画:20
 总笔画:26
  注音: ㄐㄩㄝˊ
  拼音: jué




母猴。通「玃」。《集韻.入聲.藥韻》:「蠼,獸名。《說文》:『母猴也。』」



跳躍。《史記.卷一一七.司馬相如列傳》:「低卬夭蟜据以驕驁兮,詘折隆窮蠼以連卷。」


  

  部首:足
部外笔画:20
 总笔画:27
  注音: ㄐㄩㄝˊ
  拼音: jué




腳步迅速的樣子。《論語.鄉黨》:「君召使擯,色勃如也,足躩如也。」



跳動。《淮南子.精神》:「鳧浴,蝯蠼,鴟視,虎顧。」唐.李白〈東海有勇婦〉詩:「十步兩躩躍,三呼一交兵。」


  

  部首:金
部外笔画:20
 总笔画:28
  注音: ㄐㄩㄝˊ
  拼音: jué




一種用來挖掘土地的農具。三國魏.曹植〈藉田賦〉:「名王親枉千乘之體于隴畝之中,執鉏钁于畦町之側。」


  

  部首:衣
部外笔画:4
 总笔画:10
  注音: ㄐㄩㄣ
  拼音: jūn




戎服。《廣韻.平聲.諄韻》:「袀,戎衣也。」



相同、純一。《呂氏春秋.先識覽.悔過》:「今袀服回建,左不軾,而右之。」漢.高誘.注:「袀,同也。兵服上下無別,故曰袀服。」《漢書.卷九九.王莽傳下》:「時莽紺袀服,帶璽韍。」唐.顏師古.注:「袀,純也。」


  

 简化字:钧
  部首:金
部外笔画:4
 总笔画:12
  注音: ㄐㄩㄣ
  拼音: jūn




1.量詞。古代計算重量的單位。三十斤為一鈞。《說文解字.金部》:「鈞,三十斤也。」《左傳.定公八年》:「顏高之弓六鈞。」《孟子.梁惠王上》:「吾力足以舉百鈞,而不足以舉一羽。」

2.製作陶器時所用的轉輪。《漢書.卷五六.董仲舒傳》:「夫上之化下,下之從上,猶泥之在鈞。」

3.姓。如漢代有鈞喜。




同樣。通「均」。《孟子.告子上》:「鈞是人也,或為大人,或為小人,何也?」漢.趙岐.注:「鈞,同也。」



1.相同。《漢書.卷七八.蕭望之傳》:「會庭中,與丞相鈞禮。」

2.尊稱有關長輩或上級的事物、行為等的敬詞。如:「鈞命」、「鈞鑒」、「鈞啟」、「鈞安」。




權衡。《後漢書.卷六六.陳蕃傳》:「鈞此二者,臣寧得禍,不敢欺天也。」《文選.顏延之.陶徵士誄》:「度量難鈞,進退可限。」


  

  部首:口
部外笔画:4
 总笔画:7
  注音: ㄐㄩㄣ
  拼音: jūn




1.封建時代一國之主。如:「君王」、「國君」。《左傳.成公二年》:「人不難以死免其君。」

2.主宰者。《老子》第七〇章:「言有宗,事有君。」三國魏.王弼.注:「君,萬物之主也。」

3.封號。如戰國時代齊國的孟嘗君,魏國的信陵君,趙國的平原君,楚國的春申君。

4.稱謂:(1)用以尊稱父祖輩。如:「家君」、「嚴君」。漢.孔安國〈書經序〉:「先君孔子生於周末。」(2)妻妾稱自己的丈夫為「君」。如:「夫君」、「郎君」。《禮記.內則》:「君已食,徹焉。」漢.鄭玄.注:「凡妾稱夫曰君。」(3)對人的尊稱。如:「諸君」、「胡君」。《史記.卷九六.張丞相傳》:「君勿言,吾私之。」(4)對他人母親或妻子的尊稱。如:「太君」、「細君」。

5.姓。如明代有君助。




統治。《韓非子.五蠹》:「魯哀公,下主也,南面君國,境內之民,莫敢不臣。」


  

  部首:頁
部外笔画:7
 总笔画:16
  注音: ㄐㄩㄣ
  拼音: jūn




頭大的樣子。《集韻.平聲.諄韻》:「頵,頭大貌。」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潁川李府君,頵頵如玉山。」


  

  部首:囗
部外笔画:5
 总笔画:8
  注音: ㄐㄩㄣ
  拼音: jūn




圓形的穀倉。《說文解字.囗部》:「囷,廩之圜者。」《詩經.魏風.伐檀》:「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囷兮。」《國語.吳語》:「今吳民既罷,而大荒薦饑,市無赤米,而囷鹿空虛。」三國吳.韋昭.注:「員曰囷,方曰鹿。」


  

 简化字:军
  部首:車
部外笔画:2
 总笔画:9
  注音: ㄐㄩㄣ
  拼音: jūn




1.武裝部隊、兵種。如:「陸軍」、「海軍」、「空軍」。

2.兵士的通稱。《史記.卷九二.淮陰侯傳》:「軍皆殊死戰,不可敗。」元.石君寶《秋胡戲妻》第四折:「元來他做了官,不是軍了也。」

3.野戰部隊中大於師而小於軍團的最小戰略單位,通常轄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師及必要的戰鬥支援與勤務支援部隊。

4.陣地。唐.高適〈燕歌行〉:「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

5.古時將犯人送至邊疆勞役的刑罰。如:「發配充軍」。《明史.卷九三.刑法志一》:「軍有終身,有永遠。」




1.駐紮、屯兵。《左傳.桓公八年》:「楚子伐隨,軍於漢淮之間。」《史記.卷七.項羽本紀》:「沛公軍霸上,未得與項羽相見。」

2.編成軍隊。《左傳.宣公十二年》:「晉之餘師不能軍,宵濟亦終夜有聲。」


  

 简化字:皲
  部首:皮
部外笔画:9
 总笔画:14
  注音: ㄐㄩㄣ
  拼音: jūn




皮膚因受凍或過分乾燥而裂開。明.宋濂〈送東陽馬生序〉:「窮冬烈風,大雪深數尺,足膚皸裂而不知。」


  

  部首:人
部外笔画:7
 总笔画:9
  注音: ㄐㄩㄣˋ
  拼音: jùn




1.傑出的。《書經.洪範》:「俊民用章,家用平康。」《文選.曹植.七啟》:「若夫田文、無忌之儔,乃上古之俊公子也。」

2.容貌秀美。如:「俊俏」。元.喬吉《揚州夢》第三折:「端詳著厖兒俊,思量著口兒甜,怎肯教意兒差。」《紅樓夢》第六九回:「老祖宗且別問,只說比我俊不俊。」




才智出眾的人。如:「俊碩」、「俊彥」。《孟子.公孫丑上》:「尊賢使能,俊傑在位。」漢.趙岐.注:「俊,美才出眾者也。」


  

  部首:水
部外笔画:7
 总笔画:10
  注音: ㄐㄩㄣˋ
  拼音: jùn




1.舀取。《說文解字.水部》:「浚,抒也。」清.段玉裁.注:「抒者,挹也,取諸水中也。」

2.疏通或挖深水道。通「濬」。唐.魏徵〈論時政疏〉:「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唐.韓愈〈重答張籍書〉:「浚其源,導其所歸;溉其根,將食其實。」

3.剝削、榨取。《左傳.襄公二十四年》:「子實生我,而謂子浚我以生乎?」晉.杜預.注:「浚,取也,言取我財以自生。」唐.柳宗元〈封建論〉:「姦利浚財,怙勢作威。」




深。《詩經.小雅.小弁》:「莫高匪山,莫浚匪泉。」漢.毛亨.傳:「浚,深也。」唐.柳宗元〈鈷鉧潭西小邱記〉:「西二十五步,當湍而浚者為魚梁。」


  

  部首:山
部外笔画:7
 总笔画:10
  注音: ㄐㄩㄣˋ
  拼音: jùn




1.高的。如:「高峻」、「崇山峻嶺」。

2.偉大的。如:「峻命」、「峻節」。《禮記.大學》:「〈帝典〉曰:『克明峻德。』」漢.鄭玄.注:「峻,大也。」

3.陡峭。《韓非子.姦劫弒臣》:「是猶上高原之顛,墮峻谿之下而求生,必不幾矣。」

4.嚴厲的、苛刻的。如:「嚴刑峻法」。《史記.卷一一八.淮南王傳》:「政苛刑峻,天下熬然若焦。」《後漢書.卷三三.朱浮傳》:「浮性矜急自多,頗有不平,因以峻文詆之。」


  

  部首:火
部外笔画:7
 总笔画:11
  注音: ㄐㄩㄣˋ
  拼音: jùn




用火燒物。《說文解字.火部》:「焌,然火也。」清.段玉裁.注:「以火燒物曰然。」《周禮.春官.菙氏》:「凡卜,以明火爇燋,遂吹其焌契,以授卜師,遂役之。」漢.鄭玄.注:「焌,謂以契柱燋火而吹之也。」


  

  部首:日
部外笔画:7
 总笔画:11
  注音: ㄐㄩㄣˋ
  拼音: jùn




1.清早。《爾雅.釋詁》:「晙,早也。」晉.郭璞.注:「晙,亦明也。」

2.人名用字。如唐朝有王晙。


  

  部首:立
部外笔画:7
 总笔画:12
  注音: ㄐㄩㄣˋ
  拼音: jùn




完畢。如:「竣工」、「完竣」。《三國演義》第六一回:「便差軍數萬築濡須塢,曉夜併工,刻期告竣。」


  

  部首:目
部外笔画:7
 总笔画:12
  注音: ㄐㄩㄣˋ
  拼音: jùn




瞟視,斜著眼看。《水滸傳》第二三回:「那婦人只顧把眼來睃武松。」


  

  部首:田
部外笔画:7
 总笔画:12
  注音: ㄐㄩㄣˋ
  拼音: jùn




1.職官名。古代掌農事的官。《詩經.豳風.七月》:「饁彼南畝,田畯至喜。」漢.毛亨.傳:「田畯,田大夫也。」《文選.張衡.東京賦》:「嘉田畯之匪懈。」

2.泛指農夫。三國魏.劉楨〈大暑賦〉:「農畯捉鐏而去疇,織女釋杼而下機。」


  

  部首:艸
部外笔画:9
 总笔画:13
  注音: ㄐㄩㄣˋ
  拼音: jùn




大。《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夸條直暢,實葉葰楙。」李善注引司馬彪曰:「葰,大也。」


  

 简化字:馂
  部首:食
部外笔画:7
 总笔画:15
  注音: ㄐㄩㄣˋ
  拼音: jùn




1.剩餘的食物。《說文解字.食部》:「餕,食之餘也。」《禮記.曲禮上》:「餕餘不祭。」

2.熟食。通「飧」。《公羊傳.昭公二十五年》:「吾寡君聞君在外,餕饔未就,敢致糗於從者。」漢.何休.注:「餕,熟食。」




吃剩下的食物。《儀禮.士昏禮》:「媵餕主人之餘,御餕婦餘。」


  

  部首:厶
部外笔画:13
 总笔画:15
  注音: ㄐㄩㄣˋ
  拼音: jùn




狡兔,或泛指兔子。《玉篇.兔部》:「㕙,狡兔。」宋.吳潛〈賀新郎.汲水驅炎熱〉詞:「玉㕙擣藥何時歇。幾千年,陰晴隱現,團圓虧缺。」


  駿

 简化字:骏
  部首:馬
部外笔画:7
 总笔画:17
  注音: ㄐㄩㄣˋ
  拼音: jùn




1.良馬。《說文解字.馬部》:「駿,馬之良材者。」如:「神駿」。《楚辭.東方朔.七諫.謬諫》:「駑駿雜而不分兮,服罷牛而驂驥。」漢.王逸.注:「良馬為駿。」

2.才能出眾的人。通「俊」。《史記.卷八四.屈原賈生傳》:「誹駿疑桀兮,固庸態也。」裴駰集解引王逸曰:「千人才為俊。」




急速。《爾雅.釋詁下》:「駿,速也。」晉.郭璞.注:「駿猶迅速,亦疾也。」《詩經.周頌.噫嘻》:「駿發爾私,終三十里。」《文選.陸機.歎逝賦》:「日望空以駿驅,節循虛而警立。」



1.大的。如:「駿業」。《詩經.大雅.文王》:「宜鑒于殷,駿命不易。」漢.毛亨.傳:「駿,大也。」《文選.陸機.大將軍讌會被命作詩》:「皇皇帝祜,誕隆駿命。」

2.峻刻的、嚴厲的。通「峻」。《史記.卷六八.商君傳》:「殘傷民以駿刑,是積怨畜禍也。」


  

  部首:鳥
部外笔画:7
 总笔画:18
  注音: ㄐㄩㄣˋ
  拼音: jùn

參見「鵔鸃」條。


  

  部首:手
部外笔画:7
 总笔画:10
  注音: ㄐㄩㄣˋ
  拼音: jùn




拾取、採集。漢.劉向《說苑.卷一四.至公》:「使王子革、王子靈共捃菜。」唐.李延壽〈上南北史表〉:「除其冗長,捃其菁華。」


  

  部首:邑
部外笔画:7
 总笔画:10
  注音: ㄐㄩㄣˋ
  拼音: jùn




1.中國古代地方行政區域的名稱。周時縣大郡小,以縣統郡,至秦始皇時,廢封建,行郡縣,郡大縣小,以郡統縣,漢以後歷代因襲,隋唐時曾罷郡置州,宋時改郡為府。《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海內為郡縣,法令由一統。」

2.姓。如明代有郡敬。


  

  部首:艸
部外笔画:7
 总笔画:11
  注音: ㄐㄩㄣˋ
  拼音: jùn




一種水藻。葉大如蓬。《爾雅.釋草》:「莙,牛藻。」晉.郭璞.注:「似藻,葉大,江東人呼為馬藻。」也稱為「馬藻」、「牛藻」。


  

  部首:艸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2
  注音: ㄐㄩㄣˋ
  拼音: jùn




1.低等隱花植物的一個大類。沒有莖、葉,也不含葉綠素,無法自製養分,以寄生為營生方式,自然界中分布極廣。無毒的可供食用。如木耳、松蕈、香蕈、草菇等都是可食用的菌類。

2.細菌的簡稱。如:「葡萄球菌」、「桿菌」、「殺菌」。


  

  部首:竹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4
  注音: ㄐㄩㄣˋ
  拼音: jùn




一種細長無節的竹子,可作箭桿。《說文解字.竹部》:「箘,箘簬。」清.段玉裁.注:「箘簬二字,一竹名。」宋.王安石〈寄袁州曹伯玉使君〉詩:「濕濕嶺雲生竹箘,冥冥江雨熟楊梅。」也稱為「箘簬」。


  

  部首:宀
部外笔画:12
 总笔画:15
  注音: ㄐㄩㄣˋ
  拼音: jùn




才能傑出的人。《廣韻.去聲.稕韻》:「寯,人中最才。」



聚合。清.王念孫《廣雅疏證.卷三下.釋詁》:「寯,聚也。」


  

 简化字:浚
  部首:水
部外笔画:14
 总笔画:17
  注音: ㄐㄩㄣˋ
  拼音: jùn




疏通或鑿深水道。如:「疏濬」、「濬河」。《書經.舜典》:「封十有二山,濬川。」漢.孔安國.傳:「有流川,則深之使通利。」



幽深的。如:「濬壑」。《書經.舜典》:「濬哲文明,溫恭允塞。」漢.孔安國.傳:「濬,深。」晉.陸機〈日出東南隅行〉:「高臺多妖麗,濬房出清顏。」


  

  部首:口
部外笔画:2
 总笔画:5
  注音: ㄐㄩˋ
  拼音: jù




1.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字詞組成,含有主語、述語,能表達一個完全的意思的,稱為「句」。如:「詩句」、「語句」。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章句》:「因字而生句,積句而成章。」

2.量詞。計算言語的單位。如:「三句話不離本行。」

3.古代由下傳話以告上的禮制。《漢書.卷四三.叔孫通傳》:「大行設九賓,臚、句傳。」顏師古注引蘇林曰:「上傳語告下為臚,下告上為句也。」


完整 | 简易   资料数 : 4614 页数: 4/116
第一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最后页

欢迎光临!
检索方法
1、支持简繁字词检索。

2、一般字词检索,如输入:
   
   字典
   科技大学……等

3、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如输入:
   勤劳,懒惰
   努力,挺进,团结
   整齐,纷乱,健康,虚弱……等

4、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即可查看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