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词典网 Chinese.my
國語辭典 网典 康熙字典 关于

國語辭典 | 网典 | 康熙字典

國語辭典
字词:huān
  

 简化字:啭
  部首:口
部外笔画:18
 总笔画:21
  注音: ㄓㄨㄢˇ
  拼音: zhuǎn




鳥鳴。北周.庾信〈春賦〉:「新年鳥聲千種囀,二月楊花滿路飛。」唐.沈佺期〈人日重宴大明宮賜綵縷人勝應制〉詩:「山鳥初來猶怯囀,林花未發已偷新。」


  

  部首:玉
部外笔画:9
 总笔画:13
  注音: ㄓㄨㄢˋ
  拼音: zhuàn




玉器上所雕刻的花紋。《說文解字.玉部》:「瑑,圭璧上起兆瑑也。」



在玉器上雕刻花紋。《漢書.卷五六.董仲舒傳》:「然則常玉不瑑,不成文章;君子不學,不成其德。」《新唐書.卷七六.后妃列傳上.楊貴妃》:「凡充錦繡官及冶瑑金玉者,大抵千人。」


  

  部首:竹
部外笔画:9
 总笔画:15
  注音: ㄓㄨㄢˋ
  拼音: zhuàn




1.一種漢字書體。參見「篆書」條。如:「大篆」、「小篆」。

2.尊稱他人的名字。如:「臺篆」、「雅篆」。

3.印信。如:「接篆」。




1.用篆體字書寫。《舊唐書.卷一九〇.文苑傳下.李華傳》:「華嘗為魯山令元德秀墓碑,顏真卿書,李陽冰篆額,後人爭模寫之,號為『四絕碑』。」清.龔自珍〈己亥雜詩〉三一五首之一一:「君恩彀向漁樵說,篆墓何須百字長?」

2.刻鏤、銘刻。如:「篆刻」。《聊齋志異.卷二.阿寶》:「深情已篆中心。今已人禽異類,姻好何可復圓?」


  

  部首:人
部外笔画:12
 总笔画:14
  注音: ㄓㄨㄢˋ
  拼音: zhuàn




具備。《說文解字.人部》:「僎,具也。」


  

  部首:手
部外笔画:12
 总笔画:15
  注音: ㄓㄨㄢˋ
  拼音: zhuàn




1.著述。如:「撰文」、「撰稿」。

2.編纂。《文選.曹丕.與吳質書》:「頃撰其遺文,都為一集。」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正緯》:「故知前世符命,歷代寶傳,仲尼所撰,序錄而已。」




1.才志、志趣。《論語.先進》:「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對曰:『異乎三子者之撰。』」

2.天地、陰陽間變化的規律、定數。《易經.繫辭下》:「陰陽合德,而剛柔有體,以體天地之撰。」


  

 简化字:撰
  部首:言
部外笔画:12
 总笔画:19
  注音: ㄓㄨㄢˋ
  拼音: zhuàn




1.專心教導。《說文解字.言部》:「譔,專教也。」清.段玉裁.注:「專教者,專壹而教之也。」

2.著述。通「撰」。《禮記.祭統》:「銘者,論譔其先祖之有德善。」《漢書.卷八七.揚雄傳下》:「故人時有問雄者,常用法應之,譔以為十三卷,象『論語』,號曰『法言』。」


  

 简化字:馔
  部首:食
部外笔画:12
 总笔画:20
  注音: ㄓㄨㄢˋ
  拼音: zhuàn




1.準備、陳置食物。唐.杜甫〈病後遇王倚飲贈歌〉:「遣人向市賒香粳,喚婦出房親自饌。」

2.吃喝、飲用。《論語.為政》:「有酒食,先生饌。」

3.款待、招待。宋.沈括《夢溪筆談.卷二〇.神奇》:「時方饌客,掌書記朱炎在坐。」清.鄭珍〈江邊老叟〉詩:「路旁偶憩憶當時,主人饌我不受貲。」




泛指酒食菜餚。《儒林外史》第二回:「今日先生為甚麼不用肴饌?」


  

 简化字:妆
  部首:女
部外笔画:4
 总笔画:7
  注音: ㄓㄨㄤ
  拼音: zhuāng




1.婦女的容貌修飾。南朝梁.無名氏〈木蘭詩〉二首之一:「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唐.杜甫〈新婚別〉詩:「羅襦不復施,對君洗紅妝。」

2.修飾的模樣。如:「新娘妝」。唐.韓偓〈梅花〉詩:「龍笛遠吹胡地月,燕釵初試漢宮妝。」

3.女子出嫁時陪送的衣物等。如:「嫁妝」。《兒女英雄傳》第一三回:「那怎的個下茶、行聘、送妝、過門,都不及細說到了。」




婦女用脂粉修飾容貌。如:「妝扮」、「梳妝打扮」。宋.蘇軾〈飲湖上初晴後雨〉詩二首之二:「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简化字:庄
  部首:艸
部外笔画:7
 总笔画:11
  注音: ㄓㄨㄤ
  拼音: zhuāng




1.田舍、村落。如:「村莊」、「農莊」、「王家莊」。

2.別墅。如:「陽明山莊」、「翡翠山莊」。

3.通達的大道。《文選.鮑照.蕪城賦》:「重江複關之隩,四會五達之莊。」

4.規模較大或做大宗買賣的商號。如:「布莊」、「錢莊」。

5.莊家的簡稱。賭局中輪流作主的人。如:「輪流坐莊」。

6.姓。如戰國時宋國有莊周。




嚴肅。如:「端莊」、「莊嚴肅穆」。


  

 简化字:装
  部首:衣
部外笔画:7
 总笔画:13
  注音: ㄓㄨㄤ
  拼音: zhuāng




1.行李、行囊。如:「行裝」、「整裝待發」。

2.衣服、服飾。如:「便裝」、「西裝」、「洋裝」、「古裝」。

3.書籍、字畫等的釘定樣式。如:「精裝」、「平裝」、「線裝」。

4.物品包裹、盛放的方式。如:「散裝」、「瓶裝」、「袋裝」、「罐裝」。




1.包裹。如:「包裝」。

2.修飾、打扮。通「妝」。如:「裝點」、「裝扮」。唐.杜甫〈後出塞〉詩五首之一:「千金買馬鞭,百金裝刀頭。」

3.假作。如:「偽裝」、「裝病」、「裝糊塗」、「不懂裝懂」。

4.配置、安放、安設。如:「安裝」、「裝設」。《三國演義》第一〇六回:「立砲架,裝雲梯,日夜攻打不息。」


  

 简化字:桩
  部首:木
部外笔画:11
 总笔画:15
  注音: ㄓㄨㄤ
  拼音: zhuāng




1.插入土中的木棒或石柱。如:「橋樁」、「打地樁」、「水泥樁」。也稱為「樁子」。

2.量詞。計算事情件數的單位。如:「小事一樁」、「這一樁事,就全拜託你了。」


  

 简化字:壮
  部首:士
部外笔画:4
 总笔画:7
  注音: ㄓㄨㄤˋ
  拼音: zhuàng




1.強盛、強健。《史記.卷一一一.衛將軍驃騎傳》:「右賢王驚,夜逃,獨與其愛妾一人、壯騎數百馳,潰圍北去。」

2.雄豪。如:「壯志」、「豪言壯語」。《漢書.卷六五.東方朔傳》:「拔劍割肉,壹何壯也!」




1.擴大。如:「壯大聲勢」、「借酒壯膽」。

2.讚許、欽服。唐.韓愈〈新修滕王閣記〉:「及得三王所為序賦記等,壯其文辭,益欲往一觀而讀之,以忘吾憂。」




1.人到三、四十歲的時期稱為「壯」。《禮記.曲禮上》:「人生十年曰幼學;二十曰弱冠;三十曰壯,有室。」

2.農曆八月的別名。參見「壯月」條。

3.姓。如春秋時晉國有壯馳茲。


  

 简化字:状
  部首:犬
部外笔画:4
 总笔画:8
  注音: ㄓㄨㄤˋ
  拼音: zhuàng




1.形態、容貌、樣子。如:「粉狀」、「奇形怪狀」。

2.情況。如:「現狀」、「慘狀」。《三國志.卷五四.吳書.魯肅傳》:「會瑜已徙肅母到吳,肅具以狀語瑜。」

3.功績、良好表現。《史記.卷二.夏本紀》:「行視鯀之治水無狀,乃殛鯀於羽山以死。」《漢書.卷四八.賈誼傳》:「自傷為傅無狀,常哭泣。」

4.敘述事實的文章。現通稱打官司的呈文。如:「行狀」、「訴狀」。《紅樓夢》第六八回:「著他寫一張狀子,只管往有司衙門中告去。」

5.獎勵或證明用的文書。如:「獎狀」、「委任狀」、「信用狀」。




陳述、描寫。如:「摹狀」。《莊子.德充符》:「自狀其過以不當亡者眾,不狀其過以不當存者寡。」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物色》:「灼灼狀桃花之鮮,依依盡楊柳之貌。」


  &8ff0._104_0.gif;

  部首:人
部外笔画:7
 总笔画:9
  注音: ㄓㄨㄤˋ
  拼音: zhuàng




中國少數民族之一。即壯族。參見「壯族」條。


  

  部首:欠
部外笔画:9
 总笔画:13
  注音: ㄔㄨㄢˇ
  拼音: chuǎn



喘氣。同「喘」。《說文解字.欠部》:「歂,口气引也。」《南齊書.卷四一.周顒傳》:「歂彼弱麑,顧步宜愍。」


  

 简化字:传
  部首:人
部外笔画:11
 总笔画:13
  注音: ㄔㄨㄢˊ
  拼音: chuán




1.由一方交給另一方或由上代交給下代。如:「傳球」、「傳承」、「流傳」。《墨子.所染》:「此五君者所染當,故霸諸侯,功名傳於後世。」

2.教授。如:「傳授」、「傳藝」、「傳道」。《西遊記》第二回:「師父傳你道法,如何不學,卻與師父頂嘴。」

3.轉交、遞送。如:「傳球」、「傳話」。

4.下令叫喚。叫、命令人來。如:「傳人」、「傳喚」。

5.輾轉流布。如:「傳染」、「宣傳」、「傳播」。

6.表達、表現。如:「傳神」、「眉目傳情」。

7.接導。如:「傳電」、「傳熱」。


  

  部首:巾
部外笔画:12
 总笔画:15
  注音: ㄔㄨㄤˊ
  拼音: chuáng




1.旌旗一類的東西。如:「旌幢」、「幡幢」。

2.量詞。計算房屋的單位。如:「一幢房子」。


  

 简化字:创
  部首:刀
部外笔画:10
 总笔画:12
  注音: ㄔㄨㄤˋ
  拼音: chuàng




開始、開啟、製造、做。如:「開創」、「首創」、「草創」。《周禮.冬官考工記》:「知者創物,巧者述之。」



獨特的。如:「創見」、「創意」、「創舉」。


  

  部首:邑
部外笔画:6
 总笔画:9
  注音: ㄏㄨㄢˊ
  拼音: huán




姓。出絳州。如唐有郇模。


  

 简化字:缳
  部首:糸
部外笔画:13
 总笔画:19
  注音: ㄏㄨㄢˊ
  拼音: huán




繩索結成的環套。如:「投繯自盡」。《資治通鑑.卷二五二.唐紀六十八.懿宗咸通十一年》:「城上以鉤繯挽之使近,投火沃油焚之,攻者皆死。」


  

  部首:水
部外笔画:7
 总笔画:10
  注音: ㄏㄨㄢˇ
  拼音: huǎn




1.洗滌、洗濯。《廣韻.上聲.緩韻》:「浣,濯也。」唐.王維〈洛陽女兒行〉:「誰憐越女顏如玉,貧賤江頭自浣紗。」

2.滌除、消除。唐.馬載〈岐陽逢曲陽故人話舊〉詩:「積愁何計遣?滿酌浣相思。」




唐代官吏十天一次休息、沐浴,每月分上浣、中浣、下浣。後借作為上旬、中旬、下旬的別稱。明.張自烈《正字通.水部》:「澣(浣),俗以上澣、中澣、下澣為上旬、中旬、下旬,本唐官制十日一休沐,故白居易詩:『公假月三旬。』今皆襲用之。省作浣。」


  

  部首:水
部外笔画:13
 总笔画:16
  注音: ㄏㄨㄢˇ
  拼音: huǎn

同「浣」。


  

 简化字:还
  部首:辵
部外笔画:13
 总笔画:17
  注音: ㄏㄨㄢˊ
  拼音: huán




1.返回、回來。如:「還鄉」、「生還」、「往還」。唐.王昌齡〈從軍行〉七首之四:「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2.恢復、回復。如:「還俗」、「還原」、「還他本來面目」。

3.交回、歸還。如:「還書」、「交還」、「還政」、「有借有還,再借不難。」

4.回報、報復。如:「還禮」、「還擊」、「打不還手,罵不還口。」、「以牙還牙,以眼還眼。」

5.償付。如:「還債」、「他不還我錢。」唐.杜甫〈歲晏行〉:「況聞處處鬻男女,割慈忍愛還租庸。」

6.以來。唐.李華〈弔古戰場文〉:「秦漢而還,多事四夷。」

7.圍繞。通「環」。《漢書.卷二四.食貨志上》:「還廬樹桑,菜茹有畦。」




姓。如春秋時宋國有還无社。


  

  部首:心
部外笔画:10
 总笔画:13
  注音: ㄏㄨㄤ
  拼音: huāng




1.恐懼。如:「恐慌」、「驚慌」。《水滸傳》第一六回:「先生休慌,且請相見。」

2.因急促而忙亂。《儒林外史》第三回:「周進……就撞死在地下,眾人多慌了!」




急躁。如:「慌忙」、「他做事總這麼慌,今天早晨又打破了一個碗。」


  

  部首:日
部外笔画:6
 总笔画:10
  注音: ㄏㄨㄤˇ
  拼音: huǎng




明亮。如:「明晃晃」。《抱朴子.外篇.喻蔽》:「守燈燭之宵曜,不識三光之晃朗。」



1.強光閃耀、照耀。如:「燈光太亮,晃得人眼睛都睜不開。」北周.庾信〈鏡賦〉:「朝光晃眼,早風吹面。」

2.很快閃過。如:「一晃而過」、「從眼前晃過」。




姓。如漢代有晃葉。


  

  部首:足
部外笔画:9
 总笔画:16
  注音: ㄕㄨㄢˋ
  拼音: shuàn




腳後跟。《玉篇.足部》:「踹,足跟也。」



躍。《淮南子.人間》:「追者至,踹足而怒。」漢.高誘.注:「踹足,躍足也。」


  

 简化字:双
  部首:隹
部外笔画:10
 总笔画:18
  注音: ㄕㄨㄤ
  拼音: shuāng




1.量詞。計算成對物品的單位。如:「一雙鞋子」、「兩雙筷子」。

2.姓。如宋代有雙漸。




1.偶數的。如:「雙數」、「雙月」、「雙號」。

2.加倍的。如:「雙薪」、「雙份」。




匹敵。唐.韓愈〈病中贈張十八〉詩:「談舌久不掉,非君諒誰雙。」


  

 简化字:转
  部首:車
部外笔画:11
 总笔画:18
  注音: ㄓㄨㄢˇ
  拼音: zhuǎn




1.變換。如:「轉學」、「轉敗為勝」、「由晴轉陰」、「扭轉情勢」。

2.改換方向。如:「向右轉」、「向後轉」、「轉彎」。

3.運輸。《漢書.卷六十九.趙充國傳》:「今久轉運煩費,傾我不虞之用以澹一隅,臣愚以為不便。」唐.杜甫〈昔遊〉詩:「吳門轉粟帛,泛海陵蓬萊。」

4.辯解。如:「你這話未免轉得太硬了。」




間接傳送。如:「轉交」、「轉送」、「現場實況轉播」。



詩文章法結構的用語。如:「起、承、轉、合」。


  

  部首:糸
部外笔画:11
 总笔画:17
  注音: ㄓㄨㄢˋ
  拼音: zhuàn




白色細絹。《說文解字.糸部》:「縳,白鮮卮也。」《集韻.去聲.線韻》:「縳,雙縳,緻繒也,紡熟絲為之。」


  

  部首:竹
部外笔画:10
 总笔画:16
  注音: ㄓㄨㄢˋ
  拼音: zhuàn




1.著述、寫作。同「撰」。《漢書.卷三〇.藝文志》:「夫子既卒,門人相與輯而論篹,故謂之論語。」

2.陳設食物。同「饌」。《漢書.卷九八.元后傳》:「獨置孝元廟故殿以為文母篹食堂。」


  

 简化字:赚
  部首:貝
部外笔画:10
 总笔画:17
  注音: ㄓㄨㄢˋ
  拼音: zhuàn




獲得、贏得。如:「賺人熱淚」。《警世通言.卷一五.金令史美婢酬秀童》:「我也許過他二十兩銀子,只恨他沒本事賺我的錢。」



賺詞的簡稱。參見「賺詞」條。


  

  部首:手
部外笔画:12
 总笔画:15
  注音: ㄓㄨㄤˋ
  拼音: zhuàng




1.敲打。如:「撞鐘」。

2.碰擊。如:「撞車」、「撞傷」、「相撞」。

3.爭執、起衝突。如:「那兩人一言不和,便衝撞起來了。」

4.碰巧遇到。如:「撞見」、「擇期不如撞期」。元.喬吉《金錢記》第二折:「我待要趕時,不想撞著哥哥賀知章。」


  

 简化字:戆
  部首:心
部外笔画:24
 总笔画:28
  注音: ㄓㄨㄤˋ
  拼音: zhuàng




痴愚、急躁、剛直。《荀子.大略》:「悍戇好鬥,似勇而非。」


  

  部首:糸
部外笔画:11
 总笔画:17
  注音:(2) ㄔㄨㄢˊ
  拼音:(2) chuán




縛、綁。《左傳.襄公二十五年》:「閭丘嬰以帷縛其妻而載之,與申鮮虞乘而出。」


  

  部首:足
部外笔画:9
 总笔画:16
  注音:(2) ㄔㄨㄢˇ
  拼音:(2) chuǎn

(一)之又音。


  

  部首:欠
部外笔画:9
 总笔画:13
  注音:(2) ㄔㄨㄢˊ
  拼音:(2) chuán




1.姓。如《史記》記載有歂師。《左傳.僖公二十八年》:「歂犬走出,公使殺之。」

2.(一)之又音。


  

  部首:手
部外笔画:12
 总笔画:15
  注音:(2) ㄔㄨㄤˊ
  拼音:(2) chuáng

(一)之讀音。


  

  部首:木
部外笔画:12
 总笔画:16
  注音:(2) ㄔㄨㄤˊ
  拼音:(2) chuáng




柱子。《文選.木華.海賦》:「決帆摧橦,戕風起惡。」唐.李白〈天長節度使鄂州刺史韋公德政碑〉:「都盧尋橦,倒掛浮雲之影。」


  

 简化字:闯
  部首:門
部外笔画:10
 总笔画:18
  注音:(2) ㄔㄨㄤˇ
  拼音:(2) chuǎng




1.猛衝。如:「往裡闖」、「橫衝直闖」。

2.歷練、奔走謀生。如:「闖江湖」。《儒林外史》第一回:「見那闖學堂的書客,就買幾本舊書。」

3.突然發生、意外引起。如:「闖禍」。


  

 简化字:囱
  部首:囗
部外笔画:4
 总笔画:7
  注音:(2) ㄔㄨㄤ
  拼音:(2) chuāng

同「窗」。


完整 | 简易   资料数 : 5226 页数: 4/131
第一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最后页

欢迎光临!
检索方法
1、支持简繁字词检索。

2、一般字词检索,如输入:
   
   字典
   科技大学……等

3、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如输入:
   勤劳,懒惰
   努力,挺进,团结
   整齐,纷乱,健康,虚弱……等

4、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即可查看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