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词典网 Chinese.my
國語辭典 网典 康熙字典 关于

國語辭典 | 网典 | 康熙字典

國語辭典
字词:hān
  

  部首:大
部外笔画:2
 总笔画:5
  注音: ㄏㄤ
  拼音: hāng




用來敲打地基,使其結實的工具。如:「木夯」、「石夯」、「鐵夯」。



1.脹滿、鼓脹。元.石君寶《秋胡戲妻》第四折:「怎敢來俺莊上,不由的忿氣夯胸膛。」元.關漢卿《調風月》第二折:「氣夯破肚別人行怎又不敢提?獨自向銀蟾底。」

2.北方方言。指用力以肩扛物。如:「夯行李」。明.凈善重集.禪林寶訓一:「自家閨閣中物不肯放下,返累及他人擔夯,無乃大勞乎!」

3.用夯砸地。如:「夯實」、「夯地」。


  

  部首:辵
部外笔画:4
 总笔画:8
  注音: ㄏㄤˊ
  拼音: háng




1.野獸經過所留下的痕跡。漢.許慎〈說文解字序〉:「黃帝之史倉頡,見鳥獸蹄迒之跡,知分理之可相別異也,初造書契。」宋.黃庭堅〈上大蒙籠〉詩:「苦竹參天大石門,虎迒兔蹊聊倚息。」

2.道路。《文選.張衡.西京賦》:「結罝百里,迒杜蹊塞。」三國吳.薛綜.注:「迒,道也。」

3.車行的痕跡。《文選.張衡.東京賦》:「軌塵掩迒,匪疾匪徐。」


  

  部首:木
部外笔画:4
 总笔画:8
  注音: ㄏㄤˊ
  拼音: háng




1.舟、船。通「航」。《楚辭.屈原.九章.惜誦》:「昔余夢登天兮,魂中道而無杭。」《史記.卷一一七.司馬相如傳》:「經營炎火而浮弱水兮,杭絕浮渚而涉流沙。」

2.大陸地區杭州的簡稱。如:「上有天堂,下有蘇杭。」

3.姓。如漢代有杭徐。




渡水。通「航」。《詩經.衛風.河廣》:「誰謂河廣?一葦杭之。」


  

  部首:肉
部外笔画:4
 总笔画:8
  注音: ㄏㄤˊ
  拼音: háng




咽喉。《史記.卷八九.張耳陳餘傳》:「縱上不殺我,我不愧于心乎?乃仰絕肮,遂死。」


  

  部首:虫
部外笔画:4
 总笔画:10
  注音: ㄏㄤˊ
  拼音: háng




1.一種野蠶。蛾類的幼蟲,食蕭葉為生。《爾雅.釋蟲》:「蚢,蕭繭。」宋.邢昺.疏:「食蕭葉作繭者名蚢。」

2.大貝。《文選.郭璞.江賦》:「紫蚢如渠,洪蚶專車。」李善注引《爾雅》曰:「大貝曰蚢。」


  

  部首:舟
部外笔画:4
 总笔画:10
  注音: ㄏㄤˊ
  拼音: háng




1.舟、船。《文選.左思.吳都賦》:「於是乎長鯨吞航,修鯢吐浪。」元.馬致遠〈壽陽曲.遠浦帆歸〉曲:「夕陽下,酒旆閑,兩三航未曾著岸。」

2.連舟而成的浮橋。《淮南子.氾論》:「古者大川名谷,衝絕道路,不通往來也,乃為窬木方版以為舟航。」




船、飛機等的行走。如:「領航」、「巡航」、「導航」。唐.韓愈〈答張徹〉詩:「疊雪走商嶺,飛波航洞庭。」


  

 简化字:颃
  部首:頁
部外笔画:4
 总笔画:13
  注音: ㄏㄤˊ
  拼音: háng




鳥向下飛。《詩經.邶風.燕燕》:「燕燕于飛,頡之頏之。」漢.毛亨.傳:「飛而上曰頡,飛而下曰頏。」


  

  部首:疒
部外笔画:3
 总笔画:8
  注音: ㄕㄢˋ
  拼音: shàn

參見「疝氣」條。


  

 简化字:讪
  部首:言
部外笔画:3
 总笔画:10
  注音: ㄕㄢˋ
  拼音: shàn




毀謗、嘲諷。《論語.陽貨》:「惡居下流而訕上者。」《孟子.離婁下》:「與其妾訕其良人,而相泣於中庭。」



參見「訕臉」、「訕訕」等條。


  

  部首:走
部外笔画:3
 总笔画:10
  注音: ㄕㄢˋ
  拼音: shàn




1.跳躍。清.洪昇《長生殿》第一七齣:「馬蹄兒潑剌剌旋風赸。」徐朔方.注:「赸,跳躍。」

2.離開、散去。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二折》:「你也赸,我也赸;請先生休訕,早尋個酒闌人散。」


  

 简化字:骟
  部首:馬
部外笔画:10
 总笔画:20
  注音: ㄕㄢˋ
  拼音: shàn




1.閹割牲畜、動物。《西遊記》第三九回:「點汙他不得,他是個騸了的獅子。」

2.截去主根,培植果樹。元.魯明善《農桑衣食撮要.卷上.騸諸色果木樹》:「樹芽未生之時,於根旁掘土,須要寬深,尋纂心釘地根截去,留四邊亂根勿動,卻用土覆蓋,築令實,則結果肥大,勝插接者,謂之騸樹。」


  

  部首:羊
部外笔画:6
 总笔画:12
  注音: ㄕㄢˋ
  拼音: shàn




1.美好的事。如:「日行一善」、「為善最樂」、「隱惡揚善」。

2.有德行的人、好人。《禮記.中庸》:「送往迎來,嘉善而矜不能,所以柔遠人也。」

3.姓。如宋代有善辰。




1.親善、交好。《左傳.隱公六年》:「親仁善鄰,國之寶也。」《後漢書.卷七〇.孔融傳》:「與蔡邕素善。」

2.喜好、喜愛。《左傳.襄公三十一年》:「其所善者,吾則行之;其所惡者,吾則改之。」《楚辭.屈原.離騷》:「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3.愛惜。《荀子.彊國》:「故善日者王,善時者霸。」




1.美好的。如:「善人」、「善事」、「善行」。

2.熟悉的。如:「面善」。




1.擅長。如:「能歌善舞」、「英勇善戰」。《禮記.學記》:「善歌者使人繼其聲,善教者使人繼其志。」

2.容易。如:「善變」、「善疑」、「多愁善感」、「善解人意」。




表讚美、稱許之詞。《文選.枚乘.七發》:「太子曰:『善!願復聞之!』」


  

  部首:邑
部外笔画:12
 总笔画:15
  注音: ㄕㄢˋ
  拼音: shàn

參見「鄯善」條。


  

  部首:土
部外笔画:12
 总笔画:15
  注音: ㄕㄢˋ
  拼音: shàn




白埴土。可與油攪和在一起,塗飾門牆。《玉篇.土部》:「墡,白堊名,白墡也。」俗稱為「白墡」。


  

  部首:肉
部外笔画:12
 总笔画:16
  注音: ㄕㄢˋ
  拼音: shàn




1.置備食物。《說文解字.肉部》:「膳,具食也。」

2.進獻飯食。《呂氏春秋.離俗覽.上德》:「太子祠而膳于公,麗姬易之。」




飯食。如:「早膳」、「晚膳」、「用膳」。《文選.曹植.箜篌引》:「中廚辦豐膳,烹羊宰肥牛。」


  

 简化字:缮
  部首:糸
部外笔画:12
 总笔画:18
  注音: ㄕㄢˋ
  拼音: shàn




1.修補。《說文解字.糸部》:「繕,補也。」如:「修繕」。《左傳.襄公三十年》:「聚禾粟,繕城郭。」

2.整治。《左傳.成公十六年》:「補卒乘,繕甲兵,展兵馬。」晉.杜預.注:「繕,治也。」

3.謄寫。漢.劉向〈管子書錄〉:「定著八十六篇,殺青而書可繕寫。」


  

 简化字:鳝
  部首:魚
部外笔画:12
 总笔画:23
  注音: ㄕㄢˋ
  拼音: shàn




動物名。脊椎動物亞門硬骨魚綱條鰭亞綱合鰓目。似鰻而細長,體呈赤褐色,腹呈黃色,具暗色斑點,光滑無鱗。產於淡水中,可食用。俗稱為「黃鱔」。


  

  部首:土
部外笔画:12
 总笔画:15
  注音: ㄕㄢˋ
  拼音: shàn




祭祀的場地。《禮記.祭法》:「是故王立七廟,一壇一墠。」


  

  部首:手
部外笔画:11
 总笔画:14
  注音: ㄕㄢˋ
  拼音: shàn




割除、割掉。《禮記.禮器》:「君子之於禮也,……,有摲而播也。」


  

  部首:手
部外笔画:13
 总笔画:16
  注音: ㄕㄢˋ
  拼音: shàn




1.專斷、獨行、包攬。《韓非子.孤憤》:「當塗之人擅事要,則外內為之用矣。」《漢書.卷四.文帝紀》:「夫以呂太后之嚴,立諸呂為三王,擅權專制。」

2.據有。《戰國策.秦策三》:「且昔者中山之地,方五百里,趙獨擅之。」

3.精於、善於。如:「擅長」、「擅繪畫」、「不擅言談」。




一味以自己的意思行事。如:「擅離職守」。《商君書.定分》:「有擅發禁室印,及入禁室視禁法令,及禁剟一字以上,罪皆死不赦。」


  

  部首:女
部外笔画:13
 总笔画:16
  注音: ㄕㄢˋ
  拼音: shàn




更替、演變。《史記.卷八四.屈原賈生傳》:「形氣轉續兮,變化而嬗。」


  

 简化字:赡
  部首:貝
部外笔画:13
 总笔画:20
  注音: ㄕㄢˋ
  拼音: shàn




1.供給、供養。《晉書.卷九四.陶潛傳》:「至於酒米,乏絕,亦時相贍。」唐.裴守真〈請重耕織表〉:「一夫之耕,纔兼數口;一婦之織,不贍一家。」

2.滿足。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治家》:「率能躬儉節用以贍衣食。」

3.補助、救濟。《史記.卷三二.齊太公世家》:「設輕重魚鹽之利,以贍貧窮。」《隋書.卷七〇.李密傳》:「乃散家產,賙贍親故。」




1.充足、富足。《墨子.節葬下》:「亦有力不足、財不贍、智不智,然後已矣。」《後漢書.卷一五.李通等傳.贊曰》:「李鄧豪贍,舍家從讖。」

2.文辭廣博華麗。《後漢書.卷四〇.班彪傳.論曰》:「遷文直而事覈,固文贍而事詳。」


  

  部首:山
 总笔画:3
  注音: ㄕㄢ
  拼音: shān




1.陸地上高起的部分。如:「崇山峻嶺」。《左傳.襄公二十五年》:「吳師奔,登山以望,見楚師不繼復逐之。」

2.墳墓。唐.李華〈含元殿賦〉:「靡迤秦山,陂陀漢陵。」

3.姓。如晉代有山濤。

4.二一四部首之一。




山中的。如:「山村」、「山寨」。


  

  部首:舟
部外笔画:3
 总笔画:9
  注音: ㄕㄢ
  拼音: shān

參見「舢板」條。


  

  部首:彡
 总笔画:3
  注音: ㄕㄢ
  拼音: shān




1.筆所畫的花紋。《說文解字.彡部》:「彡,毛飾畫文也。」

2.二一四部首之一。




毛長的樣子。《廣韻.平聲.銜韻》:「彡,毛長也。」


  

  部首:衣
部外笔画:3
 总笔画:9
  注音: ㄕㄢ
  拼音: shān




1.衣服的通稱。明.張自烈《正字通.衣部》:「衫,衣之通稱。」如:「衣衫」、「棉衫」。

2.單衣。如:「汗衫」、「羅衫」。唐.白居易〈寄生衣與微之因題封上〉詩:「淺色縠衫輕似霧,紡花紗褲薄於雲。」


  

 简化字:删
  部首:刀
部外笔画:5
 总笔画:7
  注音: ㄕㄢ
  拼音: shān




1.削除。如:「刪除」、「刪減」。《漢書.卷二一.律曆志》:「故刪其偽辭,取正義,著于篇。」

2.截取。《漢書.卷三〇.藝文志》:「今刪其要,以備篇籍。」


  

  部首:玉
部外笔画:5
 总笔画:9
  注音: ㄕㄢ
  拼音: shān

參見「珊瑚」條。


  

  部首:足
部外笔画:5
 总笔画:12
  注音: ㄕㄢ
  拼音: shān




參見「蹣跚」條。



踩、踏。元.無名氏《小尉遲》第三折:「劉無敵跚馬兒領番卒上。」元.關漢卿《五侯宴》第三折:「引著沙三去跚橇,伴著王留學調鬼。」


  

  部首:艸
部外笔画:4
 总笔画:8
  注音: ㄕㄢ
  拼音: shān




1.除草。《說文解字.艸部》:「芟,刈草也。」《詩經.周頌.載芟》:「載芟載柞,其耕澤澤。」漢.毛亨.傳:「除草曰芟,除木曰柞。」

2.削除。通「刪」。《三國志.卷一三.魏書.王朗傳》:「賴先王芟除寇賊。」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鎔裁》:「芟繁剪穢,弛於負擔。」




大鐮刀。《國語.齊語》:「耒、耜、耞、芟。」三國吳.韋昭.注:「芟,大鐮,所以芟草也。」唐.柳宗元〈宥蝮蛇文〉:「彼樵豎持芟,農夫執耒,不幸而遇,將除其害。」


  

  部首:艸
部外笔画:5
 总笔画:9
  注音: ㄕㄢ
  拼音: shān




覆蓋。宋.陸游〈幽居歲暮〉詩五首之五:「刈茅苫鹿屋,插棘護雞栖。」《西遊記》第三七回:「你那衣服,半邊苫身,半邊露臂。」



1.以草編成的覆蓋物。清.汪中〈先母鄒孺人靈表〉:「再徙北城,所居止三席地,其左無壁,覆之以苫。」

2.以草編成的墊蓆,居喪時使用,以示哀戚。《儀禮.喪服》:「居倚廬,寢苫枕塊,哭晝夜無時。」唐.賈公彥.疏:「外寢苫者,哀親之在草。」


  

  部首:竹
部外笔画:5
 总笔画:11
  注音: ㄕㄢ
  拼音: shān




古代童子學習書法所用的板子,通常以竹製而成。《說文解字.竹部》:「笘,折竹箠也。……潁川人名小兒所書寫為笘。」


  

  部首:手
部外笔画:10
 总笔画:13
  注音: ㄕㄢ
  拼音: shān




1.用手摑臉。如:「搧他一個大耳光。」

2.搖動扇子使生風。如:「搧火」、「搧煙」。

3.從旁鼓動、挑撥事端。通「煽」。如:「搧動」、「搧惑」。


  

  部首:火
部外笔画:10
 总笔画:14
  注音: ㄕㄢ
  拼音: shān




火焰熾盛。《廣韻.平聲.仙韻》:「煽,火盛也。」



1.用扇子搧火,使熾盛。《水滸傳》第二四回:「王婆只做不看見,只顧在茶局裡煽風爐子,不出來問茶。」

2.以讒言或手段鼓動,挑撥人事。如:「煽動」。《晉書.卷五九.汝南王亮等傳.序》:「西晉之政亂朝危,雖由時主,然而煽其風,速其禍者,咎在八王。」


  

  部首:衣
部外笔画:11
 总笔画:17
  注音: ㄕㄢ
  拼音: shān




旌旗上的正幅。同「縿」。《集韻.平聲.銜韻》:「縿,《說文》:『旌旗之游也。』一曰正幅,或作襂。」


  縿

  部首:糸
部外笔画:11
 总笔画:17
  注音: ㄕㄢ
  拼音: shān




旌旗上的正幅。《周禮.春官.巾車》「建大常,十有二斿」句下漢.鄭玄.注:「大常,九旗之畫日月者,正幅為縿,斿則屬焉。」


  

  部首:水
部外笔画:12
 总笔画:15
  注音: ㄕㄢ
  拼音: shān




流淚的樣子。《詩經.小雅.大東》:「睠言顧之,潸焉出涕。」《紅樓夢》第二九回:「都低著頭細嚼這句的滋味,都不覺潸然泣下。」


  

 简化字:膻
  部首:羊
部外笔画:13
 总笔画:19
  注音: ㄕㄢ
  拼音: shān




羊身上的臊味。《廣韻.平聲.仙韻》:「羶,羊臭也。」宋.陸游〈書事〉詩:「醪酒芳醇偏易醉,胡羊肥美了無羶。」


  

 简化字:闪
  部首:門
部外笔画:2
 总笔画:10
  注音: ㄕㄢˇ
  拼音: shǎn




1.探頭窺視。《三國志.卷一五.魏書.梁習傳》「思亦能吏,然苛碎無大體」句下裴松之注引《魏略》:「白日常自於牆壁間闚閃。」

2.避開、躲避。元.曾瑞〈四塊玉.官況甜〉曲:「讎多恩少人皆厭,業貫盈,橫禍添,無處閃。」《警世通言.卷二〇.計押番金鰻產禍》:「掇開門閃身入去,隨手關了。」

3.突然顯現、忽隱忽現。如:「閃光」、「腦中閃過一個念頭。」

4.弄、逼迫。《水滸傳》第一一回:「誰想今日被高俅這賊坑陷了我這一場,……閃得我有家難奔,有國難投,受此寂寞。」

5.拋棄、撇下。元.馬致遠《青衫淚》第二折:「你好下得白解元,閃下我女少年。」《西遊記》第二回:「怎麼一去許久,把我們俱閃在這裡。」

6.扭傷、挫傷。如:「閃了腰」。元.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第二折》:「夫人休閃了手,且息怒停嗔。」




1.雷電所發出的光。如:「西邊又打閃,可能快下雨了。」

2.差錯、危險。如:「萬一有什麼閃失,我如何向你父母交代?」《水滸傳》第一二回:「不想又吃了這一閃!高太尉,你忒毒害,恁地剋剝!」


  

 简化字:陕
  部首:阜
部外笔画:7
 总笔画:10
  注音: ㄕㄢˇ
  拼音: shǎn




1.地名。即今大陸地區河南省陝縣,周初為周公、召公分治的界限。

2.大陸地區陝西省的簡稱。如:「陝北」。

3.姓。如明代有陝通。


完整 | 简易   资料数 : 9697 页数: 4/243
第一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最后页

欢迎光临!
检索方法
1、支持简繁字词检索。

2、一般字词检索,如输入:
   
   字典
   科技大学……等

3、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如输入:
   勤劳,懒惰
   努力,挺进,团结
   整齐,纷乱,健康,虚弱……等

4、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即可查看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