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词典网 Chinese.my
國語辭典 网典 康熙字典 关于

國語辭典 | 网典 | 康熙字典

國語辭典
字词:chú
  

  部首:女
部外笔画:9
 总笔画:12
  注音: ㄔㄨㄛˋ
  拼音: chuò




不順。《說文解字.女部》:「婼,不順。」



人名用字。如春秋時魯國有叔孫婼。


  

  部首:尸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1
  注音:(2) ㄔㄨˊ
  拼音:(2) chú

參見「休屠」條。


  

 简化字:处
  部首:虍
部外笔画:5
 总笔画:11
  注音:(2) ㄔㄨˇ
  拼音:(2) chǔ




1.居住、止息。《左傳.僖公四年》:「君處北海,寡人處南海。」《墨子.節用中》:「古者人之始生,未有宮室之時,因陵丘掘穴而處焉。」

2.存在、置身於。如:「處於逆境」、「設身處地」、「處變不驚」。

3.交往、對待、共同生活。如:「相處」、「和平共處」。

4.安頓、安排。如:「何以自處」。《國語.魯語下》:「昔聖之處民也,擇瘠土而處之。」

5.裁制、懲罰。如:「處分」、「處罰」、「懲處」。

6.辦理。如:「處理」。《三國志.卷三五.蜀書.諸葛亮傳》:「將軍量力而處之。」

7.決斷。如:「處斷」。《漢書.卷八五.谷永傳》:「臣愚不能處也。」

8.退隱自居。如:「出處進退」。




在家未出仕或未出嫁的。如:「處士」、「處子」、「處女」。



姓。如漢代有處興。


  

 简化字:储
  部首:人
部外笔画:15
 总笔画:17
  注音:(2) ㄔㄨˇ
  拼音:(2) chǔ

(一)之又音。


  

 简化字:诎
  部首:言
部外笔画:5
 总笔画:12
  注音:(2) ㄔㄨˋ
  拼音:(2) chù




貶低。同「黜」。《戰國策.韓策三》:「彼公仲者,秦勢能詘之。」


  

  部首:欠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2
  注音:(2) ㄔㄨㄚ
  拼音:(2) chuā




形容急促或有節奏的聲音。如:「欻的一聲」、「欻欻的腳步聲」。


  

  部首:足
部外笔画:9
 总笔画:16
  注音:(2) ㄔㄨㄞˋ
  拼音:(2) chuài




1.以腳底用力踢。如:「把門踹開」。《兒女英雄傳》第六回:「咱們踹開門,進去瞧瞧。」

2.踐踏、踩。《儒林外史》第三回:「走出大門不多路,一腳踹在塘裡,掙起來,頭髮都跌散了。」


  

  部首:欠
部外笔画:9
 总笔画:13
  注音:(2) ㄔㄨㄢˊ
  拼音:(2) chuán




1.姓。如《史記》記載有歂師。《左傳.僖公二十八年》:「歂犬走出,公使殺之。」

2.(一)之又音。


  

  部首:糸
部外笔画:11
 总笔画:17
  注音:(2) ㄔㄨㄢˊ
  拼音:(2) chuán




縛、綁。《左傳.襄公二十五年》:「閭丘嬰以帷縛其妻而載之,與申鮮虞乘而出。」


  

  部首:足
部外笔画:9
 总笔画:16
  注音:(2) ㄔㄨㄢˇ
  拼音:(2) chuǎn

(一)之又音。


  

 简化字:囱
  部首:囗
部外笔画:4
 总笔画:7
  注音:(2) ㄔㄨㄤ
  拼音:(2) chuāng

同「窗」。


  

 简化字:创
  部首:刀
部外笔画:10
 总笔画:12
  注音:(2) ㄔㄨㄤ
  拼音:(2) chuāng




1.傷口、傷處。《漢書.卷三九.蕭何曹參傳》:「平陽侯曹參身被七十創。」

2.膿瘡。通「瘡」。《禮記.雜記下》:「身有瘍則浴,首有創則沐。」漢.王充《論衡.幸偶》:「氣結閼積,聚為癰,潰為疽,創流血出膿。」


  

  部首:手
部外笔画:12
 总笔画:15
  注音:(2) ㄔㄨㄤˊ
  拼音:(2) chuáng

(一)之讀音。


  

  部首:木
部外笔画:12
 总笔画:16
  注音:(2) ㄔㄨㄤˊ
  拼音:(2) chuáng




柱子。《文選.木華.海賦》:「決帆摧橦,戕風起惡。」唐.李白〈天長節度使鄂州刺史韋公德政碑〉:「都盧尋橦,倒掛浮雲之影。」


  

 简化字:闯
  部首:門
部外笔画:10
 总笔画:18
  注音:(2) ㄔㄨㄤˇ
  拼音:(2) chuǎng




1.猛衝。如:「往裡闖」、「橫衝直闖」。

2.歷練、奔走謀生。如:「闖江湖」。《儒林外史》第一回:「見那闖學堂的書客,就買幾本舊書。」

3.突然發生、意外引起。如:「闖禍」。


  

  部首:木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2
  注音:(2) ㄔㄨㄟˊ
  拼音:(2) chuí

(一)之又音。


  

  部首:口
部外笔画:4
 总笔画:7
  注音:(2) ㄔㄨㄟˋ
  拼音:(2) chuì

參見「鼓吹」(一)條。


  

  部首:火
部外笔画:4
 总笔画:8
  注音:(2) ㄔㄨㄟˋ
  拼音:(2) chuì

參見「炊累」條。


  

  部首:手
部外笔画:4
 总笔画:7
  注音:(3) ㄔㄨㄚˇ
  拼音:(3) chuǎ

參見「抓子兒」條。


  

 简化字:抢
  部首:手
部外笔画:10
 总笔画:13
  注音:(3) ㄔㄨㄤˇ
  拼音:(3) chuǎng

(二)之又音。


  

 简化字:闯
  部首:門
部外笔画:10
 总笔画:18
  注音:(3) ㄔㄨㄤˋ
  拼音:(3) chuàng




撞。如:「他騎車把我闖倒了。」


  

  部首:屮
部外笔画:1
 总笔画:4
  注音:(3) ㄔㄨㄣˊ
  拼音:(3) chún

參見「屯留縣」條。


  安處

 简化字:安处
  注音: ㄢ ㄔㄨˇ
  拼音: ān chǔ

1.安居。漢.班固〈西都賦〉:「合歡增城,安處常寧。」三國魏.曹冏〈六代論〉:「居九州之地,而身無所安處。」

2.安置、安頓。《北齊書.卷二〇.列傳.薛脩義》:「招降胡酋胡垂黎等部落數千口,表置五城郡以安處之。」《太平廣記.卷三八三.曲阿人》:「汝算錄正餘八年,若此限竟死,便入罪謫中,吾此欲安處汝,職局無缺者,唯有雷公缺,當啟以補其職。」

3.何處。《文選.卷二.賦.張衡.西京賦》:「有憑虛公子者,心奓體忕,雅好博古,學乎舊史氏,是以多識前代之載,言於安處先生。」唐.李善.注:「安處,猶烏處,若言何處,亦謂無此先生也。」《中國歷代戲曲選.明.陸世廉.西臺記.第二折》:「今日裡欲圖存誰是主?欲投荒將安處?」


  暗處

 简化字:暗处
  注音: ㄢˋ ㄔㄨˋ
  拼音: àn chù
 相反词:明處

1.黑暗的地方。如:「不要常往暗處走。」

2.祕密的地方。如:「人在暗處,你在明處,要小心防備。」


  安床

  注音: ㄢ ㄔㄨㄤˊ
  拼音: ān chuáng

結婚安置新床或搬移舊床再安置。


  鵪鶉

 简化字:鹌鹑
  注音: ㄢ ㄔㄨㄣˊ
  拼音: ān chún

動物名。鵪雞目雉科鶉屬。形似雛雞,頭小尾短而圓胖,羽毛以赤褐色為主,善走而不善飛,以種子、穀類、昆蟲等為食。


  拗處

 简化字:拗处
  注音: ㄠˋ ㄔㄨˋ
  拼音: ào chù

偏僻的地方。《醒世恆言.卷二九.盧太學詩酒傲王侯》:「這濬縣又是個拗處,比京都更難,故宦家園亭雖有,俱不足觀。」


  八廚

 简化字:八厨
  注音: ㄅㄚ ㄔㄨˊ
  拼音: bā chú

漢代八位能以錢財救濟危急的人。《後漢書.卷六七.黨錮傳.序》:「度尚、張邈、王考、劉儒、胡母班、秦周、蕃嚮、王章為『八廚』。廚者,言能以財救人者也。」


  拔出

  注音: ㄅㄚˊ ㄔㄨ
  拼音: bá chū
 相反词:放入、插進

1.提拔。《莊子.天地》:「拔出公忠之屬,而無阿私,民孰敢不輯。」

2.特出。《後漢書.卷七〇.鄭孔荀列傳.荀彧》:「況君奇謨拔出,興亡所係,可專有之邪?」

3.使物體脫離原來的位置。如:「折騰了半天,牙醫終於拔出一顆蛀壞了的大牙。」


  拔除

  注音: ㄅㄚˊ ㄔㄨˊ
  拼音: bá chú

拔掉、去除。如:「除惡像拔草,得要連根拔除才行。」


  罷黜

 简化字:罢黜
  注音: ㄅㄚˋ ㄔㄨˋ
  拼音: bà chù
 相似词:罷免、罷退
 相反词:任用

1.貶抑、排斥。《漢書.卷六.武帝紀》:「罷黜百家,表彰六經。」

2.免職、免除。《後漢書.卷五七.謝弼傳》:「今之四公,唯司空劉寵斷斷守善,餘皆素餐致寇之人,必有折足覆餗之凶。可因災異,並加罷黜。」也作「罷退」、「罷斥」。


  巴船

  注音: ㄅㄚ ㄔㄨㄢˊ
  拼音: bā chuán

拉船。將兩條繩子,各繫在船的兩端,另一頭則固定在各別的岸邊,過河時渡船的人拉收繩子,使船靠向岸邊。如:「船夫一面巴船,一面悠閒地哼著小曲。」


  百出

  注音: ㄅㄞˇ ㄔㄨ
  拼音: bǎi chū

出現的次數與方式很多。如:「花樣百出」。《三國演義》第二二回:「操詭計百出,必以河北為重,親自監督,卻故意不建旗號,乃於此處虛張旗號,吾意操必不在此。」


  擺出

 简化字:摆出
  注音: ㄅㄞˇ ㄔㄨ
  拼音: bǎi chū

1.把東西擺放出來。如:「一到黃昏,攤販就在地上擺出各式各樣的貨品,大聲叫賣。」

2.裝出,故意顯示。如:「他什麼都不懂,還擺出一副非常專精的樣子。」


  拜除

  注音: ㄅㄞˋ ㄔㄨˊ
  拼音: bài chú

除舊官,任新官。《後漢書.卷四一.第五鍾離宋寒列傳.第五倫》:「其刺史、太守以下,拜除京師及道出洛陽者,宜皆召見,可因博問四方,兼以觀察其人。」《水滸後傳》第一九回:「我們舊時的弟兄多事得緊,受了招安,為朝廷出過力,拜除官爵,也該守些本分。」


  百川

  注音: ㄅㄞˇ ㄔㄨㄢ
  拼音: bǎi chuān

河流的總稱。《詩經.小雅.十月之交》:「百川沸騰,山冢崒崩。」《莊子.秋水》:「秋水時至,百川灌河。」


  拜春

  注音: ㄅㄞˋ ㄔㄨㄣ
  拼音: bài chūn

中國習俗立春日稱為「春朝」,此日不論家家戶戶,彼此相互慶賀,稱為「拜春」。清.顧祿《清嘉錄.卷一.正月》:「立春日為春朝。士庶交相慶賀,謂之拜春。」


  搬出

  注音: ㄅㄢ ㄔㄨ
  拼音: bān chū

1.搬移出去。如:「王先生早已經搬出臺北市到鄉下去住了。」《紅樓夢》第九回:「命他搬出寧府,自去立門戶過活去了。」

2.拿出、舉出。如:「為了解釋遲到的原因,他搬出許多理由來。」


  般倕

  注音: ㄅㄢ ㄔㄨㄟˊ
  拼音: bān chuí

公輸般和工倕的合稱,二人皆為傳說中的古代巧匠。《文選.嵇康.琴賦》:「夔襄薦法,般倕騁神。」《南史.卷四七.崔祖思傳》:「元祖言臣甥少游有班、倕之功,今來必令模寫宮掖,未可令反。」也作「班倕」。


  幫廚

 简化字:帮厨
  注音: ㄅㄤ ㄔㄨˊ
  拼音: bāng chú

廚師的助手。如:「今天你當主廚,我來當幫廚。」


完整 | 简易   资料数 : 4310 页数: 4/108
第一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最后页

欢迎光临!
检索方法
1、支持简繁字词检索。

2、一般字词检索,如输入:
   
   字典
   科技大学……等

3、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如输入:
   勤劳,懒惰
   努力,挺进,团结
   整齐,纷乱,健康,虚弱……等

4、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即可查看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