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词典网 Chinese.my
國語辭典 网典 康熙字典 关于

國語辭典 | 网典 | 康熙字典

國語辭典
字词:D
  

  部首:石
部外笔画:12
 总笔画:17
  注音: ㄉㄧ
  拼音: dī




1.黑石。可用來染繒,產於琅琊山。《集韻.平聲.齊韻》:「磾,黑石,可染繒。出琅琊。」

2.人名用字。如漢代有金日磾。


  

  部首:犬
部外笔画:4
 总笔画:7
  注音: ㄉㄧˊ
  拼音: dí




1.中國古代北方的民族。因主要居住在北方,故通稱為「北狄」。秦、漢以後成為中原對北方各族的泛稱。《書經.仲虺之誥》:「東征,西夷怨;南征,北狄怨。」《禮記.王制》:「北方曰狄,衣羽毛,穴居,有不粒食者矣。」

2.姓。如唐代有狄仁傑。


  

  部首:艸
部外笔画:7
 总笔画:11
  注音: ㄉㄧˊ
  拼音: dí




1.植物名。禾本科芒屬,多年生草本。地下莖蔓延,地上莖細而直立,高六十至一百六十公分,葉互生,線形,長二十至五十公分,葉緣粗糙。圓錐花序頂生,小穗被毛,無芒,紫色。生長於水邊或原野,與蘆同類。莖可織席,亦可作造紙原料。

2.姓。如漢代有荻赦之。


  

  部首:革
部外笔画:3
 总笔画:12
  注音: ㄉㄧˊ
  拼音: dí




控馬的韁繩。《禮記.少儀》:「牛則執紖,馬則執靮。」漢.鄭玄.注:「紖、靮皆所以繫制之者。」


  

  部首:艸
部外笔画:5
 总笔画:9
  注音: ㄉㄧˊ
  拼音: dí




植物名。蓼科羊蹄屬,「羊蹄」之古稱。參見「羊蹄」條。


  

  部首:辵
部外笔画:5
 总笔画:9
  注音: ㄉㄧˊ
  拼音: dí




1.開導、引導。《書經.太甲上》:「旁求俊彥,啟迪後人。」唐.孔穎達.正義:「乃旁求俊彥之人置之於位,令人開導後人。」

2.進用、任用。《詩經.大雅.桑柔》:「維此良人,弗求弗迪,維彼忍心,是顧是復。」漢.鄭玄.箋:「國有善人,王不求索,不進用之。」

3.實踐、實行。漢.揚雄《法言.先知》:「為國不迪其法而望其效,譬諸算乎!」晉.李軌.注:「迪,蹈。夫算者,不運籌策不能定其數;治國者,不蹈法度不能致其治。」

4.遵從、依循。《漢書.卷一〇〇.敘傳下》:「漢迪於秦,有革有因。」




發語詞,無義。有調節音節的作用。《書經.君奭》:「迪惟前人光,施于我沖子。」


  

  部首:竹
部外笔画:5
 总笔画:11
  注音: ㄉㄧˊ
  拼音: dí




1.樂器名,吹管樂器。古代屬八音的竹類樂器,多為橫吹。亦名為「篴」。今在考古中所發現用動物的獸骨,所製成的吹管樂器,直吹,也被稱為骨笛。現有木、竹、金屬、塑膠等不同材質。

2.噴氣發聲的發音器,其響聲尖銳。如:「警笛」、「汽笛」。


  

 简化字:涤
  部首:水
部外笔画:11
 总笔画:14
  注音: ㄉㄧˊ
  拼音: dí




1.洗濯。如:「洗滌」。《漢書.卷五七.司馬相如傳上》:「相如身自著犢鼻褌,與庸保雜作,滌器於市中。」

2.清掃。《詩經.豳風.七月》:「九月肅霜,十月滌場,朋酒斯饗,曰殺羔羊。」

3.去除。如:「從今以後,我要滌除惡習,奮發向上。」《文選.張衡.東京賦》:「進明德而崇業,滌饕餮之貪欲。」


  

  部首:口
部外笔画:11
 总笔画:14
  注音: ㄉㄧˊ
  拼音: dí

參見「嘀咕」、「嘀嘀咕咕」等條。


  

  部首:女
部外笔画:11
 总笔画:14
  注音: ㄉㄧˊ
  拼音: dí




1.正妻。《幼學瓊林.卷二.夫婦類》:「正妻謂之嫡。」也稱為「嫡室」。

2.嫡子。指正妻所生之子。《左傳.文公十七年》:「歸生佐寡君之嫡夷,以請陳侯于楚而朝諸君。」




1.正宗的、不是旁支的。如:「嫡妻」、「嫡嗣」、「嫡系」、「嫡長子」、「嫡脈相傳」。

2.家族中血統最近的。如:「嫡親」、「嫡堂兄弟」。


  

 简化字:敌
  部首:攴
部外笔画:11
 总笔画:15
  注音: ㄉㄧˊ
  拼音: dí




仇人。如:「大敵當前」、「分清敵我」、「敵眾我寡」、「敵暗我明」。



抵擋、抵抗。如:「寡不敵眾」。漢.曹操〈讓縣自明本志令〉:「孤自度勢,實不敵之。」



1.敵對的、因利害衝突而不相容的。如:「敵軍」、「敵方」、「敵意」。

2.相等的、相當的。如:「勢均力敵」。唐.元稹〈代曲江老人百韻〉:「李杜詩篇敵,蘇張筆力勻。」


  

  部首:艸
部外笔画:9
 总笔画:13
  注音: ㄉㄧˋ
  拼音: dì




1.果實與枝莖相連的部分。如:「根深蒂固」、「瓜熟蒂落」。明.楊繼盛〈書付尾箕兩兒〉:「心為一身之主,如樹之根,如果之蒂,最不可先壞了心。」

2.引申為末尾。如:「勿將菸蒂隨地亂扔!」


  

  部首:示
部外笔画:9
 总笔画:14
  注音: ㄉㄧˋ
  拼音: dì




古代重大的祭典之一。《禮記.王制》:「天子諸侯宗廟之祭,春曰礿,夏曰禘,秋曰嘗,冬曰烝。」


  

  部首:石
部外笔画:9
 总笔画:14
  注音: ㄉㄧˋ
  拼音: dì




(tellurium,Te)化學元素。原子序52。類金屬元素之一。不易傳熱但可導電,具金屬性質。溶於濃硫酸、硝酸、氫氧化鉀及氰化鉀等溶液,但不溶於水。為銀白色柱狀的結晶體,質脆,具金屬光澤,或為灰棕色的粉末。以二氧化硫還原其氧化物可得碲。金屬和合金中加少量碲,可改進機械性能及增強硬度。鉛含少量的碲,可製電纜及化工設備的保護層。碲和若干碲化合物則可為半導體材料。


  

 简化字:缔
  部首:糸
部外笔画:9
 总笔画:15
  注音: ㄉㄧˋ
  拼音: dì




1.結、結合、訂立。如:「締交」、「締約」、「締結」。

2.建立、建造。如:「締創」、「締造」。《西京雜記》卷六:「(劉)歆欲撰漢書,編錄漢事,未得締構而亡。」

3.約束、制止。如:「取締不法商人。」


  

 简化字:谛
  部首:言
部外笔画:9
 总笔画:16
  注音: ㄉㄧˋ
  拼音: dì




道理、義理。如:「妙諦」、「真諦」。



仔細、詳細。如:「諦視」、「凝神諦聽」。《三國志.卷一六.杜畿傳》:「民嘗辭訟,有相告者,畿親見為陳大義,遣令歸諦思之,若意有所不盡,更來詣府。」



詳審、細察。《關尹子.九藥》:「諦毫末者不見天地之大,審小音者不聞雷霆之聲。」《新唐書.卷一〇六.劉祥道傳》:「日薄事叢,有司不及研諦。」


  

  部首:虫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4
  注音: ㄉㄧˋ
  拼音: dì

參見「蝃蝀」條。


  

 简化字:递
  部首:辵
部外笔画:10
 总笔画:14
  注音: ㄉㄧˋ
  拼音: dì




傳送。如:「郵遞」、「投遞」、「呈遞」、「遞眼色」。唐.杜甫〈宿青草湖〉詩:「寒冰爭倚薄,雲月遞微明。」



1.更迭、交替。《呂氏春秋.季春紀.先己》:「當今之世,巧謀並行,詐術遞用。」

2.順著次序。如:「遞增」、「遞降」、「遞減」。


  

  部首:辵
部外笔画:11
 总笔画:15
  注音: ㄉㄧˋ
  拼音: dì




去、前往。《說文解字.辵部》:「遰,去也。」《大戴禮記.夏小正》:「九月遰鴻鴈。」漢.戴德.傳:「遰,往也。」清.李調元.注:「遰,去也。北來則曰鄉,南去則曰遰。」



迢遰:高邈、深遠。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洛水注》:「東北流逕雲中塢,左上迢遰層峻,流煙半垂,纓帶山阜,故埠受其名渠谷。」也作「迢遞」。



依序、依次。通「遞」。唐.王維〈謝弟縉新授左散騎常侍狀〉:「陛下均平布政,中外遰遷,尚錄前勞,仍收舊齒,使備顧問。」


  

  部首:木
部外笔画:11
 总笔画:15
  注音: ㄉㄧˊ
  拼音: dí

參見「樀樀」條。


  

  部首:瓦
部外笔画:11
 总笔画:16
  注音: ㄉㄧˊ
  拼音: dí




瓴甋:磚。清.王念孫《廣雅疏證.卷七上.釋宮》:「瓴甋,磚也。」宋.晁補之〈坐進庵賦〉:「上蒙稿秸,下履瓴甋。」


  

 简化字:籴
  部首:米
部外笔画:16
 总笔画:22
  注音: ㄉㄧˊ
  拼音: dí




買入穀物。與「糶」相對。元.陳泰〈集民謠〉二首之一:「縣官催租吏胥急,糴粟輸官莫論直。」



姓。如春秋時晉國有糴筏。


  

  部首:鳥
部外笔画:14
 总笔画:25
  注音: ㄉㄧˊ
  拼音: dí




長尾山雉。《爾雅.釋鳥》:「翟鳥山雉。」晉.郭璞.注:「尾長者。」


  覿

 简化字:觌
  部首:見
部外笔画:15
 总笔画:22
  注音: ㄉㄧˊ
  拼音: dí




1.以禮相見。《春秋.莊公二十四年》:「八月丁丑,夫人姜氏入。戊寅,大夫宗婦覿,同幣。」《論語.鄉黨》:「私覿,愉愉如也。」

2.見。《易經.困卦.初六》:「入于幽谷,三歲不覿。」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誄碑》:「論其人也,曖乎若可覿;道其哀也,悽焉如可傷:此其旨也。」

3.拜訪、探視。唐.王維〈藍田山石門精舍〉詩:「笑謝桃源人,花紅復來覿。」


  

  部首:邑
部外笔画:5
 总笔画:8
  注音: ㄉㄧˇ
  拼音: dǐ




1.古代諸侯入京,朝見天子的住所。《史記.卷七九.范雎蔡澤傳》:「(范雎)敝衣閒步之邸,見須賈。」《漢書.卷四.文帝紀》:「代王謝曰:『至邸而議之。』」唐.顏師古.注:「郡國朝宿之舍,在京師者率名邸。」

2.高級官員的住所。如:「府邸」、「官邸」、「私邸」。《漢書.卷六四上.朱買臣傳》:「初,買臣免,待詔,常從會稽守邸者寄居飯食。」

3.舊稱諸侯王。《北史.卷四三.列傳.張彝》:「王甚美其才,與河內張衡俱見禮重,晉邸稱為二張焉。」唐.元稹〈授薛昌朝等王傅等制〉:「擇才以佐諸邸,選士以列東朝。」

4.旅館。《宋史.卷四三〇.道學傳.黃榦傳》:「時大雪,既至而熹它出,榦因留客邸。」

5.屏風。《周禮.天官.掌次》:「王大旅上帝,則張氈案,設皇邸。」唐.賈公彥.疏:「邸謂以版為屏風,又以鳳皇羽飾之,此謂王坐所置也。」

6.器物的底部。通「底」。《周禮.春官.典瑞》:「四圭有邸,以祀天、旅上帝。」

7.姓。如漢代有邸桂,明代有邸鵬。


  

  部首:弓
部外笔画:5
 总笔画:8
  注音: ㄉㄧˇ
  拼音: dǐ




雕花的弓。《孟子.萬章上》:「干戈,朕;琴,朕;弤,朕。二嫂使治朕棲。」漢.趙岐.注:「弤,彫弓也。天子曰彫弓,堯禪舜天下,故賜之彫弓也。」


  

  部首:阜
部外笔画:5
 总笔画:8
  注音: ㄉㄧˇ
  拼音: dǐ




山坡。《文選.宋玉.高唐賦》:「登巉巖而下望兮,臨大阺之蓄水。」《後漢書.卷一六.寇恂傳》:「及漢軍退,峻亡歸故營,復助囂拒隴阺。」


  

  部首:木
部外笔画:5
 总笔画:9
  注音: ㄉㄧˇ
  拼音: dǐ




1.樹根。《說文解字.木部》:「柢,木根也。」如:「根深柢固」。《文選.張衡.西京賦》:「久流長則難竭,柢深則難朽。」宋.陸游〈秋夜遣懷〉詩:「心如秋燕不安巢,跡似春萍本無柢。」

2.引申為本源、基礎。《廣韻.上聲.薺韻》:「柢,本也。」。《文選.左思.吳都賦》:「霸王之所根柢,開國之所基趾。」


  

 简化字:抵
  部首:牛
部外笔画:5
 总笔画:9
  注音: ㄉㄧˇ
  拼音: dǐ




1.牛、羊等有角的獸類用角碰撞。《廣韻.上聲.薺韻》:「牴,角觸。」清.高宗〈鬪牛歌題劉松年畫〉:「五溪蠻俗雖有此。」自注引毛奇齡《蠻司合誌》:「「兩牛低頭相牴,未分勝負。」

2.觸犯、衝突。如:「牴觸」、「牴牾」。《大正藏.史傳部.明.智旭.見聞錄》:「負債人聞其病篤,因念云:『我本無心負彼。因彼態太惡。故謾相牴耳。』」


  

  部首:石
部外笔画:5
 总笔画:10
  注音: ㄉㄧˇ
  拼音: dǐ




質地細緻、縝密的磨刀石。《書經.禹貢》:「礪砥砮丹。」漢.孔安國.傳:「砥細於礪,皆磨石也。」《淮南子.說山》:「厲利劍者必以柔砥。」



1.磨。《孫子.九地》「疾戰則存,不疾戰則亡者,為死地」句下宋.何延錫.注:「砥甲礪刃,并氣一力。」《淮南子.脩務》:「弓待檠而後能調,劍待砥而後能利。」

2.修養、磨鍊。《淮南子.道應》:「文王砥德修改,三年而天下二垂歸之。」《史記.卷六一.伯夷傳》:「閭巷之人,欲砥行立名者,非附青雲之士,惡能施于後世哉?」


  

 简化字:诋
  部首:言
部外笔画:5
 总笔画:12
  注音: ㄉㄧˇ
  拼音: dǐ




1.譴責、抨擊。宋.蘇軾〈潮州韓文公廟碑〉:「作書詆佛譏君王,要觀南海窺衡湘。」《紅樓夢》第一一五回:「弟聞得世兄也詆盡流俗,性情中另有一番見解。」

2.毀謗、誣蔑。如:「詆毀」。《漢書.卷三六.楚元王劉交傳》:「巧言醜詆,流言飛文,譁於民間。」宋.王安石〈讀墨〉詩:「詠言以自警,吾詩非好詆。」

3.欺騙。《漢書.卷六十五.東方朔傳》:「朔擅詆欺天子從官,當棄市。」


  

 简化字:抵
  部首:角
部外笔画:5
 总笔画:12
  注音: ㄉㄧˇ
  拼音: dǐ




觸犯、衝突。同「牴」、「抵」。《淮南子.說山》:「兕牛之動以觝觸,物莫措其所脩,而用其短也。」


  

  部首:青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6
  注音: ㄉㄧㄢˋ
  拼音: diàn




1.一種天然的青色染料,用藍草的葉子浸水加石灰沉殿而成。也稱為「靛青」、「藍靛」、「藍澱」。

2.藍色與紫色混合而成的顏色。如:「彩虹有紅、橙、黃、綠、藍、靛、紫七個顏色。」


  

  部首:竹
部外笔画:12
 总笔画:18
  注音: ㄉㄧㄢˋ
  拼音: diàn




竹席。《說文解字.竹部》:「簟,竹席也。」宋.歐陽修〈臨江仙.柳下輕雷池上雨〉詞:「玉鉤垂下簾旌,涼波不動簟紋平,水精雙枕,傍有墮釵橫。」


  

  部首:馬
部外笔画:12
 总笔画:22
  注音: ㄉㄧㄢˋ
  拼音: diàn




脊毛黃色的黑馬。《說文解字.馬部》:「驔,驪馬黃脊。」《詩經.魯頌.駉》:「駉駉牡馬,在坰之野,薄言駉者,有駰有騢,有驔有魚,以車袪袪。」


  

  部首:土
部外笔画:5
 总笔画:8
  注音: ㄉㄧㄢˋ
  拼音: diàn




1.古代君主會盟宴饗時,於獻禮完畢,作為放回酒杯用的土臺,高可屏蔽。《論語.八佾》:「邦君樹塞門,管氏亦樹塞門,邦君為兩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

2.堂角、屋隅。《儀禮.士冠禮》:「執以待于西坫南。」

3.屋內儲藏食物的地方。《禮記.內則》:「天子之閣,左達五,右達五,公侯伯於房中五,大夫於閣三,士於坫一。」


  

  部首:玉
部外笔画:5
 总笔画:9
  注音: ㄉㄧㄢˋ
  拼音: diàn




1.玉上的瑕疵、斑點。《詩經.大雅.抑》:「白圭之玷,尚可磨也。」

2.缺點、過失。《詩經.大雅.抑》:「斯言之玷,不可為也。」《喻世明言.卷二七.金玉奴棒打薄情郎》:「卻拜個團頭做岳丈,可不是終身之玷!」




1.汙辱、弄髒。如:「玷汙」、「有玷家聲」。元.鄭光祖《倩女離魂》第二折:「你今私自趕來,有玷風化,是何道理?」清.蔣士銓《冬青樹》第二九齣:「惜朝內無人匡諫,以致成彼高名,玷俺君德。」

2.謙詞。自謙讓職務蒙受汙辱之意。如:「久玷官職,又乏政績,實在汗顏!」唐.杜甫〈春日江村〉詩五首之三:「豈知牙齒落,名玷薦賢中。」


  

  部首:戶
部外笔画:5
 总笔画:9
  注音: ㄉㄧㄢˋ
  拼音: diàn




門閂。《集韻.上聲.忝韻》:「扂,戶牡。」唐.韓愈〈進學解〉:「夫大木為杗,細木為桷,欂櫨侏儒,椳闑扂楔,各得其宜,施以成室者,匠氏之工也。」


  

  部首:疒
部外笔画:5
 总笔画:10
  注音: ㄉㄧㄢˋ
  拼音: diàn




瘧疾。《說文解字.疒部》:「痁,有熱瘧。」清.段玉裁.注:「痁,有熱無寒之瘧也。」《資治通鑑.卷二一一.唐紀二十七.玄宗開元四年》:「(姚崇)以病痁謁告,上遣使問飲食起居狀,日數十輩。」



1.患瘧疾。《左傳.昭公二十年》:「公遽見之,執其手曰:『余知而無罪也,人復而所。』齊侯疥,遂痁。」

2.瀕臨危險。通「阽」。《禮記.曾子問》:「且君子行禮,不以人之親痁患。」漢.王符《潛夫論.思賢》:「三代以下,皆以支羅服烝穬麥合藥,病日痁而遂死也。」


  

  部首:心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1
  注音: ㄉㄧㄢˋ
  拼音: diàn




思念、掛念。如:「惦記」。《紅樓夢》第一一回:「你別在這裡只管這們著,倒招的媳婦也心裡不好。太太那裡又惦著你。」


完整 | 简易   资料数 : 23634 页数: 4/591
第一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最后页

欢迎光临!
检索方法
1、支持简繁字词检索。

2、一般字词检索,如输入:
   
   字典
   科技大学……等

3、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如输入:
   勤劳,懒惰
   努力,挺进,团结
   整齐,纷乱,健康,虚弱……等

4、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即可查看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