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词典网 Chinese.my
國語辭典 网典 康熙字典 关于

國語辭典 | 网典 | 康熙字典

國語辭典
字词:
  撥浪鼓

 简化字:拨浪鼓
  注音: ㄅㄛ ㄌㄤˋ ㄍㄨˇ
  拼音: bō làng gǔ

一種兒童玩具。兩旁各栓有一顆墜子,用手搖動會發出聲音的小。也作「波浪」。


  波浪鼓

  注音: ㄅㄛ ㄌㄤˋ ㄍㄨˇ
  拼音: bō làng gǔ

一種兒童玩具。於小兩旁用短線各拴一顆墜子,握住手把轉動,面會因墜子敲擊而發出咚咚的聲響。以前賣貨郎也拿來搖弄,以代替叫賣。也作「巴郎」、「撥浪」、「勃浪」、「博郎」、「播浪」、「潑浪」、「不琅」。


  勃浪鼓

  注音: ㄅㄛˊ ㄌㄤˋ ㄍㄨˇ
  拼音: bó làng gǔ

一種兒童玩具。於小兩旁用短線各栓一顆墜子,轉動時會發出連續響聲。也作「波浪」。


  博郎鼓

  注音: ㄅㄛˊ ㄌㄤˊ ㄍㄨˇ
  拼音: bó láng gǔ

一種兒童玩具。於的兩旁用短線各拴一顆墜子,握住手把轉動,面會因墜子敲擊而發出咚咚的聲響。舊時賣貨郎也拿來搖弄以代替叫賣。《金瓶梅》第三二回:「爛紅官段一疋、福壽康寧鍍金銀錢四個、追金瀝粉綵畫壽星博郎兒一個。」也作「波浪」。


  博浪鼓

  注音: ㄅㄛˊ ㄌㄤˋ ㄍㄨˇ
  拼音: bó làng gǔ

一種兒童玩具。轉動面,面旁的墜子會敲擊面,發出咚咚的聲響。舊時賣貨郎亦用此搖弄以代替叫賣。也作「波浪」。


  播郎鼓

  注音: ㄅㄛˋ ㄌㄤˊ ㄍㄨˇ
  拼音: bò láng gǔ

一種兒童玩具。小兩旁用短線各拴一顆墜子,握住手把轉動,面會因墜子敲擊而發出咚咚響聲。《西遊記》第八〇回:「手中搖著播郎,口念番經聽不真。」也作「波浪」。


  不琅鼓

  注音: ㄅㄨˋ ㄌㄤˊ ㄍㄨˇ
  拼音: bù láng gǔ

一種兒童玩具。轉動面,面旁的墜子會敲擊面發出咚咚的聲響。舊時賣貨郎亦用此搖弄以代替叫賣。元.無名氏《漁樵記》第三折:「來了也。這不琅兒響的是那老子,我出去問他一聲。」也作「波浪」。


  車鼓弄

 简化字:车鼓弄
  注音: ㄔㄜ ㄍㄨˇ ㄋㄨㄥˋ
  拼音: chē gǔ nòng

臺灣一種載歌載舞的小戲。係由大陸地區花流傳至閩南,再傳至臺灣,結合當地的音樂和表演形式,演變成的歌舞小戲。「車」在閩南語裡有「翻」或「舞」的意思,「弄」有舞蹈的意思。車的表演不限場地大小,演員以小丑和小旦為主,有時另加副旦,但通常以「二小」為一組,做為基本的表演形式,可數組或輪番演出。角色造型亦無嚴格限制。戲目取材於民謠故事,音樂主要是閩南流行的一些民歌小調,如〈桃花過渡〉、〈五更〉、〈牽紅姨〉等。也作「車陣」。


  車鼓陣

 简化字:车鼓阵
  注音: ㄔㄜ ㄍㄨˇ ㄓㄣˋ
  拼音: chē gǔ zhèn

一種由大陸花結合臺灣當地的音樂和表演形式,演變成的歌舞小戲。車的車在閩南語裡有翻、舞的意思。表演不限場地大小,角色造型亦無嚴格限制。演員以小丑和小旦為基本表演組合,有時另加副旦,或數組輪番演出。戲目取材於民間故事,音樂主要是閩南流行的一些民歌小調,如〈桃花過渡〉、〈五更〉、〈牽紅姨〉等。如:「這次的國慶晚會安排了車陣等民俗技藝表演。」也作「車弄」。


  吹鼓手

  注音: ㄔㄨㄟ ㄍㄨˇ ㄕㄡˇ
  拼音: chuī gǔ shǒu

1.舊時婚禮或喪禮中吹奏樂的人。

2.善於吹、廣造輿論的人。


  攛鼓兒

 简化字:撺鼓儿
  注音: ㄘㄨㄢ ㄍㄨˇㄦ
  拼音: cuān gǔr

比喻從旁幫腔的話。《金瓶梅》第三回:「王婆一面打著攛兒,說西門慶獎了一回。」


  打邊鼓

 简化字:打边鼓
  注音: ㄉㄚˇ ㄅㄧㄢ ㄍㄨˇ
  拼音: dǎ biān gǔ

從旁用言語慫恿、應和。如:「在討論郊遊事宜時,她在一旁打邊,巴不得立刻成行。」也作「敲邊」。


  打竄鼓

 简化字:打窜鼓
  注音: ㄉㄚˇ ㄘㄨㄢˋ ㄍㄨˇ
  拼音: dǎ cuàn gǔ

從旁用言語動、應和。《初刻拍案驚奇》卷三一:「鄭貫打著竄兒,巴不得殺了何正寅,他要權攝縣事。」也作「敲邊」。


  大鼓書

 简化字:大鼓书
  注音: ㄉㄚˋ ㄍㄨˇ ㄕㄨ
  拼音: dà gǔ shū

一種說唱藝術。參見「打說書」條。


  大鼓陣

 简化字:大鼓阵
  注音: ㄉㄚˋ ㄍㄨˇ ㄓㄣˋ
  拼音: dà gǔ zhèn

臺灣常見的民俗活動。係由大陸花表演演變而來。包括車、跳舞兩部分。演出時,人數由五、六人至十餘人不等,以打擊樂器的節奏配合舞步,注重舞步的變化與身段特技的表演。節目內容可隨時間長短而調整,大致有龍鳳旗對演、雙龍旗對合演、雙龍騎表演舞、女子特技表演等項目。


  打花鼓

  注音: ㄉㄚˇ ㄏㄨㄚ ㄍㄨˇ
  拼音: dǎ huā gǔ

一種民間藝術。人們腰間繫花,手拿兩根或三根棒,交互擊,然後輪番拋棒於空中,不停飛舞,聲不斷,且隨著節奏翩翩起舞。打過一陣,棒收於手中,徐徐擊且唱詞。如此週而復始的表演,稱為「打花」。


  打獵鼓

 简化字:打猎鼓
  注音: ㄉㄚˇ ㄌㄧㄝˋ ㄍㄨˇ
  拼音: dǎ liè gǔ

從旁用言語動、應和。《水滸傳》第二四回:「王婆打著獵兒道:『說的是。』」也作「敲邊」。


  打水鼓

  注音: ㄉㄚˇ ㄕㄨㄟˇ ㄍㄨˇ
  拼音: dǎ shuǐ gǔ

用扁平小石子或瓦片在水面上掠過,以激起小花。《平妖傳》第八回:「轉到寺前,見這些徒弟徒孫們在水潭邊一行兒擺著,撿些瓦片兒賭打水耍子。」


  單皮鼓

 简化字:单皮鼓
  注音: ㄉㄢ ㄆㄧˊ ㄍㄨˇ
  拼音: dān pí gǔ

的別名。參見「板」條。


  登聞鼓

 简化字:登闻鼓
  注音: ㄉㄥ ㄨㄣˊ ㄍㄨˇ
  拼音: dēng wén gǔ

古代於朝堂外懸蕔,百姓若有諫議或冤屈要上達,即可擊以申。《晉書.卷三.武帝紀》:「西平人麴路伐登聞,言多袄謗,有司奏棄市。」元.無名氏《陳州糶米》第一折:「任從他賊醜生,百般家著智能,遍衙門告不成,也還要上登聞將怨鳴。」


  定音鼓

  注音: ㄉㄧㄥˋ ㄧㄣ ㄍㄨˇ
  拼音: dìng yīn gǔ

樂器名。一種膜鳴樂器。為英語timpani的意譯。身用銅製成,狀似碗,面蒙皮,以金屬環固定,四周裝有螺絲,可調節皮面的鬆緊,調整所需的音高。因兼有敲擊樂器和定音樂器的性格,所以常用於管弦樂團中,通常五個為一組。


  鼕鼕鼓

 简化字:冬冬鼓
  注音: ㄉㄨㄥ ㄉㄨㄥ ㄍㄨˇ
  拼音: dōng dōng gǔ

唐時街角懸,於夜間敲擊,可用來防備盜竊。《新唐書.卷九八.馬周傳》:「先是,京師晨暮傳呼以警眾,後置代之,俗曰:『鼕鼕』。」


  非洲鼓

  注音: ㄈㄟ ㄓㄡ ㄍㄨˇ
  拼音: fēi zhōu gǔ

非洲人所擊奏的。分皮和木兩種。皮聲調的高低,由皮繃得鬆緊不同及身的大小而定。木則薄處發高音,厚處發低音。敲的木槌上多刻有圖案,長約一公尺多。


  鼓吹弦

  注音: ㄍㄨˇ ㄔㄨㄟˋ ㄒㄧㄢˊ
  拼音: gǔ chuì xián

樂器名,擦弦樂器。狀類高胡,上端有一喇叭,為其擴音處。演奏方式與胡琴相同,屬北管樂及廣東樂編制之一,也可單獨演奏。客語稱「叭哈弦」、「喇叭弦」。歌仔戲稱「鐵弦仔」、「吹弦」。


  鼓吹樂

 简化字:鼓吹乐
  注音: ㄍㄨˇ ㄔㄨㄟˋ ㄩㄝˋ
  拼音: gǔ chuì yuè

為金革與竹木類吹打樂器的組合。源於漢代的吹,後分為以嗩吶為主的吹樂與以管子為主的吹歌樂。


  鼓點子

 简化字:鼓点子
  注音: ㄍㄨˇ ㄉㄧㄢˇ ˙ㄗ
  拼音: gǔ diǎn zi

1.時的音響節奏。

2.戲曲中板節奏,用來指揮其他樂器的節拍。


  鼓風機

 简化字:鼓风机
  注音: ㄍㄨˇ ㄈㄥ ㄐㄧ
  拼音: gǔ fēng jī

用馬達或引擎動力來轉動葉片,將進口處壓力較低的空氣壓縮並送出。其進出口壓力差比電風扇大。多用於建築物和礦井的通風、排氣等。


  鼓風爐

 简化字:鼓风炉
  注音: ㄍㄨˇ ㄈㄥ ㄌㄨˊ
  拼音: gǔ fēng lú

一種熔金屬的爐子。用風機自下部送風以助燃燒。將鐵礦、石灰石及焦炭由頂部加入爐中,爐底導入氧,藉焦炭及氧生成的一氧化碳,以還原氧化鐵,爐中所成的不純鐵液體冷卻後,結塊成為鑄鐵或生鐵。


  鼓鼓的

  注音: ㄍㄨˇ ㄍㄨˇ ˙ㄉㄜ
  拼音: gǔ gǔ de

凸起脹的樣子。如:「小弟上衣的口袋的,原來是裝滿了糖果。」


  鼓浪嶼

 简化字:鼓浪屿
  注音: ㄍㄨˇ ㄌㄤˋ ㄩˇ
  拼音: gǔ làng yǔ

島名。位於福建省廈門島西南,為福建省最佳的觀光避暑勝地。本一荒島,鄭成功曾屯兵於此,清光緒二十八年闢為租界。現有海上花園的美稱。


  鼓膜炎

  注音: ㄍㄨˇ ㄇㄛˋ ㄧㄢˊ
  拼音: gǔ mò yán

病名。因外傷、感冒、寒冷而引起的膜充血或起水泡。其症狀有流膿、耳鳴、灼痛等。


  鼓盆歌

  注音: ㄍㄨˇ ㄆㄣˊ ㄍㄜ
  拼音: gǔ pén gē

比喻喪妻。《幼學瓊林.卷二.夫婦類》:「莊子盆歌,是夫婦之死別。」明.湯顯祖《牡丹亭》第三三齣:「秀才,既是你妻,盆歌,廬墓三年禮,還要請他起來。」


  鼓琴悲

  注音: ㄍㄨˇ ㄑㄧㄣˊ ㄅㄟ
  拼音: gǔ qín bēi

晉張翰弔唁其友顧彥先,悲痛的彈奏亡友的琴,以寄其悲思。典出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傷逝》。


  鼓子詞

 简化字:鼓子词
  注音: ㄍㄨˇ ˙ㄗ ㄘˊ
  拼音: gǔ zi cí

一種說唱藝術。參見「打說書」條。


  鼓子曲

  注音: ㄍㄨˇ ˙ㄗ ㄑㄩˇ
  拼音: gǔ zi qǔ

一種曲藝。表演者以坐唱為主,並兼操作樂器。伴奏樂器有三弦、琵琶、月琴、箏等彈撥樂器與檀板、八角等打擊樂器。也稱為「大調曲子」。


  鼓兒詞

 简化字:鼓儿词
  注音: ㄍㄨˇㄦ ㄘˊ
  拼音: gǔr cí

一種說唱藝術。參見「打說書」條。


  花鼓戲

 简化字:花鼓戏
  注音: ㄏㄨㄚ ㄍㄨˇ ㄒㄧˋ
  拼音: huā gǔ xì

流行於安徽、江蘇、浙江、湖北、湖南、四川、山東、山西、陝西、甘肅等省的民間雜藝。由民間歌舞發展而來,通常為男女二人,一人執鑼,一人背,邊歌邊舞。由於流行地區及表演形式的差別,有各種花。也稱為「花」。


  花盆鼓

  注音: ㄏㄨㄚ ㄆㄣˊ ㄍㄨˇ
  拼音: huā pén gǔ

樂器名,打擊樂器。大堂的一種,框木製,身上大下小,兩面蒙皮,用雙木槌擊,通常置於架上,廣泛用於民間樂器合奏或戲曲伴奏。因形似花盆,故稱為「花盆」。為因應合奏,曾製作成可調音的花盆


  貨郎鼓

 简化字:货郎鼓
  注音: ㄏㄨㄛˋ ㄌㄤˊ ㄍㄨˇ
  拼音: huò láng gǔ
 相似词:撥浪鼓

貨郎為招攬顧客所用的手搖小


  跨鼓舞

  注音: ㄎㄨㄚˋ ㄍㄨˇ ㄨˇ
  拼音: kuà gǔ wǔ

一種民俗舞蹈。舞者在腰間繫上小,兩手各持槌,邊擊,邊歌舞。


完整 | 简易   资料数 : 311 页数: 4/8
第一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最后页

欢迎光临!
检索方法
1、支持简繁字词检索。

2、一般字词检索,如输入:
   
   字典
   科技大学……等

3、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如输入:
   勤劳,懒惰
   努力,挺进,团结
   整齐,纷乱,健康,虚弱……等

4、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即可查看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