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词典网 Chinese.my
國語辭典 网典 康熙字典 关于

國語辭典 | 网典 | 康熙字典

國語辭典
字词:
  糖衣

  注音: ㄊㄤˊ ㄧ
  拼音: táng yī

1.藥片外所包的糖質薄皮,服用時可免嚐苦味。如:「為了怕你嚐到苦味,媽媽在藥片外包了層糖」。也稱為「糖皮」。

2.比喻掩飾邪惡的甜蜜外表。如:「這是包著糖的毒藥。」


  天衣

  注音: ㄊㄧㄢ ㄧ
  拼音: tiān yī

1.天子的服。《南齊書.卷一七.輿服志》:「袞,漢世出陳留襄邑所織。……加飾金銀薄,世亦謂為天。」唐.杜甫〈傷春〉詩五首之三:「煙塵昏御道,耆舊把天。」

2.神仙的服。如:「天無縫」。《敦煌變文集新書.卷八.搜神記》:「三個姊妹遂將天,共乘此小兒,上天而去。」


  田衣

  注音: ㄊㄧㄢˊ ㄧ
  拼音: tián yī

袈裟。出家人所穿的裳。因為出家人是眾生的福田,供養出家人有大功德,故稱為「田」。《廣弘明集》卷二五:「竊聞:真俗異區,桑門割有生之戀;幽顯殊服,田無拜首之客。」也稱為「福田」。


  鐵衣

 简化字:铁衣
  注音: ㄊㄧㄝˇ ㄧ
  拼音: tiě yī

1.鐵片所製成的戰。《樂府詩集.卷二五.橫吹曲辭五.古辭.木蘭詩二首之一》:「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唐.岑參〈白雪送武判官歸京〉詩:「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冷難著。」也稱為「鐵甲」。

2.鐵上的赤鏽。明.李時珍《本草綱目.卷八.金石部.鐵鏽》:「釋名:鐵。弘景曰:『此鐵上赤也。刮下用。』」


  褖衣

  注音: ㄊㄨㄢˋ ㄧ
  拼音: tuàn yī

1.古代王后的服。《周禮.天官.內司服》漢.鄭玄.注:「褖,御于王之服,亦以燕居。」

2.有紅色邊緣的黑服。《儀禮.士喪禮》:「爵弁服純,皮弁服,褖,緇帶,韎韐,竹笏。」漢.鄭玄.注:「黑裳赤緣,謂之褖。褖之言緣,所以表袍者也。」


  褪衣

  注音: ㄊㄨㄣˋ ㄧ
  拼音: tùn yī

脫去物。《金瓶梅》第三四回:「……因而致死人命,況又受贓,論了個知情,褪打二十板,責令還俗。」


  外衣

  注音: ㄨㄞˋ ㄧ
  拼音: wài yī
 相反词:內衣

穿著在外面的服裝。如:「他穿著一件亮眼的外,十分引人注目。」


  韋衣

 简化字:韦衣
  注音: ㄨㄟˊ ㄧ
  拼音: wéi yī

1.皮革製的獵。《後漢書.卷八五.東夷傳.三韓傳》:「其人短小,髡頭,,有上無下。」《晉書.卷四一.魏舒傳》:「性好騎射,著韋,入山澤,以漁獵為事。」

2.村居樸素的服。漢.劉向《說苑.卷一一.善說》:「林既,而朝齊景公。」


  烏衣

 简化字:乌衣
  注音: ㄨ ㄧ
  拼音: wū yī
 相似词:燕子

1.黑色的服。《三國志.卷二八.魏書.鄧艾傳》:「值歲凶旱,艾為區種,身被烏,手執耒耜,以率將士。」

2.燕子。清.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燕巧兒》:「至於秋天鴻雁、社日烏,則有月令在。」


  無衣

 简化字:无衣
  注音: ㄨˊ ㄧ
  拼音: wú yī

《詩經》的篇名:(1)〈唐風〉的篇名。共二章。根據〈詩序〉:「無,刺晉武公也,武公始并晉國,其大夫為之請命乎天子之使,而作是詩也。」首章二句為:「豈曰無七兮?不如子之。」(2)〈秦風〉的篇名。共三章。根據〈詩序〉:「無,刺用兵也,秦人刺其君好攻戰,亟用兵而不與民同欲焉。」或疑為詠秦襄公護衛周平王東遷之詩。首章二句為:「豈曰無?與子同袍。」


  錫衣

 简化字:锡衣
  注音: ㄒㄧˊ ㄧ
  拼音: xí yī

細布所製的服。《儀禮.少牢饋食禮》:「主婦贊者一人,亦被錫移袂,執葵菹蠃醢,以授主婦。」


  戲衣

 简化字:戏衣
  注音: ㄒㄧˋ ㄧ
  拼音: xì yī

演員表演時所穿著的服。也稱為「戲裝」、「戲衫」。


  宵衣

  注音: ㄒㄧㄠ ㄧ
  拼音: xiāo yī

1.古代婦女在助祭時穿的黑色絲服。《儀禮.士昏禮》:「姆纚笄宵在其右。」

2.天未明即穿起床。唐.許渾〈秋日早朝〉詩:「宵應待絕更籌,環佩鏘鏘月下樓。」


  小衣

  注音: ㄒㄧㄠˇ ㄧ
  拼音: xiǎo yī

褲子。《直語補證.小》:「俗乎褲曰小。」《紅樓夢》第六二回:「你快休動,只站著方好。不然連小兒、膝褲、鞋面都要拖髒了。」


  孝衣

  注音: ㄒㄧㄠˋ ㄧ
  拼音: xiào yī

居喪時所穿著的素服。《兒女英雄傳》第二〇回:「你前日給我作的那件孝,可還在手下?」


  血衣

  注音: ㄒㄧㄝˇ ㄧ
  拼音: xiě yī

被血沾染的服。常用於指凶案發生時,加害者或被害者所穿沾染血跡的服。如:「這件血是破案的關鍵。」


  褻衣

 简化字:亵衣
  注音: ㄒㄧㄝˋ ㄧ
  拼音: xiè yī

1.貼身的內。漢.司馬相如〈美人賦〉:「女乃弛其上服,表其褻。」

2.服。《禮記.喪大記》:「廢床徹褻,加新。」


  心衣

  注音: ㄒㄧㄣ ㄧ
  拼音: xīn yī

抹胸、兜肚為古代的內。漢.劉熙《釋名.釋服》:「心,抱腹而施鉤肩,鉤肩之間施一襠,以奄心也。」


  信衣

  注音: ㄒㄧㄣˋ ㄧ
  拼音: xìn yī

中國禪宗傳授的法。象徵師父認可弟子對其教法的證悟,因法有證明的作用,故稱「信」。《景德傳燈錄.卷二.婆舍斯多》:「我師難未起時,密授我信法偈以顯師承。」


  胸衣

  注音: ㄒㄩㄥ ㄧ
  拼音: xiōng yī

女子所穿貼身的內


  衣包

  注音: ㄧ ㄅㄠ
  拼音: yī bāo

1.服的厚布包。舊時出門旅行時常用。

2.舊時祭奠時燒給死者的紙和裝著紙錢的紙袋。


  衣胞

  注音: ㄧ ㄅㄠ
  拼音: yī bāo

在母體中包護嬰兒的一層膜,嬰兒出生後亦從子宮流出。《金瓶梅》第四〇回:「用著頭生孩子的胞,拏酒洗了,燒成灰兒。」也作「胞」、「胎」。


  衣缽

 简化字:衣钵
  注音: ㄧ ㄅㄛ
  拼音: yī bō

1.佛教僧尼的袈裟與飯盂。《三國演義》第二七回:「貧僧此處難容,收拾缽,亦往他處雲遊也。」《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六:「亦且缽充實,家道從容。」

2.泛指老師所傳授的思想、學術、技能。宋.楊萬里〈贈王婿時可〉詩:「兩家不是無家法,何須外人問缽。」《通俗編.服飾》引《邵氏聞見錄》:「君文宜冠多士,屈居十三者,欲君傳老夫缽耳。」


  衣櫥

 简化字:衣橱
  注音: ㄧ ㄔㄨˊ
  拼音: yī chú

供人放置物的櫥子。


  衣蛾

  注音: ㄧ ㄜˊ
  拼音: yī é

動物名。節肢動物門昆蟲綱鱗翅目穀蛾科。幼蟲除頭部及第一節背部淡褐色外,餘皆白色。成蛾長約六公釐,黃褐色,翅膀邊緣有毛,頭部密生黃褐色細毛,胸背灰色,腹褐色,前翅有光澤。因幼蟲喜蛀食服、毛皮等,故稱為「蛾」。


  衣服

  注音: ㄧ ˙ㄈㄨ
  拼音: yī fu
 相似词:衣著、衣裳

泛指可以穿著的各種裳、服裝。《文選.宋玉.神女賦》:「於是搖珮飾鳴玉鸞,整服斂容顏。」《文選.李康.運命論》:「故遂絜其服,矜其車徒。」


  衣工

  注音: ㄧ ㄍㄨㄥ
  拼音: yī gōng

製作服的工人,裁縫。《文選.郭泰機.答傅咸詩》:「工秉刀尺,棄我忽若遺。」


  衣篝

  注音: ㄧ ㄍㄡ
  拼音: yī gōu

架在火上,可以薰的竹製薰籠。宋.陸游〈秋懷〉詩四首之三:「不惜篝重換火,卻緣微潤得香多。」


  衣冠

  注音: ㄧ ㄍㄨㄢ
  拼音: yī guān

1.服和帽子。《論語.堯曰》:「君子正其冠,尊其瞻視。」《儒林外史》第一回:「又在楚辭圖上看見畫的屈原冠,他便自造一頂極高的帽子,一件極闊的服。」後泛指著、穿戴。唐.王維〈和賈舍人早朝大明宮之作〉詩:「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冠拜冕旒。」

2.代稱仕宦顯達、名門望族。如:「冠之族」。唐.李白〈登金陵鳳凰臺〉詩:「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冠成古丘。」

3.借指文明禮教。如:「冠之俗」、「冠文物之邦」。


  衣櫃

 简化字:衣柜
  注音: ㄧ ㄍㄨㄟˋ
  拼音: yī guì

存放物的櫃子。如:「為參加今晚的宴會,她從櫃裡挑出幾套禮服來試穿。」《醒世姻緣傳》第五六回:「與巧姐做的八步大床、描金櫃、雕花斗桌,都用強把自己賠嫁的舊物換了他新的。」


  衣甲

  注音: ㄧ ㄐㄧㄚˇ
  拼音: yī jiǎ

鎧甲。《南齊書.卷四九.王奐傳》:「彪輒令率州內得千餘人,開鎮庫,取仗,配甲,出南堂陳兵,閉門拒守。」《三國演義》第六回:「洪脫去甲,拖刀跟馬而走。」


  衣架

  注音: ㄧ ㄐㄧㄚˋ
  拼音: yī jià

用來掛置服的架子。《初刻拍案驚奇》卷一四:「其時吾躲在架之下,被二鬼尋出。」《儒林外史》第五三回:「陳木南身上暖烘烘,十分煩躁,起來脫去了一件服。管家忙接了,摺好放在架上。」


  衣巾

  注音: ㄧ ㄐㄧㄣ
  拼音: yī jīn

服與頭巾。南朝梁.沈約〈新安江至清淺深見底貽京邑遊好〉詩:「紛吾隔囂滓,寧假濯巾。」


  衣襟

  注音: ㄧ ㄐㄧㄣ
  拼音: yī jīn

領交接的部位。《三國演義》第三八回:「淚沾袍袖,襟盡溼。」《紅樓夢》第六二回:「四面芍藥花飛了一身,滿頭臉襟上皆是紅香散亂。」


  衣車

 简化字:衣车
  注音: ㄧ ㄐㄩ
  拼音: yī jū

1.用來載服的車子。漢.劉熙《釋名.釋車》:「車,前戶,所以載服之車也。」

2.有遮掩的車子。《漢書.卷六八.霍光傳》:「亡悲哀之心,廢禮誼,居道上不素食,使從官略女子載車,內所居傳舍。」


  衣料

  注音: ㄧ ㄌㄧㄠˋ
  拼音: yī liào

縫製服的材料。如綢緞、毛呢、棉布等


  衣領

 简化字:衣领
  注音: ㄧ ㄌㄧㄥˇ
  拼音: yī lǐng

服的領子。《紅樓夢》第一七、一八回:「因忙把領解了,從裡面紅襖襟上將黛玉所給的那荷包解了下來。」


  衣馬

 简化字:衣马
  注音: ㄧ ㄇㄚˇ
  拼音: yī mǎ

與馬。多用以形容生活富豪。唐.杜甫〈秋興〉詩八首之三:「同學少年多不賤,五陵馬自輕肥。」唐.王建〈酬趙侍御〉詩:「別來馬從勝舊,爭向邊塵滿白頭。」也作「裘馬」。


  衣袍

  注音: ㄧ ㄆㄠˊ
  拼音: yī páo

袍子。唐.孟郊〈立德新居〉詩一〇首之四:「曉碧流視聽,夕清濯袍。」《三國演義》第三四回:「行不數步,馬前蹄忽陷,浸濕袍。」


  衣衾

  注音: ㄧ ㄑㄧㄣ
  拼音: yī qīn

死人入棺時所用的服與大被。《孝經.喪親》:「為之棺椁衾舉之,陳其簠簋而哀慼之。」《儒林外史》第五回:「拿一搭麻替他披著,那時衾棺槨,都是現成的。」


完整 | 简易   资料数 : 486 页数: 4/13
第一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最后页

欢迎光临!
检索方法
1、支持简繁字词检索。

2、一般字词检索,如输入:
   
   字典
   科技大学……等

3、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如输入:
   勤劳,懒惰
   努力,挺进,团结
   整齐,纷乱,健康,虚弱……等

4、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即可查看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