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词典网 Chinese.my
國語辭典 网典 康熙字典 关于

國語辭典 | 网典 | 康熙字典

國語辭典
字词:
  閉口藏舌

 简化字:闭口藏舌
  注音: ㄅㄧˋ ㄎㄡˇ ㄘㄤˊ ㄕㄜˊ
  拼音: bì kǒu cáng shé

不說話。如:「你這麼閉口藏地,不是在生悶氣吧?」宋.樓鑰〈跋徐神翁真蹟〉:「道成之後,閉口藏,何用管人間如許閒事。」元.劉庭信〈折桂令.想人生〉曲:「意遲遲揉腮絕耳,呆答孩閉口藏。」


  辯口利舌

 简化字:辩口利舌
  注音: ㄅㄧㄢˋ ㄎㄡˇ ㄌㄧˋ ㄕㄜˊ
  拼音: biàn kǒu lì shé
 相似词:辯口利辭

形容人長於辯論。漢.王充《論衡.物勢》:「亦或辯口利,辭喻橫出為勝。」


  攙話接舌

 简化字:搀话接舌
  注音: ㄔㄢ ㄏㄨㄚˋ ㄐㄧㄝ ㄕㄜˊ
  拼音: chān huà jiē shé

攙說是非。《醒世姻緣傳》第八回:「因連日下雨沒事,在晁大舍珍哥面前,無般不攙話接。」


  瞠目結舌

 简化字:瞠目结舌
  注音: ㄔㄥ ㄇㄨˋ ㄐㄧㄝˊ ㄕㄜˊ
  拼音: chēng mù jié shé
 相似词:張口結舌

睜大眼睛說不出話。形容吃驚、受窘的樣子。如:「他既緊張又怯場,口試時被問得瞠目結,無詞以對。」


  齒弊舌存

 简化字:齿弊舌存
  注音: ㄔˇ ㄅㄧˋ ㄕㄜˊ ㄘㄨㄣˊ
  拼音: chǐ bì shé cún

比喻剛者易亡,而柔者常存,以柔為貴。參見「齒亡存」條。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素暴悍者,欲其觀古人之小心黜己,齒弊存,含垢藏疾,尊賢容眾。」


  赤口白舌

  注音: ㄔˋ ㄎㄡˇ ㄅㄛˊ ㄕㄜˊ
  拼音: chì kǒu bó shé

言語惡毒或說惹是非、不吉利的話。《京本通俗小說.菩薩蠻》:「五月五日午時書,赤口白盡消除。」《野叟曝言》第二八回:「今日要祭祖哩,休得赤口白的,罰那毒誓!」也作「紅口白」、「赤口毒」。


  赤口毒舌

  注音: ㄔˋ ㄎㄡˇ ㄉㄨˊ ㄕㄜˊ
  拼音: chì kǒu dú shé

言語惡毒或說惹是非、不吉利的話。唐.盧仝〈月蝕〉詩:「鳥為居停主人不覺察,貪向何人家行赤口毒。」也作「紅口白」、「赤口白」。


  齒落舌鈍

 简化字:齿落舌钝
  注音: ㄔˇ ㄌㄨㄛˋ ㄕㄜˊ ㄉㄨㄣˋ
  拼音: chǐ luò shé dùn

形容年老的樣子。《紅樓夢》第二回:「那老僧既聾且昏,齒落鈍,所答非所問。」


  赤舌燒城

 简化字:赤舌烧城
  注音: ㄔˋ ㄕㄜˊ ㄕㄠ ㄔㄥˊ
  拼音: chì shé shāo chéng

,指惡毒的語言。「赤燒城」比喻讒言引起的禍害極為嚴重。漢.揚雄《太玄經.卷一.干》:「赤燒城,吐水于瓶。」清.陳本禮《太玄闡秘.卷一.干.次八》:「赤燒城,猶眾口鑠金之意。小人架辭誣害君子,其赤若火,勢欲燒城。」


  齒亡舌存

 简化字:齿亡舌存
  注音: ㄔˇ ㄨㄤˊ ㄕㄜˊ ㄘㄨㄣˊ
  拼音: chǐ wáng shé cún

比喻剛者易亡,而柔者常存,以柔為貴。語本漢.劉向《說苑.卷一〇.敬慎》:「老子曰:『夫之存也,豈非以其柔耶?齒之亡也,豈非以其剛耶?』」也作「齒弊存」。


  脣焦舌敝

 简化字:唇焦舌敝
  注音: ㄔㄨㄣˊ ㄐㄧㄠ ㄕㄜˊ ㄅㄧˋ
  拼音: chún jiāo shé bì
 相似词:費盡脣舌

形容用盡言辭論說。《東歐女豪傑》第二回:「菲亞又往各處村落,逢人說項,脣焦敝,語不離宗。」也作「敝脣焦」。


  脣槍舌劍

 简化字:唇枪舌剑
  注音: ㄔㄨㄣˊ ㄑㄧㄤ ㄕㄜˊ ㄐㄧㄢˋ
  拼音: chún qiāng shé jiàn

脣如槍,如劍。比喻辯論激烈,言辭犀利。元.高文秀《澠池會》第一折:「憑著我脣槍劍定江山,見如今河清海晏,黎庶寬安。」也作「劍槍脣」、「劍脣槍」。


  脣槍舌戰

 简化字:唇枪舌战
  注音: ㄔㄨㄣˊ ㄑㄧㄤ ㄕㄜˊ ㄓㄢˋ
  拼音: chún qiāng shé zhàn

形容辯論時言語鋒利,爭辯激烈。如:「勞資雙方代表,脣槍戰,你來我往,僵持不下。」


  大費脣舌

 简化字:大费唇舌
  注音: ㄉㄚˋ ㄈㄟˋ ㄔㄨㄣˊ ㄕㄜˊ
  拼音: dà fèi chún shé

說了很多話。指竭力說服別人。如:「這位主講人,可是我大費脣,花了不少工夫才請來的。」


  啖指咬舌

  注音: ㄉㄢˋ ㄓˇ ㄧㄠˇ ㄕㄜˊ
  拼音: dàn zhǐ yǎo shé

驚嚇害怕,不敢多言的樣子。《紅樓夢》第三三回:「眾門客僕從見賈政這個形景,便知又是為寶玉了,一個個都是啖指咬,連忙退出。」


  搗謊駕舌

 简化字:捣谎驾舌
  注音: ㄉㄠˇ ㄏㄨㄤˇ ㄐㄧㄚˋ ㄕㄜˊ
  拼音: dǎo huǎng jià shé

造謠生事。《金瓶梅》第八六回:「我讓他吃菜,他不吃,忙忙就上頭口來了,幾時進屋裡吃酒來?原來咱家這大官兒,恁快搗謊駕!」


  調脣弄舌

 简化字:调唇弄舌
  注音: ㄉㄧㄠˋ ㄔㄨㄣˊ ㄋㄨㄥˋ ㄕㄜˊ 
  拼音: diào chún nòng shé

說長道短,搬弄是非。也作「調嘴弄」。


  掉三寸舌

  注音: ㄉㄧㄠˋ ㄙㄢ ㄘㄨㄣˋ ㄕㄜˊ
  拼音: diào sān cùn shé

鼓動頭,進行游說。《史記.卷九二.淮陰侯傳》:「且酈生一士,伏軾掉三寸之,下齊七十餘城。」


  掉舌鼓脣

 简化字:掉舌鼓唇
  注音: ㄉㄧㄠˋ ㄕㄜˊ ㄍㄨˇ ㄔㄨㄣˊ
  拼音: diào shé gǔ chún

比喻賣弄口才。《歧路燈》第七九回:「妝女的呈嬌獻媚,令人消魂;耍丑的掉鼓脣,令人捧腹。」


  調舌弄脣

 简化字:调舌弄唇
  注音: ㄉㄧㄠˋ ㄕㄜˊ ㄋㄨㄥˋ ㄔㄨㄣˊ 
  拼音: diào shé nòng chún

說長道短,搬弄是非。明.徐元《八義記》第三一齣:「須不會調弄脣,對天條合方真藥聖,揭榜入宮庭,醫公主切脈,便知驚風病症。」也作「調嘴弄」。


  調嘴調舌

 简化字:调嘴调舌
  注音: ㄉㄧㄠˋ ㄗㄨㄟˇ ㄉㄧㄠˋ ㄕㄜˊ 
  拼音: diào zuǐ diào shé

說長道短,搬弄是非。《金瓶梅》第四八回:「將手中拿的扇子,倒過把子來,向他身上打了一下,打的經濟鯽魚般跳。罵道:『怪短命,誰和你那等調嘴調的!』」也作「調嘴弄」。


  掉嘴弄舌

  注音: ㄉㄧㄠˋ ㄗㄨㄟˇ ㄋㄨㄥˋ ㄕㄜˊ
  拼音: diào zuǐ nòng shé

鼓動脣。比喻吵嘴。《石點頭.卷六.乞丐婦重配鸞儔》:「況且他是賣蓆子,你是做豆腐,各人做自家生理,何苦掉嘴弄,以至相爭。」


  調嘴弄舌

 简化字:调嘴弄舌
  注音: ㄉㄧㄠˋ ㄗㄨㄟˇ ㄋㄨㄥˋ ㄕㄜˊ 
  拼音: diào zuǐ nòng shé

說長道短,搬弄是非。《清平山堂話本.快嘴李翠蓮記》:「這早晚,東方將亮了,還不梳妝完,尚兀子調嘴弄。」也作「調脣弄」、「調弄脣」、「調嘴調」、「調嘴學」。


  調嘴學舌

 简化字:调嘴学舌
  注音: ㄉㄧㄠˋ ㄗㄨㄟˇ ㄒㄩㄝˊ ㄕㄜˊ 
  拼音: diào zuǐ xué shé

說長道短,搬弄是非。參見「調嘴弄」條。


  丁嘴鐵舌

 简化字:丁嘴铁舌
  注音: ㄉㄧㄥ ㄗㄨㄟˇ ㄊㄧㄝˇ ㄕㄜˊ
  拼音: dīng zuǐ tiě shé

丁,是釘的假借字。丁嘴鐵比喻嘴硬,不肯認錯。《金瓶梅》第三〇回:「教你拿酒,你怎的拿冷酒與你爹吃?原來你家沒大了,說著你,還丁嘴鐵兒的!」也作「釘嘴鐵」。


  釘嘴鐵舌

 简化字:钉嘴铁舌
  注音: ㄉㄧㄥ ㄗㄨㄟˇ ㄊㄧㄝˇ ㄕㄜˊ
  拼音: dīng zuǐ tiě shé

釘、鐵,均為堅硬的物體。釘嘴鐵比喻嘴硬,不肯認輸。明.無名氏《女姑姑》第四折:「法座下有甚釘嘴鐵,銅頭鐵額,與吾問禪,請推下問。」也作「丁嘴鐵」。


  杜口結舌

 简化字:杜口结舌
  注音: ㄉㄨˋ ㄎㄡˇ ㄐㄧㄝˊ ㄕㄜˊ
  拼音: dù kǒu jié shé

閉口,不敢言語。形容非常害怕而不敢說話。《後漢書.卷六〇下.蔡邕傳》:「今皆杜口結,以臣為戒,誰敢為陛下盡忠孝乎?」《晉書.卷四七.傅玄傳》:「而人主若不能虛心聽納,自古忠臣直士之所慷慨,至使杜口結。」也作「杜口絕」。


  杜口絕舌

 简化字:杜口绝舌
  注音: ㄉㄨˋ ㄎㄡˇ ㄐㄩㄝˊ ㄕㄜˊ
  拼音: dù kǒu jué shé

閉口,不敢言語。也作「杜口結」。


  對嘴對舌

 简化字:对嘴对舌
  注音: ㄉㄨㄟˋ ㄗㄨㄟˇ ㄉㄨㄟˋ ㄕㄜˊ
  拼音: duì zuǐ duì shé

爭辯、爭吵。《紅樓夢》第五九回:「理他呢?打發去了是正經。誰和他去對嘴對的。」


  多嘴擦舌

  注音: ㄉㄨㄛ ㄗㄨㄟˇ ㄘㄚ ㄕㄜˊ
  拼音: duō zuǐ cā shé

多言多語,不該說而說。《醒世恆言.卷三五.徐老僕義憤成家》:「那徐言徐召是個自作自用的性子,反怪他多嘴擦,高聲叱喝,有時還要奉承幾下消食拳頭。」也作「多嘴多」、「多嘴饒」。


  多嘴多舌

  注音: ㄉㄨㄛ ㄗㄨㄟˇ ㄉㄨㄛ ㄕㄜˊ
  拼音: duō zuǐ duō shé

多言多語,不該說而說。元.楊顯之《瀟湘雨》第三折:「你休要多嘴多,如今秋雨淋漓,一日難走一日,快與我行動些。」《水滸傳》第四一回:「你今日既到這裡,不可使你那在江州性兒,須要聽兩位頭領哥哥的言語、號令,亦不許你胡言亂言,多嘴多。」也作「多嘴饒」、「多嘴擦」。


  多嘴饒舌

 简化字:多嘴饶舌
  注音: ㄉㄨㄛ ㄗㄨㄟˇ ㄖㄠˊ ㄕㄜˊ
  拼音: duō zuǐ ráo shé

多言多語,不該說而說。《平妖傳》第二回:「那個多嘴饒的,閒在那裡不去打瞌睡,卻去報新聞,搬起這樣是非。」也作「多嘴多」、「多嘴擦」。


  泛脣泛舌

 简化字:泛唇泛舌
  注音: ㄈㄢˋ ㄔㄨㄣˊ ㄈㄢˋ ㄕㄜˊ
  拼音: fàn chún fàn shé

批評議論。《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第一七回:「猛然間作房裡囉囉唕唕,泛脣泛。」


  翻脣弄舌

 简化字:翻唇弄舌
  注音: ㄈㄢ ㄔㄨㄣˊ ㄋㄨㄥˋ ㄕㄜˊ
  拼音: fān chún nòng shé

比喻逞口之能,搬弄是非。《金瓶梅》第五六回:「又要好相處,沒些說是說非,翻脣弄,這就好了。」《醒世恆言.卷三〇.李汧公窮邸遇俠客》:「死的也說得活起來,活的也說得死了去,是一個翻脣弄的婆娘。」


  費盡脣舌

 简化字:费尽唇舌
  注音: ㄈㄟˋ ㄐㄧㄣˋ ㄔㄨㄣˊ ㄕㄜˊ
  拼音: fèi jìn chún shé
 相似词:脣焦舌敝、舌敝脣焦

說盡所有的話。如:「大家費盡脣,才說服了他。」


  婦人長舌

 简化字:妇人长舌
  注音: ㄈㄨˋ ㄖㄣˊ ㄔㄤˊ ㄕㄜˊ
  拼音: fù rén cháng shé

形容婦人多言。《幼學瓊林.卷二.身體類》:「忠臣披肝,為君之藥,婦人長,為厲之階。」


  膏脣拭舌

 简化字:膏唇拭舌
  注音: ㄍㄠ ㄔㄨㄣˊ ㄕˋ ㄕㄜˊ
  拼音: gāo chún shì shé

以油塗脣,以巾擦。將脣比喻為刀劍,形容搶著說攻擊人的話。《後漢書.卷七八.宦者傳.呂強傳》:「群邪項領,膏脣拭,競欲咀嚼,造作飛條。」


  鼓脣搖舌

 简化字:鼓唇摇舌
  注音: ㄍㄨˇ ㄔㄨㄣˊ ㄧㄠˊ ㄕㄜˊ
  拼音: gǔ chún yáo shé

鼓動嘴脣與頭。比喻以言語搬弄是非。《紅樓夢》第六三回:「你鼓脣搖的,自己開心作戲,卻說是稱功頌德呢?」也作「搖脣鼓」。


  鼓舌如簧

  注音: ㄍㄨˇ ㄕㄜˊ ㄖㄨˊ ㄏㄨㄤˊ
  拼音: gǔ shé rú huáng

簧,樂器中的簧片振動就可發出聲音。「鼓如簧」形容能說善道或連續說話不停止。如:「這件事我已下決心不管了,你再鼓如簧也沒用。」


  鼓舌搖脣

 简化字:鼓舌摇唇
  注音: ㄍㄨˇ ㄕㄜˊ ㄧㄠˊ ㄔㄨㄣˊ
  拼音: gǔ shé yáo chún

鼓動嘴脣與頭。比喻以言語搬弄是非。元.無名氏《連環計》第三折:「你這裡鼓搖脣說短長,則俺那新媳婦在車兒上,盼不見畫戟雕鞍舊日郎。」也作「搖脣鼓」。


完整 | 简易   资料数 : 269 页数: 4/7
第一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最后页

欢迎光临!
检索方法
1、支持简繁字词检索。

2、一般字词检索,如输入:
   
   字典
   科技大学……等

3、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如输入:
   勤劳,懒惰
   努力,挺进,团结
   整齐,纷乱,健康,虚弱……等

4、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即可查看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