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词典网 Chinese.my
國語辭典 网典 康熙字典 关于

國語辭典 | 网典 | 康熙字典

國語辭典
字词:
  西洋史

  注音: ㄒㄧ ㄧㄤˊ ㄕˇ
  拼音: xī yáng shǐ

歐美各國的歷


  現代史

 简化字:现代史
  注音: ㄒㄧㄢˋ ㄉㄞˋ ㄕˇ
  拼音: xiàn dài shǐ

我國家大抵稱自清代以來的歷為現代。也稱為「現世」。


  新元史

  注音: ㄒㄧㄣ ㄩㄢˊ ㄕˇ
  拼音: xīn yuán shǐ

書名。民國柯劭忞撰,二百五十七卷。分本紀二十六、表七、志七、列傳一百五十四。體例嚴謹,遠出舊書之上。為二十五之一。


  詠史詩

 简化字:咏史诗
  注音: ㄩㄥˇ ㄕˇ ㄕ
  拼音: yǒng shǐ shī

吟詠事的詩。如晉代左思的詠詩。


  御史臺

 简化字:御史台
  注音: ㄩˋ ㄕˇ ㄊㄞˊ
  拼音: yù shǐ tái

治事的地方。西漢稱為「御府」,東漢以後稱為「御臺」。也稱為「憲臺」。


  御史雨

  注音: ㄩˋ ㄕˇ ㄩˇ
  拼音: yù shǐ yǔ

冤獄獲得澄清後所下的喜雨。《新唐書.卷一五三.顏真卿傳》:「再遷監察御,使河、隴。時五原有冤獄久不決,天且旱,真卿辨獄而雨,郡人呼『御雨』。」


  元祕史

 简化字:元秘史
  注音: ㄩㄢˊ ㄇㄧˋ ㄕˇ
  拼音: yuán mì shǐ

書名。撰者不詳。原書為蒙古文,敘述元代先世及太祖、太宗事蹟。譯文有二本:其一載於《永樂大典》中,經錢大昕錄出,十五卷;其一為顧廣圻校影元槧舊鈔本,十卷,續集二卷;李文田校兩本異同,並為之注解。也稱為「元朝祕」。


  政治史

  注音: ㄓㄥˋ ㄓˋ ㄕˇ
  拼音: zhèng zhì shǐ

記載一國政治變遷的歷


  柱下史

  注音: ㄓㄨˋ ㄒㄧㄚˋ ㄕˇ
  拼音: zhù xià shǐ

職官名。周、秦時掌理天下圖書、計籍的官吏。《記.卷九六.張丞相傳》:「秦時為御,主柱下方書」句下唐.司馬貞.索隱:「周、秦皆有柱下,謂御也。所掌及侍立恆在殿柱之下,故老子為周柱下。」後用為御的代稱。唐.李白〈贈宣城趙太守悅〉詩:「公為柱下,脫繡歸田園。」


  安史之亂

 简化字:安史之乱
  注音: ㄢ ㄕˇ ㄓ ㄌㄨㄢˋ
  拼音: ān shǐ zhī luàn

唐玄宗天寶十四年,安祿山於范陽起兵造反,陷兩京,玄宗逃往四川。祿山死,子慶緒繼之;慶緒死,思明繼之;思明死,子朝義繼之,至代宗廣德元年,其亂始被郭子儀、李光弼等敉平,歷時九年,稱為「安之亂」。也作「天寶之亂」。


  稗官野史

  注音: ㄅㄞˋ ㄍㄨㄢ ㄧㄝˇ ㄕˇ
  拼音: bài guān yě shǐ

,私家編撰的書。「稗官野」指街談巷說的軼聞瑣事。清.袁枚〈祭妹文〉:「汝來床前,為說稗官野可喜可愕之事,聊資一懽。」《鏡花緣》第五〇回:「倘能遇一文士,把這事跡鋪敘起來,做一部稗官野,也是千秋佳話。」


  才如史遷

 简化字:才如史迁
  注音: ㄘㄞˊ ㄖㄨˊ ㄕˇ ㄑㄧㄢ
  拼音: cái rú shǐ qiān

遷,指漢代著名的文學家司馬遷。比喻人學識豐富、才華邁高。《後漢書.卷七〇.孔融傳》:「智如孫臏,冤如巷伯,才如遷,達如子政。」


  二十六史

  注音: ㄦˋ ㄕˊ ㄌㄧㄡˋ ㄕˇ
  拼音: èr shí liù shǐ

二十五加清稿的總稱。


  二十四史

  注音: ㄦˋ ㄕˊ ㄙˋ ㄕˇ
  拼音: èr shí sì shǐ

清乾隆時所頒定的正。即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晉書、宋書、南齊書、梁書、陳書、魏書、北齊書、周書、隋書、南、北、舊唐書、新唐書、舊五代、新五代、宋、遼、金、元、明。皆為紀傳體書。


  二十五史

  注音: ㄦˋ ㄕˊ ㄨˇ ㄕˇ
  拼音: èr shí wǔ shǐ

清時頒定的二十四加上新元的總稱。參見「二十四」條。


  仿連史紙

 简化字:仿连史纸
  注音: ㄈㄤˇ ㄌㄧㄢˊ ㄕˇ ㄓˇ
  拼音: fǎng lián shǐ zhǐ

以木材為主要原料,加上稻草而製成的紙。因紙質細緻潔白,多用於印刷、寫字。


  荷馬史詩

 简化字:荷马史诗
  注音: ㄏㄜˊ ㄇㄚˇ ㄕˇ ㄕ
  拼音: hé mǎ shǐ shī

古希臘詩人荷馬所創著的二大敘事詩──〈伊利亞德〉(Iliad)和〈奧德賽〉(Odyssey)。二詩是描寫特洛伊(Troy)戰爭及戰後的故事,對於人性的探討非常深刻。荷馬的詩不僅是古希臘教育和文化的基礎,對後來的西方文學影響亦極為深遠。


  監察御史

 简化字:监察御史
  注音: ㄐㄧㄢ ㄔㄚˊ ㄩˋ ㄕˇ
  拼音: jiān chá yù shǐ

職官名。秦代以御監理諸郡,晉代置檢校御,掌行馬外事,隋代改名為「監察御」。主管糾察內外官吏、巡撫州縣獄訟、祭祀及監諸軍出使等事。《新唐書.卷四八.百官志三》:「監察御十五人,正八品下。掌分察百寮。」


  將兵長史

 简化字:将兵长史
  注音: ㄐㄧㄤˋ ㄅㄧㄥ ㄓㄤˇ ㄕˇ
  拼音: jiàng bīng zhǎng shǐ

職官名。漢代丞相之下和將軍的幕府皆設有長,長亦可率領軍隊作戰,稱為「將兵長」。


  經濟史觀

 简化字:经济史观
  注音: ㄐㄧㄥ ㄐㄧˋ ㄕˇ ㄍㄨㄢ
  拼音: jīng jì shǐ guān

1.認為物質條件是影響社會變遷主要因素的思想;一般稱為「唯物觀」。

2.書名,美國經濟學者塞利格曼(Edwin Robert Anderson Seligman,西元1861~1939)於1902年出版《經濟觀》(The Economic Interpretation of History)一書,以經濟觀詮釋馬克思學說。該書由陳石孚翻譯為中文,1920年在上海出版,是中國最早專門介紹馬克思唯物觀的專書之一。


  經史子集

 简化字:经史子集
  注音: ㄐㄧㄥ ㄕˇ ㄗˇ ㄐㄧˊ
  拼音: jīng shǐ zǐ jí

中國傳統書籍分類的四個要目。最早晉荀勖分為甲乙丙丁四部;唐以後,經子集四部的名稱及次序始定。經包括經籍及小學,書,子為諸子,集為詩文、詞賦、圖贊等。


  舊五代史

 简化字:旧五代史
  注音: ㄐㄧㄡˋ ㄨˇ ㄉㄞˋ ㄕˇ
  拼音: jiù wǔ dài shǐ

書名。宋朝薛居正等奉敕編撰,一百五十卷,為二十四之一。據五代實錄和范質的五代通錄等資料編寫而成,首尾完備,事實詳盡,其中紀六十一卷、志十二卷、傳七十七卷。為別於歐陽修所編寫的《新五代》,改稱為《舊五代》。


  口述歷史

 简化字:口述历史
  注音: ㄎㄡˇ ㄕㄨˋ ㄌㄧˋ ㄕˇ
  拼音: kǒu shù lì shǐ

由歷事件的當事人親口敘述親身經歷的過程及對該事件的評論。如:「為了補充日治時代的料,中研院開始進行口述歷的訪問計畫。」


  蘭臺令史

 简化字:兰台令史
  注音: ㄌㄢˊ ㄊㄞˊ ㄌㄧㄥˋ ㄕˇ
  拼音: lán tái lìng shǐ

職官名。漢代主持整理圖書及掌理書奏的長官。《後漢書.卷四七.班超傳》注引《續漢志》:「蘭臺令六人,秩百石,掌書劾奏及印主文書。」《文選.曹丕.典論論文》:「武仲以能屬文為蘭臺令,下筆不能自休。」參見「蘭臺」條。


  歷史重演

 简化字:历史重演
  注音: ㄌㄧˋ ㄕˇ ㄔㄨㄥˊ ㄧㄢˇ
  拼音: lì shǐ chóng yǎn

後來發生的事件和較早的事件如出一轍。如:「如果不記取歷教訓,等歷重演時,後悔已來不及了。」


  歷史名詞

 简化字:历史名词
  注音: ㄌㄧˋ ㄕˇ ㄇㄧㄥˊ ㄘˊ
  拼音: lì shǐ míng cí

1.一種名詞。指歷上曾經有過,但在現代社會已不存在的事物、制度、觀念等。如宦官、墨刑。

2.泛指已過去、再用不上的稱謂或事物。如:「女大十八變,愈變愈漂亮,『醜小鴨』對她而言,已是個歷名詞了。」


  歷史年表

 简化字:历史年表
  注音: ㄌㄧˋ ㄕˇ ㄋㄧㄢˊ ㄅㄧㄠˇ
  拼音: lì shǐ nián biǎo

一種工具書。用表格方式,將重要歷事件按年代先後列出。


  歷史時代

 简化字:历史时代
  注音: ㄌㄧˋ ㄕˇ ㄕˊ ㄉㄞˋ
  拼音: lì shǐ shí dài

人類歷上有文字記載可考的時代,相對於「前時代」而言。


  歷史文學

 简化字:历史文学
  注音: ㄌㄧˋ ㄕˇ ㄨㄣˊ ㄒㄩㄝˊ
  拼音: lì shǐ wén xué

以歷人物、事件等為撰寫題材的文學。如荷馬所作的希臘歷文學名著《伊里亞德》。


  歷史線圖

 简化字:历史线图
  注音: ㄌㄧˋ ㄕˇ ㄒㄧㄢˋ ㄊㄨˊ
  拼音: lì shǐ xiàn tú

統計學上指表示時間數列變動情形的圖。通常以橫軸表示時間,以縱軸表示統計數列的數值。其應用極廣,如某地歷年人口的增減,某國歷年石油的產量,均可利用歷線圖表達。


  歷史小說

 简化字:历史小说
  注音: ㄌㄧˋ ㄕˇ ㄒㄧㄠˇ ㄕㄨㄛ
  拼音: lì shǐ xiǎo shuō

以歷故事為題材的小說。如《三國演義》、《隋唐演義》等。


  歷史語詞

 简化字:历史语词
  注音: ㄌㄧˋ ㄕˇ ㄩˇ ㄘˊ
  拼音: lì shǐ yǔ cí

專指目前已經不用的歷現象、事物的語詞。如司徒、司寇等。


  六經皆史

 简化字:六经皆史
  注音: ㄌㄧㄡˋ ㄐㄧㄥ ㄐㄧㄝ ㄕˇ
  拼音: liù jīng jiē shǐ

《易》、《書》、《詩》、《禮》、《樂》、《春秋》六經,皆應視為古代歷文獻的一種理論。認為六經乃夏、商、周典章政教的歷記錄,並非聖人為垂教立言而作。歷代皆有此說,如隋代王通,宋代陳傅良,元代郝經,明代宋濂、王守仁、王世貞、李贄,清代袁枚、章學誠、汪中等。見明.王世貞《藝苑卮言》卷一及清.章學誠《文通義.內篇一.易教上》。


  民生史觀

 简化字:民生史观
  注音: ㄇㄧㄣˊ ㄕㄥ ㄕˇ ㄍㄨㄢ
  拼音: mín shēng shǐ guān

國父的歷觀,認定民生為社會進化的原動力,而社會進化為歷的重心,歸結到歷的重心是民生,不是物質;又社會進化是基於社會利益的調和與人類的互助,不是階級戰爭。


  名標青史

 简化字:名标青史
  注音: ㄇㄧㄥˊ ㄅㄧㄠ ㄑㄧㄥ ㄕˇ
  拼音: míng biāo qīng shǐ
 相似词:萬古流芳
 相反词:遺臭萬年

書。因古代用竹簡記事,故曰為青。名標青指把姓名留載在書上,形容豐功偉業可傳千古。元.紀君祥《趙氏孤兒》第二折:「老宰輔,你若存的趙氏孤兒,當名標青,萬古流芳。」也作「名垂青」。


  名垂青史

  注音: ㄇㄧㄥˊ ㄔㄨㄟˊ ㄑㄧㄥ ㄕˇ
  拼音: míng chuí qīng shǐ
 相似词:名垂不朽、萬古流芳
 相反词:遺臭萬年

名聲傳垂於歷。《三國演義》第六〇回:「明公先取西川以為基,然後北圖關中,收取中原,匡正天朝,名垂青,功莫大焉。」也作「名標青」。


  青史傳名

 简化字:青史传名
  注音: ㄑㄧㄥ ㄕˇ ㄔㄨㄢˊ ㄇㄧㄥˊ
  拼音: qīng shǐ chuán míng

書。青傳名指在歷留下永垂不朽的名聲。《三國演義》第九回:「將軍若扶漢室,乃忠臣也,青傳名,流芳百世。」也作「青流芳」。


  青史流芳

  注音: ㄑㄧㄥ ㄕˇ ㄌㄧㄡˊ ㄈㄤ
  拼音: qīng shǐ liú fāng

書。青流芳指在歷上留名,永垂不朽。元.沈禧〈一枝花.人為萬物靈套〉:「看古來孝諸賢俊,到如今青流芳世不湮。」也作「青名留」、「青留名」、「青傳名」。


  青史留名

  注音: ㄑㄧㄥ ㄕˇ ㄌㄧㄡˊ ㄇㄧㄥˊ
  拼音: qīng shǐ liú míng

書。青留名指在歷上留名,永垂不朽。《儒林外》第三十九回:「將來到疆場,一刀一鎗,博得個封妻蔭子,也不枉了一個青留名。」也作「青流芳」。


  青史名留

  注音: ㄑㄧㄥ ㄕˇ ㄇㄧㄥˊ ㄌㄧㄡˊ
  拼音: qīng shǐ míng liú

籍。青名留指在歷上留名,永垂不朽。《孤本元明雜劇.桃園結義.第四折》:「我則待要西除東蕩,博一個青名留。」也作「青流芳」。


完整 | 简易   资料数 : 200 页数: 4/5
第一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最后页

欢迎光临!
检索方法
1、支持简繁字词检索。

2、一般字词检索,如输入:
   
   字典
   科技大学……等

3、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如输入:
   勤劳,懒惰
   努力,挺进,团结
   整齐,纷乱,健康,虚弱……等

4、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即可查看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