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词典网 Chinese.my
國語辭典 网典 康熙字典 关于

國語辭典 | 网典 | 康熙字典

國語辭典
字词:
  決獄斷刑

 简化字:决狱断刑
  注音: ㄐㄩㄝˊ ㄩˋ ㄉㄨㄢˋ ㄒㄧㄥˊ
  拼音: jué yù duàn xíng

判決獄訟,決斷令。《後漢書.卷四六.郭躬傳》:「躬家世掌法,務在寬平,及典理官,決獄斷,多依矜恕。」


  寬刑省法

 简化字:宽刑省法
  注音: ㄎㄨㄢ ㄒㄧㄥˊ ㄕㄥˇ ㄈㄚˇ
  拼音: kuān xíng shěng fǎ

寬緩罰,不用嚴刻的法令。《三國演義》第六五回:「昔高祖約法三章,黎民皆感其德。願軍師寬省法,以慰民望。」


  隆刑峻法

  注音: ㄌㄨㄥˊ ㄒㄧㄥˊ ㄐㄩㄣˋ ㄈㄚˇ
  拼音: lóng xíng jùn fǎ

法繁苛而嚴厲。《後漢書.卷三四.梁統傳》:「議者以為隆峻法,非明王急務,施行日久,豈一朝所釐。」《晉書.卷三〇.法志》:「以為隆峻法,非明王急務,不可開許。」


  明刑弼教

  注音: ㄇㄧㄥˊ ㄒㄧㄥˊ ㄅㄧˋ ㄐㄧㄠˋ
  拼音: míng xíng bì jiào

彰明罰,以輔助教育。唐.張說〈起義堂頌〉:「天輔皋陶,明弼教。」


  明正典刑

  注音: ㄇㄧㄥˊ ㄓㄥˋ ㄉㄧㄢˇ ㄒㄧㄥˊ
  拼音: míng zhèng diǎn xíng

明,表明;正,治罪;典,法律。「明正典」泛指依照法律公開處。傳統法中,多見於處決犯人的公文或布告中。宋.王楙《野客叢書.卷一〇.宣帝待霍氏》:「使顯等稍自悛改,則霍氏富貴,將來未艾。奈何悖逆之節,愈益馴嘄,而不容掩匿,苟不明正典,天下其謂帝何?其勢不得不誅耳。」明.陸采《明珠記》第三四折:「故戶部尚書租庸使劉震,忘累朝之厚恩,受逆賊之偽命,除將明正典外,妻子俱合隨坐。」


  炮烙之刑

  注音: ㄆㄠˊ ㄌㄨㄛˋ ㄓ ㄒㄧㄥˊ
  拼音: páo luò zhī xíng

古代的一種罰。用燒紅的鐵器灼燙身體。《大宋宣和遺事.元集》:「至紂無道,寵妲已,剖賢人心,置炮烙之。」明.陸灼《艾子後語.大言》:「履癸強余牛飲,不從,寘余炮烙之。」


  扑作教刑

  注音: ㄆㄨ ㄗㄨㄛˋ ㄐㄧㄠˋ ㄒㄧㄥˊ
  拼音: pū zuò jiào xíng

扑,戒尺;教,古時一種罰。「扑作教」指以戒尺責打不守教令的人。後多用以稱責打。《書經.舜典》:「鞭作官,扑作教。」《老殘遊記》第九回:「這時候比你少年在書房裡貴業師握住你的手『扑作教』的時候何如?」


  省刑薄斂

 简化字:省刑薄敛
  注音: ㄕㄥˇ ㄒㄧㄥˊ ㄅㄛˊ ㄌㄧㄢˋ
  拼音: shěng xíng bó liàn

減輕罰,薄收賦稅。《東周列國志》第七七回:「勤於國政,省薄斂,養士訓武,修復關隘。」


  特別刑法

 简化字:特别刑法
  注音: ㄊㄜˋ ㄅㄧㄝˊ ㄒㄧㄥˊ ㄈㄚˇ
  拼音: tè bié xíng fǎ

因適應特殊環境或補充普通法的不足所設的法。其適用範圍雖不如普通法廣泛,但其效力優於普通法,如陸海空軍法。


  無期徒刑

 简化字:无期徒刑
  注音: ㄨˊ ㄑㄧˊ ㄊㄨˊ ㄒㄧㄥˊ
  拼音: wú qí tú xíng

無期限的徒,終身囚禁,為最重的自由


  刑部尚書

 简化字:刑部尚书
  注音: ㄒㄧㄥˊ ㄅㄨˋ ㄕㄤˋ ㄕㄨ
  拼音: xíng bù shàng shū

職官名。部的長官,掌全國律令、法、徒隸等政。唐代時稱為「大秋」。


  刑馬作誓

 简化字:刑马作誓
  注音: ㄒㄧㄥˊ ㄇㄚˇ ㄗㄨㄛˋ ㄕˋ
  拼音: xíng mǎ zuò shì

宰馬盟誓。古代結盟,殺馬見血,以表示守信不悔。《文選.丘遲.與陳伯之書》:「乘軺建節,奉疆埸之任,並馬作誓,傳諸子孫。」


  刑期無刑

 简化字:刑期无刑
  注音: ㄒㄧㄥˊ ㄑㄧˊ ㄨˊ ㄒㄧㄥˊ
  拼音: xíng qí wú xíng

語本《書經.大禹謨》:「汝作士,明于五,以五教,期于予治。期于無,民協于中時,乃功懋哉。」指罰的目的,在於教育人遵守法律,從而達到不用的境地。《宋史.卷二〇〇.法志二》:「故而得寬,則死者滋眾,非『期無』之道。」


  刑事調查

 简化字:刑事调查
  注音: ㄒㄧㄥˊ ㄕˋ ㄉㄧㄠˋ ㄔㄚˊ
  拼音: xíng shì diào chá

對於事案件,根據法定程序並運用各種技術,予以偵查,以求了解犯罪事實。


  刑事警察

  注音: ㄒㄧㄥˊ ㄕˋ ㄐㄧㄥˇ ㄔㄚˊ
  拼音: xíng shì jǐng chá

以辦理犯罪預防、偵辨重大或複雜之事犯罪、蒐集運用重要治安情資為主要業務的警察人員。簡稱為「警」。


  刑事訴訟

 简化字:刑事诉讼
  注音: ㄒㄧㄥˊ ㄕˋ ㄙㄨˋ ㄙㄨㄥˋ
  拼音: xíng shì sù sòng

關於事案件的訴訟,為確定犯罪嫌疑人是否犯罪,以及應如何處罰所進行的一切行為。


  刑事責任

 简化字:刑事责任
  注音: ㄒㄧㄥˊ ㄕˋ ㄗㄜˊ ㄖㄣˋ
  拼音: xíng shì zé rèn

一種法律責任。因觸犯《法》及相關罰法律所定的罪名,而應接受的法律制裁及其後果。罰有死、無期徒、有期徒、拘役、罰金、褫奪公權、沒收、追徵、追繳或抵償等種類,與民事、行政或政治責任不同。


  刑事主權

 简化字:刑事主权
  注音: ㄒㄧㄥˊ ㄕˋ ㄓㄨˇ ㄑㄩㄢˊ
  拼音: xíng shì zhǔ quán

國家在其領域範圍內,對於犯罪者予以處罰的權力,為國家主權的具體表現。也稱為「罰權」。


  嚴刑峻法

 简化字:严刑峻法
  注音: ㄧㄢˊ ㄒㄧㄥˊ ㄐㄩㄣˋ ㄈㄚˇ
  拼音: yán xíng jùn fǎ
 相反词:網開三面

嚴厲的法。漢.王充《論衡.非韓》:「養三軍之士,明賞罰之命,嚴峻法,富國強兵,此法度也。」《隋書.卷四.煬帝紀》:「乃急令暴條以擾之,嚴峻法以臨之,甲兵威武以董之,自是海內騷然,無聊生矣。」


  易刑處分

 简化字:易刑处分
  注音: ㄧˋ ㄒㄧㄥˊ ㄔㄨˇ ㄈㄣˋ
  拼音: yì xíng chǔ fèn

為對確定裁判所宣告的罰,基於事政策考量,避免短期自由所可能產生的弊端,對於原則上應依該確定裁判宣告之的執行,改以其他罰或處分為替代。易處分的種類分為四種:易科罰金(替代短期自由)、易服勞役(替代罰金)、易以訓誡、易服社會勞動。


  義刑義殺

 简化字:义刑义杀
  注音: ㄧˋ ㄒㄧㄥˊ ㄧˋ ㄕㄚ
  拼音: yì xíng yì shā

合法且必要的罰與殺戮。《書經.康誥》:「汝陳時臬事,罰蔽殷彞,用其義義殺,勿庸以次汝封。」


  有期徒刑

  注音: ㄧㄡˇ ㄑㄧˊ ㄊㄨˊ ㄒㄧㄥˊ
  拼音: yǒu qí tú xíng

有期限的徒。犯罪人於一定時期內,須在監獄中,服法定之勞役。


  政簡刑清

 简化字:政简刑清
  注音: ㄓㄥˋ ㄐㄧㄢˇ ㄒㄧㄥˊ ㄑㄧㄥ
  拼音: zhèng jiǎn xíng qīng

政治廉明,獄簡約。《野叟曝言》第七四回:「而貞觀之時,君明臣直,政簡清,致治等於成康。」也作「政清獄簡」。


  刑不上大夫

  注音: ㄒㄧㄥˊ ㄅㄨˋ ㄕㄤˋ ㄉㄚˋ ㄈㄨ
  拼音: xíng bù shàng dà fū

古代社會的一種執禮觀念。指罰不加諸大夫的身上,大夫有罪則論其輕重的法則在八議,而非書。《禮記.曲禮上》:「不上大夫。」唐.孔穎達.正義:「不上大夫者,制五三千之科條,不設大夫犯罪之目也。所以然者,大夫必用有德,若逆,設其,則是君不知賢也。」《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傳曰:『不上大夫。』此言士節不可不勉勵也。」


  刑事警察局

  注音: ㄒㄧㄥˊ ㄕˋ ㄐㄧㄥˇ ㄔㄚˊ ㄐㄩˊ
  拼音: xíng shì jǐng chá jú

專辦事案件的最高警察機關,直屬警政署,負責處理較重大或複雜的事案件。簡稱為「事局」。


  罪刑法定原則

 简化字:罪刑法定原则
  注音: ㄗㄨㄟˋ ㄒㄧㄥˊ ㄈㄚˇ ㄉㄧㄥˋ ㄩㄢˊ ㄗㄜˊ
  拼音: zuì xíng fǎ dìng yuán zé

當代民主法治國之重要基本原則,指犯罪之成立及應得的罰均應有法律明文規定。其內涵有四:一、禁止適用習慣法;二、禁止類推適用;三、禁止溯及既往;四、禁止絕對不定期。主要目的在保障人民的權利。


  罪刑法定主義

 简化字:罪刑法定主义
  注音: ㄗㄨㄟˋ ㄒㄧㄥˊ ㄈㄚˇ ㄉㄧㄥˋ ㄓㄨˇ ㄧˋ
  拼音: zuì xíng fǎ dìng zhǔ yì

指犯罪的成立和科罰的輕重,必須由行為發生當時之法律加以明文規定,法官不得任意加以判罪處罰。也稱為「罪法定原則」。


  提刑肅政廉訪使

 简化字:提刑肃政廉访使
  注音: ㄊㄧˊ ㄒㄧㄥˊ ㄙㄨˋ ㄓㄥˋ ㄌㄧㄢˊ ㄈㄤˇ ㄕˇ
  拼音: tí xíng sù zhèng lián fǎng shǐ

職官名。元代於全國各道均設提按察司,後改為肅政廉訪司,置廉訪使二員,正三品。掌管糾察該道的官吏善惡、政治得失和獄等事。元.關漢卿《竇娥冤》第四折:「只因老夫廉能清正,節操堅剛,謝聖恩可憐,加老夫兩淮提肅政廉訪使之職。」


  國際刑事警察組織

 简化字:国际刑事警察组织
  注音: ㄍㄨㄛˊ ㄐㄧˋ ㄒㄧㄥˊ ㄕˋ ㄐㄧㄥˇ ㄔㄚˊ ㄗㄨˇ ㄓ
  拼音: guó jì xíng shì jǐng chá zǔ zhī

為促進國際間重大跨國犯罪案件偵查資訊流通,並有計畫進行犯罪預防的國際性組織,總部設在法國里昂,目前共有一百九十個會員國。


  罷馬不畏鞭箠,罷民不畏刑法

 简化字:罢马不畏鞭棰,罢民不畏刑法
  注音: ㄆㄧˊ ㄇㄚˇ ㄅㄨˋ ㄨㄟˋ ㄅㄧㄢ ㄔㄨㄟˊ , ㄆㄧˊ ㄇㄧㄣˊ ㄅㄨˋ ㄨㄟˋ ㄒㄧㄥˊ ㄈㄚˇ
  拼音: pí mǎ bù wèi biān chuí , pí mín bù wèi xíng fǎ

已疲困乏力的馬,不怕鞭子打得急;已窮困不堪的人民,不畏懼嚴峻法的壓迫。意指為政者,應以仁存心,以民心為取向,切不可一味以嚴法重懲加之於民,當以民眾利益為先。漢.桓寬《鹽鐵論.紹聖》:「梁氏內潰,不能禁峻法不止,故罷馬不畏鞭箠,罷民不畏法,雖曾而累之,其亡益乎。」


完整 | 简易   资料数 : 150 页数: 4/4
第一页 | 上一页 |

欢迎光临!
检索方法
1、支持简繁字词检索。

2、一般字词检索,如输入:
   
   字典
   科技大学……等

3、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如输入:
   勤劳,懒惰
   努力,挺进,团结
   整齐,纷乱,健康,虚弱……等

4、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即可查看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