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词典网 Chinese.my
國語辭典 网典 康熙字典 关于

國語辭典 | 网典 | 康熙字典

國語辭典
字词:
  軍種

 简化字:军种
  注音: ㄐㄩㄣ ㄓㄨㄥˇ
  拼音: jūn zhǒng
 相似词:兵種

武裝部隊的類別,如陸軍、海軍、空軍等。


  軍裝

 简化字:军装
  注音: ㄐㄩㄣ ㄓㄨㄤ
  拼音: jūn zhuāng

1.軍人所穿的服裝。

2.槍炮、子彈、毛毯、服裝等軍事裝備。


  軍資

 简化字:军资
  注音: ㄐㄩㄣ ㄗ
  拼音: jūn zī

軍用的糧秣彈藥等物資。《三國志.卷一二.魏書.毛玠傳》:「夫兵義者勝,守位以財,宜奉天子以令不臣,脩耕植,畜軍資,如此則霸王之業可成也。」《三國演義》第二回:「願乞性命歸田里,盡將家產以助軍資。」


  犒軍

 简化字:犒军
  注音: ㄎㄠˋ ㄐㄩㄣ
  拼音: kào jūn
 相似词:勞軍

以酒食或其他方式慰勞軍隊,以提振士氣。《五代史平話.唐史.卷上》:「稱奉詔將兵攻伐黃巢,令具糧食犒軍。」《三國演義》第四五回:「令糜竺至東吳,以犒軍為名,探聽虛實。」


  空軍

 简化字:空军
  注音: ㄎㄨㄥ ㄐㄩㄣ
  拼音: kōng jūn

以空中作戰為主的軍種。基於特性與作戰需要,由作戰、後勤、基地勤務支援等部隊組成。既能單獨作戰,又能為陸、海軍的後援。


  擴軍

 简化字:扩军
  注音: ㄎㄨㄛˋ ㄐㄩㄣ
  拼音: kuò jūn
 相反词:裁軍

擴充軍隊的編制和裝備。


  勞軍

 简化字:劳军
  注音: ㄌㄠˋ ㄐㄩㄣ
  拼音: lào jūn
 相似词:犒軍

慰勞兵士。《史記.卷一〇.孝文本紀》:「帝親勞軍勤兵,申教令。」《五代史平話.周史.卷下》:「朕欲往觀金陵城壁,借府庫以勞軍。」


  聯軍

 简化字:联军
  注音: ㄌㄧㄢˊ ㄐㄩㄣ
  拼音: lián jūn

由兩個(或以上)不同國家或幾部分聯合組成的軍隊。如:「八國聯軍」、「東北抗日聯軍」。《清史稿.卷一四五.藝文志一》:「後文源載籍燼於英法聯軍,文匯、文宗毀於洪楊之亂,文瀾亦有散佚。獨文淵、文溯、文津三閣之書,巍然具存。」


  領軍

 简化字:领军
  注音: ㄌㄧㄥˇ ㄐㄩㄣ
  拼音: lǐng jūn

率領軍隊。《三國演義》第一回:「玄德等欣然領軍前進,直至大興山下。」


  六軍

 简化字:六军
  注音: ㄌㄧㄡˋ ㄐㄩㄣ
  拼音: liù jūn

周制以一萬二千五百人為一軍,天子有六軍,《周禮.夏官.大司馬》:「凡制軍,萬有二千五百人為軍,王六軍,大國三軍。」後世遂以六軍指皇帝的軍隊或皇家侍衛軍隊。唐.白居易〈長恨歌〉:「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娥眉馬前死。」


  陸軍

 简化字:陆军
  注音: ㄌㄨˋ ㄐㄩㄣ
  拼音: lù jūn

以陸地作戰為主的軍種。通常由步兵、騎兵、炮兵、裝甲兵、工兵、通信兵等兵科組成。既能單獨作戰,又能為海、空軍的後援。是澈底殲滅敵人、攻占敵陣、決定最後勝負的軍種。


  亂軍

 简化字:乱军
  注音: ㄌㄨㄢˋ ㄐㄩㄣ
  拼音: luàn jūn

1.擾亂軍隊的布署。《孫子.謀攻》:「三軍既惑且疑,則諸侯之難至矣。是謂亂軍引勝。」

2.混亂或潰散的軍隊。《東周列國志》第三回:「犬戎焚燒宮室,搶掠庫藏,祭公已死於亂軍之中矣。」


  馬軍

 简化字:马军
  注音: ㄇㄚˇ ㄐㄩㄣ
  拼音: mǎ jūn

騎兵。《三國演義》第三回:「董卓屯兵城外,每日帶鐵甲馬軍入城,橫行街市,百姓惶惶不安。」


  門軍

 简化字:门军
  注音: ㄇㄣˊ ㄐㄩㄣ
  拼音: mén jūn

守門的兵丁。元.劉時中〈端正好.眾生靈套.滾繡毬〉曲:「官攢庫子均攤著要,弓手門軍那一個無。」


  盟軍

 简化字:盟军
  注音: ㄇㄥˊ ㄐㄩㄣ
  拼音: méng jūn
 相似词:友軍
 相反词:敵軍

締結同盟國家的聯合軍隊。如:「盟軍決定從西海岸登陸以襲擊敵軍。」


  排軍

 简化字:排军
  注音: ㄆㄞˊ ㄐㄩㄣ
  拼音: pái jūn

泛指官府衙門內的軍兵。《京本通俗小說.碾玉觀音》:「那人是誰?卻是郡王府中一個排軍。」《五代史平話.漢史.卷上》:「喝令當日排軍,捉將李洪信、洪義兩兄弟跪於階下。」


  牌軍

 简化字:牌军
  注音: ㄆㄞˊ ㄐㄩㄣ
  拼音: pái jūn

衙門役卒。《清平山堂話本.錯認屍》:「安撫聽罷,著外郎錄了王青口詞,押了公文,差兩個牌軍押著王青去捉拿三人並洪三。」《水滸傳》第二回:「我兒,和你要私走,只恐門前兩個牌軍,是殿帥府撥來伏侍你的。他若得知,須走不脫。」也作「牌頭」、「牌子」。


  派軍

 简化字:派军
  注音: ㄆㄞˋ ㄐㄩㄣ
  拼音: pài jūn

派遣軍隊。如:「派軍出征」。《清史稿.卷四七五.列傳.洪秀全》:「國藩調總兵朱品隆馳赴休寧,與唐義訓先破屯谿街口寇卡,毀河邊四壘,進平石橋、潛口寇巢,尋派軍護糧赴徽。」


  叛軍

 简化字:叛军
  注音: ㄆㄢˋ ㄐㄩㄣ
  拼音: pàn jūn

叛變的軍隊。如:「經過一段時間的圍困,叛軍終因彈盡援絕而投降。」宋.周密《齊東野語.卷五.端平襄州本末》:「九月十日,聞王旻帶所納叛軍來襄,人疑其反復不常,而末如之何。」


  配軍

 简化字:配军
  注音: ㄆㄟˋ ㄐㄩㄣ
  拼音: pèi jūn

被處流刑,發配充軍的罪犯。《水滸傳》第九回:「正說之間,只見差撥過來問道:『那個是新來配軍。』」《喻世明言.卷四〇.沈小霞相會出師表》:「你兩個配軍,自不小心,不知得了多少錢財,買放了要緊人犯,卻來圖賴我。」


  起軍

 简化字:起军
  注音: ㄑㄧˇ ㄐㄩㄣ
  拼音: qǐ jūn

出兵。《薛仁貴征遼事略》:「陛下今起軍征伐,軍有帶甲之勞,民有轉輸之苦。」


  僑軍

 简化字:侨军
  注音: ㄑㄧㄠˊ ㄐㄩㄣ
  拼音: qiáo jūn

由他處調駐的軍隊。《宋書.卷一.武帝本紀上》:「彼僑軍無資,求戰不得,旬月之間,折棰以笞之耳。」


  全軍

 简化字:全军
  注音: ㄑㄩㄢˊ ㄐㄩㄣ
  拼音: quán jūn
 相似词:三軍

1.保全軍隊的實力,在戰場上不失一卒。《孫子.謀攻》:「凡用兵之法,全國為上,破國次之。全軍為上,破軍次之。」《南史.卷一五.檀道濟傳》:「道濟雖不剋定河南,全軍而反,雄民大振。」

2.整支軍隊。唐.賈島〈贈李金州〉詩:「泝流隨大旆,登岸見全軍。」


  三軍

 简化字:三军
  注音: ㄙㄢ ㄐㄩㄣ
  拼音: sān jūn
 相似词:全軍

1.周制,諸侯大國統率三軍,每一軍共一萬二千五百人。《左傳.襄公十四年》:「周為六軍,諸侯之大者三軍。」

2.舊時的左、中、右三軍,後為軍隊的通稱。如:「勇冠三軍」。漢.李陵〈答蘇武書〉:「陵先將軍功略蓋天地,義勇冠三軍。」《三國演義》第一一回:「曹操自引軍馬來迎,正逢高順,三軍混戰。」

3.現代稱呼陸、海、空軍。


  水軍

 简化字:水军
  注音: ㄕㄨㄟˇ ㄐㄩㄣ
  拼音: shuǐ jūn

舊時稱水上作戰的軍隊為「水軍」。《文選.阮瑀.為曹公作書與孫權》:「昔赤壁之役,遭離疫氣,燒紅自還,以避惡地,非周瑜水軍所能抑挫也。」《三國演義》第七回:「黃蓋聽得喊聲震天,引水軍殺來,正迎著黃祖。」


  探軍

 简化字:探军
  注音: ㄊㄢˋ ㄐㄩㄣ
  拼音: tàn jūn

探聽軍情的人。《七國春秋平話.卷上》:「至齊約百里下寨,有馬昇,解信二千軍,探齊城怎生?探軍回來,對公子具說齊城之事。」也稱為「探軍人」。


  逃軍

 简化字:逃军
  注音: ㄊㄠˊ ㄐㄩㄣ
  拼音: táo jūn

1.將領棄其兵士而逃。《穀梁傳.文公七年》:「晉先蔑奔秦,不言出,在外也。輟戰而奔秦,以是為逃軍也。」

2.私自脫離軍伍部隊的兵士。


  鐵軍

 简化字:铁军
  注音: ㄊㄧㄝˇ ㄐㄩㄣ
  拼音: tiě jūn

稱紀律嚴格,強勁善戰的軍隊。


  童軍

 简化字:童军
  注音: ㄊㄨㄥˊ ㄐㄩㄣ
  拼音: tóng jūn

參見「童子軍」條。


  投軍

 简化字:投军
  注音: ㄊㄡˊ ㄐㄩㄣ
  拼音: tóu jūn
 相似词:當兵、從軍

從軍。《薛仁貴征遼事略》:「日當午時,見一白袍年少,分開人直走至帳下,某來投軍。」《三國演義》第一回:「快斟酒來吃,我待趕入城去投軍。」


  退軍

 简化字:退军
  注音: ㄊㄨㄟˋ ㄐㄩㄣ
  拼音: tuì jūn
 相似词:退兵
 相反词:進軍

收兵。《三國演義》第二回:「張寶見解了法,急欲退軍。」


  我軍

 简化字:我军
  注音: ㄨㄛˇ ㄐㄩㄣ
  拼音: wǒ jūn
 相反词:敵軍

我方的軍隊。《文選.王粲.從軍詩五首之四》:「逍遙河堤上,左右望我軍。」


  湘軍

 简化字:湘军
  注音: ㄒㄧㄤ ㄐㄩㄣ
  拼音: xiāng jūn

清代名臣曾國藩招募湖南人所組成的軍隊。先後平定太平軍及回捻。


  新軍

 简化字:新军
  注音: ㄒㄧㄣ ㄐㄩㄣ
  拼音: xīn jūn

1.新編成的軍隊。《左傳.成公十六年》:「韓厥將下軍,郤至佐新軍。」唐.杜甫〈曲江對雨〉詩:「龍武新軍深駐輦,芙蓉別殿漫焚香。」

2.指清末自強運動用新法組織訓練的部隊。《官場現形記》第三一回:「標下叫龍占元,是兩江儘先補用都司,現在新軍左營當哨官。」

3.生力軍。多指活力充沛、生氣蓬勃的群體。如:「我們是一群有衝勁的新軍。」


  行軍

 简化字:行军
  注音: ㄒㄧㄥˊ ㄐㄩㄣ
  拼音: xíng jūn

1.用兵打仗。《管子.小問》:「請問行軍襲邑,舉錯而知先後,不失地利,若何?」漢.賈誼〈過秦論〉:「深謀遠慮,行軍用兵之道,非及曩時之士也。」

2.軍事部隊基於作戰、訓練及行政等要求所行的地面運動。


  懸軍

 简化字:悬军
  注音: ㄒㄩㄢˊ ㄐㄩㄣ
  拼音: xuán jūn

深入敵方陣地,孤立無援的軍隊。《宋書.卷七七.柳元景傳》:「以前鋒深入,懸軍無繼。」《資治通鑑.卷一〇五.晉紀二十七.孝武帝太元八年》:「君懸軍深入,而置陳逼水。」


  巡軍

 简化字:巡军
  注音: ㄒㄩㄣˊ ㄐㄩㄣ
  拼音: xún jūn

地方上負責巡查工作的兵士。元.蕭德祥《殺狗勸夫》第二折:「如今起更一會了,巡軍這早晚敢出來也。」元.無名氏《謝金吾》第二折:「(巡軍上云)什麼人?兀的不是楊景,快拏住者!」也稱為「巡兵」。


  亞軍

 简化字:亚军
  注音: ㄧㄚˋ ㄐㄩㄣ
  拼音: yà jūn

比賽中得勝的第二名。


  養軍

 简化字:养军
  注音: ㄧㄤˇ ㄐㄩㄣ
  拼音: yǎng jūn

培訓軍隊。《三國演義》第六回:「至平原,令玄德為平原相,自去守地養軍。」


  義軍

 简化字:义军
  注音: ㄧˋ ㄐㄩㄣ
  拼音: yì jūn
 相似词:義兵
 相反词:王師

仗義興起,以除暴安良為目的的軍隊。元.張國賓《薛仁貴.楔子》:「打聽的絳州出其黃榜,招聚義軍好漢,我有心待投義軍去。」也作「義兵」、「義旗」、「義師」。


完整 | 简易   资料数 : 365 页数: 4/10
第一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最后页

欢迎光临!
检索方法
1、支持简繁字词检索。

2、一般字词检索,如输入:
   
   字典
   科技大学……等

3、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如输入:
   勤劳,懒惰
   努力,挺进,团结
   整齐,纷乱,健康,虚弱……等

4、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即可查看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