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词典网 Chinese.my
國語辭典 网典 康熙字典 关于

國語辭典 | 网典 | 康熙字典

國語辭典
字词:āi
  

 简化字:恺
  部首:心
部外笔画:10
 总笔画:13
  注音: ㄎㄞˇ
  拼音: kǎi




和樂、和善。《說文解字.心部》:「愷,樂也。」《莊子.天道》:「中心物愷,兼愛無私。」



軍隊勝利所奏的樂曲。通「凱」。明.張自烈《正字通.心部》:「愷,軍勝之樂。」


  

 简化字:垲
  部首:土
部外笔画:10
 总笔画:13
  注音: ㄎㄞˇ
  拼音: kǎi




地勢高而乾爽。《說文解字.土部》:「塏,高燥也。」《左傳.昭公三年》:「子之宅近市,湫隘囂塵,不可以居,請更諸爽塏者。」


  

 简化字:闿
  部首:門
部外笔画:10
 总笔画:18
  注音: ㄎㄞˇ
  拼音: kǎi




開啟。《說文解字.門部》:「闓,開也。」《漢書.卷九四.匈奴傳上》:「今欲與漢闓大關,取漢女為妻。」《晉書.卷六八.紀瞻傳》:「今貢賢之塗已闓,而教學之務未廣。」



和樂。通「愷」、「凱」。《漢書.卷五七.司馬相如傳下》:「昆蟲闓懌,回首面內。」唐.顏師古.注:「闓讀曰凱,言四方幽遐,皆懷和樂。」


  

 简化字:铠
  部首:金
部外笔画:10
 总笔画:18
  注音: ㄎㄞˇ
  拼音: kǎi




古代戰士所穿的護身鐵甲。如:「鎧冑」。《韓非子.五蠹》:「鎧甲不堅者傷乎體。」漢.曹操〈蒿里行〉:「鎧甲生蟣虱,萬姓以死亡。」


  

  部首:木
部外笔画:9
 总笔画:13
  注音: ㄎㄞˇ
  拼音: kǎi




1.植物名。漆樹科黃連木屬,落葉喬木。奇數羽狀複葉,小葉十一至十五枚,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具有香味。花雌雄異株,雄花序緊密總狀,雌花序鬆散圓錐狀,不具花瓣。核果扁倒卵狀球形,熟時呈暗紅色。材質密緻,可製器物。也稱為「黃連花」、「楷木」、「爛心木」。

2.法式、模範。如:「楷模」。《禮記.儒行》:「今世行之,後世以為楷。」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祝盟》:「祈禱之式,必誠以敬,祭奠之楷,宜恭且哀。」

3.參見「楷書」條。


  

 简化字:锴
  部首:金
部外笔画:9
 总笔画:17
  注音: ㄎㄞˇ
  拼音: kǎi




品質精良的鐵。《文選.左思.吳都賦》:「其琛賂則琨瑤之阜,銅鍇之垠。」


  

  部首:手
部外笔画:9
 总笔画:12
  注音: ㄎㄞ
  拼音: kāi




1.擦、抹。如:「揩汗」、「揩桌椅」。《五燈會元.卷一二.興化仁岳禪師》:「癩馬揩枯柳。」

2.撈取、榨取。如:「揩油」。


  

 简化字:开
  部首:門
部外笔画:4
 总笔画:12
  注音: ㄎㄞ
  拼音: kāi




1.啟、張。《說文解字.門部》:「開,張也。」如:「開門」、「開口」、「開箱」。唐.孟浩然〈過故人莊〉詩:「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2.舒張、綻放。如:「開顏」、「開懷」、「開花」、「花朵盛開」。《莊子.齊物論》:「其寐也魂交,其覺也形開。」

3.發動、啟行、駕駛。如:「開車」、「開船」。唐.杜甫〈登白馬潭〉詩:「水生春纜沒,日出野船開。」

4.發射。如:「開槍」、「開砲」。

5.發掘、拓展。如:「開礦」、「開荒」、「開源節流」、「開疆闢土」。《韓非子.初見秦》:「開地數千里,此其大功也。」

6.引導、啟發。如:「開導」。《禮記.學記》:「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

7.創辦、設立。如:「開店」、「開工廠」、「別開生面」。《易經.師卦.上六》:「大君有命,開國承家,小人勿用。」《鏡花緣》第五二回:「如今天朝雖開女科,無如遠隔重洋,何能前去?」

8.始做某種行為、動作。如:「開學」、「開工」、「開飯」。

9.舉行。如:「開會」。

10.免除、取消。如:「開戒」、「開禁」、「開除」。《書經.多方》:「開釋無辜,亦克用勸。」

11.條列、列敘。如:「開藥方」、「開發票」、「開書單」。

12.揭曉。如:「開獎」、「開標」。

13.分離。如:「離開」。三國魏.阮籍〈大人先生歌〉:「天地解兮六合開,星辰隕兮日月頹。」

14.割、剖。如:「開膛破肚」、「開了一個西瓜」。

15.消散。如:「雲開霧散」。唐.杜甫〈梅雨〉詩:「茅茨疏易溼,雲霧密難開。」

16.支付。如:「開支」、「開銷」、「開工錢」。

17.沸騰。如:「水開了」。




1.量詞。計算紙張大小尺寸的單位。切割一大張紙為若干分之一稱為「開」。如:「對開」、「四開」、「十六開」。

2.黃金的純度單位。以二十四開為純金。

3.姓。如漢代有開章。




放在動詞後:(1)表示通透、豁達。如:「想開」、「看開」。(2)表示擴張、擴大。如:「傳開」、「散開」。


  

 简化字:呙
  部首:口
部外笔画:6
 总笔画:9
  注音: ㄎㄨㄞ
  拼音: kuāi




嘴歪斜不正。《說文解字.口部》:「咼,口戾不正也。」宋.陳善《捫蝨新話.上集.卷三.讀法華經得相法》:「脣不下垂,亦不褰縮,不麤澀,大瘡疹,亦不缺壞,亦不咼斜。」


  

  部首:口
部外笔画:9
 总笔画:12
  注音: ㄎㄨㄞ
  拼音: kuāi




1.口歪不正,由於臉部神經麻痹,導致嘴角向一側歪斜的樣子。《玉篇.口部》:「喎,同咼,口戾也。」

2.歪斜。宋.梅堯臣〈依韻和許發運游泗州草堂寺之什〉詩:「醒論時事正,醉戴野巾喎。」


  

  部首:心
部外笔画:4
 总笔画:7
  注音: ㄎㄨㄞˋ
  拼音: kuài




1.高興、歡喜、舒暢。如:「愉快」、「快樂」、「痛快」、「快感」。《戰國策.秦策五》:「文信侯去而不快。」

2.爽直。如:「快人快語」、「心直口快」。《儒林外史》第三三回:「是少卿先生?是海內英豪,千秋快士!」

3.迅速、靈敏。如:「快速」、「眼明手快」。《晉書.卷七五.王湛傳》:「此馬雖快,然力薄不堪苦行。」

4.鋒利、銳利。如:「快斧」、「快劍」、「快刀」。




順遂、舒服。如:「大快人心」。《孟子.梁惠王上》:「抑王興甲兵,危士臣,搆怨於諸侯,然後快於心與?」



1.將要。如:「天快放晴了。」、「我快畢業了!」

2.趕緊。如:「您快別這麼說。」、「這裡很危險,你快離開吧!」




1.速度。如:「這匹馬能跑多快?」

2.舊指衙門中掌管緝捕的差役。如:「捕快」。

3.姓。如漢代有快欽。


  

  部首:竹
部外笔画:7
 总笔画:13
  注音: ㄎㄨㄞˋ
  拼音: kuài




夾取食物或其他東西的用具。如:「竹筷」、「銀筷」、「象牙筷」。


  

 简化字:块
  部首:土
部外笔画:10
 总笔画:13
  注音: ㄎㄨㄞˋ
  拼音: kuài




1.成團的泥土。《左傳.僖公二十三年》:「乞食於野人,野人予之塊。」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五.濼陽消夏錄五》:「里人王驢,耕於野,倦而枕塊以臥。」

2.團狀的東西。如:「肉塊」、「糖塊」、「冰塊」。

3.量詞:(1)計算塊狀或片狀東西的單位。如:「一塊地」、「三塊糖」。(2)計算錢幣的單位。相當於「元」。如:「十塊錢」。




一起、一同。如:「大家一塊兒來。」


  

 简化字:侩
  部首:人
部外笔画:13
 总笔画:15
  注音: ㄎㄨㄞˋ
  拼音: kuài




1.介紹買賣以從中取利的人。《漢書.卷九一.貨殖傳.巴寡婦清傳》:「子貸金錢千貫,節駔儈。」唐.顏師古.注:「儈者,合會二家交易者也。」

2.借指商人。《新唐書.卷二二四.叛臣傳下.高駢傳》:「用之者,鄱陽人,世為商儈,往來廣陵。」




撮合買賣。《後漢書.卷八三.逸民傳.逢萌傳》:「君公遭亂獨不去,儈牛自隱。」唐.章懷太子.注:「儈,謂平會兩家賣買之價。」


  

 简化字:浍
  部首:水
部外笔画:13
 总笔画:16
  注音: ㄎㄨㄞˋ
  拼音: kuài




1.細小的水流。《文選.郭璞.江賦》:「綱絡群流,商搉涓澮。」唐.李善.注:「涓澮,小流也。」

2.河川名:(1)澮水。源出大陸地區山西省翼城縣東北澮山下,西南流至新絳縣注入汾河。(2)澮河。源出大陸地區河南省永城縣西北,流經安徽省宿縣,注入淮水。


  

  部首:广
部外笔画:13
 总笔画:16
  注音: ㄎㄨㄞˋ
  拼音: kuài




積存木柴、乾草或糧食等的地方。《史記.卷四三.趙世家》:「十二年,邯鄲廥燒。」《新唐書.卷二〇三.文藝傳下.李頻傳》:「方歲饑,頻發官廥庸民浚渠。」



儲藏。《新唐書.卷九八.韋挺傳》:「挺以方苦寒,未可進,遂下米臺側,廥之,待凍泮乃運以為解。」


  

 简化字:哙
  部首:口
部外笔画:13
 总笔画:16
  注音: ㄎㄨㄞˋ
  拼音: kuài




咽喉。《說文解字.口部》:「噲,咽也。」清.段玉裁.注:「噲者,會也,聲氣所會也。」



稱心、暢快。通「快」。《淮南子.精神》:「當此之時,噲然得臥,則親戚兄弟歡然而喜。」


  

 简化字:郐
  部首:邑
部外笔画:13
 总笔画:16
  注音: ㄎㄨㄞˋ
  拼音: kuài




國名。周初所分封的諸侯國,後被鄭國所滅。故址在今河南省密縣東南。


  

 简化字:狯
  部首:犬
部外笔画:13
 总笔画:16
  注音: ㄎㄨㄞˋ
  拼音: kuài




奸詐狡猾。如:「黠獪」、「狡獪」。《新唐書.卷八八.裴寂傳》:「馬三寶,性敏獪。」


  

 简化字:脍
  部首:肉
部外笔画:13
 总笔画:17
  注音: ㄎㄨㄞˋ
  拼音: kuài




切細的肉絲。《論語.鄉黨》:「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唐.韓愈〈與崔群書〉:「至於稻也,粱也,膾也,炙也,豈聞有不嗜者哉!」



切割。《詩經.小雅.六月》:「飲御諸友,炰鱉膾鯉。」《莊子.盜跖》:「盜跖乃方休卒徒大山之陽,膾人肝而餔之。」


  

  部首:方
部外笔画:15
 总笔画:19
  注音: ㄎㄨㄞˋ
  拼音: kuài




1.古代戰爭時用來發號施令的旌旗。《左傳.桓公五年》:「命二拒曰:『旝動而鼓。』」晉.杜預.注:「旝,旃也,通帛為之,蓋今大將之麾也,執以為號令。」

2.古代打仗用的發石車。《新唐書.卷八四.列傳.李密》:「命護軍將軍田茂廣造雲旝三百具,以機發石,為攻城械,號將軍砲。」


  

 简化字:鲙
  部首:魚
部外笔画:13
 总笔画:24
  注音: ㄎㄨㄞˋ
  拼音: kuài




細切的魚肉。同「膾」。《集韻.去聲.太韻》:「膾,《說文》:『細切肉也。』或從魚。」如:「鮮鱠」、「蓴羹鱸鱠」。宋.陸游〈雙頭蓮.華鬢星星〉詞:「空悵望,鱠美菰香,秋風又起。」



細切魚肉烹調成餚饌。宋.辛棄疾〈水龍吟.楚天千里清秋〉詞:「休說鱸魚堪鱠,儘西風、季鷹歸未?」


  

 简化字:俫
  部首:人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0
  注音: ㄌㄞˊ
  拼音: lái




1.對人的泛稱。有賤視的意思。元.戴善甫《風光好》第二折:「梅香!兀那月下閒行的,正是那倈!」

2.戲曲中扮演小孩的角色。元.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第二折》:「倈云:『奶奶知道你和姐姐去花園裡去,如今要打。』」元.孟漢卿《魔合羅.楔子》:「正末扮李德昌同旦、倈上云:『自家李德昌是也。』」


  

 简化字:涞
  部首:水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1
  注音: ㄌㄞˊ
  拼音: lái




淶水:河川名。源於大陸地區河北省淶陽縣西境,東流至易縣注入易水。


  

  部首:邑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1
  注音: ㄌㄞˊ
  拼音: lái




地名。春秋時鄭屬地,故址約在今大陸地區河南省滎陽縣境。


  

 简化字:崃
  部首:山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1
  注音: ㄌㄞˊ
  拼音: lái




崍山:山名。在大陸地區四川省灌縣西,邛水發源處。也稱為「邛崍山」。


  

  部首:犬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1
  注音: ㄌㄞˊ
  拼音: lái




中國少數民族之一,散布於大陸地區廣西。


  

 简化字:梾
  部首:木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2
  注音: ㄌㄞˊ
  拼音: lái




棶木:植物名。四照花科棶木屬,落葉喬木。葉對生,橢圓形卵狀,全緣或有不整齊之波狀細齒。繖房狀聚繖花序頂生,被柔毛,花白色。核果球形,暗紫色,內藏兩枚種子。種子供作榨油之用。樹皮可入藥,材質細緻、堅硬,是優良的建築材料。也稱為「椋子木」。


  

 简化字:莱
  部首:艸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2
  注音: ㄌㄞˊ
  拼音: lái




1.植物名。藜科藜屬,一年生草本。葉卵形,質柔形闊,邊緣呈鋸齒狀。有香氣,嫩葉可食。也稱為「藜」。

2.不耕種而蔓草叢生的田地。《周禮.地官.縣師》:「而辨其夫家人民田萊之數。」

3.雜草、穢草。《詩經.小雅.十月之交》:「徹我牆屋,田卒汙萊。」唐.孔穎達.正義:「萊者,草穢之名。」

4.國名。春秋時為齊靈公所滅。故址約在今大陸地區山東省黃縣東南。

5.姓。如春秋時晉國有萊駒。




除草。《周禮.地官.山虞》:「若大田獵,則萊山田之野。」


  

 简化字:铼
  部首:金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6
  注音: ㄌㄞˊ
  拼音: lái




(rhenium,Re)化學元素。原子序75。是一種過渡金屬元素,在自然界含量少,分散於輝鉬礦中。熔點高達攝氏三千一百八十度。耐高溫、耐腐蝕,具良好機械性能,電阻高。常用來製造電燈燈絲,人造衛星及火箭的外殼等。


  

  部首:馬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8
  注音: ㄌㄞˊ
  拼音: lái




高七尺以上的馬。《說文解字.馬部》:「騋,馬七尺為騋。」


  

  部首:鳥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9
  注音: ㄌㄞˊ
  拼音: lái




鶆䴈:動物名。鶆䴈目鶆䴈科。似鴕鳥,但較小,不會飛。有三支腳趾。善游泳。為一夫多妻制。以植物、軟體動物、蜥蜴等為食。產於南美洲。


  

  部首:魚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9
  注音: ㄌㄞˊ
  拼音: lái




鰣魚的別名。明.張自烈《正字通.魚部》:「鯠,鰣魚別名。」


  

 简化字:睐
  部首:目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3
  注音: ㄌㄞˋ
  拼音: lài




目中瞳仁不正。《說文解字.目部》:「睞,目童子不正也。」



1.看。南朝宋.謝靈運〈登上戍石鼓山〉詩:「極目睞左闊,迴顧眺右狹。」

2.顧念。如:「青睞」、「盼睞」。


  

 简化字:赉
  部首:貝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5
  注音: ㄌㄞˋ
  拼音: lài




賞賜、賜予。《書經.湯誓》:「予其大賚汝。」《聊齋志異.卷四.促織》:「撫軍亦厚賚成。」



《詩經.周頌》的篇名。共一章。根據〈詩序〉:「〈賚〉,大封於廟也。〈賚〉,予也。言所以錫予善人也。」指武王克殷,歸告文王之廟之詩。本章二句為:「文王既勤止,我應受之。」


  

 简化字:赖
  部首:貝
部外笔画:9
 总笔画:16
  注音: ㄌㄞˋ
  拼音: lài




1.依靠。如:「依賴」、「仰賴」、「信賴」。《孝經.開宗明義章》:「一人有慶,兆民賴之。」

2.留在某處不動。如:「賴床」、「自己走!別賴在媽媽身上。」

3.不承認錯誤或推卸責任。如:「天理昭彰!你賴不掉的。」《水滸傳》第二九回:「贓物正在你箱子內搜出來,如何賴得過?」

4.拖欠。《老殘遊記》第一九回:「我家有的是錢,從來沒賴過人的帳。」

5.訛指、誣認。如:「誣賴」。《紅樓夢》第八六回:「實是誤傷,怎麼賴人?」




不好、壞。如:「這部影集播出後,風評還真不賴。」



幸虧、幸而。唐.韋應物〈溫泉行〉:「弊裘羸馬凍欲死,賴遇主人杯酒多。」唐.錢起〈罷章陵令山居過中峰道者〉詩二首之二:「賴遇無心雲,不笑歸來晚。」



1.餘利、利潤。《國語.齊語》:「相語以利,相示以賴。」

2.姓。漢代有賴先,清代有賴文光。


  

 简化字:濑
  部首:水
部外笔画:16
 总笔画:19
  注音: ㄌㄞˋ
  拼音: lài




沙或石上淺而急的流水。《楚辭.屈原.九歌.湘君》:「石瀨兮淺淺,飛龍兮翩翩。」唐.柳宗元〈袁家渴記〉:「衝濤旋瀨,退貯谿谷。」


  

  部首:艸
部外笔画:16
 总笔画:20
  注音: ㄌㄞˋ
  拼音: lài




1.一種草。《爾雅.釋草》:「苹,藾蕭。」晉.郭璞.注:「今藾蒿也。初生亦可食。」

2.蔭。《莊子.人間世》:「南伯子綦游乎商之丘,見大木焉,有異,結駟千乘,隱將芘其所藾。」唐.陸德明《經典釋文.卷二六.莊子音義上》:「向云:『藾,蔭也』,可以蔭芘千乘也。」


  

 简化字:癞
  部首:疒
部外笔画:16
 总笔画:21
  注音: ㄌㄞˋ
  拼音: lài




1.病名。即麻瘋。參見「麻瘋」條。

2.生癬或疥瘡而使毛髮脫落的狀況。如:「他因常年頭上長癬,頭髮有一撮沒一撮的,所以村子裡都叫他『王癩子』。」




不好。通「賴」。如:「東西有好有癩。」


  

 简化字:籁
  部首:竹
部外笔画:16
 总笔画:22
  注音: ㄌㄞˋ
  拼音: lài




1.樂器名,吹管樂器:(1)古代的一種管樂器。三孔。《說文解字.竹部》:「籟,三孔龠也。大者謂之笙,其中謂之籟,小者謂之箹。」(2)簫。《史記.卷一一七.司馬相如列傳》:「吹鳴籟。」裴駰集解引《漢書音義》:「籟,簫也。」

2.本指從孔竅中所發出的聲音,後泛指一切的聲音。如:「天籟」、「人籟」、「萬籟俱寂」。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原道》:「至於林籟結響,調如竽瑟。」晉.王羲之〈蘭亭〉詩二首之一:「群籟雖參差,適我無非新。」


完整 | 简易   资料数 : 14018 页数: 4/351
第一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最后页

欢迎光临!
检索方法
1、支持简繁字词检索。

2、一般字词检索,如输入:
   
   字典
   科技大学……等

3、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如输入:
   勤劳,懒惰
   努力,挺进,团结
   整齐,纷乱,健康,虚弱……等

4、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即可查看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