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词典网 Chinese.my
國語辭典 网典 康熙字典 关于

國語辭典 | 网典 | 康熙字典

國語辭典
字词:èr
  痴兒

 简化字:痴儿
  注音: ㄔ ㄦˊ
  拼音: chī ér

痴愚的人。《紅樓夢》第五回:「警幻見寶玉甚無趣味,因歎:『痴兒竟尚未悟!』」


  充耳

  注音: ㄔㄨㄥ ㄦˇ
  拼音: chōng ěr

1.塞住耳朵。《詩經.邶風.旄丘》:「叔兮伯兮,褎如充耳。」《荀子.禮論》:「充耳而設瑱。」

2.古冠冕旁的瑱玉,因其下垂及耳,故稱為「充耳」。《詩經.衛風.淇奧》:「有匪君子,充耳琇瑩,會弁如星。」


  重耳

  注音: ㄔㄨㄥˊ ㄦˇ
  拼音: chóng ěr

春秋晉文公的名。參見「晉文公」條。


  寵兒

 简化字:宠儿
  注音: ㄔㄨㄥˇ ㄦˊ
  拼音: chǒng ér
 相似词:驕子

特別受寵、吃香的人或物。如:「他是時代的寵兒。」、「傳真機發明後成為人類傳送訊息的寵兒。」


  俶爾

 简化字:俶尔
  注音: ㄔㄨˋ ㄦˇ
  拼音: chù ěr

忽然。唐.柳宗元〈至小邱西小石潭記〉:「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穿耳

  注音: ㄔㄨㄢ ㄦˇ
  拼音: chuān ěr

耳垂上穿孔。《通俗常言疏證.婦女.穿耳》引《吳志》:「諸葛恪曰:『母至於女,恩愛至矣,穿耳附珠,何傷於仁?』」《談徵.事部.穿耳》:「晉唐間人,所畫士女多不帶耳環,以為古無穿耳。」


  雌兒

 简化字:雌儿
  注音: ㄘ ㄦˊ
  拼音: cī ér

女子。含有輕褻的意味。《水滸傳》第二四回:「我問你間壁這個雌兒是誰的老小?」《金瓶梅》第二回:「好一個雌兒!怎能勾得手?」


  刺耳

  注音: ㄘˋ ㄦˇ
  拼音: cì ěr
 相似词:難聽、逆耳
 相反词:順耳、悅耳

1.形容聲音尖銳或吵雜。唐.賈島〈送沈秀才下第東歸〉詩:「直言好者誰,刺耳如長錐。」

2.言語不中聽。《文明小史》第三六回:「緯卿聽他說的話很覺刺耳,心中有些不樂。」


  從而

 简化字:从而
  注音: ㄘㄨㄥˊ ㄦˊ
  拼音: cóng ér

因此、因而。連接下文,用於陳述結果、目的,以作為對於上文原因、方法等的說明。如:「近來科技工業日進千里,從而為生活提供迅速便捷的服務。」晉.杜預〈春秋左氏傳序〉:「蓋周公之志,仲尼從而明之,左丘明受經於仲尼,以為經者不刊之書也。」明.方孝孺〈深慮論五〉:「天下之民膠結而不可解,有不齊者,從而以法令之,則令之易服,而治之不難。」


  倅貳

 简化字:倅贰
  注音: ㄘㄨㄟˋ ㄦˋ
  拼音: cuì èr

副官。《宋史.卷二〇〇.刑法志二》:「每歲冬夏,詔提刑行郡決囚,提刑憚行,悉委倅貳,復委幕屬。」


  貂珥

  注音: ㄉㄧㄠ ㄦˇ
  拼音: diāo ěr

顯貴的人。南朝陳.徐陵〈勸進梁元帝表〉:「通聘河陽,貂珥雍容,尋盟漳水,加牢貶館。」


  釣餌

 简化字:钓饵
  注音: ㄉㄧㄠˋ ㄦˇ
  拼音: diào ěr

1.誘使魚兒上鉤的食物。

2.用來引誘人的事物。


  毒餌

 简化字:毒饵
  注音: ㄉㄨˊ ㄦˇ
  拼音: dú ěr

在食物中混入毒藥,撒在地上、角落,用以撲殺老鼠、蟑螂等,稱為「毒餌」。


  躉兒

 简化字:趸儿
  注音: ㄉㄨㄣˇ ㄦˊ
  拼音: dǔn ér

量詞。古代計算整批貨物的單位。《程乙本紅樓夢》第五一回:「王大夫和張大夫每常來了,也並沒個給錢的;不過每年四節,一大躉兒送禮,那是一定的年例。」


  俄而

  注音: ㄜˊ ㄦˊ
  拼音: é ér

不久。《公羊傳.桓公二年》:「俄而可以為其有矣。」《紅樓夢》第一回:「俄而大轎內抬著一個烏紗猩袍的官府過去。」


  俄爾

 简化字:俄尔
  注音: ㄜˊ ㄦˇ
  拼音: é ěr

不久。《晉書.卷二九.五行志下》:「石季龍在鄴,有一馬尾有燒狀,入其中陽門,出顯陽門,東宮皆不得入,走向東北,俄爾不見。」


  睋而

  注音: ㄜˊ ㄦˊ
  拼音: é ér

不久。《公羊傳.定公八年》:「孟氏與叔孫氏迭而食之,睋而鋟其板。」


  二八

  注音: ㄦˋ ㄅㄚ
  拼音: èr bā

1.十六人。《左傳.襄公十一年》:「凡兵車百乘,歌鍾二肆,及其鎛磬,女樂二八。」

2.少女十六歲。唐.白居易〈秦中吟.議婚〉:「見人不斂手,嬌痴二八初。」《警世通言.卷一一.蘇知縣羅衫再合》:「老夫有一末堂幼女,年方二八。」

3.陰曆每月十六日。南朝宋.鮑照〈翫月城西門解中〉詩:「三五二八時,千里與君同。」

4.上古時期的幹才,即八元、八愷的合稱。參見「八元」、「八愷」條。《後漢書.卷五九.張衡列傳》:「幸二八之選虞兮,喜傅說之生殷。」《魏書.卷六〇.列傳.韓麒麟》:「顯宗曰:『臣聞君不可以獨治,故設百官以贊務。陛下齊蹤堯舜,公卿寧非二八之儔。』」

5.佛教上指密教以十六數表圓滿無盡,故稱為「二八」。唐.迦才〈淨土論序〉:「然則二八弘規,盛乎西土。」


  兒拜

 简化字:儿拜
  注音: ㄦˊ ㄅㄞˋ
  拼音: ér bài

子女對父母所行的拜禮。漢.伶玄〈趙飛燕外傳〉:「婕妤事后,常為兒拜。」


  耳杯

  注音: ㄦˇ ㄅㄟ
  拼音: ěr bēi

一種古代飲酒器。橢圓形,兩側各有一耳,多為木胎漆器或青銅器。盛行於戰國至晉代之間。


  耳背

  注音: ㄦˇ ㄅㄟˋ
  拼音: ěr bèi

聽覺不靈敏。《景德傳燈錄.卷八.福谿和尚》:「僧云:『師意如何?』師云:『山僧耳背。』」


  耳閉

 简化字:耳闭
  注音: ㄦˇ ㄅㄧˋ
  拼音: ěr bì

因聽覺障礙而聽不到聲音。《西遊記》第一四回:「三藏道:『悟空,你想有些耳閉。』」也作「耳聾」。


  珥筆

 简化字:珥笔
  注音: ㄦˇ ㄅㄧˇ
  拼音: ěr bǐ

插筆於冠側,以備記事。《文選.曹植.求通親親表》:「安宅京室,執鞭珥筆,出從華蓋,入侍輦轂。」


  耳卜

  注音: ㄦˇ ㄅㄨˇ
  拼音: ěr bǔ

舊時人有心事不能解決時,往往在除夕夜靜聽旁人說話以卜吉凶,稱為「耳卜」。


  兒曹

 简化字:儿曹
  注音: ㄦˊ ㄘㄠˊ
  拼音: ér cáo

兒輩。尊長稱呼後輩的用詞。《後漢書.卷一九.耿弇傳》:「光武笑曰:『小兒曹乃有大意哉!』因數召見加恩慰。」唐.韓愈〈示兒〉詩:「詩以示兒曹,其無迷厥初。」


  爾曹

 简化字:尔曹
  注音: ㄦˇ ㄘㄠˊ
  拼音: ěr cáo

汝輩、你們。《後漢書.卷二六.趙憙傳》:「顧謂仇曰:『爾曹若健,遠相避也。』」唐.杜甫〈戲為六絕句〉六首之二:「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兒茶

 简化字:儿茶
  注音: ㄦˊ ㄔㄚˊ
  拼音: ér chá

植物名。豆科相思樹屬,即「阿仙藥」之別稱,參見「阿仙藥」條。


  耳沉

  注音: ㄦˇ ㄔㄣˊ
  拼音: ěr chén

聽力不靈敏。如:「他有點耳沉,你要大聲些才好。」也作「耳朵沉」。


  貳臣

 简化字:贰臣
  注音: ㄦˋ ㄔㄣˊ
  拼音: èr chén

曾仕舊朝後又出任新朝官職的臣子。


  二程

  注音: ㄦˋ ㄔㄥˊ
  拼音: èr chéng

北宋理學家程顥、程頤兄弟的合稱。


  兒齒

 简化字:儿齿
  注音: ㄦˊ ㄔˇ
  拼音: ér chǐ

1.幼年。明.楊慎〈亡妻王安人墓誌銘〉:「安人許聘予,實在兒齒。未幾何,喪其父,……時五歲也。」

2.老人牙齒落後再生的新齒。《詩經.魯頌.閟宮》:「黃髮兒齒。」清.趙翼〈邵松阿落一齒已而落處更生所謂兒齒也走筆奉賀〉詩:「古稱兒齒信有之,新發于硎倍剛烈。」


  耳垂

  注音: ㄦˇ ㄔㄨㄟˊ
  拼音: ěr chuí

耳翼的一個小葉。在耳翼下垂的部分,含有纖維與脂肪組織,但無軟骨。


  耳聰

 简化字:耳聪
  注音: ㄦˇ ㄘㄨㄥ
  拼音: ěr cōng

聽覺過敏。《晉書.卷八四.殷仲堪傳》:「仲堪父嘗患耳聰,聞床下蟻動,謂之牛鬥。」


  耳璫

 简化字:耳珰
  注音: ㄦˇ ㄉㄤ
  拼音: ěr dāng

1.耳朵上的飾物。《續漢書志.第三〇.輿服志下》:「簪珥。珥,耳璫垂珠也。」也作「明璫」、「珥璫」。

2.卷耳的別名。參見「卷耳」條。


  珥璫

 简化字:珥珰
  注音: ㄦˇ ㄉㄤ
  拼音: ěr dāng

古代士庶女子戴於耳上的飾物。須穿耳孔懸掛。《新唐書.卷二二二.南蠻傳下.驃傳》:「冠金冠,左右珥璫,絛貫花鬘,珥雙簪,散以毳。」也稱為「明璫」、「耳璫」。


  爾當

 简化字:尔当
  注音: ㄦˇ ㄉㄤ
  拼音: ěr dāng

當,語助語,無義。爾當,指第二人稱「你」。《武王伐紂平話.卷上》:「紂王問曰:『爾當打罵妲己為何?』皇后曰:『臣妾不曾打妲己。』」


  爾等

 简化字:尔等
  注音: ㄦˇ ㄉㄥˇ
  拼音: ěr děng

你們。《五代史平話.晉史.卷下》:「天子怎是爾等販弄的物?晉陽之降,實出窮迫。」《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今將擇個好日子分與爾等,每人一對,做個鎮家之寶。」


  二等

  注音: ㄦˋ ㄉㄥˇ
  拼音: èr děng

1.兩個等級。《史記.卷一七.漢興以來諸侯王年表.序》:「漢興,序二等。高祖末年,非劉氏而王者,若無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誅之。」

2.次於一等的等級。如:「二等兵」、「二等艙」。


  二諦

 简化字:二谛
  注音: ㄦˋ ㄉㄧˋ
  拼音: èr dì

佛教謂世俗諦和第一義諦。在非心智感官錯亂下所認識到的真實狀況,佛教依凡夫和聖人認知的差別,分世俗諦和第一義諦。世俗諦是指凡夫所認知的真實;第一義諦是指聖人所認知的真實。《中論》卷四:「諸佛依二諦,為眾生說法,一以世俗諦,二第一義諦。」


  珥貂

  注音: ㄦˇ ㄉㄧㄠ
  拼音: ěr diāo

1.在冠旁插上貂鼠尾作裝飾。為漢時侍中、常侍的服飾。《文選.曹植.王仲宣誄》:「戴蟬珥貂,朱衣皓帶。入侍帷幄,出擁華蓋。」《南史.卷六二.朱异傳》:「歷官自員外常侍至侍中,四官皆珥貂。」

2.比喻顯貴的近臣。唐.韓愈〈陪杜侍御遊湘西兩寺獨宿有題一首因獻楊常侍〉詩:「珥貂藩維重,政化類分陝。」


完整 | 简易   资料数 : 2158 页数: 4/54
第一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最后页

欢迎光临!
检索方法
1、支持简繁字词检索。

2、一般字词检索,如输入:
   
   字典
   科技大学……等

3、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如输入:
   勤劳,懒惰
   努力,挺进,团结
   整齐,纷乱,健康,虚弱……等

4、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即可查看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