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词典网 Chinese.my
國語辭典 网典 康熙字典 关于

國語辭典 | 网典 | 康熙字典

國語辭典
字词:wáng
  得一望十,得十望百

  注音: ㄉㄜˊ ㄧ ㄨㄤˋ ㄕˊ , ㄉㄜˊ ㄕˊ ㄨㄤˋ ㄅㄞˇ
  拼音: dé yī wàng shí , dé shí wàng bǎi

既得一分利益,卻又巴望能得到十分、百分的利益。比喻貪得無厭。《醒世恆言.卷一七.張孝基陳留認舅》:「身子恰像生鐵鑄就,熟銅打成,長生不死一般,日夜思算,得一望十,得十望百,堆積上去,分文不舍得妄費。」


  法網恢恢,疏而不漏

 简化字:法网恢恢,疏而不漏
  注音: ㄈㄚˇ ㄨㄤˇ ㄏㄨㄟ ㄏㄨㄟ , ㄕㄨ ㄦˊ ㄅㄨˋ ㄌㄡˋ
  拼音: fǎ wǎng huī huī , shū ér bù lòu

犯罪者難能永久逍遙法外,終究必受法律制裁。如:「法網恢恢,疏而不漏,切莫心存僥倖作姦犯科。」


  肐膊折了往袖子裡藏

 简化字:胳膊折了往袖子里藏
  注音: ㄍㄜ ˙ㄅㄛ ㄓㄜˊ ˙ㄌㄜ ㄨㄤˇ ㄒㄧㄡˋ ˙ㄗ ㄌㄧˇ ㄘㄤˊ
  拼音: gē bo zhé le wǎng xiù zi lǐ cáng

(諺語)比喻隱瞞自己的缺點,亦即家醜不可外揚的意思。《紅樓夢》第六八回:「可是蓉兒說的,『肐膊折了往袖子裡藏』,少不得嫂子要體諒我。」也作「肐膊只折在袖子裡」、「胳膊折了往袖子裡藏」。


  公而忘私,國而忘家

 简化字:公而忘私,国而忘家
  注音: ㄍㄨㄥ ㄦˊ ㄨㄤˋ ㄙ , ㄍㄨㄛˊ ㄦˊ ㄨㄤˋ ㄐㄧㄚ
  拼音: gōng ér wàng sī , guó ér wàng jiā

為國家或公務而捨棄私人利益、親情。《儒林外史》第六回:「自古道:『公而忘私,國而忘家。』我們科場是朝廷大典,你我為朝廷辦事,就是不顧私親,也還覺得於心無愧。」


  姑妄言之,姑妄聽之

 简化字:姑妄言之,姑妄听之
  注音: ㄍㄨ ㄨㄤˋ ㄧㄢˊ ㄓ , ㄍㄨ ㄨㄤˋ ㄊㄧㄥ ㄓ
  拼音: gū wàng yán zhī , gū wàng tīng zhī

語本《莊子.齊物論》:「予嘗為女妄言之,女以妄聽之奚。」隨便說說,隨便聽聽。《兒女英雄傳》第三〇回:「既如此,姑妄言之,姑妄聽之罷!」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简化字: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注音: ㄍㄨㄛˊ ㄐㄧㄚ ㄒㄧㄥ ㄨㄤˊ , ㄆㄧˇ ㄈㄨ ㄧㄡˇ ㄗㄜˊ
  拼音: guó jiā xīng wáng , pǐ fū yǒu zé

國家的興盛衰亡,每一個平民百姓都必須擔負責任。


  拿皮肉往外人身上貼

 简化字:拿皮肉往外人身上贴
  注音: ㄋㄚˊ ㄆㄧˊ ㄖㄡˋ ㄨㄤˇ ㄨㄞˋ ㄖㄣˊ ㄕㄣ ㄕㄤˋ ㄊㄧㄝ
  拼音: ná pí ròu wǎng wài rén shēn shàng tiē

把自己的利益平白送給別人。《紅樓夢》第一六回:「拿著皮肉倒往那不相干的外人身上貼。可是現放著奶哥哥,那一個不比人強。」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简化字: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注音: ㄑㄧㄢˊ ㄕˋ ㄅㄨˋ ㄨㄤˋ , ㄏㄡˋ ㄕˋ ㄓ ㄕ
  拼音: qián shì bù wàng , hòu shì zhī shī

記取過去的經驗教訓,可作為今後行事的依據。《戰國策.趙策一》:「臣觀成事,聞往古,天下之美同,臣主之權均之能美,未之有也。前事之不忘,後事之師。」唐.陳子昂〈諫用刑書〉:「臣讀漢書至此,未嘗不為戾太子流涕也。古人云,前事之不忘,後事之師,伏願陛下念之。」


  人為財死,鳥為食亡

 简化字: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注音: ㄖㄣˊ ㄨㄟˋ ㄘㄞˊ ㄙˇ , ㄋㄧㄠˇ ㄨㄟˋ ㄕˊ ㄨㄤˊ
  拼音: rén wèi cái sǐ , niǎo wèi shí wáng

(諺語)人為謀取錢財而不惜生命,就像鳥為了覓食而喪生一樣。《官場維新記》第一三回:「俗語說得好:『人為財死,鳥為食亡。』當時袁伯珍聽得這些說話,便要從此發一宗洋財。」


  三日打魚,兩日晒網

 简化字:三日打鱼,两日晒网
  注音: ㄙㄢ ㄖˋ ㄉㄚˇ ㄩˊ , ㄌㄧㄤˇ ㄖˋ ㄕㄞˋ ㄨㄤˇ
  拼音: sān rì dǎ yú , liǎng rì shài wǎng

(諺語)比喻行事沒有恆心,時停時續,不能堅持。《紅樓夢》第九回:「因此也假來上學,不過是三日打魚,兩日晒網,白送些束脩禮物與賈代儒。」也作「三天打魚,兩天晒網」。


  三天打魚,兩天晒網

 简化字: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注音: ㄙㄢ ㄊㄧㄢ ㄉㄚˇ ㄩˊ , ㄌㄧㄤˇ ㄊㄧㄢ ㄕㄞˋ ㄨㄤˇ
  拼音: sān tiān dǎ yú , liǎng tiān shài wǎng

(諺語)比喻行事沒有恆心,時停時續,不能堅持。如:「這些富家子弟做事,本來就是三天打魚,兩天晒網,成不了氣候。」也作「三日打魚,兩日晒網」。


  順道者昌,逆德者亡

 简化字:顺道者昌,逆德者亡
  注音: ㄕㄨㄣˋ ㄉㄠˋ ㄓㄜˇ ㄔㄤ , ㄋㄧˋ ㄉㄜˊ ㄓㄜˇ ㄨㄤˊ
  拼音: shùn dào zhě chāng , nì dé zhě wáng

順從道德的必然昌盛,違逆道德的必趨滅亡。《三國志.卷一三.魏書.鍾繇傳》裴松之注引〈司馬彪戰略〉曰:「古人有言『順道者昌,逆德者亡』。」也作「順德者昌,逆德者亡」。


  順德者昌,逆德者亡

 简化字:顺德者昌,逆德者亡
  注音: ㄕㄨㄣˋ ㄉㄜˊ ㄓㄜˇ ㄔㄤ , ㄋㄧˋ ㄉㄜˊ ㄓㄜˇ ㄨㄤˊ
  拼音: shùn dé zhě chāng , nì dé zhě wáng

順從道德的必然昌盛,違逆道德的必趨滅亡。《漢書.卷一.高帝紀上》:「臣聞『順德者昌,逆德者亡』,『兵出無名,事故不成』。」明.朱鼎《玉鏡記》第一四齣:「順德者昌,逆德者亡,欲一天下,當順民心。」也作「順道者昌,逆德者亡」。


  順人者昌,逆人者亡

 简化字:顺人者昌,逆人者亡
  注音: ㄕㄨㄣˋ ㄖㄣˊ ㄓㄜˇ ㄔㄤ , ㄋㄧˋ ㄖㄣˊ ㄓㄜˇ ㄨㄤˊ
  拼音: shùn rén zhě chāng , nì rén zhě wáng

順應人民便能昌盛,違逆人民定會滅亡。《後漢書.卷二九.申屠剛傳》:「夫聖人不以獨見為明,而以萬物為心。順人者昌,逆人者亡,此古今之所共也。」


  順天者昌,逆天者亡

 简化字:顺天者昌,逆天者亡
  注音: ㄕㄨㄣˋ ㄊㄧㄢ ㄓㄜˇ ㄔㄤ , ㄋㄧˋ ㄊㄧㄢ ㄓㄜˇ ㄨㄤˊ
  拼音: shùn tiān zhě chāng , nì tiān zhě wáng

順應天道便可昌榮,違背天意將遭滅亡。元.楊梓《豫讓吞炭》第四折:「豈不聞『順天者昌,逆天者亡』,趙氏既昌,合當順人應天,不宜苦苦直要報仇。」《三國演義》第九三回:「今公蘊大才、抱大器,自欲比於管、樂,何乃強欲逆天理、背人情而行事耶?豈不聞古人云:『順天者昌,逆天者亡。』」也作「順天者存,逆天者亡」。


  順天者存,逆天者亡

 简化字:顺天者存,逆天者亡
  注音: ㄕㄨㄣˋ ㄊㄧㄢ ㄓㄜˇ ㄘㄨㄣˊ , ㄋㄧˋ ㄊㄧㄢ ㄓㄜˇ ㄨㄤˊ
  拼音: shùn tiān zhě cún , nì tiān zhě wáng

順應天道必可長存,違逆天理將遭滅亡。《孟子.離婁》:「天下有道,小德役大德,小賢役大賢;天下無道,小役大,弱役強。斯二者,天也。順天者存,逆天者亡。」明.王世貞《鳴鳳記》第六齣:「自古道:『順天者存,逆天者亡。』皇上久厭兵革,方與邵真人修延熙萬壽清醮,太師要興兵,先已逆天了。」也作「順天者昌,逆天者亡」。


  順我者昌,逆我者亡

 简化字: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注音: ㄕㄨㄣˋ ㄨㄛˇ ㄓㄜˇ ㄔㄤ , ㄋㄧˋ ㄨㄛˇ ㄓㄜˇ ㄨㄤˊ
  拼音: shùn wǒ zhě chāng , nì wǒ zhě wáng

順從我的得以昌盛,違逆我的自取滅亡。如:「所謂的暴君,總是一意孤行,順我者昌,逆我者亡。」也作「順我者吉,逆我者衰」、「順我者生,逆我者死」。


  順之者昌,逆之者亡

 简化字: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注音: ㄕㄨㄣˋ ㄓ ㄓㄜˇ ㄔㄤ , ㄋㄧˋ ㄓ ㄓㄜˇ ㄨㄤˊ
  拼音: shùn zhī zhě chāng , nì zhī zhě wáng

順從則可昌盛,違逆則遭滅亡。《晉書.卷九五.藝術傳.戴洋傳》:「歲星移入房,太白在心。心房,宋分。順之者昌,逆之者亡。石季龍若興兵東南,此其死會也。」


  天無二日,民無二王

 简化字:天无二日,民无二王
  注音: ㄊㄧㄢ ㄨˊ ㄦˋ ㄖˋ , ㄇㄧㄣˊ ㄨˊ ㄦˋ ㄨㄤˊ
  拼音: tiān wú èr rì , mín wú èr wáng

天上不可能同時出現兩個太陽,一國之內不能同時有兩個君主存在。比喻事物不能同時有兩大。《孟子.萬章上》:「孔子曰:『天無二日,民無二王。』舜既為天子矣,又帥天下諸侯,以為堯三年喪是二天子矣!」《三國演義》第八〇回:「華歆奏曰:『天無二日,民無二王。』漢帝既禪天下,理宜退就藩服。」也作「天無二日,土無二王」。


  天無二日,土無二王

 简化字:天无二日,土无二王
  注音: ㄊㄧㄢ ㄨˊ ㄦˋ ㄖˋ , ㄊㄨˇ ㄨˊ ㄦˋ ㄨㄤˊ
  拼音: tiān wú èr rì , tǔ wú èr wáng

天上不可能同時出現兩個太陽,一國之內不能同時有兩個君主存在。比喻事物不能同時有兩大。《禮記.曾子問》:「曾子問曰:『喪有二孤,廟有二主,禮與?』孔子曰:『天無二日,土無二王,嘗禘郊社,尊無二上,未知其為禮也。』」《史記.卷八.高祖本紀》:「太公家令說太公曰:『天無二日,土無二王。今高祖雖子,人主也;太公雖父,人臣也。奈何令人主拜人臣!如此,則威重不行。』」也作「天無二日,民無二王」。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简化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注音: ㄊㄧㄢ ㄒㄧㄚˋ ㄒㄧㄥ ㄨㄤˊ , ㄆㄧˇ ㄈㄨ ㄧㄡˇ ㄗㄜˊ
  拼音: tiān xià xīng wáng , pǐ fū yǒu zé

語本清.顧炎武《日知錄.卷一七.正始》:「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指國家的盛衰是全國人民的責任。


  往日無讎,近日無冤

 简化字:往日无仇,近日无冤
  注音: ㄨㄤˇ ㄖˋ ㄨˊ ㄔㄡˊ , ㄐㄧㄣˋ ㄖˋ ㄨˊ ㄩㄢ
  拼音: wǎng rì wú chóu , jìn rì wú yuān

從來沒有任何冤仇、過節。元.紀君祥《趙氏孤兒》第三折:「你和公孫杵臼往日無讎,近日無冤,你因何告他藏著趙氏孤兒?」《水滸傳》第八回:「我與你二位往日無讎,近日無冤,你二位如何救得小人,生死不忘。」也作「往日無冤,近日無讎」。


  往日無冤,近日無讎

 简化字:往日无冤,近日无仇
  注音: ㄨㄤˇ ㄖˋ ㄨˊ ㄩㄢ , ㄐㄧㄣˋ ㄖˋ ㄨˊ ㄔㄡˊ
  拼音: wǎng rì wú yuān , jìn rì wú chóu

從來沒有任何冤仇、過節。元.馬致遠《任風子》第二折:「我是個出家人,與你往日無冤,近日無讎,你如何來殺我?」也作「往日無讎,近日無冤」。


  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

 简化字: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注音: ㄨㄤˊ ㄗˇ ㄈㄢˋ ㄈㄚˇ ㄩˇ ㄕㄨˋ ㄇㄧㄣˊ ㄊㄨㄥˊ ㄗㄨㄟˋ
  拼音: wáng zǐ fàn fǎ yǔ shù mín tóng zuì

帝王的兒子觸犯了法律,要和平民接受同樣的罪刑。意謂法律之前人人平等。《文明小史》第四回:「照著律例上,雖說是『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然而也得詳革功名,方好用刑。」《中國現在記》第二回:「俗語說得好,『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我們這裡只知道押犯人,卻不分別誰是老爺,誰不是老爺。」


  閻王好見,小鬼難當

 简化字:阎王好见,小鬼难当
  注音: ㄧㄢˊ ㄨㄤˊ ㄏㄠˇ ㄐㄧㄢˋ , ㄒㄧㄠˇ ㄍㄨㄟˇ ㄋㄢˊ ㄉㄤ
  拼音: yán wáng hǎo jiàn , xiǎo guǐ nán dāng

(諺語)為首的人好應付,手下人比較難擺平。《官場現形記》第二八回:「但是閻王好見,小鬼難當,老世姪雖然不要錢,還有禁卒人等,未必可以通融的。」


  終身讓路,不枉百步

 简化字:终身让路,不枉百步
  注音: ㄓㄨㄥ ㄕㄣ ㄖㄤˋ ㄌㄨˋ , ㄅㄨˋ ㄨㄤˇ ㄅㄞˇ ㄅㄨˋ
  拼音: zhōng shēn ràng lù , bù wǎng bǎi bù

比喻謙讓的人,終究會有福報。《新唐書.卷一一五.朱敬則傳》:「終身讓路,不枉百步;終身讓畔,不失一段。」


  光纖通訊幹道網路系統

 简化字:光纤通讯干道网路系统
  注音: ㄍㄨㄤ ㄒㄧㄢ ㄊㄨㄥ ㄒㄩㄣˋ ㄍㄢˋ ㄉㄠˋ ㄨㄤˇ ㄌㄨˋ ㄒㄧˋ ㄊㄨㄥˇ
  拼音: guāng xiān tōng xùn gàn dào wǎng lù xì tǒng

以光纖作為通訊骨幹之網路系統。


  沒有長羽毛就忘了根本

 简化字:没有长羽毛就忘了根本
  注音: ㄇㄟˊ ㄧㄡˇ ㄓㄤˇ ㄩˇ ㄇㄠˊ ㄐㄧㄡˋ ㄨㄤˋ ˙ㄌㄜ ㄍㄣ ㄅㄣˇ
  拼音: méi yǒu zhǎng yǔ máo jiù wàng le gēn běn

受人恩助、不思圖報。比喻人忘恩背義。《紅樓夢》第五五回:「明兒等出了閣,我還想你額外照看趙家呢!如今沒有長羽毛就忘了根本,只揀高枝兒飛去了。」


  人往高處去,水往低處流

 简化字:人往高处去,水往低处流
  注音: ㄖㄣˊ ㄨㄤˇ ㄍㄠ ㄔㄨˋ ㄑㄩˋ , ㄕㄨㄟˇ ㄨㄤˇ ㄉㄧ ㄔㄨˋ ㄌㄧㄡˊ
  拼音: rén wǎng gāo chù qù , shuǐ wǎng dī chù liú

(諺語)人總要努力進取。如:「俗話說:『人往高處去,水往低處流。』我立志要在三年內升主管職!」


  山上無老虎,猴子稱大王

 简化字:山上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注音: ㄕㄢ ㄕㄤˋ ㄨˊ ㄌㄠˇ ㄏㄨˇ , ㄏㄡˊ ˙ㄗ ㄔㄥ ㄉㄚˋ ㄨㄤˊ
  拼音: shān shàng wú lǎo hǔ , hóu zi chēng dà wáng

比喻沒有能人,普通人物亦能稱王稱霸。《冷眼觀》第一四回:「靠著老子做過上海道,在城裡面山上無老虎,猴子稱大王弄慣了的脾氣,陪著朋友來吃臺把酒,就像是連四塊下腳錢都是冤枉花的。」也作「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


  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

 简化字: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注音: ㄕㄜˋ ㄖㄣˊ ㄒㄧㄢ ㄕㄜˋ ㄇㄚˇ , ㄑㄧㄣˊ ㄗㄟˊ ㄒㄧㄢ ㄑㄧㄣˊ ㄨㄤˊ
  拼音: shè rén xiān shè mǎ , qín zéi xiān qín wáng

(諺語)比喻打擊敵人必須先攻擊領頭的,或做事要先把握關鍵。唐.杜甫〈前出塞〉詩九首之六:「挽弓當挽強,用箭當用長。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


  熟讀王叔和,不如臨症多

 简化字:熟读王叔和,不如临症多
  注音: ㄕㄨˊ ㄉㄨˊ ㄨㄤˊ ㄕㄨˊ ㄏㄜˊ , ㄅㄨˋ ㄖㄨˊ ㄌㄧㄣˊ ㄓㄥˋ ㄉㄨㄛ
  拼音: shú dú wáng shú hé , bù rú lín zhèng duō

(諺語)比喻實際的臨床經驗比熟讀書籍來得確切真實。《儒林外史》第三一回:「『熟讀王叔和,不如臨症多』,不瞞太爺說,晚生在江湖上胡鬧,不曾讀過甚麼醫書,卻是看的症不少。」


  往者不可及,來者猶可待

 简化字:往者不可及,来者犹可待
  注音: ㄨㄤˇ ㄓㄜˇ ㄅㄨˋ ㄎㄜˇ ㄐㄧˊ , ㄌㄞˊ ㄓㄜˇ ㄧㄡˊ ㄎㄜˇ ㄉㄞˋ
  拼音: wǎng zhě bù kě jí , lái zhě yóu kě dài

過去的已無法挽回,未來的還有希望。意謂應及時把握。《漢書.卷四九.鼂錯傳》:「往者不可及,來者猶可待,能明其世者謂之天子。」


  閻羅王面前須沒放回的鬼

 简化字:阎罗王面前须没放回的鬼
  注音: ㄧㄢˊ ㄌㄨㄛˊ ㄨㄤˊ ㄇㄧㄢˋ ㄑㄧㄢˊ ㄒㄩ ㄇㄟˊ ㄈㄤˋ ㄏㄨㄟˊ ˙ㄉㄜ ㄍㄨㄟˇ
  拼音: yán luó wáng miàn qián xū méi fàng huí de guǐ

(諺語)比喻貪心的人,不會放棄到手的財物。《水滸傳》第二一回:「這話卻似放屁!做公人的,那個貓兒不喫腥?閻羅王面前須沒放回的鬼!」


  不分南北東西,不問張王李趙

 简化字:不分南北东西,不问张王李赵
  注音: ㄅㄨˋ ㄈㄣ ㄋㄢˊ ㄅㄟˇ ㄉㄨㄥ ㄒㄧ , ㄅㄨˋ ㄨㄣˋ ㄓㄤ ㄨㄤˊ ㄌㄧˇ ㄓㄠˋ
  拼音: bù fēn nán běi dōng xī , bù wèn zhāng wáng lǐ zhào

(諺語)比喻人糊裡糊塗、暈頭轉向。《兒女英雄傳》第三五回:「他也樂得不分南北東西,不問張王李趙,進了門兒,二隻手先拉了二媽媽道了陣喜,然後又亂了一陣。」


  大不列顛暨北愛爾蘭聯合王國

 简化字:大不列颠暨北爱尔兰联合王国
  注音: ㄉㄚˋ ㄅㄨˋ ㄌㄧㄝˋ ㄉㄧㄢ ㄐㄧˋ ㄅㄟˇ ㄞˋ ㄦˇ ㄌㄢˊ ㄌㄧㄢˊ ㄏㄜˊ ㄨㄤˊ ㄍㄨㄛˊ
  拼音: dà bù liè diān jì běi ài ěr lán lián hé wáng guó

國名。位於西北歐島嶼、大西洋與北海之間。由大不列顛島與愛爾蘭島北部合組而成。面積二十四萬四千一百零八平方公里,人口約六千四百六十萬。首都為倫敦(London)。人民多信仰英國國教,主要語言為英語。國慶日為四月二十一日。幣制為Pound Sterling。通稱為「英國」。


  堆疊式智慧型乙太網路集線器

 简化字:堆叠式智慧型乙太网路集线器
  注音: ㄉㄨㄟ ㄉㄧㄝˊ ㄕˋ ㄓˋ ㄏㄨㄟˋ ㄒㄧㄥˊ ㄧˇ ㄊㄞˋ ㄨㄤˇ ㄌㄨˋ ㄐㄧˊ ㄒㄧㄢˋ ㄑㄧˋ
  拼音: duī dié shì zhì huì xíng yǐ tài wǎng lù jí xiàn qì

一種可堆疊起來的區域網路連接線集線設備。


  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

 简化字: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注音: ㄐㄧ ㄑㄩㄢˇ ㄓ ㄕㄥ ㄒㄧㄤ ㄨㄣˊ , ㄌㄠˇ ㄙˇ ㄅㄨˋ ㄒㄧㄤ ㄨㄤˇ ㄌㄞˊ
  拼音: jī quǎn zhī shēng xiāng wén , lǎo sǐ bù xiāng wǎng lái

(諺語)雞狗的叫聲都能聽到,但至老死都不相往來。語本《老子》第八〇章:「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原指人無所欲求。後形容人們雖居住的距離很近,但卻互不往來。如:「在現代的都市公寓中,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的情形愈來愈普遍。」


  明鏡所以照形,往事所以知今

 简化字:明镜所以照形,往事所以知今
  注音: ㄇㄧㄥˊ ㄐㄧㄥˋ ㄙㄨㄛˇ ㄧˇ ㄓㄠˋ ㄒㄧㄥˊ , ㄨㄤˇ ㄕˋ ㄙㄨㄛˇ ㄧˇ ㄓ ㄐㄧㄣ
  拼音: míng jìng suǒ yǐ zhào xíng , wǎng shì suǒ yǐ zhī jīn

(諺語)比喻鑑往足以知今。《後漢書.卷一七.馮異傳》:「愚聞明鏡所以照形,往事所以知今。昔微子去殷而入周,項伯畔楚而歸漢……彼皆畏天知今,睹存亡之符,見廢興之事,故能成功於一時,垂業於萬世也。」


  但得一片橘皮吃,且莫忘了洞庭湖

  注音: ㄉㄢˋ ㄉㄜˊ ㄧ ㄆㄧㄢˋ ㄐㄩˊ ㄆㄧˊ ㄔ , ㄑㄧㄝˇ ㄇㄛˋ ㄨㄤˋ ˙ㄌㄜ ㄉㄨㄥˋ ㄊㄧㄥˊ ㄏㄨˊ
  拼音: dàn dé yī piàn jú pí chī , qiě mò wàng le dòng tíng hú

(諺語)洞庭湖盛產橘子,所以吃了橘子,便想起洞庭湖。比喻得了好處而不忘本。《金瓶梅》第四回:「王婆道:『眼望旌節至,耳聽好消息。不要交老身棺材出了,討挽歌郎錢。』西門慶道:『但得一片橘皮吃,且莫忘了洞庭湖。』」


完整 | 简易   资料数 : 1561 页数: 39/40
第一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最后页

欢迎光临!
检索方法
1、支持简繁字词检索。

2、一般字词检索,如输入:
   
   字典
   科技大学……等

3、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如输入:
   勤劳,懒惰
   努力,挺进,团结
   整齐,纷乱,健康,虚弱……等

4、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即可查看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