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词典网 Chinese.my
國語辭典 网典 康熙字典 关于

國語辭典 | 网典 | 康熙字典

國語辭典
字词:zhǐ
  

  部首:日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2
  注音: ㄓˋ
  拼音: zhì




1.聰明、識略。如:「才智」、「足智多謀」、「大智若愚」。《孟子.公孫丑上》:「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史記.卷七.項羽本紀》:「吾寧鬥智,不能鬥力。」

2.姓。如宋代有智浹。




聰明的、深明事理的。如:「智者千慮,必有一失。」


  

  部首:土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1
  注音: ㄓˊ
  拼音: zhí




1.黏土。《書經.禹貢》:「厥土赤埴,墳草木漸包。」《荀子.性惡》:「故陶人埏埴而為器,然則器生於工人之偽,非故生於人之性也。」

2.土地。漢.揚雄《法言.修身》:「擿埴索塗,冥行而已。」


  

  部首:木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2
  注音: ㄓˊ
  拼音: zhí




1.門外用來加鎖的直木。《爾雅.釋宮》:「植謂之傳,傳謂之突。」《墨子.非儒下》:「孔某為魯司寇,舍公家而奉季孫。季孫相魯君而走,季孫與邑人爭門關,決植。」

2.花草樹木的總稱。如:「植物」。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原道》:「傍及萬品,動植皆文。」




1.放置、擺放。如:「植牙」、「植入晶片」。《書經.金縢》:「植璧秉珪,乃告太王、王季、文王。」

2.栽種、培育。如:「種植」、「培植」。漢.張衡〈東京賦〉:「植華平於春圃,豐朱草於中唐。」

3.樹立。《漢書.卷四八.賈誼傳》:「賢聖逆曳兮,方正倒植。」唐.柳宗元〈與太學諸生喜詣闕畱陽城司業書〉:「始僕少時,嘗有意遊太學,受師說,以植志持身焉。」

4.倚靠。《論語.微子》:「植其杖而芸。」三國魏.何晏.集解:「孔曰:『植,倚也。』」《文苑英華.卷五三五.唐.鄭務.卒史有文學判並對》:「曩者植杖而耘,未常釋卷。」


  

  部首:歹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2
  注音: ㄓˊ
  拼音: zhí




1.生長、孳息。如:「繁殖」、「生殖」。《左傳.隱公六年》:「見惡,如農夫之務去草焉……,絕其本根,勿使能殖。」

2.栽種。如:「墾殖」、「種殖」。《書經.呂刑》:「稷降播種,農殖嘉穀。」

3.經營、生財牟利。如:「貨殖」。《新五代史.卷三九.雜傳.王處直傳》:「父宗善殖財貨,富擬王侯。」




姓。如春秋時齊國有殖綽。


  

  部首:牛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2
  注音: ㄓˊ
  拼音: zhí




緣飾、裝飾。《禮記.玉藻》:「君羔幦虎犆。」漢.鄭玄.注:「犆,讀如直道而行之直,直謂緣也。此君齋車之飾。」


  

  部首:禾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3
  注音: ㄓˊ
  拼音: zhí




較早種植。《玉篇.禾部》:「稙,早種也。」《詩經.魯頌.閟宮》:「黍稷重穋,稙穉菽麥。」漢.毛亨.傳:「先種曰稙,後種曰穉。」


  

  部首:人
部外笔画:6
 总笔画:8
  注音: ㄓˊ
  拼音: zhí




堅固、牢固。《玉篇.人部》:「侄,牢也,堅也。」



同「姪」。


  

  部首:手
部外笔画:6
 总笔画:9
  注音: ㄓˊ
  拼音: zhí




參見「挃挃」條。



撞。《太平廣記.卷三四一.韋浦》:「主人有稚兒戲于門下,乃見歸以手挃其背,稚兒即驚悶絕,食頃不寤。」


  

 简化字:侄
  部首:女
部外笔画:6
 总笔画:9
  注音: ㄓˊ
  拼音: zhí




稱謂:(1)用以稱兄弟的子女。如:「姪女」、「姪子」。(2)用以稱親友的子女。如:「賢姪」、「世姪」。(3)對父執輩的自稱。《儒林外史》第三一回:「小姪已經把他令郎、令孫都接在此侍奉湯藥。」


  

 简化字:执
  部首:土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1
  注音: ㄓˊ
  拼音: zhí




1.拿著、握著。《詩經.邶風.簡兮》:「左手執籥,右手秉翟。」《西遊記》第一三回:「三藏心驚,輪開手,牽衣執袂,滴淚難分。」

2.拘捕、捉拿。《詩經.大雅.常武》:「鋪敦淮濆,仍執醜虜。」《左傳.僖公五年》:「遂襲虞,滅之,執虞公及其大夫井伯。」

3.持守、掌握。如:「擇善固執」。《書經.大禹謨》:「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

4.堵住、隔絕。《左傳.僖公二十八年》:「子玉使伯棼請戰,曰:『非敢必有功也,願以閒執讒慝之口。』」

5.治理、掌理。如:「執政」。《詩經.豳風.七月》:「嗟我農夫,我稼既同,上入執宮功。」《史記.卷四七.孔子世家》:「季氏亦僭於公室,陪臣執國政,是以魯自大夫以下皆僭離於正道。」

6.實行。如:「執法」。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宗經》:「禮以立體,據事制範,章條纖曲,執而後顯,採掇言,莫非寶也。」

7.糾結。《國語.越語上》:「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與大國執讎,以暴露百姓之骨於中原,此則寡人之罪也。」




1.好朋友。《禮記.曲禮上》:「見父之執,不謂之進,不敢進;不謂之退,不敢退。」

2.憑證。如:「回執」、「收執」。


  

 简化字:絷
  部首:糸
部外笔画:11
 总笔画:17
  注音: ㄓˊ
  拼音: zhí




1.拴住馬腳。《廣韻.入聲.緝韻》:「縶,繫馬。」如:「縶馬」。

2.捆綁、繫絆。《莊子.秋水》:「東海之鱉,左足未入,而右膝已縶矣。」宋.洪邁《容齋續筆.卷一二.無用之用》:「今夫飛者以翼為用,縶其足,則不能飛。」

3.拘囚、監禁。漢.李陵〈答蘇武書〉:「昔蕭樊囚縶,韓彭葅醢。」




繫馬的韁繩。《左傳.成公二年》:「韓厥執縶馬前,再拜稽首。」唐.柳宗元〈答問〉:「而又裹以罪惡,纏以羈縶。」


  

  部首:手
部外笔画:11
 总笔画:14
  注音: ㄓˊ
  拼音: zhí




拾起、摘取。如:「摭拾」、「採摭」。《文選.張衡.思玄賦》:「摭若華而躊躇。」《儒林外史》第二三回:「若說做官,只怕紗帽滿天飛,飛到他頭上,還有人摭了他的去哩!」


  

 简化字:跖
  部首:足
部外笔画:11
 总笔画:18
  注音: ㄓˊ
  拼音: zhí




腳掌。《戰國策.楚策一》:「於是贏糧潛行,上崢山,踰深谿,蹠穿膝暴。」



1.踐踏。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九上.滇遊日記十》:「下午雨少止,濘甚,蹠泥往潘生家,不遇。」

2.到達。《文選.曹植.七啟》:「蹻捷若飛,蹈虛遠蹠。」


  

  部首:石
部外笔画:15
 总笔画:20
  注音: ㄓˊ
  拼音: zhí




支柱下的石頭。明.張自烈《正字通.石部》:「礎,柱下石。礎與礩異名同實。」


  

  部首:木
部外笔画:12
 总笔画:16
  注音: ㄓˊ
  拼音: zhí




樁子。民國.章太炎《新方言.釋宮》:「樴者,識也。今揚州謂立木為表曰木樴子,立石為表曰石樴子。」


  

  部首:肉
部外笔画:12
 总笔画:16
  注音: ㄓˊ
  拼音: zhí




肉脯、乾肉條。《集韻.入聲.職韻》:「膱,脯脡也,長尺有寸。」《儀禮.鄉射禮》:「薦脯用籩五膱,祭半膱橫於上,醢以豆,出自東房,膱長尺二寸。」


  

 简化字:职
  部首:耳
部外笔画:12
 总笔画:18
  注音: ㄓˊ
  拼音: zhí




1.工作事務。如:「辭職」、「身居要職」。

2.工作性質的分類。如:「文職」、「武職」、「公職」。

3.下屬對上司的自稱。如:「職等奉命」。《元史.卷六四.河渠志一》:「今卑職至真州,問得造船作頭。」

4.職業學校的簡稱。如:「高職」、「商職」。

5.姓。如漢代有職洪。




掌管、管理。如:「職掌大權」。



惟、只,常用於句首。唐.柳宗元〈天爵論〉:「然則聖賢之異愚也,職此而已。」


  

  部首:口
部外笔画:4
 总笔画:7
  注音: ㄓ
  拼音: zhī




形容小動物或細碎尖銳的聲音。如:「小松鼠在樹上吱吱的叫。」《兒女英雄傳》第一一回:「一句話未完,只聽得山腰裡吱的一聲這頭響箭,一直射在半空裡去。」或讀為ㄗ zī。


  

  部首:肉
部外笔画:4
 总笔画:8
  注音: ㄓ
  拼音: zhī




人或動物的手腳。如:「肢體」、「四肢」。《孟子.盡心下》:「四肢之於安佚也,性也。」


  

  部首:鳥
部外笔画:4
 总笔画:15
  注音: ㄓ
  拼音: zhī

參見「鳷鵲」條。


  

  部首:疒
部外笔画:4
 总笔画:9
  注音: ㄓ
  拼音: zhī




生病。《說文解字.疒部》:「疧,病不翅也。」


  

  部首:禾
部外笔画:4
 总笔画:9
  注音: ㄓ
  拼音: zhī




穀物開始成熟。《玉篇.禾部》:「秖,穀始熟也。」


  

  部首:肉
部外笔画:5
 总笔画:9
  注音: ㄓ
  拼音: zhī




手、腳掌因磨擦所產生的厚皮。如:「胼胝」。《文選.任昉.百辟勸進今上牋》:「雖累繭救宋,重胝存楚,居今觀古,曾何足云。」


  

  部首:示
部外笔画:5
 总笔画:10
  注音: ㄓ
  拼音: zhī




1.恭敬的。如:「祗頌學祺」、「祗請尊安」。《南史.卷四〇.黃回傳》:「回既貴,祗事戴明寶甚謹。」

2.適、僅、只。唐.張若虛〈春江花月夜〉詩:「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祗相似。」


  

  部首:水
部外笔画:2
 总笔画:5
  注音: ㄓ
  拼音: zhī




物體中所含的水分、液體。如:「肉汁」、「果汁」。也稱為「汁水兒」、「汁兒」。


  

  部首:肉
部外笔画:5
 总笔画:9
  注音: ㄓ
  拼音: zhī




人的手腳。同「肢」。《荀子.君道》:「塊然獨坐而天下從之如一體,如四胑之從心。」《淮南子.脩務》:「四胑不動,思慮不用,事治求澹者,未之聞也。」


  

  部首:卩
部外笔画:3
 总笔画:5
  注音: ㄓ
  拼音: zhī




1.古代盛酒的器具。《史記.卷八.高祖本紀》:「高祖奉玉卮,起為太上皇壽。」宋.蘇軾〈南鄉子.寒雀滿疏籬〉詞:「忽見客來花下坐,驚飛。蹋散芳英落酒卮。」

2.量詞。古代計算酒器所裝液體的單位。相當於「杯」。《初刻拍案驚奇》卷六:「官人感夫人盛情,特備一卮酒謝夫人。」


  

  部首:丿
部外笔画:3
 总笔画:4
  注音: ㄓ
  拼音: zhī




1.的、底。《論語.公冶長》:「夫子之文章。」《左傳.襄公十四年》:「余弟死,而子來,是而子殺余之弟也。」

2.於。《易經.比卦.象曰》:「比之匪人,不亦傷乎?」《禮記.大學》:「人之其所親愛而辟焉。」

3.諸、之於。《孟子.滕文公上》:「禹疏九河,瀹濟、漯而注諸海;決汝、漢,排淮、泗而注之江。」




1.與、及。《書經.立政》:「文王罔攸兼于庶言、庶獄、庶慎,惟有司之牧夫。」《呂氏春秋.仲夏紀.適音》:「樂之弗樂者,心也。」

2.而。《戰國策.秦策二》:「臣恐王為臣之投杼也。」

3.若、如果。《書經.盤庚上》:「邦之臧,惟汝眾,邦之不臧,惟予一人有佚罰。」《論語.子張》:「我之大賢與,於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賢與,人將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4.則。《左傳.僖公九年》:「東略之不知,西則否矣。」《呂氏春秋.仲春紀.功名》:「故民無常處,見利之聚,無之去。」




用於強調或補足語氣,無義。《書經.西伯戡黎》:「殷之即喪!指乃功,不無戮于爾邦?」《史記.卷四八.陳涉世家》:「悵恨久之。」



1.他、彼。《書經.皋陶謨》:「安民則惠,黎民懷之。」《論語.顏淵》:「愛之欲其生。」

2.其、他的。《武王伐紂平話.卷中》:「紂王令推上法場,斬之老母。」清.王士禎《池北偶談.卷二四.談異五.女化男》:「乃以聘禮還之夫家。」

3.此、這個。《詩經.邶風.日月》:「乃如之人兮,逝不古處。」《莊子.知北遊》:「知以之言也,問乎狂屈。」




1.往。如唐朝李白有〈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詩。《詩經.鄘風.載馳》:「百爾所思,不如我所之。」

2.至、到。《西京雜記》卷五:「此自少之多,自微至著也。」

3.是、為。《公羊傳.宣公十五年》:「吾見子之君子也,是以告情于子也。」漢.揚雄《法言.吾子》:「羊質而虎皮,見草而說,見豺而戰,忘其皮之虎也。」

4.取用。《戰國策.齊策三》:「故物舍其所長,之其所短,堯亦有所不及矣。」




姓。如漢代有之馬宇。


  

  部首:艸
部外笔画:4
 总笔画:8
  注音: ㄓ
  拼音: zhī




植物名。多孔菌科靈芝屬。「靈芝」之簡稱,參見「靈芝」條。


  

  部首:支
 总笔画:4
  注音: ㄓ
  拼音: zhī




1.草木的枝條。通「枝」。《詩經.衛風.芄蘭》:「芄蘭之支,童子佩觿。」《漢書.卷四九.鼂錯傳》:「屮木蒙蘢,支葉茂接。」

2.旁系、分出的派別。如:「旁支」、「分支」。

3.手腳。通「肢」。《易經.坤卦.文言曰》:「美在其中而暢於四支。」

4.地支的簡稱。《史記.卷二六.曆書》「焉逢攝提格太初元年」句下司馬貞索隱引《爾雅.釋天》:「歲陰者,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支是也。」

5.量詞:(1)計算隊伍的單位。如:「一支強有力的軍隊。」(2)計算歌曲、樂曲的單位。如:「兩支歌曲」。(3)計算綿紗細度的單位。支數愈多,紗質愈細。如:「八十支紗」。(4)計算燈光強度的單位。如:「四十支光」。

6.姓。如唐代有支叔才。

7.二一四部首之一。




1.撐持、維持。《國語.越語下》:「皆知其資財之不足以支長久也。」《水滸傳》第九九回:「我這威勝萬山環列,糧草足支二年。」

2.承受、受得住。如:「體力不支」、「樂不可支」。

3.付款。如:「收支」、「開支」。

4.領取。如:「預支」、「先支了一個月的薪水。」

5.調度、分配、遣走。如:「支配」、「把他支走了。」




別出的、由總體分出來的。如:「支店」、「支行」。


  

  部首:木
部外笔画:4
 总笔画:8
  注音: ㄓ
  拼音: zhī




1.樹幹從旁生出的枝條。《說文解字.木部》:「枝,木別生條也。」如:「枯枝」、「嫩枝」。

2.凡自同一本源而分出者。《左傳.莊公六年》:「《詩》云:『本枝百世。』」《荀子.儒效》:「故以枝代主而非越也。」

3.四肢。通「肢」。《莊子.大宗師》:「墮枝體,黜聰明,離形去知。」

4.量詞。計算細長物體的單位。如:「一枝花」、「三枝毛筆」。

5.姓。如漢代有枝百英。




不中肯的、不一致的。《易經.繫辭下》:「中心疑者,其辭枝。」


  

  部首:矢
部外笔画:3
 总笔画:8
  注音: ㄓ
  拼音: zhī




1.明白、了解、察覺。如:「相知相許」。唐.李紳〈古風〉詩二首之二:「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2.識別、區別。《禮記.樂記》:「知樂則幾於禮矣。」《淮南子.脩務》:「孿子之相似者,唯其母能知之。」

3.相交、交往。《左傳.昭公四年》:「公孫明知叔孫於齊。」《荀子.不苟》:「君子易知而難狎。」

4.招待、禮遇、賞識。《南史.卷一九.謝靈運傳》:「自謂才能宜參權要,既不見知,常懷慎惋。」唐.岑參〈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軍獻上〉詩:「何幸一書生,忽蒙國士知。」

5.掌管、主持。《國語.越語》:「有能助寡人謀而退吳者,吾與之共知越國之政。」《新唐書.卷八五.王世充傳》:「帝愛昵之,拜江都通守,兼知宮監事。」




1.識見、學問。如:「求知」、「真知灼見」。《論語.子罕》:「吾有知乎哉?無知也。」

2.意識、感覺。《荀子.王制》:「草木有生而無知。」漢.范縝〈神滅論〉:「手等亦應能有痛癢之知。」

3.知己、朋友。如:「故知」、「舊雨新知」。


  

  部首:人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0
  注音: ㄓˊ
  拼音: zhí




1.價格。如:「價值」。

2.數值的簡稱。如:「平均值」。




1.面對。《史記.卷一二二.酷吏傳.義縱傳》:「寧見乳虎,無值寧成之怒。」漢.王充《論衡.實知》:「至漢興,長樂在其東,未央宮在其西,武庫正值其墓,竟如所言。」

2.執行勤務。如:「值班」、「值勤」。

3.抵得上。《水滸傳》第六回:「值是值二千貫,只沒個識主。」《紅樓夢》第三一回:「幾把扇子,能值幾何?」


  

  部首:木
部外笔画:5
 总笔画:9
  注音: ㄓˊ
  拼音: zhí




門檻。即門下所設的橫木。《爾雅.釋宮》:「柣謂之閾,棖謂之楔。」


  

 简化字:蛰
  部首:虫
部外笔画:11
 总笔画:17
  注音: ㄓˊ
  拼音: zhí




1.動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飲不食,稱為「蟄」。晉.干寶《搜神記》卷一二:「蟲土閉而蟄,魚淵潛而處。」

2.隱藏潛伏。民國.孫文〈黃花岡烈士事略序〉:「久蟄之人心,乃大興奮。」


  

  部首:足
部外笔画:5
 总笔画:12
  注音: ㄓˊ
  拼音: zhí




1.腳掌。《說文解字.足部》:「跖,足下也。」清.段玉裁.注:「今所謂腳掌也。」唐.韓愈〈祭河南張員外文〉:「夜息南山,同臥一席;守隸防夫,觝頂交跖。」

2.人名用字。春秋時大盜,當時人稱為「盜跖」。


  

 简化字:质
  部首:貝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5
  注音: ㄓˊ
  拼音: zhí




1.事物的根本、特性。如:「特質」、「流質」。《論語.衛靈公》:「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史記.卷二四.樂書》:「中正無邪,禮之質也。」

2.人的天性稟賦。如:「資質」。

3.樸實的本性。如:「文質彬彬」。《論語.雍也》:「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韓非子.解老》:「夫君子取情而去貌,好質而惡飾。」

4.形軀、形體。三國魏.曹植〈愍志賦〉:「豈良時之難俟,痛余質之日虧。」

5.箭靶、標的。《荀子.勸學》:「是故質的張而弓矢至焉。」《後漢書.卷六十上.馬融》:「流矢雨墜,各指所質。」

6.古代的一種刑具。《史記.卷九六.張丞相傳》:「蒼坐法當斬,解衣伏質。」




詰問。《禮記.中庸》:「質諸鬼神而無疑。」


  

  部首:厂
部外笔画:5
 总笔画:7
  注音: ㄓˇ
  拼音: zhǐ




定。《廣韻.上聲.止韻》:「厎,定也。」


  

  部首:水
部外笔画:5
 总笔画:8
  注音: ㄓˋ
  拼音: zhì




1.管理、統理。如:「統治」、「治國」。《禮記.大學》:「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

2.診療。如:「治病」、「醫治」。

3.整理、修建。如:「治水」、「整治」。《漢書.卷六九.趙充國傳》:「繕治郵亭。」

4.研究。如:「治學」。《漢書.卷四九.鼂錯傳》:「齊有伏生,故秦博士,治尚書。」

5.懲罰。如:「治罪」、「處治」。《文選.諸葛亮.出師表》:「治臣之罪。」

6.經營。如:「治產」。《三國志.卷三五.蜀書.諸葛亮傳》:「隨身衣食,悉仰於官,不別治生,以長尺寸。」


  

  部首:手
部外笔画:15
 总笔画:18
  注音: ㄓˊ
  拼音: zhí




1.搔。《說文解字.手部》:「擿,搔也。」《列子.黃帝》:「斫撻無傷痛,指擿無痟癢。」

2.投。通「擲」。《史記.卷八六.刺客傳.荊軻傳》:「乃引其匕首以擿秦王,不中,中桐柱。」




髮簪。即搔頭。《續漢書志.第三〇.輿服志下》:「簪以玳瑁為擿。」


完整 | 简易   资料数 : 6597 页数: 3/165
第一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最后页

欢迎光临!
检索方法
1、支持简繁字词检索。

2、一般字词检索,如输入:
   
   字典
   科技大学……等

3、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如输入:
   勤劳,懒惰
   努力,挺进,团结
   整齐,纷乱,健康,虚弱……等

4、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即可查看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