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词典网 Chinese.my
國語辭典 网典 康熙字典 关于

國語辭典 | 网典 | 康熙字典

國語辭典
字词:zhē
  

 简化字:鸩
  部首:鳥
部外笔画:4
 总笔画:15
  注音: ㄓㄣˋ
  拼音: zhèn




1.動物名。一種毒鳥。雄的稱為「運日」,雌的稱為「陰諧」,喜食蛇蝮。其羽毛紫綠色,有劇毒,泡酒後可以毒死人。

2.毒酒。通「酖」。如:「飲鴆止渴」。




用毒酒害人。《國語.魯語上》:「溫之會,晉人執衛成公歸之于周,使醫鴆之,不死,醫亦不誅。」《三國演義》第二回:「何后嫉妒,鴆殺王美人!」


  

  部首:手
部外笔画:6
 总笔画:9
  注音: ㄓㄣˋ
  拼音: zhèn




擦拭、拂拭。《禮記.喪大記》:「浴用絺巾,挋用浴衣。」


  

  部首:人
部外笔画:7
 总笔画:9
  注音: ㄓㄣˋ
  拼音: zhèn




1.養馬的人。《後漢書.卷八〇.文苑傳上.杜篤傳》:「虜𠐍侲,驅騾驢。」章懷太子注引《方言》:「侲,養馬人也。」

2.參見「侲子」條。


  

  部首:虫
部外笔画:7
 总笔画:13
  注音: ㄓㄣˋ
  拼音: zhèn




振動。《集韻.去聲.震韻》:「蜄,動也。」《史記.卷二五.律書》:「辰者,言萬物之蜄也。」


  

 简化字:赈
  部首:貝
部外笔画:7
 总笔画:14
  注音: ㄓㄣˋ
  拼音: zhèn




救濟、供給。如:「賑災」。漢.桓寬《鹽鐵論.力耕》:「戰士以奉,飢民以賑。」《隋書.卷七〇.李密傳》:「明公親率大眾,直掩興洛倉,發粟以賑窮乏,遠近孰不歸附!」



富饒、富裕。《文選.張衡.西京賦》:「郊甸之內,鄉吧殷賑。」


  

  部首:雨
部外笔画:7
 总笔画:15
  注音: ㄓㄣˋ
  拼音: zhèn




1.雷擊。《春秋.僖公十五年》:「己卯晦,震伯夷之廟。」《史記.卷三.殷本紀》:「武乙獵於河渭之閒,暴雷,武乙震死。」

2.動盪。如:「名震天下」。《國語.周語上》:「幽王二年,西周三川皆震。」

3.恐懼、害怕。《易經.震卦.彖曰》:「震驚百里,驚遠而懼邇也。」《文選.潘岳.藉田賦》:「森奉璋以階列,望皇軒而肅震。」

4.發怒。漢.揚雄《太玄經.卷二.釋卦》:「震于廷,和正俱亡也。」




1.疾雷。《詩經.小雅.十月之交》:「熚熚震電,不寧不令。」

2.《易經》卦名:(1)八卦之一。卦形是☳。代表雷電。(2)六十四卦之一。震(☳)下震(☳)上。表示君子體察到雷電交相而來的現象,即以恐懼之心,修養其身。


  

  部首:月
部外笔画:6
 总笔画:10
  注音: ㄓㄣˋ
  拼音: zhèn




1.用於自稱,即「我」。《楚辭.屈原.離騷》:「朕皇考曰伯庸。」

2.從秦始皇以後,專屬皇帝的自稱。《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臣等昧死上尊號,王為『泰皇』,命為『制』,令為『詔』,天子自稱曰『朕』。」




徵兆、預兆。《莊子.應帝王》:「體盡無窮,而遊無朕。」


  

  部首:目
部外笔画:6
 总笔画:11
  注音: ㄓㄣˋ
  拼音: zhèn




1.瞳仁、黑眼珠。《廣韻.上聲.軫韻》:「眹,目童子也。」

2.預兆、跡象。通「朕」。《莊子.齊物論》:「若有真宰,而特不得其眹。」


  

 简化字:纼
  部首:糸
部外笔画:4
 总笔画:10
  注音: ㄓㄣˋ
  拼音: zhèn




穿繫牛鼻的繩子。《禮記.少儀》:「牛則執紖,馬則執靮。」漢.鄭玄.注:「紖,所以繫制之者。」


  

 简化字:阵
  部首:阜
部外笔画:7
 总笔画:10
  注音: ㄓㄣˋ
  拼音: zhèn




1.軍隊作戰時所布置的隊伍行列。《史記.卷八一.廉頗藺相如傳》:「秦人不意趙師至此,其來氣盛,將軍必厚集其陣以待之。」

2.戰場。唐.杜甫〈高都護驄馬行〉:「此馬臨陣久無敵,與人一心成大功。」

3.量詞。計算事情或動作的單位。多與「一」連用。如:「刮了一陣風」、「引起一陣騷動」。唐.韓偓〈懶起〉詩:「昨夜三更雨,今朝一陣寒。」

4.表示一段時間。如:「他這陣子很忙。」




作戰。《史記.卷九二.淮陰侯傳》:「信乃使萬人先行出,背水陣。」


  

  部首:手
部外笔画:9
 总笔画:12
  注音: ㄓㄣˋ
  拼音: zhèn




擊、刺。《史記.卷八六.刺客傳.荊軻傳》:「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


  

 简化字:镇
  部首:金
部外笔画:10
 总笔画:18
  注音: ㄓㄣˋ
  拼音: zhèn




1.用來鎮壓東西的器具。如:「書鎮」、「文鎮」。《楚辭.屈原.九歌.湘夫人》:「白玉兮為鎮,疏石蘭兮為芳。」

2.安定國家的力量、根本。《國語.晉語五》:「夫不忘恭敬,社稷之鎮也。」

3.今地方政府的行政區域名稱。在縣之下,與鄉平行。如:「斗南鎮」、「卓蘭鎮」。

4.較大的市集稱為「鎮」。如:「城鎮」、「村鎮」。




1.壓制、壓服。如:「鎮邪」。漢.王符《潛夫論.愛日》:「治訟若此為務,助豪猾而鎮貧弱也。」

2.安定。《國語.晉語七》:「柔惠小物,而鎮定大事。」《史記.卷八.高祖本紀》:「鎮國家,撫百姓。」

3.用冰使飲料或水果冰涼。如:「冰鎮西瓜」、「冰鎮酸梅湯」。




整、全。《紅樓夢》第三四回:「拋球滾玉只偷潛,鎮日無心鎮日閒。」


  

  部首:示
部外笔画:10
 总笔画:15
  注音: ㄓㄣ
  拼音: zhēn




以真誠感動神明而受到福祐。《說文解字.示部》:「禛,以真受福也。」


  

  部首:石
部外笔画:5
 总笔画:10
  注音: ㄓㄣ
  拼音: zhēn




1.洗衣時用來輕搥衣服的石塊。如:「砧杵」。唐.白居易〈太湖石〉詩:「磨刀不如礪,擣帛不如砧。」

2.切菜時所墊的板子。如:「砧板」、「肉砧」。

3.參見「砧鑕」條。


  

 简化字:针
  部首:金
部外笔画:2
 总笔画:10
  注音: ㄓㄣ
  拼音: zhēn




1.用來引線縫紉、刺繡或編結的工具。如:「繡花針」、「毛線針」。

2.尖銳似針形的東西。如:「大頭針」、「別針」、「松針」。

3.量詞:(1)計算注射藥劑的單位。如:「今天打了一針止痛劑。」(2)計算針灸或縫合次數的單位。如:「扎了三針」、「傷口縫了兩針。」




1.縫。《淮南子.說山》:「針成幕,蔂成城,事之成敗,必由小生,言有漸也。」

2.刺。如:「他拿針針我。」

3.用針刺人的經絡來治病。如:「針灸」。《三國志.卷二九.魏書.方技傳.華佗傳》:「太祖苦頭風,每發,心亂目眩,佗針鬲,隨手而差。」


  

  部首:水
部外笔画:10
 总笔画:13
  注音: ㄓㄣ
  拼音: zhēn

參見「溱水」、「溱溱」等條。


  

  部首:犬
部外笔画:10
 总笔画:13
  注音: ㄓㄣ
  拼音: zhēn

榛狉亦作獉狉。參見「榛狉」條。


  

  部首:木
部外笔画:10
 总笔画:14
  注音: ㄓㄣ
  拼音: zhēn




1.植物名。榛木科榛木屬,落葉喬木。葉互生,卵形或倒卵形,葉緣鋸齒狀。雄柔荑花序二至五個簇生,雌花序頭狀,春日開花。堅果卵圓形,與果苞近等長。果仁可食,亦可榨油。果實也稱為「榛」。

2.叢生的草木。《晉書.卷五一.列傳.皇甫謐》:「披榛採蘭,并收蒿艾。」明.湯顯祖《牡丹亭》第三五齣:「只見半亭瓦礫,滿地荊榛。」


  

  部首:至
部外笔画:10
 总笔画:16
  注音: ㄓㄣ
  拼音: zhēn




至、及、達到。如:「臻於完美」。《周禮.冬官考工記.𣓨氏》:「時文思索,允臻其極。」


  

  部首:玉
部外笔画:9
 总笔画:13
  注音: ㄓㄣ
  拼音: zhēn




像美玉一般的。《山海經.中山經》:「其上多赤金,其下多瑊石。」


  

  部首:艸
部外笔画:9
 总笔画:13
  注音: ㄓㄣ
  拼音: zhēn




植物名:(1)即馬藍。爵床科板藍屬,多年生草本。莖自根叢生,方形,節粗大,葉橢圓形,深綠色。穗狀花序直立,花冠藍綠色,短圓柱狀,先端五淺裂。蒴果棍棒形。莖葉可製成藍色染料。《爾雅.釋草》:「葴,馬藍。」(2)茄科酸漿屬,「酸漿」之古稱,參見「酸漿」條。(3)十字花科菘藍屬,「菘藍」、「藍」之古稱,參見「藍」條。


  

  部首:竹
部外笔画:9
 总笔画:15
  注音: ㄓㄣ
  拼音: zhēn




1.文體名。以表達規勸性質為主題。《漢書.卷八七.揚雄傳下.贊曰》:「箴莫善於虞箴,作州箴。」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銘箴》:「箴者,所以攻疾防患,喻針石也。」

2.中醫用來刺入穴道,以達到醫療效果的針狀物。《漢書.卷三〇.藝文志》:「醫經者,……而用度箴石湯火所施,調百藥齊和之所宜。」




規戒、勸諫。《左傳.昭公二十六年》:「父慈而教,子孝而箴。」


  

 简化字:针
  部首:金
部外笔画:9
 总笔画:17
  注音: ㄓㄣ
  拼音: zhēn




1.縫布帛的工具。同「針」。《說文解字.金部》:「鍼,所以縫也。」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風操》:「男則用弓矢紙筆,女則用刀尺鍼縷。」

2.古代以砭石為材質的醫療用具。《後漢書.卷八〇.文苑傳下.趙壹傳》:「然而糒脯出乎車軨,鍼石運乎手爪。」明.湯顯祖《牡丹亭》第一八齣:「少不得情栽了竅髓鍼難入。」




刺。《漢書.卷五三.景十三王傳.廣川惠王劉越傳》:「笞問昭平,不服,以鐵鍼鍼之,彊服。」


  

  部首:斗
部外笔画:9
 总笔画:13
  注音: ㄓㄣ
  拼音: zhēn




1.注入、添加。如:「斟酒」、「斟茶」。唐.李白〈悲歌行〉:「主人有酒且莫斟,聽我一曲悲來吟。」

2.滴。宋.范成大〈宜齋雨中〉詩:「映竹千絲舞,垂簷一線斟。」

3.審度、考慮。參見「斟酌」條。




1.飲料、汁液。《史記.卷七〇.張儀傳》:「於是酒酣樂,進熱啜,廚人進斟,因反斗以擊代王,殺之,王腦塗地。」

2.姓。如漢代有斟尚。


  

  部首:瓦
部外笔画:9
 总笔画:14
  注音: ㄓㄣ
  拼音: zhēn




1.製造陶器。參見「甄陶」條。

2.察別、薦舉、選拔。如:「甄選」。《抱朴子.外篇.正郭》:「雖頗甄無名之士於草萊,指未剖之璞於丘園。」唐.高宗〈令舉猛士敕〉:「有膂力雄果弓馬灼然者,咸宜甄採。」




姓。如明代有甄誼。


  

  部首:疒
部外笔画:5
 总笔画:10
  注音: ㄓㄣˇ
  拼音: zhěn




1.皮膚上起的紅色小顆粒。如:「溼疹」、「藥疹」。明.方孝孺〈指喻〉:「左手之拇有疹焉,隆起而粟。」

2.疾病。《國語.越語上》:「令孤子、寡婦、疾疹、貧病者,納宦其子。」


  

  部首:目
部外笔画:5
 总笔画:10
  注音: ㄓㄣˇ
  拼音: zhěn




自安自重、自抑。《左傳.隱公三年》:「夫寵而不驕,驕而能降,降而不憾,憾而能眕者,鮮矣。」


  

  部首:田
部外笔画:5
 总笔画:10
  注音: ㄓㄣˇ
  拼音: zhěn




1.田間分界的道路。《廣韻.上聲.軫韻》:「畛,田間道。」《楚辭.屈原.大招》:「田邑千畛。」

2.界限。《莊子.齊物論》:「請言其畛;有左,有右,有倫,有義……。」




祝告。《禮記.曲禮下》:「畛於鬼神。」漢.鄭玄.注:「畛,致也。祝告致於鬼神辭也。」


  

  部首:衣
部外笔画:5
 总笔画:11
  注音: ㄓㄣˇ
  拼音: zhěn




襌衣,單層無內裡的衣服。《說文解字.衣部》:「袗,襌衣。」



穿著單服。《論語.鄉黨》:「當暑,袗絺綌,必表而出之。」何晏集解引孔安國曰:「暑則單服。絺綌,葛也。」



華麗的。如:「袗衣」。


  

  部首:糸
部外笔画:5
 总笔画:11
  注音: ㄓㄣˇ
  拼音: zhěn




1.扭轉。《說文解字.糸部》:「紾,轉也。」《孟子.告子下》:「紾兄之臂而奪之食。」

2.糾纏、糾結。《淮南子.本經》:「菱杼紾抱。」


  

  部首:彳
部外笔画:5
 总笔画:8
  注音: ㄓㄥ
  拼音: zhēng




1.遠行。如:「長征」、「遠征」。《詩經.小雅.小明》:「我征徂西,至于艽野。」

2.討伐。如:「征伐」、「征戍」、「南征北討」。《漢書.卷七.武帝紀》:「遣貳師將軍李廣利,發天下謫民西征大宛。」唐.王翰〈涼州詞〉二首之一:「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3.課徵。如:「征稅」、「橫征暴斂」。

4.強取、爭奪。《孟子.梁惠王上》:「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矣。」




1.賦稅。《孟子.盡心下》:「有布縷之征,粟米之征,力役之征。」

2.姓。如宋代有征集。


  

 简化字:钲
  部首:金
部外笔画:5
 总笔画:13
  注音: ㄓㄥ
  拼音: zhēng




樂器名,打擊樂器。銅製,屬鐲鐃之類。形似鐘而狹長,有長柄可執,是古代行軍樂器,用來調整或停止步伐。古代鳴金收兵,鉦為鳴金樂器之一。《說文解字.金部》:「鉦,鐃也。似鈴,柄中,上下通。」《詩經.小雅.采芑》:「方叔率止,鉦人伐鼓。」漢.毛亨.傳:「伐,擊也。鉦以靜之,鼓以動之。」漢.張衡〈東京賦〉:「戎士介而揚揮,戴金鉦而建黃鉞。」


  

 简化字:争
  部首:爪
部外笔画:4
 总笔画:8
  注音: ㄓㄥ
  拼音: zhēng




1.奪取、互不相讓。《左傳.隱公十一年》:「公孫閼與潁考叔爭車,潁考叔挾輈以走。」《北史.卷二二.長孫道生傳》:「嘗有二鵰,飛而爭肉,因以箭兩隻與晟,請射取之。」

2.較量、競爭。《書經.大禹謨》:「汝惟不矜,天下莫與汝爭能。汝惟不伐,天下莫與汝爭功。」

3.辯論。如:「據理力爭」。《左傳.昭公六年》:「民知爭端矣,將棄禮而徵於書。」《史記.卷五五.留侯世家》:「此難以口舌爭也。」

4.相差、差別。唐.杜荀鶴〈自遣〉詩:「百年身後一丘土,貧富高低爭幾多。」《水滸傳》第六九回:「我這行院人家坑陷了千千萬萬的人,豈爭他一個?」

5.規勸。同「諍」。《呂氏春秋.仲春紀.功名》:「關龍逢、王子比干能以要領之死,爭其上之過。」




如何。同「怎」。唐.韓偓〈哭花〉詩:「若是有情爭不哭,夜來風雨葬西施。」元.鍾嗣成〈一枝花.生居天地間套.梁州〉曲:「爭奈灰容土貌,缺齒重頤。」


  

 简化字:狰
  部首:犬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1
  注音: ㄓㄥ
  拼音: zhēng

參見「猙獰」條。


  

 简化字:睁
  部首:目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3
  注音: ㄓㄥ
  拼音: zhēng




張開眼睛。如:「睜眼說瞎話」。《兒女英雄傳》第六回:「安公子甦醒過來,一睜眼,見自己依然綁在柱上。」


  

 简化字:筝
  部首:竹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4
  注音: ㄓㄥ
  拼音: zhēng

1.樂器名。參見「古箏」條。

2.參見「風箏」條。


  

 简化字:诤
  部首:言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5
  注音: ㄓㄥ
  拼音: zhēng




1.以直言糾正、規勸。如:「諫諍」、「力諍」。《新唐書.卷一六四.崔玄亮傳》:「玄亮率諫官叩延英苦諍,反復數百言。」

2.競爭、爭執。《戰國策.秦策二》:「有兩虎諍人而鬥者,管莊子將刺之。」


  

 简化字:铮
  部首:金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6
  注音: ㄓㄥ
  拼音: zhēng




形容金屬、玉石相撞的聲音。《說文解字.金部》:「錚,金聲也。」唐.白居易〈夢仙〉詩:「羽衣忽飄飄,玉鸞俄錚錚。」



樂器名,打擊樂器。即「鉦」,銅製,形似鐘而狹長,為古代軍中使用的樂器之一,行軍作戰時可用來調整步伐或收兵。《文獻通考.卷一三四.樂考七.鼓吹鉦》:「然鉦錚一也,特其名異也。」


  

  部首:髟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8
  注音: ㄓㄥ
  拼音: zhēng

參見「鬇鬡」條。


  

  部首:火
部外笔画:6
 总笔画:10
  注音: ㄓㄥ
  拼音: zhēng




1.火氣上升。《墨子.節用中》:「逮夏,下潤溼上熏烝。」

2.用熱水氣蒸東西。通「蒸」。如:「烝魚」、「烝飯」。宋.蘇軾〈酒經〉:「吾始取麵而起肥之,和之以薑液,烝之使十裂。」

3.上淫,與長輩婦女姦通。《左傳.桓公十六年》:「衛宣公烝于夷姜。」《遼史.卷一一二.逆臣傳上.耶律滑哥傳》:「性陰險,初烝其父妾,懼事彰,與剋蕭臺哂等共害其父。」




眾多。《詩經.大雅.烝民》:「天生烝民,有物有則。」唐.杜甫〈無家別〉詩:「人生無家別,何以為烝黎?」



古代冬天的祭祀。《書經.洛誥》:「戊辰,王在新邑,烝祭歲。」《禮記.王制》:「天子諸侯宗廟之祭,春曰礿,夏曰禘,秋曰嘗,冬曰烝。」



發語詞,置於句首。《詩經.豳風.東山》:「蜎蜎者蠋,烝在桑野。」


完整 | 简易   资料数 : 4181 页数: 3/105
第一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最后页

欢迎光临!
检索方法
1、支持简繁字词检索。

2、一般字词检索,如输入:
   
   字典
   科技大学……等

3、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如输入:
   勤劳,懒惰
   努力,挺进,团结
   整齐,纷乱,健康,虚弱……等

4、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即可查看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