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词典网 Chinese.my
國語辭典 网典 康熙字典 关于

國語辭典 | 网典 | 康熙字典

國語辭典
字词:zhù
  

  部首:人
部外笔画:12
 总笔画:14
  注音: ㄓㄨㄢˋ
  拼音: zhuàn




具備。《說文解字.人部》:「僎,具也。」


  

  部首:手
部外笔画:12
 总笔画:15
  注音: ㄓㄨㄢˋ
  拼音: zhuàn




1.著述。如:「撰文」、「撰稿」。

2.編纂。《文選.曹丕.與吳質書》:「頃撰其遺文,都為一集。」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正緯》:「故知前世符命,歷代寶傳,仲尼所撰,序錄而已。」




1.才志、志趣。《論語.先進》:「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對曰:『異乎三子者之撰。』」

2.天地、陰陽間變化的規律、定數。《易經.繫辭下》:「陰陽合德,而剛柔有體,以體天地之撰。」


  

 简化字:撰
  部首:言
部外笔画:12
 总笔画:19
  注音: ㄓㄨㄢˋ
  拼音: zhuàn




1.專心教導。《說文解字.言部》:「譔,專教也。」清.段玉裁.注:「專教者,專壹而教之也。」

2.著述。通「撰」。《禮記.祭統》:「銘者,論譔其先祖之有德善。」《漢書.卷八七.揚雄傳下》:「故人時有問雄者,常用法應之,譔以為十三卷,象『論語』,號曰『法言』。」


  

 简化字:馔
  部首:食
部外笔画:12
 总笔画:20
  注音: ㄓㄨㄢˋ
  拼音: zhuàn




1.準備、陳置食物。唐.杜甫〈病後遇王倚飲贈歌〉:「遣人向市賒香粳,喚婦出房親自饌。」

2.吃喝、飲用。《論語.為政》:「有酒食,先生饌。」

3.款待、招待。宋.沈括《夢溪筆談.卷二〇.神奇》:「時方饌客,掌書記朱炎在坐。」清.鄭珍〈江邊老叟〉詩:「路旁偶憩憶當時,主人饌我不受貲。」




泛指酒食菜餚。《儒林外史》第二回:「今日先生為甚麼不用肴饌?」


  

 简化字:妆
  部首:女
部外笔画:4
 总笔画:7
  注音: ㄓㄨㄤ
  拼音: zhuāng




1.婦女的容貌修飾。南朝梁.無名氏〈木蘭詩〉二首之一:「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唐.杜甫〈新婚別〉詩:「羅襦不復施,對君洗紅妝。」

2.修飾的模樣。如:「新娘妝」。唐.韓偓〈梅花〉詩:「龍笛遠吹胡地月,燕釵初試漢宮妝。」

3.女子出嫁時陪送的衣物等。如:「嫁妝」。《兒女英雄傳》第一三回:「那怎的個下茶、行聘、送妝、過門,都不及細說到了。」




婦女用脂粉修飾容貌。如:「妝扮」、「梳妝打扮」。宋.蘇軾〈飲湖上初晴後雨〉詩二首之二:「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简化字:庄
  部首:艸
部外笔画:7
 总笔画:11
  注音: ㄓㄨㄤ
  拼音: zhuāng




1.田舍、村落。如:「村莊」、「農莊」、「王家莊」。

2.別墅。如:「陽明山莊」、「翡翠山莊」。

3.通達的大道。《文選.鮑照.蕪城賦》:「重江複關之隩,四會五達之莊。」

4.規模較大或做大宗買賣的商號。如:「布莊」、「錢莊」。

5.莊家的簡稱。賭局中輪流作主的人。如:「輪流坐莊」。

6.姓。如戰國時宋國有莊周。




嚴肅。如:「端莊」、「莊嚴肅穆」。


  

 简化字:装
  部首:衣
部外笔画:7
 总笔画:13
  注音: ㄓㄨㄤ
  拼音: zhuāng




1.行李、行囊。如:「行裝」、「整裝待發」。

2.衣服、服飾。如:「便裝」、「西裝」、「洋裝」、「古裝」。

3.書籍、字畫等的釘定樣式。如:「精裝」、「平裝」、「線裝」。

4.物品包裹、盛放的方式。如:「散裝」、「瓶裝」、「袋裝」、「罐裝」。




1.包裹。如:「包裝」。

2.修飾、打扮。通「妝」。如:「裝點」、「裝扮」。唐.杜甫〈後出塞〉詩五首之一:「千金買馬鞭,百金裝刀頭。」

3.假作。如:「偽裝」、「裝病」、「裝糊塗」、「不懂裝懂」。

4.配置、安放、安設。如:「安裝」、「裝設」。《三國演義》第一〇六回:「立砲架,裝雲梯,日夜攻打不息。」


  

 简化字:桩
  部首:木
部外笔画:11
 总笔画:15
  注音: ㄓㄨㄤ
  拼音: zhuāng




1.插入土中的木棒或石柱。如:「橋樁」、「打地樁」、「水泥樁」。也稱為「樁子」。

2.量詞。計算事情件數的單位。如:「小事一樁」、「這一樁事,就全拜託你了。」


  

 简化字:壮
  部首:士
部外笔画:4
 总笔画:7
  注音: ㄓㄨㄤˋ
  拼音: zhuàng




1.強盛、強健。《史記.卷一一一.衛將軍驃騎傳》:「右賢王驚,夜逃,獨與其愛妾一人、壯騎數百馳,潰圍北去。」

2.雄豪。如:「壯志」、「豪言壯語」。《漢書.卷六五.東方朔傳》:「拔劍割肉,壹何壯也!」




1.擴大。如:「壯大聲勢」、「借酒壯膽」。

2.讚許、欽服。唐.韓愈〈新修滕王閣記〉:「及得三王所為序賦記等,壯其文辭,益欲往一觀而讀之,以忘吾憂。」




1.人到三、四十歲的時期稱為「壯」。《禮記.曲禮上》:「人生十年曰幼學;二十曰弱冠;三十曰壯,有室。」

2.農曆八月的別名。參見「壯月」條。

3.姓。如春秋時晉國有壯馳茲。


  

 简化字:状
  部首:犬
部外笔画:4
 总笔画:8
  注音: ㄓㄨㄤˋ
  拼音: zhuàng




1.形態、容貌、樣子。如:「粉狀」、「奇形怪狀」。

2.情況。如:「現狀」、「慘狀」。《三國志.卷五四.吳書.魯肅傳》:「會瑜已徙肅母到吳,肅具以狀語瑜。」

3.功績、良好表現。《史記.卷二.夏本紀》:「行視鯀之治水無狀,乃殛鯀於羽山以死。」《漢書.卷四八.賈誼傳》:「自傷為傅無狀,常哭泣。」

4.敘述事實的文章。現通稱打官司的呈文。如:「行狀」、「訴狀」。《紅樓夢》第六八回:「著他寫一張狀子,只管往有司衙門中告去。」

5.獎勵或證明用的文書。如:「獎狀」、「委任狀」、「信用狀」。




陳述、描寫。如:「摹狀」。《莊子.德充符》:「自狀其過以不當亡者眾,不狀其過以不當存者寡。」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物色》:「灼灼狀桃花之鮮,依依盡楊柳之貌。」


  &8ff0._104_0.gif;

  部首:人
部外笔画:7
 总笔画:9
  注音: ㄓㄨㄤˋ
  拼音: zhuàng




中國少數民族之一。即壯族。參見「壯族」條。


  

  部首:隹
 总笔画:8
  注音: ㄓㄨㄟ
  拼音: zhuī




1.短尾鳥的總稱。《說文解字.隹部》:「隹,鳥之短尾總名也。」

2.二一四部首之一。


  

 简化字:锥
  部首:金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6
  注音: ㄓㄨㄟ
  拼音: zhuī




1.用來鑽孔的尖銳器具。如:「鋼錐」、「利錐」。也稱為「錐子」。

2.尖銳似錐形的東西。如:「冰錐」、「圓錐體」。




用錐刺。明.袁宏道〈徐文長傳〉:「或以利錐錐其兩耳,深入寸餘。」


  

 简化字:骓
  部首:馬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8
  注音: ㄓㄨㄟ
  拼音: zhuī




1.毛色蒼白相雜的馬。《爾雅.釋畜》:「蒼白雜毛,騅。」《詩經.魯頌.駧》:「有騅有駓,有騂有騏。」《史記.卷七.項羽本紀》:「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

2.姓。如晉代有騅歂。


  

  部首:鳥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9
  注音: ㄓㄨㄟ
  拼音: zhuī




古書上的一種鳥。《廣韻.平聲.脂韻》:「鵻,鳥名。」《詩經.小雅.四牡》:「翩翩者鵻,載飛載下,集于苞栩。」


  

  部首:心
部外笔画:9
 总笔画:12
  注音: ㄓㄨㄟˋ
  拼音: zhuì




憂慮、恐懼。《說文解字.心部》:「惴,憂懼也。」如:「惴懼」、「惴畏」。《孟子.公孫丑上》:「自反而不縮,雖褐寬博,吾不惴焉。」《新唐書.卷一六七.裴延齡傳》:「時大旱,人情愁惴。」



參見「惴耎」條。


  

  部首:肉
部外笔画:10
 总笔画:14
  注音: ㄓㄨㄟˋ
  拼音: zhuì




一種腳浮腫的病。《玉篇.肉部》:「膇,重膇,腿病也。」《左傳.成公六年》:「於是乎有沉溺重膇之疾。」


  

 简化字:缒
  部首:糸
部外笔画:10
 总笔画:16
  注音: ㄓㄨㄟˋ
  拼音: zhuì




以繩索懸綁物體往下墜送。《說文解字.糸部》:「縋,以繩有所縣也。」《左傳.僖公三十年》:「夜縋而出。」唐.劉禹錫〈機汲記〉:「及泉而修綆下縋,盈器而圓軸上引。」


  

 简化字:缀
  部首:糸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4
  注音: ㄓㄨㄟˋ
  拼音: zhuì




1.縫補。《說文解字.叕部》:「綴,合箸也。」清.段玉裁.注:「聯之以絲也。」《禮記.內則》:「衣裳綻裂,紉箴請補綴。」

2.連結。如:「連綴」、「綴句」。《文選.張衡.西京賦》:「左有崤函重險,桃林之塞,綴以二華。」

3.裝飾。如:「點綴」。《文選.曹植.七啟》:「飾以文犀,雕以翠綠,綴以驪龍之珠,錯以荊山之玉。」


  

  部首:金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6
  注音: ㄓㄨㄟˋ
  拼音: zhuì




1.針。《玉篇.金部》:「錣,針也。」

2.馬鞭前端用來刺馬的鐵針。《淮南子.道應》:「倒杖策,錣上貫頤。」漢.高誘.注:「策,馬捶。端有針,以刺馬,謂之錣。」

3.用來計數的籌碼、工具。《管子.國蓄》:「且君引錣量用,耕田發草,上得其數矣。」


  

 简化字:啜
  部首:食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6
  注音: ㄓㄨㄟˋ
  拼音: zhuì




1.設壇祭諸神。《史記.卷一二.孝武本紀》:「其下四方地,為餟食群神從者及北斗云。」唐.張守節.正義:「劉伯莊云:『謂繞壇設諸神祭座相連綴也。』」

2.祭時以酒澆地。亦可指祭祀。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終制》:「親友來餟酹者,一皆拒之。」

3.飲、喝。通「啜」。漢.荀悅《前漢紀.卷八.教皇帝紀下》:「吾每餟食,意未嘗不在鉅鹿下也。」


  

 简化字:坠
  部首:土
部外笔画:12
 总笔画:15
  注音: ㄓㄨㄟˋ
  拼音: zhuì




1.掉落、落下。如:「墜落」、「搖搖欲墜」。

2.喪失。《書經.君奭》:「殷既墜厥命,我有周既受。」《漢書.卷五一.鄒陽傳》:「雖墜言於吳,非其正計也。」




垂懸的飾品。如:「耳墜」、「扇墜」。


  

 简化字:赘
  部首:貝
部外笔画:11
 总笔画:18
  注音: ㄓㄨㄟˋ
  拼音: zhuì




抵押。《說文解字.貝部》:「贅,以物質錢。」《漢書.卷六四上.嚴助傳》:「間者,數年歲比不登,民待賣爵贅子以接衣食。」



1.男子到女家成婚,並且成為女方家庭成員。如:「招贅」、「入贅」。《漢書.卷四八.賈誼傳》:「家貧子壯則出贅。」

2.皮膚上的肉疙瘩。漢.劉熙《釋名.釋疾病》:「贅,屬也。橫生一肉,屬著體也。」唐.柳宗元〈天說〉:「人之血氣敗逆壅底,為癰、瘍、疣、贅、瘻、痔。」




多餘、沒有用處。如:「贅言」、「贅疣」、「贅肉」。


  

  部首:辵
部外笔画:4
 总笔画:8
  注音: ㄓㄨㄣ
  拼音: zhūn

參見「迍邅」條。


  

  部首:肉
部外笔画:4
 总笔画:8
  注音: ㄓㄨㄣ
  拼音: zhūn




鳥類的胃。如:「雞肫」、「鴨肫」。



參見「肫肫」條。


  

  部首:穴
部外笔画:4
 总笔画:9
  注音: ㄓㄨㄣ
  拼音: zhūn

參見「窀穸」條。


  

 简化字:谆
  部首:言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5
  注音: ㄓㄨㄣ
  拼音: zhūn




1.叮嚀告諭、懇切勸導。《說文解字.言部》:「諄,告曉之孰也。」《史記.卷一一七.司馬相如傳》:「厥之有章,不必諄諄。」

2.輔佐。《國語.晉語九》:「曾孫蒯聵以諄趙鞅之故,敢昭告于皇祖文王、烈祖康叔、文祖襄公、昭考靈公。」




1.誨人不倦的樣子。如:「諄諄教誨」。

2.忠誠、謹慎的樣子。唐.韓愈〈送惠師〉詩:「吾嫉惰遊者,憐子愚且諄。」


  

  部首:行
部外笔画:10
 总笔画:16
  注音: ㄓㄨㄣ
  拼音: zhūn




1.真正。元.高文秀《遇上皇》第四折:「朝野裡誰人似俺,衠瞢懂愚濁痴憨。」元.孔文卿《東窗事犯》第四折:「古自想一夜夫妻百夜恩,說的夫人衠愁悶。」

2.儘、全。宋.秦觀〈品令.幸自得〉詞:「衠倚賴臉兒得人惜,放軟頑,道不得。」元.關漢卿《救風塵》第四折:「這廝家豪富,衠一味虛肚腸,不踏著實途路。」


  

  部首:冫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0
  注音: ㄓㄨㄣˇ
  拼音: zhǔn




1.允許。如:「准許」、「上課不准遲到。」

2.確定。如:「准於某日上任。」

3.依據。如:「准某部公函。」

4.比照。如:「准前例科罪。」

5.折算、相抵。元.關漢卿《竇娥冤.楔子》:「我有心看上他與我家做個媳婦,就准了這四十兩銀子,豈不兩得其便。」




類比的、將來的。通「準」。如:「准尉」。


  

  部首:隹
部外笔画:2
 总笔画:10
  注音: ㄓㄨㄣˇ
  拼音: zhǔn




動物名。鳥綱鷲鷹目。頭頸部有羽毛,外鼻孔方形,各爪下方有溝,尾為角尾、圓尾或楔。性情敏銳,飛行速度極快,獵人常養來幫助捕獵鳥兔。也稱為「鶻鴒」。


  

 简化字:准
  部首:水
部外笔画:10
 总笔画:13
  注音: ㄓㄨㄣˇ
  拼音: zhǔn




1.平。《說文解字.水部》:「準,平也。」清.段玉裁.注:「謂水之平也。天下莫平於水。」

2.將來的、即將成為的。如:「準新娘」、「準女婿」、「準博士」。

3.可作為法則的。如:「準則」。




1.正確、精確。如:「瞄準目標」、「猜得準」。

2.一定、肯定。如:「到時他準會來的!」




1.取法、仿效。《文選.左思.詠史詩八首之一》:「著論準過秦,作賦擬子虛。」《新唐書.卷八五.竇建德傳》:「始都樂壽,號金城宮,備百官,準開皇故事。」

2.預備。如:「準備」。

3.測量、衡量。《宋史.卷三三八.蘇軾傳》:「軾始至潁,遣吏以水平準之,淮之漲水高於新溝幾一丈。」

4.依照、比照。多用於文書中。如:「準用」。也作「准」。




1.古代測量水平的器具。《漢書.卷二一.律曆志上》:「準者,所以揆平取正也。」

2.法度、法則。如:「標準」。《漢書.卷六五.東方朔傳》:「以道德為麗,以仁義為準。」

3.箭靶、射的。如:「準的」。

4.鼻子。《史記.卷八.高祖本紀》:「高祖為人,隆準而龍顏。」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五.灤陽消夏錄五》:「所蓄犬,忽人立怒號,兩爪抱持齧婦面,裂其鼻準,併盲其一目。」


  

  部首:土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1
  注音: ㄓㄨㄣˇ
  拼音: zhǔn




箭靶。同「準」。《廣韻.上聲.準韻》:「埻,射的。」


  

  部首:言
部外笔画:4
 总笔画:11
  注音: ㄓㄨㄣˋ
  拼音: zhùn

參見「訰訰」條。


  

  部首:示
部外笔画:10
 总笔画:15
  注音: ㄓㄨㄛˊ
  拼音: zhuó




地名。春秋時齊邑。故地約在今大陸地區山東省長清縣境。


  

 简化字:浊
  部首:水
部外笔画:13
 总笔画:16
  注音: ㄓㄨㄛˊ
  拼音: zhuó




1.骯髒、不清潔。如:「汙濁」、「混濁不清」。

2.昏亂、混亂。《楚辭.屈原.漁父》:「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史記.卷七六.平原君虞卿傳.太史公曰》:「平原君,翩翩濁世之佳公子也,然未睹大體。」

3.平凡、庸俗。元.馬致遠《黃粱夢》第四折:「你不是凡胎濁骨,迷本性人間受苦。」清.洪昇《長生殿》第一一齣:「想我濁質凡姿,今夕得到月府,好僥倖也!」

4.低沉粗重。如:「濁聲濁氣」、「聲音重濁」。《遼史.卷五四.樂志》:「皆從濁至清,迭更其聲,下益濁,上益清。」




1.畢星的別名。《爾雅.釋天》:「濁謂之畢。」《史記.卷二五.律書》:「北至於濁。濁者,觸也,言萬物皆觸死也,故曰濁。」

2.姓。如漢代有濁賢。


  

  部首:攴
部外笔画:13
 总笔画:17
  注音: ㄓㄨㄛˊ
  拼音: zhuó




古代的一種刑法。即宮刑。為割去男子的生殖器官。《說文解字.攴部》:「斀,去陰之刑。」


  

 简化字:镯
  部首:金
部外笔画:13
 总笔画:21
  注音: ㄓㄨㄛˊ
  拼音: zhuó




1.戴在手腕上的環形裝飾品。如:「玉鐲」、「手鐲」。俗稱為「鐲子」。

2.樂器名,打擊樂器。古代行軍時用以節制隊伍行進步伐的樂器。《周禮.地官.鼓人》:「以金鐲節鼓。」漢.鄭玄.注:「鐲,鉦也。形如小鐘,軍行鳴之,以為鼓節。」


  

  部首:水
部外笔画:14
 总笔画:17
  注音: ㄓㄨㄛˊ
  拼音: zhuó




洗滌、清洗。《孟子.離婁上》:「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宋.周敦頤〈愛蓮說〉:「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參見「濯濯」條。


  

  部首:手
部外笔画:14
 总笔画:17
  注音: ㄓㄨㄛˊ
  拼音: zhuó




1.拔取、抽取。宋.蘇軾〈惠州李氏潛珍閣銘〉:「蔚鵞城之南麓,擢仙李之芳根。」

2.提拔、選用。《戰國策.燕策二》:「先王過舉,擢之乎賓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文選.李密.陳情表》:「過蒙拔擢,寵命優渥。」

3.聳起。《文選.張衡.西京賦》:「徑百常而莖擢。」唐.韓愈、孟郊〈納涼聯句〉:「熙熙炎光流,竦竦高雲擢。」

4.賺取。《醉醒石》第八回:「他在禮部前,見人與人寫扇兒擢錢,他也去寫,不弱於人。」


  

  部首:禾
部外笔画:12
 总笔画:17
  注音: ㄓㄨㄛˊ
  拼音: zhuó




早熟的穀類。《廣韻.入聲.覺韻》:「穛,早熟穀。」《禮記.內則》:「飯:黍稷,稻粱,白黍,黃粱,稰穛。」漢.鄭玄.注:「孰穫曰稰,生穫曰穛。」


完整 | 简易   资料数 : 5192 页数: 3/130
第一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最后页

欢迎光临!
检索方法
1、支持简繁字词检索。

2、一般字词检索,如输入:
   
   字典
   科技大学……等

3、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如输入:
   勤劳,懒惰
   努力,挺进,团结
   整齐,纷乱,健康,虚弱……等

4、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即可查看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