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词典网 Chinese.my
國語辭典 网典 康熙字典 关于

國語辭典 | 网典 | 康熙字典

國語辭典
字词:yǐng
  程嬰

 简化字:程婴
  注音: ㄔㄥˊ ㄧㄥ
  拼音: chéng yīng

人名。春秋晉人,生卒年不詳。與趙朔友善,屠岸賈殺趙朔,滅其族,朔客公孫杵臼與嬰謀,杵臼負他人子匿於山中,嬰出首告匿處,攻而殺之,嬰乃別匿趙氏真孤,後立為趙後,是為趙武,遂滅屠氏,嬰亦自殺,以報杵臼。見《史記.卷四三.趙世家》。


  澄瑩

 简化字:澄莹
  注音: ㄔㄥˊ ㄧㄥˊ
  拼音: chéng yíng

清亮、透明。唐.吳筠〈步虛詞〉一〇首之一〇:「澄瑩含元和,氣同自相親。」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七下.滇遊日記七》:「海子中央,底深數丈,水色澄瑩,有琉璃光。」


  持盈

  注音: ㄔˊ ㄧㄥˊ
  拼音: chí yíng

保守已成的功業。《國語.越語下》:「夫國家之事,有持盈,有定傾,有節事。」《後漢書.卷六〇下.蔡邕傳》:「心恬澹於守高,意無為於持盈。」


  充盈

  注音: ㄔㄨㄥ ㄧㄥˊ
  拼音: chōng yíng

1.充滿。《漢書.卷三六.楚元王劉交傳》:「今王氏一姓乘朱輪華轂者二十三人,青紫貂蟬充盈幄內。」

2.充裕。《管子.八觀》:「國雖充盈,金玉雖多,宮室必有度。」

3.豐滿。《禮記.禮運》:「四體既正,膚革充盈,人之肥也。」《聊齊志異.卷二.蓮香》:「數日後,膚革充盈。」


  蟲癭

 简化字:虫瘿
  注音: ㄔㄨㄥˊ ㄧㄥˇ
  拼音: chóng yǐng

植物的組織因昆蟲的幼蟲寄生,使寄生的部位產生侷限性增生,畸形發育形成的瘤狀物。


  重穎

 简化字:重颖
  注音: ㄔㄨㄥˊ ㄧㄥˇ
  拼音: chóng yǐng

雙穗。《文選.應貞.晉武帝華林園集詩》:「嘉禾重穎,蓂莢載芬。」《文選.陸機.答張士然詩》:「嘉穀垂重穎,芳樹發華顛。」


  酬應

 简化字:酬应
  注音: ㄔㄡˊ ㄧㄥˋ
  拼音: chóu yìng

1.交際、應酬。元.吳師道〈目疾謝柳道傳張子長惠藥〉詩:「從來不解飲,杯勺強酬應。」

2.應對、應答。《南史.卷五一.梁宗室傳上.吳平侯景傳》:「劉顯執卷策勱,酬應如流,乃至卷次行數亦不差失。」


  出迎

  注音: ㄔㄨ ㄧㄥˊ
  拼音: chū yíng

出來迎接。《紅樓夢》第六九回:「誰知鳳姐兒他反不似往日容顏,同尤二姐一同出迎,敘了寒溫。」


  春鶯

 简化字:春莺
  注音: ㄔㄨㄣ ㄧㄥ
  拼音: chūn yīng

黃鶯。南朝宋.謝莊〈懷園引〉:「夭桃晨暮發,春鶯旦夕喧。」


  聰穎

 简化字:聪颖
  注音: ㄘㄨㄥ ㄧㄥˇ
  拼音: cōng yǐng
 相似词:伶俐、聰敏、聰慧
 相反词:鳩拙、魯鈍、愚昧

聰明穎悟。《宋史.卷三〇六.列傳.朱台符》:「台符少聰穎,十歲能屬辭。」


  從影

 简化字:从影
  注音: ㄘㄨㄥˊ ㄧㄥˇ
  拼音: cóng yǐng

從事影藝事業。如:「這部電影是她從影以來的代表作。」


  粗硬

  注音: ㄘㄨ ㄧㄥˋ
  拼音: cū yìng
 相反词:細軟

粗大生硬。如:「這幅素描線條粗硬,不夠靈活。」


  答應

 简化字:答应
  注音: ㄉㄚ ㄧㄥˋ
  拼音: dā yìng
 相似词:同意、准許、承諾、容許、應許、應承、應允、願意、允諾、允許
 相反词:反對、拒絕、推辭

1.應聲回答。《京本通俗小說.錯斬崔寧》:「劉官人打門,他那裡便聽見?敲了半晌,方纔知覺,答應一聲:『來了!』起身開了門。」《紅樓夢》第一一回:「鳳姐兒立起身來答應了一聲,方接過了戲單。」

2.對答、應付。元.無名氏《漁樵記》第一折:「那禮節上便不省的,倘遇著人說起詩詞歌賦來,怎生答應。」《水滸傳》第一四回:「二者也要教保正知道,恐日後父母官問時,保正也好答應。」

3.允許、同意。《老殘遊記》第一九回:「吳二浪子說:『再賭一場,一統算帳。』大家不答應。」《文明小史》第三九回:「逢之趁此機會,又訛了人家一千銀子,答應替他想法,包打贏官司。」

4.感應。漢.蔡邕〈伯夷叔齊碑〉:「熹平五年,天下大旱,禱請名山,求獲答應。」

5.聽候使喚、伺候。元.關漢卿《望江亭》第二折:「老漢最殷勤,答應在白門,謹遵老母命,持言見大人。」元.無名氏《黃鶴樓》第三折:「兀那樓下有聰明伶俐的,著一個上樓去,答應元帥。」《紅樓夢》第一七、一八回:「寧國府及賈赦那宅兩處自有人款待,只留三四個小太監答應。」

6.清時宮女有答應之稱,位在貴人之下,僅供使令。見《稱謂錄.卷一〇.列宮.常在答應》。


  倒景

  注音: ㄉㄠˋ ㄧㄥˇ
  拼音: dào yǐng

1.道家指天空極高處。日月之光反由下往上照,而由此處往下看日月,其影皆倒,故稱稱天上極高處為「倒景」。《漢書.卷二五.郊祀志下》:「及言世有僊人,服食不終之藥,遙興輕舉,登遐倒景,覽觀縣圃,浮遊蓬萊。」南朝梁.沈約〈遊沈道士館詩〉:「一舉陵倒景,無事適華嵩。」

2.夕陽返照。《宋書.卷六七.列傳.謝靈運》:「風生浪於蘭渚,日倒景於椒塗。」

3.物體倒映於水中。晉.孫綽〈遊天台山賦〉:「或倒景於重溟,或匿峰於千嶺。」

4.水中倒立的影子。南朝宋.謝靈運〈從遊京口北固應詔〉詩:「張組眺倒影,列筵矚歸潮。」也作「倒影」。


  倒影

  注音: ㄉㄠˋ ㄧㄥˇ
  拼音: dào yǐng

映在水中,倒立的影子。唐.高駢〈山亭夏日〉詩:「綠樹陰濃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也作「倒景」。


  倒映

  注音: ㄉㄠˋ ㄧㄥˋ
  拼音: dào yìng
 相似词:反照

物體的影像反映在水面或鏡中。


  電影

 简化字:电影
  注音: ㄉㄧㄢˋ ㄧㄥˇ
  拼音: diàn yǐng

1.電光。唐.楊師道〈中書寓直詠雨簡褚起居上官學士詩〉:「電影入飛閣,風威凌吹臺。」

2.依照劇情,把人物的動作、言語攝製成影片,利用強光映射在銀幕上,以供人觀賞。


  弔影

 简化字:吊影
  注音: ㄉㄧㄠˋ ㄧㄥˇ
  拼音: diào yǐng

獨居無伴,對影自憐。形容孤獨之極。南朝梁.江淹〈恨賦〉:「拔劍擊柱,弔影慚魂。」《聊齋志異.卷六.菱角》:「淹留既久,適大寇據湖南,家耗遂隔。成竄民間,弔影孤惶而已。」


  疊映

 简化字:叠映
  注音: ㄉㄧㄝˊ ㄧㄥˋ
  拼音: dié yìng

相互掩映。如:「張燈結綵,燈火疊映。」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八上.滇遊日記八》:「題言石門近在橋左,因矯首東望,忽雲氣迸坼,露出青芙蓉兩片,插天拔地,駢立對峙,其內崇巒疊映,雲影出沒,令人神躍。」


  定應

 简化字:定应
  注音: ㄉㄧㄥˋ ㄧㄥˋ
  拼音: dìng yìng

必定、一定。《永樂大典文三種.張協狀元.第二五出》:「(后)紅樓數里簾兒捲。(合)定應是看狀元。」


  東瀛

 简化字:东瀛
  注音: ㄉㄨㄥ ㄧㄥˊ
  拼音: dōng yíng

日本。也稱為「東洋」。


  竇嬰

 简化字:窦婴
  注音: ㄉㄡˋ ㄧㄥ
  拼音: dòu yīng

人名。(?~西元前131)字王孫,西漢觀津人。文帝竇后之姪。武帝時為丞相,尊崇儒術。七國之亂,被景帝封為大將軍,亂平,以功封魏其侯,後為營救灌夫,觸怒景帝后,棄市而死。


  對應

 简化字:对应
  注音: ㄉㄨㄟˋ ㄧㄥˋ
  拼音: duì yìng

1.處理應付的策略。如:「針對這件不幸的事件,廠方是否已經擬訂了對應方法?」

2.一個系統中某一項在性質、作用、位置或數量上跟另一系統中某一項相當的,稱為「對應」。


  帆影

  注音: ㄈㄢˊ ㄧㄥˇ
  拼音: fán yǐng

1.指帆船遠逝的形影。如:「夾岸山色蒼翠,江中帆影點點,好一個如詩似畫的景色。」唐.李喬〈軍師凱旋自邕州順流舟中〉詩:「岸迴帆影疾,風逆鼓聲遲。」

2.帆篷的影子。如:「湖面平靜無風,帆影靜止倒映在湖心。」宋.陸游〈觀潮〉詩:「江平無風面如鏡,日午樓船帆影正。」


  繁纓

 简化字:繁缨
  注音: ㄈㄢˊ ㄧㄥ
  拼音: fán yīng

諸侯車馬上的裝飾。《孔子家語.正論解》:「衛人以邑賞仲叔于奚,于奚辭,請曲懸之樂,繁纓以朝,許之,書在三官。」


  反景

  注音: ㄈㄢˇ ㄧㄥˇ
  拼音: fǎn yǐng

1.夕陽反照。《山海經.西山經》:「是神也,主司反景。」唐.錢起〈觀村人牧山田〉詩:「中田聚黎甿,反景空村落。」也作「返景」。

2.倒影。北魏.酈道元《水經注.㶟水注》:「亭觀繡峙,方湖反景,若三山之倒水下。」


  反映

  注音: ㄈㄢˇ ㄧㄥˋ
  拼音: fǎn yìng
 相似词:反響、反應、響應

1.指物體因光線反照,映射成像之意。如:「月夜裡,小徑上反映著一些疏疏落落的枝葉陰影。」清.袁枚〈游桂林諸山記〉:「開門趨往,捫之,竟是絕壁。方知日光從西罅穿入,反映壁上作亮,非門也。」

2.由某事物的一定狀態和關係而產生與它相符的現象,稱為「反映」。如:「作家筆下的文學作品,往往是他個人生活體驗的反映。」

3.將客觀事物或實質狀況所引發的主觀感受,如實呈現或傳達出來。如:「施政滿意度的調查,是反映民情的方法之一。」「這部小說反映了殘酷的社會現實和階級鬥爭。」


  反應

 简化字:反应
  注音: ㄈㄢˇ ㄧㄥˋ
  拼音: fǎn yìng
 相似词:反響、反映、響應

1.用造反來響應。《三國志.卷一四.魏書.程郭董劉蔣劉傳.程昱》:「黃巾起,縣丞王度反應之,燒倉庫。縣令踰城走,吏民負老幼東奔渠丘山。」《三國志.卷一七.魏書.張樂于張徐傳.張郃》:「郃絶其汲道,擊,大破之。南安、天水、安定郡反應亮,郃皆破平之。」

2.指因受到狀況改變或外在刺激而引起的相應的活動。如:「含羞草葉子會因觸動而閉合,是這種植物的自然反應。」「學生上課時的反應,多少會影響授課老師的教學士氣。」


  返景

  注音: ㄈㄢˇ ㄧㄥˇ
  拼音: fǎn yǐng

日光光影的反照。唐.王維〈鹿柴〉詩:「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也作「反景」。


  放鷹

 简化字:放鹰
  注音: ㄈㄤˋ ㄧㄥ
  拼音: fàng yīng

1.飼放獵鷹。《魏書.卷九八.島夷蕭道成傳》:「擲塗賭跳,放鷹走狗諸雜狡獪,日日輒往,以此為常。」

2.嗾使女子誘合他人以謀財。


  放映

  注音: ㄈㄤˋ ㄧㄥˋ
  拼音: fàng yìng

利用強光裝置把圖片或影片上的形象照射在幕上或牆上。如:「放映電影」。


  墳塋

 简化字:坟茔
  注音: ㄈㄣˊ ㄧㄥˊ
  拼音: fén yíng

1.墳墓,墓地。《三國志.卷五九.吳書.吳主五子傳.孫奮》:「奮母仲姬墓在豫章,豫章太守張俊疑其或然,掃除墳塋。」明.楊榮〈故資善大夫督察院右督御史熊公神道碑銘〉:「訃聞,上命官賜祭,給舟歸其喪,為造墳塋。」

2.先祖之墓在故鄉,故以墳塋指故鄉。《後漢書.卷七三.劉虞公孫瓚陶謙列傳.公孫瓚》:「日南多瘴氣,恐或不還,便當長辭墳塋。」


  憤盈

 简化字:愤盈
  注音: ㄈㄣˋ ㄧㄥˊ
  拼音: fèn yíng

1.煩悶,心中有所不平。漢.蔡琰〈悲憤詩〉:「心吐思兮胸憤盈,欲舒氣兮恐彼驚。」《後漢書.卷六五.張奐傳.論曰》:「四海之內,莫不切齒憤盈,願投兵於其族。」

2.積滿。《逸周書.卷六.時訓解》:「陰氣憤盈,鳴鳩不拂其羽,國不治兵。」


  鋒穎

 简化字:锋颖
  注音: ㄈㄥ ㄧㄥˇ
  拼音: fēng yǐng

銳氣。如:「鋒穎顯露」。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議對》:「及陸機斷議,亦有鋒穎,而諛辭弗翦,頗累文骨:亦各有美,風格存焉。」


  豐盈

 简化字:丰盈
  注音: ㄈㄥ ㄧㄥˊ
  拼音: fēng yíng
 相似词:豐盛
 相反词:欠缺、瘦削

1.肌膚豐滿。如:「那位入圍的環球小姐豐盈美麗,有摘下后冠的可能。」東周戰國.宋玉〈神女賦〉:「貌豐盈以莊姝兮,苞溫潤之玉顏。」

2.豐厚。漢.揚雄〈太玄賦〉:「豐盈禍所棲兮,名譽怨所集。」

3.豐富充足。《戰國策.趙策一》:「年穀豐盈,眾人喜之。」


  逢迎

  注音: ㄈㄥˊ ㄧㄥˊ
  拼音: féng yíng
 相似词:巴結、討好、迎合

1.接待。《史記.卷八六.刺客傳.荊軻傳》:「太子逢迎,卻行為導,跪而蔽席。」

2.相遇。唐.王勃〈滕王閣序〉:「千里逢迎,高朋滿座。」

3.在言語行動上奉承討好別人。如:「這個人一天到晚就只會逢迎上司,全不顧別人的死活。」


  奉迎

  注音: ㄈㄥˋ ㄧㄥˊ
  拼音: fèng yíng
 相似词:討好、湊趣

迎接。《西遊記》第二六回:「鎮元子正與唐僧師弟閑敘,聞報,即降階奉迎。」


  符應

 简化字:符应
  注音: ㄈㄨˊ ㄧㄥˋ
  拼音: fú yìng

天降祥瑞的徵兆,與人事相呼應。《史記.卷二八.封禪書》:「天瑞下,宜立祠上帝,以合符應。」


  服膺

  注音: ㄈㄨˊ ㄧㄥ
  拼音: fú yīng
 相似词:謹記

記在心中,不會忘記。《漢書.卷六五.東方朔傳》:「脣腐齒落,服膺而不釋,好學樂道之效,明白甚矣。」


  服硬

  注音: ㄈㄨˊ ㄧㄥˋ
  拼音: fú yìng

向有勢力、權威者低頭。如:「公司主管為人正直,從不服硬。」


完整 | 简易   资料数 : 1813 页数: 3/46
第一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最后页

欢迎光临!
检索方法
1、支持简繁字词检索。

2、一般字词检索,如输入:
   
   字典
   科技大学……等

3、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如输入:
   勤劳,懒惰
   努力,挺进,团结
   整齐,纷乱,健康,虚弱……等

4、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即可查看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