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词典网 Chinese.my
國語辭典 网典 康熙字典 关于

國語辭典 | 网典 | 康熙字典

國語辭典
字词:yǐn
  

 简化字:潆
  部首:水
部外笔画:16
 总笔画:19
  注音: ㄧㄥˊ
  拼音: yíng




水流迴旋的樣子。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二上.江右遊日記》:「水從崖中墜壁下,瀠迴大石而出。」


  

  部首:水
部外笔画:17
 总笔画:20
  注音: ㄧㄥˊ
  拼音: yíng

參見「瀯瀯」條。


  

  部首:女
部外笔画:13
 总笔画:16
  注音: ㄧㄥˊ
  拼音: yíng




有剩餘的。如:「嬴利」、「嬴餘」。



1.得勝。同「贏」。《史記.卷六九.蘇秦傳》:「困則使太后弟穰侯為和,嬴則兼欺舅與母。」

2.背負、承擔。《後漢書.卷一六.鄧禹傳》論曰:「鄧公嬴糧徒步,觸紛亂而赴光武,可謂識所從會矣。」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史傳》:「然史之為任,乃彌綸一代,負海內之責,而嬴是非之尤。」




姓。如秦始皇姓嬴名政。


  

  部首:水
部外笔画:16
 总笔画:19
  注音: ㄧㄥˊ
  拼音: yíng




1.大海。如:「瀛海」。唐.李白〈東海有勇婦〉詩:「捨罪警風俗,流芳播滄瀛。」

2.池澤。《楚辭.宋玉.招魂》:「路貫廬江兮左長薄,倚沼畦瀛兮遙望博。」漢.王逸.注:「瀛,池中也。」《文選.左思.蜀都賦》:「其沃瀛則有攢蔣叢蒲,綠菱紅蓮,雜以蘊藻,糅以蘋繁。」


  

 简化字:赢
  部首:貝
部外笔画:13
 总笔画:20
  注音: ㄧㄥˊ
  拼音: yíng




收支相抵後所獲得的利益。《戰國策.秦策五》:「歸而謂父曰:『耕田之利幾倍?』曰:『十倍。』『珠玉之贏幾倍?』曰:『百倍。』」《文選.張衡.西京賦》:「鬻者兼贏,求者不匱。」



1.勝。與「輸」相對。如:「贏得勝利」。宋.陸游〈農家〉詩:「互笑藏鉤拙,爭言鬥草贏。」

2.負擔。《荀子.議兵》:「贏三日之糧,日中而趨百里。」《後漢書.卷七九下.儒林傳》論曰:「精廬暫建,贏糧動有千百。」

3.增加、伸長。《淮南子.時則》:「孟春始贏,孟秋始縮。」


  

  部首:竹
部外笔画:20
 总笔画:26
  注音: ㄧㄥˊ
  拼音: yíng




竹編的籠子。《漢書.卷七三.韋賢傳》:「故鄒、魯諺曰:『遺子黃金滿籯,不如一經。』」唐.顏師古.注:「如淳曰:『籯,竹器,受三四斗。』」宋.蘇軾〈寄周安孺茶〉詩:「聞道早春時,攜籯赴初旭。」


  

 简化字:蝇
  部首:虫
部外笔画:13
 总笔画:19
  注音: ㄧㄥˊ
  拼音: yíng




昆蟲綱雙翅目蠅科的通稱。體長約六、七公釐,密生短毛,灰黑色,頭上有複眼甚大,口器伸為管狀,適於舐食。生長繁殖極快,能傳染霍亂、傷寒、結核、痢疾等的病原菌。常見的有家蠅、綠蠅、肉蠅等。


  

  部首:邑
部外笔画:7
 总笔画:10
  注音: ㄧㄥˇ
  拼音: yǐng




地名。春秋時楚國的都城。故址在今湖北省江陵縣境。


  

  部首:彡
部外笔画:12
 总笔画:15
  注音: ㄧㄥˇ
  拼音: yǐng




1.光線被遮擋而造成的陰暗形象。如:「人影」、「樹影」、「陰影」。唐.李白〈月下獨酌〉詩四首之一:「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2.人、物的形象或圖像。如:「攝影」、「背影」、「身影」。《水滸傳》第三一回:「寫了武松鄉貫、年甲、相模樣,畫影圖形,出三千貫信賞錢。」《紅樓夢》第三一回:「老太太和舅母那日想是纔拜了影回來。」




1.參見「影印」條。

2.仿照、描摹。如:「這篇小說是影了此一真人實事所寫成的。」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通變》:「漢之賦頌,影寫楚世。」

3.掩蔽、隱藏。《水滸傳》第一六回:「只見對面松林裡影著一個人,在那里舒頭探腦家望。」


  

 简化字:颍
  部首:水
部外笔画:11
 总笔画:15
  注音: ㄧㄥˇ
  拼音: yǐng

參見「潁河」條。


  

 简化字:颖
  部首:禾
部外笔画:11
 总笔画:16
  注音: ㄧㄥˇ
  拼音: yǐng




1.禾的尖端。《說文解字.禾部》:「穎,禾末也。」《書經.微子之命》:「唐叔得禾,異畝同穎。」《文選.左思.魏都賦》:「喜穎離合以䔿䔿,醴泉涌流而浩浩。」

2.物體尖銳的末端。《文選.左思.吳都賦》:「鉤爪鋸牙,自成鋒穎。」

3.筆尖。《警世通言.卷九.李謫仙醉草嚇蠻書》:「李白……右手舉起中山兔穎,向五花牋上,手不停揮。」

4.才能出眾的人。《三國志.卷五八.吳書.陸遜傳》:「皆當世秀穎,一時顯器。」




1.聰明的。如:「聰穎」。

2.新的、特出的。如:「新穎」。


  

 简化字:瘿
  部首:疒
部外笔画:17
 总笔画:22
  注音: ㄧㄥˇ
  拼音: yǐng




1.長在脖子上的囊狀瘤。《說文解字.疒部》:「癭,頸瘤也。」《洛陽伽藍記.卷二.景寧寺》:「所謂陽翟之民,不知癭之為醜。」

2.植物因外來生物之刺激,引起其某一部位細胞不正常增生或增大之現象,常稱「植物癭」。若由造癭昆蟲產卵及其幼蟲之分泌物刺激而產生之癭體組織,則稱「蟲癭」。唐.杜甫〈贈王二十四侍御契四十韻〉:「長歌敲柳癭,小睡憑藤輪。」《聊齋志異.卷一.嬌娜》:「未幾,割斷腐肉,團團然如樹上削下之癭。」


  

  部首:日
部外笔画:5
 总笔画:9
  注音: ㄧㄥˋ
  拼音: yìng




1.照射。南朝宋.謝靈運〈夜發石關亭〉詩:「亭亭曉月映,泠泠朝露滴。」《南史.卷一二.后妃傳下.陳後主沈皇后傳》:「每瞻視眄睞,光彩溢目,照映左右。」

2.光線照在物體反射出來。如:「倒映」。北周.庾信〈詠畫屏風詩〉二五首之五:「狹石分花逕,長橋映水門。」宋.陸游〈東湖新竹〉詩:「插棘編籬謹護持,養成寒碧映淪漪。」




日光、光影。南朝梁.任昉〈落日泛舟東谿〉詩:「交柯溪易陰,反景澄餘映。」


  

  部首:石
部外笔画:7
 总笔画:12
  注音: ㄧㄥˋ
  拼音: yìng




1.物體組織緊密,性質堅固。相對於「軟」。唐.韓愈〈贈劉師服〉詩:「羨君齒牙牢且潔,大肉硬餅如刀截。」唐.白居易〈新樂府.紅線毯〉:「太原毯澀毳縷硬,蜀都褥薄錦花冷。」

2.剛強、強硬。如:「硬漢」、「硬作風」。《水滸傳》第二四回:「武松是個硬心直漢,卻不見怪。」《文明小史》第一二回:「他自己以為是總督大人派出來的,腰把子是硬的,武昌城裡任你是誰,總得讓他三分。」

3.不自然、不靈活。如:「生硬」。《老殘遊記》第一五回:「縣裡次日一清早,帶回仵作下鄉一一相驗,沒有一個受傷的人,骨節不硬,皮膚不發青紫,既非殺傷,又非服毒。」

4.人的能力強或事物的內容完好、紮實。如:「硬底子」、「硬戲碼」。




勉強、不顧一切。如:「生搬硬套」、「硬把他拖了來。」《儒林外史》第六回:「兒子是他的,須要他自己情願,我們如何硬作主!」


  

  部首:穴
部外笔画:9
 总笔画:14
  注音: ㄧㄣˋ
  拼音: yìn




地下室。元.關漢卿《救風塵》第一折:「家裡餓皮臉也揭了鍋兒底,窨子裡秋月不曾見這等食。」



1.深藏、久藏。《水滸傳》第二二回:「武行者偷眼看時,卻是一甕窨下的好酒。」

2.陷害。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四折》:「怒時節把一個書生來跌窨。」

3.忍住。《董西廂》卷四:「閣不定粉淚漣漣,吞聲窨氣埋冤。」


  

 简化字:龈
  部首:齒
部外笔画:6
 总笔画:21
  注音: ㄧㄣˊ
  拼音: yín




齒根肉。《廣韻.平聲.欣韻》:「齦,齒根肉也。」如:「牙齦」、「齒齦」。漢.揚雄《太玄經.卷三.密卦》:「琢齒依齦,三歲無君。」晉.范望.注:「脣齒相附,脣亡齒寒,故依齦齦哂也。」宋.文天祥〈滿江紅.試問琵琶〉詞:「想男兒慷慨,嚼穿齦血。」


  

 简化字:阴
  部首:阜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1
  注音: ㄧㄣ
  拼音: yīn




1.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說文解字.阜部》:「陰,水之南、山之北也。」如:「山陰」、「淮陰」。三國魏.曹丕〈善哉行〉四首之四:「朝遊高臺觀,夕宴華池陰。」

2.陽光照不到的地方。如:「樹陰」。《文選.枚乘.上書諫吳王》:「不如就陰而止,影滅跡絕。」宋.周邦彥〈蘭陵王.柳陰直〉詞:「柳陰直,煙裡絲絲弄碧。」

3.泛指背面。如:「碑陰」。南朝梁.丘遲〈為范雲謝示毛龜啟〉:「翱翔卷耳之陰,浮遊蓮葉之上。」宋.蘇軾〈四菩薩閣記〉:「長安有故藏經龕,唐明皇帝所建,其門四達,八版,皆吳道子畫。陽為菩薩,陰為天王。凡十有六軀。」

4.日影。常用指時間。如:「惜陰」、「寸金難買寸光陰」。《晉書.卷六六.陶侃傳》:「大禹聖者,乃惜寸陰,至於眾人,當惜分陰,豈可逸遊荒醉。」

5.月亮。如:「太陰」。漢.桓寬《鹽鐵論.非鞅》:「故利於彼者,必耗於此,猶陰陽之不並曜,晝夜之有長短也。」

6.人的生殖器官。如:「外陰」、「陰部」。

7.古人用指對立事物中的一方。與「陽」相對。如天、男為陽,地、女為陰。

8.姓。如隋代有陰世師。




1.昏暗的。與「晴」相對。如:「陰天」、「陰雨」。

2.祕密的、不光明的。如:「陰計」、「陰謀」。《韓非子.孤憤》:「智術之士,明察聽用,且燭重人之陰情。」

3.險詐、狡猾。如:「陰險狠毒」、「陰狠可怕」。

4.帶負電的。與「正」、「陽」相對。如:「陰離子」、「陰電」。

5.雌的、女性的、柔性的。如:「陰性」、「陰柔」。

6.有關死人或鬼魂的。如:「陰間」、「陰曹地府」。《文選.木華.海賦》:「陽冰不冶,陰火潛然。」《紅樓夢》第一五回:「你是素日知道我的,從來不信什麼是陰司地獄報應的。」




暗地的、偷偷的。《戰國策.秦策二》:「張儀反秦,使人使齊,齊、秦之交陰合。」《三國志.卷七.魏書.呂布傳》:「(卓)嘗小失意,拔手戟擲布。布拳捷避之,為卓顧謝,卓意亦解。由是陰怨卓。」


  

  部首:冖
部外笔画:2
 总笔画:4
  注音: ㄧㄣˊ
  拼音: yín




行進的樣子。《文選.揚雄.羽獵賦》:「三軍芒然,窮冘閼與。」


  

  部首:音
 总笔画:9
  注音: ㄧㄣ
  拼音: yīn




1.聲響、聲音。如:「噪音」、「雜音」、「錄音」、「餘音繞梁」。

2.腔調。如:「口音」、「鄉音」。宋.蘇軾〈祭石幼安文〉:「竄流江湖,隻影自憐,聞人蜀音,回首粲然。」

3.字的音讀。如:「字音」、「注音」、「音切」。《晉書.卷九一.儒林傳.徐邈傳》:「撰正五經音訓,學者宗之。」

4.書信、消息。如:「回音」、「靜候佳音」、「音信全無」。

5.敬稱他人的言語。如:「玉音」、「德音」。

6.姓。如清代有音泰。

7.二一四部首之一。


  

  部首:水
部外笔画:9
 总笔画:12
  注音: ㄧㄣ
  拼音: yīn




1.沒落、埋沒。《說文解字.水部》:「湮,沒也。」如:「古蹟湮滅」、「湮沒無聞」。

2.堵塞。通「堙」。《莊子.天下》:「昔禹之湮洪水,決江河而通四夷九州也。」




久遠。《新唐書.卷一一〇.諸侯蕃將傳.李多祚傳》:「後入中國,世系湮遠。」


  

  部首:殳
部外笔画:6
 总笔画:10
  注音: ㄧㄣ
  拼音: yīn




1.朝代名。參見「殷商」條。

2.姓。如唐代有殷令名。




1.盛大。《書經.洛誥》:「王肇稱殷禮,祀于新邑。」

2.富足、富裕。如:「殷富」、「殷實」。《後漢書.卷三一.杜詩傳》:「廣拓土田,郡內比室殷足。」




1.情意深厚、周到。通「慇」。如:「殷切期望」、「招待甚殷」。

2.眾多。《詩經.鄭風.溱洧》:「士與女,殷其盈也。」


  

  部首:口
部外笔画:4
 总笔画:7
  注音: ㄧㄣˇ
  拼音: yǐn




笑的樣子。《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亡是公听然而笑。」唐.劉禹錫〈說驥〉:「睹之周體,眙然視,听然笑,既而抃隨之。」


  

 简化字:饮
  部首:食
部外笔画:4
 总笔画:12
  注音: ㄧㄣˇ
  拼音: yǐn




1.喝。如:「茹毛飲血」。《孟子.告子上》:「冬日則飲湯,夏日則飲水。」

2.特指喝酒。如:「小飲」、「痛飲」、「對飲」。

3.含忍、懷著。《文選.江淹.恨賦》:「自古皆有死,莫不飲恨而吞聲。」

4.沒入、隱沒。《呂氏春秋.季秋紀.精通》:「養由基射兕中石,矢乃飲羽,誠平兕也。」《漢書.卷九二.游俠傳.朱家傳》:「然終不能伐其能,飲其德。」




可喝的流質食物。如:「冷飲」。《論語.雍也》:「一簞食,一瓢飲,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简化字:隐
  部首:阜
部外笔画:14
 总笔画:17
  注音: ㄧㄣˇ
  拼音: yǐn




1.藏匿。《說文解字.阜部》:「隱,蔽也。」《晉書.卷九四.隱逸傳.夏統傳》:「善歌舞,又能隱形匿影。」唐.李白〈安陸白兆山桃花巖寄劉侍御綰〉詩:「樹雜日易隱,崖傾月難圓。」

2.遮瞞。如:「直言不隱」。宋.蘇軾〈上神宗皇帝書〉:「一牛之失,則隱而不言,五羊之獲,則指為勞績。」

3.憐憫、同情。《孟子.梁惠王上》:「王若隱其無罪而就死地,則牛羊何擇焉?」

4.詳細考量。《管子.禁藏》:「是故君子上觀絕理者,以自恐也。下觀不及者,以自隱也。」唐.尹知章.注:「隱,度也。度己有不及之事當效之也。」




1.幽微精深處。《易經.繫辭上》:「探賾索隱,鉤深致遠。」《史記.卷一一七.司馬相如傳.太史公曰》:「《春秋》推見至隱,《易》本隱之以顯。」

2.痛苦。如:「難言之隱」。《國語.周語上》:「勤恤民隱,而除其害也。」

3.謎語。《史記.卷一二六.滑稽傳.淳于髡傳》:「齊威王之時喜隱。」唐.司馬貞.索隱:「喜隱,謂好隱語。」

4.姓。如三國時吳國有隱蕃。




1.潛藏不露的、幽而不顯的。如:「隱情」、「隱疾」、「隱性」。《晉書.卷七五.王湛傳》:「初有隱德,人莫能知,兄弟宗族皆以為痴。」

2.窮困的。《左傳.昭公二十五年》:「政自之出久矣,隱民多取食焉。」


  

 简化字:应
  部首:心
部外笔画:13
 总笔画:17
  注音: ㄧㄥ
  拼音: yīng




1.當、該。《詩經.周頌.賚》:「文王既勤止,我應受之。」《南史.卷三六.江夷傳》:「人所應有盡有,所應無盡無者,其江智深乎?」

2.或是、想來是,表示推測的意思。南朝陳.徐陵〈走筆戲書應令〉詩:「秋來應瘦盡,偏自著腰身。」唐.杜甫〈贈花卿〉詩:「此曲祇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


  

  部首:辵
部外笔画:4
 总笔画:8
  注音: ㄧㄥˊ
  拼音: yíng




1.接。如:「迎接」、「送往迎來」。《儀禮.士昏禮》:「主人如賓服迎于門外。」宋.王安石〈白溝行〉:「白溝河邊蕃塞地,送迎蕃使年年事。」

2.奉承。如:「逢迎」。《新唐書.卷九六.杜如晦傳》:「懷道及隋時位吏部主事,方煬帝幸江都,群臣迎阿,獨懷道執不可。」

3.朝著、向著。如:「迎面」、「迎風」。唐.李華〈河南府參軍廳壁記〉:「每從容府中,或有異政,雖不吾以,必預咨謀,如川決防,如竹迎刃。」


  

  部首:音
 总笔画:9
  注音:(2) ㄧㄣˋ
  拼音:(2) yìn




樹蔭。通「蔭」。《左傳.文公十七年》:「鹿死不擇音,小國之事大國也,德則其人也,不德則其鹿也。」


  

 简化字:阴
  部首:阜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1
  注音:(2) ㄧㄣˋ
  拼音:(2) yìn




1.覆蔭、遮蔽。通「蔭」。《詩經.大雅.桑柔》:「既之陰女,反予來赫。」

2.埋藏。《禮記.祭義》:「骨肉斃於下,陰為野土。」


  

 简化字:饮
  部首:食
部外笔画:4
 总笔画:12
  注音:(2) ㄧㄣˋ
  拼音:(2) yìn




將流質的食品給人或動物喝。《詩經.小雅.綿蠻》:「飲之食之,教之誨之。」《禮記.檀弓下》:「寡人亦有過焉,酌而飲寡人。」


  

 简化字:隐
  部首:阜
部外笔画:14
 总笔画:17
  注音:(2) ㄧㄣˋ
  拼音:(2) yìn




憑據、倚靠。《禮記.檀弓下》:「既葬而封,廣輪揜坎,其高可隱也。」漢.鄭玄.注:「隱,據也。」


  

  部首:戈
部外笔画:11
 总笔画:15
  注音:(2) ㄧㄣˇ
  拼音:(2) yǐn




長戈。《集韻.上聲.準韻》:「戭,長戈。」


  

  部首:言
 总笔画:7
  注音:(2) ㄧㄣˊ
  拼音:(2) yín

參見「言言」(二)條。


  

  部首:土
部外笔画:4
 总笔画:7
  注音:(2) ㄧㄣˊ
  拼音:(2) yín




邊界、地界。通「垠」。《說文解字.土部》:「圻,垠或從斤。」《淮南子.俶真》:「四達無境,通于無圻。」


  

  部首:木
部外笔画:7
 总笔画:11
  注音:(2) ㄧㄥˊ
  拼音:(2) yíng




1.古代車蓋柄下較粗的部分。《周禮.冬官考工記.輪人》:「輪人為蓋達常圍三寸,桯圍倍之六寸。」鄭玄注引鄭司農云:「桯,蓋杠也。」唐.賈公彥.疏:「此蓋柄下節,粗大常一倍,向上含達常也。」

2.堂屋前的柱子。通「楹」。元.關漢卿《竇娥冤》第四折:「怎不容我到燈影前,卻攔截在門桯外。」


  

 简化字:荥
  部首:水
部外笔画:10
 总笔画:14
  注音:(2) ㄧㄥˊ
  拼音:(2) yíng

參見「滎經縣」條。


  

 简化字:应
  部首:心
部外笔画:13
 总笔画:17
  注音:(2) ㄧㄥˋ
  拼音:(2) yìng




1.回答。《後漢書.卷一四.宗室四王三侯傳.齊武王縯傳》:「伯升笑而不應。」《水滸傳》第六回:「由洒家叫喚,沒一個應。」

2.允許、承諾。《樂府詩集.卷七三.雜曲歌辭十三.古辭.焦仲卿妻》:「以我應他人,君還何所望。」《紅樓夢》第九六回:「說是要救寶玉的命,諸事將就,自然應的。」

3.附和。如:「裡應外合」、「同聲相應」。《史記.卷四八.陳涉世家》:「諸郡縣苦秦吏者,皆刑其長吏,殺之以應陳涉。」

4.對付。如:「應世」、「隨機應變」。《莊子.齊物論》:「樞始得其環中,以應無窮。」

5.證實。如:「應驗」。《水滸傳》第三九回:「這四句謠言已都應了。」《紅樓夢》第四九回:「怪道昨兒晚上燈花爆了又爆,結了又結,原來應到今日。」

6.適合。如:「得心應手」。《易經.恆卦.彖曰》:「巽而動,剛柔皆應。」《老殘遊記》第七回:「其實,只要四五個應手的人,已經足用了。」

7.接受。《管子.小匡》:「應公之賜,殺之黃泉,死且不朽。」




姓。如明代有應元徵。


  

  部首:日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2
  注音:(2) ㄧㄥˇ
  拼音:(2) yǐng




物體的形影、陰影。同「影」。《周禮.地官.大司徒》:「以土圭之法測土深,正日景以求地中。」


  

  部首:辵
部外笔画:4
 总笔画:8
  注音:(2) ㄧㄥˋ
  拼音:(2) yìng




對方尚未到達而親自前往迎接。《詩經.大雅.大明》:「文定厥祥,親迎于渭。」晉.干寶《搜神記》卷一一:「昔縣人陳明,與梅氏為婚,未成而妖魅詐迎婦去。」


  

 简化字:晕
  部首:日
部外笔画:9
 总笔画:13
  注音:(3) ㄧㄣˋ
  拼音:(3) yìn




傷口沒破皮而出現的紫紅色印子。如:「血暈」。《福惠全書.卷一四.刑名部.檢驗》:「若傷處痕色不明,必剔開腐肉驗骨上,自有血暈血陰等傷痕。」


  

  部首:殳
部外笔画:6
 总笔画:10
  注音:(3) ㄧㄣˇ
  拼音:(3) yǐn




形容雷聲。《集韻.上聲.隱韻》:「殷,雷聲。」《詩經.召南.殷其靁》:「殷其靁,在南山之陽。」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四下.黔遊日記二》:「雷聲殷殷,天色以雲幕而暗。」



震動。《漢書.卷五七.司馬相如傳上》:「車騎雷起,殷天動地。」唐.杜甫〈大雲寺贊公房〉詩四首之三:「梵放時出寺,鍾殘仍殷床。」


完整 | 简易   资料数 : 4171 页数: 3/105
第一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最后页

欢迎光临!
检索方法
1、支持简繁字词检索。

2、一般字词检索,如输入:
   
   字典
   科技大学……等

3、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如输入:
   勤劳,懒惰
   努力,挺进,团结
   整齐,纷乱,健康,虚弱……等

4、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即可查看释义。